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俄羅斯是發展中國家嗎 為什麼講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唯一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俄羅斯是世界上綜合國力較強的發展中國家。
「發展中國家」,通常是指那些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相對較低,尚處於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過程中的國家。即指經濟上較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發展中國家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籠統的概念。應該說直到今天,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准確、統一、為人們所普遍接受的發展中國家的科學定義。
主要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印度、巴西、非洲各國、亞洲各國(除日本、香港、台灣、韓國、新加坡、以色列以外)、東歐各國、拉丁美洲各國。
現在在世界上綜合國力較強的發展中國家——亞洲: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歐洲:俄羅斯。非洲——南非,埃及,肯亞。美洲——墨西哥、巴西、阿根廷、智利。
(中國、印度、巴西、南非被譽為基礎四國;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被稱為金磚四國)
Ⅱ 2012年2月4日,聯合國安理會表決敘利亞問題決議草案,中國、俄羅斯兩國投反對票否決了這一決議草案。中國
B
Ⅲ 中俄共同否決安理會敘利亞決議 美英法德不滿,具體敘利亞社么問題
對於西方反對敘利亞政府的原因,敘利亞自1948年參加第一次中東戰爭後一直反對美國、以色列,自然讓美國人很惱火,美國在冷戰時就策劃過在敘利亞的政變,也接黎巴嫩問題打擊過敘利亞。、 Ⅳ 卡扎菲的兒子說了什麼話使中國和俄羅斯在安理會上保持中立 俄羅斯已經倒戈。支持西方對利比亞的武裝干涉了。條件是法國向俄羅斯出售4艘「西北風」級兩棲驅逐艦。中國目前依然保持中立。但是在西方的政治交換下估計很快也會支持西方對利比亞的政策了。 Ⅳ 俄羅斯與中國有什麼戰略協約 俄羅斯的戰略動向不可忽視 最近一個時期,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上連續上演了幾大劇目,每個劇目都異彩紛呈,含意雋永。先是宣布購買四艘法國「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接著普京訪印,與印度又簽訂了上百億美元的軍售大單,在美國策劃對伊朗實施新的全面制裁的時候,又出人意料地表示支持,現在又在與美國進行新的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談判並已接近達成協議。四大動作緊鑼密鼓、環環相扣,絕不是即興之作,這其中究竟有什麼樣的戰略涵義呢? 第一個可能的涵義: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出現了新內容。 在人們的印象里,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一直是對抗性的。無論是冷戰結束後的北約東擴還是歐盟的一體化進程,都讓俄羅斯一下一下地受創,刺激得俄羅斯一次又一次地起跳。對此,人們早就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了。自從二戰結束前蘇聯成為超級大國以來,俄羅斯的武器從來都領天下風騷,從來都只向別人出售,還從未聽說有買進一講。所以,向法國購買「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的消息一經傳出,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有點讓人目瞪口呆。不管俄羅斯是不是真的需要這種兩棲攻擊艦,也不管是不是真的自己造不出,僅僅這種軍事交易的本身就足以說明,俄法之間開辟了一條重要的軍事聯系渠道。圍繞著這種艦艇的製造、使用與將來的維修保養,雙方將發生多麼廣泛的技術與情報交流,將進行怎樣的接觸與磋商,稍有一點軍事常識的人都可以想像出來。軍火買賣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商品交易,這是軍事聯系的重要方式,也是戰略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與法國的聯系與溝通,等於俄羅斯與北約的關系有了新的內涵。選擇法國為切入點,是因為歷史上俄國與法國之間友好多於敵對,同盟大於對抗。因為有這樣的歷史基礎,所以在歷史上許多戰略轉折關頭,俄法之間往往能找到共同點。從這個意義上說,北約國家中從法國開始率先向俄羅斯出售軍艦,也就並不出人意外了。 第二個可能的涵義,對西方的戰略舉措有支持配合的意味。對印軍售是前蘇聯的傳統節目,也是印蘇事實上同盟的標致性內容,冷戰時期,蘇印軍售的戰略意義在於對抗西方、壓制中國。冷戰結束後,俄羅斯繼續對印大量出售軍火及軍工技術,合作的深度和廣度甚至超過了前蘇聯時期。不能否認,俄羅斯的出發點是想賺取急需的硬通貨,但也不能否認,大量的武器出售及技術輸出,客觀上支撐著印度戰略實力,對印度的戰略野心也是一個極大的鼓勵。正是因為可以兩面投機、兩頭取利,所以目前印度才空前活躍,不時地表現出目空一切、忘乎所以的姿態來。 這與美國的戰略布局是合拍的。世界范圍內武器采購市場競爭激烈,就連西方盟國之間也都要進行激烈的角逐,美蘇之間更從來都是有你沒我、有我沒你,勢不兩立,唯獨在印度這個大市場上,居然出現了俄美武器共存共榮的奇觀。其所以如此,原因在於,大力扶植印度,使之成為對付中國的有效的戰略力量,是今天美國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俄羅斯與印度密切的軍售關系,對於美國在印度的戰略影響固然有一定的沖抵,但俄羅斯武器的到來客觀上與美國的目標有益而無害。 如果說這只是一種歷史慣性或戰略偶然的話,那麼俄羅斯明確支持對伊朗的制裁,就明顯地是在配合美國的行動。與以往一貫做法相反,此次美國提出進一步制裁伊朗,俄羅斯抱著積極響應的態度(盡管有時候還傳來一些雜音,但現在看,基本上俄羅斯支持美國發起對伊朗新的全面地制裁),為此還推遲了向伊朗出售S——300防空導彈,狠狠地敲打了伊朗。這就意味著,在伊朗問題上,俄羅斯向美國打開了綠燈。與支持對伊朗制裁相比,更耐人尋味的是美俄的核裁軍談判。今天的俄羅斯已經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追求與美國之間的戰略均勢,保留多少核武器完全可以從俄羅斯的安全實際需要出發。也就是說,對於俄羅斯而言,核武器談要裁,不談也要裁,其國力已經不允許繼續保持規模龐大的核武裝。這樣一來,俄羅斯哪裡還有與美國討價還價的餘地呢?美國還有多大必要去找俄羅斯談呢?照筆者看來,美國人找上門來與普京談核裁軍,很大程度上是出於配合其無核世界的鼓噪與喧囂,是要給它自己欺世盜名的行徑扯一塊遮羞布。四月份就要召開華盛頓核安全峰會,達成一項美俄之間的核裁軍協議,才可以給自己圓圓謊、遮遮羞,才能使奧巴馬的無核世界理論看起來像真的似的。而俄羅斯的作為,實際上是對美國這一企圖的呼應與配合,是在迎合美國的需要。對於這一點,從來都目光如炬和老謀深算的普京心裡不會不明白。這不是俄羅斯的一貫風格,俄羅斯在變。考慮到俄羅斯的任何戰略動向都至關重要,對如下兩個問題就不能不高度關注。第一個問題,俄羅斯是不是要再次戰略轉向。與西方抗衡,維護俄羅斯戰略大國的地位,這是此前一個時期俄羅斯的基本戰略方針。在這個方針下,俄羅斯粉碎了車臣地區的分離勢力,用兵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沉重地打擊了喬治亞,穩定了外高加索地區的戰略局勢;在這個方針下,俄羅斯與西方爭奪對烏克蘭及中亞國家的影響,反制美國在東歐部署戰略反導系統,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俄羅斯沒有也不可能阻擋北約東擴的步伐。俄羅斯的戰略空間被無情地壓縮到國土邊界的范圍以內,現在的情形是,前蘇聯的留下的戰略遺產,俄羅斯國境以外的基本上已經丟盡,西方已經完成了對俄羅斯的戰略包圍,而這個包圍是俄羅斯目前所無力打破的。一方面是俄羅斯鞏固了自己的國土安全,成功地阻止了西方的戰略侵入,一方面是西方完成了對俄羅斯的戰略包圍,雙方的戰略態勢就此穩定了下來。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是否會轉而採取與西方合作,以此來維護俄羅斯的大國地位的戰略方針呢? 首先,戰略重點的變化可能給西方與俄羅斯的關系帶來影響。 傳統的東西方戰略態勢基本穩定後,俄羅斯的地位不再像以往那麼突出和急迫,美國的戰略重點很可能要轉移到東亞及「兩中」(即中亞和中東地區)地區,以應付對美國來說日漸緊迫、日漸沉重的戰略壓力。對俄羅斯,美國將會轉而採取既遏制又接觸、既孤立又合作的兩手政策。可以預見,今後一個時期,美國及西方一定會源源不斷地向俄羅斯輸送五顏六色的糖彈,以麻醉俄羅斯的戰略神經,穩定北極熊急躁暴跳的情緒。 這種情況就給俄羅斯重新審視與西方的關系提供了契機。與西方的關系是俄羅斯國家戰略的主軸,既然在可預見階段內無力打破西方的包圍,俄羅斯就有可能屈從於現實,改弦易轍,利用西方國家之間具體利益上的不同訴求,進行周旋,利用前蘇聯留下的戰略資產撈取看得見的實惠,以改善自己的戰略地位。 其次,俄羅斯國內問題有可能迫使俄羅斯在對外戰略上收斂鋒芒,來一個俄式的「韜光養晦」。 受世界經濟危機等多重影響,俄羅斯國內經濟政治狀況不容樂觀。構成國家實力基礎的製造業日益萎縮,經濟低迷,引發了嚴重的社會政治問題。就在幾天前,俄羅斯五十多個城市同時爆發反普京遊行,雖然規模都不是很大,但必定會給俄羅斯的當政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也將給政治體制及運行機製造成明顯的沖擊。嚴重的國內問題必然限制國家的對外張力。歷史上,每當面臨沉重的國內問題,都使俄干預國際局勢的能力大打折扣。 也許有人會疑問說,俄羅斯的政策能轉的那麼快吧?事實上,大起大落,經常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恰恰是俄羅斯的傳統。遠的不說,僅僅就近二十年而言,俄羅斯就經歷了幾次轉變。前蘇聯解體,俄羅斯拚命與西方拉關系、套近乎,指望能擠進西方大國的行列,結果一場辛苦一場夢碎,葉利欽後期來了一個轉向,科索沃戰爭甚至向西方祭起了核威脅這個法寶。勢隨時轉,俄羅斯隨時有可能再來一次新的轉向。 第二個問題:美國是不是成功地在中俄之間實施了戰略離間。 對美國來說,當今世界哪個國家以其為敵美國都不會感到害怕,無論是與中國對抗,還是與俄羅斯對抗,對美國來說,都不構成什麼了不起的戰略風險,不會讓美國感到有難以承受的戰略壓力,中國和俄羅斯都這樣,更遑論朝鮮、伊朗了。這是美國得以狂傲橫行的前提。 但是,這只是目前狀況而言。這並不意味著在這個世界上就找不到制衡美國的辦法與措施。不要說專門研究戰略問題的人,就是任何一個肯動一點腦筋的人都能明白,只要中國與俄羅斯結成一個戰略板塊,美國的全球戰略體系即刻就要受到強烈的沖擊,美國的世界霸權馬上就會岌岌可危。這大概是當今世界美國唯一可能的戰略風險。與中國在經濟上超越美國這個風險比較起來,中俄結盟這個風險是更直接、更現實和更有可能性的。當年的中蘇裂變,打碎了世界的戰略板塊使之重組,現如今如果中俄能實現聚變,其所產生的能量將遠遠超過當年。 所以,在中俄之間製造矛盾,搞戰略離間,防止中俄在戰略上結盟,一直是美國高度重視的問題,其所運用的手段、涉及的范圍、達到的程度,在可預見的時間內都是不可告人的秘密。從公開看到資料看,大概有這樣兩種手法: 一種手法是製造俄版的「中國威脅論」。或者利用俄羅斯國內的親西方勢力,或者利用西方自己的輿論工具,捏造什麼中國強大將給俄羅斯遠東以至整個西伯利亞地區造成安全威脅,中國人在向俄羅斯擴張等等,製造中俄之間的不信任。另一種手法是兩面拉攏,兩面欺騙。對中國的拉攏欺騙,這些年我們差不多都耳熟能詳了。什麼「中美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關系」,「中美互相依賴,誰也離不開誰」,G2,中美國等等,中國的專家學者對此心中都要樂開了花,跟著一通起鬨鼓噪,很成聲勢,很有市場。面對這樣的情形,俄羅斯會怎麼想?俄羅斯必定要認真地檢討一下俄羅斯在對中國外關系中的位置,審視一番中國對外戰略的價值取向。俄羅斯絕不會對中國權力與精英階層中的親西方傾向熟視無睹,因此也不能不在戰略上有所警惕;美國也在拉攏俄羅斯,本來是西方七國集團,後來吸收俄羅斯參加,搞了一個七加一,搖身一變成八國集團,來一個畫蛇添足;北約及其東擴針對的就是俄羅斯,但西方還是還假模假式地弄出了一個「北約——俄羅斯理事會」,也不知這個東西會理一些什麼事;還有前一個時期的戰略「重啟」,等等。從戰略上進行欺騙,給俄羅斯製造大國幻象,滿足其虛榮心,降低俄羅斯的敵意。 毫無疑問,這是美國既打又拉的戰略伎倆。分別針對中俄的這些手法,必然要使中俄在發展相互間戰略合作關系的過程中受到美國因素的巨大幹擾,形成事實上的離間。而這一點,恰恰是美國想要達到的戰略效果。 俄羅斯的戰略價值太重大了,對中國來說,俄羅斯的戰略價值重大到所有的對外經濟關系加在一起都不如的地步。只要俄羅斯從目前的戰略位置上稍加後退,來一個不大不小的轉向,也搞一個俄式的「韜光養晦」,中國將即刻就有難以承受之重,什麼世界多極化發展,什麼建設全球的和諧社會,什麼國際社會民主化,統統都要成無稽之笑談。 所以,深化與俄羅斯的戰略合作關系至關重要。目前中俄之間僅有的幾個紐帶仍然脆弱不堪,經不起任何重大的沖擊。不要以為俄羅斯經濟上不如中國,國際戰略地位就不如中國;也不要以為俄羅斯與美國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經貿往來,戰略空間就不如中國大。不要說俄羅斯還可以一對一地與美國簽署重要的戰略協議了,就是俄羅斯能買過來的兩棲登陸艦,中國能從西方買來嗎?不錯,中國現在確實比俄羅斯有錢的很了,已被錢燒得差不多是渾身地不自在,但是,國際戰略問題可不是唯財是舉、有錢就能解決的,更不該財迷心竅,不知危險之所在!!!! Ⅵ 中國1972年十月為什麼要行使否決權蘇聯為什麼跟著
中印50年代末、60年代初發生邊境沖突之後,形成蘇印對中國南北夾擊之勢,為了改善中國的戰略地位,中國迅速加強與印度為敵的巴基斯坦的關系,形成准軍事同盟,並在印巴戰爭中在克什米爾附近增兵策應巴基斯坦。 Ⅶ 安理會上,為何那麼多國家選擇棄權 在今年8月13日聯合國安理會就美國提出的延長對伊朗武器禁運的提案進行了表決,表決結果於次日生效,結果未能通過。15個安理會成員國中只有美國和多美尼加兩國贊成,中俄兩國投了反對票,而其餘的11國都投了反對票。有人可能問為什麼其餘的國家都有投棄權票。 至於除了德法英和中俄外的其他安理會成員國,他們礙於美國壓力不會輕易投反對票,畢竟很多國家也都是吃美國援助的,若投票不僅援助沒了,還可能遭到美國的打壓和報復。伊核這件事與自身的利益沒有直接關系,不過對於多邊主義和安理會公信力也是擁護態度,畢竟能夠讓他們展示話語權的平台不多。所以他們持一種觀望的態度,跟著德法英投了棄權票。 Ⅷ 安理會五常中,國力僅次於美國的是俄羅斯還是中國-
從軍事實力來說當然是俄羅斯,但是從經濟角度和綜合國力來說是中國。 與中國與俄羅斯在安理會說的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