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客運站在哪裡

俄羅斯客運站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6-15 07:05:55

⑴ 莫斯科在哪裡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Moscow)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俄羅斯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及交通中心。 自然地理:莫斯科位於俄羅斯平原中部、莫斯科河畔,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亞烏扎河兩岸。大莫斯科(包括環城公路以內地區)面積900平方公里,包括外圍綠化帶共為1725平方公里。地勢平坦,僅西南部有捷普洛斯坦斯卡亞高地(最高點253米)。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582毫米,降雪量大,平均年積雪期長達146天(11月初—4月中),冬季長而天氣陰暗。1月平均氣溫-10.2℃(最低-42℃),7月平均氣溫18.1℃(最高37℃)。全市綠化面積約占總面積的1/3,是世界上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從飛機俯瞰莫斯科,映入眼簾的是藍天下蔥綠的樹叢和清沏透明的河湖,城市整潔干凈。 歷史概況:莫斯科是一座歷史悠久和具有光榮傳統的城市,始建於12世紀中期。 莫斯科市名來源於莫斯科河,關於莫斯科河的語源,說法有三:低濕地(斯拉夫語)、牛渡口(芬蘭-烏戈爾語)、密林(卡巴爾達語)。莫斯科市作為居民點最早見諸史冊是在公元1147年。1156年,莫斯科奠基者尤里·多爾哥魯基大公在莫斯科修築泥木結構的克里姆林城堡。「克里姆林」一詞,一說源出希臘語,意為「城堡」或「峭壁」;一說源出早期俄語詞「克里姆」,指一種可作建材的針葉樹。後來在克里姆林城堡及其周圍逐漸形成若干商業、手工業和農業村落。13世紀初成為莫斯科公國的都城。14世紀俄國人以莫斯科為中心,集合周圍力量進行反對蒙古貴族統治的斗爭,從而統一了俄國,建立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15世紀中期莫斯科已成為統一的俄羅斯國家的都城,一直到18世紀初。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聖彼得堡,但莫斯科仍是俄羅斯最大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仍發揮著俄國第二都城的作用。1755年建立俄國第一所大學——莫斯科大學(今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1812年拿破崙率領的法軍佔領莫斯科後,這個城市在大火中焚毀,但很快又重新建設起來。1813年成立莫斯科城市建設委員會,開始大規模城市改建。1851年通鐵路。 1917年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期間,莫斯科緊隨彼得格勒之後,也舉行了武裝起義,建立了蘇維埃政權。蘇維埃政府和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於1918年3月從彼得格勒(後改名聖彼得堡)遷到莫斯科,1922年12月莫斯科正式成為蘇聯首都,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即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首都。 1960年,政府附近一些城鎮納入城市范圍,組成大莫斯科區。1987年,莫斯科市政當局將每年9月的第一個雙休日定為城慶日,舉行各類城慶活動。1991年12月21日蘇聯解體,莫斯科成為俄羅斯聯邦的首都。 行政區劃和人口:1968年全市分為30個區(包括環城公路外的新興城鎮澤廖諾格勒),其中13個內城區的人口、面積均少於17個外城區。人口中俄羅斯人佔89.2%,其餘為猶太、烏克蘭和韃靼人。 從1897年到1926年,莫斯科的人口從103.9萬人增加到208萬人。從1926年到1939年,莫斯科居民增加了2.2倍,達到460.9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莫斯科的人口繼續增加,但速度有所緩慢。1959年為613.3萬人,1970年為719.4萬人,1979年為814.2萬人,1995年為887.5萬人,1989年為897.2萬人。自1989年以後,莫斯科的人口開始呈下降趨勢,1993年為871.7萬人,1997年為863.9萬人,1998年為850萬人,2000年為838. 9萬人。2002年10月人口普查統計,常住人口為1000萬,連同外來人口約為1200萬。截至2002年12月,人口約850萬。 人口平均密度7700人/平方公里,中心部分人口密度高達29000人/平方公里。居民中女性佔55%,比男性多77.4萬人(1976),人口自然增長率極低,僅為2.5‰(1976)。 生態環境:莫斯科生態保護良好,在環保問題上執法嚴格。1997年俄羅斯全國對破壞生態的行為提出300多件刑事案,其中150件就是莫斯科立案的。一般大城市預算中生態保護費佔百分之三,莫斯科達百分之五。早已實行汽油無鉛化,但汽車尾氣排放量已佔污染汽體總量的百分之八十八,城市加強了汽車廢氣檢測,禁止污染超標車上路,限制二手車進口和老汽車登記。由於歷史原因,市中心區64萬居民人均綠地僅9平方米,市政府決定市、區政府每年各撥款200萬盧布,把6000個小公園改造為自然保護地,禁止在那裡修建任何建築物。1998年,莫斯科市長盧日科夫簽發了在全市新辟8個自然保護區的決議,其中包括市東工廠區附近1200公頃伊茲邁洛沃森林松園、葉利欽總統等領導人居住區所在地克雷拉茨科耶丘陵和莫斯科大學所在地的麻雀山(前列寧山)。新辟的自然保護區加上原有的四片保護區,全市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7200公頃,再加上全市星羅棋布的街心花園和公園,使綠地面積共達達2萬4千公頃,約佔全市面積40%,人均綠地30多平方米,成為世界上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盧日科夫因此榮獲聯合國頒發的「世界最佳生態師」獎。 文化教育:莫斯科是全國科技文化中心,教育設施眾多,包括1433所普通教育學校和84所高等學校。大學以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學生2.6萬余)為最著名。列寧圖書館是世界第二大圖書館,藏書3570萬冊(1995年)。每年出版4萬種圖書,發行近3600種刊物。科研機構1000多所,科學工作者人數達20多萬。除國家科學院外,還設有全國性的藝術、醫學、教育和農業研究院。 市內有121個劇院。國家大劇院、莫斯科藝術劇院、國家中央木偶劇院、莫斯科國家馬戲團、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享有世界聲譽。有110個電影院、31個歌舞廳和72個文化宮。電視以4個頻道播出。莫斯科廣播電台以多種國內語言和60餘種外語播出。出版34種報紙。市內有65座博物館,美術館中以國立普希金藝術博物館、特雷塔雅科夫美術館以及兵器館(克里姆林宮內)、國立歷史博物館等較為著名。 體育設施有大型體育館(座位在1500個以上)1970個(1997年),體育場96個(1997年),其中奧林匹克綜合運動場面積達11557平方米,1980年曾在此舉辦第22屆奧運會。還有65個游泳池、290處足球場、1200個健身房賽車場4個和1600個藍球排球場。 工商業:十月革命前,莫斯科以紡織工業而著名,被譽為「花布城市」。以後先後成為蘇聯、俄羅斯最大的工業中心,工業總產值居全國首位,工業門類齊全,擁有兩萬多家工廠。以機械製造和金屬加工業為最重要,其他工業項目有汽車製造、化工、紡織、電子、航空、食品加工、木材加工、造紙、建築、印刷等。機械製造、化工、食品加工、印刷工業很發達,市郊農業也很發達。 當地發電站以經管道從中亞、北高加索和伏爾加-烏拉爾地區輸入的天然氣為燃料。建有大型天然氣庫和環城管道。伏爾加河上的烏格利奇、雷賓斯克、高爾基、薩馬拉、伏爾加格勒水電站經高壓輸電線向莫斯科供電。市東有熱電站。 莫斯科也是獨聯體最大的商業中心,俄羅斯最大的商業和金融業辦事機構都設在這里。設有全國銀行、保險機構總部、66家大百貨公司,百貨公司中以「兒童世界」、中央百貨公司和國家百貨公司為最大。 交通運輸:莫斯科交通發達,是全國鐵路、公路、河運和航空的樞紐,電氣化鐵路和公路通向四面八方。 作為俄羅斯鐵路系統的中心,莫斯科營運貨物量約佔全國總量的1/10。該市有9個客運火車站,在離市區約50公里的外圍修築了全長550公里的大環形鐵路。鐵路通往聖彼得堡、基洛夫、基輔、弗拉迪沃斯克、哈爾科夫、頓巴斯、明斯克、華沙、柏林等國內外城市和烏拉爾、伏爾加河下游、高加索、中亞、克里米亞、西伯利亞、波羅的海等地區。 地鐵是莫斯科客運最大的交通工具,全市共有8條地鐵線路,營運里程達212.5公里(1995年)。 莫斯科作為獨聯體航空網的中心,擁有4座機場,與大部分歐洲國家首都和紐約、蒙特利爾、東京等外國城市有直達航線,與97個國家、122個城市有國際航運業務。市內交通較發達,地鐵和公共汽車為主要工具,私人汽車在穩步增加。 市政規劃:1971年通過《莫斯科發展總規劃》。城市布局嚴整,呈環形和放射狀,從內向外分別為街道環、園林路環、大莫斯科環城鐵路和莫斯科環城公路。每個環區的作用和建築風格各不相同,反映了莫斯科的不同發展階段。克里姆林宮城堡處在全市中心,早期為第一個俄羅斯國家,後成為蘇聯國家的象徵。 全市共分八個區,高爾基大街是全市的主要幹道,也是最繁華的大街。列寧大街寬50多米,加里寧大街是全市最現代化的大街。市區內花園、街心花園、文化休息公園、綠化園林帶比比皆是。 1995年5月16日,莫斯科與北京結為友好城市。

⑵ 興凱湖旅遊的交通問題

火車站對面就是汽車客運站,路口左邊。到客運站里,找到「興凱湖場部」的車就行,最早的一趟是8:30,然後一個小時一趟,下午會少一點。路上2個多小時就到興凱湖農場了。

所謂旅遊大巴應該都是到當壁鎮的,即興凱湖西端與俄羅斯的交界點。也可能是到新開流遺址,問清楚就行。

龍王廟就是興凱湖東端與俄羅斯的交界點,在邊防站里邊,一般人進不去;裡面有個碑,寫著「興凱湖」和「察河源」。沒有到龍王廟的車,而且路況很差,不是越野根本進不去,兩邊都是漫漫濕地。那裡有個觀火樓,可以看看周圍一望無垠的濕地。從興凱湖農場出發,半天可以來回。

住宿在興凱湖農場,興凱湖賓館標間180/天,還有些其他的小賓館,會便宜一點,比如鑫鵬旅館;還有些家庭旅館,不帶衛生間。

⑶ 有東寧到俄羅斯的國際客車嗎

火車和客車都有

客車就在東寧長途客車站坐,每天早上10:30發車,下午好像還有一班,具體時間忘了。是發往伯力的,車程好像是3個小時(連出入關檢查時間),票價在200左右

火車好像不停東寧站,要到綏芬河站去坐,符拉迪沃斯托克—格羅捷闊沃—綏芬河—格羅捷闊沃—符拉迪沃斯托克」309/310次列車
每天都有一班

從綏芬河可以坐大巴,直接去符拉迪沃斯托克,全稱大概6個小時上下

⑷ 穆棱老火車站的具體位置,是在穆棱鎮還是在

穆棱站,濱綏鐵路上的主要客運站,老站於1901年開放,目前已有116年的歷史,原址位於黑龍江省穆棱市穆棱鎮,因牡綏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將火車站搬遷到東北方向的興源鎮,原穆棱站停止使用,客運業務遷移到新站辦理。老站與新站之間增設擺渡列車,解決出行難題。

老站

站址在黑龍江省穆棱市穆棱鎮,郵政編碼157513。

老穆棱站開站於1901年,俄羅斯建築風格,現為四等站。離哈爾濱站430公里,離綏芬河站118公里,隸屬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牡丹江車務段管轄。

距綏芬河117.6公里,因位於穆棱河畔而得名。1913年設縣公署。1899年中東鐵路鋪軌至此站,為當時8個三等站之一。1900年3月綏芬河至穆棱開始臨時運營。

車站為俄羅斯建築師設計的站舍,體現著俄羅斯民間磚木結構傳統形式。建築平面一字排開,舒展大方,形體高低錯落,坡屋頂,鐵皮屋面;特別是俄羅斯民間的磚砌技藝在此得到充分展示,磚砌凸凹花飾豐富多變,檐口、窗楣線腳裝飾在陽光下顯示出生動朴實的效果。檐下頸項部位以磚砌項鏈相維,增強了建築物的秀麗美。

⑸ 黑河與遜克清關速度對比

黑河口岸黑河市所在地原為黑河鎮,與俄羅斯阿穆爾州首府布拉戈維爾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是中俄長達7000公里邊界中方口岸線上唯俄方口岸一相對的姊妹城。1912年北洋政府成立黑河道,1934年偽滿洲國在此成立黑河省,1945年解放,在這里建立了第一個人民民主政權——黑河地區行政辦事處,1946年改為黑河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80年建立黑河市(原黑河市),1992年被國務院批准為沿邊對外開放城市,1993年初實行了「兩撤兩建」,撤消原黑河市建璦琿區,撤消原黑河行署,建立現在的黑河市。現城區內居住著滿、回、朝、蒙、達翰爾、鄂倫春等33個民族。導游圖
黑河市港口位於城區的西部。火車站位於城區的東南部,客運站位於城區的南部,飛機場位於客運站的南部,城區的中心部位為行政辦公區,三星級的黑河國際飯店位於王肅街東段北側。城區內建築均為磚瓦結構的樓房,建築風格的現代化建築居多,保留了一些滿清時的建築和俄式風格的建築。城區內建有大、中、小學和科研機構20多所,電影院、工人文化宮、體育館、博物館公園等分布城區各處。
黑河市旅遊業發展很快,1988年9月24日黑河首家開通了中俄邊境一日游,從此黑河的旅遊業不斷發展壯大,到目前為止,已成為黑河經濟發展的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遜克口岸位於中俄界江黑龍江右岸,居遜克縣城城東,地處東經128°28′,北緯49°36′。是集國貿、地貿、民貿多功能於一體的國家一類口岸,1989年被省政府批准為臨時過貨點,同年12月17日正式被國家批准為一類口岸,1990年經國家驗收後,正式對外開放。1992年6月1日遜克海關正式建關,同年國務院批准遜克口岸開通國際旅遊,又第一個被省政府辟為省級經濟技術合作區。1992年7月國家批准遜克口岸為國際客運口岸。2004年7月省政府正式批復在遜克縣闢建中俄邊民互市貿易區。
遜克與俄羅斯有135公里的邊界線,縣域面積17344公里,人口11萬人。與本省東鄰嘉蔭縣南接伊春市,西通黑河,與俄羅斯阿穆爾洲的扎維京斯克市、白山市、賴奇欣斯克市和阿爾哈拉區、坦包夫卡區、羅娜納區、米哈依洛夫區,即「三市五區」隔江相望。遜克口岸與波亞爾科沃鎮相距13公里,波亞爾沃港口是俄羅斯黑龍江沿線三大港口之一,口岸設施完備,交通發達,具備水陸空三位一體的交通體系,通過航空、鐵路、公路與西伯利亞鐵路相連,可達到俄羅斯內地各大中城市。
遜克口岸成立以來,海關、邊檢、檢驗檢疫局、航運、海事局等口岸檢驗和管理部門相繼成立。幾年來,經過政府及各檢驗管理部門的共同努力,遜克口岸基礎設施已日趨完善。口岸聯檢辦公樓2200平方米,各檢查、檢驗、檢疫單位及對外貿易運輸公司、外輪代理公司在這里聯合辦公,進出業務流程在樓內一次完成,貨檢場地1800平方米,內設聯檢廳、檢查台、檢查地溝、計量器,進出境檢查查驗可同時進行。1500平方米國際旅客聯檢樓,可同時進行出入境查驗,日通過量可達2000人次。建設邊檢營房達1500平方米,口岸通道奇克港口是黑河第二大港口,被國家交通部批准為江海聯運國際航運港口,港口具備煤炭、石油、糧食、木材、邊貿等裝運碼頭和客運碼頭。1993年過貨量曾居全省各口岸過貨量的第四位,口岸人來貨往,一派繁榮景象。
遜克縣委、縣政府對口岸的發展特別重視,2003年縣委書記、政府縣長等領導多次到遜克對岸的俄三市(賴奇欣斯克市、白山市、扎維京斯克市)五區(米哈伊洛夫等五個區)溝通感情,增進友誼,發展通貿和旅遊事業。2003年10月28日遜克縣又與賴奇欣斯克市建立了友好市縣,就農業開發、旅遊開發、對俄礦產資源開發、水草資源開發、森林開發及木材深加工、輕工產品開發等簽訂了協議書。
遜克縣與俄三市五區有著密切聯系,與賴奇欣斯克市、米哈依洛夫區相繼建立了友好市縣,特別是闢建遜克――波亞爾科沃互市貿易區的申請已經被省政府批准,正在向國家申請。遜克口岸雖然通貨貿易下滑,但我們口岸的潛在發展力非常強。遜克對俄方森林木材貯量為一億六千萬立方米可為我們所開發,木材及經過加工的木製產品將大量運往中國內地,可達數十萬立方米,俄玻璃亞水電站裝機容量120千瓦,對在遜克利用境外資源搞各類加工的企業可提供廉價的用電;2004年遜克縣政府已與俄玻璃亞水電站簽訂意向合同,計劃購電15億度,可以帶動一批高耗能企業在遜克安家落戶;賴奇欣斯克市號稱煤城,大量的煤炭可供遜克開發加工業提供燃料;遜克對岸還有30萬公頃的閑置土地資源,可供我們搞農業開發,遜克縣2003年已在俄布市和米哈伊洛夫區開發蔬菜種植成功,所種蔬菜供不應求。2004年已與米區簽訂租賃土地3,000公頃,赴俄管理人員32名,勞務輸出300人,2006年擴大在俄種植面積將達到3萬公頃,勞務輸出將達到5000人。遜克對岸俄米哈伊洛夫區還有儲量豐富的石英沙礦,為遜克已建成的工業硅冶煉廠原料不足解決了難題,雙方達成協議後,每年過貨僅石英沙一項可達數10萬噸。遜克縣政府在鞏固發展與俄米區、賴市友好往來的基礎上,積極向俄腹地延伸,與俄阿州、西馬諾夫斯克、塔拉乾等城市進行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正引進六個客戶正在對俄各類資源進行考察。在賴奇欣斯克市、西馬諾夫斯克、波亞爾科沃等地建木材採伐加工廠、磚廠、塑料廠、啤酒廠,闢建蔬菜批發市場等。
旅遊方面遜克已開辟赴俄米區夏季垂釣游和冬季庫爾濱河流域霧松游項目,並積極抓好遜克沾河漂流、遜克冬季狩獵游項目,吸引俄羅斯遊客來遜克觀光旅遊,增加口岸出入境人數,增加旅遊購物。
遜克縣委、縣政府這一系列的計劃有的已實現,有的正在運作當中。新一屆遜克縣委、縣政府對邊貿,口岸工作更加重視,上任伊始即多次召開口岸邊貿工作會議,對遜克口岸現狀及發展規劃設想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討論研究,就如何壯大培育邊貿主體做活、做強遜克口岸,充分利用遜克口岸這一優勢,為縣域經濟的發展跨躍做出貢獻。縣委、縣政府各主要領導進行了分工,每位領導最少要引進一位客戶到遜克口岸做邊境貿易,口岸經濟已擺上了遜克縣委、縣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遜克要把口岸經濟作為第一經濟來抓住不放。遜克縣委、縣政府有信心有能力將上述計劃全部變成現實,這些計劃一旦全部實現,遜克口岸年過貨量與出入境人數將成翻成倍的增長。隨著口岸規模的不斷擴大,功能的不斷增加,特別是互市貿易區的闢建運行,將牽動遜克及周邊市縣的對俄貿易,拉動其農產品、輕工產品的出口及旅遊人員的不斷增加,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無法估量的。
為促進遜克口岸經貿和旅遊事業的發展,多年來遜克口岸各查驗及相關部門在工作上互相配合支持,有整體意識觀念。明確例會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召開例會,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冬、夏兩季開關期間由邊檢站、海事局牽頭負責,做為聯檢組長,使得開關期間工作井然有序。與俄方對應口岸如出現相關事宜,雙方及時溝通聯系,進行友好會談、磋商。雙方還成立協調組織機構,就有關事宜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為確保遜克口岸的安全、快捷暢通提供保障。
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營造更加寬松的通關環境,口岸各查驗部門都制訂了承諾制、公示制,切實將「五最」口岸落到實處,各部門都做到文明把關、文明執法,各查驗部門無論是節假日、還是下班時間,做到以車、船抵達口岸為令,隨到隨檢,「全天候」為口岸服務,做好預測預報工作,為中外客商提供優質的服務,加快口岸驗放速度,確保口岸順利通暢,為遜克口岸創造的通關環境。

⑹ 中國最大的火車客運中轉站和最大的氣車客運中轉站分別是哪個城市

天津是最大的汽車中轉站
青島市北部最大的汽車中轉站--青島汽車北站
最大的火車中轉站有如下四個
北京、鄭州、上海、廣州
以下是相關資料
北京站主要擔當京山線、京秦線、京哈線、京滬線、京承線、京包線等旅客運輸任務,並有北京站發出開往朝鮮平壤、蒙古烏蘭巴托、俄羅斯莫斯科的國際旅客列車。
鄭州火車站 始建於1904年,是中國鐵路建設初期蘆(溝橋)——漢(口)鐵路中段的業務站,時稱鄭縣站。1914年隴海鐵路開(封)——洛(陽)線正式投入運營,奠定了路網中心的基礎。新中國成立後,為適應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1953年鄭州站改擴建工程動工,1956年投入使用,並先後分離出貨運站、編組站和以運輸旅客為主的客運站。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1988年鄭州站再次進行改擴建工程。1999年12月28日隨著主站樓的投入使用,長達12年的改擴建工程落下帷幕,一座嶄新、雄偉的現代化客運站,伴著新世紀的鍾聲,呈現在世人面前。鄭州車站扼守中原腹地,位居河南省鄭州市的中心,連接京廣、隴海兩大鐵路干線,佔地面積近3000畝,站房面積1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3.2億元,有站台7座,客車到發線13條,日接送旅客列車288列,日均發送旅客4萬多人,每天過往人流近15萬人次,年運輸進款達14億元,既是全路特等客運站,也是全路最大行包中轉站,素有中國鐵路客運的「心臟」之稱。
上海火車站位於上海閘北區,是上海客流量最大的火車站,也是上海軌道交通的站名。上海市民通常稱之為「新客站」,以區別老的上海火車站(即老北站)。 現在共擁有8個普通候車大廳,1個軟席候車大廳,同時有專門開往香港九龍的出入境通道和邊防檢查和海關。上海火車站售票大廳共有80多個窗口,其中有20個位於黃浦區北京東路聯合售票大廳。、上海是中國鐵路的其中一個重要樞紐,從上海站始發的列車開往全國各地,其中包括到北京和天津的直達特別快車及動車,以及到香港的直通快車。2008年12月21日起,上海站開行至北京的直達卧鋪動車。、上海站有南北兩個廣場,北廣場正在改建中,南廣場東南出口有一條通道直通軌道交通1號線,旅客下火車後可直接通過此通道同時完成火車出站檢票和軌道交通進站。途徑上海站的公交線路近百條,且有通宵運營的夜宵車通往上海各區。上海軌道交通一號線、三號線和四號線均經過上海火車站,因此上海火車站也是軌道交通的站名。其中,上海站曾經是一號線的起點站。曾經由於一號線和三、四號線在上海火車站並沒有專用換乘通道。所乘客要換乘一號線和三、四號線,就必須出站換乘,且使用公交卡也不能優惠。自2008年6月起,乘客可以憑上海公共交通卡,享受出站換乘30分鍾內連續計費。
廣州火車站地圖廣州火車站 (Guangzhou Railway Station)是全中國鐵路樞紐之一,廣深鐵路、京廣鐵路及廣三鐵路均交匯在此。
廣州站原址在大沙頭,當時是廣深鐵路的終點站。而廣州鐵路的終點站就在石圍塘。1951年廣州火車站遷至白雲路。到了1974年,廣州火車站落成啟用,初期每日只到發列車35對。
早在1950年代,廣州市政府已決定興建廣州火車站,但因中國當時的經濟問題而押後興建。
1979年4月4日,30年來首趟港穗直通車在廣州火車站開出,到了1998年,港穗直通車廣州終點才前往位於天河區的廣州火車東站。

⑺ 哈爾濱通俄羅斯海參崴的大巴在哪裡發車

哈爾濱龍運客運站 。(在龍運客運站二樓候車)好像是每天都有,記不太清了,你去客運站問一下就知道了。不過,一天是毛子的車,一天是中國的車,建議你最好買中國車的票,好溝通,邊檢的時候遇到問題,司機還可以幫忙說說情什麼的。毛子太野蠻,開車速度太快。還有 你要是人多東西多,可以和司機聯系,先上車,要不然客運站檢查太嚴格,超重一點都不行。我坐過好幾次了,所以比較有經驗。聽我的沒錯。祝,一切順利。

⑻ 我國通往俄羅斯的鐵路口岸有哪些

1、滿洲里口岸

滿洲里口岸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西部,處於中俄蒙三角地帶,北接俄羅斯,西鄰蒙古國,是第一歐亞大陸橋的交通要沖,是中國通往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和歐洲各國重要的國際大通道,也是中國最大陸路口岸,承擔著中俄貿易65%以上的陸路運輸任務。

滿洲里口岸是中國沿邊口岸中唯一的公、鐵、空三位一體的國際口岸,也是唯一實行24小時通關的陸路口岸。

2、黑山頭口岸

距黑山頭鎮12公里,西隔中俄界河與俄羅斯的舊粗魯海圖口岸相望,兩口岸垂直相距1.5公里。北距室韋口岸水路250多公里,陸路230公里,南距呼倫貝爾市120公里。黑山頭口岸的地理位置優越,直接與俄羅斯舊粗魯海圖口岸隔河對應,是中俄雙方通商往來的便捷通道。

黑山頭口岸與俄羅斯赤塔州普里阿爾貢斯克區所屬的舊楚魯海圖相對應。普里阿爾貢斯克區隸屬於赤塔州,縣市級建制,2萬多人口,主要以農牧業生產為主,交通方便,有公路、鐵路、民航通往赤塔等地。

3、室韋口岸

室韋口岸,位於中俄界河額爾古納河中游東端,在室韋鎮的西南0.5公里處,南距額爾古納市在地拉布達林鎮168公里,西隔額爾古納河與俄羅斯奧洛契口岸相對。

室韋口岸所在地室韋鎮110千伏變電線路的運營,穩控電話的開通、 海聯運試航的成功、疏港公路的通車,必將使室韋口岸成為專業化的林業原材料進口基地。發展我市沿邊開放帶戰略中的重要一翼。

4、綏芬河口岸

綏芬河處於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地帶,是中國通往日本海的唯一陸路貿易口岸。距俄遠東最大的港口城市海參崴230公里,有一條鐵路、兩條公路與俄羅斯相通。通過俄羅斯的海參崴、納霍德卡港口,連接中、俄、日、韓、朝等國家和地區陸海通道的關結點,是中國參與東北亞多邊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窗口」和「橋梁」。

5、富錦口岸

富錦港口岸位於松花江下游南岸,黑龍江省富錦市城區北部。沿松花江上行可達佳木斯、哈爾濱等松花江沿岸各港口,下行距中俄界河黑龍江78公里,從三江口入黑龍江可直航俄羅斯的下列寧斯闊耶、哈巴羅夫斯克、共青城等口岸。

富錦港口岸碼頭岸線長1000餘米,可同時停靠千噸級貨船10艘。貨場6萬平方米,庫房2000平方米,港區內裝卸設備較齊全,日裝卸能力3000噸,年貨物吞吐能力30萬噸。港區有鐵路專用線7.62公里,已經形成水鐵聯運一條龍。該口岸建有查驗單位辦公、業務、生活及查驗設施1萬多平方米。

⑼ 俄羅斯的首都

俄羅斯首都莫斯科(moscow)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俄羅斯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及交通中心。
自然地理:莫斯科位於俄羅斯平原中部、莫斯科河畔,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亞烏扎河兩岸。大莫斯科(包括環城公路以內地區)面積900平方公里,包括外圍綠化帶共為1725平方公里。地勢平坦,僅西南部有捷普洛斯坦斯卡亞高地(最高點253米)。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582毫米,降雪量大,平均年積雪期長達146天(11月初—4月中),冬季長而天氣陰暗。1月平均氣溫-10.2℃(最低-42℃),7月平均氣溫18.1℃(最高37℃)。全市綠化面積約占總面積的1/3,是世界上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從飛機俯瞰莫斯科,映入眼簾的是藍天下蔥綠的樹叢和清沏透明的河湖,城市整潔干凈。
歷史概況:莫斯科是一座歷史悠久和具有光榮傳統的城市,始建於12世紀中期。莫斯科市名來源於莫斯科河,關於莫斯科河的語源,說法有三:低濕地(斯拉夫語)、牛渡口(芬蘭-烏戈爾語)、密林(卡巴爾達語)。莫斯科市作為居民點最早見諸史冊是在公元1147年。1156年,莫斯科奠基者尤里·多爾哥魯基大公在莫斯科修築泥木結構的克里姆林城堡。「克里姆林」一詞,一說源出希臘語,意為「城堡」或「峭壁」;一說源出早期俄語詞「克里姆」,指一種可作建材的針葉樹。後來在克里姆林城堡及其周圍逐漸形成若干商業、手工業和農業村落。13世紀初成為莫斯科公國的都城。14世紀俄國人以莫斯科為中心,集合周圍力量進行反對蒙古貴族統治的斗爭,從而統一了俄國,建立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15世紀中期莫斯科已成為統一的俄羅斯國家的都城,一直到18世紀初。1712年彼得大帝遷都聖彼得堡,但莫斯科仍是俄羅斯最大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仍發揮著俄國第二都城的作用。1755年建立俄國第一所大學——莫斯科大學(今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1812年拿破崙率領的法軍佔領莫斯科後,這個城市在大火中焚毀,但很快又重新建設起來。1813年成立莫斯科城市建設委員會,開始大規模城市改建。1851年通鐵路。
1917年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期間,莫斯科緊隨彼得格勒之後,也舉行了武裝起義,建立了蘇維埃政權。蘇維埃政府和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於1918年3月從彼得格勒(後改名聖彼得堡)遷到莫斯科,1922年12月莫斯科正式成為蘇聯首都,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即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首都。
1960年,政府附近一些城鎮納入城市范圍,組成大莫斯科區。1987年,莫斯科市政當局將每年9月的第一個雙休日定為城慶日,舉行各類城慶活動。1991年12月21日蘇聯解體,莫斯科成為俄羅斯聯邦的首都。
行政區劃和人口:1968年全市分為30個區(包括環城公路外的新興城鎮澤廖諾格勒),其中13個內城區的人口、面積均少於17個外城區。人口中俄羅斯人佔89.2%,其餘為猶太、烏克蘭和韃靼人。
從1897年到1926年,莫斯科的人口從103.9萬人增加到208萬人。從1926年到1939年,莫斯科居民增加了2.2倍,達到460.9萬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莫斯科的人口繼續增加,但速度有所緩慢。1959年為613.3萬人,1970年為719.4萬人,1979年為814.2萬人,1995年為887.5萬人,1989年為897.2萬人。自1989年以後,莫斯科的人口開始呈下降趨勢,1993年為871.7萬人,1997年為863.9萬人,1998年為850萬人,2000年為838. 9萬人。2002年10月人口普查統計,常住人口為1000萬,連同外來人口約為1200萬。
人口平均密度7700人/平方公里,中心部分人口密度高達29000人/平方公里。居民中女性佔55%,比男性多77.4萬人(1976),人口自然增長率極低,僅為2.5‰(1976)。
生態環境:莫斯科生態保護良好,在環保問題上執法嚴格。1997年俄羅斯全國對破壞生態的行為提出300多件刑事案,其中150件就是莫斯科立案的。一般大城市預算中生態保護費佔百分之三,莫斯科達百分之五。早已實行汽油無鉛化,但汽車尾氣排放量已佔污染汽體總量的百分之八十八,城市加強了汽車廢氣檢測,禁止污染超標車上路,限制二手車進口和老汽車登記。由於歷史原因,市中心區64萬居民人均綠地僅9平方米,市政府決定市、區政府每年各撥款200萬盧布,把6000個小公園改造為自然保護地,禁止在那裡修建任何建築物。1998年,莫斯科市長盧日科夫簽發了在全市新辟8個自然保護區的決議,其中包括市東工廠區附近1200公頃伊茲邁洛沃森林松園、葉利欽總統等領導人居住區所在地克雷拉茨科耶丘陵和莫斯科大學所在地的麻雀山(前列寧山)。新辟的自然保護區加上原有的四片保護區,全市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7200公頃,再加上全市星羅棋布的街心花園和公園,使綠地面積共達達2萬4千公頃,約佔全市面積40%,人均綠地30多平方米,成為世界上綠化最好的城市之一。盧日科夫因此榮獲聯合國頒發的「世界最佳生態師」獎。
文化教育:莫斯科是全國科技文化中心,教育設施眾多,包括1433所普通教育學校和84所高等學校。大學以莫斯科國立羅蒙諾索夫大學(學生2.6萬余)為最著名。列寧圖書館是世界第二大圖書館,藏書3570萬冊(1995年)。每年出版4萬種圖書,發行近3600種刊物。科研機構1000多所,科學工作者人數達20多萬。除國家科學院外,還設有全國性的藝術、醫學、教育和農業研究院。
市內有121個劇院。國家大劇院、莫斯科藝術劇院、國家中央木偶劇院、莫斯科國家馬戲團、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享有世界聲譽。有110個電影院、31個歌舞廳和72個文化宮。電視以4個頻道播出。莫斯科廣播電台以多種國內語言和60餘種外語播出。出版34種報紙。市內有65座博物館,美術館中以國立普希金藝術博物館、特雷塔雅科夫美術館以及兵器館(克里姆林宮內)、國立歷史博物館等較為著名。
體育設施有大型體育館(座位在1500個以上)1970個(1997年),體育場96個(1997年),其中奧林匹克綜合運動場面積達11557平方米,1980年曾在此舉辦第22屆奧運會。還有65個游泳池、290處足球場、1200個健身房賽車場4個和1600個藍球排球場。
醫療設施包括193所醫院和1000個診所。
工商業:十月革命前,莫斯科以紡織工業而著名,被譽為「花布城市」。以後先後成為蘇聯、俄羅斯最大的工業中心,工業總產值居全國首位,工業門類齊全,擁有兩萬多家工廠。以機械製造和金屬加工業為最重要,其他工業項目有汽車製造、化工、紡織、電子、航空、食品加工、木材加工、造紙、建築、印刷等。機械製造、化工、食品加工、印刷工業很發達,市郊農業也很發達。
當地發電站以經管道從中亞、北高加索和伏爾加-烏拉爾地區輸入的天然氣為燃料。建有大型天然氣庫和環城管道。伏爾加河上的烏格利奇、雷賓斯克、高爾基、薩馬拉、伏爾加格勒水電站經高壓輸電線向莫斯科供電。市東有熱電站。
莫斯科也是獨聯體最大的商業中心,俄羅斯最大的商業和金融業辦事機構都設在這里。設有全國銀行、保險機構總部、66家大百貨公司,百貨公司中以「兒童世界」、中央百貨公司和國家百貨公司為最大。
交通運輸:莫斯科交通發達,是全國鐵路、公路、河運和航空的樞紐,電氣化鐵路和公路通向四面八方。
作為俄羅斯鐵路系統的中心,莫斯科營運貨物量約佔全國總量的1/10。該市有9個客運火車站,在離市區約50公里的外圍修築了全長550公里的大環形鐵路。鐵路通往聖彼得堡、基洛夫、基輔、弗拉迪沃斯克、哈爾科夫、頓巴斯、明斯克、華沙、柏林等國內外城市和烏拉爾、伏爾加河下游、高加索、中亞、克里米亞、西伯利亞、波羅的海等地區。
地鐵是莫斯科客運最大的交通工具,全市共有8條地鐵線路,營運里程達212.5公里(1995年)。
莫斯科河流經市區,有3個河港。莫斯科運河的開鑿,將莫斯科河與伏爾加河溝通,水上交通可達海上。伏爾加河-頓河運河通航後,莫斯科成為波羅的海、白海、黑海、亞速海及裏海的「5海之港」,當地3個河港年貨運量2900萬噸。
莫斯科作為獨聯體航空網的中心,擁有4座機場,與大部分歐洲國家首都和紐約、蒙特利爾、東京等外國城市有直達航線,與97個國家、122個城市有國際航運業務。市內交通較發達,地鐵和公共汽車為主要工具,私人汽車在穩步增加。
市政規劃:1971年通過《莫斯科發展總規劃》。城市布局嚴整,呈環形和放射狀,從內向外分別為街道環、園林路環、大莫斯科環城鐵路和莫斯科環城公路。每個環區的作用和建築風格各不相同,反映了莫斯科的不同發展階段。克里姆林宮城堡處在全市中心,早期為第一個俄羅斯國家,後成為蘇聯國家的象徵。
全市共分八個區,高爾基大街是全市的主要幹道,也是最繁華的大街。列寧大街寬50多米,加里寧大街是全市最現代化的大街。市區內花園、街心花園、文化休息公園、綠化園林帶比比皆是。
主要建築和景點:莫斯科是一座歷史名城,以布局嚴整的克里姆林宮和紅場為中心,向四周輻射伸展。克里姆林宮是俄國歷代沙皇的宮殿,氣勢雄偉,舉世聞名,原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大會和原蘇聯共產黨代表大會都在克里姆林宮舉行。克里姆林宮城堡內有精美的教堂、宮殿、鍾塔、塔樓,建築氣勢雄偉,舉世聞名。在克里姆林宮的中心教堂廣場,有巍峨壯觀的聖母升天大教堂,有凝重端裝的報喜教堂,有容納彼得大帝以前莫斯科歷代帝王墓地的天使大教堂。克里姆林宮東側是國家儀典中心——紅場,紅場內有列寧墓,南端有波克羅夫斯基教堂(1554-1560)。園林路環以內主要為政府機構和商業區,大部分國家機關和主要飯店、商店、劇場、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以及原經互會總部均建在此。園林路環和環城鐵路之間多工廠、火車站和貨場。
其他名勝有諾沃德維奇女隱修院教堂鍾樓、前蘇聯科學院主席團駐地、列寧中央體育館、烏克蘭飯店和國立莫斯科大學。環城鐵路以外是20世紀60、70年代發展起來的工廠和住宅區。
雕塑是莫斯科市內別具風格的裝飾,市內多處屹立著用青銅或大理石雕塑的塑像和紀念碑。全市有11個自然森林區,近百座公園,佔地約2000公頃,市區內有街心花園800多個。
在莫斯科近郊有新聖母修道院、特羅伊察東正教大修道院、西蒙諾夫修道院等。城郊的新村銀松林、希姆基、奧斯坦基諾等地翠林茂盛,清幽宜人。
1995年5月16日,莫斯科與北京結為友好城市。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客運站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