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莫斯科紅場的無名烈士墓的長明火是24小時都不熄滅嗎,我想那那出口焰的金屬不會達到熔點融化嗎
嗯,紅場的長明火是一直都不熄滅的,至於你擔心那個火炬口的金屬是否會燒化的問題!哈哈,請不用擔心,因為據我所知,那個長明火用的是天然氣,而那些火炬裡面有水冷管道,不斷的有水循環冷卻。所以根本不用擔心會燒化掉。
10年大修,火炬從亞歷山大花園暫搬到俯首山,期間亞歷山大花園的火暫時熄滅。
『貳』 俄羅斯人為什麼燒了莫斯科
1812年6月24日,拿破崙率領近60萬軍隊侵入俄國。他沒從俄國首都聖彼得堡開刀,而是單刀直入,直取俄國心臟莫斯科。他想藉助佔領莫斯科來孤立幾百公里外的聖彼得堡,然後等待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投降。戰爭一開始,俄國軍隊屢遭失敗,喪失大片國土。9月7日,在莫斯科以西124公里處的博羅季諾,俄軍總司令庫圖佐夫指揮12萬俄軍同法軍展開著名的「博羅季諾會戰」,在戰斗中俄軍死傷慘重,損失約4萬人。為保存俄軍有生力量,庫圖佐夫被迫決定放棄莫斯科向後方轉移,伺機再同法軍作戰。9月14日,莫斯科城裡部分居民隨同軍隊一道,撤離莫斯科。 9月15日清晨,歷史性的時刻到了,拿破崙騎馬帶隊浩浩盪盪進入莫斯科城,但此時的莫斯科看上去卻像一座空城,除了趁火打劫的俄國農民,法軍在空盪盪的大街上幾乎看不到任何居民。法軍進城之後又展開另一輪「攻勢」,挨家挨戶搜索食物、財寶和女人。佔領了莫斯科後,法軍每個分隊都有了正規的營房,得到了充足的食物,法軍士兵都感到很振奮,認為終於可以休息一下了。此時的拿破崙也認為可以靜靜地等待亞歷山大來投降,然而法國人的美夢才做了一天就破滅了。 克里姆林宮陷入一片火海 16日夜,拿破崙正在克里姆林宮休息,突然一名副官走到近前把他叫醒,神色慌張地說:「陛下,莫斯科全城都燒起來啦!」拿破崙匆忙穿好衣服,透過克里姆林宮的窗戶向外眺望,只見莫斯科全城烈焰騰空,一片火海。這位法國皇帝頓時驚得面如土色,連聲叫道:「多麼可怕的景象!」此時正趕上狂風大作,火勢更加猛烈。克里姆林宮附近、莫斯科河南岸一帶和索良卡等地,火逐風飛,煙焰滿天。最後,連克里姆林宮也燃起了呼呼的火苗。 在侍衛的攙扶下,拿破崙逃離一片火海的克里姆林宮。此時,莫斯科城內已經亂成一團。火焰聲、房屋倒塌聲、士兵的奔跑和尖叫聲夾雜在一起。當城中的法軍穩住陣腳,開始有組織地進行滅火時,他們才發現,全城所有的滅火器具都被破壞了。法國士兵們好像熱鍋上的螞蟻,在民房中翻箱倒櫃也找不到一個水桶。法軍指揮官只好組織士兵排成行,利用行軍提桶和每個人的軍帽遞水,但在熊熊大火面前,這點水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於是法軍乾脆動用炸 葯,想用爆 炸隔斷火路;但火從四面八方而起,斷了東路,來了西路,毫無辦法。法國人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的大部分糧草、大炮和槍械,還有住所慢慢化為灰燼。 在俄羅斯愛國詩人的筆下,這場大火被賦予了擬人化的色彩,它就像一個勇敢的戰士,把不可一世的拿破崙大軍趕出莫斯科。但是俄羅斯人又不得不面對一個慘烈的現實:一個美麗的城市毀於一旦。大火一直燒了好幾天,直到一場暴雨來到,火才漸趨熄滅。這場大火幾乎使莫斯科全城的古代建築、古物、園林都化為灰燼。1812年以前,莫斯科有3萬幢房屋,火後剩下不到5000幢,全城著火面積有3/4。在大火中被燒 死和燒傷的人更是不計其數,在灰燼中隨時都能發現屍體。 大火之後留下的謎團至今一直困擾著人們,是誰點起這把火的呢?主流觀點認為這場大火是庫圖佐夫精心策劃的。他要讓法軍舒舒服服住到莫斯科,等法軍把所有的輜重都安頓到城內以後,再將它們一把火燒掉。那些打劫的「農民」就是縱火者,其中一部分是沙皇敕令赦免出獄的政治犯和刑事犯,為了立功,他們樂於執行這道命令。 拿破崙認為,「放火燒城」是莫斯科總督羅斯托普金蓄意計劃和部署的「瘋狂做法」。因為當人們企圖救火時才發現,羅斯托普金事先把一切消防水龍和滅火器具都運走了。另外,全城各處同時起火,顯然有計劃有預謀;據說羅斯托普金本人也承認,是他親自下令放火燒城的。一些俄國人也認為這場大火是他們自己放的。在他們看來,這是一次勇敢的「焦土政策」,表明俄國人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抵抗外敵入侵。 但也有人認為,法國士兵對莫斯科大火負有直接責任。拿破崙的士兵「夜進私宅,點起蠟燭頭、火把和柴火照明」,不慎釀成災難。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在小說《戰爭與和平》中即持這種觀點,他認為大火是喝醉了的法國士兵造成的。他的推斷依據是:莫斯科這座始建於1156年的俄羅斯古都,地處森林稠密的東歐平原,數百年來人們習慣以木結構為城市建築的骨幹,故有「木屋市」的別名。一直到17世紀末,全城除了克里姆林宮等少數石建築,木屋仍比比皆是,就連沙皇的其他宮殿也保持著傳統的木結構風格。當拿破崙率軍入城時,那些法國士兵並不了解莫斯科城內這些情況,因粗心大意而釀成火災。 不管起火原因究竟如何,這場大火改變了整個歐洲的歷史,它直接導致了拿破崙帝國的衰弱直至滅亡。正如德國評論家弗朗茨·梅林所說,「莫斯科的大火開始了一個時代」。
『叄』 有誰能介紹一下莫斯科紅場
紅場的知名度可以與天安門廣場媲美,可是卻沒有想像中那麼大,面積9.1萬平方米,大約只有天安門廣場的1/5。地面很獨特全部由條石鋪成,顯得古老而神聖。紅場原名是托爾格,意為集市。1662年改為紅場,古語為美麗的廣場。
紅場有不少著名的建築物,南面是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又名波克羅夫大教堂。它是伊凡雷帝為了紀念1552年戰勝喀山韃靼軍隊而下令建築的。當你看到這座教堂,將會被它獨特的建築風格所吸引。這座教堂中間是一個帶有大尖頂的教堂冠,8個帶有不同色彩和花紋的小圓頂錯落有致的分布在它的周圍,再配上九個金色洋蔥頭狀的教堂頂,絕妙無比。伊凡雷帝為了別處不再出現這樣美麗的教堂,下令弄瞎了建築師的雙眼。可憐的建築師!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前面是民族英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雕像(1818年雕像落成)。1611年至1612 年,他們打敗了波蘭侵略軍,解放了莫斯科。
教堂前是一個圓形的平台,俗稱斷頭台,是當年向群眾說 教和宣讀沙皇令的地方。同時也是行極刑的地方,行刑是在台下進行,在台上宣讀處死令和犯人罪狀。往台裡面投幾個硬幣向冤死鬼默哀!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的南面是瓦西里斜坡。一直延伸到莫斯科河畔。
紅場的西側是著名的列寧墓,由紅色花崗石和黑色長石建成。列寧的遺體安放在水晶棺中,身上覆蓋著前蘇聯的國旗。臉和手都由特製的燈光照著,清晰而安祥。開放時間為周三、四上午10-11點。周六1-2點。
列寧墓的後面與克里姆林宮紅牆之間。有12塊墓碑: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捷爾任斯基等前蘇聯政治家。斯大林的遺體最初也在列寧墓里,1962年10月31日,卻移出列寧墓。葬在列寧墓的後面。沿著克里姆林宮牆往前走,牆壁上還安放有朱可夫元帥,列寧的妻子克魯普斯卡婭,高爾基,第一位宇航員加加林及其他前蘇聯名人的骨灰。
紅場的東側是國立百貨商場。建成於1893年,由波梅蘭茲夫設計,今天已成為世界知名的十家百貨商店之一。
紅場的北面是歷史博物館,紅磚白頂,也是莫斯科的標志性建築,建於1873年。95年5月8日,為紀念二戰勝利50周年,在紅場的北面,立起了二戰英雄朱可夫元帥的雕像。
1941年9月,德軍進攻莫斯科,投入兵力七十四個半師,一百八十萬人。蘇軍投入九十五個師,一百二十五萬人,展開著名的莫斯科保衛戰。1941年11月7日,是十月革命24周年。莫斯科紅場照例舉行閱兵式。斯大林威嚴地站在列寧陵墓上,檢閱了紅軍隊伍,並發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說。這一壯舉增強了蘇聯人民戰勝德國法西斯的信心。
http://9link.116.com.cn/mycity/sites/world/mosike/mosikehongchang
http://fzkb.gxnews.com.cn/news/20051108/fz8b/101412.htm
『肆』 俄羅斯永不滅的火在哪個廣場里
紅場。
早餐後,我們乘車前往第一個目的地,俄羅斯莫斯科----紅場。
這里有古典主義風格的國家歷史博物館,;蘇軍元帥朱可夫雕像;紅色的牆面,對稱的尖塔,屋頂圓弧形的裝飾結構,呈現出17世紀大公國的城堡宮殿的古典主義氣派。
最令人難忘的是永遠不滅火焰的蘇軍無名烈士墓。
它見證了俄羅斯(前蘇聯)在反法西斯戰爭中不怕犧牲,對世界和平所做的永不磨滅的貢獻!作為一個優良的傳統,俄羅斯人民直到現在,還在自發的前去緬懷和悼念。偉大的俄羅斯人民是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中流砥柱,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主力軍,歷史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伍』 莫斯科市市中心的紅場是很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場所,請問紅場的含意是什麼
紅場俄文直譯就是紅色的廣場,在以前就是一個小市場,後來著了把火,火光沖天,離遠看全是紅色,所以就有人叫她紅場了,當然也有翻譯成美麗的廣場的。蘇共掌握政權之後呢,也曾就紅場命名問題發生過討論,最後決定還是沿用紅場的名字,因為紅色是共產主義的主色調嘛,象徵的革命者的鮮血,火一樣的熱情,對革命熾熱的忠誠。但是紅場本省不是紅的,我指的是地面,全是黑色條形石,坑窪不平(有點誇張了,各人認為是每年紅場閱兵是,坦克車開過時壓的)。周圍建築色調以紅色為主,就是國營百貨商場外觀是黃色的。如果鳥瞰紅場,色調應該是紅黑為主。說的有點多了,希望這些可以幫到你。
『陸』 俄羅斯的紅場的詳細介紹
地名:俄羅斯紅場: 英語:Red Square 俄語: красная площадь
地理坐標:55°4512.93N 37°
紅場是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著名廣場,位於莫斯科市中心,西南與克里姆林宮相毗連。原是前蘇聯重要節日舉行群眾集會和閱兵的地方。辟於十五世紀末,十七世紀後半期取今名。平面長方形,面積約4公頃。西側是克里姆林宮,北面為國立歷史博物館,東側為百貨大樓,南部為瓦西裡布拉仁教堂。臨莫斯科河。列寧陵墓位於靠宮牆一面的中部。墓上為檢閱台,兩旁為觀禮台。 紅場國際知名度遠遠大於天安門廣場,可是卻沒有想像中那麼大,面積9.1萬平方米,大約只有天安門廣場的1/5。地面很獨特全部由條石鋪成,顯得古老而神聖。紅場是莫斯科歷史的見證,也是莫斯科人的驕傲。
紅場的地面很獨特,全部由條石鋪成,在紅場的西側是列寧墓和克里姆林宮的紅牆及三座高塔,在列寧墓與克里姆林宮紅牆之間,有12塊墓碑,包括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捷爾任斯基等前蘇聯政治家的墓碑。紅場南邊是莫斯科最經典象徵的瓦西里大教堂;北側是國家歷史博物館,建於1873年,也是莫斯科的標志性建築。附近還有為紀念二戰勝利50周年而建造的二戰英雄朱可夫元帥的雕像,以及無名烈士墓。東面是世界知名十家百貨商店之一古姆商場。
名稱來源:
紅場原名是托爾格,意為集市。它的前身是15 世紀末伊凡三世在城東開拓的「城外工商區」。1517 年,廣場發生大火災,廣場曾被稱為「火災廣場」。1662年改稱「紅場」,意為「紅色的廣場」,面積9.1萬平方米,位於市中心,是國家舉行各種大型慶典及閱兵活動的中心地點,是世界上著名的廣場之一。
紅場歷史:
在俄語中,「紅色的」含有「美麗」之意,「紅場」的意思就是「美麗的廣場」。紅場的大規模擴建是在1812 年以後。那時,拿破崙的軍隊縱火焚燒了莫斯科,莫斯科人民重建家園時,拓寬了紅場。到本世紀20 年代,紅場又與鄰近的瓦西列夫斯基廣場合二為一,形成現在的規模。紅場南北長695 米,東西寬130 米,總面積9 萬多平方米。廣場用赭紅色方石塊鋪成,油光瓦亮。廣場兩邊呈斜坡狀,整個紅場似乎有點微微隆起。在廣場南面,向莫斯科河微傾的斜坡上,矗立著瓦西里·勃拉仁內大教堂。這座教堂是為了紀念俄國沙皇佔領喀山公國和阿斯特拉罕,於1555~1561 年修建的。它被譽為古代俄羅斯建築藝術的卓越代表。教堂是由大小9座教堂巧妙結合起來的,周圍8 座略小的教堂團團圍住中間稍大的教堂,構成了一組精美的建築群體。9 座教堂均為圓頂塔樓,中央主塔高47 米,周圍是8 座高低、形狀、色彩、圖案、裝飾各不相同的蔥頭式穹窿。教堂用紅磚砌成,白色石構件裝飾,穹窿頂金光閃爍,配以鮮艷的紅、黃、綠色。整座教堂洋溢著濃烈的節日氣氛。在教堂前面,有愛國志士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紀念碑。
紅場北面,是一座三層紅磚樓,其式樣仿照古代俄羅斯建築,南北各有尖塔8 座。這是建於19 世紀的歷史博物館,裡面收藏有450 萬件展品。紅場東側是莫斯科最大的國營百貨商店建築群,修建於20 年代初,分上下兩層,營業面積近8 萬平方米。
紅場有不少著名的建築物,南面是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又名波克羅夫大教堂。它是伊凡雷帝為了紀念1552年戰勝喀山韃靼軍隊而下令建築的。當你看到這座教堂,將會被它獨特的建築風格所吸引。這座教堂中間是一個帶有大尖頂的教堂冠,8個帶有不同色彩和花紋的小圓頂錯落有致的分布在它的周圍,再配上九個金色洋蔥頭狀的教堂頂, 絕妙無比。伊凡雷帝為了別處不再出現這樣美麗的教堂,下令弄瞎了建築師的雙眼。(可憐的建築師!)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前面是民族英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雕像(1818年雕像落成)。1611年至1612 年,他們打敗了波蘭侵略軍,解放了莫斯科。
教堂前是一個圓形的平台,俗稱斷頭台,是當年向群眾說教和宣讀沙皇令的地方。同時也是行極刑的地方,行刑是在台下進行,在台上宣讀處死令和犯人罪狀。
瓦西里升天大教堂的南面是瓦西里斜坡。一直延伸到莫斯科河畔。列寧墓坐落在紅場西側,在克里姆林宮牆正中的前面。1924 年1 月27日建成,最初是木結構的,1930 年改用花崗石和大理石建造。衛國戰爭後,裝有列寧遺體的水晶棺重新更新了。列寧墓一半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體表是階梯狀的3 個立方體,由紅色花崗石和黑色長石建成。陵墓體積為5800 立方米,內部容積為2400 立方米。墓前刻有「列寧」字樣的碑石凈重60 噸。墓頂是平台,平台兩翼是可容納萬人的觀禮台,每當重要儀式時,領導人就站在列寧墓上觀禮指揮。。沿黑色大理石台階而下,可進入陵墓中心的悼念大廳。列寧安詳地躺在鋪有紅色黨旗和國旗的水晶棺內,身穿黃色上衣,胸前佩戴一枚紅旗勛章,臉和手都由特製的燈光照著,清晰而安詳。開放時間為周三、四上午10-11點。周六1-2點。距列寧墓不遠,有列寧博物館,裡面珍藏有列寧的遺物和列寧的傳記等。在列寧墓和克里姆林宮牆之間,是前蘇聯其他領導人的墓地。
列寧墓的後面與克里姆林宮紅牆之間。有12塊墓碑: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捷爾任斯基等前蘇聯政治家。斯大林的遺體最初也在列寧墓里,1962年10月31日,卻移出列寧墓。葬在列寧墓的後面。沿著克里姆林宮牆往前走,牆壁上還安放有朱可夫元帥,列寧的妻子克魯普斯卡婭,高爾基,第一位宇航員加加林及其他前蘇聯名人的骨灰。 紅場的東側是國立百貨商場。建成於1893年,由波梅蘭茲夫設計,今天已成為世界知名的十家百貨商店之一。紅場的北面是歷史博物館,紅磚白頂,也是莫斯科的標志性建築,建於1873年 。95年5月8日,為紀念二戰勝利50周年,在紅場的北面,立起了二戰英雄朱可夫元帥的雕像。
景點介紹:
紅場的知名度可以與天安門廣場媲美,可是卻沒有想像中那麼大,面積 9.1 萬平方米,大約只有天安門廣場的 1/5 。地面很獨特全部由條石鋪成,顯得古老而神聖。 紅場是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著名廣場,位於莫斯科市中心,西南與克里姆林宮相毗連。原是前蘇聯重要節日舉行群眾集會和閱兵的地方。辟於十五世紀末,十七世紀後半期取今名。平面長方形,面積約4公頃。西側是克里姆林宮,北面為國立歷史博物館,東側為百貨大樓,南部為瓦西裡布拉仁教堂。臨莫斯科河。列寧陵墓位於靠宮牆一面的中部。墓上為檢閱台,兩旁為觀禮台。
紅場的知名度可以與天安門廣場媲美,可是卻沒有想像中那麼大,面積9.1萬平方米,大約只有天安門廣場的1/5。地面很獨特全部由條石鋪成,顯得古老而神聖。紅場是莫斯科歷史的見證,也是莫斯科人的驕傲。
紅場的地面很獨特,全部由條石鋪成,在紅場的西側是列寧墓和克里姆林宮的紅牆及三座高塔,在列寧墓與克里姆林宮紅牆之間,有12塊墓碑,包括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捷爾任斯基等前蘇聯政治家的墓碑。紅場南邊是莫斯科最經典象徵的瓦西里大教堂;北側是國家歷史博物館,建於1873年,也是莫斯科的標志性建築。附近還有為紀念二戰勝利50周年而建造的二戰英雄朱可夫元帥的雕像,以及無名烈士墓。東面是世界知名十家百貨商店之一古姆商場。
俄羅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與紅場,文化遺產,1990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從13世紀起克里姆林宮就與俄羅斯的所有重大歷史政治事件有關。這座宮殿14世紀到17世紀由許多出色的俄羅斯和外國建築師設計修建,是王子的住所和宗教中心。紅場上的聖瓦西里大教堂是俄羅斯東正教的最華麗的建築之一。 克里姆林宮是俄國歷代帝王的宮殿,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中心,與紅場毗連,它們一起構成了莫斯科最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地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紅場是莫斯科的中心,是來莫斯科的遊客必去之處。紅場正中是克里姆林宮東牆,宮牆左右兩邊對稱聳立著斯巴斯基塔樓和尼古拉塔樓,雙塔凌空,異常壯觀。步入紅場等於步入了俄羅斯精神家園的大門,紅場的一切同樣代表了俄羅斯民族悠久的歷史。紅場面積很大,長695米,寬130米,總面積9.035萬平方米。長方形,南北長、東西窄。紅場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廣場,雖歷經修建改建,但仍然保持原樣,路面還是過去的石塊,已被鞋底磨得光滑而凹凸不平。
紅場與克里姆林宮並非同時建造,15世紀90年代的一場大火使這里變成了火燒場,空曠寂寥。直到17世紀中葉這個地方才有了紅場之說,成語中意即美麗的廣場。紅場上除了以克里姆林宮為主要建築外,還有一些其它的建築物,如列寧墓。1924年1月27日列寧遺體的水晶棺安置在這里,後不斷修葺陵墓內部。如今的列寧墓,色調肅穆、凝重,外面鑲嵌貴重的大理石、黑色、灰色的拉長石、深紅色的花崗石和雲斑石。陵墓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墓頂為平台,供全民節日時俄領導人檢閱遊行隊伍和軍隊之用。 紅場南面還有一座由大小9座塔樓組成的教堂,極富特色,被戲稱為洋蔥頭式圓頂,在俄羅斯以及東歐國家中獨具一格,已成為紅場的標志性建築。另外,紅場北面是19世紀時用紅磚建成的歷史博物館,為典型的俄羅斯風格。東面是一個超大型商場,由240家商店組成。雖然其地位已經下降,被附近更高級、更新穎的商場取代,但其設計之獨特、裝修之豪奢,完全可以與歐美最現代化的商場相媲美。
如今,在廣場上閑庭散步時能體會偉大的俄羅斯的民族歷史與往昔的輝煌。紅場已成為各國遊客最津津樂道的旅遊勝地之一。
克里姆林宮為紅場最主要建築,是俄羅斯民族最負盛名的歷史豐碑,也是全世界建築中最美麗的作品之一。它初建於12世紀中期,15世紀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時初具規模,以後逐漸擴大。16世紀中葉起成為沙皇的宮堡,17世紀逐漸失去城堡的性質而成為莫斯科的市中心建築群。克里姆林宮南臨莫斯科河,西北接亞歷山大羅夫斯基花園,東南與紅場相連,呈三角形,周長2000多米。20多座塔樓、參差錯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宮牆邊,宮牆上有5座城門塔樓和箭樓,遠看似一座雄偉森嚴的堡壘。宮殿的核心部分是宮牆之內的一系列宮殿,建築氣宇軒昂,體現出歷代俄羅斯人的聰明才智。另有政府大廈和各種博物館。最具特色的是一組有洋蔥頭頂的高塔,它們是在紅磚牆面用白色石頭裝飾的,再配上各種顏色外表,如金色、綠色以及雜有黃色和紅色等。它由俄著名建築師巴爾馬和波斯尼設計,不同於歐洲古代的哥特式與羅馬式,而與東方清真寺風格頗為相似。克里姆林宮也吸收了西方建築的精粹,它的幾幢主要建築都是由義大利設計師設計的,所以,克里姆林宮建築藝術上博採眾長又獨具特色,獲得普遍贊譽。克里姆林宮中,前蘇聯部長會議大廈、前蘇維埃最高主席團大廈、克里姆林宮會議廳和大克里姆林宮最為重要。前蘇聯部長會議大廈平面為三角形,有巨大的綠色圓頂,建於高大的基座之上。克里姆林宮牆內,朝莫斯科河有3列高窗的漂亮建築物就是大克里姆林宮,由古老的安德列夫斯基大廳和阿列克山德洛夫斯基大廳聯結而成。寶石大廳以精美的裝飾別具一格,牆邊豎立著許多有華麗浮雕的螺旋柱。宮殿西側為一列別致的房間和冬季花園,有600多個各具特色的房間。 索皮爾娜雅廣場位於克里姆林宮中央,周圍環以歷史、藝術和紀念性建築,中心是大伊凡鍾樓,高81米,曾經是莫斯科最高建築。鍾樓旁有一沙皇鍾,號稱世界最大,重200噸。附近一件16世紀的奇跡是沙皇大炮,長5.35米,口徑40厘米,重40噸,本用於守衛莫斯科河渡口與斯巴斯基大門的,但一直沒發射過。克里姆林宮,既是最富麗堂皇的帝王住所,又是堅固的堡壘,還珍藏大量的文物。它與紅場一起構成了今日莫斯科最迷人的風景線,讓各地遊客流連忘返。
『柒』 莫斯科紅場不滅之火有多少年
莫斯科紅場的無名烈士墓前的永恆之火是1962年點燃的,更具體的日期不知道。
『捌』 莫斯科紅場的無名烈士墓的長明火是前蘇聯哪一年建造的,要准確時間
1967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