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羅斯"中國戰爭動員潛力世界無敵," 是拍馬屁么
外媒對中國的軍力的描述通常有兩種態度——棒殺和捧殺,棒殺就是將中國的軍力貶的一文不值不堪一擊,通常用來給盟友打氣;捧殺就是將中國的軍力捧到天上,這是一種變相的中國威脅論,渲染中國軍事威脅,一方面可以用來嚇唬盟友,一方面可以用來向權力機關討要軍費。
㈡ 俄羅斯評論:戰爭走近中國,中國准備好了嗎
俄羅斯評論:戰爭走近中國,中國准備好了嗎?
樓主:大風卷兮Lv 24 時間:2016-12-17 11:06:00
美國退役將軍詹姆斯·馬蒂斯或出任特朗普政府的國防部長,由此可以窺見美國日後應對亞太爭端的舉措可能具有的一些特性。
俄羅斯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就此向衛星新聞社做評論時指出,從馬蒂斯的觀點可以推測,與上一任美國政府相比,在應對有美國參與沖突的局勢升級方面,特朗普政府的准備會更充分。
許多分析家認為,在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中,亞太地區將占首要地位。特朗普外交團隊成員的各種言論表明,美國新總統完全贊同以(奧巴馬和希拉里提出的)「轉向亞洲」政策為基礎的戰略考量。
但特朗普及其親信對該政策的實施情況表示不滿,認為這些先行者的做法不連貫而且不徹底。彼得·納瓦羅和白邦瑞等顧問認為,美國在支持諸如菲律賓這樣的盟國方面做得不夠。
報道稱,馬蒂斯自己過去也曾指責美國對盟國的支持力度不夠。他單獨談到中國時強調,中國「正企圖破壞美國與日韓等夥伴國的同盟關系」。他認為,美國應發揮積極作用,支持以華盛頓為主導的、穩定的國際秩序。
相應地,美國應對盟國予以及時有效的支持,用武力遏制所有對這一秩序發起挑戰的國家。例如,馬蒂斯曾對伊核協議表示批評,他認為,從長遠來看,伊朗是中東「現有秩序」的最大威脅。
馬蒂斯特別指出了美國准備應對軍事升級的重要性,並表示,絕不容許擔下不參與軍事行動的義務。他說:「……我們不想提前讓敵人相信,他們不會『在地球上看到美國的軍靴』。如果我們的空降旅或海軍陸戰隊兩棲營能夠在關鍵點增援盟友或引起混亂並削弱敵人,那麼我們就應依靠軍隊做該做的事,我們的軍隊也正是因此而存在。」報道稱,因此,從馬蒂斯的觀點可以推測,新一屆政府將比之前更多地准備應對美國所參與沖突的升級。馬蒂斯認為,有必要「用特別方式讓政治家克服對使用武力的恐懼和心理障礙」。
馬蒂斯因提出過很多適合好萊塢B級動作片主人公的提議而為大眾所知,比如,「讓他有禮貌而且專業,但卻想殺掉所有遇到的人」。顯然,他特別支持這類殘暴的形象,因為他覺得這對鼓舞士氣、增強自己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和動搖敵方軍心都是有好處的。
但許多與馬蒂斯有過交流的美國專家認為,揮劍鬥士的漫畫形象與馬蒂斯的真實形象相符。他行事靈活,是一個深刻的思想家和知識分子,不僅在軍事問題上頗有見地,而且深諳歷史和國際政治。他是一個嗜血的瘋子,完全有可能會扮演這一角色。羅納德·里根擔任總統期間,美國政府對蘇聯實行的大致就是這種政策。而現在,特朗普和他的親信直接表示,計劃在制定對華政策時沿用里根的方法。
報道稱,很可能馬蒂斯會成為對華實施強硬軍事行動的主要支持者,但若起沖突,他將樂意奉陪到底。他曾說:「任何試圖將戰爭變得簡易而安全的嘗試都將以屈辱和災難告終。」
中國,你准備好了戰爭嗎?
㈢ 為什麼俄羅斯專家說中國輸掉了所有戰爭
偷印錢,假出日偷換外匯。
借日本輻島事件,貨幣戰拉開了序幕,然後美國要"破產",歐盟又要"破產",緊接著黃金大貶值,……
㈣ 俄羅斯人被國人叫做「戰斗民族」,那他們是怎麼看待中國人的
俄羅斯是我去過的第一個歐洲國家,因為其地理位置和我們中國接壤,自然而然成為了不少中國遊客旅遊的首選國家。對於我們中國遊客而言,大多數人都會覺得俄羅斯人非常的彪悍。將他們稱之為是“戰斗民族”!為什麼會有這么一個稱號呢?
而俄羅斯還是一個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的國家,雖然盛產美女,但美女卻都很愁嫁,這讓不少中國單身男性同胞們感到興奮。如果能夠娶俄羅斯美女的話,這也大大地緩解了中國男女比例失調的問題。對此,你們是如何看待的呢?如果是你的話,你們願意去俄羅斯看一看嗎?
㈤ 中蘇關系惡化後蘇聯普通人如何看待中國
大家都知道,在上個世紀70年代,中蘇關系開始惡化。一直是中國老大哥的蘇聯,開始排擠中國,將在中國的科研人員全部撤回國內,並要中國償還貸款,致使中國經濟遭到很大的損傷,人民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
㈥ 俄羅斯民間怎麼看中國:一部分人擔心中國崛起
俄羅斯民間看中國:一部分人擔心中國崛起
原標題:俄羅斯民間看中國:一部分人擔心中國崛起
俄羅斯人眼中來自遠東的威脅
遠東地區不但是面積最為廣袤的區域,而且位於遠東地區的國家和俄羅斯有著特殊而又復雜微妙的關系。在最主要的中美俄三大國各方利益交結之外,還有其他諸如日本,韓國,北朝鮮等各方勢力。該地區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有著儲量巨大的鑽石,黃金等貴重金屬,同樣各種稀有金屬如:錫,鎢,儲量也相當可觀。其他還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漁業資源,海洋漁業和礦產資源。不但如此而且遠東地區越來越成為世界商業貨運和中轉的重要地區,在亞太經合組織之間的巨大的商業貿易合同的增長也成為促進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發動機。
在遠東地區越來越成為世界領域的新中心的情況下,其對於俄羅斯的國家安全的影響和意義越來越重要。
首先談起的是遠東地區的諸國都在努力地擴充自己的軍隊,而且其軍事武裝力量也遠遠超過了我們在遠東地區部署的海陸空的總兵力。更重要的是遠東諸國可以不需要進行大規模軍事動員和戰前准備就能迅速發動戰爭。這相比我們需要依靠歐亞鐵路大動脈來保證我們軍事行動的順利進行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遠東諸國不斷提升自己軍事力量的作戰能力和裝備水平,都恰恰證明了其在該地區利益的重要性。他們通過限制編制的手段建立高效率高機動的作戰整體和單元,來保證在戰爭中迅速將部隊投入到到任何一個戰役方向。不能注意到一些國家在不斷削減其武裝力量的數目,而應該注意到其實質上戰爭能力的提升。
遠東地區現在政治軍事的動態情況和歷史上眾所周知的歷史事實都加劇了該地區事物的復雜性和敏感性。比如由日本造成的一些不可調和的地區事務:日俄之間的北方四島的領土爭端,朝鮮南北對峙的現實,中國台灣問題,以及中日之間的東海領海爭端等,都充分說明遠東地區缺少通過國際法來解決爭端的機制。這種機制甚至很表面的共識也很難在該地區立足,所以導致的唯一的也是直接的後果就是:該地區目前的政治軍事狀況下對於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威脅是現實存在的。這種威脅需要我們採取一些手段來針對目前遠東地區可能發生的危機。
在所有外部威脅中,最大的威脅來自於我們邊境另一邊的一系列遠東地區國家,他們在不但在邊境上部署了強大的軍事力量,而且都有能力和條件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歷史上我們和日本的日俄戰爭,和美國人在朝鮮的角逐,和中國軍隊在邊境上的對峙,都說明了這一點。聯系歷史未來很可能發生來自外部直接的政治威脅和在遠東某一區域發生軍事力量的對峙。與此同時我們也深度關切和擔憂一些國家和組織在亞太地區實施的建造和擴散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且為運輸他們提供途徑,甚至發展非常規武器等等這些計劃和方案的實施。比如朝鮮謀求成為核武國家,日本謀求正常國家並且成為核武國家等等……
在其他方面的安全隱患應該注意到遠東我們邊境上的軍事壓力,和具有潛在軍事沖突可能的新區域。有些國家不願放棄對亞太地區政治軍事進行控制和主導的傳統觀點,而有可能在未來採用武力來解決目前各方利益沖突的問題。這將加深地區內各方的緊張形勢,而導致使國際安全狀況變得脆弱和不穩定。這里不排除某些國家通過違反國際限制和削減武器的合約來造成該地區的混亂和不穩定。如朝鮮核試驗違背了其已簽署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試爆了自己的第一顆原子彈,在該地區帶來了不安和恐慌,打破了舊有的力量平衡。對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威脅不但表現在上述地方,而且一些離軍事防務很遠的領域里也有很大的隱患,我們注意到我們的某些鄰國不但在自己國土和海域(經濟專署區)對自然資源進行掠奪性開發而且更甚至發展到在我們的遠東進行瘋狂的資源掠奪。
於此同時,俄羅斯不能忍受大量來自周邊國家的非法移民湧入俄羅斯。根據現在掌握的數據,俄羅斯全國大概有330萬中國人,大部分分布在遠東地區。而即便在前蘇聯分裂的動盪時期仍然有近5000中國人。有專家警告稱如果保持現在的狀態,再過10年中國人的比例將佔到整個俄羅斯人口的三分之一!所有這些條件很容易爆發沖突,甚至是武裝沖突。火上澆油的是在遠東地區中國人數量巨增的同時,嚴重的走私現象,特別是毒品和武器的偷運入境,已經爆炸物品都很容易滋生恐怖主義勢力,這對於俄羅斯國家安全和穩定是嚴重的危害。
專家的分析和警告是來自於俄羅斯遠東地區所承擔的軍事壓力,和現在俄羅斯遠東地區駐軍力量的不足產生的。近十年來隨著俄羅斯的裁軍計劃和減少遠東地區軍事力量的削減使得俄羅斯在該地區的話語權被弱化,與此同時與亞太地區各個國家加強自己在該地區的軍事力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尤其美軍不斷加強在亞太地區海空軍的軍事力量的部署,不但其數量超過了現在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兵力,而且質量上也佔有絕對優勢。例如美國海軍在亞太地區駐守的太平洋第七艦隊其軍事力量和作戰效能遠遠高於俄羅斯遠東的太平洋艦隊。核動力潛艇美國海軍的軍力是我們的兩倍,而主戰水面艦艇的軍力是我們的四倍甚至更高,而美軍的兩棲作戰兵力是我們的五倍。所有這些數據也僅僅是單獨美軍在亞太地區的軍力部署,這還不包括其在該地區的盟友日本和韓國等盟國的軍事力量。
希望有幫助
㈦ 俄羅斯為什麼聽中國不敢打全面戰爭
俄羅斯只能靠戰略武器去抗衡整個北約。
全面戰爭,不動用戰略武器,俄羅斯必敗無疑,一旦爆發熱核戰爭,全世界都會毀滅
㈧ 為什麼俄羅斯喜歡中國與菲律賓戰爭
中國與菲律賓的戰爭,可以理解為美國想與中國打一場代理人戰爭,當今國際格局中美歐俄,俄羅斯希望削弱對手和潛在對手,中美爭斗顯然符合俄羅斯利益。
㈨ 中國並未參加克里米亞戰爭,為何反倒成最大輸家看看俄國幹了啥呢
俄羅斯形成統一民族國家的時間在16世紀初,相對於中國來說其實很晚,但他們對外侵略性很強。16世紀80年代時就翻越了烏拉爾山向亞洲擴張,吞並了廣大的西伯利亞地區,並開始覬覦中國。清朝康熙年間清軍就曾經在黑龍江地區與沙俄展開了著名的“雅克薩之戰”。早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前,沙俄就在黑龍江地區搶佔了一些土地。第二次鴉片戰爭後通過《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等先後割讓了我國超過150萬平方公里領土。
君士坦丁堡風景
在這十二次大規模戰爭中,最有影響力的便是1853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也被稱為“第九次俄土戰爭”。它爆發的原因是歐洲大陸上的霸主英國為了維持各國之間的均勢,暗中支持土耳其發動對俄戰爭,不料戰爭的第一役——錫諾普海戰中,俄國憑借帆船戰列艦黑海艦隊大獲全勝,侵犯到了英法兩國在地中海的利益,因此英法迅速對俄宣戰,並幫助土耳其打敗了俄軍一翼。
㈩ 蘇聯怎麼看中國與印度的戰爭
中印邊界戰爭,不管誰勝誰負,蘇聯人都很高興。
簡要分析:因為這場戰爭使中、印兩國的關系降到了「冰點」。而當時蘇聯正在積極預備其「南下」計劃,即:打通蘇聯本土至印度洋之間的戰略通道。
蘇聯「南下」計劃的實施分為兩條路線:一是(海路)從遠東出發,經中國東海、南海,以及東南亞的馬六甲海峽,將蘇聯的軍事力量投送到印度洋地區。二是(陸路)從中亞出發,經阿富汗、巴基斯塔,直出印度洋。
中、印之間的邊界戰爭在爆發之前,蘇聯就給予了印度大量的援助。雖然戰爭最終還是以印方失敗而告終,但至少表面上中國也沒佔到什麼便宜。況且,中、印之間的關系由此惡化,這就為蘇聯經陸路南下印度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一方面,印度與中國交惡,在很大程度上就限制了中國在這一地區影響力的發揮。而蘇聯幫助了印度,這就為蘇聯的軍事力量將來在印度洋地區施展拳腳提供了空間和舞台。另一方面,中國和巴基斯坦的關系一直很好,而印、巴之間則是死敵。再加上蘇聯要經陸路「南下」,巴基斯坦也是一個必須要清除的「障礙」。因此,中、印戰爭爆發的同時,就為將來蘇、印聯手對付巴基斯坦打下了基礎。後來的事實也確實證明了這一點:就在蘇聯入侵並佔領了阿富汗之後,其就在印度的「配合」之下,多次出動軍機侵擾巴基斯坦的領空,並且企圖以此挑起新一輪的戰爭。最終達到其控制巴基斯坦,徹底打通南下印度洋的陸上戰略通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