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俄羅斯的煤炭
22.俄羅斯的煤炭資源
俄羅斯煤炭探明可采儲量1570.1億噸,約佔世界可采儲量的17.3%,僅次於美國,居第二位。俄羅斯煤炭品種比較齊全,從長焰煤到褐煤,各類煤炭均有。其中煉焦煤不僅儲量大,而且品種也全,可以滿足鋼鐵工業的需求。約42%的硬煤儲量可用於煉焦,不足3%的硬煤儲量為煙煤。煤田與煤礦床在俄羅斯的分布是不均衡的。絕大部分的煤炭可采儲量(約90%)位於西伯利亞東部與西部,約5%的可采儲量分布在遠東和歐洲部分。大部分煤田的地質采礦條件復雜,探明儲量中約1600億噸或80%埋藏深度達300米。
23.俄羅斯煤炭資源的地域分布
俄羅斯煤炭資源的最大缺陷是地區分布極不平衡,3/4以上分布在俄羅斯的亞洲部分,歐洲部分儲量地理分布如下:46.5%的儲量在俄羅斯中部,即庫茲巴斯煤田;23%的儲量在克拉斯諾亞爾斯爾斯克邊疆區,幾乎都是褐煤,適於露天開采。此外還有一部分動力煤分布在科米共和國(82億噸),羅斯托夫州(65億噸)和伊爾庫茨克州(55億噸)。
煤炭主要分布在兩個大型含煤帶內:一是位於貝加爾湖與土爾蓋凹陷之間,包括伊爾庫茨克、坎斯克阿欽斯克、庫茲巴斯、埃基巴斯圖茲和卡拉干達等煤田;另一個位於葉尼塞河以東,北緯60°以北,包括通古斯、勒拿和太梅爾等大煤田。此外,遠東地區的南雅庫特等煤田也很重要。
24.俄羅斯焦煤的地理分布
俄羅斯主要的煉焦煤產地有庫茲巴斯、伯朝拉、南雅庫特和伊爾庫茨克煤田。
25.庫茲巴斯煤田
庫茲巴斯煤田位於西西伯利亞東南部,克麥羅沃州境內,西起薩拉伊爾山,東至庫茲涅次克山,北起西伯利亞大鐵路,南至紹里亞山區,煤田面積26000平方千米,其中有工業意義的面積為12000平方千米。庫茲巴斯煤田的儲量豐富,其地質儲量高達9000多億噸,探明儲量為1170億噸,可采儲量A+B+C1級597億噸,遠景儲量C2級608億噸,是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最重要的煤田,也是俄羅斯第一大煤田。庫茲巴斯的煤炭質量好,含灰量低(平均8%~14%),含硫量(1%)和含磷量低,熱值高(7000~8500大卡);該煤田的煤層多,最多的地方多達300層,其中可采層有98層;煤層厚,1米以上的佔90%,6.5米以上的佔22%,可采層平均厚度2.2米;埋藏淺,適於露天開采,300米深度內的地質儲量為1400億噸。
庫茲巴斯煤田開發較早,1860年就已開始採煤,十月革命前規模很小,1917年的產量僅為130萬噸。蘇聯從第一個五年計劃起開始大規模開發。20世紀30年代初,隨著烏拉爾庫茲巴斯煤炭鋼鐵基地的建立,採煤區向南推移,產量迅速增加。
26.通古斯卡煤田
通古斯卡煤田位於葉尼塞河和勒拿河之間,地質儲量為22990億噸(其中有17890億噸標准煤),其中符合工業指標的儲量為19670億噸(15320億噸標准煤),然而,探明儲量只有64億噸,其中A+B+C1級17億噸,C2級35億噸。由於該煤田地處邊遠地帶,加之當地煤炭需求量有限,因此,還沒有大量開采。
27.坎斯克阿坎斯克煤田
坎斯克阿欽斯克煤田位於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伊爾庫茨克州和克麥羅沃州境內,沿鐵路線東西長800千米,南北最寬為280~300千米。坎斯克阿欽斯克煤田發現於18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30年代開始進行大規模的勘探和研究。該煤田的地質儲量為1.2萬億噸,其中600米深度內的儲量為6378億噸(3180億噸標准煤),符合工業指標的儲量為4840億噸(2418億噸標准煤)。探明儲量為1269億噸,其中A+B+C1級為726億噸,C2級(遠景儲量)為430億噸。該煤田產低硫褐煤,含灰量7%~14%,濕度高,易於氧化和自燃,不便於長途運輸。該煤田多為緩傾斜煤層和微傾斜煤層,便於利用機械進行露天開采,煤炭的開采成本低廉,所產褐煤是一種十分經濟的燃料。
坎斯克阿欽斯克煤田根據煤炭的用途與供應去向不同,可以分為西部、中部和東部3個礦區。
西部礦區生產的煤主要是用於滿足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區西部和西西伯利亞大部分地區對燃料和電力的需求,它的物質儲量為3403億噸,其中有808億噸煤適合於露天開采。西部礦區靠近工業發達的地區,它包括伊達特、巴蘭達特、別廖佐沃、烏留普、波格扎里斯克、納扎羅沃等礦,其中伊達特和巴蘭達特是西部礦區最大而又最有發展前途的兩個礦區。
中部礦區生產出的煤主要是用於滿足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中部地區的需求。它的地質儲量為400億噸,其中有123億噸煤適於露天開采。
東部礦區主要是保證伊茨庫次克州和外貝加爾地區的需求,其儲量為542億噸,其中有340億噸煤適於露天開采。阿巴坎礦是東部地區最主要的礦,東部礦區適於露天開採的煤炭幾乎都集中在這里。
28.伊爾庫茨克煤田
伊爾庫茨克煤田位於伊爾庫茨克州東部,其地質儲量為765億噸(摺合成標准煤為536億噸),其中符合工業指標的儲量326億噸(226億噸標准煤);煉焦煤的地質儲量為104億噸,符合工業指標的儲量42.7億噸,含硫高的幾乎佔半數。煤田的探明儲量為586億噸,其中A+B+C1級70億噸,C2級140億噸。煤田適於露天開採的煤儲量為144億噸,其中符合工業指標的133億噸,A+B+C1級67億噸,C2級55億噸。煤田的大部分儲量(690億噸)埋藏在300米深度以內。煤田以露天開采為主,在1975年生產的2500萬噸煤中,有2300萬噸是採用露天方式開採的。目前,該煤田的煤主要滿足本州的需要。
29.米努辛斯克煤田
米努辛斯克煤田位於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的南部,與西伯利亞大鐵路有專線相連。該煤田的儲量為290億噸(摺合標准煤為241億噸),符合工業指標的儲量為203億噸(169億噸標准煤)。A+B+C1+C2級探明儲量為49億噸(45億噸標准煤)。適合於露天開採的儲量為36.5億噸(31億噸標准煤)。煤的質量較好,近似庫茲巴斯煤田南部出產的煤,但由於絲炭含量高(達12%),燒結性差,在現今的煉焦技術條件下,米努辛斯克煤只能做庫茲巴斯煉焦煤的添加料。
米努辛斯克煤田有4個礦,最先開發的切爾諾戈爾斯克礦生產能力可達1100萬噸左右,另一個是伊茲赫斯克礦,生產力為100萬噸。
30.外貝加爾煤田
外貝加爾煤田位於布里亞特自治共和國和赤塔州境內,地質儲量250億噸,1975年產量為900多萬噸。外貝加爾煤田分為布里亞特和赤塔兩大礦區。
布里亞特礦區的地質儲量為109億噸(摺合標准煤為69億噸),符合工業指標的儲量為31億噸(19.7億噸標准煤),探明儲量為27億噸(16.2億噸標准煤),其中約有16億噸適合於露天開采。古希諾奧澤爾斯克礦是布里亞特礦區最著名的露天礦,1965年投產,初期產量為60萬噸,後來提高到300萬噸。
赤塔礦區的地質儲量為138億噸(摺合標准煤為86億噸),符合工業指標的儲量為92.2億噸(58.8億噸標准煤),探明儲量35.5億噸(17.8億噸標准煤),其中有41.4億噸適合於露天開采。赤塔礦區的主要煤礦有切爾諾沃礦、布卡恰恰礦、塔陶羅沃礦和哈拉諾爾礦。切爾諾沃礦開發於1907年,當時主要是為西伯利亞大鐵路提供燃料,該礦的深井採煤於1950年投產,露天採煤於1957年投產。由於該礦儲量有限,因此,其產量已從1970年的156萬噸下降到1978年的59萬噸。布卡恰恰礦是赤塔礦區唯一的豎井高級煙煤礦,與1932年投產,由於資源有限,多年來的產量一直維持在90萬噸左右。該礦出產的部分煤運往阿穆爾州、濱海邊疆區和堪察加州。塔陶羅沃礦離赤塔市很近,其A+B+C1級的儲量為3.98億噸,僅次於哈拉諾爾礦的儲量。該煤埋藏潛,熱量高,每千克達3595千卡。該礦1982年的產量為58萬噸。哈拉諾爾礦A+B+C1級煤的儲量為10.8億噸,煤的每千克熱量為3080千卡。該礦1965年投產,當時產量較低,1970年擴建後,產量劇增。該礦為赤塔中心發電站、赤塔州東南部鈾礦中心等地供應燃料。
31.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北部煤炭區
位於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北部的煤炭區有北泰梅爾含煤區、泰梅爾盆地含煤區和位於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東北與薩哈共和國西北交界處的阿納巴-哈坦加煤田,它們的煤炭儲量也很豐富。
北泰梅爾含煤區的100米深度內煤炭的地質儲量為77億噸(43.9億噸標准煤),其中符合工業指標的儲量為62億噸(35億噸標准煤)。
泰梅爾盆地含煤區600米深度內煤炭的地質儲量為2170億噸(2040億噸標准煤),其中符合工業指標的1855億噸(1740億噸標准煤)。煉焦煤的地質儲量為884億噸,其中符合工業指標的756億噸。探明儲量8900萬噸,其中A+B+C1級300萬噸,C2級8600萬噸。
阿納巴爾哈坦加煤田煤炭的地質儲量為149億噸(84.8億噸標准煤),其中符合工業指標的儲量為117億噸(66.8億噸標准煤),探明的A+B+C1級儲量1000萬噸,C2級儲量1400萬噸。
別吉切夫島煤田煤炭的地質儲量為17億噸,其中符合工業指標的儲量為11.6億噸。600米深度內儲量主要集中在中等厚度的和較厚的煤層內。這里的煤主要是長焰煤。
32.遠東地區的煤炭資源
遠東地區煤炭的地質儲量為5.5萬億噸,占蘇聯儲量的61%,佔西伯利亞和遠東儲量的79%。A+B+C1級儲量為118億噸,其中65%為褐煤,35%為石煤(其中46%為焦煤)。已勘探的煤田約有100個。80%以上的預測資源和42%的確認儲量集中在雅庫特。較大的煤田有南雅庫特煤田(其優質焦煤儲量大)、連斯克和濟良諾夫斯克煤田、坎戈拉斯克褐煤礦。探明的動力煤礦在阿穆爾州、濱海邊疆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布列亞煤田)及薩哈林。大約60%的確認煤儲量可供露天開采。
33.薩哈共和國的煤田
薩哈共和國的主要煤田有勒拿煤田、南雅庫特煤田、涅柳恩格里煤田、丘利馬坎煤田等。
勒拿煤田1930年起進行局部地區開采,總面積約60萬平方千米,總地質儲量2.6萬億噸,符合工業指標的儲量的15390億噸(摺合14070億噸標准煤)。煤層達數十層之多,有褐煤和煙煤兩種,主要型號為長焰煤和氣煤。1979年產量120萬噸。以露天開采為主。採掘中心為桑加爾、坎加拉瑟。然而,由於該煤田的經濟地理位置不利,短期內尚不能全面開采。
南雅庫特煤田是遠東地區有開采價值的最大煤田,是貝加爾湖以東唯一蘊藏有煉焦煤的地方。該煤田1966年開發,面積2.5萬平方千米,其地質儲量為440億噸,工業儲量為395億噸,探明儲量為51.9億噸,其中煉焦煤地質儲量為266億噸,工業儲量為237億噸,探明儲量為43億噸。該煤田煤層埋藏淺,在侏羅紀含煤地層中共有20多層(可採煤層達3層)。有煙煤、氣煤、肥煤、焦肥煤、微黏結煤和煉焦煤等。用作爐前煤的燃燒熱為24~26.8兆焦耳/千克。目前,在這里已查明有15個優質煤田,主要有涅柳恩格里、丘利曼、穆阿斯塔赫、亞科基特、傑尼索夫煤田等。
涅柳恩格里煤田位於丘利曼西南40千米處,面積6平方千米,其工業儲量為5.27億噸,其中煉焦煤儲量為3.5億噸。煤層厚(平均厚度27米,不少地方達50~70米),煤質好(平均含灰量18%~20%,含硫0.3%~0.6%、含磷0.005%),被譽為貝阿沿線地區的「黑色珍珠」。該煤田發現於1952年,1978年開始開采,當時年產量200萬噸,1986年產量達1300萬噸(其中900萬噸煉焦煤)。該煤田的選煤廠是俄羅斯規模最大的選煤廠,年選煤量為9000萬噸。
丘利馬坎煤田有5個煤層,可采厚度為1~10米,都是肥煤,燒結性、可選性為中等。該煤炭適於井下開采。經過特別選擇的煤混料可以用來生產高級焦炭。
薩哈共和國1980年煤炭產量為379萬噸。1985年110萬噸,1988年17700萬噸。1985年調進煤炭20萬噸,調出960萬噸。2003年的煤炭產量達1050萬噸。共和國境內有南雅庫特煤礦、濟良卡煤礦、連斯克煤礦、通古斯煤礦以及其他一些小煤礦。最有前景的煙煤礦之一是擁有優質焦炭煤的埃利吉煤礦。「雅庫特煤炭」股份公司是共和國煤炭工業的領頭羊,這是為薩哈共和國(雅庫特)之外供應煤炭的主要公司,是對亞太地區國家出口煤炭的主要供應商。每年運出共和國的煤炭達700萬噸(占煤炭總產量的70%),其中450萬噸出口到亞太地區國家。
34.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煤田
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目前有開采價值的煤田主要有布列亞、烏爾加爾、阿姆貢河沿岸盆地的利安斯基煤田等。
布列亞煤田是遠東南部地區最大的煤田,地質儲量250億噸,探明儲量11億噸。目前這里生產的煤只作為動力煤使用。
烏爾加爾煤田的礦井和露天礦場目前年產煤量為150萬噸。
利安斯基煤田的地質儲量為2億噸,露天開采量達450萬噸。
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1980年煤炭產量為170萬噸,1985年180萬噸,1988年230萬噸,1985年調進煤炭850萬噸,調出120萬噸。1990年需煤炭1100萬噸,其中1000萬噸是從薩哈、赤塔州、東西伯利亞和蒙古調進的。西伯利亞煤炭動力公司2008年在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穆奇卡灣建設煤炭轉載碼頭。這是俄羅斯最現代化的煤炭碼頭。碼頭的年吐吞能力為1300噸煤炭。工程造價約為1.5億美元。煤炭將從公司所屬的露天採煤場沿貝阿鐵路運到碼頭,然後出口到國外。並考慮在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建設選礦廠,以便提高煤炭的質量。
35.阿穆爾州的煤田
阿穆爾州的煤田主要有賴奇欣斯克、斯沃博德內、穆辛、奧戈賈、葉列科韋次克等,幾大煤田的地質儲量為180多億噸,其中賴奇辛斯克煤田4.2億噸,斯沃博德內煤田27.6億噸,穆辛煤田37.6億噸,奧戈賈煤田37.6億噸,葉列科韋次克煤田80億噸。該州煤炭探明儲量為39億噸,其中褐煤為38.7億噸,硬煤為4000萬噸。幾大煤田中賴奇欣斯克煤田開發最早,建立於1932年,當年產煤5000噸。該煤田有東北、西南、寬廣、新賴奇欣斯克等4個露天采礦場。
阿穆爾州的煤田產量1980年為1400萬噸,1985年810萬噸。所產煤能滿足本州企業需求,如1985年僅利用560萬噸,從外地調入130萬噸,調出460萬噸。
36.濱海邊疆區的煤田
濱海邊疆區煤炭的地質儲量為151.6億噸,符合工業指標的儲量為106.1億噸,探明儲量為29億噸。已探明的煤礦產地有50多處,主要產地有帕爾季贊斯克(蘇昌)、利波夫齊、阿爾喬姆、列季霍夫卡、巴甫洛夫卡、塔夫里切斯科耶等煤礦。濱海邊疆區的硬煤和褐煤佔2/3,此外還有無煙煤。
濱海邊疆區的煤炭產量1980年為1290萬噸,1985年1820萬噸,1988年2010萬噸,1989年2050萬噸。俄羅斯西伯利亞煤炭能源公司3年內在濱海邊疆區產煤總量將增加100萬噸並突破550萬噸。這是該公司符拉迪沃斯托克分部主管亞歷山大·扎尼科夫對俄新社記者透露的。產量的增長計劃將主要依靠「東部」礦務局(位於濱海邊疆區利波夫齊鎮)每年增產達100萬噸的煤炭。目前這家西伯利亞煤炭能源公司下屬的企業每年向消費者供應70萬噸煤炭。近期煤炭產量將增長1倍,達到年產150萬噸煤炭。利波夫齊煤礦的煤炭完全能夠保障濱海邊疆區對煤炭的需求,目前該煤礦年產量為130萬噸。
37.薩哈林州的煤田
薩哈林州煤田的地質儲量為173億噸(142億噸標准煤),符合工業指標的儲量為159.4億噸(130億噸標准煤),探明儲量為24.5億噸(19.9億噸標准煤)。該州的煤炭資源主要是褐煤,佔52%,此外還有長焰煤、氣煤等。這里的煤質量好,含硫少,熱值高達8000~9000大卡,可供煉焦。煤礦主要分布在萊蒙托夫、貝科夫、烏格列托沃茨克,達利涅戈爾斯克、戈爾諾扎沃茨克、洛帕季諾和瓦杜丁諾等地。
38.馬加丹州的煤田
馬加丹州煤炭的地質儲量為1030億噸(790億噸標准煤),符合工業指標的儲量為835億噸。在該州的煤田總儲量中,無煙煤和劣質煤為26億噸,瓦斯煤和長焰煤為346億噸,褐煤為617億噸。主要煤田有阿爾卡加拉煤田、奧姆蘇克昌煤田、鄂霍茨克煤田、阿納德爾煤田和恰翁-楚科奇煤田。
39.堪察加州煤田
堪察加州煤田的地質儲量為1800億噸,其中平衡表儲量為900億噸。有80多個煤礦,其中在西堪察加有60多個,在東堪察加有20個。主要煤田有科爾夫煤田、克魯托戈羅沃煤田、季吉利煤田、波德卡格爾諾耶煤田。
⑵ 從朝鮮進口煤炭(無煙煤)可行性。 需要的證書,資金要求,還有國內近期無煙煤價格走向,需求走向
到朝鮮進口煤炭,一要膽子大,二要有善心,被騙了就權當捐款朝鮮人民拉、三要有資金,因為朝鮮會社做生意從來都有尾巴,資金需要不斷的投入。
他們的船一般不朝5000噸, FOB 大約80USD/MT .船費17-20usd/mt . 也就是人民幣320萬,但是他們會要求連續不斷出口。也就是你要有3--5船的資金,
他們的無煙煤灰分一般是12----20. 他們只按照灰分計價。 但是大部分進口到中國化驗結果和合同部一致,一般到大於合同4---5個點。
不需要證書,只要你在中國有煤炭經營許可證。
結算方式是,美金現匯。 你們需要在朝鮮銀行開個個人賬戶,用護照開,簡單.但剩餘不簡單。
⑶ 北朝鮮的煤炭能進口嗎
受聯合國制裁公約限制,目前不可以進口北朝鮮的煤炭;
⑷ 俄羅斯煤炭問題
遠東地區的煤炭儲量及開采情況
俄遠東地區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為200億噸,尚需進一步勘探的預測高達3 547億噸。在已探明的儲量中約50%可進行露天開采。具體分布如下:
(一)薩哈共和國
薩哈共和國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為93.91億噸,居遠東地區第一位,也是遠東地區唯一擁有大規模煉焦煤儲量的地區。該共和國現共有9個煤炭開發項目,其中3個露天煤田年開采能力共3 300萬噸。在薩哈共和國的煤炭開發項目中,前景最好的是埃利吉石煤田和坎加拉瑟褐煤田開發項目,已探明儲量達60億噸。
(二)阿穆爾州
阿穆爾州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為38.13億噸,居遠東地區第二位,年開采能力為1000萬—1 200萬噸。目前的作業煤田是賴奇欣斯克、博古恰內和葉爾科夫齊煤田,年開采能力均在450萬噸左右。此外,較大煤田還有:斯沃博德內煤田,已探明儲量為8.7億噸,但該煤田只適合就地建廠發電,不適合長途運出;謝爾蓋耶夫卡褐煤田,儲量為2.91億噸,年開采能力約150萬-200萬噸;奧戈賈煤田,初步探明的儲量為1.28億噸,適合露天開采,年開采能力預計達300萬噸,但需鋪設140公里的鐵路線。
(三)濱海邊疆區
濱海邊疆區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為26.21億噸。從長遠看,已勘探的煤田雖能保證年開采2500萬—3000萬噸,但這些煤田的地質條件復雜,不是單一性,因此,開採的技術要求相對較高。其中開采條件較好的煤田有:比金煤田,年開采能力為1 200萬—1 400萬噸;巴甫洛夫斯克褐煤田,年開采能力500萬-600萬噸;利波夫齊和伊里喬夫卡煤田可露天及地下機械化開采,年開采能力為150萬-200萬噸;拉茲多利諾耶煤田,預計年開采能力為200萬-240萬噸。此外,濱海邊疆區有一些小煤田,不需要很大投入,年開采總量約250萬-300萬噸,開采期5-10年。列入國家儲備的較大型煤田有巴甫洛夫斯克煤田的西北礦脈及拉科夫卡煤田。這一地區有8 850萬噸煤可供露天開采。另外,游擊隊員城煤田也可恢復到年開采總量100力噸左右。
(四)薩哈林州
薩哈林州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為18.45億噸,主要煤田都已投入開采且儲量可觀,不排除現有煤田在重新進行地質勘查後會有更大的儲量發現。
(五)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
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為15億噸,目前主要產煤地是烏爾加爾煤田。烏爾加爾煤田開采成本較低,可露天開采3.4億噸,地下開采10.6億噸。此外,上布列亞煤田預測儲量達180億噸,主要是發電用煤。在阿穆爾河沿岸和鄂霍次克海沿岸還有一些小型煤田,因規模和運輸條件限制,只能供局部消費。
(六)馬加丹州
馬加丹州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為5.73億噸,目前作業煤田是上阿爾卡戈林(Bepxhe—ApKaroJmHckoe)煤田。該州已探明的煤田尚有部分未投入開發,這些煤田開采成本高、難度大。
(七)楚科奇自治區
楚科奇自治區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為2.12億噸,有兩個煤田:阿納迪爾褐煤田,預測年開采能力為20萬-25萬噸;布赫多煤田,預測年開采能力為85萬噸。
(八)堪察加州
堪察加州沒有大型煤田,只能進行少量開采,其煤炭消費主要依靠區外運人。
(九)猶太自治州
猶太自治區只有烏舒蒙褐煤田,每年可露天開采100萬-150萬噸,滿足本地需要。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國際資本的參與下,對煤炭行業進行改制整頓,導致1994-1998年全俄煤炭生產連年下降。在此期間,遠東地區煤炭企業失去國家支持,大多數煤田被迫關閉,全行業陷入長期蕭條,直到2002年才出現復甦跡象。2002年遠東地區採煤3 000萬噸,較2000年的2580萬噸增長16%,但與1998年的5 550萬噸產量相比,只恢復了54%。主要產煤區是濱海邊疆區、薩哈共和國、薩哈林州、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和阿穆爾州。
⑸ 為何中國進口朝鮮煤炭而現在朝鮮煤炭又被暫停進口
不過是為了給國際社會看看罷了。這其實也體現了中國對朝鮮的復雜心理,一方面希望朝鮮能懸崖勒馬停止核試驗,一方面又不希望因為核試驗而垮台,使中國失去緩沖區。這其實也是朝鮮底氣的來源,中國出口確實是朝鮮一個重要的外匯來源,這只能使朝鮮肉疼,但還不至於傷筋動骨,朝鮮真正的命脈是中國每年的糧食援助和五十萬噸的原油。因為朝鮮目前化肥普及率不高,所以土地的產出不高,不是每個國家都有大德魯伊的。所以朝鮮國民目前還處於溫飽線邊緣。每年靠著中國援助的大批糧食才能勉強度日,這是朝鮮的民生命脈。第二個是朝鮮的工業和軍事命脈,石油,由於國際社會的制裁與禁運。朝鮮自己本身又不產出石油,而現代的不論是民生的機器和軍事裝備都需要工業的血液石油。所以,中國每年支援的五十萬噸石油就是朝鮮的工業與軍事命脈。這兩大命脈才是中國手裡真正的殺手鐧,如果看的中國什麼時候動這兩條線才是中國與朝鮮翻臉的預兆。這也是之前美國防長說在朝鮮問題上需要中國發揮更大的作用,就是這個原因。但是中國畢竟不想朝鮮擁核,畢竟這對中國也是一個威脅,所以當初在安理會投票的時候,中國是投了贊成票。就是希望能朝鮮能在核問題上面看到中國的決心。所以才投了贊成票。既然投了贊成票。自然要做些事情來給國際社會一個交代的。不過隨著時間推移,中國的耐心可能被耗盡,然後採取更多的措施,具體就要看後續的報道了。
⑹ 進口煤炭如何通關
國際煤炭貿易市場劃分及運輸方式簡介:
因煤炭在世界范圍內分布比較廣泛,而且運輸成本較高,所以各國煤炭生產一般用於自身需求,全球煤炭貿易量相對於消費量來講並不大。加上運輸成本較高,國際煤炭貿易一般發生在鄰近的國家之間。據國際能源署(IEA)最新統計,2008年,全球硬煤貿易量為9.38億噸,較2007年增長1.3%。其中:海運煤炭貿易量為8.49億噸, 較2006年增長2%。
1、 全球煤炭貿易市場劃分
國際煤炭市場大致可分為兩個區域市場:亞太市場和歐美大西洋市場。亞太煤炭市場的煤炭出口國家及地區主要有: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中國、俄羅斯、越南、朝鮮等;亞太煤炭市場的煤炭進口國家及地區有:日本、韓國、印度、中國台灣省、中國香港特別區、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歐美煤炭市場的煤炭出口國家及地區主要有:澳大利亞、南非、俄羅斯、波蘭、美國、加拿大、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等;歐美煤炭市場的煤炭進口國家及地區主要有: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丹麥、希臘等。
一般來講,國際海運市場運費價格低,供應充足的時候國際煤炭銷售市場區域性劃分會
趨向模糊。影響煤炭貿易的因素,除了傳統的供需關系外,還有可能是為了獲得特定的煤種,保證國家能源安全等。
亞太地區是世界煤炭貿易的貿易量最大的地區,2007及2008年亞太地區的硬煤貿易量分別是4.66和4.84億噸,分別佔全球硬煤貿易量的50.3%和51.6%。澳大利亞最近多年是全球出口第一大國,其出口量占據全球煤炭出口量的30%左右,占亞太地區的出口量的50%左右。同時,由於運輸距離的限制,因此出口相對比較穩定。比如,澳大利亞出口的80%是亞洲,而亞洲出口大國比如中國、印度尼西亞出口的80%以上是亞洲內部。所以,澳大利亞的煤炭價格可以作為國際上一個重要地區煤炭價格走勢的一個風向標。
總的看來,國際市場煤炭供給逐步由單一走向分散化,各煤炭出口國競爭激烈,出口國家體系在近十年來發生了巨大變化。
世界前十大煤炭出口國為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南非、中國、哥倫比亞、美國、越南、加拿大和波蘭。
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因為資源短缺,是全球最大的煤炭進口國和地區。西歐各國隨著產量的萎縮,也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煤炭進口區。
2、 國際煤炭貿易運輸方式
國際貿易中,煤炭運輸一般通過海上運輸。煤炭可由兩種遠洋貨船載運。一種是裝運散貨的干貨船,另一種是既可運石油,也可運礦石、煤炭等散貨的干濕散貨兼運船,前者是煤炭海運的主體,後者因作業復雜(洗倉等),使用不經濟現已較少使用。其中,半數噸位是6萬噸級以下的船,1-3萬噸級的小型船方便靈活,可被小型海港接納,因此使用數量不少。使用最多的是6-8萬噸級的中型船。遠洋運煤的主要流向是:太平洋的主流是從澳大利亞東海岸流向日本、韓國、東南亞。從美國東部向西橫渡太平洋流向東北亞和東南亞。從中國東海岸流向日、韓;大西洋的主流是從美國東海岸橫渡大西洋流向歐洲;印度洋的主流是:由南非越印度洋向亞洲或由澳大利亞向西至歐洲。除此三大洋以外,波羅的海及歐洲北海岸有少量海運。
除海上貿易外,部分國際煤炭貿易也通過內陸邊境貿易的方式。此類運輸方式主要發生在北美大陸,歐洲大陸各國,前蘇聯各國之間。美國與加拿大之間主要通過五大湖然後經由鐵路或公路運輸到消費地。美國與墨西哥,歐洲各國,俄羅斯與烏克蘭,哈薩克等國之間主要通過鐵路運輸。
(東北亞煤炭交易中心)
⑺ 重要礦產資源的主要供應國
比較而言,我國重要礦產資源的主要供應國較為集中,重點是中東地區、澳大利亞、周邊國家、非洲和中東等,以下對16種重要礦產資源分別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2.2.1 石油:進口地區結構已有明顯優化
2005年中東地區仍為我國原油主要進口地區,從中東的進口量佔全國總進口量的47.2%,為5985.1萬噸;其次為非洲,佔全國總進口量的30.2%,為3834.2萬噸;再次為俄羅斯和中亞地區,佔全國總量的11.1%,為1407.0萬噸;從亞太地區的石油進口量為969.0萬噸,佔7.6%。
位居我國原油進口前5位的國家,依次為:沙烏地阿拉伯(17.5%)、安哥拉(13.8%)、伊朗(11.3%)、俄羅斯(10.1%)和阿曼(8.5%),2005年合計進口量為7752.4萬噸,佔全國總進口量的61.2%。其他的重要進口國還有:葉門(5.4%)、蘇丹(5.2%)、印度尼西亞(3.2%)、越南(2.5%)、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0%)、科威特(1.3%)、哈薩克(1.0%)。2005年從南美進口我國所需石油的3.4%,來自歐洲的佔0.4%,來自澳大利亞的進口量佔0.2%。
與2000年相比,我國原油進口地區結構已有明顯優化,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中東和非洲地區的總體依賴程度基本維持不變,但是,對中東地區的依賴程度有所下降,而從非洲的進口量大幅增加。
2)來自北線俄羅斯的原油進口量大幅度增加,佔全國總進口量的比重從2000年的不到1.0%增加到2005年的10.1%。同時,開始從中亞地區進口原油。
3)來自歐洲、拉美這些相對遙遠地區的進口量呈現下降趨勢。來自歐洲的原油進口量佔全國總進口量的比重從2000年的3.6%降低到0.4%。
但比較而言也有一些不利的層面,主要是來自亞太地區的原油進口量呈現下降趨勢,從2000年的15.0%降低到2005年的7.6%。但來自越南的石油進口量呈現增加趨勢。
2.2.2 天然氣:開始進口液化天然氣,管線天然氣的進口正在談判中
在2005年之前,中國不進口天然氣。從2006年起,進口液化天然氣的數量大幅度增加。據深圳海關發布的統計數據,2006年1~10月深圳口岸進口液化石油氣和液化天然氣154.1萬噸,同比增長17.5%,價值7.43億美元,增長30.3%。其中,進口液化天然氣32.5萬噸,價值5558萬美元;進口液化石油氣121.6萬噸,下降7.3%,但受價格提高影響,進口價值6.87億美元,同比仍上升20.5%。目前,深圳口岸液化氣進口結構呈現如下特點:一是液化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進口出現此消彼長態勢。二是液化天然氣進口價格較低,液化石油氣進口價格略有回落但仍然較高。液化天然氣進口均價較低,僅170.9美元/噸,但液化石油氣1~10月進口均價高達564.6美元/噸,是液化天然氣進口均價的3倍多。三是進口來源的趨向分散,但仍以中東和澳大利亞為主。
目前中國正在沿海建設6個進口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預計未來液化天然氣的進口量將大幅度增加。預計液化天然氣的進口來源主要是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阿曼等。同時,建設中俄和中國一中亞天然氣管線的談判也正在進行中,預計到2010年後還將從俄羅斯和中亞通過管線進口天然氣。
2.2.3 煤炭:主要進口國是澳大利亞、越南和印度尼西亞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並且也有相當多數量的煤炭出口到東亞等地區,但是,我國南方相對缺煤,因此從澳大利亞、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向我國南部省份出口煤炭。2005年中國煤炭進口量約2600萬噸,占總消費量的1.3%,預計2006年進口約4000萬噸。
煤炭主要從東南沿海各口岸進口。我國進口煤炭的省份主要在東南沿海以及長三角地區,進口的品種主要是動力煤和煉焦煤,進口來源國主要是越南、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朝鮮、俄羅斯等國。中國是越南煤炭出口的主要市場,占越南出口量的82.0%,主要進口地區集中在南方沿海城市,從越南進口煤種主要是無煙煤。2006年1~10月我國從越南共進口無煙煤1587萬噸。印度尼西亞是全球主要的煤炭出口國,2005年中國進口印度尼西亞煤炭約260萬噸,2006年1~10月份進口達329萬噸。澳大利亞生產的煤炭75.0%以上供出口,目前日本在澳大利亞煤炭市場佔47.0%,韓國佔12.0%,中國台灣省佔9.0%。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煤炭主要是動力煤和煉焦煤,2006年1~10月進口總額為552萬噸,其中動力煤392萬噸,煉焦煤160萬噸。隨著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澳大利亞的煉焦煤在中國將會佔有更大的市場份額。2006年1~10月中國共進口朝鮮無煙煤194萬噸。2006年1~10月,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煤炭約78萬噸。預期今後我國還將從蒙古大量進口煤炭。
以2006年1~10月測算,中國煤炭進口的地區結構為:越南53.0%,澳大利亞19.0%,印度尼西亞11.0%,朝鮮6.5%,俄羅斯2.5%,其餘國家8.0%。
2.2.4 鈾礦
2006年中國和澳大利亞簽署協議,在今後10年內從澳大利亞進口約2萬噸鈾礦。
2.2.5 煤層氣
不存在進口問題。
2.2.6 銅
參與貿易的各類銅產品非常豐富,包括銅材、銅合金、粗銅、精煉銅、銅精礦、廢雜銅等,總共大約包括72種銅產品;銅市場相對透明,主要在LME交易。我國銅精礦進口額在整個銅產品進出口結構中所佔比例不大,銅精礦進口來源相對分散,自30多個國家進口,其中主要包括智利、澳大利亞、蒙古等。從貿易方式看,我國銅精礦以一般貿易方式為主,占總量的83.0%以上,小額邊貿也佔一定比例。2004年中國銅精礦的主要進口國為:智利(29.1%)、蒙古(20.1%)、秘魯(12.5%)、澳大利亞(9.1%)、哈薩克(7.7%)、墨西哥(7.4%)、加拿大(3.4%)、伊朗(3.3%)、巴布亞紐幾內亞(3.2%)等。
精煉銅進口來源也比較分散。主要包括:智利、日本、菲律賓、韓國、俄羅斯、哈薩克等。
2.2.7 鋁土礦
鋁土礦礦石本身不是貿易的產品,我國進口的主要是中間產品氧化鋁,但同時還出口一部分電解鋁。我國電解鋁行業投資迅速增加導致氧化鋁的供求缺口拉大,推動了氧化鋁的進口增長。進口規模由2001年的188.0萬噸擴大到2004年的587.0萬噸,年均增長46.2%,2005年進一步增加到701.6萬噸,同比增長19.4%,進口價值26億美元,增長27.0%。我國氧化鋁進口大部分以現貨貿易為主,目前進口數量已佔到世界現貨貿易總量的60.0%以上,我國進口量的變化對國際氧化鋁價格影響非常大。中國30.0%的進口氧化鋁以及80.0%的出口原鋁都與來料加工有關。為節省電力以及增加國內市場原鋁供應,從2005年7月1日起廢除有關氧化鋁來料加工貿易的政策,此外,商務部已不再發放氧化鋁來料加工貿易的許可證。我國氧化鋁進口來源基本穩定。2005年我國自澳大利亞進口392.4萬噸氧化鋁,增長20.0%,占當年氧化鋁總進口量的55.9%;自印度的進口大幅度增長,進口100.5萬噸,增長37.0%;自牙買加進口56.7萬噸,下降24.7%;自美國進口57.1萬噸,增長7.3%。自上述4個國家合計進口占總進口量的86.5%。
2.2.8 鉛
我國鉛礦砂及精礦的主要進口來源是:秘魯、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土耳其、納米比亞、伊朗、韓國和朝鮮等。
我國精煉鉛的主要進口來源是:澳大利亞、哈薩克、日本、韓國、朝鮮和加拿大等。
2.2.9 鋅
我國鋅礦砂和精礦的主要進口來源是:澳大利亞、秘魯、伊朗、印度、越南、智利、緬甸等。
我國精煉鋅的主要進口來源是:哈薩克、朝鮮、比利時、韓國等。
2.2.10 鐵礦石
「十五」期間,我國鐵礦石進口量從2001年的9231萬噸增加到2005年的27500萬噸,增加1.83億噸,增長197.9%。2005年中國進口鐵礦石2.75億噸,是1990年的19.3倍,是1996年的6.3倍。
近年來我國鐵礦石主要進口來源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變化。首先,澳大利亞一直是我國最大的進口國,澳大利亞對中國的鐵礦石出口量近年來大幅度上升,從2000年的3272萬噸增加到2005年的11218萬噸,增加了242.8%。但是,澳大利亞對中國鐵礦石的出口量佔中國鐵礦石總進口量的比例,卻有下降趨勢,從2000年的46.8%下降到2004年的38.0%,但2005年又增加到41.0%。印度超過巴西成為中國鐵礦石第2大進口國。2000年中國從印度進口1100萬噸鐵礦石,佔中國進口量的15.7%,但是到2005年,中國從印度進口的鐵礦石數量達到6855萬噸,占當年中國總進口量的24.9%。從2000~2005年,中國從印度進口的鐵礦石數量增加了5.23倍,佔中國總進口量的比重,增加了近10個百分點。印度本來是我鐵礦石第3進口國,並且長期以來作為平衡從澳大利亞和巴西進口的鐵礦石價格的一個手段,但現在我國從印度進口的鐵礦石已成為一種主要的進口來源,並且不僅量增,而且價格的增長幅度還大於來自澳大利亞和巴西的鐵礦石。巴西是我國穩定的鐵礦石進口國。巴西對中國的鐵礦石出口量穩定增加,從2000年的1482萬噸增加到2005年的5471萬噸,增加269.2%,並且自2000~2003年,佔中國鐵礦石總進口量的比重也連續增加。2005年與2004年相比,盡管巴西對中國鐵礦石出口量增加,但由於來自印度進口量的增加,所佔比重下降5個百分點。南非一直是我國第4大鐵礦石進口國,每年對中國的鐵礦石出口量大約在1000萬噸左右,並且近年來有略微增加的趨勢。但是,由於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大幅度增加,南非對中國鐵礦石出口量佔中國總進口量的比重逐年下降,從2000年的11.5%下降到2005年的3.8%,但仍然是中國第4大進口國。以上4個國家,佔中國鐵礦石進口量的比重,2005年為90.0%。2001年,這一數字為95.8%。秘魯、智利等也是中國重要的鐵礦石進口國。2000年,中國從秘魯進口173萬噸鐵礦石,2001年進口184萬噸,2002年進口198萬噸,2003年進口220萬噸。目前差不多也是這個水平,每年200萬噸左右。2002年中國從智利的鐵礦石進口量為123萬噸,2003年為164萬噸。除此之外,中國還從其餘近20個國家進口鐵礦石,但數量不大。
2.2.11 錳礦石
近年來我國錳礦石進口量不斷增加,主要通過廣東口岸進口。我國錳礦石進口來源主要包括以下7個國家:澳大利亞、加彭、迦納、緬甸、巴西、印度、南非等。從這7個國家進口的錳礦石占我國全部錳礦石進口總量的95.0%。從澳大利亞、加彭、迦納這3個國家進口的錳礦石,均佔全國進口總量的2/3。
2005年中國進口錳礦石457.8萬噸,主要進口來源包括:澳大利亞34.3%,加彭13.4%,迦納12.1%。3個國家合計佔59.8%。
2.2.12 鎳
2005年,中國共進口鎳(未鍛軋鎳)89580噸,主要來自於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
2.2.13 鎢
鎢是中國優勢礦產,大量出口。
2.2.14 錫
錫是中國優勢礦產,大量出口。
2.2.15 鉀鹽
2005年中國進口鉀肥883.4萬噸,進口來源主要為:俄羅斯46.2%,加拿大25.6%,白俄羅斯19.3%。這3個國家合計佔全國進口總量的91.1%。
2.2.16 金
近年來我國每年進口黃金約200噸,其中90%用於首飾製造。我國黃金市場已放開,進口來源廣泛。
⑻ 俄羅斯煤炭產區
俄羅斯煤炭儲量及地區分布
俄羅斯煤炭資源豐富,其探明可采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12%,僅次於美國和中國,居第三位。預測儲量超過50000億噸。
俄羅斯煤炭品種比較齊全,從長焰煤到褐煤,各類煤炭均有。其中煉焦煤不僅儲量大,而且品種也全,可以滿足鋼鐵工業之需。主要的煉焦煤產地有庫茲巴斯,伯朝拉,南雅庫特和伊爾庫茨克火煤田。
俄羅斯煤炭資源的最大缺陷是地區分布極不平衡,3/4以上分布在俄羅斯的亞洲部分,歐洲部分儲量地理分布如下:46.5%的儲量在俄羅斯中部,即庫茲巴斯煤田;23%的儲量在克拉斯諾雅爾斯爾斯克邊區,幾乎都是褐煤,適於露天開采。此外還有一部分動力煤分布在科米共和國(82億噸),羅斯托夫州(65億噸)和伊爾庫茨克州(55億噸)。
目前煤炭是俄羅斯東西伯利亞、西西伯利亞、遠東和烏拉爾等幾個大型地理經濟區的主要燃料。這些經濟區中的個別地區,像遠東地區的濱海邊區長期以來燃料供應短缺,致使經濟發展受到制約,對勞動力就業、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會保障均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所以煤炭在這些地區仍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俄羅斯的地理經濟區中僅有7個是煤炭產區,而有5個地區是煤炭主要消費地區。在7個煤炭產區中,像西西伯利亞、東西伯利亞和北高加索3個地區實際上煤炭完全可以自給。而其他4個地區,尤其是烏拉爾和遠東地區,需要一部分外運煤炭。這些地區所需的煤炭品種和質量,光靠自產煤量是不夠的。因此,俄羅斯每年大約有四分之一的煤炭產量,約4000萬噸至5000萬噸需要在各地區間相互調配,平均運距達1000公里,最長運距達3000公里。
二、俄煤炭工業現狀
1、 俄煤炭工業改革以來的發展狀況
俄羅斯煤炭工業改革政策是1993年出台的。目前,政府資助煤炭工業的聯邦預算已由國內總產值的1.4%降到0.13%,企業償還虧損費用的比重以及與工會達成的稅率協議條件執行結果下降了71.4%。近5年採煤工人月效率增長了75%,達到每月127噸,百萬噸死亡率下降了33.3%。
從1993年起,俄羅斯煤炭工業的市場競爭就已形成,從而保證了有支付能力單位的需求。當時還出現了能夠自籌資金的私營煤炭公司。目前的煤炭工業現有72個煤炭生產股份公司(不含子公司),其中24個為聯邦股票控股公司和6個國營煤炭開采聯合企業。
進入2000年後,由於宏觀經濟形勢轉好,使煤炭年產量增長了11%,達到2.6億噸。同時,煤炭產品的現金結算量也增加了,降低了職工工資的拖欠。從整個煤炭系統來計算,煤炭開采已進入盈利階段,盡管尚有近50%的公司虧損經營。
上述進展的取得是通過對企業結構的改革實現的,主要是關閉虧損的企業以及實現現有企業的集中化生產。自改革政策出台以來,共停止了170座虧損和特別危險的礦井的開采業務。現有礦井實際上已沒有手工勞動的回採工作面,綜合機械化工作面的比重已達到95.2%。現在回採工作面的平均日產煤量已超過1200噸,比1993年提高了1.5倍。
目前,俄羅斯煤炭工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現有井工礦和露天礦的生產能力在降低。從1993年至2000年報廢生產能力1.6億噸,而同期投產的生產能力僅3450萬噸;同時礦山設備損壞程度達到75%。在大量關閉礦井後,對煤炭開采款未能給予足夠的補充,使得地區性問題更加尖銳化了。
2、 2002年俄羅斯煤炭工業數字
俄羅斯2002年煤炭總產量為2.534億噸,其中俄羅斯聯邦動力部所屬煤礦產煤2.5億噸,與 2001年同比減少1600萬噸煤。所減少的煤炭發生在7個經濟區中的5個。東西伯利亞是減產最多的地區,共少產煤炭1500萬噸。增產地區為西西伯利亞和遠東,分別增長煤炭410萬噸和190萬噸。
2002年,俄羅斯煤炭供應量為2.344億噸,與2001年同比減少1760萬噸。除了向較遠的國外供煤量未減少外,所有市場部門的供煤指標均縮減了。這一年,按營業資料統計,俄羅斯煤炭出口總額為4100萬噸,與2001年同比增加650萬噸 。俄羅斯進口的煤炭量減少570萬噸,總共進口煤炭2080萬噸。2002年俄羅斯全部用戶用煤 量(含進口煤量)為2.07億噸,2001年為2.37億噸。到2003年元月1日發電廠的煤炭庫存量 為1740萬噸,2002年同比為1910萬噸,其中俄羅斯本國的煤炭為1510萬噸。
在國內市場所有部門對煤炭需求量急劇減少的條件下,為了穩住煤炭產量,2002年多數煤炭公司採取了保持煤炭批發價格增長的措施。2002年12月煙煤動力公司煤炭價格平均增長率 與2001年12月同比為103~104%。
由於從事採煤的勞動人員減少以及與煤炭批發價(增長107%)相比開采成本超前增長達117%, 使整個部門出現生產虧損額上升。預計總的生產虧損額將達到25億盧布。其中煤炭生產公司 達到12億盧布。
與此同時,還可以看到2002年第四季度煤炭生產和需求形勢已開始穩定。根據季度總結資料 ,煤炭產量已超過2001年同比水平的150萬噸,供給發電廠和出口的煤量已經增加。
⑼ 朝鮮煤碳可以做轉口貿易嗎
不可以
受聯合國制裁公約限制,不可以進口北朝鮮的煤炭。
朝鮮煤炭大體分為無煙煤和煙煤,無煙煤產地主要在平安南北道,煙煤主要分布在咸境南北道。根據區域劃分,朝鮮有四大煤田,分別是平安南道北部、平安南道南部、咸境北道北部和咸境南道南部。朝鮮中央級的煤礦共100餘個,其中無煙煤礦70多個,煙煤礦30多個,地方級的中小煤礦有500多個。
⑽ 煤炭進口需要了解什麼
煤炭進口需要有自動進口許可證
一般煤炭的關稅:0%
增值稅:17%
報檢程序:
報驗-交商檢費-出入境通關單-水尺測量-抽樣化驗-品質證書
報關程序:申報-查驗-征稅-放行-結關
報關報檢單據
報驗單據:報檢委託書、報驗單、合同、發票、國外的水尺重量單、品質證明書。
報關單據:報關委託書、報關單、合同、發票、重量單、商檢通關單、保單、信用證復
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