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普希金稱誰是俄羅斯的靈魂
尼古萊·瓦西里耶維奇·果戈理·亞諾夫斯基,俄國批判主義作家,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死魂靈》和《欽差大臣》。
Ⅱ 《欽差大臣》是誰寫的
尼·瓦·果戈理(1809年-1852年),俄羅斯偉大的文學家。他是繼普希金之後的俄羅斯文壇又一位巨匠,他繼承並發揚了俄國文學中判現實主義傳統,以自己的作品揭露了俄國封建農奴制度所產生的畸形現象,促進了俄國人民的覺醒。
1836年,果戈理發表了諷刺喜劇《欽差大臣》,它改變了當時俄國劇壇上充斥的從法國移植而來的思想淺薄手法庸俗的鬧劇的局面,首次演出引起極大轟動,但遭到官方的攻擊和誹謗。在寫給演員史遷普金的一封信里,果戈理說:「他們都反對我,官吏們、商人們……咆哮著說我褻瀆神聖,因為我竟敢激怒官界,警察也反對我,人也反對我,作家也反對我。他們都咒罵我而且留意這個戲。」為此,果戈理傷心地離開俄國。
盧那察爾斯基說:「果戈心中蘊藏著巨大的歡樂。歡樂是非常健康的標志,是內心出發點極高的標志。這種發點使他能夠高屋建瓴地審視生活的丑惡,超脫於憤怒之上,採取蔑視的態度,其中甚至還包含著那帶有寬容和憐憫色彩的幽默」。
赫爾岑高度評價《欽差大臣》這部驚世之作,稱它是「最完備的俄國官吏病理解剖學教程」。聶米羅維奇·丹欽科則說:「《欽差大臣》你們無論看過多少遍,盡管你們已有所准備,可還是要被它的結尾深深地吸引,被它驚人的美、感染力、非凡響的、完全出人意料的形式以及充滿靈感的舞台意圖所吸引」。
果戈理具有非凡的諷刺天才。他以幽默諷刺的筆調描寫了宗法制度下地主、農奴主卑微、腐朽的生活和新興資產階級代表人物爾虞我作、招搖撞騙的伎倆。的許多作品常常引起人們「憂郁的笑」「含淚的笑」。這也是果戈理作品獨特的藝術風格。
果戈理一生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如《狄康卡近鄉夜話》、《米爾戈羅德》、《小品集》(即《彼得堡故事》)等,而他的諷刺喜劇《欽差大臣》和長篇小說《死魂靈》則使他獲得了世界聲譽,進入了世界第一流作家的行列。
1836年春天的一個晚上,彼得堡大劇院正上演一出戲,戲名是《欽差大臣》。這是
個諷刺喜劇,劇本寫得精彩極了,演員的表演也非常出色,觀眾完全被征服了,不時爆發一
陣陣歡快的笑聲和熱烈的掌聲。
這時,從一個豪華包廂里站起來一個人,他是沙皇尼古拉一世,只聽他恨恨地對身邊的
王公大臣說:「這叫什麼戲!我感到它在用鞭子抽打我們的臉,其中把我抽打得最厲害。」
說罷,他出了包廂,氣呼呼地回到了宮中。貴族大臣們早就感到不痛快了,戲好象專門諷刺
他們似的,沙皇走了,他們一個個都溜掉了。戲還在演,觀眾還在熱烈地鼓掌和歡笑。為什
么沙皇如此討厭《欽差大臣》這出戲呢?這事我們要先從他的作者果戈理說起。
尼古拉·華西里耶維奇·果戈理,1809年4月1日生於烏克蘭波爾塔瓦省密爾格拉
得縣索羅慶采鎮。他父親是個不太富裕的地主,博學多才,愛好戲劇,曾經用俄文寫過詩,
用烏克蘭文寫過劇本。他常帶著年幼的果戈理去看戲,所以果戈理從小受到熏陶。上中學
時,他就嘗試寫劇本,在學校舉行的節日晚會上,果戈理親自登台演戲,他尤其善於演老年
人的角色,老師們都說他有演員的天才。
1828年底,果戈理中學畢業到彼得堡,謀得了一個小公務員的職務。這期間,他看
到了俄國官僚制度的黑暗內幕,上司貪贓枉法,同僚卑鄙庸俗,果戈理很快就辭職不幹了。
但這段生活為他後來的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
1835年,果戈理出版了一部現實主義小說集《密爾格拉得》,主要表現俄國偏遠的
鄉村裡地主們空虛庸俗的生活。其中寫得最好的一篇小說是《兩個伊凡吵架的故事》。故事
大致是這樣的:
伊凡·伊凡諾維奇和伊凡·尼基福羅維奇是鄰居,要好的朋友,兩人親密無間,形影不
離。伊凡諾維奇的腦袋長得象一隻尖頭朝下的蘿卜,而尼基福羅維奇的腦袋長得象一隻尖頭
朝上的蘿卜。伊凡諾維奇是縱向發展又瘦又長,尼基福羅維奇則是橫著發福,又粗又胖。兩
個伊凡各有所好。伊凡諾維奇喜歡吃香瓜,每次吃飯後都要吃兩個香瓜,吃後把瓜子包在特
備的紙里,紙上寫著:「此瓜食於某日。如有人同座,則在後面加上:「與某君同食」。尼
基福羅維奇喜歡洗澡,而且把桌子茶具都放在澡池裡,他喜歡在這樣清涼的境界中喝茶。後
來,兩人為爭奪一支獵槍,尼基福羅維奇罵伊凡諾維奇是只「公鵝」(俄語意思是「笨
蛋」),為此兩人結下深仇大怨,一連打了十幾年官司,雙方都傾家盪產。由此我們看出,
俄國地主的生活是多麼無聊啊?
繼《密爾格拉得》之後,果戈理又出版了一部小說集:《彼得堡故事》。這部小說集主
要描寫的是俄國京城的黑暗現實,其中最有名的是中篇小說《外套》,主人公叫亞卡基,是
個小公務員。他每天埋頭抄寫公文,每年只有400盧布的收入。他的外套已經破爛不堪,
好不容易省吃儉用,做了一件外套。他興高采烈地穿著新外套去上班,大家要他請客,後來
他的頂頭上司,一個副科長答應代他請。亞卡基也應邀參加了晚會,在這天夜裡回家的路
上,他的外套被強盜搶走了。他去找警察局長,局長不管。又去找某個「要人」,「要人」
把他痛斥了一頓,他嚇暈了過去,回去後倒在床上。第二天,他發高燒死掉了。這個小說揭
露了俄國貴族官僚的自私冷漠,描寫了沙皇專制制度下「小人物」的悲慘命運。
1835年秋天,果戈里去拜訪普希金。兩人談了一些文學創作上的問題。接著,普希
金講了一個笑話,是他親身經歷的事。他說:「兩年前,我到喀山一帶搜集材料,准備寫一
部關於普加喬夫的歷史著作。路過奧倫堡附近的一個小縣城時,那裡的縣長聽說我是彼得堡
去的,把我當作皇上派去的『欽差大臣』,拚命奉承巴結我,還向我行賄。想像一下當時他
們的丑態吧!我一再聲明自己不是什麼『欽差大臣』,等他們弄清了真相,對我的態度立刻
不同了,象變成另外一個人似的。」「竟然會有這種事!真可笑。」
「是啊,這樣的事也許在我們專制的俄國不知發生了多少次。說起來,這真是個喜劇素
材呢!」
「對呀!我馬上回去寫個劇本,把這種丑惡的事寫進去,把官場中的丑態統統揭露出
來。」
1835年底,果戈理根據普希金提供的素材,寫成了五幕諷刺喜劇《欽差大臣》。1
836年初開始上演,引起了轟動。但卻遭到沙皇和官僚們的痛恨,他們寫文章惡毒攻擊作
者,還威脅要把果戈理流放到西伯利亞。果戈理不得不離開俄國,逃亡到義大利。
《欽差大臣》的情節是這樣的:
劇本一開始,縣長就召集手下大大小小的官吏開會,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欽差大臣要
來了。」於是這些人個個心驚膽戰,因為他們平時作惡多端,唯恐被戳穿後受到處罰。這
時,有個彼得堡的小官吏赫列斯達可夫路過小縣城。官僚們以為他就是欽差大臣,爭先恐後
地奉迎巴結。縣長把他請進家裡,甚至把女兒許配給他。赫列斯達可夫當初莫名其妙,後來
索性假戲真唱,官吏們排著隊向他行賄。赫列斯達可夫撈了一筆錢之後偷偷溜了,縣長明白
自己上了當,正要派人追趕赫列斯達可夫,這時真正的欽差大臣到了。官僚們聽了這個消息
面面相覷,個個呆若木雞。
《欽差大臣》無情地揭露了俄國官僚的丑惡。縣長是外省官僚的典型代表,他當官當了
30年,老奸巨滑,貪污成性。他自己說他騙過三個省長,騙子中的騙子都上過他的當。他
用各種名目敲榨勒索老百姓的錢財,從不放過任何一次撈取錢財的機會,縣里的其他官吏沒
一個是好東西,法官一貫貪贓枉法,行賄受賄;慈善醫院的院長陰險毒辣;教育局長是個酒
鬼,每天喝得爛醉;郵政局長專門偷看別人的信件。赫列斯達可夫則是厚顏無恥的騙子,他
吹牛撒謊,說自己當過局長,每天都能見沙皇,明天就要當元帥了。等等。他吹牛吹得漫天
漫地,連自己都相信自己的話是真的。
《欽差大臣》通過藝術形象全面批判了俄國社會中的丑惡,所以才遭到沙皇的痛恨。
果戈理逃到義大利之後,在羅馬住了很長一段時間,並在那裡完成了他的代表作長篇小
說《死魂靈》的第一部。《死魂靈》的基本情節是六等文官乞乞科夫企圖利用購買「死魂
靈」牟取暴利的故事。俄國地主把農奴叫做「魂靈」,當時俄國地主不僅擁有土地,而且擁
有農奴,主人可以任意買賣他們。每10年,國家進行一次人口調查,調查後死掉的農奴在
國家戶口花名冊上仍然存在,地主照樣為他們納稅,直到下次注銷為止。乞乞科夫想趁新的
人口調查沒有進行之前,買進1000個死魂靈,再到救濟局抵押,每個魂靈200盧布,
就可以賺20萬。他拜訪了不少地主,買了許多死農奴,但最後事情敗露,乞乞科夫逃之夭
夭。
《死魂靈》刻畫了俄國地主的丑惡群像。乞乞科夫拜訪的第一個地主叫瑪尼洛夫。他是
個精神極端貧乏,空虛無聊,無所事事,整天沉溺在毫無邊際的幻想之中的地主。他沒有個
性,對任何事情,任何人都非常滿意。瑪尼洛夫經常抽著旱煙管,坐在屋門口幻想在自己庄
園的池塘上架一座橋,橋上可以開商店。他幻想在河邊建造一幢大宅子,修築一座高高的塔
樓,從那兒甚至可以看見莫斯科。他相信自己很有學問,可是書房裡的一本書看了兩年才看
到第14頁。他非常醉心於「優美的禮節」,可他的禮貌讓人覺得虛假而可笑。當乞乞科夫
來到他家門口時,兩人誰也不願先進門,互相謙讓了兩個小時,結果兩人側著身子稍微擠了
一下,同時走了進去。總之,瑪尼洛夫的思想感情畸形發展,是個百無聊賴、毫無價值的廢
物。
潑留希金是乞乞科夫拜訪的最後一個地主。他又貪婪又吝嗇。潑留希金有萬貫家財,上
千個農奴,但他仍然不滿足,滿腦子都想著搜刮更多的財物。他每天在村子裡轉來轉去,東
瞅瞅西看看,凡是他眼睛看見的,能拿得動的東西,他都撿回家扔在自己的院子里。什麼銹
鐵釘、碎碗片、舊鞋跟,女人用過的破布等等他都要,以至於他走過的路根本用不著打掃。
他吝嗇到令人難以想像的程度。他自己吃的穿的比一個乞丐還不如,家裡幾十個農奴只穿一
雙靴子。兒子和女兒都受不了他,從家裡跑掉了,而他一文錢也不給兒女。有一次女兒帶著
他的小外孫回來看他,他把小外孫抱在膝蓋上玩了半天,臨走時只給小外孫一枚舊鈕扣做禮
物,女兒氣得發誓再不回家了。
總之,通過這些地主形象,果戈理深刻揭露了俄國專制農奴制的反動和腐朽。
接著,果戈理著手寫《死魂靈》的第二部。他想在第二部里寫幾個好地主,樹立俄國地
主的正面形象,把乞乞科夫寫成棄惡從善。但他寫了很長時間,仍然不滿意,因為沒有現實
基礎,他無法憑空寫出好地主來。最後,他一氣之下把第二部的手稿扔進壁爐燒掉了。
1847年1月,果戈理出版了《與友人書信選集》。在書中,他竟然說農奴制是俄國
歷史發展的基礎,不能動搖。俄國應該退回到中世紀的宗法制社會中去。他甚至荒謬地聲稱
地主是農民的父親,農奴必須服從地主,農奴的臉不過是一些沒洗盡的豬臉。進步的思想知
識界感到非常震驚,別林斯基於1847年7月15日寫了《給果戈理的一封信》對果戈理
進行了嚴厲痛斥。
1852年3月4日,果戈理病逝。
Ⅲ 什麼是迷人的「俄羅斯靈魂」
如果說普希金在《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奧涅金身上著重突出的是他與人民的脫離,那麼在達吉亞娜身上,詩人則著意表現的是她與人民深厚的聯系。詩人給女主人公取了一個平民化的名字——達吉亞娜,這個在當年丫鬟們才使用的名字便暗示出她生長於遠離城市的鄉村和淳樸的人民之中。古老的俄羅斯民間風習,富於民族傳統的家庭氛圍,老奶媽在靜夜所講的美麗的民間故事,培養了她與俄羅斯人民相通的感情。她熱愛俄羅斯民歌和故事,相信民間的古老傳說,相信夢,還相信紙牌占卜和月亮的預兆,這些都是和俄羅斯人民淳樸的氣質一脈相承的。
在達吉亞娜的生活中,大自然始終是她最親密的朋友,她培養了女主人公真誠、善良的感情,造就了她淳樸、美好的氣質。她喜歡在黎明之前在露台迎接朝霞,喜歡在幽靜的花園里散步,她熱愛俄羅斯的夏夜美妙,更愛俄羅斯冬天冰雪的燦爛。在她出發到莫斯科之前,她是那樣深情地和故鄉的山丘、溪流、樹林告別,就像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告別一樣。在莫斯科,她已成為一位高貴的太太,但她卻「憎恨上流社會的忙亂,夢想著鄉下的生活,夢想著鄉村和貧苦的農民,夢想著那流淌著清澈小溪的幽靜的角落」。她後來拒絕奧涅金時,還這樣表白:「如今我甘心情願/拿這些無聊的假面舞會,/這浮華、繁忙、空虛的生活/換回一架子書,一個荒蕪的花園,/換回我們寒酸的房子,/換回我最初,奧涅金,/同你見面的那些地方,/換回那一個樸素的墳墓,/那兒,在十字架和樹陰下面/躺著我的可憐的保姆。」可見,俄羅斯人民和俄羅斯大自然的影響,是形成達吉亞娜個性的最深刻的原因,是造成這個「俄羅斯的靈魂」的最堅實的基礎。
自然,普希金多少也描寫了當時席捲歐洲和俄羅斯的社會思潮對達吉亞娜的影響,詩人寫到達吉亞娜最喜歡讀理查生和盧梭的作品,尤其是盧梭的《新愛洛伊絲》。普希金描寫達吉亞娜在花園里讀《新愛洛伊絲》這本「危險的書」的情節,與《紅樓夢》中林黛玉在花園里讀《西廂記》的情節如出一轍,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應該指出,詩人僅僅在道德的范疇中特別是在個性解放這一點上表現了這種影響。這與當時俄羅斯女性無權參與社會活動的地位是相符合的。
奧涅金以其鄙視現實的態度和與眾不同的氣質吸引了達吉亞娜,她懷著少女的真誠和純潔的感情,勇敢地寫了一封信給奧涅金。她的真誠和純潔檢驗了奧涅金的性格和靈魂。達吉亞娜是不幸的,她愛上的是一個精神生活比她要空虛得多的人,是一個不能夠理解她的純潔和真誠的人,是一個無法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無法承受真正愛情的人。達吉亞娜終究也只能像當時其他的少女一樣,被帶到「嫁人的市場」上,嫁給了一個「肥胖的將軍」。她所追求的自由的純潔的愛情生活終究沒能實現。在這個意義上,達吉亞娜也是一個悲劇性人物。
達吉亞娜後來成為一位將軍夫人,她雍容華貴的氣質和落落大方的風度,使她在虛偽的上流社會中像一株「出水芙蓉」一樣亭亭玉立。特別是她對待奧涅金的態度更顯示出她精神世界的純潔和高尚:「我愛你可是,既然我已嫁給別人,我就要一輩子對他忠誠。」她不願過二重的精神生活,這種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態度集中體現出她的精神美,而這種精神美是深深地根植於人民的土壤之中。別林斯基說:「在這個道德淪喪的世界中,還存在著一些稀有的、可喜的特殊人物……這就是普希金筆下的達吉亞娜。達吉亞娜是一朵碰巧茁生於嶙峋的岩縫中的鮮花。」達吉亞娜這一優美動人的女性形象對後來許多俄羅斯作家提供了有益的啟示,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俄羅斯文學中有許多動人的女性形象,在不同程度上都可以說是「脫胎」於達吉亞娜。(佚名)
Ⅳ 果戈理的《死魂靈》誰能幫我解讀一下嗎
俄國作家果戈理的代表作《死魂靈》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發展的基石,也是果戈理的現實主義創作發展的頂峰。別林斯基高度贊揚它是「俄國文壇上劃時代的巨著」,是一部「高出於俄國文學過去以及現在所有作品之上的」,「既是民族的,同時又是高度藝術的作品。」
小說描寫一個投機鑽營的騙子——六等文官乞乞科夫買賣死魂靈(俄國的地主們將他們的農奴叫做「魂靈」)的故事。乞乞科夫來到某市先用一個多星期的時間打通了上至省長下至建築技師的大小官員的關系,而後去市郊向地主們收買已經死去但尚未注銷戶口的農奴,准備把他們當做活的農奴抵押給監管委員會,騙取大筆押金。他走訪了一個又一個地主,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買到一大批死魂靈,當他高高興興地憑著早已打通的關系迅速辦好了法定的買賣手續後,其罪惡勾當被人揭穿,檢察官竟被謠傳嚇死,乞乞科夫只好匆忙逃走。
《死魂靈》的發表震撼了整個俄國,在作者鋒利的筆下,形形色色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墮落的官吏以及廣大農奴的悲慘處境等可怕的現實,揭露得淋漓盡致。從而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鮮明的批判傾向和巨大的藝術力量成為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定傑作,是俄國文學,也是世界文學中諷刺作品的典範。
Ⅳ 為什麼說《死魂靈》是俄國農奴主的群醜圖
小說描寫一個投機鑽營的騙子——六等文官乞乞科夫買賣死魂靈(俄國的地主們將他們的農奴叫做「魂靈」)的故事。乞乞科夫來到某市先用一個多星期的時間打通了上至省長下至建築技師的大小官員的關系,而後去市郊向地主們收買已經死去但尚未注銷戶口的農奴,准備把他們當做活的農奴抵押給監管委員會,騙取大筆押金。他走訪了一個又一個地主,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買到一大批死魂靈,當他高高興興地憑著早已打通的關系迅速辦好了法定的買賣手續後,其罪惡勾當被人揭穿,檢察官竟被謠傳嚇死,乞乞科夫只好匆忙逃走。 《死魂靈》的發表震撼了整個俄國,在作者鋒利的筆下,形形色色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墮落的官吏以及廣大農奴的悲慘處境等可怕的現實,揭露得淋漓盡致。從而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鮮明的批判傾向和巨大的藝術力量成為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定傑作,是俄國文學,也是世界文學中諷刺作品的典範.
《死魂靈》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發展的基石,也是果戈理的現實主義創作發展的頂峰。別林斯基高度贊揚它是「俄國文壇上劃時代的巨著」,是一部「高出於俄國文學過去以及現在所有作品之上的」,「既是民族的,同時又是高度藝術的作品。」
所以說《死魂靈》是俄國農奴主的群醜圖。
Ⅵ 為何俄國人管農奴叫"魂靈"
《死魂靈》書名很怪,然而這正是他寫作的特點,用似乎荒誕不經的故事來展現俄國當時的社會風貌。
「死魂靈」的本義是指死了的農奴,由於俄語中「魂靈」和「農奴」屬於一詞多義,所以也可以理解成死了的魂靈,從而產生離奇的聯想。小說中描寫乞乞科夫到五個地主家購買死農奴,在談生意的時候雙方都明白是指死農奴,並無荒唐或恐怖的感覺。乞乞科夫最先到馬尼洛夫家,頭一次提起買死農奴,還有些不好意思。馬尼洛夫聽了也很奇怪,甚至把煙袋掉在地上,不過他最關心的是這種生意合不合法。地主婆科羅博奇卡也明白指的是死人,甚至問乞乞科夫是否要把他們從地里挖出來,還以為他們有可能幹莊稼活。在諾茲德廖夫家乞乞科夫一提到要買死農奴,諾茲德廖夫便猜到其中必有奧妙。乞乞科夫不肯吐露真情,他當然不肯賣。索巴克維奇聽說乞乞科夫要買死農奴,認為一定有利可圖,便極力抬價。普柳什金由於死的和逃跑的農奴太多,便把死農奴白送乞乞科夫,只有賣逃跑的農奴得到幾個錢。所以在五次交易中,他們用死了的農奴做買賣,誰也不感到奇怪。按照作者的安排,是諾茲德廖夫「頭一個傳出死魂靈的故事」(見第十章),而「死魂靈」的叫法應該在第八章第一次出現,即諾茲德廖夫在舞會上見到乞乞科夫才說出來的。在原文里讀者不會感到這么明顯的區別,然而在譯文里無形之中造成諾茲德廖夫有意搗鬼的印象,好在諾茲德廖夫的性格里就有好撒謊好搗亂的特點,所以倒也沒委屈他。經諾茲德廖夫這么一傳,買死魂靈的故事便傳遍上流社會和平民百姓,連足不出戶的懶人也為此走出他們的洞穴了。
Ⅶ 《死靈魂》作者是誰,哪國人,主人公是誰
《死靈魂》是俄國文學家果戈理的代表作品,四大著名吝嗇鬼小說之一。小說的第一部出版於1842年,果戈理還沒有完成預定計劃中的第三部,便於1852年去世。這本書的主題得自於普希金。雖然這部小說最後以中斷的句子做為結束,它仍被視為一部完整的作品。
死靈魂》-作品簡介
《死靈魂》
小說描寫一個投機鑽營的騙子——六等文官乞乞科夫買賣死魂靈(俄國的地主們將他們的農奴叫做「魂靈」)的故事。乞乞科夫來到某市先用一個多星期的時間打通了上至省長下至建築技師的大小官員的關系,而後去市郊向地主們收買已經死去但尚未注銷戶口的農奴,准備把他們當做活的農奴抵押給監管委員會,騙取大筆押金。他走訪了一個又一個地主,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買到一大批死魂靈,當他高高興興地憑著早已打通的關系迅速辦好了法定的買賣手續後,其罪惡勾當被人揭穿,檢察官竟被謠傳嚇死,乞乞科夫只好匆忙逃走。
作品隨著乞乞科夫遍訪地主庄園,展示了俄羅斯外省地主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耽於幻想而又驚人懶惰的瑪尼洛夫,閉塞、迷信、一門心思攢錢的柯羅博奇卡,迷於聲色犬馬、吹牛打架的諾茲德廖夫,以貪婪、粗野和誹謗同夥為能事的索巴凱維奇,還有慳吝鬼普柳什金等等。這些人物像一個個窗口,將寄生在農奴制上的地主貴族空虛的精神、墮落的道德、卑瑣的志趣、動物式的貪欲展示無遺,透視了農奴制衰亡、沒落的必然結局。《死魂靈》的發表震撼了整個俄國,在作者鋒利的筆下,形形色色貪婪愚昧的地主,腐化墮落的官吏以及廣大農奴的悲慘處境等可怕的現實,揭露得淋漓盡致。從而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鮮明的批判傾向和巨大的藝術力量成為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定傑作,是俄國文學,也是世界文學中諷刺作品的典範。
Ⅷ 如何解讀列昂諾夫的《俄羅斯森林》
列昂諾夫的長篇小說《俄羅斯森林》是他描寫人與自然關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他的主要思想是保護森林。作家在作品中描述了人們為了發展而毀壞自然、亂砍濫伐,最終導致一系列惡果,提倡保護人類的綠色朋友,留給後人美麗的綠色。列昂諾夫是俄羅斯著名的小說家、戲劇家。他的寫作生涯近70年,他曾說過,祖國和人民是他創作的中心,他的作品飽含對整個國家和民族的人文關懷,而其作品中富有科學性的生態作品深深吸引了眾多觀眾和評論家的眼球。他首次從社會歷史的角度富有哲理性地思考了生態環境問題;森林,可以說是俄羅斯民族的魂靈,在這部作品中列昂諾夫提出了保護森林。《俄羅斯森林》發表於20世紀50年代,正處於蘇聯文學發展階段,它的出版引起了蘇聯文學界的關注,俄羅斯森林可以稱為大自然的代表,也可以稱為俄羅斯民族的象徵,保護俄羅斯森林即保護俄羅斯民族。縱觀俄羅斯文學史,從生態角度提出保護森林的作家當數列昂諾夫,作者揭露了人類破壞森林、掠奪資源、破壞生態平衡的嚴重後果,呼籲為祖國的明天和後代而奮起保衛我們的綠色朋友——俄羅斯森林。小說中,主人公維赫羅夫和格拉齊安斯基的性格形成對比,他們的各種觀念都有諸多不同,在親情上最為突出。維赫羅夫因為對森林有特殊的感情,所以他在林學界學術思想上很有建樹,維赫羅夫論述了森林及保護森林的意義,他明確提出了森林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人類應該保護它。只有保護森林人類才能永續發展。目前就筆者掌握的資料,國內還沒有研究列昂諾夫和他的《俄羅斯森林》的專著。僅大學者王諾先生的《歐美生態文學》、青年學者楊素梅和閏吉青的《俄羅斯生態文學論》及周湘魯的《俄羅斯生態文學》三部著作對其有所涉獵。具有代表性和說服力的評論性文章是袁建平在1999年《中國社科縱橫》雜志上發表的《列昂諾夫和他的〈俄羅斯森林〉》,文章解讀了作者選題及寫作意圖,評價《俄羅斯森林》是具有哲理內涵的傑出生態佳作,小說論及社會、道德、倫理問題,有深刻的哲理性,列昂諾夫善於運用豐富的哲理思想刻畫俄羅斯人的魂靈——森林。
黑龍江大學碩士生董冬雪的《生態視角下的〈俄羅斯森林〉研究》分析了長篇小說《俄羅斯森林》,認為小說從保護森林、保護自然的角度對破壞環境的行為進行了有力批判,並從哲理的高度對破壞森林的醜行進行了譴責,譴責了人心的不古及倫理道德的淪喪。論文從生態倫理觀和生態意識兩個方面對《俄羅斯森林》進行深入的探究,論證了作傢具有的預警生態憂患意識及對意識形態、倫理道德問題的關注。還有幾篇較有研究價值的評論:《透過〈俄羅斯森林〉重識生態道德》和《〈俄羅斯森林〉時空范圍縱橫》、《列昂諾夫和他的〈俄羅斯森林〉》等等。《俄羅斯森林》一書在俄羅斯生態文學界中所佔據的重要地位是可想而知的。有很多碩博士研究俄羅斯生態文學,卻很少有人研究《俄羅斯森林》,因此目前成果頗乏。
Ⅸ 普希金稱誰是「俄羅斯的靈魂」。
普希金(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是俄國著名的文學家、被許多人認為是俄國最偉大的詩人、現代俄國文學的奠基人。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普希金的同時代人和好友果戈理也曾說:「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馬上就會突然想起這是一位俄羅斯民族詩人。他像一部辭書一樣,包含著我們語言的全部寶藏、力量和靈活性。在他身上,俄羅斯的大自然、俄羅斯的靈魂、俄羅斯的語言、俄羅斯的性格反映得那樣純潔,那樣美,就像在凸出的光學玻璃上反映出來的風景一樣。——常識文學篇。
Ⅹ 簡要說明為什麼文學是俄羅斯民族的靈魂
每個民族的文學經典,都是那個民族的靈魂!
老毛子喝大了,喜歡吹吹牛皮,為了人際關系和睦,必要時別人也會跟著捧啃一下!
國內的唐詩宋詞、四書五經,那個不是對前人智慧的總結?現在,你不學四書五經,不代表這些書籍,對你的人生和價值觀,一點都沒有影響。因為,它們已經變成了民族的傳承,融入了整個民族的生活價值取向中了。
過去沒有電器和其他娛樂,老毛子的冬天又特別冷,冬天在家貓冬的時候,貴族除了酒和女人,唯一高雅點的娛樂,就是分享閱讀體會。貓冬,一貓幾個月,寫點東西自娛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