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西方國家和美國都喜歡說航海自由,那為何不敢到俄羅斯
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所以這就導致了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雖然強調航行自由,但是實際上根本不敢進入俄羅斯的海域施展其航行自由的權利。當然這還是要歸功於俄羅斯的戰略威懾能力和自己本身的實力。所以筆者將原因總結了一下,首先就是俄羅斯的實力非常強大,西方國家的這些把戲根本不敢和俄羅斯講解。其次就是俄羅斯海軍雖然戰鬥力已經開始下降,但是實際上餘威仍在。最後就是俄羅斯的性格讓西方國家吃盡了苦頭。
最後就是俄羅斯彪悍的性格讓西方多次吃了苦頭,對於國土安全方面,俄羅斯不僅寧願錯殺一千也不放棄一個,而且更是睚眥必報。這樣的性格讓整個西方都非常忌憚。
㈡ 俄羅斯炮擊中國船,為什麼中國漁民被俄羅斯欺負為什麼俄羅斯為什麼炮擊中國船中國孬種
因為我國漁民在俄羅斯專屬海域捕魚,但是俄羅斯是很魯莽的,按照國際管理,在別國的專屬經濟海域捕魚的船隻,應該由相關部門進行警告或者驅逐,可是俄羅斯人進行了軍事行動,這是非常不正確的。此次事件與先前的中國漁船進入俄羅斯海域被扣事件類似,或將像往常一樣通過法律和經濟手段來解決。但中方政府表示,此事不會上升為政治事件。 在當前國際環境的博弈中,中俄聯手,互相抱團取暖是明智之舉,按道理說中俄間應當互相照顧,彼此關切才對,兩國間的摩擦也應當低調處理,以免歐美日兩面三刀。但是,俄羅斯方面,對於中國的漁船的非法捕漁行為,不僅沒有所謂的容忍,還且還長時間的追逐,直至開槍開炮,這種行為已經是相當不友好的了。
㈢ 西方國家和美國一直喜歡強調航海自由,為什麼不敢去俄羅斯
美國為何主張“航行自由”?其實質是通過航行自由來顯示其影響力,鞏固其海上霸主的權益,保持其在國際政治領域的超然地位。
那俄羅斯為什麼敢這么強硬?
美國敢於無視別國主權,搞自由航行,有賴於自身實力,而俄羅斯之所以敢於積極強硬,也是基於自身實力。
一方面,作為紅色蘇聯最大的接班人,俄羅斯的性格也很傲慢。即使它的國力不能與蘇聯相比,它的非傳統個性仍然存在。如果美國想從老虎嘴裡拔出牙齒,老虎怎麼能露出爪子呢。
另一方面,俄羅斯畢竟是“瘦駱駝比馬大”。雖然其綜合軍事實力無法與美國相媲美,但仍長期占據世界軍事力量排行榜第二位,是唯一能與美國決裂的國家。此外,在鐵腕總理普京的領導下,不服就干不是說著玩的。
㈣ 去俄羅斯承包烏蘇里江邊打淡水魚可以嗎
應該是不可以的,那裡是全年禁止捕魚的,會被抓的。
㈤ 為何美軍不敢去俄羅斯海域搞航行自由
因為俄羅斯不慣美國的臭毛病,俄羅斯一貫奉行以牙還牙,誰惹我我打誰的理念,所以美國敢在任何地方霸道橫行,但是在俄羅斯是個意外。
㈥ 西方國家和美國一直都喜歡強調航海自由,為何他們都單獨不敢去俄海域
因為美國政府早在蘇聯時期,就去逛過俄海域,然後給蘇聯海軍強勢請出去,一點情面都沒有留給美國,加上美國和蘇聯的軍事實力都是大佬級別,自然就不敢硬碰硬了。
二、蘇聯強大軍事能力
還有蘇聯敢這么硬氣跟美國叫板,無非就是蘇聯的軍事能力真的很強大,無論什麼時候,蘇聯的武器都是世界最先進的,美國有時候也比不上蘇聯的武器裝備,美國政府也不傻子,自然不要挑硬骨頭吃了,所以我們看到現在美國根本就不敢去俄海域就是這個原因了。
㈦ 西方國家和美國一直強調航海自由,可他們為何不敢去俄羅斯
西方國家和美國一直強調航海自由,但是卻遲遲沒有進入俄羅斯的海域。這是因為俄羅斯的態度強硬,並且俄羅斯的緯度位置過高。
航海自由應當是一種相對自由,而不是絕對自由,任何國家都有權捍衛自己領土的權力,任何國家也應當尊重他國的領土權,用自由的名義對他國進行侵犯是違反聯合國宗旨的行為應當受到譴責。希望有一天航海自由能夠成為真正的自由,而不是一個借口。
㈧ 俄羅斯為什麼漁業不發達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疑惑以下是我為您做的分析希望答案您還滿意是受他所處的地理位置的影響。俄俄羅斯疆域遼闊,氣候多樣。以溫帶和亞寒帶氣候為主體。由西到東,大陸性特徵逐漸增強,南北差異明顯。這就決定了他的大部分河流和海面都不適合河運和海運。這就是俄羅斯河海運不發達的主要原因。 從歷史上來說,俄國海上力量崛起較晚,地理原因是地處高緯(50·N-70·N),氣候寒冷,適合通行的港口很少,主要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聖彼得堡和黑海裏海沿岸以及北極港口摩爾曼斯克。大陸廣闊,地廣人稀,海外貿易滯後。再加上蘇聯時期政府大力投資創建與美國平起平坐的海軍(60~80年代),損傷了國內經濟發展,經濟貿易最近才興起。還有資源因素,俄羅斯資源豐富,煤炭鐵礦石油金屬礦產和森林資源非常豐富,對外需求量較少,主要集中輕工業產品(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小商品在俄國暢銷),和日本的情況恰恰相反。
㈨ 美國一直喜歡強調航海自由,為何不敢去俄羅斯海域
美國是世界上強調航海自由理論最多的國家,但是強大如美國,也不敢去俄羅斯的領海實行航行自由。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首先就是俄羅斯實力強大,和其他國家不一樣,美國進入俄羅斯領海根本占不到便宜。其次就是俄羅斯對待領土問題的態度一直非常強硬和明確。所以這也是美國不敢去造次的原因。最後就是俄羅斯對美國的態度一直非常不好,雙方一直也是面和心不和的態度。這就導致了如果美國強行在俄羅斯領海實行航海自由,那麼肯定會遭到俄羅斯的武裝打擊。
最後就是俄羅斯對美國的態度一直不友好。畢竟俄羅斯是蘇聯的繼承者,而之前的蘇聯就是不停的在和美國進行角逐,爭奪世界霸主的寶座。所以俄羅斯支持的,美國一定要反對。美國支持的,俄羅斯也一定要反對。所以如果美國軍艦不同從警告,硬是要闖入俄羅斯的領海,那麼一定會被俄羅斯軍隊通過武裝攻擊的方式進行打擊。
㈩ 鱘魚緣為何訣別俄羅斯
鱘魚,背部黃灰色,口小而尖,背部和腹部有大片硬鱗。俄羅斯裏海北部海域曾是世界上主要產地,但是近年這里的鱘魚逐年減少,幾近滅絕。鱘魚,緣何訣別俄羅斯?裏海北部興建的大型石油天然氣加工廠和再加工企業,由於違反法規進行作業,所造成的自然環境污染十分嚴重。據統計,每年有7000噸磷、13.3萬噸礦氮順水流入,這些廢料主要來自農業和工業及生活用水。尤其近10年來,在伏爾加河口外一種叫水胡蓮的生物生長極快,30%的水面被這種水生植物覆蓋,從而引來大量的泳禽、半泳禽類,有些季節性的天鵝數量達到20多萬只,使生態環境逐步惡化。
另外,從1978年開始,海平面已上升了1.5米,海水淹沒了周圍油田,石油產品污染了廣大水域,破壞了水域內植物生長,使鱘魚飼料嚴重缺乏,上述問題都造成裏海這一世界最主要的鱘魚生息之地的鱘魚大量死亡的原因。
1967年3月,「托利卡尼翁」號油輪在英吉利海峽觸礁失事是一起嚴重的海洋石油污染事故。該輪觸礁後,10天內所載的11.8萬噸原油除一小部分在轟炸沉船時燃燒掉外,其餘全部流入海中,近140千米的海岸受到嚴重污染。受污海域有25000多隻海鳥死亡,50%~90%的鯡魚卵不能孵化,幼魚也瀕於絕跡。為處理這起事故,英、法兩國出動了42艘船,1400多人,使用10萬噸消油劑,兩國為此損失800多萬美元。相隔11年,1978年超級油輪「阿莫戈·卡迪茲」號在法國西北部布列塔尼半島布列斯特海灣觸礁,22萬噸原油全部泄入海中,是又一次嚴重的油污染事故。
地圖中黑色的斑點為污染地區墨西哥灣「Ixtoc-I」油井發生井噴,一直到1980年3月24日才封住,共漏出原油47.6萬噸,使墨西哥灣部分水域受到嚴重污染。
1991年初爆發的海灣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最現代化的一場激烈戰爭。戰爭雙方傷亡人數並不多,但消耗的物資卻是驚人的,特別是石油資源遭到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破壞,這場戰爭毀掉5000多萬噸石油。在海灣戰爭期間,有700餘口油井起火,每小時噴出1900噸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質飄到數千千米外的喜馬拉雅山南坡、克什米爾河谷一帶,造成了全球性污染,並造成地中海、整個海灣地區以及伊朗部分地區降「石油雨」,嚴重影響和危害人體健康。
海鳥沾上油污後艱難地飛翔而此次戰爭中流入海洋的石油所造成的污染和破壞更是驚人。據估計,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海灣戰爭期間,先後泄入海灣的石油達150萬噸。1991年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空襲後,科威特油田到處起火。1月22日科威特南部的瓦夫臘油田被炸,濃煙蔽日,原油順海岸流入波斯灣。隨後,伊拉克佔領的科威特米納艾哈麥迪開閘放油入海。科威特南部的輸油管也到處破裂,原油滔滔入海。1月25日,科威特接近沙特的海面上形成長16千米、寬3千米的油帶,以每天24千米的速度向南擴展,部分油膜起火燃燒黑煙遮沒陽光,伊朗南部降下黏糊糊的黑雨。至2月2日,油膜展寬16千米、長90千米,逼近巴林,危及沙特。最後導致沙烏地阿拉伯的捕魚作業完全停止,這一海域的生物群落受到嚴重威脅。更為嚴重的是浮油層已對海岸邊一些海水淡化廠造成污染,以淡化海水作為生活用水的沙烏地阿拉伯面臨淡水供應的困難。這次海灣戰爭釀成的油污染事件,使波斯灣的海鳥身上沾滿了石油,無法飛行,只能在海灘和岩石上待以斃命。其他海洋生物也未能逃過這場災難,鯨、海豚、海龜、蝦蟹以及各種魚類都被毒死或窒息而死,成為這場戰爭的最大受害者。
油輪泄漏海鷗遭殃海灣戰爭結束後,一些環保專家表示,要完全消除由海灣戰爭引發的5000萬噸石油對海灣地區和全球的影響,不僅代價將高昂,而且所需的時間也較為漫長。
1999年12月,在馬爾他注冊的「埃里卡」號油輪在法國西北部海域因遭遇風暴而斷裂沉沒。2萬多噸重油瀉入海中,導致該地區400多千米的海岸線受到污染,引發嚴重生態災難,對當地漁業、旅遊業、制鹽業等產業造成沉重打擊,是法國遭遇的最嚴重泄漏石油污染海域事件。美聯社說,「埃里卡」號石油泄漏引發大面積海域污染,約7.5萬只海鳥因此死亡。直到2008年1月16日,法國巴黎輕罪法庭作出判決,法國石油工業巨頭道達爾集團對「埃里卡」號油輪斷裂沉沒造成的嚴重污染負有責任,罰款37.5萬歐元。道達爾和其他3名被告還須向大約100名原告支付1.92億歐元賠償金。
2002年11月18日,一隻滿身油污的海鷗在西班牙北部拉科魯尼亞接受全身清理。在巴哈馬群島注冊的「威望號」油輪11月13日在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亞省海域擱淺後船體破裂,造成西班牙西北部海域嚴重污染。
從「威望號」泄漏的燃料油漂浮到加利西亞大區長達250千米的海岸上,海灘上積了厚厚一層燃料油,污染最嚴重的海域,泄漏的燃油有38.1厘米厚,一眼看去海面上一片黑,偶爾還可以在海灘上看到幾只垂死的鳥。當地政府韓國原油泄漏事故還下令封鎖了事發地附近長達128千米的海域,禁止漁民出海打魚,造成沿海4000名漁民因無法捕魚而失業。由於數十萬鳥類都在事發海域過冬,污染對在此地區生活和遷徙路經此地的鳥類造成長期的威脅。
2005年7月6日在荷蘭哈夫滕附近的瓦爾河中游泳的鴨子渾身沾滿石油。當日,一艘油輪與瓦爾河築堤相撞,造成30多噸石油泄漏。
2006年3月10日在美國阿拉斯加該州北部普拉德霍海灣地區發生一起重大石油泄漏事故,超過1000噸(共6357桶)原油從輸油管中泄漏並污染了附近約84畝的苔原地帶,這是該州北部海灣最嚴重的一次石油泄漏事故。這次事故造成了大批周圍海洋生物及海洋大批死亡,附近的漁業損失近千萬美元。
被油浸泡的水鳥孤立無援2007年11月10日晚,亞速海和黑海突起風暴,當時許多船隻正排隊通過刻赤海峽,由於預報不及時,不少船隻沒有能及時前往安全區域島躲避,結果發生了創紀錄的集體海難,共有7艘船沉沒或擱淺。
風暴來襲時風速達到了25米/秒,海浪高達4~5米。第一起海難發生在11日凌晨,裝載4700噸燃油的「伏爾加石油139」號油輪斷為兩截,導致2000噸燃油流入海中。
慘死沙灘11日上午10時25分和11時50分,兩艘貨船先後沉沒,它們共裝載了6000多噸硫黃。接著,另一艘裝著硫黃的貨輪撞上第二起海難中沉沒的貨輪後也沉沒。幾乎與此同時,一艘土耳其和一艘喬治亞貨輪擱淺。同樣在11時50分,另一艘裝燃油的「伏爾加石油123」號油輪船體出現裂縫,幸虧被及時拖入港口,沒有造成另一起泄漏事故。
這次事故造成3人遇難者,另有大約20人下落不明。
俄羅斯緊急情況除了派出3架直升機和26艘船隻搜索失蹤人員外,還派出500多人在海上設置漂浮欄障,阻擋泄漏的燃油擴散。
俄羅斯南部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靠近燃油泄漏事故發生地的海岸上,大約3萬只鳥死亡,近4萬只鳥被困在油污中。
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行政長官說:「漏油污染破壞巨大,損失還無法估算,這就是一場生態災難。」
擱淺油輪發生斷裂2007年12月7日在韓國泰安郡附近海域拍攝的發生原油泄漏事故的油輪。當日,這艘在香港注冊的油輪在韓國忠清南道泰安郡西北約6海里的海域與一艘韓國船舶相撞,造成1050萬升原油泄漏,周圍至少15平方千米的海域受到污染。
被污染的海灘12月25日,韓國忠清南道泰安郡當地居民在海灘上發現一隻已經死亡的海豚,海豚身上覆蓋著泄漏的原油。
2009年3月11日,一艘貨輪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附近海域遭遇風暴,導致燃油泄漏,船上搭載的部分裝有化學品的集裝箱落入海中,造成澳大利亞東北部數十個觀光海灘已被泄漏的燃油和化學品污染。周圍養蝦場均受不同程度污染,損失近千萬美元。
被污染的珠海海灘2009年9月15日,因受台風「巨爵」襲擊,一艘巴拿馬籍集裝箱船在中國珠海高欄島水域擱淺,根據船方自報泄漏燃油50噸。事發海域被迫封閉,數千條漁船受影響。
大片海域受到污染歷數每次石油污染事故,對海洋造成的污染都是十分嚴重的。
石油進入海洋後,形成一片油膜,繼而在風浪和海流的作用下分割成小塊隨風四散漂浮。在擴散與漂浮過程中,一部分原油蒸發進入大氣層;一部分被氧化分解掉;還有一部分溶解進海水,這一部分容易被海洋生物吸收;第四部分形成瀝青塊沉入海底或附著在海灘、礁石上造成二次污染。
石油污染對海洋環境海洋生物危害極大,石油在海面上形成的油膜能阻礙大氣與海水的交換;影響海面對電磁輻射的吸收、傳遞和反射;還會讓風光旖旎的海濱沙灘滿目瘡痍,大煞風景。油膜減弱了太陽輻射進海水的能量,影響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被油膜玷污皮毛的海獸和海鳥,將失去保溫、游泳、飛行的能力。石油還對海洋生物產生危害,它破壞細胞膜的正常結構和透性,干擾生物體的酶系,進而影響生物體正常的生理、生化過程。
石油污染對自然生態、對人類危害巨大,而目前人類對付石油污染的方法還十分有限,人類力爭減少污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