❶ 白俄羅斯的生活水平高還是中國高
工業基礎較好。機械製造業、冶金加工業、機床、電子及激光技術比較發達和先進;農業和畜牧業較發達,馬鈴薯、甜菜和亞麻等產量在獨聯體國家中居於前列。自1996年以來,經濟穩步增長。2002年3月,盧卡申科總統提出「白俄羅斯發展模式」,強調以民為本、漸進改革、穩中求進,摒棄全盤私有化和休克療法,建立強有力的國家政權和可調控的面向社會的市場經濟體系。2003年GDP同比增長6.8%,工業增長6.8%,農業增長6.8%。以擴大出口、增加住房建設和糧食生產為重點的經濟方針初見成效。但在改造計劃經濟體系,建立市場經濟方面仍面臨不少困難,如資金短缺、產品競爭力不強、企業效益不高、虧損嚴重等。
國內生產總值(2003年):167.12億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3年):1692.6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003年):6.8%。
貨幣名稱:(白俄羅斯盧布)(Белорусский рубль)。
匯率(2003年12月):1美元=2150白盧布。
通貨膨脹率(2003年):25.4%。
失業率(2003年):3.1%。
❷ 二戰後白俄羅斯經濟
經濟:白俄羅斯工業基礎較好。機械製造業、冶金加工業、機床、電子及激光技術比較發達;農業和畜牧業較發達,馬鈴薯、甜菜和亞麻產量在獨聯體國家中居於前列。
白俄羅斯獨立以來社會穩定,經濟持續發展,特別是1996年以來,經濟增長連續10年穩居獨聯體國家前列。2005年,白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為296.18億美元,同比增長9.2%。
白俄羅斯擁有比較發達的鐵路和公路交通網,是歐洲交通走廊的組成部分。長途運輸以鐵路為主,鐵路總長5600公里,其中894公里為電氣化鐵路。公路總長6.6萬公里。白俄羅斯還是俄羅斯通過管道向其他歐洲國家輸送石油和天然氣的重要途經地。
❸ 為什麼有個俄羅斯還有個白俄羅斯
白俄羅斯 ——純的羅斯人 白俄羅斯全稱"白俄羅斯共和國",位於東歐平原,在原蘇聯歐洲部分西部。國名源於 民族 名。14世紀始見史籍。其名稱由來,一說作為斯拉夫族東支的白俄羅斯人,比俄羅斯 人、烏 克蘭人保留更純的古斯拉夫人的血統和特點,故白俄羅斯可釋為"純的羅斯人"。 一說古代 該民族喜穿漂白的亞麻布服裝和用白布綁腿,故而得名。一說白俄羅斯人是從韃 靼人的統 治 下解放出來的,白寓有自由或解放的意思。白俄羅斯的祖先為公元初居住在第 聶伯河中游的 維亞季奇人,以及6至7世紀時來自西部的拉季米奇人、德列戈維奇人。9 世紀,由若干東斯 拉夫部落結成古羅斯部族,並建立基輔羅斯大公國;12至14世紀分裂 成白俄羅斯、烏克蘭和 俄羅斯三部分;1569年與波蘭合並;18世紀末,被沙俄兼並;1917 年11月建立蘇維埃政權; 1919年1月1日成立"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 年12月30日白俄羅斯作為創始 國 加入蘇聯;1990年7月27日發表"主權宣言";1991 年8月25日白俄羅斯宣布獨立,同年9月1 9日將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改名為 "白俄羅斯共和國",12月8日作為創始國加入 獨立國家聯合體。 俄羅斯人的祖先為東斯拉夫人羅斯部族。公元15世紀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國家——莫斯科大公國。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為「沙皇」,其國號稱俄國。16—17世紀,伏爾加河流域、烏拉爾和西伯利亞各族先後加入俄羅斯,使它成為一個多民族國家。17世紀中期烏克蘭和俄羅斯合並為統一的國家。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親政。經過1700—1721年的北方戰爭,俄羅斯得到了通往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羅斯從內陸國變為瀕海國。17世紀它擊潰了波蘭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1812年俄羅斯消滅了入侵的拿破崙軍隊。1825年12月貴族革命者在彼得堡舉行起義(即12月黨人起義),被鎮壓。1861年2月俄國廢除農權制。1898年成立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蘇聯共產黨前身),在它的領導下,俄國工農群眾經過1905年第一次俄國革命和1917年2月推翻羅曼諾夫王朝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於1917年11月7日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成立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共和國成立不久,經過三年艱苦的國內戰爭,粉碎了14個帝國主義國家的武裝干涉和地主資本家的武裝叛亂,保衛了蘇維埃政權。1922年12月30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俄羅斯聯邦同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包括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和喬治亞)一起加入。1990年6月12日,俄羅斯聯邦第一次人代會通過《俄羅斯聯邦國家主權宣言》。1991年12月21日,前蘇聯11個共和國領導人在哈薩克首都阿拉木圖決定,前蘇聯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席位由俄羅斯繼承。12月25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決定,將國家正式名稱改為「俄羅斯聯邦」(簡稱俄羅斯)。1992年4月16日,俄羅斯第6次人代會決定將國名改為「俄羅斯」,從而恢復了歷史上的名稱;17日,最後決定使用兩個同等地位的正式國名「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 聖彼得堡
❹ 白俄羅斯經濟的簡介
白俄羅斯經濟
經濟: 2004年白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為228.91億美元,比1991年增長了17%,比經濟復甦初期的1995年增長了77%。2005年,白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2%。
❺ 白俄羅斯的發展怎麼樣
白工業基礎較好。機械製造業、冶金加工業、機床、電子及激光技術比較發達和先進;農業和畜牧業較發達,馬鈴薯、甜菜和亞麻等產量在獨聯體國家中居於前列。自1996年以來,經濟穩步增長。2002年3月,盧卡申科總統提出白俄羅斯發展模式,強調以民為本、漸進改革、穩中求進,摒棄全盤私有化和休克療法,建立強有力的國家政權和可調控的面向社會的市場經濟體系。2003年GDP同比增長6.8%,工業增長6.8%,農業增長6.8%。以擴大出口、增加住房建設和糧食生產為重點的經濟方針初見成效。但在改造計劃經濟體系,建立市場經濟方面仍面臨不少困難,如資金短缺、產品競爭力不強、企業效益不高、虧損嚴重等。貨幣名稱:(白俄羅斯盧布)(Белорусский рубль)。匯率(2003年12月):1美元=2150白盧布。【資 源】 主要礦產資源有鉀鹽、岩鹽、泥炭、磷灰石等。能源和原材料絕大部分靠進口。大小河流2萬多條,總長9.06萬公里。有1萬余個湖泊,享有萬湖之國美譽。森林覆蓋率36%。境內有3.1萬種動物。【工 業】 2003年工業產值為323820億白盧布,比上年增長6.8%。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製造、金屬加工、化工、電子、光學儀器、石油加工、木材加工、輕工、食品加工等。工業從業人員116.48萬,占總勞力的26.2%。【農 業】 2003年農業產值為74360億白盧布,比上年增長6.8%。農業用地面積1100餘萬公頃。從業人員49.35萬,約占總勞力的11.1%。【交通運輸】 鐵路和公路交通網較發達,是歐洲交通走廊的組成部分。長途運輸以鐵路為主,鐵路總長5600公里,其中894公里為電氣化鐵路。公路總長6.6萬公里,其中硬面公路6.26萬公里。
❻ 白俄羅斯經濟狀況怎樣
【經濟】白工業基礎較好。機械製造業、冶金加工業、機床、電子及激光技術比較發達和先進;農業和畜牧業較發達,馬鈴薯、甜菜和亞麻等產量在獨聯體國家中居於前列。自1996年以來,經濟穩步增長。2002年3月,盧卡申科總統提出白俄羅斯發展模式,強調以民為本、漸進改革、穩中求進,摒棄全盤私有化和休克療法,建立強有力的國家政權和可調控的面向社會的市場經濟體系。2003年GDP同比增長6.8%,工業增長6.8%,農業增長6.8%。以擴大出口、增加住房建設和糧食生產為重點的經濟方針初見成效。但在改造計劃經濟體系,建立市場經濟方面仍面臨不少困難,如資金短缺、產品競爭力不強、企業效益不高、虧損嚴重等。
貨幣名稱:(白俄羅斯盧布)(Белорусский рубль)。
匯率(2003年12月):1美元=2150白盧布。
【資 源】 主要礦產資源有鉀鹽、岩鹽、泥炭、磷灰石等。能源和原材料絕大部分靠進口。大小河流2萬多條,總長9.06萬公里。有1萬余個湖泊,享有萬湖之國美譽。森林覆蓋率36%。境內有3.1萬種動物。
【工 業】 2003年工業產值為323820億白盧布,比上年增長6.8%。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製造、金屬加工、化工、電子、光學儀器、石油加工、木材加工、輕工、食品加工等。工業從業人員116.48萬,占總勞力的26.2%。
【農 業】 2003年農業產值為74360億白盧布,比上年增長6.8%。農業用地面積1100餘萬公頃。從業人員49.35萬,約占總勞力的11.1%。
【交通運輸】 鐵路和公路交通網較發達,是歐洲交通走廊的組成部分。長途運輸以鐵路為主,鐵路總長5600公里,其中894公里為電氣化鐵路。公路總長6.6萬公里,其中硬面公路6.26萬公里。石油運輸管道2936公里,天然氣運輸管道6301公里,石油產品運輸管道1265公里。2003年貨運量為502.41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0.77%。其中鐵路貨運量384.02億噸公里,公路貨運量116.45億噸公里,航空貨運量3400萬噸公里。2003年客運總量281.95億人公里,比上年下降了2.6%,其中鐵路客運量133.08億人公里,公路客運量97.98億人公里,內河運量約200萬人公里,航空客運量5.64億人公里。
【人民生活】 2003年白人民生活續有改善。社會保障開支佔GDP的9%。工資水平續有提高,人均工資近130美元。人均消費肉類57公斤、奶製品257公斤、雞蛋219個、土豆172公斤、蔬菜和瓜類107公斤、糖35.8公斤、麵包等面類食品105公斤。全國有普通學校4408所、中等專業學校204所、高等學校59所。城鄉居民均享有免費醫療、退休保障等權利。
❼ 白俄羅斯的經濟
農業發展的特點
1.農業生產率在原蘇聯居領先水平
獨立前,白俄羅斯以全蘇1.12%的農地生產出全蘇5.9%的農產品,佔全蘇第5位。農業勞動人口佔全國勞動人口總數的24.5%,農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2.9%。農業勞動生產率比全蘇平均水平高28%,比俄羅斯和烏克蘭均高出8%,僅次於波羅的海3國而居第4位。
2.農業產值在獨聯體中占第4位
白俄羅斯是原蘇聯穀物、肉、奶、土豆、亞麻等農產品的主要產地,其中亞麻和土豆是該國在全蘇享有盛名的兩大傳統農作物。獨立前,主要農產品自給有餘,可向其他國家提供。白俄羅斯的亞麻和土豆的產量分別佔全蘇總產量的26.6%和13%,居第1、第2位;奶、肉產量佔全蘇的7%和6%,居第3、第4位;糧食產量佔全蘇3.4%,居第6位。
3.畜牧業產值超過了種植業
白俄羅斯農業生產結構特點是以畜牧業為主,其次是種植業,此外還有養殖業。1996年農業產值72.4億白俄羅斯盧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0.3%,其中畜牧業占農業產值的51%,種植業佔49%。
農業生產結構和對外貿易
1.種植業
2012年種植業產值30.47萬億白盧布,約合36.55億美元(按年平均匯率1美元:8335.86白盧布計算),占農業總產值的51.7%。種植業主要生產穀物、亞麻、馬鈴薯、甜菜、蔬菜等。谷類作物主要有小麥、黑麥、大麥、燕麥和玉米。經濟作物主要有亞麻、糖用甜菜和油菜。其中亞麻和馬鈴薯是白俄羅斯享有盛譽的兩大傳統農作物。
2.畜牧業
畜牧業為農業主產業,但其產值低於種植業。白俄羅斯農業生產結構特點是畜牧業所佔比重高,也是白重點發展的領域,但根據白官方公布的2005-2011年數據,種植業產值一直高於畜牧業。例如,2011年農業產值55.64萬億白盧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8.7%,其中畜牧業占農業產值的47.4%,種植業佔52.6%。種植業中的相當一部分穀物和豆菽用作畜牧業的飼料,支撐白肉、蛋、奶等產品的生產。
3.漁業和特種養殖
主要有淡水養魚、養獸業(褐狐、水貂和大水鼠)、養蜂業等。淡水魚類產品產量5100噸。
4.農業對外貿易
獨立後的白俄羅斯農業外貿進出口商品,主要是鉀肥、拖拉機、農用載重卡車等投入物和亞麻、肉奶製品等傳統優勢產品為主。如1993年它向獨聯體國家和其他國家分別出口鉀肥28.58萬噸和225.19萬噸,出口拖拉機7.31萬台和7700台,出口載重卡車24.121萬輛和1.433萬輛。進口的農產品主要是棉花、食糖、植物油等產品,如1993年從獨聯體國家進口棉花3.22萬噸,食糖1.61萬噸,植物油1.35萬噸。 截至2009年年底,白外債總額78.9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5%;內債總額7.8萬億白盧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8%。
白俄羅斯國家銀行作為中央銀行,負責制定有關信貸政策,協助政府就宏觀經濟運行狀況進行信貸調節。在白俄羅斯共有31家國有和商業銀行,其中8家為外國獨資銀行,25家有外國參股。其中外資佔50%以上的銀行有20家。外國資本在白銀行中的比重為17.11%。白商業銀行總資本為8.697萬億白盧布。白較大的銀行有白俄羅斯銀行、白俄羅斯農工銀行、白俄羅斯工業建設銀行、白俄羅斯外經銀行和白俄羅斯投資銀行。 出口商品結構:礦產品(占出口總額的37.9%),機械設備和交通運輸工具(15.7%),化工產品和橡膠(18.2%),黑色金屬及製品(6.9%),食品及農副產品(10.8%),其它(10.5%)。
進口商品結構:礦產品(占進口總額的40.3%),機械設備和交通運輸工具(22.6%),黑色金屬及製品(8.8%),化工產品和橡膠(12.4%)食品及農副產品(8.2%),其它(7.7%)。 獨立日(共和國日):7月3日(1944年7月3日紀念蘇軍解放被德國法西斯佔領的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
公歷新年:1月1日;
希臘正教聖誕節:1月7日;
衛國戰爭勝利日:1945年5月9日;
十月革命日:1917年11月7日。 白俄羅斯白露歌舞團是白俄羅斯舞蹈藝術的代表。白露歌舞團於1987年成立於白俄羅斯格羅德諾市。歌舞團創始人-白俄羅斯共和國功勛文化工作者E.A.什托波邀請了來自白俄羅斯,俄羅斯,烏克蘭,愛沙尼亞等國家的芭蕾舞演員,音樂家和歌唱家組成了最初的白露歌舞團。
歌舞團曾參加過在瑞士達沃斯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文化節目,以及在莫斯科、貝爾格萊德、克拉斯諾達爾、瑞士、德國、法國和中國舉辦的白俄羅斯文化節活動。
白露歌舞團雖然不是民族歌舞團,但非常珍惜民族傳統。他們認為民族傳統是一個富有生命力的源泉,滋養著創作團體,鼓舞著他們尋找新的方向。他們用自己獨一無二的舞蹈風格描繪和詮釋父輩們的舞蹈,為民族舞蹈帶來了全新的現代氣息。
白俄羅斯傳統服飾最初受基輔羅斯時期服飾風格的影響,隨後主要受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俄羅斯等其他歐洲國家的影響。
❽ 白俄羅斯是不是很窮
工業以加工工業為主,有發達的儀器製造、無線電電子和電機工業;機床、汽車、拖拉機、石油加工、礦肥、化學、食品、紡織工業亦先進,以泥炭為燃料建有許多熱電站和火電站。林業在經濟中占重要地位。農業以乳肉用畜牧業和馬鈴薯、亞麻種植業為主要。河湖漁產豐富。交通運輸以鐵路、公路和水運為主,有營運鐵路5500千米,公路4.6千米,內河航道3900千米。機械製造業和畜牧業分別在工農業中佔主導地位。為前蘇聯牛奶、油類、亞麻和馬鈴薯的主要產區之一。獨立後採取漸進改革,基本上保留原有國營企業和農庄農場的所有制形式。在商業和服務業等部門進行私有化試點。1992年國內生產總值7303.2億盧布。1993年9月800盧布兌1美元。
白俄羅斯主要礦產資源有鉀鹽、岩鹽、泥炭、石油、磷灰石等。森林覆蓋率為國土的1/3以上。工業基礎較好。有機械製造、化工、電子、光學儀器、石油加工、木材加工、輕工和食品加工等工業。其中以汽車、拖拉機和機床製造較突出。儀表製造和電子工業也較發達。化工主要生產無機肥料、化纖、合成橡膠、染料、塑料等。鉀肥生產佔世界總產量的20%左右。木材加工業主要生產傢具、預制木板房 、膠合板、紙漿等。輕工業有紡織、針織、製革、製鞋等。農業以畜牧業為主。1988年亞麻產量占前蘇聯的26.6%。
1992年外貿總額為18.015億美元。主要貿易夥伴為前蘇聯各國,此外有波、奧、德、美、保、英、瑞士和南斯拉夫。
❾ 白俄羅斯人口多少億人2022
939.78萬。
首都:明斯克(Minsk,Минск),人口202.06萬。
有100多個民族,其中白俄羅斯族佔81.2%,俄羅斯族佔11.4%,波蘭族佔3.9%,烏克蘭族佔2.4%,猶太族佔0.3%,其他民族佔0.8%。
外交
奉行以俄羅斯為重點的多方位外交政策。全面發展同獨聯體和周邊國家關系,積極參與獨聯體地區一體化進程。發展同俄羅斯戰略聯盟關系,積極參與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建設。
重視和發展同中國、獨聯體國家、亞非和拉美國家等的友好合作關系,努力爭取外交空間,擴大國際影響。
以上內容參考:外交部——白俄羅斯國家概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白俄羅斯
❿ 請問白俄羅斯這個國家怎麼樣歷不歷害
白俄羅斯全稱白俄羅斯共和國(白俄羅斯語:Рэспубліка Беларусь,英語:The Republic of Belarus)是位於東歐平原的內陸國家,東北部與俄羅斯聯邦為鄰,南與烏克蘭接壤,西同波蘭相連,西北部與立陶宛和拉脫維亞毗鄰。首都明斯克。白俄羅斯是原蘇聯加盟共和國,1991年8月25日宣布獨立,1991年12月19日改為「白俄羅斯共和國」,簡稱為 「白俄羅斯」,舊譯「別洛露西亞」,自稱「別拉羅斯」。
白俄羅斯工業基礎較好,機械製造業、冶金加工業、機床及激光技術等比較發達和先進;IT業較發達;農業和畜牧業亦很發達。白俄羅斯與俄羅斯和哈薩克共同建立了關稅同盟,與俄羅斯和哈薩克的經濟、軍事等一體化趨勢正逐漸加強。國土面積 207600平方公里 GDP總計 717.44億美元(2013年) 人均GDP 7579美元(2013年)人類發展指數 0.817(高)。
軍力
白俄羅斯武裝力量於2001年底開始進行大規模精簡整編,由陸軍、空防軍兩個軍種組成,2009年有兵力5.06萬人。陸軍、空防軍分別設立軍種司令部,直屬國防部和總參謀部領導;陸軍下設兩個戰役指揮部;邊防軍、內務部隊分屬國家邊防總局和內務部管轄。白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和合同兵役制相結合的兵役制度,未受過高等教育的義務兵服役期為18個月,受過高等教育的義務兵服役期為12個月。
陸軍
白俄羅斯陸軍軍隊總人數為4.35萬人。編為國防部直屬部隊和3個軍。國防部直屬部隊下轄1個摩步師、3個獨立機動旅、1個炮兵師、2個戰役戰術導彈旅、1個反坦克旅、1個特種部隊旅。3個軍:其中,1個軍轄3個獨立機械化旅、1個地空導彈旅、1個炮兵團、1個火箭炮團、1個坦克團;1個軍轄1個地空導彈旅、1個炮兵團、1個反坦克團、1個火箭炮團。
主戰坦克:1724輛(另儲存238輛),其中T-55型60輛、T-72型1569輛、T-80型95輛。
步兵戰車:1560輛(另儲存53輛),其中BMⅡ-1型81輛、BMⅡ-2型1164輛、BPM型161輛、BM -1型81輛、BMⅡ-2型1164輛、BPM型161輛、BMⅡ-1型154輛。
裝甲輸送車:918輛(另儲存306輛),其中BTP-60型188輛、BTP-70型445輛、BTP-80型193輛、BTP-男 22輛,MT-JIB型70輛。
各型火炮1465門(另儲存153門),其中牽引炮428門(122毫米178門、152毫米250門)、自行火炮572門(122毫米235門、152毫為301門、203毫米36門),曲射直線兩用炮54門、火箭炮334門(122毫米209門、130毫米1門、220毫米84門、300毫米40門)、迫擊炮77門。
AT-5、AT-6、AT-7反坦克導彈發射架480具、戰役戰術導彈發射架96部(「飛毛腿」60.部、「青蛙」/SS-21型36部)。地空導彈。SA-8/-11/--12/-13/型共350部。
空軍
2.25萬人(包括防空部隊1.02萬人),作戰飛機230架、戰斗直升機60架。
殲擊轟炸機:116架,其中蘇-24型36架、蘇-25型80架。
殲擊機:108架,其中米格-23型35架、米格-29型50架、蘇-27型23架。
偵察機:6架。
戰斗直升機60架,其中,米-24型55架、米-24R型4架、米-24K型1架。
運輸直升機:186架。
運輸機:27架。
AA-7、AA-8、AA-10、AA-11型空空導彈若干。
空地導彈AS-10、AS-7、AS-14型若干。
防空部隊約1萬人,SA-3/-5/l10型地空導彈發射架175架。
軍費
2009年國防決算為15867億白盧布,約合5.6億美元,比2008年增長10%,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1.16%。白俄羅斯、俄羅斯、哈薩克三國21世紀初建立統一防空體系,加之關稅同盟,白俄羅斯會同哈薩克和俄羅斯繼續加快一體化進程,最終會建立以這三國為中心的『歐亞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