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拿破崙橫掃歐洲不可一世,為何最終卻栽倒在了俄國
在歐洲橫掃一切的拿破崙卻在俄國吃了大虧。原因其實也是比較簡單的,拿破崙深入太深了,他們當時的補給就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還有就是天氣了,要知道俄國可是一個冰天雪地的國家。正是因為這樣,拿破崙才敗給了俄國。
這也讓法軍特別無奈。就這樣一直到10月份,要知道俄國的十月份那可是一個天寒地凍的是地方,這就讓拿破崙面臨著沒吃的,沒穿的境地,最後無奈,在10月18日,拿破崙下令撤軍。回去的路上還一直被俄軍騷擾,最後只剩下不到一萬人。
Ⅱ 從57萬大軍到3萬殘將,稱霸歐洲的拿破崙為何最終敗在俄羅斯手上
相信大家對拿破崙並不會陌生。對於很多評論里我們能看到他這個人是非常善戰的。參加了很多的戰役,並且還親自指揮了很多的戰役。對於當時那個年代,他就像戰神一樣存在。對於我們這個和平年代,難以想像他那時候的生活是什麼樣的,所以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古代的軍事真的是很難讓人理解。在看書或者是報道上經常看到古代的一些故事,感覺他們每天都在打仗。好像每天睜開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打仗佔領統治。慶幸自己活在和平的年代中,一切都這么安靜祥和,真的非常好,老百姓過著平和的日子,祖國還這么強大。
Ⅲ 為什麼拿破崙兵敗俄羅斯。
各種版本的傳記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拿破崙輸在俄國巨大的戰略縱深和寒冷的冬天上,俄軍的勇敢撤退和堅壁清野也是拿破崙失敗的關鍵原因。
Ⅳ 揭密:拿破崙和希特勒為什麼同慘敗於俄國
(圖)拿破崙,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
很多軍事愛好者感興趣於將1812年拿破崙皇帝的俄國戰役與1941年希特勒所發起的戰爭做一番比較。盡管從歷史學家的角度來看,歷史的對比是不存在的,因為表面相似的事件其原因與環境都大不相同。不過,將兩場戰爭放在一起比較還是很有意思的。
拿破崙是一個來自科西嘉島的義大利人,他並非真正的法國人,而當時科西嘉島已經成為法國的一部分。
拿破崙利用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並依賴法國的實力;而希特勒所利用的是德國的實力。
拿破崙這個法國大革命的產兒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征服了一個又一個歐洲國家;希特勒步了其後塵。
拿破崙的主要目標是英格蘭,為此他准備從布倫發起對英格蘭的攻擊;而希特勒1940年制訂的「海獅行動」只不過是一個為了達成政治目的的威脅而已。
英國艦隊打敗了法國,也因此打破了拿破崙利用武力征服英國的迷夢,因此他決定通過大陸封鎖來消滅這個島國。於是大多數歐洲國家都被迫採取了拿破崙下令執行的措施,只有俄國對此猶豫不決。這便是拿破崙決心進攻俄國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希特勒發動對蘇戰爭的目的是要佔領蘇聯的土地,消滅布爾什維克主義,成為歐洲的主人。
他們兩人都認為,與俄國/蘇聯的戰爭會像之前所贏得的幾場戰爭那樣迅速取勝,但兩人都錯誤地估計了俄國/蘇聯的內在實力以及其土地的遼闊。他們都沒有為戰爭做好充分准備,也都低估了在廣闊而貧瘠的俄國/蘇聯領土上為部隊提供給養的困難。拿破崙的許多元帥和將軍都不贊成他的戰爭計劃,希特勒的許多將軍們亦是如此。
(圖)拿破崙畫像
1812年,拿破崙進攻俄國時部隊共有60多萬人(順便一提,其中有20多萬人是被徵召的德國、佛蘭德斯、波蘭、瑞士、義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士兵),1 400門大炮和18萬匹馬。他所率領的是一支由歐洲人組成的軍隊。而希特勒也試圖這樣做,雖然他沒能成功,不過在希特勒的軍隊中也有羅馬尼亞人、匈牙利人、義大利人、斯洛伐克人、芬蘭人,還有一個西班牙師和一個法國志願軍團。1812年6月21日,拿破崙向他的軍隊下達了臭名昭著、誇大其詞的命令。1812年6月22日晚,在科羅夫,拿破崙注視著他的軍隊渡過了尼曼河。129年後的同一天,希特勒的軍隊渡過了布格河。拿破崙宣戰的時間是6月24日,由此來看,兩人在東線發起進攻的時間都非常晚。
同1941年一樣,法軍1812年的作戰出現了意料之外的停頓。俄國沙皇成功地使拿破崙落入了政治討論的圈套,讓他浪費了寶貴的幾周時間。然而在相對較晚的季節里拿破崙繼續向莫斯科進發,就像希特勒在1941年10月2日所做的那樣。1812年,俄軍與法軍爆發了激烈的戰斗並向後撤去,以引誘法軍更加深入俄國腹地,以陷入俄國的寒冬當中。同年,法軍成功佔領了莫斯科,但戰爭尚未結束。相反,對於俄國人來說,戰爭這時才真正開始。希特勒沒能佔領莫斯科,但在這場戰役中,蘇軍也正是到了此時才真正開始戰斗。當拿破崙被迫撤離熊熊燃燒的莫斯科時,一切都已太晚,他遭到了第一次重大失敗。1941年的情形也與此非常相似。兩場戰爭中,俄軍/蘇軍都在此時發起了大反攻,其游擊隊也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圖)拿破崙畫像
在1812年,拿破崙認為穿過冰天雪地撤退能夠拯救他的軍隊,然而撤退反而使這支大軍覆沒;1941年12月,希特勒卻下令部隊無論如何都不能撤退,德軍在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後才守住防線,最終克服了危機。我們還可以繼續往下比較兩場戰爭,但正如上文所言,對於歷史的比較必須謹慎對待。
這兩場戰爭都證明,靠老舊的運輸方式,即馬匹或步行是不可能在有限的時間內佔領俄國/蘇聯廣闊的領土的。不管是拿破崙強大的騎兵部隊還是希特勒的摩托化部隊,在數量上都不足以佔領和控制它的鄉村。
拿破崙在發動進攻前,曾最後一次嘗試說服沙皇投降。他派德納博納(Narbonne)伯爵到維也納晉見沙皇亞歷山大。沙皇對這位法國使節說道:「我不抱幻想。我明白你們的皇帝是一位偉大的將軍,但是我有兩個盟友——時間和空間。在這個遼闊的國家中,我會撤退到任何一個偏僻的角落繼續戰斗,也會守衛每一塊遙遠的陣地,但絕不會簽署一個屈辱的和約。想要發動進攻的人不是我,但是只要還有一個外國士兵留在俄國的領土上,我便不會放下武器。」
(圖)阿道夫·希特勒,奧地利裔德國人,政治家、軍事家,德意志第三帝國元首、總理,納粹黨黨魁,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
與1812年的沙皇一樣,1941年的斯大林也有著同樣的決心。兩場戰爭有一個非常大的不同,那就是,軍人出身的拿破崙皇帝親自率領著軍隊攻佔了莫斯科,並從莫斯科撤退,而希特勒卻沒有這樣做。
在1812年俄國的一場軍事會議上,俄國人討論了是否應該撤離莫斯科。庫圖佐夫(Kutusov)親王站起來說:「失去莫斯科並不意味著失去俄國。拯救我的軍隊使其免受覆滅,保存有生力量並最終消滅敵人是我的義務,哪怕是為此撤離莫斯科。因此我打算穿過莫斯科,沿著梁贊公路撤退。我明白我將為自己所做的一切付出代價,但我已經做好了為國犧牲的准備。我下令撤退。」
或許可以確定的是,在類似的情況下,如果德軍佔領了莫斯科,蘇聯人也會有同樣的反應。
(圖)希特勒
頗為有意思的是,在1812年10月21日,莫蒂埃(Mortier)元帥接到了拿破崙的命令,命他在撤離莫斯科之前炸毀克里姆林宮。如果莫斯科被德軍佔領,希特勒也有同樣的打算。
在這兩場戰爭中部隊補給的巨大困難。1941年,德軍面臨的主要補給問題是為部隊提供足夠的彈葯,為摩托化部隊提供足夠的油料。而在1812年,法軍補給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為馬匹找到足夠的草料。可以想像,拿破崙的18萬匹馬肯定無法依靠哥薩克矮種馬所習慣的那種草料存活,在戰斗和行軍中,拿破崙的騎兵遭受了重大傷亡,馬匹的損失也在不斷上升。
Ⅳ 為什麼拿破崙和希特勒都要打俄羅斯
拿破崙執意攻打沙俄的原因:
沙俄具有豐富的戰略資源;
國家的性質決定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是軍事獨裁帝國,統治是建立在不斷的發動戰爭,侵略他國以獲得利益的基礎上;
拿破崙的軍事野心。
希特勒執意攻打蘇聯的原因:
侵蘇聯是納粹黨長期的「即定國策」。這直接決定了攻蘇的必然性;
西歐糧食恐慌,石油短缺,給希特勒擴大戰爭帶來很大困難,因此他迫切需要奪取烏克蘭的糧食和高加索的石油,給武裝部隊輸血;
政治信仰不同。
拿破崙出生於科西嘉島,是十九世紀著名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也是法蘭西帝國的第一位皇帝。
希特勒,出生於奧地利布勞瑙,奧地利裔德國人,政治家、軍事家,德意志第三帝國元首、總理、最高軍事統帥,納粹黨黨魁,第二次世界大戰和種族滅絕的核心發動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頭號戰犯。本來他是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的,和蘇聯的關系一直不錯,不過由於一戰後的政治困境和物資緊張,德國的科技和機動化又空前發展,而整個歐洲的石油資源幾乎都集中於高加索地區。同時德國擁有空前軍事力量,所以必須攻佔蘇聯才會擁有足夠的資源維持龐大的帝國機械化部隊開銷!
Ⅵ 拿破崙率60萬大軍遠征俄羅斯,為何會兵敗莫斯科城下
拿破崙此次的失敗一方面是受到惡劣天氣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對方所採取的戰略十分恰當,使得法國軍隊被俄軍牽著鼻子走。在歐洲歷史上,拿破崙可謂是一個實打實的傳奇人物,在他加冕稱帝以後,歐洲的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短時間內,拿破崙憑借著自己的領導能力和膽識成功創造了一個龐大的帝國,迎來了一系列輝煌成就。
當戰爭持續到九月,兵臨莫斯科城下的拿破崙驚訝的發現這居然是一座已經全面撤離後的空城,無奈之下只能全軍撤退。但是狀態極佳的俄軍顯然不會輕易放過狀態不佳的法軍,因此法軍在又冷又沒有補給的情況下被打得元氣大傷。
Ⅶ 拿破崙為什麼要打俄國
其實很簡單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拿破崙對英國實施大陸封鎖令,規定歐洲的任何國家都不允許和英國有任何貿易往來,而俄國拒絕執行大陸封鎖令;第二,當時歐洲能夠與拿破崙抗衡的只有俄國和英國,拿破崙當時還不具備可以與英國抗衡的海軍不能登陸英國本土,所以他只能選擇俄國.
Ⅷ 拿破崙為什麼要打俄羅斯失敗的原因如題 謝謝了
按 拿破崙全轉 是拿暗中發覺俄國在發展軍事力量 拿又認為是要進攻法 又 當時 歐洲算皆臣服(但陽奉陰違也難免) 俄與法也結約 但暗中與英有商貿往來 破壞了拿的 大陸封鎖令 如此陽奉陰違 拿就按捺不住了。。。。。。 戰爭前期俄羅斯避免與法軍主力交戰,邊戰邊退,誘使法軍深入俄羅斯腹地俄羅斯,後因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不滿於俄軍的表現,下令撤換俄軍總司令,隨後在沙皇的親自計劃下對法軍展開了一輪龐大的反擊戰,殲滅法軍六萬人,自己損失四萬人,這一戰後,俄軍繼續後撤防線,沙皇下令遷都,把莫斯科差不多能吃能用的都搬上走了,此時正值冬季,寒冷異常,非戰斗減員嚴重,給養供給出現嚴重問題,又因在已佔領俄羅斯土地上繼續奉行封建農奴制度,引起俄羅斯當地居民的嚴重不滿,對法軍後方展開了游擊戰爭,使法軍雪上加霜,至此,法軍實力大挫,原來的近五十萬大軍現在只剩下了區區六萬人,法軍的失敗,打破了拿破崙不可戰勝的神話,促使了第六次反法聯盟的形成,這場戰役從根本上動搖了法國的世界帝國的構想,促使滑鐵盧會戰成為現實,最終讓拿破崙一蹶不振。
Ⅸ 拿破崙進攻俄羅斯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拿破崙·波拿巴,其實就是拿破崙一世。我們都知道拿破崙可謂是一個法國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同時他還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的開創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第一任法蘭西帝國的皇帝。拿破崙非常擅長打仗,曾打贏過五十多場大規模的戰爭,但是卻敗給了俄羅斯。大家都很疑惑,拿破崙進攻俄羅斯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主要原因就是政治和戰略上出現了問題。
在拿破崙去和俄羅斯開戰的時候,因為他的戰無不勝,導致他低估了俄羅斯的實力,同時又因為沒有觀察天時、地利、人和,最終受到了天氣的影響,以至於他的軍隊慘敗,從此帝國開始慢慢的走向了下坡路。可以說就是因為這次他的政治和決策上的失誤,導致了當時龐大的拿破崙帝國走向了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