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和俄羅斯2016年簽署了多少軍售合同
您好!央視《今日關注》的報道稱,中國與俄羅斯兩國剛剛簽署了兩份重大軍售框架協議,中俄合作建造4艘先進的「拉達級」AIP潛艇出售給中國,中國向俄羅斯采購24架蘇-35戰機,這是時隔近10年後中國首次向俄羅斯采購重大軍事技術裝備。據稱這次俄羅斯向中國出售的拉達級AIP潛艇靜音能力十分出色,這4艘潛艇將以2+2的形式為中國海軍聯合設計和建造,其中兩艘將在俄羅斯建造,另外兩艘在中國建造,而中國向俄羅斯采購的新型蘇-35戰機被認為是最接近第五代戰機的第四代戰機。在中國隱形戰機服役前,蘇-35可有效減輕中國空防的壓力。預計未來中俄兩國還將達成更多新的軍事技術合作合同,如S-400遠程防空導彈,117S大推力發動機、伊爾-476大型運輸機和伊爾-78空中加油機等。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曾指出,俄羅斯與中國在軍事技術等領域的合作具有確保地區穩定的重要意義。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大校也在2月28日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俄軍事技術合作保持了健康發展的勢頭,將進一步擴大合作,實現互利雙贏。而需要指出的是,中俄軍事技術合作不針對第三方,有利於世界和地區和平與穩定。謝謝閱讀!
2. 哪個國為實現復甦,和中國簽下3000億訂單
這些年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很多行業的技術成為了國際領先,領先並不是我們主要的目的,我國在自給自足的同時,還不斷向外國出口我們的先進技術。無理論是對於非洲許多城市的援建,還是對於一些發展中國家的高鐵建設,我國的工程團隊都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當然,埃及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旅遊業卻是埃及的重要產業之一。埃及人民熱情好客,而且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相信一定可以讓各位驢友感到非常親切,不知道各位是否有去過埃及旅行呢?
3. 我國和俄羅斯簽下天然氣協議,我們是賺了還是虧了為什麼
中俄此次天然氣協議,不能單從一筆貿易額本身的價值來評判盈虧。
第一:中國從非洲等過進口天然氣價格遠低於從俄羅斯的價格;中國與俄羅斯簽訂長達30年的天然氣貿易,其出發點絕對不是為了獲取清潔能源,而是針對美歐等國家對俄羅斯干預烏克蘭政局採取經濟制裁的一種力挺。從此方面看,天然氣協議,政治角度上,是一場雙贏的合作。經濟上中國並沒有太大損失。
第二:本次協議肯定是附帶條件的協議,或者說,是一種雙方默契的附帶協議,比如高精尖武器科技的轉讓,出售等,中國會因此改善綜合軍力。
第三:當前美日,美菲,美越等合圍中國的大局勢下,中國迫切需要可以力挺的盟友,巴鐵雖鐵,但鞭長莫及。俄羅斯、中國通過一筆交易實現雙贏,相擁取暖共同度過當前不安時期,是一種合情合理的選擇。
4. 2002年,中國與俄羅斯簽署了幾艘636M型常規動力潛艇
ˇ2002年5月3日耗資16億美元向俄羅斯采購8艘636型「基洛」級潛艇。
5. 中俄公司簽世紀大單跟哪兩個股票有關
金洲管道(咨詢買賣)(002443)和玉龍股份(咨詢買賣)(601028)。
跨越兩個世紀的中俄「世紀大單」
2014年5月21日,中俄在上海共同簽訂了一份「世紀大單」,它的存在,奠定了如今中國天然氣的底氣。
它就是中俄最大的天然氣供銷合同,合同規定,從2018年開始,俄方會以一個相對穩定的價格,每年向中方供應380億立方米天然氣,從而填補中國天然氣進口的空缺,協議持續30年有效。
這筆交易的規模達到了4000億美元,加上前所未有的協議期限,可以稱得上是俄羅斯天然氣產業最大的一筆訂單,也是當時新中國成立以來簽署最大的單筆合同。
這個合同的簽訂過程也很傳奇,早從1994年中俄簽訂《天然氣管道修建備忘錄》開始算起,中俄就這件事已經談了20年。從20世紀談到21世紀,是當之無愧的「世紀大單」。
在這20年中,國際局勢發生過很多次變化,每一個看似無關的變化都牽扯著這次談判的結果,也牽扯著每一個人的心。
2014年的5月20日,是普京訪華的倒數第二天,談判又一次以破裂告終,在看到中俄簽署了電力、航空、通信等等領域的40個合作文件,卻唯獨沒有那份關於天然氣的合同時,眾人又一次對談判失去了信心,當天,俄羅斯的天然氣股票下跌了2.33%。
當時的西方媒體表現出了幸災樂禍的態度,有的人稱「俄羅斯遭受巨大打擊」、有的人稱「中國趁火打劫想多抬高一些價格」,多番解讀,表達的都是對這個合同的譏諷。
然而,事情在24小時之間出現了轉機。5月21日,俄羅斯的《生意人報》頭版刊登了一則喜訊——中俄之間的訂單,歷時10年終於簽成了!報道還特地配上了兩國領導人對飲的照片作為配圖,說明對於這次促成這次合作,兩國都是極力推崇的,屬於是水到渠成的結果。
事實上,沒有百般無奈,也沒有價格讓步,這份合同帶來「雙贏」的影響力,的確體現在了中俄的方方面面上。
天然氣協議的意義
對俄羅斯來說,當年爆發了烏克蘭危機,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脫烏入俄,與此同時加劇了俄羅斯和歐美的緊張關系。
之後,歐洲國家開始扶持挪威,以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俄羅斯因此喪失了一大買家,他們需要早日尋找到下一個買家,來解決國內天然氣「供過於求」的問題。而臨近的中國,就是最好的選擇。
那段時間的中國,人口和經濟都處於增長的趨勢下,對能源的需求只增不減。俄羅斯交氣、中國付錢,甚至可以幫助俄羅斯緩解經濟制裁的窘況,可謂是雪中送炭,求之不得。
而對中國來說,當時正處在能源變革的緊張期,雖然試圖增加天然氣的使用,但中國天然氣的消費僅占所有能源的4%,遠遠低於國際23%的水平,原因就是本國的天然氣開采水平有限,導致供應嚴重不足,預計在2015年,中國的天然氣供需缺口會上升到900億立方米。
如果這樣下去,先不論化石燃料帶來的環境問題,更嚴重的後果是中國可能直接陷入能源危機當中。
而一旦俄羅斯天然氣能夠進入中國,按照每年380億立方米來計算,直接占據了中國2013年全進口量的72%。不僅極大緩解能源緊缺的問題,甚至比起以前更加穩定,以後中國在進口歐洲天然氣的時候,就不至於「飽一頓飢一頓」了。
至於價格問題,有專業人士指出,具體的交易價格並不固定,而是要根據一個公式來計算的,會根據世界的石油市場價格調整,會漲會跌,大概的價格區間在350~400美元/千立方米之間。
問題在於,如果中國向中亞進口天然氣,價格處在220元/千立方米左右,比俄羅斯便宜上不少,中國是不是大虧了?
實則不然,因為中國和中亞的天然氣往來,完全可以說是中國一手包辦的,自己修輸氣管道、自己運回來??對中亞國家來說,只要賣一賣就行,幾乎不用出什麼成本費,天然氣價格自然也就便宜了。
但中國和俄羅斯的合作就不一樣了,天然氣協議中還包含了對於天然氣開采、運輸的各種建設投資項目,其中俄羅斯「闊氣」地包走了一大半,天然氣價格自然也就水漲船高。
在這個基礎上,俄羅斯其實還做出了額外的讓步,比如中國要用的天然氣,在俄羅斯開采時不用付開采稅。
最重要的是,這是一份長達30年的長期協議,即使現在價格高了,根據天然氣的價格波動趨勢來看,長期依然是符合中國利益的。
對中國還有一個最大的意義,那就是人民幣的國際化。自合同的項目開始運轉以來,中俄兩國用美元結算的比例變得越來越低,已經從2015年的90%下滑到了46%,而人民幣則從微不可見的「零頭」上升到了17%,而今後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這個比例一定還會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這份協議的大部分結算還是使用歐元,因為這樣可以規避中俄貨幣升值、貶值帶來的風險,算是一道保險栓。
這些好處一個接一個地體現在了今天,首先是俄羅斯穩定供應的天然氣,帶給中國面對國際風險時的「緩沖墊」,讓我們的天然氣維持在了一個比較平穩的價格;
其次是中國和俄羅斯這個能源大國建立了合規的合作關系,這讓中國在世界局勢動盪的時候,可以無視國際上的雜音,維持正常貿易,以保證國內能源的穩定。
6. 中國和俄羅斯簽署250億的貿易大單,可以說是對俄羅斯的雪中送炭
是的,俄羅斯現在的經濟不太好呀,外來投資減少,俄羅斯還有大量的資金外逃,還有國債,都夠他受的。對中國也有好處的,高鐵的建設,估計別的國家也沒洗,一定會用中國的高鐵技術,中國也有利益
7. 中國和俄羅斯簽的4000億美元合同的 是石油還是什麼
是天然氣
8. 中俄石油大單是怎麼回事
「中俄、石油、合作協議」,在近日的全球媒體上沒有什麼詞彙能比這些詞彙出現頻率更高、更吸引人們的眼球了。
二月十七日,中俄簽署了兩國間有史以來最大的能源合作協議:俄羅斯承諾未來二十年向中國提供三億噸石油,以換取中國向俄兩家石油公司提供二百五十億美元的貸款。該消息一經發布,世界各國媒體就此事件迅速展開熱評。
石油大單令世界羨慕
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石油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面對日益加劇的資源爭奪戰,面對嚴峻的伊拉克形勢及其對世界石油市場可能產生的後果,中國和俄羅斯都在構築自身的多元化油氣戰略。與俄羅斯加強油氣方面的合作,是中國油氣戰略中的重要環節,也是俄羅斯的利益需要。這種雙贏戰略顯然令西方羨慕。
美聯社十七日的報道稱,俄羅斯和中國今天在北京簽署了一項價值二百五十億美元的大型能源協議。由此,中國將可確保未來二十年裡來自莫斯科的石油供給。作為回報,俄羅斯獲得了急需的貸款。
報道引述某石油問題分析家的觀點說:「這項協議對俄羅斯石油公司來說至關重要。該協議讓一些企業如釋重負。在融資問題上
他們所面臨的選擇曾十分有限。」
也有媒體報道說,在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俄羅斯尋求擴大其在東亞市場的影響力之際,該國同意向中國提供二十年的石油,作為回報,中國將向其提供二百五十億美元貸款。
俄羅斯目前正尋求通過修建輸油管道、准許運輸液化天然氣、主辦二0一二年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等來擴大其在東亞的影響。
西方擔憂肥水東流
當中俄簽署石油大單後,西方媒體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報道,某些報道明顯流露出對中俄能源合作或將沖擊西方利益表示擔憂的情緒。
《參考消息》報道,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報道說,位於莫斯科的烏拉爾西伯利亞投資銀行首席策略師克里斯·威弗指出,如果不減少對西方的出口,俄羅斯現在無法向中國輸送那麼多石油。
對此,有分析人士警告,由於俄羅斯今年面臨石油產量不斷下降的問題,俄羅斯可能不得不把原本輸往西方的原油轉移給中國。
報道還說,該協議緩解了俄羅斯兩大國營能源巨頭的融資需求,並使中國這個世界上第二大石油進口國獲得了重要且有保障的石油供應來推動經濟增長。
9. 中國和俄羅斯 簽訂了好多億的合同 是關於什麼的
俄羅斯向中國50年供應天然氣的協議,合同幾百億美元
10. 中國跟俄羅斯簽了4000億美元能源大單是不是虧了
不虧,以後還的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