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蘇聯解體後分成了哪幾個國家
蘇聯解體分裂成15個國家:東斯拉夫三國、波羅的海三國、中亞五國、外高加索三國、摩爾多瓦。
蘇聯解體是指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共產黨失去執政地位,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瓦解的事件。當時的蘇聯最高統治者勃列日涅夫在執政後,大量提拔自己的親信,蘇聯的統治階層成了勃列日涅夫一幫人的特權階層。在這種情況下貪污腐敗之風非常嚴重,賄賂成風,社會風氣敗壞,生產效率低下。勃列日涅夫統治的時代被稱為蘇聯的「停滯期」和「僵化期」。
下一任總統戈爾巴喬夫上台後,試圖扭轉這種經濟僵化的局面,進行了非常激烈的改革。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做法,導致經濟持續下滑,人民生活水平不斷下降。引發了蘇聯的社會動盪。經濟改革沒有效果的情況下,戈爾巴喬夫開始改革政治領域,實行政治「多元化」和多黨制,這樣削弱了共和國的領導地位,反對派崛起,社會動盪加劇。
在1991年9月6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個加盟共和國宣布獨立,同年12月8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國也宣布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到12月26日,蘇聯解體,俄羅斯成為蘇聯的唯一繼承國。
2. 蘇聯解體後分為那幾個國家
一、蘇聯解體成為15個國家,分別有:
1、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2、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3、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4、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5、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6、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7、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8、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9、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0、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11、喬治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2、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3、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4、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5、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蘇聯解體的原因:
蘇聯解體的原因有很多,政治上經濟上的專政和國外美國勢力的威脅,關於蘇聯解體的主流觀點有兩個,一個是蘇聯的政治經濟體制扛不住立式齒輪的轉動而土崩瓦解,
另一個是政治上戈爾巴喬夫的民主化言論自由影響了民眾關於社會主義的忠誠度,被資本主義思想慢慢侵蝕,但是這兩種觀點也被很多人認為是錯誤的。
蘇聯解體的影響
蘇聯解體時二十世紀最大的事件之一,他影響了歷史進程影響了世界格局,影響了世界話語權的轉變,蘇聯解體對共產主義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首先來看蘇聯解體第一個原因,八十年代蘇聯境內矛盾不斷惡化,蘇聯的專權經濟體制導致經濟基礎無法支撐上層建築,別無選擇只有實行資本主義,一九二八年到九七五年,蘇聯經濟開始了迅速增長時期。
整個社會的經濟結構開始有農業社會變成工業社會,轉型的速度太快,其他配套難以跟上。據統計,蘇聯一九二八年到一九四零年的年平均增長速度為五點八,這個速度相當快。僅僅到了一九五零年,蘇聯就實現了工業化,而美國的增長速度只有三點三。
在珍格格蘇聯內部,發展的速度也不一樣,東歐的發展速度比西歐快,這樣一來導致經濟發展不平衡。雖然一九七五年之後經濟速度變緩,但是仍然處於一個高增長率,知道一九九零年蘇聯解體,蘇聯的經濟都是一點七的增長。
另一種觀點,民主化導致了蘇聯解體。其實在蘇聯解體前曾經做過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贊成資本主義的只有百分之八,無論是在波蘭還是在烏克蘭等地,人們對於社會主義制度的權威性依然保持正面態度,但是葉利欽上台之後資本主義佔了上風。
(2)俄羅斯解體會變成哪些國家擴展閱讀:
一、蘇聯解體(俄文:Распад СССР,英文:Dissolution of the Soviet Union)是指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共產黨失去執政地位及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瓦解的事件。
二、1991年9月6日,蘇聯國務委員會通過決議,承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個加盟共和國獨立。
三、12月8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個創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在別洛韋日森林簽署《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別洛韋日協議),宣布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
四、12月21日,除波羅的海三國和喬治亞外的11個蘇聯加盟共和國簽署《阿拉木圖宣言》和《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議定書》。
五、1991年12月25日19時40分,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蘇聯總統職務。
3. 俄羅斯解體分成幾個國家
俄羅斯沒解體,崩潰的是蘇聯。俄羅斯有分裂傾向的地區有第一名:車臣。第二名:印古什。第三名:達吉斯坦。第四名:韃靼斯坦。第五名:巴什科爾托斯坦(巴什基爾)。第六名:圖瓦(唐努烏梁海,這個有意思)。第七名:卡爾巴達--巴爾卡爾。第八名:雅庫特(薩哈)。
不要把蘇聯等同於大號的俄羅斯,蘇聯是能跟鷹醬掰腕子的超級大國,俄羅斯是到現在想拿回被蘇玉皇送出的領土都要被各種制裁的國家。
4. 前蘇聯解體後分為幾個國家,分別是哪幾個
蘇聯解體,是指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共產黨失去執政地位及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解體的事件。
1991年9月6日,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羅的海三國)獨立;12月8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國領導人簽署《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宣布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
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蘇聯總統職務。1991年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蘇聯正式解體,俄羅斯聯邦成為蘇聯的唯一繼承國 。原蘇聯在海外的一切財產、存款、外交機構、使領館等由俄羅斯接收。
蘇聯解體分裂成15個國家:立陶宛、亞塞拜然、喬治亞、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愛沙尼亞、塔吉克、拉脫維亞、亞美尼亞、烏克蘭、土庫曼、白俄羅斯、俄羅斯聯邦、摩爾多瓦、哈薩克。
5. 俄羅斯解體分成幾個國家
俄羅斯沒有解體。
俄羅斯,又稱俄羅斯聯邦(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英語:Russian Federation),(俄語:Россия,英語:Russia)、簡稱俄聯邦、俄國。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半總統制共和國。
位於亞歐大陸北部,地跨亞歐大陸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由194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俄羅斯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77.7%。
地形地貌
以平原和高原為主的地形。地勢南高北低,西低東高。
西部幾乎全屬東歐平原,向東為烏拉爾山脈、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北西伯利亞低地和東西伯利亞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西南聳立著大高加索山脈,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
6. 蘇聯解體後分解成幾個國家,包括哪一些
1、蘇聯解體分裂成15個國家: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共和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摩爾多瓦。
2、1991年9月6日,蘇聯國務委員會通過決議,承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個加盟共和國獨立。
3、12月8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個創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在別洛韋日森林簽署《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宣布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
4、12月21日,除波羅的海三國和喬治亞外的11個蘇聯加盟共和國簽署《阿拉木圖宣言》和《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議定書》。
5、1991年12月25日19時40分,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蘇聯總統職務。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至此,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成為蘇聯的唯一繼承國。
(6)俄羅斯解體會變成哪些國家擴展閱讀:
蘇聯解體背景:
1、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後大量提拔親信,蘇聯政壇形成了以勃列日涅夫為核心的特權階層。貪污、盜竊和將國家財產據為己有的現象非常普遍,行賄成風,生產效率低下。
2、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為了緩解經濟困難,首先進行經濟改革,但這些改革措施,缺少宏觀決策和相應的配套措施;加上戈爾巴喬夫仍沒有放棄蘇聯的傳統做法,繼續優先發展重工業,致使經濟不斷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繼續下降, 同時引發了蘇聯的特權階層強烈不滿和社會動盪。
3、在經濟改革沒有迅速取得預期成果的情況下,1988年起,戈爾巴喬夫把改革的重點轉向政治領域, 實行政治「多元化」和多黨制,削弱和放棄了蘇共的領導地位,反對派趁勢崛起,致使社會動盪日益加劇。
7. 俄羅斯解體以後分為那幾個國家請找到地圖給我看看
不是俄羅斯解體,而是蘇聯解體。
1991年12月26日蘇聯正式解體,一共分裂為15個國家。
各加盟共和國獨立時間為:
1、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獨立;
2、1990年6月12日,俄羅斯獨立;
3、1991年4月9日,喬治亞獨立;
4、1991年8月20日,愛沙尼亞獨立;
5、1991年8月22日,拉脫維亞獨立;
6、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獨立;
7、1991年8月25日,白俄羅斯獨立;
8、1991年8月27日,摩爾多瓦獨立;
9、1991年8月30日,亞塞拜然獨立;
10、1991年8月31日,烏茲別克獨立;
11、1991年8月31日,吉爾吉斯斯坦獨立;
12、1991年9月9日,塔吉克獨立;
13、1991年9月23日,亞美尼亞獨立;
14、1991年10月27日,土庫曼獨立;
15、1991年12月16日,哈薩克獨立;
其中與我國接壤的有四個國家,分別為俄羅斯聯邦、哈薩克、塔吉克、吉爾吉斯斯坦。
俄羅斯聯邦目前和我國有東、西兩個接壤部分,分別為:
1、西部,中國的新疆和俄羅斯阿爾泰共和國有80公里的接壤;
2、東部,俄方的赤塔州、阿穆爾州、猶太州、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濱海邊疆區分別和中國的內蒙古、黑龍江省和吉林省接壤。
哈薩克和我國接壤的是新疆的阿拉山口、霍爾果斯。
塔吉克和我國接壤的是新疆。
吉爾吉斯斯坦和我國接壤的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8. 俄國瓦解成哪些國家
不是俄國,是蘇聯
解體後有15個國家,分別是:
俄羅斯
烏克蘭
白俄羅斯
愛沙尼亞
拉脫維亞
立陶宛
摩爾多瓦
喬治亞
亞美尼亞
亞塞拜然
哈薩克
烏茲別克
吉爾吉斯斯坦
土庫曼
塔吉克
9. 前蘇聯解體後分成了哪幾個國家
前蘇聯解體後分為15個國家,分別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土庫曼、塔吉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喬治亞、摩爾多瓦(排名不分先後)。
1991年3月27日,戈爾巴喬夫在全蘇進行了是否繼續保留聯盟的全民公投,76.4%的蘇聯公民贊同保留聯盟,但其中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亞美尼亞、喬治亞、摩爾多瓦抵制了公投。然而,蘇聯的解體與否,只取決於蘇聯的權力階層的決策。
戈爾巴喬夫並沒有利用公投帶來的輿論優勢抵制分裂勢力,葉利欽等支持分裂的蘇聯高官們在政治斗爭中獲得優勢,導致蘇聯局勢的急劇轉折。
8月24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蘇共中央總書記的職務,並建議蘇共中央自行解散。各加盟共和國全部宣布獨立,1991年12月25日19時40分,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蘇聯總統職務。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至此,蘇聯解體。
蘇聯解體原因:
1、思想理論上,教條主義禁錮、思想僵化,照抄照搬脫離本國國情;政治領域中,長期實行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忽視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官僚主義盛行、嚴重脫離群眾。
2、在經濟發展上,計劃經濟體制一統天下,經濟結構嚴重失衡,片面發展重工業特別是國防工業,收入分配長期搞平均主義,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緩慢。
3、在對外關繫上,搞大國主義、霸權主義,干涉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內政,全面擴軍備戰,與美國爭霸,消耗和削弱自身實力。
4、官僚腐敗,由於蘇聯的集權體制導致權力過度集中,從而使得蘇共的官員和幹部中飽私囊與貪污腐敗嚴重。以權謀私在各行各業及各個領域泛濫。本來已經矛盾極深的情況下,加之歐美國家的和平演變,最終釀成蘇聯解體的政治災難。
10. 俄羅斯聯邦解體成了哪些國家
俄羅斯沒解體,解體的是蘇聯。
蘇聯解體為15個共和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摩爾多瓦,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吉爾吉斯,塔吉克。
現在的俄羅斯的疆域基本上是和蘇聯時期俄羅斯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疆域相同,和沙俄時期相比疆域縮小了大約25%,但論領土面積仍然是世界第一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