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目前俄羅斯的激光武器射程是多少

目前俄羅斯的激光武器射程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2-06-09 02:54:08

1. 激光武器能有多大射程

按照美國空基激光武器的射程貌似不到200公里

2. 世界上有哪幾個國家能造微波武器

美國、俄羅斯、中國。

1、美國一直在研究利用微波技術摧毀敵方的作戰能力,主要進行寬頻帶、高功率微波武器和窄頻帶、定向微波武器的研發。1987年,美國國防部把高功率微波武器列為五大關鍵技術之一。美國的一些重要的發展計劃都列入了微波發展項目。

2、俄羅斯於2001年10月在馬來西亞Lankagwi國際海洋及航天展期間推出「Ranets-E」武器系統,這是世界第一套公開的微波(射頻)武器系統。

該系統可造成來襲戰機與導彈的電子設備失效,又稱為電子零件的「超級殺手」。這種微波武器系統殺傷距離為1-10千米,其規格為:峰值功率0.1~1GW,脈沖頻率為10-100Hz。

3、中國在以激光武器、微波武器為代表的定向能武器和電磁脈沖武器的研製方面已經取得巨大成就,與航空和軍用發動機等方面與國際水平存在較大差距不同,中國微波武器讓美俄害怕。

(2)目前俄羅斯的激光武器射程是多少擴展閱讀

種類

1、微波波束武器。這種武器主要是利用定向輻射的高功率微波波束殺傷破壞目標。它能全天候作戰,有效距離較遠,可同時殺傷幾個目標。它還完全有可能與雷達形成一體化系統,集探測、跟蹤、殺傷功能於一體。但這種武器研製技術難度較大,不少問題還待解決。

2、微波彈。一般是在炸彈或導彈戰斗部上加裝電磁脈沖發生器和輻射天線,利用炸葯爆炸壓縮磁通量的方法產生高功率電磁脈沖,從而在目標的電子線路中產生感應電壓與電流,以擊穿或燒毀其中的敏感元件。

尤其是當目標的縫隙大於微波的波長時,微波彈爆炸產生的微波脈沖可以從目標縫隙鑽進去,令敵方防不勝防。比較成熟的是投擲式微波彈,正在進一步實用化。

3. 激光武器究竟是個什麼概念

激光武器[新概念武器]

激光武器是直接利用光能、熱能、電能、化學能或核能等外部能量來激勵物質(如光照加熱、放電、化學反應或核反應),使其產生受激輻射,形成強大的方向集中、單色性好的光束輻射能量來摧毀目標、殺傷人員的一種束能武器,因此也有射束武器。激光武器利用其產生的強激光束,在目標表面產生極高的功率密度,使其受熱、燃燒、熔融、霧化或汽化,並產生爆震波,以殺傷人員或毀壞目標。
1960年6月,美國科學家西奧多諾曼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紅寶石激光器,隨後,各國尤其是技術發達的國家迅速在激光武器領域內展開了角逐,各種激光器如雨後春筍。現在裝備這類武器的國家有英國、美國、俄羅斯等,而且還能在機載、車載、艦載等多種平台上使用。
1997年10月17日,美國陸軍空間和導彈防禦司令部對離地400千米的在軌氣象衛星MSTI-3號(即將報廢)進行了激光打衛星試驗,用地面「中紅外高能化學激光器」對該衛星照射了兩次,第一次照射不足1秒,第2次照射10秒,兩次均擊中,該衛星隨即失效,成為太空垃圾。此舉一經曝光,立即在全球引起了強烈反響。當時的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於11月上旬通過熱線電話與柯林頓總統通話,抗議美國此類反衛星武器試驗。其實,葉利欽多少有些「司馬昭之心」,因為俄羅斯激光反導技術不僅起步比美國早,技術也毫不遜色。早在1975年1l月,蘇聯就用安裝在薩雷沙甘的地基激光器「關照」並一時「弄瞎」了美國兩顆低軌道通信衛星。美國開始不知所以然,弄清真相以後,「心照不宣」,並未聲張,而是加緊了激光武器的研製步伐,並後來居上。
激光武器的特點
反應迅速、瞬發即中,以光速直線攻擊目標 激光能以每秒30萬千米的高速傳輸,打擊目標無需考慮射擊提前量,也無需測定、調整提前量和瞄準角,因而幾乎是在發現目標的瞬間,光束「彈葯」即發即中。激光武器殺傷目標所需時間為0.1~1秒。作戰使用時,激光器本身及武器系統均處於靜止狀態,只有反射鏡系統處於運動狀態,瞄準和跟蹤目標。說得形象一點,激光武器是一種遠距離「焊槍」,它通過在目標表面的一個點聚焦熱能來摧毀目標,就像用「焊槍」熔融金屬。它既可殺傷目標群中的某一個目標,也可對來襲目標的某一部位實施「點穴」打擊,其殺傷效果根據激光武器的能量特性和作戰需求可以是干擾、失效或摧毀。
射擊頻度高,容易改變方向,能在短時間內襲擊多個目標 激光可360°全方位連續射擊,實射平射、仰射、俯射,而瞄準時間短,命中率高,幾乎可同時攔截多個目標。
不會產生後坐力和放射性污染,抗干擾能力強 激光武器以電磁波的形式向目標傳遞聚焦能量,它發射的激光束幾乎沒有質量。沒有質量的武器是一種無慣性武器,所以激光器發射「彈丸」不存在常規彈丸射擊時產生的後坐力問題,從而大大減少了對載體結構的要求。由於激光武器用光束毀傷目標,因此對地面、海洋、空中和外層空間不會造成像核武器那樣的放射性污染。更值得一提的是,激光傳輸不受外界電磁波的干擾,它可在電子戰環境中作戰,被攻擊的目標難以用電磁干擾手段避開激光武器的攻擊。
使用范圍廣 既可製成高能激光武器應用於戰略范圍,摧毀敵方用於通信、指揮、偵察、預警、導航等衛星和來襲的彈道導彈;又可製成低能激光武器應用於戰術范圍,毀傷敵方武器裝備和人員。
作戰使用效費比高 激光武器具有一個「大彈倉」,在激光器的能源(例如化學能、電能)耗盡之前(必須補充或重新裝載)可以攔截大量目標,而所消耗的「彈葯」(即光子)比較便宜,昂貴的激光武器系統本身可以繼續使用,因而效費比高。例如百萬瓦級的氟化氘激光武器每次發射費用約1000~2000美元(「毒刺」攜帶型防空導彈每枚2萬美元,「愛國者」防空導彈每枚30萬~50萬美元)。

激光武器的分類型
按功率大小可分為低能激光武器和高能激光武器;按作戰用途可分為戰術激光武器和戰略激光武器;按位置和作戰使用方式又可分為天基、地基、機載、車載和艦載激光武器。
低能激光武器 又稱激光干擾和致盲武器,是一種光電對抗設備,技術相對比較簡單,有的已裝備部隊。當用於反衛星時,能幹擾、破壞衛星上的電子器件。目前技術成熟並成功應用的至少有兩種:一種是俄羅斯的地基反衛星激光武器;二是英國在軍艦上裝備的艦載激光致盲武器。早在1982年英阿馬島之戰時,英軍就使用激光眩目致盲武器使阿飛行員因眩目而放棄攻擊。美國已研製成功但尚未投入使用有兩種:一是低能激光步槍,它由電源提供激光能源,有效射程1.6千米,可使人致盲;二是激光榴彈,通過高爆振盪和加熱惰性氣體產生激光,使敵人輕則暈頭轉向,重則致盲,並能使坦克、車輛、艦船等武器平台內的光學瞄準鏡、激光測距器、目標探測器等裝置不能正常工作。隨著研究的深入,各式低能激光武器將會出現在未來戰場上。
高能激光武器 一般按用途分為戰術激光武器和戰略激光武器,前者以地面(水面)為基地,射程一般在20千米以內,對付戰術導彈、飛機、坦克k艦艇等目標。戰略激光武器是以外層空間(距地面1000千米以上)為基地,射程近則數百千米,遠則數千千米,主要任務一是破壞或摧毀敵方衛星,二是反洲際彈道導彈。
天基激光武器 裝在衛星、宇宙飛船(如有人飛船)、宇宙空間站上,實施空間防禦或進攻,用以摧毀敵方的各種軍用衛星、洲際彈道導彈等。20多年來,美國一直十分重視阿爾法化學激光武器的研製工作,它將激光器與跟蹤瞄準裝置集成到一個太空衛星上,主要用於全球范圍內摧毀在大氣層飛行的助推段彈道導彈(此時導彈頭體未分離,對多彈頭導彈而言,「許多雞蛋還在一個籠子里」,飛行速度低,目標又大,易於被攻擊)。美國設想將衛星(激光武器)部署在1300千米高空軌道上運行,其有效射程4000~5000千米,可摧毀9~11千米高空彈道導彈,單顆衛星可覆蓋10%的地球表面。第一步部署12顆衛星,可覆蓋如中東、東北亞等戰區,對付第三世界國家的攻擊;第二步再部署6顆,可覆蓋敏感和感到威脅的戰區(含中國);第三步,在空間部署共24顆衛星提供全球覆蓋(含俄羅斯)。由此不難看出,美國一刻也沒有忘記全球的戰略目標,美國所要對付的不僅是「反恐」、「無賴國家」,還包括中國、俄羅斯這樣的「長遠威脅」。
值得強調的是,美國不僅在天基激光武器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在車載、機載激光武器方面也十分「惹眼」。

激光武器的未來
展望激光武器的發展,有如下三點值得關注。
第一,低能戰術激光武器將向小型多樣化、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隨著激光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闊的需求,低能激光武器,尤其是針對人員的多種激光武器將更加小型、實用、智能。具有令人眩暈、失憶、致盲等功能的單兵激光武器將會像普通兵器一樣裝備部隊,甚至有人預見會裝備激光手槍乃至微型鋼筆式激光武器。這類干擾與致盲激光武器另一發展重點是跟蹤、干擾甚至損毀包括飛機、坦克、火炮的瞄準測距設備、末段制導設備等內部的光電設備。
第二,激光武器將與現有各種武器系統配合使用,組成綜合系統,充分發揮綜合效能。正如導彈等尖端武器的出現並沒有取代飛機、坦克、火炮等武器一樣,激光武器也將與現有武器配合使用,彌補現有武器性能上的不完善和火力配置空缺,組成一個多層次、多功能、多位一體的高效能防禦、進攻武器系統。這種分工明確、重疊的多層防空火力網,可使防空、反導總的理論攔截率達到99%。
第三,反激光武器研製和裝備方興未艾。激光武器的迅速發展刺激了反激光武器和防護對抗措施的加速研究和發展。如同為對付雷達,許多國家和軍隊裝備了反輻射導彈一樣,不久用於對付激光武器、激光測距儀、激光指示器和其它激光裝置的反激光導彈也將問世。反激光武器的方法和裝備有許多。當目標被敵激光束擊中時,可以用後向反射法將激光束反射回發射處,或目標本身能旋轉運動使激光光束能量不能聚焦損毀自標。採用適當類型的煙霧保護目標也能有效衰減激光束能量,例如,可在飛機、裝甲車上裝備小型、高效激光告警系統,精確探測和確定入射激光束方向,識別敵激光器,然後迅速自動發射煙幕彈(當然,發射煙幕彈也可對付來襲導彈、巡航導彈、飛機等的進攻)。在保護戰斗人員方面,可以在人眼前配戴能衰減激光能、阻擋激光束的濾光片、黑色擋眼片等。例如美國部分陸軍和海軍已裝備由聚碳酸塑料濾光片製成的激光護自鏡,能保護眼睛免受當今戰場上最有可能碰到的低能激光器的傷害。

激光武器的軟肋
如同其它武器系統都有缺點和不足一樣,激光武器也不是萬能的,激光武器至少有三點不足。
其一,在大氣中傳輸容易衰減,其射程受大氣的影響,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一旦遇到雷電雪霾、濃雲雨霧等惡劣天氣,就難以發揮應有的威力。
其二,跟蹤瞄準難度大。摧毀目標首先必須及時准確地跟蹤瞄準目標,而在作戰中如遇視線有阻擋或高速運動的目標,其跟蹤瞄準還未達到理想的精確,是一個尚在解決的課題。
其三,難以擊毀裝甲目標和旋轉運動的目標,尤其是隨著射程的增加,光束在目標上形成的光斑也增大,激光的功率密度隨之降低,殺傷力減弱。也就是說,落在目標上的這一聚焦光斑,只有達到相當的功率密度才能毀傷目標,而要燒穿裝甲目標的難度可想而知。如果裝甲目標(或採取了加厚金屬保護層)在不斷進行曲線運動,那麼激光武器即使擊中目標,光斑也不能定點燒融,那麼激光武器也只有無可奈何了。俄羅斯「白楊」-M導彈正是採取了最先進的加大保護層和使彈體旋轉等措施,以避免在助推階段受到激光武器的攻擊。

4. 現有激光武器中射程最遠的是哪種

美國太張揚,中國太謙虛。如果說在傳統的導彈技術方面中國落後於美國不可否認,因為中國的起步較晚,基礎工業較差,加之西方國家對中國軍事工業的嚴格限制。但是在新興激光的軍事技術方面,由於我們與美國起步點相差不大,所以我們的研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量子點激光器方面的理論研究中,中國早就處於世界最領先的地位,中國的超強功率的固態激光器是世界一流,用它發射的激光束可在3千公里的距離獲得每平方厘米35 K焦耳能量密度,此能量密度比攻擊導彈所必需的破壞閾高出近1個數量級以上。以次粗略推算,中國的攻擊激光雷達有效殺傷力超過3萬公里。

5. 激光武器有哪些類別

激光武器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激光致盲武器,主要是破壞人的視覺。不需要能量很大的激光,就可以起到作用。現在已經研製出來的激光手槍,很輕便,只有0.5千克,射程達到30~50米。激光步槍射程達到800~1500米,重量約6千克。這些激光輕武器,可以使人致死,也可以使人的眼睛燒傷,還可以放火把一些材料點燃。激光致盲武器已經在部隊里使用了。當士兵使用各種夜視儀、偵察相機、瞄準鏡、潛望鏡、望遠鏡時,如果激光對准這些儀器打過來,對使用者眼睛的傷害就會更大,因為這些儀器往往都有鏡頭,鏡頭本身就有放大作用。因此,使用這類儀器時,要特別注意防備敵人使用激光武器。必須載上防激光眼鏡。第二類是激光武器是防空激光武器,主要對付飛機或導彈等,但是它也可以攻擊象坦克這樣的地面目標,尤其對巡航導彈,它的防禦意義是非常大的,因為巡航導彈是低空飛行,用激光攔截比較容易做到。第三種類是反衛星激光武器,在外層空間使用的一種高能激光武器,它一般都在1000千米以上的高空運行,攻擊的目標是衛星和戰略導彈。這種反衛星的激光武器使用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把它安置在太空,但是由於它的體積比較大,比較笨重,安置在太空上面目前還有一定的困難。最好是把激光武器放到地面上,由地面發射激光。在空間發射一顆衛星,衛星上帶一個反光鏡,地面發出激光後經過衛星的反射鏡反射,然後再攻擊目標。這樣空間衛星的體積就不用很大,也不需要大的電源。激光武器可以擊毀衛星,也可以破壞衛星上的一些設備。1975年,前蘇聯曾用陸地上的激光武器使兩顆美國偵察衛星在西伯利亞上空「致盲」。總之,激光武器是破壞衛星的主要武器。

6. 世界上最先進激光武器能打擊多遠的目標

激光武器分為多種,不同種類的武器有效射程不同,而且差別比較大。對於戰略激光武器,大家比較熟悉的,感覺也比較神秘的,就是激光打衛星了。激光打衛星,可分為激光致盲,和直接摧毀。目前,中美俄這些激光大國,均已做過激光致盲衛星的試驗,我國甚至還經常被指責「又」用激光致盲了美方的衛星。可見,激光致盲衛星已經相對普遍了。激光直接摧毀的話,目前還沒公開相關消息。

中美也在准備在戰機平台上搭載戰術激光武器,要求功率達到100KW以上,能夠攔截對方發射的空空導彈。美國計劃在2021年開始測試,在2025年左右完成試驗。我國也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以吊艙方式掛載的方案,已經做過測試。

7. 不新鮮,普京公開的六大霸氣武器到底什麼來頭

大致來說,普京這次提及的霸氣武器主要包括:「薩爾瑪特」洲際導彈、核動力巡航導彈、機載高超音速導彈、「前鋒」高超音速滑翔器(彈頭)、水下潛航器以及激光武器。雖說目前對這些武器的公開資料還較少,但我們可以說,這幾款「霸氣武器」其實並不新鮮。

我們一一來看。

首先,部分顯然也是有些蒙圈的軍事觀察人士就提出質疑,現場視頻中包括不少「電腦動畫」,這作何解釋?還有美國官員也評論說,其中一些武器「還需要進一步測試,並未部署」。很快,普京在接受NBC記者采訪時表示:「它們全部順利接受了測試。這些武器處於不同的准備階段,有些還需完善,有些已經交付軍隊並將投入使用。」這就是說,這些部分武器只是在測試,尚未正式研發完畢,並未正式服役,更別說形成實際戰鬥力了。可以基本確定的是,核動力巡航導彈就屬於這種情況。

總而言之,這次「普京大帝」的超級武器秀,幾乎不是核導彈就是核彈頭,不是核動力就是核裝置,從國情咨文現場聽眾激動的表情和西方媒體的廣泛關注來看,實現了震懾敵手、團結國內的良好效果。

為何這次如此高調秀武器,如此高調喊「核」,我們認為主要還是被美國逼得。無論是特朗普政府的首份《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還是《美國國防戰略報告》,都明確顯示美國的全球戰略重點已從反恐轉向大國戰略競爭,「世界重回大國競爭狀態」。而新版《核態勢評估報告》,更是提出美國要擴大核力量,研發新型低強度小型核武器,提升對中俄威懾,改進部分潛射彈道導彈,搭載低當量核武器,還將發展一種可攜帶核彈頭的艦載巡航導彈,未來還要逐漸更換陸基、海基、空基核彈頭和設施,報告還暗示,美國將擴大核武器使用條件,不排除在未受到核打擊時率先使用核武器。

8. 激光炮的最大射程是多遠

這個和激光發射器的功率有關。如果只能維持0.00001秒的大功率照射,那「有效射程」不到2米,和民用激光一樣。如果能持續好幾秒的硬燒穿大功率照射,那射程就在幾百公里了。比如中國美國都用激光打過衛星。美國的比較早,在30年前就完成試驗了,中國的是在2007年。不過這個平台很大。美方那次試驗平台是波音客機改裝的,中國的則是陸基平台。戰時要麼很笨重容易被毀,要麼無法機動。

雖然民用激光有的試驗能持續很長時間切鋼板,但是他的功率不是很大,「有效射程」也就幾米,沒有軍事意義。

能擊落大氣層內飛行器的激光器有效射程也就幾公里。比如美國這次持續擊落4架靶機。俄羅斯上世紀八十年代用空載激光平台擊毀靶機,美國以色列1999年攔截喀秋莎火箭炮的試驗,都只有幾公里到10來公里。阿三號稱他們的激光武器有效射程7公里。不過沒人信。中國除了那次打衛星外,還沒有這方面的消息。

9. 激光武器可以分為哪幾類

激光武器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激光致盲武器,主要是破壞人的視覺。不需要能量很大的激光,就可以起到作用。現在已經研製出來的激光手槍,很輕便,只有0.5千克,射程達到30~50米。激光步槍射程達到800~1500米,重量約6千克。這些激光輕武器,可以使人致死,也可以使人的眼睛燒傷,還可以放火把一些材料點燃。激光致盲武器已經在部隊里使用了。當士兵使用各種夜視儀、偵察相機、瞄準鏡、潛望鏡、望遠鏡時,如果激光對准這些儀器打過來,對使用者眼睛的傷害就會更大,因為這些儀器往往都有鏡頭,鏡頭本身就有放大作用。因此,使用這類儀器時,要特別注意防備敵人使用激光武器。必須載上防激光眼鏡。

第二類是激光武器是防空激光武器,主要對付飛機或導彈等,但是它也可以攻擊象坦克這樣的地面目標,尤其對巡航導彈,它的防禦意義是非常大的,因為巡航導彈是低空飛行,用激光攔截比較容易做到。

第三種類是反衛星激光武器,在外層空間使用的一種高能激光武器,它一般都在1000千米以上的高空運行,攻擊的目標是衛星和戰略導彈。這種反衛星的激光武器使用時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把它安置在太空,但是由於它的體積比較大,比較笨重,安置在太空上面目前還有一定的困難。最好是把激光武器放到地面上,由地面發射激光。在空間發射一顆衛星,衛星上帶一個反光鏡,地面發出激光後經過衛星的反射鏡反射,然後再攻擊目標。這樣空間衛星的體積就不用很大,也不需要大的電源。激光武器可以擊毀衛星,也可以破壞衛星上的一些設備。1975年,前蘇聯曾用陸地上的激光武器使兩顆美國偵察衛星在西伯利亞上空「致盲」。總之,激光武器是破壞衛星的主要武器。

1985年,美國曾進行了一次新武器試驗。指揮員一聲令下,一枚巨大的火箭鑽上藍天,這是美國「大力神」導彈,火箭第一級脫落,第二級點火。此時,指揮員又下令,開炮!只見一支強光,像把利箭,一下擊中藍天的「大力神」,剎那間「大力神」冒出一團烈火,轟隆一聲炸成碎片,導彈就這樣在高空很遠的距離上被擊落。到底是什麼神奇的武器,既沒有炮彈,而且速度如此之快,原來這就是激光炮,一種反導彈武器。戰略激光武器技術很復雜,預計21世紀才可以投入使用。

10. 俄羅斯S-400系統的射程多長

「世界之最」的射程。俄羅斯S-400系統採用新型的40N6遠程導彈時,射程可達400千米,為當今地空導彈射程之最,遠大於俄羅斯現役防空主戰兵器——S—300PMU2「驕子」系統的9M96E導彈(200千米),以及美國正在研製的射程最遠的防空導彈——「戰區高空區域防禦」(THAAD)攔截彈(200千米)。俄羅斯S-400系統攔截彈道導彈的最大距離是50~60千米,比美國「愛國者」和俄羅斯「驕子」遠出10~20千米,且攔截率高,可擊落250千米遠、飛行高度從數十米到同溫層的目標,攔截「飛毛腿」之類戰術彈道導彈綽綽有餘。

設計獨特,抗干擾能力強。俄羅斯S—400系統設計獨特,其火力單元(最小作戰單位)包括一輛相控陣制導雷達車和幾輛導彈發射車。每輛發射車上可裝載不同類型和不同數量的導彈,導彈發射車外形與s—300MPU系列相類似,配置極為靈活。指揮控制系統包括一輛搜索指示雷達車和一輛指揮控制車。S-400系統的照射制導雷達為先進的相控陣雷達,探測和跟蹤距離遠,可同時完成搜索跟蹤目標、制導導彈、反電子干擾等任務。S-400系統可同時制導多枚導彈、攻擊多個目標,尤其適合在強烈的電子干擾環境下作戰。

多層次防空。俄羅斯S-400系統的最大特點之一,是可以發射低空、中空、高空,近程、中程、遠程的各類導彈。這些性能迥異的導彈互相彌補,構成多層次的防空屏障。s-400可採用的導彈達8種之多,包括48N6DM、9M96E、9M96M、48N6和40N6等。但目前除了9M96E和9M96E2有部分數據外,其他型號導彈的數據尚未公開。導彈被冷發射至30米高度後,固體燃料發動機開始點火,在飛行的初始和中間階段使用帶無線電校正的慣性制導,在最終攔截目標時轉為自動制導,裝有氣動系統以增強機動性。

在首發導彈未命中的情況下,可發射後續導彈進行補射。用戶可以選擇裝有5V55R、48N6E、48N6E2等導彈的標准發射裝置,或裝新型導彈,或新、舊型導彈混裝,每一種發射裝置在待發射位置均可放置4枚導彈。據稱S-400已經完成所有這些型號導彈的發射試驗。

總之,俄羅斯S-400防空導彈系統具有遠、中、近程和高、中、低空防禦作戰能力。它與先進的對空偵察設施相結合,不僅可以應付對手提高空襲能力而對俄羅斯構成的威脅,並能與俄羅斯的經濟實力相適應。可以預計到2020~2025年,S-400「凱旋」防空系統具備完全作戰能力時,將成為俄羅斯防空系統的支柱。

閱讀全文

與目前俄羅斯的激光武器射程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