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都那幾個國家擁有核潛艇各國的裝備數量是多少按戰鬥力排名是什麼
目前全世界公開宣稱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有6個,分別為: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印度。
美國現有75艘核潛艇,其中攻擊型核潛艇56艘、巡航導彈核潛艇4艘、彈道導彈核潛艇14艘(原有18艘,有4艘改裝為巡航潛艇)、輔助核潛艇1艘。
俄羅斯現在有42艘核潛艇,其中攻擊型核潛艇15艘,巡航導彈核潛艇6艘,彈道導彈核潛艇16艘、輔助核潛艇5艘。
英國現有17艘核潛艇,其中4艘前衛級戰略核潛艇,3艘快速級和7艘特拉法爾加級攻擊型核潛艇,3艘最新的機敏級攻擊核潛艇。
法國現有10艘核潛艇,其中4艘戰略核潛艇,6艘攻擊核潛艇。
中國現有10多艘核潛艇,其中擁有3-4艘戰略核潛艇,5-6艘「商」級攻擊核潛艇,2-3艘「漢」級攻擊核潛艇。
印度現有兩艘核潛艇,其中從俄羅斯租借一搜,印度國產一艘。
各國戰鬥力排名: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
Ⅱ 2020年俄國有多少核潛艇
俄軍有10艘戰略核潛艇在役,其中1艘處於維護狀態。
俄軍有23艘攻擊核潛艇,含1艘「亞森」級多用途核潛艇、8艘「奧斯卡」II級巡航導彈核潛艇、10艘「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艇、「塞拉」II級和改進型「維克托」III級各2艘。不同材料中有的可能會顯示重量可以達到27艘,但意義並大,即便它們名義上在役,但基本上也就是趴窩等退役了。
Ⅲ 蘇聯共有多少艘核潛艇
一.蘇聯第一代核潛艇
1952年9月9日,作為對美國核潛艇研製計劃的回應,蘇聯部長會議通過決議,決定著手研製本國第一艘核潛艇——K-3號艇(627型鯨級,北約稱為十一月級)。
K-3號艇鋪設龍骨儀式於1955年9月24日舉行,潛艇於1957年8月9日下水,1958年12月交付海軍。1962年7月,K-3號艇遠航北極,返回後全艇人員受到赫魯曉夫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1962年10月9日,K-3號艇被命名為「列寧共青團」號。K-3號艇水下最大航速可達30節,最大潛深為300米,核動力裝置最大功率35000馬力,性能優於美國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
從1959年到1967年,先後有12艘627A型魚雷核潛艇、8艘658型彈道導彈核潛艇(北約稱為旅館級)、5艘659型巡航導彈核潛艇(北約稱為回聲-Ⅰ級)、29艘675型巡航導彈核潛艇(北約稱為回聲-Ⅱ級)建成服役。
蘇聯第一代核潛艇均採用雙殼體結構,有較大的儲備浮力,均使用包括2座BM-A型反應堆的雙軸核動力裝置。但該動力裝置特別是其蒸汽發生器的工作可靠性並不高,使用過程中事故不斷,並造成了人員傷亡。蘇聯從60年代中期開始陸續將全部659型和部分658型艇改造為659T和658T型魚雷核潛艇以及658C型通信潛艇。而658型彈道導彈核潛艇K-149號艇換裝Д-9導彈發射系統和6枚P-29潛艇彈道導彈後,成為701型艇(北約稱為旅館-Ⅲ級)。後來,部分675型艇先後換裝П-500「玄武岩」和П-1000「火山」導彈系統,成為675M型和675MKB型艇。
二.第二代彈道導彈核潛艇
蘇聯海軍從1967年起開始裝備更先進的第二代彈道導彈核潛艇——667А型寬突鱈級(北約稱為揚基-Ⅰ級)。該級艇裝備Д-5導彈發射系統和16枚Р-27潛射導彈,導彈系統布局與美國彈道導彈核潛艇相似,並保留了蘇聯國產核潛艇的雙殼體結構特點。其ОК-700型第二代核動力裝置包括2座ВМ-2-4壓水堆,總熱功率180兆瓦,總功率40000馬力。
首艇К-137號於1967年11月正式服役。至1974年共建成34艘。部分艇後來換裝Д-5У導彈發射系統和Р-27У導彈後,被稱為667АУ型。而К-140號艇於1977-1978年換裝Д-11導彈發射系統和12枚蘇聯第一種固體燃料潛射彈道導彈Р-31後,被稱為667АМ型艇(北約稱為揚基-Ⅱ級)。
1972-1977年,在667А型艇的基礎上,又建造了18艘667Б型海鱔級艇(北約稱為德爾塔-Ⅰ級),該型艇裝備Д-9導彈發射系統和12枚Р-29洲際彈道導彈,水下排水量增加了1000噸,動力裝置採用改進後的ВМ-4Б型反應堆。1975年,又建造了4艘667БД型海鱔-M級艇(北約稱為德爾塔-Ⅱ級),裝備改進後的Д-9Д導彈發射系統和P-29Д導彈,彈葯基數增加到16枚。
1967-1981年,先後建造了14艘667БДР型魷魚級艇(北約稱為德爾塔-Ⅲ級),該艇裝備Д-9Р/РЛ/К導彈發射系統和Р-29Р/РЛ/К多彈頭導彈。1984-1991年,7艘667БДРМ型海豚級艇(北約稱為德爾塔-Ⅳ級)建成,該艇裝備Д-9РМ導彈發射系統和Р-29РМ導彈。這些艇都繼承了667А型艇的艇體和動力裝置設計特點。其中667БДР型艇採用ВМ-4С型壓水堆,667БДРМ型艇採用ВМ-4СГ型壓水堆。
與此同時,「孔雀石」設計局設計了705型(天琴座級)小型高自動化快速反潛核潛艇。它採用鈦結構艇體,ОК-550單軸單堆液態金屬載熱體核動力裝置功率為155兆瓦。首艇К-64號於1970年服役,但兩年之後其反應堆也發生了事故,以致6艘量產艇直到1977-1981年才全部建成,它們使用了БМ-40А液態金屬載熱體核動力裝置,被稱作705К型。由於這批潛艇可靠性較好,客觀上造成蘇聯海軍更加忽視了潛艇標准駐泊條件的完善,而這一點對於使用液態金屬載熱體核動力裝置的艦艇尤為需要。
巡航導彈核潛艇是蘇聯核潛艇流派一個獨有的分支。這種潛艇的主要使命是打擊敵人的航母編隊。1969年,第16中央設計局設計的661型艇К-162號開始服役。該艇為鈦結構艇體,裝備10枚可水下發射的「紫水晶」反艦導彈,採用雙軸核動力裝置,功率80000馬力,雙壓水堆總熱功率為355兆瓦。
該艇在試驗中曾創造了44.7節的潛航速度世界紀錄,但由於它存在成本高、雜訊大,結構復雜等缺陷,未投入批量生產,後為「天青石」設計局設計的670型鰩魚級艇所取代。後者噸位相對較小,主要武器是8枚「紫水晶」反艦導彈。單軸動力裝置包括1座ВМ-4-1反應堆和1台ОК-350蒸汽發生器等,1967-1972年,共建成11艘。此後建成6艘670М型(鰩魚-М)巡航導彈核潛艇,它與670型艇的區別是換裝了П-120「孔雀石」反艦導彈系統,對電子設備進行了改進。
三.第三代巡航導彈核潛艇
「紅寶石」設計局則設計了第三代巡航導彈核潛艇——949型(花崗岩級)。其水下排水量24000噸,主要武器為24枚П-500「花崗岩」超音速反艦導彈,採用與941型艇相同的雙軸核動力裝置。949型艇建造2艘之後,自80年代起改為949А型安泰級(北約成為奧斯卡級),到蘇聯解體前,北方機器製造廠共建成17艘949А型艇。
70年代蘇聯展開了第三代多用途核潛艇的研製工作。在這期間,「孔雀石」設計局設計了971型鋼結構艇(狗魚-Б級),「天青石」設計局設計了945型鈦結構艇(梭魚級,北約稱塞拉-I級)。兩者的首艇——К-284「鯊魚」號和К-239「鯉魚」號均於1984年開始服役,兩艇均裝備ОК-650М01型單軸單堆核動力裝置,採用功率為190兆瓦的ВМ-5型壓水堆。量產艇則採用相同功率的ОК-9ВМ第三代核動力裝置。
到蘇聯解體前,共建造了5艘945型和25艘971型及其改型潛艇。蘇聯還有一種第三代核潛艇,即1983年服役的685型艇К-278號深水潛艇(後易名為「共青團員」號),該艇由「紅寶石」設計局設計,採用鈦制艇體,最大潛深達1000米。1989年4月,該艇失事沉沒於巴倫支海。
Ⅳ 美國擁有71艘核潛艇,俄擁有31艘核潛艇,中國有多少
在當代海軍的武器裝備中,核潛艇是核心力量,也是一國國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國家在核潛艇領域的發展越好,面對其他國家時就越有信心。國際地位也將繼續提高。核潛艇的造價動輒成本高達數百億美元,對工藝的要求很高,是一種非常稀有的武器和設備。可以說,目前,除了聯合國五常之外,基本上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建設它。那麼哪個國家的核潛艇最多?中國,美國和俄羅斯的三大軍事實力是核潛艇領域的最高水平。在儲備方面,中國,美國和俄羅斯有多少?中國的統計數字並不驚人,但仍然令人民感到滿意。
在核潛艇領域,我們還開始了新核潛艇的研究和開發,並增加了許多新技術,特別是在電力系統中。作為攻擊型核潛艇,可以攜帶的武器也已升級。只要這艘核潛艇成功完成,它將為我們的國防提供另一層保障。
Ⅳ 俄羅斯現役有多少艘核潛艇
總共29艘
戰略導彈潛艇10艘:Delta III(667DR)級3艘,台風(941UM)級1艘,Delta IV(667BDRM)級6艘。以上最晚服役的也是1990年了。
巡航導彈潛艇5艘:Oscar II(949A)級5艘。1989-1993年期間服役
攻擊核潛艇14艘:Sierra II(945A)級2艘,Victor II(671RTMK)I級4艘,Akula(鯊魚,971)級8艘。絕大部分都是1990年年代服役的,只有1艘V級的B-388號是1988年服役的,阿庫拉級 K-335號是2001年服役的
常規潛艇有18艘Kilo級
Ⅵ 俄羅斯有哪些核潛艇
從蘇聯時期到現在,潛艇一直是其海軍主要的威懾和打擊力量,在兵力建設和使用上占居最為優先的位置。蘇聯解體時,該國海軍共擁有各類潛艇288艘,形成當時全世界最強大的潛艇部隊。1992年之後,雖然俄羅斯經濟情況一直惡化,但仍然盡其所能完#iT13艘潛艇的建造,同時啟動了「北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建造計劃,保持了「奧斯卡」11級巡航導彈建造計劃的持續進行。這表明,繼蘇聯海軍之後,俄海軍仍將潛艇部隊作為其重點實力。
俄羅斯海軍彈道導彈核潛艇是俄羅斯核威懾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台風」級是蘇聯第四代戰略核潛艇,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潛艇,首艇於1977年3月開工,1981年12月服役。「台風」級的設計與以往的彈道導彈核潛艇有很大不同,20具導彈發射管置於巨大的帆罩前方,帆罩則位於艦身中段稍後,裝載有20枚Ss—N一20「鱘魚」彈道導彈。該導彈採用三級固體燃料火箭推進,射程 8300 千米,具有 10 個分導彈頭,每個彈頭當量為 20 萬噸,圓公算偏差 500 米。另外還有 2 具 533 毫米和 4 具 650 毫米魚雷發射管,發射 53 型、65 型魚雷以及SS—N—15和SS—N一16反潛導彈。「台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北風」級是俄羅斯第五代戰略核潛艇,首艇「尤里·多爾戈魯基」號於1996年開工建造,2006年下水。該級艇長170米,寬13米,排水量1。7000噸,最深下潛450。與「台風」級潛艇相比,「北風」級潛艇在隱身性、生存能力和武器裝備上都明顯佔有優勢。「北風」級裝有16個導彈發射筒,發射「圓錘一M」(D一19M)洲際彈道導彈。據俄方透露,「『圓錘一M』將比目前世界范圍內同類武器都更具有戰略威懾力」。
「北風」級彈道導彈核潛艇
巡航導彈核潛艇和攻擊型核潛艇在俄羅斯海軍中負有對陸攻擊、反艦、反潛等重要使命。這些潛艇是蘇聯時期與美國海軍遠洋對抗的重點依靠力量,特別是巡航導彈潛艇是專為對付美國航母和大型水面戰艦而發展的。「奧斯卡」級是蘇聯(俄羅斯)第三代巡航導彈核潛艇,其主要使命是攻擊美國的航母編隊,保護蘇聯的彈道導彈核潛艇,使敵方攻擊型核潛艇難以接近蘇聯海軍的艦隊和基地,攻擊敵方的大型集裝箱運輸船、超級油輪、運兵船以及其他有高價值的軍輔船和民用船舶。「奧斯卡」級共建2型,I型的2艘已經退役,Ⅱ型是目前俄海軍唯一一級巡航導彈核潛艇,曾經是世界上武器裝備最強的非彈道導彈核潛艇(現已被美國4艘改做常規用途的「俄亥俄」級核潛艇超過,後者裝備154或98枚戰斧巡航導彈)。
「奧斯卡」Ⅱ型核潛艇的主要特點如下:
①特殊的殼體。「奧斯卡」級採用了雙殼體結構,耐壓殼體與非耐壓殼體之間的兩舷各約有3米的距離。西方國家曾認為,其雙層殼體至少需要3枚MK一46型魚雷才能擊穿。
②排水量大。Ⅱ型水下排水量達18300噸,主要原因是為了裝備較多的武器,提高攻防能力和獨立作戰能力,當然,這也是蘇聯採用雙殼體結構的傳統做法所致。
③裝備的武器多,威力強大。該級艇最多能裝24枚ss—N—19遠程反艦導彈。12枚53型魚雷、12枚65型魚雷、16枚SS—N—15中程反潛導彈和16枚ss—N一16遠程反潛導彈,總計裝載各種武器達80件。
④應用新技術,隱身性好。基洛」級常規動力潛艇
在大量建造核潛艇的同時,俄羅斯(蘇聯)還保持了常規動力潛艇的研製和生產。其中「基洛」級常規動力潛艇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常規動力潛艇之一,首艇於1979年開工,1981年正式服役。「基洛」級的問世曾經令西方國家的海軍大驚失色,因為它優異的靜音效果和強大的攻擊能力已經把西方的同類潛艇遠遠地甩在後頭,特別是它的安靜性能使其在與對手的周旋中佔有明顯優勢。改進型的「基洛」級潛艇被稱作是世界上最安靜的潛艇之一。
該級艇水下排水量3050噸,水下最大航速17節,最大工作深度240米。艇艏裝有6具魚雷發射管,可攜帶12枚備用魚雷,一般為FEST一71線導魚雷,再裝填時間 2 分鍾,也可 配備 3M95 反艦導彈,其射程 60 千米。另可攜帶 24 枚水雷。
Ⅶ 蘇聯/俄羅斯至今一共製造了多少艘核潛艇
一、俄羅斯現在有42艘核潛艇,其中攻擊型核潛艇15艘,巡航導彈核潛艇6艘,彈道導彈核潛艇16艘、輔助核潛艇5艘。 俄羅斯(蘇聯)第一艘核潛艇於1958年服役,至2005年,共建造了17個級別29個型號252艘核潛艇,其中包括7級11型90艘攻擊核潛艇,4級9型91艘彈道導彈核潛艇, 4級7型66艘巡航導彈核潛艇以及2級2型5艘輔助核潛艇。俄羅斯海軍已建造核潛艇的數量佔世界核潛艇總數的一半多,堪稱核潛艇生產「大戶」,其型號之多,數量之大,名列各國之首。
二、美國現有75艘核潛艇,其中攻擊型核潛艇56艘、巡航導彈核潛艇4艘、彈道導彈核潛艇14艘(原有18艘,有4艘改裝為巡航潛艇)、輔助核潛艇1艘。
美國共建造過196艘核潛艇。
蘇聯解體後還沒有一艘潛艇下海。6艘台風拆的只剩3艘了,而且平時只有1艘執行任務...
Ⅷ 俄國核潛艇有幾代的發展
俄國核潛艇部隊,比美國的核動力潛艇要晚,從50年代中期為了在冷戰中對抗美國海軍核動力潛艇。蘇聯才開始設計建造核動力潛艇已經發展到第四代。
屬於蘇聯第一代攻擊核潛艇是「N」級核潛艇。「N」級於1955年開工設計,1958年開始服役,是蘇聯海軍首批核潛艇。共建造13艘。長109.7米、寬9.1米、吃水6.7米,水面排水量5000噸,水下排水量5750噸,動力裝置採用一台核反應堆,及兩台蒸氣渦輪機,2軸,功率3萬馬力,水面最大航速30節,最大潛深300米,武器有10具魚雷發射管。
從這些標准可以看出,它和美國第三代核潛艇水平相當。比美國第一代「鰩魚」級和第二代「鰹魚」級要先進得多。1970年4月,一艘「N」級核潛艇於英國海域進行演習時,失事沉沒。
1965~1990年,蘇聯又建造了第二代核潛艇——「V」級,「V」級共三種型號。「V-Ⅰ」型共建成了17艘,該級長94米、寬10.5米、吃水7.3米,水面排水量4300噸,水下5300噸,最大潛深600米,動力裝置為2座PW型核反應堆,兩台蒸氣渦輪機。單軸。功率3萬馬力,水面最大航速16節,水下32節。
武器有6具魚雷發射管、可發射53型線導魚雷。還可以發射SS-N-15反艦導彈。導彈可以在水下20~40米發射,而且該級核潛艇還可以推帶核深水炸彈。
「V-Ⅱ」型於1972—1975建成,該級長98.5米、寬10米、吃水6.75米,水面排水量4600噸,水下5680噸,最大潛深600米,動力裝置為一座核反應堆,功率3萬馬力,水面最大航速16節,水下31節。武器有8具533魚雷發射管。
「V-Ⅲ」型共建成了24艘,1978—1990建成,該級長107米、寬10.6米、吃水7米,水面排水量5800噸,水下6000噸,最大潛深600米,動力裝置為兩座PW型反應堆。單軸。功率3萬馬力,水面最大航速18節,水下30節。
武器有除`6具魚雷發射管外、還可以發射SS-N-15、SS-N-16反艦導彈。SS-N-21對地導彈。它也是蘇聯第一種使用拖曳聲吶天線的潛艇。
而第三代核潛艇「A」級(又稱「阿爾法」級)於1970—1983年建造,共有37艘。長81.5米、寬9.5米、吃水7.5米,水面排水量2800噸,水下3700噸,動力裝置採用兩台170MW型壓水堆。單軸,功率5萬馬力,水面最大航速20節,水下43~45節,最大潛深700米,人員為40人。
武器有6具533魚雷發射管,可以發射SS-N-15及53型魚雷。可以攜帶20枚魚雷及40枚水雷。而且A級最有名的是它是世界上航速最快、下潛深度最深的潛艇。而且人員最少。小巧的外型使它可以在狹窄水域作戰的能力。
繼第三代核潛艇之後。蘇聯於1978年建成了第四代「O」級(奧斯卡)。「O-Ⅰ」型共有2艘。80年下水,1982年開始服役。
1985年-1993年「O-Ⅱ」級以每年一艘的速度生產。該級寬18.2米,動力裝置採用2座200MW壓水堆和2台汔輪機。雙軸雙槳,功率7。5萬馬力,最大航速30節(O-Ⅰ型)/28節(O-Ⅱ型),最大潛深500米,武器有40度傾斜布置的24具能發射」SS-N-19艦對艦導彈及533、650魚雷發射管各4具。使用SS-N-15型核反潛導彈。
從1984年開始,蘇聯海軍繼「O」級之後建造了「鯊魚」級攻擊核潛艇,它是蘇聯第四代核潛艇。1985年服役。長110米、寬14米、吃水10.4米。水面排水量7500噸,水下9100噸,動力裝置採用2座200MW型壓水堆及2台汔輪機,單軸雙槳,功率4.76萬馬力,水下最大航速32節,最大潛深400米。
武器有能發射533、650」魚雷發射管各4具。它還可以發射SS-N-15、SS-N-16反潛導彈,及SS-N-21巡航導彈。
而蘇聯的第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H」級開始建造於1958年,62年開始服役。武器為HI型攜帶16枚「薩克」SS-N-4型彈道導彈。
20世紀60至70年代為了提高「H」級的生存能力,對其進行了改進,使用SS-N-5型彈道導彈共3枚/每艘、SS-N-8彈道導彈。
第二代蘇聯彈道導彈核潛艇是「Y」級,長129.5米,寬11.6米、吃水8.8米。水面排水量7800噸,水下9450噸,動力裝置採用2座PWR型核反應堆及2台渦輪機,雙軸,功率4.5萬馬力,水面最大航速27節,最大潛深400米。武器有攜帶16枚「索弗萊」SS-N-6型彈道導彈。共建造34艘,大部分已經退役。
1971年,蘇聯海軍開始設計建造第三代核潛艇「D」級,首艇於72月服役,長137米,寬12米、吃水8米,水面排水量8750噸,水下10200噸,動力裝置採用與兩座PW反應堆,兩台渦輪機。雙軸功率5萬馬力,水面最大航速18節,水下25節,最大潛深400米。
攜帶12具「增程索弗萊」SS-N-8型彈道導彈及533魚雷發射管6具,於1975年停建,從1974——1981年蘇聯又對「D」級進行了改裝,發展了「D-Ⅱ」和「D-Ⅲ」型,攜帶16具導彈發射器,並因此兩種改進型都比「D」級要大一些,「D-Ⅲ」型攜帶SS-N-23型彈道導彈(二級液體火箭,1型為3個分彈頭,2型為單彈頭,3型7個分彈頭,單彈頭為45萬噸TNT當量,多彈頭20萬噸TNT當量/每個)。
第四代彈道導彈「台風」級於1978年開始建造,1984年9月正式服役,共建2艘。長171.5米、寬24.6米、吃水15米,水面排水量18500噸,水下26500噸,動力裝置採用兩座PW330—360MW型核反應堆及兩台蒸氣渦輪機,雙軸,功率8萬馬力,水面最大航速27節,最大潛深1000米,採用綜合聲吶,衛星GPS導航和無線電導航系統,靜電陀螺慣導系統等。
武器有533、650魚雷發射管各2具外,還攜帶20枚SS-N-20型潛地彈道導彈(固體火箭射程4500海里。偏差大約為650米,7至9枚分導式熱核彈頭,每枚20萬噸級),是世界最大的潛艇。
蘇聯潛艇最大的問題在於,蘇聯核潛艇的安靜性不如美國核潛艇,而安靜性是潛艇生存的最重要的先決條件。除此之外,蘇聯還生產了幾種專門裝備巡航導彈的攻擊型核潛艇,如可發射SS-N-12「沙道克」導彈的「E」級、發射SS-N-7導彈的「C」級、發射SS-N-9導彈的「P」級等等。蘇聯於1991年解體,俄羅斯成為蘇聯核潛艇的繼承人。
Ⅸ 冷戰時美蘇兩國開工建造了多少艘核潛艇
80年代冷戰高峰時期的美國海軍擁有90餘艘核動力潛艇
美國在冷戰時期共建造190餘艘各型核潛艇
一)彈道導彈核潛艇
1、喬治·華盛頓級
1957-1961年間建成的第一代導彈核潛艇,共有5艘
尺度:長116.3米,寬10.1米,吃水 8.8米
排水量:水上5900噸,水下6880噸
航速:水上15節,水下24節
潛深:213米
武器裝備:6具533毫米水壓式魚雷發射管,16個「北極星」彈道導彈發射筒
2、伊桑·艾倫級
1959-1961年間建成的第二代導彈核潛艇,共有5艘
尺寸:長125米,寬10.1米,吃水9.8米。
排水量:水上6900噸,水下7900噸。
航速:水下為25~30節。
潛深:300米
武器裝備: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導彈艙內裝有16枚「北極星」A2彈道導彈
3、拉斐特級
1961-1967年間建成的美國第三代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共有31艘
尺寸:長129.5米,寬10.1米,吃水10米
排水量:水上7250噸,水下8250噸
航速:水下18節,水上25節
武器裝備: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導彈艙內裝16枚彈道導彈
4、俄亥俄級
美國第四代戰略導彈核潛艇,共18艘。首艇"俄亥俄"號,1974年開工建造,後續艇持續建造到冷戰結束的90年代。
尺寸:長170米,寬13米
排水量:水上16,764噸,水下18,750噸
航速:水下25節,水上12節
武器裝備: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導彈垂直發射系統24管 (後14艘使用三叉戟C-4/D-5洲際導彈;前4艘98~154枚戰斧巡航導彈)
二)攻擊核潛艇
1、鸚鵡螺級
歷史上第一級核動力潛艇,僅建造一艘。1952年6月14日開工製造,1954年9月30日服役
排水量:水面3760噸,水下4200噸
尺寸:長103.2米,寬8.5米,吃水6.7米
武器系統:6-533魚雷發射管
2、鰩魚級
首次批量生產的核潛艇,共4艘。
尺度:長81.5米,寬7.6米,吃水6.4米
航速:水上15節,水下20節
武器裝備:6具533毫米艏魚雷發射管,2具533毫米艉魚雷發射管
而俄羅斯現在有42艘核潛艇
Ⅹ 俄羅斯潛艇數量是多少
北方艦隊擁有11艘戰略導彈潛艇,其中4艘處於封存狀態。另有22艘戰術潛艇(16攻擊型核潛艇(SSN)和6艘柴電潛艇(SSK))總計33
太平洋艦隊有4艘戰略導彈潛艇和11艘攻擊型潛艇。總計15
黑海艦隊擁有1艘基洛級潛艇,
波羅的海艦隊有2艘基洛級潛艇
總共51艘!!!俄羅斯是常規和核潛艇混合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