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俄羅斯河流眾多在歐洲部分主要有什麼河向南注入裏海在北亞地區有什麼河葉尼塞
俄羅斯歐洲部分的河流有伏爾加河(世界上最長的內流河)、烏拉爾河是北向南流注入裏海;
亞洲部分的河流有勒拿河、鄂畢河、葉尼塞河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
⑵ 俄羅斯的四大河流分別注入什麼大洋和胡泊
伏爾加河,又譯窩瓦河,位於俄羅斯的西南部,全長3692千米,是歐洲最長的河流,也是世界最長的內流河,注入裏海。
勒拿河、鄂畢河和葉尼塞河屬北冰洋水系,是俄羅斯境內的河流,是流入北冰洋的三大西伯利亞河流。
⑶ 俄羅斯西伯利亞的三條大河是什麼
俄羅斯西伯利亞的三條大河,從西至東(見圖):
鄂比河
葉尼塞河
勒那河
⑷ 俄羅斯的主要河流是什麼
俄羅斯的主要河流有:烏拉爾河、鄂畢河、伏爾加河、葉尼塞河、勒拿河。
1、烏拉爾河
烏拉爾河起源於俄羅斯境內的烏拉爾山脈南部山地。上源沿南烏拉爾山脈東麓南流,沿途經馬格尼托哥爾斯克等重工業城市,至奧爾斯克折向西流。在奧倫堡以下,納最大支流薩克馬拉河後,繼續西流入哈薩克境內。於烏拉爾斯克再次轉向南流,於河口大港古里耶夫注入裏海。
2、鄂畢河
鄂畢河位於西伯利亞西部,是俄羅斯第三大河,也是世界上一條著名長河。發源於阿爾泰山的比亞河和卡通河在阿爾泰邊疆區的比斯克西南匯流形成鄂畢河,鄂畢河曲折向北流,最終向東注入北冰洋。鄂畢河長3650千米,以額爾齊斯河為源,河長5410千米。流域面積達297萬平方千米。
3、伏爾加河
伏爾加河又譯窩瓦河,位於俄羅斯的西南部,全長3692千米 ,是歐洲最長的河流,也是世界最長的內流河,注入裏海。伏爾加河在俄羅斯的國民經濟和人民的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俄羅斯人將伏爾加河稱為母親河。
4、葉尼塞河
葉尼塞河是俄羅斯水量最大的河流,世界上的大河之一,是流入北冰洋的三大西伯利亞河流之一。位於亞洲北部,是西西伯利亞平原與中西伯利亞高原的分界,平原在其西,高原在其東,是西伯利亞河流中水量最豐富的河流以及流入北冰洋的最大河流。
5、勒拿河
勒拿河,俄羅斯境內的河流之一,是流入北冰洋的三大西伯利亞河流之一。勒拿河發源於東南西伯利亞沿貝加爾湖西岸的大山之中,流往位於北冰洋拉普捷夫海濱的三角洲河口,全長4400公里世界第9位,流域面積為249萬平方公里世界第8位。全年冰凍期較長。
(4)俄羅斯新西伯利亞有什麼河擴展閱讀
烏拉爾河全長2428千米,流域面積23.1萬平方千米。河水主要靠烏拉爾山脈冰雪融水補給。多春汛。上遊河段自河源至奧爾斯克,全部流經山地,多支流匯入,水力資源豐富,馬格尼托哥爾斯克下游建有大型水力樞紐。自奧爾斯克起河段進入中游,轉向西流後開始流入平原,流量加大。
鄂畢河是由卡通河與比亞河匯流而成,自東南向西北流再轉北流,縱貫西伯利亞,最後注入北冰洋喀拉海鄂畢灣。河長4315千米(從卡通河源頭算起),流域面積299萬平方千米。從卡通河與比亞河匯口起至托木河口為上游,托木河口至額爾齊斯河口為中游,額爾齊斯河口至鄂畢灣為下游。
伏爾加河發源於俄羅斯特維爾州奧斯塔什科夫區、瓦爾代丘陵東南的湖泊間,源頭海拔228米。自源頭向東北流至雷賓斯克轉向東南,至古比雪夫折向南,流至伏爾加格勒後,向東南注入裏海,大致自北向南注入裏海。
葉尼塞河幹流從南向北流,最後注入喀拉海的葉尼塞灣。流域面積260.5萬平方千米,總落差1578米,平均比降0.41米/千米,河口多年平均徑流量6255億立方米,平均年輸沙量0.12億噸。幹流全長3481千米。
勒拿河流域位發源於貝加爾山脈的西北麓。於北緯53°~73°、東經105°~130°之間。先朝東北方向流動,基陵加河和維京河匯入其中。與奧廖克馬河會合後,經過最大城市雅庫茨克就進入低地區接著河流轉向北方再匯入右支的阿爾丹河。
⑸ 俄羅斯境內三處分布著什麼河位於什麼地形區上
俄羅斯境內東歐平原主要是伏爾加河,西伯利亞地區三處分布著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鄂畢河位於位於西西伯利亞平原上,葉尼塞和位於西西伯利亞平原與中西伯利亞高原分界處,勒拿河位於中西伯利亞高原與東西伯利亞山地分界處
。
⑹ 俄羅斯的河流是什麼
俄羅斯的河流:
1、鄂畢河
鄂畢河全長4315千米,流域面積達297.3萬平方公里,屬於北冰洋水系。這條河不僅流淌在俄羅斯境內,也流經中國境內,也流淌沿途分為卡通河、比亞河、大尤甘河、額爾齊斯河等多條支流,豐富的支流也使得這條河有著豐富的水量。
第聶伯河是歐洲第四大河,流域面積達50.4萬平方公里,全長約2200千米,最終注入黑海,上游修鑿的運河使其聯通了涅曼河、西布格河和西德維納河,烏克蘭還將這條河流看為母親河。
⑺ 俄羅斯三大河流,從西向北 是哪三條
我看樓主可以採納咯
三大河流鄂畢河,勒拿河,葉尼塞河
全是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其下游及沿岸平原緯度位置高,一部分在北極圈內,獲得太陽輻射熱量少,又是冬季風源地,夏季溫暖短促(但氣溫仍較低,平均氣溫在10-15度),冬季寒冷漫長,極端低溫達到零下60度以下,農作物無法越冬。此外,該地發育有深厚的凍土層,表層的非凍土很薄,不利於農作物根系的生長。由於地勢低窪,加上夏季凍土表層融化,地面常積水形成沼澤,也限制了農作物的生長。所以該地基本沒有農作物生長。
⑻ 俄羅斯一共有幾條河流,分別叫什麼
俄羅斯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其歐洲領土的大部分是東歐平原。北鄰北冰洋,東瀕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臨波羅的海芬蘭灣。東西最長為9000公里,南北最寬為4000公里。陸地鄰國西北面有挪威、芬蘭,西面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西南面是烏克蘭,南面有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東南面有中國、蒙古和朝鮮。東面與日本和美國隔海相望。海岸線長33807公里。大部分地區處於北溫帶,氣候多樣,以大陸性氣候為主。溫差普遍較大,1月平均溫度為-1℃到-37℃,7月平均溫度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為150~1000毫米。
近五分之四的人口(包括烏拉爾區)、大部分城市和首都莫斯科均在歐洲部分。西部幾乎全屬東歐平原,向東為烏拉爾山脈、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南西伯利亞和東西伯利亞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西南聳立著大高加索山脈,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從西到東大陸性氣候逐漸加強,冬季嚴寒漫長;北冰洋沿岸屬苔原氣候,太平洋沿岸屬季風氣候。從北到南依次為極地荒漠、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帶和半荒漠帶。大河有伏爾加河、鄂畢河、葉尼塞河及勒拿河等。
俄羅斯
1.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1700多萬平方千米。
2.以平原和高原為主的地形:
①主要山脈:烏拉爾山脈和高加索山脈。
②兩大平原:東歐平原、西伯利亞平原。
③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和東西伯利亞高地。
3.冬季漫長而嚴寒的氣候:
①大部分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②各地氣候差異明顯:東歐平原西部氣候較溫和,西伯利亞地區冬季非常寒冷,北冰洋沿海為極地苔原氣候。
4.河流和湖泊:
①歐洲第一長河——伏爾加河。
②西伯利亞地區的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
③貝加爾湖和裏海。
5.豐富的自然資源:
①森林和水力資源。
②礦產資源:煤、石油、天然氣、鐵、錳、銅、鉛、鋅等。
6.多民族的國家:100多個民族。
7.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
①重工業有鋼鐵、燃料動力、機械、化學、宇航等。
②主要工業區有莫斯科工業區,聖彼得堡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8.不穩定的農業:
①北部地區氣溫低,不利於農業生產。
②穀物產量不穩定,小麥和馬鈴薯為主要農產品。
9.以鐵路為主的發達的交通網:
①以莫斯科為中心的放射狀鐵路網。
②西伯利亞大鐵路和貝阿鐵路。
③三個主要海港:波羅的海沿岸的聖彼得堡,太平洋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北冰洋沿岸的摩爾曼斯克。
10.東部地區的開發:修建水電站、鐵路、開發油田、天然氣田。
⑼ 俄羅斯主要河流是什麼
俄羅斯主要河流是:
1、烏拉爾河;
烏拉爾河起源於俄羅斯境內的烏拉爾山脈南部山地。上源沿南烏拉爾山脈東麓南流,沿途經馬格尼托哥爾斯克等重工業城市,至奧爾斯克折向西流。在奧倫堡以下,納最大支流薩克馬拉河後,繼續西流入哈薩克境內。於烏拉爾斯克再次轉向南流,於河口大港古里耶夫注入裏海。
⑽ 西伯利亞的概況
西伯利亞(俄語:Сиби�0�7рь)(英文:Siberia)地域遼闊,依照自然條件,可分為3個主要的地區:西部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介於烏拉爾山脈和葉尼塞河之間,地勢低平,沼澤寬廣,平均海拔120米,主要河流有鄂畢河和葉尼塞河;中部為中西伯利亞高原,西起葉尼塞河西北角的普托拉納山,東達勒拿河流域,平均海拔300~500米,高原面破碎;南部和東北部山地,包括切爾斯基山脈、上揚斯克山脈、貝加爾諸山、東西薩彥嶺、阿爾泰山(西北段)等。西伯利亞地處中高緯度,大陸性氣候顯著,自西向東逐漸增強,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和短暫。年均氣溫低於0℃。東北部雅庫特地區的絕對低溫是-70℃。降水時空差異明顯 ,北冰洋沿岸年降水量100~250毫米,針葉林地帶500~600毫米 ,阿爾泰山地達1000~2000毫米 。75%~80%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植被有苔原、森林沼澤、泰加針葉林、森林草原和無樹草原等。西伯利亞自然資源豐富,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煤、金、金剛石等,各類資源分布比較集中,而且大型礦床較多。
西伯利亞為游牧民族的生息地 。16世紀下半葉開始,沙俄越過烏拉爾山向西伯利亞擴張,並割去了原屬中國的大片領土。1895~1905年西伯利亞大鐵路修建後 ,該地區開始大規模開發,以俄羅斯民族為主的人口大量東移。前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1928~1932)庫茲涅茨克大煤田及西伯利亞大鐵路沿線的工業得以大發展。50年代實施了安加拉-葉尼塞河的水力資源開發 。60年代中期起開發西西伯利亞大型油氣田。70年代中期,開始修建4275千米的第二條西伯利亞鐵路,即貝阿鐵路(泰舍特-蘇維埃港),已於1984年11月通車。西伯利亞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在此基礎上,石油化工、煤化工、有色金屬開采、冶金工業也很發達,鋼鐵工業已初具規模,機械工業有發展,但不配套,仍較薄弱。農業以西西伯利亞南部較發達,小麥和乳、肉用畜牧業為主要部門。
人口約4000萬。俄羅斯人佔80%以上,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約佔5%,其他有科米人、雅庫特人、圖瓦人等。人口沿鐵路線分布。西伯利亞主要城市有新西伯利亞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等。
西伯利亞是俄羅斯境內北亞地區的一片廣闊地帶。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迄太平洋,北臨北冰洋,西南抵哈薩克中北部山地,南與中國、蒙古和朝鮮等國為鄰,面積1276萬平方千米,除西南端外,全在俄羅斯境內。 也有人將北冰洋同太平洋水系分水嶺作為其東界(以東稱遠東區)。東西長約7,000多公里,南北寬達3,500公里,面積約1,000萬平方公里。
西伯利亞——更象是一個形象的區域范圍而不是一個地理名詞。整個烏拉爾山以東,整個亞洲大陸的北部,很多人,特別是外國人,通常叫做西伯利亞。那些從來沒有到過這里的人,對於這一廣闊的區域——城市、森林、海洋、江河、湖泊和沼澤,有一種成見,總是把它和雪域、嚴寒、空曠、野蠻聯系起來。
而實際上西伯利亞是形式多樣的。可根據某些條件將其分為一些區域:西部和北部西伯利亞,阿爾泰,圖瓦,哈卡斯,薩彥和外貝加爾地區,雅庫特,甚至最北面的一部分也可以列入西伯利亞。西伯利亞面積從西至東七千公里,從北至南三千五百公里,1000萬平方公里,幾乎相當於20個法國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