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俄羅斯蘇-35戰斗機的名字由來是什麼
蘇-35是第4~5代重型戰機,具有遠程,多用途,空優和打擊等特性。和蘇-30有同樣血統設計,有相似性能特徵和零件;也可說是蘇-30的一種特製版。更助長了蘇-35BM型的研發。目前蘇-35隻有少量的五架服役於俄羅斯空軍。
基本信息
機長:21.9米;機高:5.9米;翼展:15.3米;最大起飛重量:34.5噸;最大戰斗載荷:8噸;最大航速:2.25馬赫;最大航程:3600公里、4500公里(帶副油箱);最大加速度:9克;外掛點數量:12個;發動機最大推力:29000公斤力(帶推力矢量雙發渦扇發動機);設計單位:蘇霍伊設計局;北約綽號:超側衛。
基本介紹
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蘇-27戰斗機的橫空出世,「側衛」家族的各個成員開始頻繁現身於世界各國的航空航天博覽會,不斷地展示自身的獨門絕技,並陸續成為了多個國家空軍的主力作戰飛機。然而,隨著國際戰斗機市場的不斷變化,尤其是一些第五代戰機的相繼推出後,蘇-30系列戰斗機已經逐漸失去了競爭優勢,難以再現昔日輝煌。
為了今後10年內在戰斗機市場上占據一定份額,蘇霍伊公司又不失時機地利用了正在研製之中的第五代戰斗機的一些尖端技術,在確保空戰性能明顯優於世界上所有的第四代戰斗機的基礎上,正在竭盡全力打造一種號稱第4++代的多用途戰斗機,它就是「側衛」家族的最新也是最後一名成員——蘇-35超機動性多用途戰斗機。
更名始末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最新推出的蘇-35戰斗機是一種在蘇-27戰斗機基礎上通過大幅度升級改進的衍生型,並非在90年代初期大出風頭的蘇-35戰斗機。
盡管二者在發展過程中許多設計理念和先進技術一脈相承,但在布局上的一個顯著區別在於:前者仍然採用傳統氣動布局,而後者採用了三翼面布局。
因此,為了行文方便,這里按照俄羅斯空軍的叫法,將後者稱為蘇-27M戰斗機,避免出現前後混亂的現象。下面,先粗略介紹一下蘇-27M戰斗機的研製過程,有助於進一步了解蘇-35戰斗機的來龍去脈。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蘇霍伊設計局的尼古拉?尼基京就率領一個研製小組,開始研究一種蘇-27M單座型多用途戰斗機,希望其綜合作戰性能優於截擊機、殲擊機和攻擊機,從而彌補或替代已經在蘇聯空軍中服役的蘇-27S戰斗機。
從設計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十分苛刻的要求,因為按照多用途設計的戰斗機在許多方面根本無法超過任何一種單一用途的作戰飛機。
蘇-27M戰斗機需要同時配備適合於空中作戰和攻擊導航的航空電子設備,攜帶激光或電視制導的智能彈葯來攻擊地面目標,此外還要求採用一種先進的電傳操縱系統來實現超機動性。
於是,蘇-27M戰斗機安裝了鴨翼和增加燃油的「濕」垂直尾翼,加裝各種新設備,這意味著直接增加戰斗機的空重,相應地降低了作戰性能。蘇霍伊設計局認為,重量增加的問題有可能通過改進後的AL一31FM或AL一35發動機來解決,同時還可以通過採用復合材料和鋁合金來減輕重量。
實際上,蘇-27M戰斗機與其說是蘇-27戰斗機的多用途型,不如說是一系列技術優化的驗證機。這個系列中的第一架是由蘇-27S戰斗機改裝而成,被命名為T10M-1型,早在1988年1月28日就已經實現首飛。它與標准蘇-27戰斗機之間的區別不大,只是增加了空中加油探管和採用了新型「玻璃」座艙。
隨後,蘇霍伊設計局又改裝了4架並預生產了6架蘇-27M戰斗機,分別命名為T10M-2~T10M12,值得注意的是,T10M-11編號在序列中遺漏。
針對出口市場需要,蘇霍伊設計局將這種型號命名為蘇-35型戰斗機,主要目的是希望爭取到潛在用戶。1992年,T10M-3原型機在英國范堡羅航展上公開飛行表演。當時,西蒙諾夫總設計師在新聞發布會上樂觀地表示,蘇-35戰斗機有可能在1995年正式投入生產。
接著,蘇霍伊設計局再次改進了一架T10M-11原型機,並命名為蘇-37戰斗機(711號)。該機的最特別之處在於採用了具有推力矢量的AL一31FU發動機,同時還採用了由3個多功能顯示器組成的先進「玻璃」座艙、側桿操縱和非移動的壓敏型油門桿。蘇-37戰斗機在1996年4月2日首飛,當年9月在范堡羅航展上表演了令人眼花繚亂的超機動動作。
當時,蘇-37戰斗機採用的AL一31FU推力矢量發動機是原型機,矢量噴管的工作壽命十分有限,因此,該機又重新換裝了AL一31F發動機,藉助於新型航空電子設備和新型電傳操縱系統,仍然具備了同樣的超機動能力。此後,蘇-37命名不再使用,T10M-11原型機也於2002年12月19日在一次事故中墜毀。
今天,蘇-35戰斗機的問世完全是需求牽引的直接結果。90年代,蘇霍伊設計局將3架蘇-27M戰斗機陸續交付給契卡洛夫國家試飛中心,期望通過全面試飛後贏得俄羅斯空軍的青睞。
事與願違,蘇-27M戰斗機並未得到俄空軍的認可,一直未能投產。但是,這種改進方案為俄空軍現役蘇-27戰斗機的升級計劃鋪平了道路。
蘇聯解體時,大約已經製造了700架早期型蘇-27戰斗機,其中俄羅斯空軍大約裝備12個飛行團。由於訓練經費十分拮據,俄空軍飛行員駕駛蘇-27戰斗機的飛行時數明顯減少,客觀地延長了其機體壽命,使其服役時間可以進一步延長。
時至今日,這些戰斗機已經明顯呈現出設備老化的態勢,總體性能難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空戰環境。因此,俄空軍決定分步驟對現役蘇-27戰斗機進行大幅度升級,以確保這些戰斗機具備更加高效的作戰能力,可以一直服役到第五代戰斗機出現。
然而,俄空軍蘇-27戰斗機升級計劃的前景一直不太明朗,至少考慮過7種不同的升級方案,各種各樣的概念可以實現不同程度的性能提升。其中,蘇霍伊設計局充分利用近年來研製蘇-30MKK多用途戰斗機的經驗,提出了將一部分蘇-27戰斗機升級為蘇-27SM型。
直到2000年,俄空軍內部才基本達成了一直意見,採納了蘇-27SM型方案,決定在有限的改進經費內,首先改裝服役時間較短的蘇-27S戰斗機。
2002年12月27日,第一架蘇-27SM原型機實現首飛。據稱,該機主要改進了機載電子設備,採用了「玻璃」座艙、相控陣雷達、光電瞄準吊艙和數字式電傳操縱系統等,能夠有效地完成空對空和空對地攻擊任務,總體作戰性能已經優於蘇-30MK系列出口型戰斗機。
俄空軍計劃將25架蘇-27戰斗機升級為SM型,單機改裝成本大約為400萬美元。按照合同,加加林飛機製造廠在2003年改裝了4架,2004年又改裝了12架,2005年改裝了9架。
然而,俄羅斯空軍對於初露鋒芒的蘇-27SM戰斗機並不完全滿意,希望進一步提高機動性能和攻擊威力,於是提出了在此基礎上,通過採用更多成熟的先進技術,甚至盡可能地利用第五代戰斗機上的一些技術,來研製一種蘇-27SM2型戰斗機。
考慮到第五代戰斗機還處在研製階段,俄空軍已經在「俄羅斯2015年前國家武器規劃」中,將蘇-27SM2戰斗機作為重點,並列出了相應的采購預算。
與此同時,蘇霍伊設計局再次考慮到出口市場的需要,研究如何為蘇-27SM2戰斗機命名一個頗具影響而又令人印象深刻的型號序列,目的是突出第4++代多用途戰斗機的定位。或許是期望711號蘇-27M戰斗機曾經的名氣能夠帶來好運,蘇霍伊公司在2003年初步決定將蘇-27SM2出口型稱為蘇-37戰斗機。
同時,蘇-27M戰斗機在國際市場上也屢次碰壁,一直無人問津,生產前景十分渺茫。於是,蘇霍伊公司經過深思熟慮,毅然決定將蘇-27M戰斗機多年來在世界各國航展上精心打造的蘇-35品牌正式用於蘇-27SM2出口型戰斗機。
B. 中國都有殲20戰機了,為什麼還要買俄產的蘇35
中國都有殲20戰機了,為什麼還要買俄產的蘇35?
眾所周知的事情,目前中國最先進的第五代戰機,殲20已經服役了,作為最先進的一代戰機,起戰鬥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中國還向俄羅斯引進蘇-35戰機,並且還引進了不止一批,那麼中國從俄羅斯引進這款戰斗機值嗎?
其實解放軍目前的發展還是非常的迅速的,不管是空軍還是海軍,還是陸軍的發展速度無疑都是我們看的見的進步,還是很值得我們驕傲的!
(1、中國為什麼要在既定國產戰斗機項目順利推進,大批先進戰斗機陸續服役的時候還要引進蘇35呢?其實中國的考慮出於以下幾點,首先中國的外部作戰環境和壓力在加大,中國需要迅速補充戰斗機機隊,雖然中國目前已經擁有大約750架左右的三代戰斗機,但目前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擁有的殲7、殲8等二代機仍然高達近千架,此外1992至1998年到貨的蘇27戰斗機已經到壽需要替換,巨大的戰斗機需求量和缺口讓中國必須加快戰斗機生產能力,但戰斗機生產和普通工業品生產是兩種概念,需要提前進行生產材料和零部件安排和准備,所以這里就有一個需求矛盾,簡單講,我們急需大量戰斗機,生產來不及就必須外購。
2、蘇-35戰斗機是俄羅斯在蘇-27戰斗機研製和使用近20多年來,進行的一系列系統性的革新和改進,畢竟俄羅斯人比我們更了解蘇-27系列戰斗機,他們的改進經驗和設計思路,對中國來說都是珍貴的學習對象,中國雖然在蘇-27SMK戰斗機的基礎上,先是仿製生產出殲-11A戰斗機,接著又研製出國產化的殲-11B戰機,但總體上對原來蘇-27戰斗機的細節設計改動很小,畢竟我們對蘇27戰機的理解還需要更長的時間,而蘇-35將告訴我們一些答案。
3、俄羅斯受西方制裁中國通過軍工貿易體現中國和俄羅斯的戰略合作夥伴
4、矢量發動機)
C. 俄羅斯為什麼用蘇30
俄羅斯空天軍最近接收了第100架蘇-30SM戰斗機,這些戰斗機實際上是從原來蘇-30MKI戰斗機發展而來的。蘇-30MKI也就是印度向俄羅斯訂購的專屬機型,俄羅斯通過為印度提供蘇-30MKI,也認識到這一機型的性能優勢,因此現在俄羅斯也開始批量列裝這一機型。
事實上,蘇-35戰斗機和蘇-30SM戰斗機的技術差距並不明顯,但是在外銷方面,蘇-35戰斗機顯然要比蘇-30戰斗機更加引人矚目。俄羅斯現在也期待獲得更多的采購訂單,因此俄羅斯情願將新的蘇-35戰斗機用於出口,而俄羅斯則繼續使用蘇-30SM。對於蘇霍伊而言,現在最重要的當然還是利潤。
D. 為何俄羅斯空軍全力生產蘇-35S,產量還超過蘇-57
俄羅斯之所以大量生產蘇35戰斗機,是因為「被逼無奈」的。俄羅斯空天軍也想要隱身戰斗機,奈何俄羅斯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研發,只能草草的製造出准四代機「蘇57」,但其在隱身性能上,也不盡如人意。與其乾等著無法與F22想抗衡蘇57的服役,不如大量生產蘇35戰斗機來應急。雖然蘇57的RCS相對於蘇35來說,大幅度下降,但也沒有達到F22的標准。嚴格意義來說,蘇57隻是將被發現的距離壓縮了,但是壓縮距離並沒有F22,殲20,F35那麼強。在雷達看來,蘇57與非隱身戰機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由此可知,蘇57戰斗機相對蘇35來說,戰鬥力的提升並沒有多麼大。況且蘇57遲遲未能服役,對於空防壓力巨大的俄羅斯空天軍來說,現階段唯一的選擇就是蘇35戰斗機了。如果說,蘇57的RCS能夠降低到F35的水平,那絕對是一架性能優異的戰斗機。
E. 為何俄羅斯空軍全力生產蘇-35S
蘇35戰斗機是蘇27戰斗機的升級版,無論是性能還是可靠性都非常的高,在俄羅斯的蘇57戰斗機研製成功之前,蘇35戰斗機一直是俄羅斯空軍的頂樑柱。蘇27戰斗機是蘇聯晚期裝備的主力戰斗機,從1985年服役至今蘇27戰斗機一直備受好評,俄羅斯空軍在自己使用蘇27戰斗機的同時,還將蘇27戰斗機出口到了世界上的10多個國家。
在綜合可靠性和性價比考慮後,俄羅斯一直沒有大批量的生產蘇57戰斗機。在今年的5月份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將會在接下來的8年時間中,訂購76架蘇57戰斗機。從俄羅斯空軍訂購蘇57戰斗機的數量來看,蘇57戰斗機的年產量不會超過10架,也就是說在未來的8年時間裡面,蘇35戰斗機仍然會是俄羅斯空軍主要生產的戰斗機。
F. 為什麼俄羅斯連現役最先進的蘇35戰機也肯賣給中國不是說最先進的武器是不能出售的么
蘇-33是俄羅斯海軍航空母艦裝備的主力艦載作戰飛機,最大航程3000公里。機上有1門30毫米機炮, 12個外部掛架,可攜帶R-73近距格鬥空空導彈、KH-31反艦導彈,以及各種空地導彈、炸彈和火箭彈,最大載彈量6500公斤。在美國海軍的F-14 戰斗機退役後,蘇-33將成為目前世界上裝備的惟一的一種重型艦載戰斗機。是俄羅斯海軍最先進的艦載作戰飛機,是俄羅斯海軍航空兵最後的尊嚴。
蘇-35是俄羅斯最犀利的空中格鬥機王,共有十二個外掛點,採用多用途掛架可有十四個外掛點,最大載彈量8噸,可裝備14種型號的導彈等武器,以及500 千克和250千克的炸彈。安裝兩台留里卡設計局的AL-35F渦扇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可達137千牛,航程4,000公里。採用了四餘度數字式三維電傳飛控系統,使得蘇-35沒有攻角限制。機首裝有一部N 011M脈沖多普勒雷達,最大探測距離150公里,可同時跟蹤15個目標,並同時攻擊其中6個目標;尾錐管內裝有一部NO14後視雷達,可對尾追目標進行攻擊,裝備的 「甲蟲」(Zuk)雷達性能驚人,具有偏移能力(+/-130度),同時跟蹤24個目標和同時打擊其中的8個目標。
中俄邊境線這么漫長,在中國軍事迅速崛起的今天,俄羅斯備受中國巨大壓力的情況下,俄羅斯怎麼願意出售上述兩種最先進戰機蘇33、35給中國呢?我分析這個原因是:
一、金融危機下,俄羅斯經濟下行嚴重。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陷入了窮困的沼澤地,各行業一厥不振多年。到普京當選總統後,俄羅斯經濟慢慢扭轉過來。俄羅斯經濟主要是靠出口原材料、礦產資源和武器來支撐,其它行業收入微乎其微,世界經濟環境好的時侯,其它國家都有大把大把的鈔票,購買俄羅斯的軍火和原材料,俄羅斯武器先進,地大物博,各種資源豐富,金融危機未發生時,俄羅斯靠賣武器和兜售原材料,經濟一路高歌猛進。08年經濟危機發生後,靠出售武器和原材料維持「生計」的脆弱經濟,不堪一擊,俄羅斯很快又向葉利欽(蘇聯解體)時代跌落下去,現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不願看到自已主政不如普京,為了振興俄羅斯經濟,於是決定出售先進戰機給中國。
二、倚持強大核武庫保護領土,是俄羅斯一項重要的軍事路線。俄羅斯自蘇聯解體以來,經濟一直不強盛,但核武庫強大。俄羅斯目前有大約7800 枚可以使用的核彈頭。美國專家根據電腦模擬進行推算,俄羅斯可以通過陸地潛艇發射的戰略核彈頭的總爆破當量相當於12萬枚當年在日本廣島爆炸的原子彈。盡管美國是目前唯一的超級大國,但俄羅斯仍然有實力將美國摧毀好幾次。美國技術先進的「NMD也抵擋不了」。
有了這強大的核武庫,那個國家敢動俄羅斯一寸土地的念頭?俄羅斯是個冷血的國家,有時侯跟你一點商量的餘地都沒有,說打就打。上世紀未,韓國一架民航客機載著100多名乘客,誤入俄領空,頃刻被俄軍打落下來,飛機上100多名乘客全部遇難。蘇33、35戰機雖重要,但有了與美國比肩的巨大核保護傘,出售蘇33、35又何妨?
三、不想失去中國的龐大的市場。中國一直是俄羅斯最大的軍火購買國,中國經濟強盛,購買能力無人能敵,就是沒有什麼軍工企業、近十多年來經濟一路走強的印度,購買力能力與中國相比,也是大巫見小巫,無法相提並論。中國的胃口太大了,中國的迷人的市場、誘人的市場,令人無法拒絕。但隨著中國軍工研發能力的提高,俄羅斯的一般武器已對中國沒有了吸引力,中國購買俄羅斯武器近年來已大幅下降,中國自主研發的陸、海、空武器,已接近、甚至超越了俄羅斯水平,為了挽救俄羅斯對中國的武器出口額不斷的下降趨勢,俄羅斯無奈,只好出售中國指定要的先進戰機。
四、擔心中國利用烏克蘭完全擠走俄羅斯。烏克蘭是蘇聯分解出來後的第二大國家,其國家掌握著蘇聯時期大量的軍工技術,包括核技術、導彈技術、航空母艦技術,等等,近幾年來,中國與烏克蘭軍事技交往甚密,烏克蘭前蘇的大量軍工專家、技術人員,給中國解決了不少軍事技術問題。蘇解體以來,烏克蘭與俄羅斯一直有齟齬,中國很好地利用了這種微妙的關系。這令俄羅斯非常頭痛。蘇聯的解體,俄羅斯秘密的軍工技術已不秘密,尤其是對越來越有錢的中國,那個國家不願意高價錢把技術賣給中國?
五、報復美國,更好地維護自已的國家利益。美國領導的北約,嚴重蠶食了俄羅斯的勢力范圍,俄羅斯的戰略空間日益縮小,亡俄之心不死的美國,今年來,在中亞的喬治亞,美國不但支持喬治亞與俄針鋒相對,令俄羅斯大打出手,損兵折將,而且慫恿在東歐一些與俄羅斯有傳統友好的接攘國家加入北約,令俄羅斯大為怒火,你美國做初一,我俄羅斯做十五。俄羅斯一怒之下,決定出售最先進武器給中國,讓美國今後吃不了兜著走。如果俄羅斯真的出售33、35戰機給中國,這的確令美國害怕。令美國害怕的不單單是蘇33、35的作戰性能,更為害怕的是中國可能通過33、35研發出更先進的戰機,中國有這個能力,到那時,中國有了與美國比記肩的強大空軍,美國在太平洋及世界的利益將受到來自中國的重大挑戰,南中國海、藏南、釣魚島、台灣將很快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拿下。
-
基於上述五點原因,俄羅斯決定出售國內最先進戰機蘇33、35戰機給中國,這個決定,俄羅斯雖然不爽,但為了維護俄羅斯國家目前的利益,俄羅斯這頭困獸,不得不作出艱難的抉擇。
本來分析到這,文章可完了,但要補充一點。俄羅斯這個出爾反爾的國家,網友你相信它真的能出售蘇33、35戰機給中國嗎?你要知道,俄遠東一條輸油管十多年前就答應建到中國來了,但俄羅斯簽了合同後又撕毀了,直到今年四月份,這條輸油管才得以開始建設。從這個事例,我國應要警覺俄羅斯的言行,寧願信其有,但不要麻痹,中國該研發的武器還是要加大加快研發,一刻也不能停留,不要指望別人,始終要相信自已,要不,給它們忽悠八年、十年,我們還在等,那問題就嚴重了。
G. 簡介俄羅斯蘇-35戰斗機
蘇-35(蘇-27 M)「超級側衛」單座攻擊戰斗機在1983年12月29日開始設計,首架原型1988年6月28日首飛,1993年早期完成最終測試,1992年首次在英國范堡羅航展上公開展出,1994年9月完成11架原型機和預生產型飛機的生產。2004年4月90年首批飛機正式裝備部隊。蘇-35與西方「陣風」、「台風」和「鷹師」同被列為三代半戰斗機。
H. 俄羅斯為什麼推遲向我國出售蘇35戰斗機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促使俄羅斯推遲向中國交付蘇35。
第一:實戰凸顯困境。自去年土耳其擊落俄蘇24戰斗機之後,俄向敘利亞派遣了大量先進武器,其中包括4架蘇35多用途戰斗機,以用來防範土耳其方面的威脅,另外也參與了對反對派和恐怖分子的作戰,入敘作戰可以說是俄蘇35戰機第一次實戰,而對於蘇35在敘利亞戰場上的表現,俄羅斯方面很少提及或者評價,此次俄羅斯方面推遲向中國交付35戰機,很可能是蘇35在實戰中,暴露了諸多問題或者技術局限,其戰鬥力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厲害,因此,擔心中國看破蘇35戰機的外強中干,造成日後再也無法向中國出口戰機裝備,所以說,俄羅斯不得不推遲向中國交付蘇35的時間,以便於對蘇35戰機的性能和不足進行改進。
第二:出爾反爾成慣例。善變、出爾反爾和反悔一直是俄羅斯慣用的伎倆,出爾反爾俄羅斯對中國使用的不止一次,在諸多合作與協議問題上,俄羅斯似乎坑過中國多次,對於向中國出售先進武器,俄羅斯一直是提防,提防,再提防,而向中國出售蘇35戰機,莫斯科更是小心翼翼,生怕中國購買後拆解,以獲取蘇35戰機的相關數據和技術,進行批量的仿製和升級,製造出價格低廉,性能不輸於蘇35的新一代戰機,以裝備本國空軍或者向其他國家出售,這樣一來蘇35戰機的技術不僅外泄,而且市場份額也將會大大減少。雖然俄羅斯對中國嚴守死防,但其也不想失去中國這個市場,因此,對於向中國出售蘇35,俄羅斯一直是愛恨交加。
第三:要挾中國。隨著世界格局的進一步變化,日本為了確保自身的空中優勢,在研發心神國產五代機的同時,也向美國購買了42架F35戰斗機,第一架F35將於明年交付日本,於2019年正式服役日本航空自衛隊;另外為了強化自身的防禦和攻擊能力,確保對朝鮮擁有絕對的空中優勢,韓國也向美國訂購了幾十架F35戰斗機。在日韓即將擁有五代機的背景下,中國對於蘇35的需求迫在眉睫,因此,俄羅斯正是抓住了中國的這一心理,故意推遲向中國交付蘇35的時間,以便於增加向中國要價的籌碼,或者是逼迫中國繼續向其提供資金援助,以解決當前因歐美全面制裁,導致的俄羅斯經濟面臨的困境。
本月初俄羅斯剛剛宣布停止向伊朗出口S300導彈,如今又推遲向中國交付蘇35的時間,莫斯科忽悠盟友的做法似乎有點上癮,俄羅斯向伊朗出口S300的談判,似乎也進行了好多年,俄羅斯也曾多次變卦,導致交易遲遲不能進行。對於蘇35交易遇到新的挫折,中國方面也沒有必要太著急,與善變的俄羅斯打交道,必須要留有後手,即便中國支付高昂的費用,俄羅斯也不會輕易讓中國得到蘇35。
I. 俄羅斯為什麼出口蘇35蘇35是俄軍現役最先進的戰機,按理說那個國家都是最先進的武器都不會出口的
還不是為了錢。
你以為俄羅斯會是傻子嗎?俄羅斯出口的蘇35與他自用的是不同型號。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