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俄羅斯的出口產品有什麼
俄羅斯的出口產品有石油和天然氣、軍工武器出口和農業。
【拓展資料】
俄羅斯,全稱:俄羅斯聯邦(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The Russian Federation,簡稱:俄聯邦、俄國),是一個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首都莫斯科。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由194個民族構成的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俄羅斯人。
俄羅斯人的祖先為東斯拉夫人羅斯部族。公元15世紀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莫斯科大公國。1547年伊凡四世自稱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並建立俄羅斯帝國。1917年十月革命後建立了蘇維埃俄國。1922年12月30日,蘇俄同一戰後從俄羅斯帝國獨立出去的各個國家組成蘇聯。蘇聯解體後,最大加盟國俄羅斯繼承蘇聯大部分軍事力量。
俄羅斯是五大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對安理會議案擁有一票否決權。此外,它還是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金磚國家之一。
從俄羅斯的出口商品結構來看,原油和天然氣是絕對支柱。俄羅斯是僅次於沙特的全球原油第二大出口國,2021年俄羅斯原油出口量接近2.3億噸,29%供應歐洲地區;同時是LNG的全球第四大出口國(前三名依次是澳大利亞、卡達和美國),歐洲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程度較高,北溪2號管道的故事市場已耳熟能詳。
農產品方面,俄羅斯的小麥出口雄踞世界第一,大豆(6307, 50.00, 0.80%)出口也在2021年創下138萬噸的俄歷史新高。
此外礦產方面,俄羅斯是罕見的大部分礦產都可以自給自足的國家,鐵礦(798, 51.00, 6.83%)石儲量全球第三,鉀肥出口量全球第三,但在銅、鎳和鈀等有色金屬方面影響力更強,鈀金、鎳和銅分別佔全球出口量的45%、42%和37%,鈀是半導體的重要原料,俄羅斯是全球鈀第一大生產國,美國35%的半導體級鈀需要從俄羅斯進口。
B. 俄羅斯主要出口那些物資
俄羅斯在2018年全球出口了價值4493億美元的商品。
從大陸的角度來看,俄羅斯出口的54.5%按價值出口到歐洲其他國家,而36.8%出口給亞洲進口商。較小的百分比流向非洲(3.8%),北美(3.4%)和拉丁美洲(1.2%),不包括墨西哥,但包括加勒比地區。
鑒於俄羅斯人口為1.41億,其在2018年的出口總額為4493億美元,對於這個歐亞大陸的每個居民來說,大約為3,200美元。
以下出口產品組代表2018年俄羅斯全球出貨量中的最高美元價值。此外,還顯示了每個出口類別在俄羅斯總出口方面所佔的百分比。
一,包括石油在內的礦物燃料:2376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2.9%)
二,鋼鐵:234億美元(5.2%)
三,穀物:105億美元(2.3%)
四,寶石,貴金屬:101億美元(2.2%)
五,包括電腦在內的機械:92億美元(2%)
六,木材:90億美元(2%)
七,肥料:82億美元(1.8%)
八,鋁:66億美元(1.5%)
九,銅:54億美元(1.2%)
十,電機,設備:49億美元(1.1%)
C. 俄羅斯主要出口物產
石油,天然氣,木材(西伯利亞,遠東及濱海邊疆區為主),武器(直升機,坦克,潛艇等),海產品(比如北極蝦、大馬哈魚、深海螃蟹等),水產品(鱘魚、魚子醬等),動物皮毛製品。
D. 俄羅斯主要出口什麼產品
俄羅斯主要出口包括石油在內的礦物燃料:2376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2.9%)。
【拓展資料】
俄羅斯出口中國的商品有哪些?
中國市場的需求是無限的,整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工業的快速發展將有助於促進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許多中國製造商都面向海外。許多俄羅斯製造商不假思索地認為中國的市場競爭太激烈。但中國市場接受的俄羅斯進口商品仍有很多種,即在中國市場之上可以買到。雖然基本商業領域已被佔領,但仍有空白商機填補。
其中農產品和半成品、加工產品、化工產品、食品和輕工業原料就是中國的市場需求:
1.鐵礦石
從2021年1月至7月,中國進口鐵礦石及其精礦6.4903億噸。2021年1月至7月,中國的鐵礦石及其精礦進口額為1118.92億美元。鐵礦石就是鐵礦石,任何含有鐵或鐵化合物的礦石都可以稱為鐵礦石;然而,在工業或商業之中,鐵礦石不僅應含有鐵,而且還應具有利用價值。
2.銅產品
盡管中國是世界之上銅產品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在一定程度之上仍依賴外國進口。2021年1-6月,中國未鍛造銅及銅製品進口量為2794791噸,2021年1-6月中國未鍛造銅及銅製品平均進口價格為9100美元噸。
3.大豆
海關數據顯示,2021年7月,中國進口大豆876.4萬噸,比上月下降18.3%,比去年同期創紀錄水平下降13.2%。大豆進口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國內豆粕需求放緩,2021年1-7月中國大豆進口5762.7萬噸,同比增長4.5%。
4.食用油
2021年1-6月,中國食用植物油進口量579萬噸,比2020年同期增加176萬噸,同比增長32.2%;進口金額為569965.8萬美元,比2020年同期增加267691.7萬美元,同比增長72.6%。
5.原油
根據中國工商研究院資料庫,2021年6月中國原油進口4013.5萬噸,同比下降24.5%。從金額之上看,2021年6月中國原油進口量為198.76億美元,同比增長62.8%。
6.木材
作為中國的大鄰國,俄羅斯擁有豐富的世界木材資源。作為中國最大的木材供應商,俄羅斯約80%的木材進口到中國。其森林資源的開發直接影響到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地區的林業發展和環境變化。
E. 俄羅斯出口最多的產品
俄羅斯出口最多的如下:
木材、鋼材、機械設備、汽車、農機、飛機、石油、成品油、廢鋼材、廢舊船隻、坦克、軍事武器等等。
【拓展資料】
俄羅斯出口中國的商品:
其中農產品和半成品、加工產品、化工產品、食品和輕工業原料就是中國的市場需求:
1.鐵礦石
從2021年1月至7月,中國進口鐵礦石及其精礦6.4903億噸。2021年1月至7月,中國的鐵礦石及其精礦進口額為1118.92億美元。鐵礦石就是鐵礦石,任何含有鐵或鐵化合物的礦石都可以稱為鐵礦石;然而,在工業或商業之中,鐵礦石不僅應含有鐵,而且還應具有利用價值。
2.銅產品
盡管中國是世界之上銅產品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在一定程度之上仍依賴外國進口。2021年1-6月,中國未鍛造銅及銅製品進口量為2794791噸,2021年1-6月中國未鍛造銅及銅製品平均進口價格為9100美元噸。
3.大豆
海關數據顯示,2021年7月,中國進口大豆876.4萬噸,比上月下降18.3%,比去年同期創紀錄水平下降13.2%。大豆進口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國內豆粕需求放緩,2021年1-7月中國大豆進口5762.7萬噸,同比增長4.5%。
4.食用油
2021年1-6月,中國食用植物油進口量579萬噸,比2020年同期增加176萬噸,同比增長32.2%;進口金額為569965.8萬美元,比2020年同期增加267691.7萬美元,同比增長72.6%
5.原油
根據中國工商研究院資料庫,2021年6月中國原油進口4013.5萬噸,同比下降24.5%。從金額之上看,2021年6月中國原油進口量為198.76億美元,同比增長62.8%。
6.木材
作為中國的大鄰國,俄羅斯擁有豐富的世界木材資源。作為中國最大的木材供應商,俄羅斯約80%的木材進口到中國。其森林資源的開發直接影響到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地區的林業發展和環境變化。
F. 俄羅斯主要的出口商品除了軍火和石油天然氣還有哪些
俄羅斯已經形成了以9大工業部門(能源、黑色冶金、化學和石油化工、機器製造和金屬加工、木材加工和造紙、建築和材料、輕工、食品和微生物)為中心的完整的工業體系。無論從經濟實力的基礎情況來看,還是從工業、科技區域布局來考察,俄羅斯佔有了原蘇聯工業的絕對優勢。
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中央區集中了原蘇聯紡織工業1/2以上,機械工業1/5。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西北區是原蘇聯重要的加工工業區,精密機械製造、機電、化學和有色冶金等部門均較發達。北方區木材採伐、鋸木製材、經濟用材運出量和制漿造紙工業均居原蘇聯的首位。烏拉爾區的採煤業居原蘇聯第二位。
俄羅斯主要工業產品,有原蘇聯經濟中也佔有決定性地位。主要產品占原蘇聯同類產品的比重,分別為:發電量佔62.5%,石油佔90.9%,水泥佔60.2%,天然氣佔77.3%,煤佔55.4%,鋼佔57.9%,商品木材佔91.6%,紙佔84.6%,玻璃佔61.9%,機床佔50%,汽車佔80%,拖拉機佔45%。能源 電力,1988年發電10660億度,1991年為10460億度。煤1988年為4.25億噸,1991年為3.53億噸。石油,1988年5.69億噸,為歷史最高紀錄,1990年
5.15億噸,1991年減至4.6億噸。鋼鐵 1988年鋼產量為6387.7萬噸,1991年為5510萬噸,原蘇聯5大鋼鐵基地中的烏拉爾、中央區和西西伯利亞3個位於俄羅斯境內。1991年大多數消費品生產比1990年下降2~6%,食品生產下降9%。
十月革命前的俄國,工業很不發達,在工農業總產值中,工業僅佔1/3,而工業部門結構中又以輕工業為主,其產值約占工業總產值的2/3。 本來就十分落後的俄國工業,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後外國武裝干涉及國內戰爭的破壞,使工業瀕於崩潰的邊緣。國內戰爭結束後,在國民經濟恢復基礎上,原蘇聯通過實現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決議。決議明確規定,工業化的總路線的基礎就是從重工業開始,從發展重工業的核心,即機器製造業開始,這實際上就是偏重於甲類工業,即生產資料生產。當前,俄羅斯已成為擁有高度發達的機械化農業的工業強國。這是原蘇聯幾十年間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成果。 目前,工業在俄羅斯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俄羅斯工業的特點是:重工業發展始終占優先地位,同時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逐漸涌現出許多新興工業部門。工業生產集中程度很高,這是俄羅斯生產力布局政策的結果。 俄羅斯工業部門分工很細,現共有12個行業及其下屬300多個不同的部門和相當數量的個別生產部門。
12個行業是:
電力工業;
燃料工業(包括: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工業);
黑色冶金工業;
有色冶金工業;
化學和石油化學工業;
微生物和復合飼料工業;
醫葯及醫療器材工業;
機器製造和金屬加工工業
(包括:動力和機械製造業、儀器儀表製造業、
冶金設備製造業、機床製造業、化工和石油機
械製造業、建築機械和築路機械製造業、機車
車輛製造業、汽車製造業、造船業、航空工業、
軸承製造業、拖拉機製造業、農業機械製造業);
林業、木材加工業、制漿造紙業;
建築材料工業;
輕工業(包括:紡織工業、縫紉工業、製鞋工業);
食品工業。
在工業生產中,俄羅斯把以上工業部門分成幾個綜合體來進行計劃和組織發展。這幾種綜合體是:燃料動力綜合體、冶金綜合體、機器製造綜合體、化學森林綜合體、建築綜合體、社會綜合體和東部的區域性生產綜合體。 這里要著重強調一下俄羅斯東部的工業。東部包括西伯利亞和遠東,面積為1276.59萬平方公里,佔俄羅斯面積的2/3以上。近年來東部的地位越來越高。 俄羅斯是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聯邦,東西兩大部分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差很大。歐洲部分工業基礎雄厚,部門齊全,產值佔全俄羅斯的3/4以上。可是,歐洲部分因其資源有限,經濟進一步發展受到很大限制。而東部地區卻擁有各種各樣蘊藏量極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是這里的工業基礎薄弱,部門單一,資源遠未得到充分利用。為了改變這種生產力布局的不合理狀況,俄羅斯實行了工業東移政策,稱之為「綱領性政策」。目前,俄羅斯經濟對東部地區的依賴日益增強。今後,東部地區在增強其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保障出口都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在將是「亞太時代」的下個世紀,俄羅斯將更為重視其東方的發展。
俄羅斯的電力工業包括火力、水力和核能發電三大部門。發電量僅次於美國,居第二。其中火力發電為主,約佔72%。 俄羅斯豐富的電力資源大部分集中在東部地區。進入70年代後,由於歐洲部分有機燃料日益匱乏,俄羅斯決定在該地區加速發展核電工業。目前,俄羅斯擁有8座核電站(1985年)。 俄羅斯電力生產的突出特點是高度集中,絕大部分電力是由大型電站生產的。目前,俄羅斯已形成了全國統一的輸電系統,發電量佔全國總發電量的90%,保證了主要工業區的動力供應。 俄羅斯電力的主要消費部門是工業,其用電量佔全國用電量的60%。俄羅斯電力也用於出口,由於經互會的解散,現在出口量急劇減少。
俄羅斯的燃料工業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工業。目前,俄羅斯是世界上工業國家唯一燃料能夠完全自給並可保持一定出口的國家。
石油工業是俄羅斯最重要的能源工業部門。天然氣工業是俄羅斯一個發展很快的新型能源部門。煤炭的生產在能源生產工業中一直占重要地位,它是燃料平衡的基礎。化學和石油化學工業在十月革命前是俄羅斯工業部門中最薄弱的一環。當認識到化學工業是保證工業物質基礎最重要的部門,是推進國民經濟工業化的決定性因素之一時,俄羅斯才採取緊急措施來建立和發展這一部門。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俄羅斯化學工業有了顯著提高。俄羅斯的化肥、硫酸、焙燒蘇打的產量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80 年代以來,在化學工業中,化學制葯工業、基本化學工業、化學纖維工業發展最快;在石油化學工業中,基本有機合成產品發展最快。 俄羅斯目前共生產9萬余種化工產品,其中90%以上的生產工藝不是最先進的,質量亦不如國外產品。為此,俄羅斯開始進一步擴大新型結構材料的生產,增加品種和提高質量。 但是,近幾年,由於政局動盪,經濟急劇衰退,能源和原材料工業萎縮,化學工業產量也急劇下降。
機器製造業和金屬加工工業是俄羅斯的工業核心、科技進步的基礎。其發展受到極大重視,發展速度亦十分迅速。十月革命前的俄國,機器製造業和金屬加工工業只有3個獨立部門:機車車輛製造業、造船業和農機製造業。現在,俄羅斯這個部門已發展到100多個分部門。其產品已超過13萬種。 機器製造業發展的方向是:迅速發展能保證技術進步和提高生產機械化、自動化水平的分部門;大幅度增加自動化工具、儀表和儀器;金屬加工設備中優先增長先進的鍛壓設備、數據控制機床、速控和速算成套設備。
建築材料工業 建築材料工業是俄羅斯的傳統工業部門之一,十月革命前就已具有一定的生產基礎。主要部門有水泥、混凝土預製件和玻璃製品工業等。俄羅斯建築材料工業70%集中在歐洲部分。俄羅斯發展建築材料工業的基本方向是,優先發展既能降低金屬用量、降低造價和勞動量、減輕建築物重量,又能提高其保暖程度的建築材料;擴大高標號、多成份和特種水泥的生產;增加拋光玻璃、強化玻璃和玻璃纖維布以及建築用瓷器等高效裝修材料的生產。進一步研製開發新產品並注意提高其傳統產品質量。
輕工業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傳統工業部門之一。十月革命之前,俄羅斯輕工業就已初具規模。輕工業的主要部門有紡織工業、皮鞋業、針織業等。俄羅斯的輕工業主要集中在歐洲部分人口稠密的地區。 由於原蘇聯長期片面執行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嚴重製約了輕工業的發展。俄羅斯輕紡工業的設備落後,長期以來生產質量差、產品款式陳舊。 為了改變這些現象,原蘇聯和俄羅斯新政府都曾努力加速輕工業的發展。但是,整個國民經濟體制幾十年來一直重重工,輕輕工,一時難以扭轉。加之近幾年經濟衰退,輕工業生產趨於下降。
食品工業在俄羅斯工業中佔有重要地位。食品工業由24個分部門構成。主要部門有肉類及罐頭加工工業、奶和奶製品工業、捕魚業、製糖工業、飲料和麵食製品工業等。 肉食品工業是本部門中最大的分部門,其產值約占食品工業總產值的1/4。大型肉類製品聯合企業大都建在大中城市。近年由於經濟全面衰退,肉食品工業產量亦大幅度下降。另外近年麵食製品亦明顯下降。 長期以來,由於對食品工業投資的不足,加上農業生產不穩定,食品工業發展一直比較緩慢。因為,市場供應長期緊張不是短期內所能改善的。
〔農 業〕
從60年代以來開始實行集約化經營,主要是全盤機械化、電氣化、化學化、水利化、科學化和知識化,從而逐步改變以前的粗放經方式,使農業生產水平有所提高。
俄羅斯農業中的主要項目,如穀物、馬鈴薯、亞麻、肉乳等產品,占原蘇聯的1/2到1/3。近年來農業生產發展水平速度受到動盪局勢的影響。1991年農工綜合體產品總值,包括農業總產值比1990年減少5%,並低於最近5年的平均產值。1991年,國家谷類收購量達2250萬噸,比1990年低34%,是最近25年以來最低的一年。1991年國家向日葵收購量170萬噸,比1990年少產25%。國家土豆收購量470萬噸比1990年少產6%,國家蔬菜收購量440萬噸,比1990年少產28%。1991年,向國家交售油料的數量是近6年以來最低的,土豆和蔬菜交售量是近18年以來最低的。但1992年10月國家已征購到12300萬噸糧食,較去年增加150萬噸,糧產量為250萬噸,較去年增加50萬噸,土豆產量基本與去年持平。
十月革命前的俄國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年農業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82%。農業產值占工農業總值的57%。十月革命後,原蘇聯經歷了一條曲折的農業發展道路。
50年代以前,原蘇聯全力發展重工業,加上國內戰爭、衛國戰爭和農業全盤集體化政策失誤的影響,農業生產發展緩慢。50年代中期起,農業開始得到重視,舊的農業體制和政策都得到了一定的調整和改革。60年代,開始從粗放式經營轉向集約化經營,擴大農業投資,促進了農業發展。但70年代到80年代初,農業生產幾乎處於停滯狀態。戈爾巴喬夫執政後實行了擴大農庄農場自主權,改善農村經濟關系,採用各種承包制、租憑制,改變農業投資取向,加強基礎設施和農業社會改造等措施,試圖挖掘農業的發展潛力,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力爭在短期內解決食品供應問題。
但是,近幾年來,由於整個國民經濟的混亂,從原蘇聯晚期開始,農業就處於滑坡狀態。1990年起,農業產值呈負增長。1991年,俄羅斯農業產值下降5%;到1992年,農業產值下滑速度更快,下降幅度達12%,畜產品下降幅度更大,如頭9個月肉產品產量下降27%。
種植業
俄羅斯的種植業主要包括谷類作物、經濟作物(棉花、甜菜、向日葵、亞麻等)以及土豆、蔬菜、瓜類、水果和飼料作物等生產部門。
十月革命前,俄國的種植業以穀物為主,其播種面積佔全部播種面積的90%。 1909~1913年,穀物年均產量為7250萬噸,其中每年出口15%。
十月革命後,種植業遭受到國內戰爭和衛國戰爭以及農業集體化運動的破壞,生產發展緩慢。50年代以來,種植業有了較大的發展,其內部結構也得到了調整。 1950年種植業中穀物種植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70%,經濟作物佔8.1 %,土豆、蔬菜和瓜果作物佔7.4 %,飼料作物佔14. 5%。1988年,種植業中穀物種植面積佔54%,經濟作物佔6,4 %,土豆、蔬萊和瓜果作物佔4 %,飼料作物佔到34.6%。1988年與1950年相比,穀物播種面積比重有所下降,而飼料作物比重則明顯上升。
1.谷類作物
50年代中期,由於大面積墾荒,迅速擴大了穀物播種面積,穀物產量大幅增加。 60年代初,由於農業政策的嚴重失誤和墾荒地區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穀物產量增長緩慢。60年代中期,俄羅斯農業生產開始由粗放經營轉向集約化經營,增施化肥、培育優良品種、改良土壤和興修水利等措施,穀物產量有所提高,1976~1980年平均穀物產量比60年代上半期提高56%,同期穀物單產量提高了54.9%,1981年到80年代後期,由於旱災和經營機制方面的問題,穀物產量持續下降。
數十年來,盡管穀物生產有了大幅度增長,但由於飼料糧消費量的不斷上升,俄羅斯每年需大量進口糧食。近幾年,對糧食的進口需求量日勝一日。
在穀物播種面積中,小麥占重要地位,小麥的產量和國家收購量在穀物中均占首位。小麥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40%,產量占總產量的39%,國家收購量占總量的48%。在小麥播種面積中,春小麥佔2/3,但單產較低;冬小麥單產比春小麥高得多。大麥的播種面積和產量僅次於小麥。播種面積占穀物播種面積的26%,總產量佔到穀物總產量的27.1 %。
燕麥的播種面積比40年代減少了40%,但其單產高於大麥和春小麥,適於作飼料。播種面積占穀物總面積的10%左右。
黑麥的播種面積不斷縮小,這是單產較低沒有較高生產價值的原因所造成。
此外,俄羅斯遠東地區還種植水稻。另外還生產高粱、養麥等,但種植面積不大,產量也不多,不佔重要地位。
2.經濟作物
俄羅斯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甜菜、亞麻和向日葵等。
十月革命後,政府為了發展經濟作物,採取了增加投資、提高收購價格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因此,經濟作物播種面積不斷上升。
棉花的生產在十月革命後得到迅速發展。播種面積不斷擴大,產量增長了一倍半。
亞麻是俄羅斯的傳統紡織原料之一。其種植面積一直在減少,主要原因是其收獲和加工的機械化程度低,費勞力,而亞麻的種植主要分布在勞動力十分缺乏的中央黑土區。亞麻單產量也較低。
向日葵籽是俄羅斯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其播種面積約佔全部油料作物播種面積的3/4,產量約佔80%。滁此之外,油料作物還有亞麻籽、棉籽、大豆、油菜籽、大麻籽。但產量都不是太多。
3.上豆、蔬菜和瓜果作物
土豆是俄羅斯居民的基本食品之一。但是土豆產量日益下降。主要因為,一部分土豆生產者是個人副業者,隨著農村居民的減少及其生活方式的改變,其土豆生產量下降。二是種植土豆機械化程度低。
戰後,蔬菜種植面積,一直都保持不變,其中約有2/3是水澆地。俄羅斯人均年消費量為100公斤。
瓜類作物的種植主要是西瓜、甜瓜和南瓜。俄羅斯盛行水果和漿果。為了提高水果產量,俄羅斯建立了大型果園。目前,鼓勵農村居民發展果園合作社,農庄農場協助合作社建立基礎設施,並提供農業技術與各方面服務。
畜牧業
俄羅斯的畜牧業包括的主要部門有:養牛業、養豬業、養羊業、養禽業。此外,還包括小規模的各個部門,如養馬業、養蠶業等。當前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55%,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變化,畜牧業的意義會越來越大。
十月革命前,俄國畜牧業的經營方式落後,畜產品產量不高。十月革命勝利初期,農畜產品產量減少,到20年代末,已經超過1913年,然而,在農業全盤集體化期間,由於政策嚴重失誤,使畜牧業遭受重大損失。加之二戰的巨大創傷,直到1950年後,畜產品產量尚未恢復到1913年的水平。
50年代中期後,俄羅斯採取了增加投資、加快發展專業化和集中化、提高畜產品的收購價格、擴大質量差價和加強科研工作、採用科學的飼養工藝、加強飼料基地等措施,大大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
近年來,隨著全俄經濟衰退,投資危機、通貨膨脹等一系列問題致使畜牧業大大停滯不前。畜產品產量大幅度下降。1992年頭9個月,畜產品產量就下降21%。
1.養牛業
這是俄羅斯規模較大的畜牧業部門。目前這個部門提供98%的奶和40%以上的肉。此外,還提供高質量的皮革原料。
全俄飼養的牛,80%是由農庄農場、跨單位組織或其他農業生產企業飼養的:另外20%由個人副業飼養。
80年代末,奶牛業的專業化和集中化水平有所提高,有的地方出現了奶牛業跨單位綜合體或養牛聯合公司,其內部分為繁育、育成、飼養及產奶、加工飼養等專業化企業,以提高生產效率。
2.養豬業
這是俄羅斯第二大畜牧業部門。按標准頭數計算,養豬業約占牲畜總頭數的15%。養豬業提供肉類、皮革、豬鬃和其他輕工原料。
近些年來,養豬業進行了技術改造,逐漸建立了許多工業型大豬場。內部分為專業化繁育、肥育企業等具有完整工藝的大型企業,此外,還有專門從事良種畜培育和繁育的豬場,負責提供優良種豬。
3.養羊業
這也是畜牧業一大部門。按標准計算,綿羊和山羊占牲畜總數的14%。該部門主要提供肉、奶、油脂、羊毛、羊皮等。由於養羊業產品價格偏低,處於低贏利狀態。所以,養羊業發展緩慢。
4.養禽業
這是俄羅斯一個作用日漸提高的畜牧業部門。養禽業提供高營養價值的肉、蛋以及絨毛和羽毛。
目前,俄羅斯養禽業產品的主要供應者是集體農庄和國營農場,提供的產品大大超過了副業。這改變了60年代以前主要靠個人副業提供禽產品的狀況。 這是俄羅斯大力發展機械化養禽場,實現了養禽工序的綜合機械化的結果。
畜牧業部門結構近20年來變化較大。其中,養禽業由於技術改造和工廠化飼養方法的採用,發展速度最快。肉用養牛業發展也較快,而奶牛業由於工廠化程度低而發展也較慢。在養豬業中,肉用和腌肉用方向得到較大發展,這方面的產品,居民需求量很大。
從肉類總平衡表的結構來看,豬肉和羊肉的比重下降,牛肉和禽肉比重上升。這主要是經濟發展總水平的提高、產品消費量的增長和食品結構的完善起著重作用。
發展畜牧業最重要的條件是建立可靠的飼料基地,它對增加牧畜頭數和提高其產品率以及增加產品產量和降低成本有直接影響。俄羅斯飼料作物,以多年生牧草面積最大,此外有一年生牧草、玉米、大麥、燕麥、豌豆、飼用黑麥、糧豆作物、瓜類作物等。
另外,在農業集體化後,俄羅斯允許農庄庄員和國營農場職工經營個人副業,作為農村居民的收入補充。個人副業主要是經營畜牧業,其畜牧業產值約占其全部產值的2/3。
〔交通運輸〕
鐵路為主導,1990年鐵路運營線總長85000公里。西伯利亞7416公里長的鐵路中的6000公里是世界最長的電氣化鐵路。
公路在交通運輸中佔有重要地位。公路總長71萬多公里。以莫斯科為中心,14條公路干線,四通八達。
海洋運輸和內河航運發展都較快。此外還有發達的管道運輸。航空運輸以客運為主,與80多個國家有航線相通。
商業概況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經濟建設戰略重點的調整,俄羅斯的商業在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些不穩定因素。
幾十年來,商品零售總額逐漸增加,與此同時,商品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在零售總額之中,非食品商品(文化生活用品、日用品,特別是耐用品)的比重不斷增加,而食品的比重則相對下降。在食品商品中,高質量食品,如魚、肉、奶、蛋、水果等比重在增加,糧食製品比重下降。這反映了俄羅斯居民生活的提高和日用輕工業的迅速發展。
60年代以來,商業的物質技術基礎有所發展和改善。現代化的商業網路和公共飲食業網相繼出現。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經營方式也得到一定的應用。
俄羅斯商業雖然得到一定的發展,但在整個國民經濟中,仍然是一個薄弱環節。這是商業體制不完善、商業與工業嚴重脫節的後果。同時存在一些技術和設備上的問題,如商業網點、營業面積嚴重不足,設備陳舊,機械化程度低等。
近幾年,由於經濟全面衰退,商業也相應蕭條。這主要由兩個方面原因造成:一是社會產品急劇減少,尤其是消費品。1992年1~9月,消費品生產下降14%,其中食品生產下降23%,輕工業生產下降24%。二是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大大低於價格上漲速度,同時居民存款也大大貶值,這使居民購買力急劇下降。消費品嚴重不足加上居民購買力降低,致使1992年前9個月的零售商品流轉額下降39%。
伴隨著零售商品流轉額的急劇下降,商品價格急劇上漲。1992年工業品批發價格上漲了33倍,商品零售價格上漲25倍,其中許多食品價格提高了上百倍,到1993年上半年,食品價格又上漲了數倍,尤其是食品價格。這些造成了商業的一片混亂。表現在市場上,一方面是商品供應奇缺,百姓家庭了無存儲,一方面是私營商人囤貨居奇,哄抬市價。
為了刺激商業的發展,俄羅斯政府推行私有化,把大量的百貨商店轉入私人手中。並訂出計劃,每月出售大約8000家百貨商店和服務性企業,這將大大提高商業私營化程度。
商業形式
目前,俄羅斯存在著四種商業形式。即國營商業、合作社商業、集體農庄貿易,以及近幾年隨著私有化的推行而日益壯大的私營商業。在這四種形式中,國營商業日益失去主導地位,而私營商業發展勢頭迅猛,極有可能會後來居上。
國營商業
這是國家所有制商業,國營商業是經營消費品的主要形式。國營商業除包括俄羅斯商業部系統的商業組織和企業外,還包括工業部系統的職工供應處、文化部、衛生部等非工業部系統的專業網點。
國營商業企業和組織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由國家預算撥款和本單位所得利潤組成。絕大部分國營商業網點設在城鎮,主要為城市居民服務。國營商業在全國批發商業和零售商業中仍占優勢。約佔48%的工農業部分產品目前還集中於國營商業。
合作社商業
這是集體所有制商業。其財產由合作社成員所繳入社費和股金、經營活動所得利潤形成。建立合作社商業的原則是自願原則和物質利益的原則。主要為農村地區和小城鎮居民服務。其出售價格與國營商業相比較為靈活。除提供商業服務外,合作社商業還從事收購農產品和原料,發展個人副業等。合作社商業佔全國商業零售總額的23%左右。
從事合作社商業的主要有:消費合作社商業網路和手工業合作社商業網路。除國營商業、消費合作社商業外,近年來,又出現了國營一合作社聯合公司和跨部門聯合公司,如農工商聯合公司。
集體農庄貿易
原蘇聯時期,農業合作化過程中,集體農庄貿易就已出現。在集體農庄和公民個人的財產基礎上建立集體農庄市場。經營國營農場、集體農庄和勞動者個人完成任務後剩餘的農副產品,以及副業產品。這種形式是城市居民食品供應的必要補充來源。
集體農庄貿易主要是經營私人生產的剩餘產品的一種形式。因此,這種形式能刺激農副產品產量的增加,擴大城鄉商品交換的渠道,改善農產品的供應,同時增加集體農庄和勞動者個人的收入。
近幾年,俄羅斯出現了農貿市場,這是改革措施推行的結果。這種商業形式對居民的農副產品供應能起到促進作用。這種市場,由官辦改為民辦,管理由行政管理改為經濟杠桿調控。在農貿市場上,產品價格不加明確限制,由市場自行產生、浮動。
私營商業
在長期的中央計劃經濟指導下,俄羅斯私營經濟一直增勢甚微。原蘇聯解體後,隨著私有化的推行,私有經濟開始迅猛發展,私有商業企業的不斷建立。這是原蘇聯經濟市場化的重要步驟,也是對商業形式的一個補充。俄羅斯提出《關於財產非壟斷化(私有化)》法律草案,使更多的居民和勞動集體擁有私有財產,甚至把國營企業、合作社企業自願聯合改造成股份制公司,出售或拍賣給私人業主。
私有化的推行,在商業領域尤為顯著。如批發性和零售商業設施企業、公共飲食業及生活服務設施、國營合作社貿易等領域。目前俄羅斯已有40%以上的商店實行了私有化,農村出現了37萬多個私人農場,而且每月以約8000的速度增加,資本額也越來越大,僅在商業流通領域,擁有百萬美元以上的私人業主已超過1 萬。他們正在改變俄羅斯的商業服務內容和形式
G. 俄羅斯主要出口產品
一、包括石油在內的礦物燃料:2376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2.9%);
二、鋼鐵:234億美元;
三、穀物:105億美元;
四、寶石,貴金屬:101億美元;
五、包括電腦在內的機械:92億美元;
六、木材:90億美元;
七、肥料:82億美元;
八、鋁:66億美元;
九、銅:54億美元(1.2%);
十、電機,設備:49億美元(1.1%)。
【拓展資料】
出口貿易又稱輸出貿易(Export Trade)是指本國生產或加工的商品輸往海外市場銷售。從海外地區輸入的商品,未在境內消費,又未經本國加工而再次輸出海外,稱為復出口或再輸出(Re-Export Trade)。
行情調研:
行情調研為了獲得與貿易有關的各種信息。通過對信息的分析,得出國際市場行情特點,判定貿易的可行性並進而據以制定貿易計劃。
行情調研范圍和內容包括:經濟調研;市場調研;客戶調研。
1.經濟調研
經濟調研的目的在於了解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總體經濟狀況、生產力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特點、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貨幣制度、經濟法律和條約、消費水平和基本特點等。總之,是對經濟大環境有一個總體的了解,預估可能的風險和效益情況。對外貿易總是要盡量與總體環境好的國家和地區間開展。
2.市場調研
市場調研主要是針對某一具體選定的商品,調查其市場供需狀況、國內生產能力、生產的技術水平和成本、產品性能、特點、消費階層和高潮消費期、產品在生命周期中所處的階段、該產品市場的競爭和壟斷程度等內容。目的在於確定該商品貿易是否具有可行性、獲益性。
3.客戶調研
客戶調研在於了解欲與之建立貿易關系的國外廠商的基本情況。包括它的歷史、資金規模、經營范圍、組織情況、信譽等級等其自身總體狀況,還包括它與世界各地其他客戶和與中國客戶開展對外經濟貿易關系的歷史和現狀。只有對國外廠商有了一定的了解,才可以與之建立外貿聯系。中國對外貿易實際工作中,常有因對對方情況不清,匆忙與之進行外貿交易活動而造成重大損失的事件發生。因此在交易磋商之前,一定要對國外客戶的資金和信譽狀況有十足的把握,不可急於求成。
H. 請問俄羅斯和日本主要出口什麼產品(地理問題)
石油,天然氣,木材(西伯利亞,遠東及濱海邊疆區為主),武器(直升機,坦克,潛艇等),海產品(比如北極蝦、大馬哈魚、深海螃蟹等),水產品(鱘魚、魚子醬等),動物皮毛製品
其中對日本出口的主要產品有 石油 天然氣 木材等。
祝你學習進步!
I. 俄羅斯主要出口產品有哪些
俄羅斯主要出口產品有:
1、木材
俄羅斯擁有豐富的世界木材資源。作為中國最大的木材供應商,俄羅斯約80%的木材進口到中國。其森林資源的開發直接影響到中國乃至整個亞洲地區的林業發展和環境變化。
2、農產品
我國也是俄羅斯農產品的大買家。今年前7個月,俄羅斯出口到歐盟的農產品和出口到我國的農產品,兩者旗鼓相當。而且,俄羅斯與我國的農產品貿易增速更高。
3、大豆
海關數據顯示,2021年7月,中國進口大豆876.4萬噸,比上月下降18.3%,比去年同期創紀錄水平下降13.2%。大豆進口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國內豆粕需求放緩。
4、玩具
俄羅斯生產的布娃娃、三輪車、踏板車和體育裝備已在國外擁有客戶。買家主要是哈薩克(40%)、白俄羅斯(28%)和烏克蘭(5%),甚至還有芬蘭(2.6%)和美國(2.5%)。
5、圖書、報紙和明信片
在俄羅斯出口商品的名單上,這類東西雖然體積不大,但卻依然有意義。獨立投資專家Lapitskaya認為,對於那些在海外生活的俄羅斯人來說,這是一種心靈上的寄託。根據國際貿易中心的數據,2019年,這類商品在俄出口總額中的比重為0.13%,主要是銷往印度、中國、敘利亞、孟加拉國和哈薩克。
J. 俄羅斯出口產品有哪些
一、機械設備 ,148億美元。
我們總在吐槽我們的機械設備,但是他們卻養活了我們的國家。例如,2018年俄羅斯機械設備已經帶來近150億美元的收入。收入的絕大部分是機械設備,家用轎車的收入是6.98億美元,載重汽車的收入15.6億美元。
l主要是兩類機械:核反應堆和鍋爐。還有包括視聽設備在內的其他產品。
那麼這些精密設備都去了哪裡呢?請注意,15%的精密機械都去了中國。需求量大的國家還有哈色克斯坦13.5%,白俄羅斯13%,烏克蘭6.5%。
排名中除了能源產品,還不包含棉布,化妝品和橡膠等暢銷品。
二、肥料,44億美元。
礦物和化學製品,氮和鉀,磷。塊狀的粉狀的以及其他包裝。今年我們向其他國家運送了18900萬噸有用的化學化合物。去年我們進行了35000萬噸的「神奇粉末」貿易,這給我們帶來了75億美元。
喜歡像我們一樣修理地球的還有巴西,他們購買了20%的俄羅斯肥料。另外我們把8-9%的肥料運往了中國,美國和烏克蘭。歐洲也在使用我們的肥料保證植物的生長。愛沙尼亞,芬蘭和波蘭合計采購了10.3%。
三、冷凍和新鮮魚類產品,14億美元。
2018年前6個月,就已經有將近100萬噸的俄羅斯魚類製品「漂到」外國買家的盤子里了。正如你所看到的,魚類比植物油利潤更高。
2017年的淡水魚和海產品出口盈利34億美元,相當不錯。
國外買家對冰凍產品的需求最大,占總產品的59%。接下來蟹類產品佔26%,魚片佔10%,還有1%是魚乾和咸魚。
50%的魚類製品銷往了韓國和中國,另外荷蘭的進口數額是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