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真正大規模開始製造准備造原子彈是在蘇聯專家撤走之後嗎
不是,在那之前已經做了不少工作了
⑵ 蘇聯專家突然撤走 我國如何仿製蘇聯導彈
1957年9月,我國政府派遣以聶榮臻元帥為首的代表團到蘇聯談判。蘇聯決定援助中國三個型號的導彈,並同意幫助中國仿製它們。
為履行聶老總率領的代表團在1957年與蘇聯達成的協議,1958年蘇聯先派一批專家來華幫助中國選擇仿製工廠。五院的一、二分院都組成中方代表團陪同蘇方專家到全國各地選仿製廠址。二分院以錢文極副院長為首組成陪同代表團。我也從教導大隊被抽調出來參加這個代表團。那時正值我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蘇聯援助我國建成了156項工程。這次蘇聯專家就是從這些已建的工廠中選定仿製「1059」的工廠。於是五院派技術人員到這些工廠去參加仿製工作。
「基礎」是航天的根本,像蓋房子一樣,房子不能建在沙灘上,如果計算機晶元全是人家的,人家不給你你就完蛋了。我們的航天事業,就是這樣在當時封閉的環境中艱苦奮斗,一步步地走過來了。
⑶ 1960年蘇聯為何撤走專家,對中國的損失是什麼
損失主要是技術方面的。談談原因吧。兩國關系破裂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利益上的。蘇聯想在中國租借軍港,設立長波電台,控制大洋里的潛艇部隊和美國對抗。被毛拒絕,兩人交談不歡而散。當然,這個政策的另一層意思是逐步控制中國。
二是意識形態上的。蘇聯的赫魯曉夫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被我們激進的評為「三和一少」。簡單來說就是和資本主義國家和平共處、和平過渡、和平競爭,少支持各國的共產黨和解放運動。這種政策我們今天就是這么做得,應該說沒有問題,但當時的中國過於激進,認為這是修正主義,是向帝國主義低頭的表現。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毛在游泳池會見赫魯曉夫,中國工作人員在赫魯曉夫游泳時放肆的談笑也激怒了這位烏克蘭草原農民出身的大國領導人。
後來兩國邦交正常化時鄧小平說了一句話很准確,同時為中國人留了面子——你們不全錯,我們不全對。
⑷ 當年蘇聯為什麼要撕毀約定,撤走所有專家技術人員
因為1960年初,中蘇關系惡化。
1960年7月16日,蘇聯駐華大使向中國外交部提交照會,指出中國向蘇聯專家散發《列寧主義萬歲》小冊子,是將「自己觀點強加於蘇聯專家」,是對蘇聯專家勞動的「公開的不尊重」,決定召回在中國的全部專家和顧問。
7月25日,不等中國答復,蘇聯政府通知中國政府說,在華工作的全部蘇聯專家將於7月28日到9月1日離境,並終止派遣按照協議應派出的900名專家。7月31日,中國政府復照會蘇聯政府,希望蘇聯政府重新考慮撤走專家的決定,並表示願意挽留在華工作的未到期的專家。
但是蘇聯政府對中國政府照會不予理會,在1個月內撤走在華工作的1390名專家,中斷中蘇兩國政府簽訂的12個協定、兩國科學院簽訂的1個協議書以及343個專家合同和合同補充書,廢止了257個科學技術合作項目,停止了許多重要設備和物資的供應。
(4)俄羅斯撤專家後中國做了什麼擴展閱讀:
1960年7月,赫魯曉夫的意氣用事,給中蘇關系造成了重大損失,中蘇走向分裂已不可避免。當一紙照會遞到時任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章漢夫面前時,蘇聯駐華使館臨時代辦蘇達利柯夫盡量使語氣顯得平靜些。他觀察著周圍中國外交官「完全出乎意料的表情」,而章漢夫的臉色也越發凝重起來。
此時,毛澤東、周恩來等國家領導人正在北戴河召開中央工作會議。收到中南海送來的照會譯文前,周恩來剛剛回顧了中蘇關系發展的幾個階段。
他結束發言時形象地說,赫魯曉夫曾抱怨中國向他的花園里丟荊棘,其實「我們是在給他拋金子」,指出他的錯誤,希望他改正,「我們現在還是堅持這個原則」。
事實上,1959年在天安門城樓上,赫魯曉夫就試探過中共,稱要把專家撤回蘇聯。當時的中蘇首席俄語翻譯李越然,生前一直對那段往事難以忘懷。
那天是國慶閱兵禮,他正坐在毛主席身邊,赫魯曉夫突然一句「關於生產原子彈的事,我們決定把專家們撤回去」,卻被毛澤東從容的回答硬生生頂了回去。毛澤東說:「需要是需要,也沒什麼大關系。技術上能幫助我們一下更好。不能幫就由你們考慮決定。」
在次年蘇聯決定全面撤回專家後,毛澤東同樣鎮定地告誡大家:「1917年到1945年,蘇聯是自力更生,一個國家建設社會主義。這是列寧主義的道路,我們也要走這個道路。」他還要求大家,要下決心搞尖端技術,赫魯曉夫不給「極好!如果給了,這個賬是很難還的」。
⑸ 蘇聯為什麼要撤走科學家
1958年蘇聯想要在中國駐軍,遭到了中國拒絕,1960年,蘇聯在布加勒斯特會議上圍攻中國代表團,中蘇交惡。在會議召開後的半個多月時間,蘇聯又召回支援中國的蘇聯專家。
從1960年7月28日開始到9月1日,蘇聯撤走全部在華專家1390名,終止派遣專家。蘇聯撤走專家時,帶走了全部圖紙、計劃和資料。
並停止供應我國建設急需的重要設備,大量減少成套設備和各種設備中關鍵部件的供應,使我國250多個企業和事業單位的建設處於停頓、半停頓狀態,給我國的經濟建設造成了重大損失,加重了我國的經濟困難。
(5)俄羅斯撤專家後中國做了什麼擴展閱讀:
在蘇聯解體後,這一優勢迅速瓦解。幾十萬的優秀人才全都流落到世界各地,帶著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去往了西方國家,像是美國、英國、德國等都是他們的優先選擇。
當然,面對優秀人才的大量湧入,西方國家是非常高興的。除了西方國家,中國也不失為一個好的去處,因此也有很多專家來到了中國。
中國對於這些優秀的人才充分利用,加速了中國科技的發展,在90年代的時候還特意開啟了「雙引工程」,給這些蘇聯人才進行撥款,待遇雖比不上西方國家,但是人情味更足。
最重要的是,中國的意識形態與蘇聯一樣,讓這些蘇聯人才倍感親切。這次人才的大量招攬,為中國的科技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加快了中國前進的步伐。
⑹ 蘇聯撤走在中國的蘇聯專家是怎麼回事
一、毛澤東試圖擺脫「一五」時期的蘇式發展模式,尋找「比蘇聯更快更好建設方法」。
二、中國率先要求蘇聯顧問離開,削減專家人數,以此削弱蘇聯對政策制定的影響。
三、中蘇在國際共運路線方針上南轅北轍,赫魯曉夫決定撤走全部援華專家。
四、蘇聯撤走援華專家不是造成「三年困難」的主要原因,其影響主要局限在軍事國防領域。
⑺ 1959年底前蘇聯撤專家之後對我國的核武器做出了怎樣的詆毀
1959年底,前蘇聯撕毀協議,撤走專家,甚至還傳出風涼話:「送給你們一顆原子彈,你們也弄不響」,「你們只能收獲沙粒和石頭,永遠種不出蘑菇雲來」。核壟斷大國美國也在看我們的笑話,怕中國軍事實力超過他們。但我們不屈不撓,在發展核武器方面完全走的是一條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道路。
⑻ 蘇聯從中國撤走專家回國干什麼工作
華羅庚,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的老師,放棄了國外的優厚待遇,回到中國。鄧稼先,兩彈元勛,楊振寧的同學,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回國,在蘇聯專家撤走後,開始獨立研究和工業技術,確保了中國兩彈的爆炸成功,後來因為長年受到輻射疾病而死,1972年,楊振寧回國,看見老同學所受的苦,曾經跑到機場的洗手間里痛哭,為了救治鄧稼先,楊振寧也用盡方法,還是無法挽回,1986年,鄧稼先去世。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⑼ 蘇聯專家撤退時落下了什麼
蘇聯專家撤退時只留下了已經運來的設備,當時蘇聯要求專家們馬上回國,而且燒毀所有的數據資料。
最終專家帶走了全部圖紙、計劃和資料,並停止供應我國建設急需的重要設備,大量減少成套設備和各種設備中關鍵部件的供應,使我國250多個企業和事業單位的建設處於停頓、半停頓狀態,給我國的經濟建設造成了重大損失,加重了我國的經濟困難。
(9)俄羅斯撤專家後中國做了什麼擴展閱讀:
中蘇論戰:
195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是為金門炮戰,之前沒有通報蘇聯。1959年6月,蘇聯以正在和美國等國家談判達成禁止核子試驗的協定為由,停止對中國的核項目的援助。
8月中印邊境糾紛,未經和中國溝通蘇聯塔斯社發表對中印沖突中立的聲明。9月底赫魯曉夫和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舉行峰會,進行和解。
蘇聯此舉是為了消減核戰爭的威脅,並且由於中國的大躍進而認為中共不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共則由此認為蘇共在西方面前退縮。10月初赫魯曉夫訪問中國參加建國十周年活動,其間和毛澤東等中國領導人發生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