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沙俄是怎樣侵奪中國領土的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中俄簽訂的《尼布楚條約》第八條明確規定:「兩國大臣相會,議定永遠和好之處,奉行不得違誤」。這里所說「永遠和好之處」,是指劃定的邊界為「永遠」和好之處。「奉行不得違誤」,自然是指:不得破壞這個邊界。這是尼布楚條約規定得清清楚楚的。
然而,俄國並沒有遵守《尼布楚條約》的這個規定。在簽訂條約之後不久,俄國便有計劃、有組織地破壞《尼布楚條約》,把侵略魔爪逐步滲透到中國的黑龍江邊,侵佔到中國黑龍江的左岸(以黑龍江的流向為正,流向的左面為左岸)。到太平天國變亂,英法侵華時期,中國的清王朝處在內外交困狀態,這時一直在偷窺侵華時機的俄國,看到機會來了,於是從對中國領土的「蠶食」,迅速走上「鯨吞」。
1857年,英法發動第二次侵華戰爭,俄國迅即從兩個方面進攻中國。一是調派大軍,侵進中國海蘭泡,要挾中國割讓黑龍江以北領土;二是派遣外交官來華,伺機敲詐勒索。
俄國政府特派駐倫敦的海軍代表普提雅廷 ( Count EVPoutiatin )為駐華公使,迅速來華。俄國政府在給這個代表團的訓令中指出:「在和中國政府打交道時,要放棄舊的一套不夠果斷的作風」,就是要不顧一切,不擇手段。
俄國還通過其駐北京三十多年的特務、主教巴拉第,向中國理藩院進行威脅和訛詐,說什麼英法要佔據中國,因「本國(俄)邊境與之(清)界連,倘生事端,亦受其禍,祈將兩國邊界之事極早完結,以後情願與貴國彼此相安相保,並防將來不測之事」。在他寫給俄國政府的信中說:「我再也不懷疑合並阿穆爾左岸一事。自由通航還只是一個不徹底的措施……,在我看來,事情可以悄悄地安排好,但要堅決行動起來」。
普提雅廷在來華途中,先跑到伊爾庫茨克,與俄國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會面。兩人一起策劃侵華陰謀。從此,一方面由穆拉維約夫在東北加緊進行軍事侵略;一方面由普提雅廷在中國內地勾結英、法一道侵華。南北夾擊,強迫中國割讓土地。
一、炮火威脅下,逼迫中國清朝政府簽訂《璦琿條約》
1858年5月,穆拉維約夫調集一萬二千最野蠻的哥薩克兵,侵駐黑龍江口,軍事佔領黑龍江左岸。穆拉維約夫宣稱:從1858年航期開始,「凡留在左岸的居民,均屬我國(俄國)管轄」。並聲稱:「我認為,如果我們被迫對中國人使用武力,那麼阿穆爾將是我們的主要作戰基地。在璦琿登陸,從那裡有幾條平坦大道,穿過人煙稠密的地區,通向南滿和北京」。
當普提雅廷率俄國軍艦,夥同英、法侵略軍,進逼天津時,穆拉維約夫用大炮威脅清朝談判代表,黑龍江將軍奕山簽下了《璦琿條約》。
這份條約共三條,主要是把俄國侵奪黑龍江以北六十多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條約化。中國的內河黑龍江,便成了中俄界河。江東六十四屯,由中國人「永遠居住,仍著清國大臣官員管理;與俄羅斯人等和好,不得侵犯」。
在當時,就是俄國政府中,不少人也公開承認,在武力威脅下簽訂的條約,顯然是無效的。
這份條約,清朝政府沒有批准。並且,將談判不力的代表奕山「撤職留用」。對另一談判代表吉拉明阿處以撤職查辦,戴枷遊街示眾。奕山是道光皇帝的侄子,誤了國,照樣受處分。
二、軍事佔領天津簽下中俄《天津條約》
在穆拉維約夫威逼簽訂《璦琿條約》的前後,普提雅廷也加緊在中國內地活動。
普提雅廷給俄國政府去信。(一)要求俄國政府不惜採取停止恰克圖貿易,甚至與中國斷交的辦法,對中國施加壓力;(二)建議俄國政府拿出三百萬到五百萬盧布,用來賄賂和收買中國官員,以便談判時對俄國有利;(三)建議封鎖白河口,不讓運糧船進京,造成北京糧荒,迫使中國政府接受俄國提出的要求。
另一方面,普提雅廷則向英、法兩國出謀劃策,要他們「施加巨大壓力」,「除去向北京施加壓力之外,對中國政府沒有其他辦法,而使這種壓力生效的最好手段,莫過於用吃水淺的軍艦徑自開進白河」。他還提到:五、六月天氣晴爽,溫度適中,是在渤海灣採取軍事行動的最好時機。
普提雅廷鼓動英法說,現在「只有一個辦法可以取勝了,即佔領天津,直接威脅北京」。當英、法侵略軍及使者逼近天津,俄國軍艦及普提雅廷也隨即到了大沽口。
在這種形勢下,普提雅廷向中國政府提出大片領土要求。不僅提出東部要以黑龍江、烏蘇里江為兩國邊界;而且提出,在西部要勘定從沙達巴哈直到伊犁的邊界,即還要在西部吞占更大地方。
普提雅廷對清朝官員說,只要中國能滿足俄國政府提出的各項要求,他就可以說服英、法「不必再言動兵」。並說要「要竭力剿滅英法,以期中國有益」。另一方面,他卻給法國代表葛羅寫信說:「這也是我個人的信念,即在和中國人打交道時,如果沒有堅定和恐嚇,就不能達成令人滿意的結果。同時,也允許我直言,可能在使用武力的時候,這種辦法也是行之有效的」。
在敵軍佔領大沽炮台、進抵天津時。中國處在危急存亡之際,1858年6月13日,俄國搶在英、法之前,逼迫中國清朝政府簽下極其不平等的《天津條約》。這時距草簽《璦琿條約》僅只半個月,所謂「永遠遵行勿替」的話音未落,俄國便強迫中國政府連續簽訂這第二份不平等條約。
中、俄《天津條約》共十二條。通過這個條約,俄國取得了夢寐以求的沿海通商權。開辟上海、廣州、台灣等七處為通商口岸。俄國在這些地方可設立領事,有購買土地,建造教堂、住房和貨棧及停泊軍艦的權利,享有領事裁判權;享受最惠國待遇及自由傳教的權利;以及俄國商人在內陸通商人數、所帶貨物、資本不受限制。這一切說明,俄國已把中華帝國當成是他們自己的國家,可以暢通無阻。
上述兩項條約剛簽訂,俄國侵略者就迫不及待地強行闖入烏蘇里江,沿途強行登陸,測繪地圖,安置炮台。並在烏蘇里河上下左右沿岸至忙牛河一帶地方蓋房。接著又從烏蘇里江侵入松花江,在那裡察看地形。
1859年4月,中俄互換了《天津條約》。因清朝政府拒絕批准《璦琿條約》,所以這份條約沒有換約。同時,中國政府指出,烏蘇里江、興凱湖及綏芬河等地,與俄國既不毗連,又不是通商之處,不要他們擅自進入這些地方。
但是,俄國侵略者根本不聽阻止。在同年5月,穆拉維約夫以海蘭泡、伯力為基地,不斷派遣大批武裝船隊侵入烏蘇里江,沿江右岸建立軍事據點,興築炮台,添蓋房屋。並派「勘察隊」侵入興凱湖、綏芬河、琿春一帶地方,強立界牌。
與此同時,俄皇還派遣親信,伊格納切也夫為駐華公使。這位駐華公使一到中國就宣稱:把烏蘇里江以東劃歸俄國,可以預防他國侵略,對中國有明顯好處。中國海岸線太長,一旦英、法還軍侵入,中國實難防守。中國如能在英、法侵入之前,把這塊地方割給俄國,中國東部海岸就可保住安全。
俄國這位公使簡直把中國看得連小孩子都不如。由於中國不能防守,那就給它好了。這是什麼邏輯?如果俄國這個邏輯可以成立,那麼豈不是把俄國南部土地割給中國,也可以防守他國入侵俄國嗎?
三、焚燒圓明園火光中,強迫簽訂中俄《北京條約》
英、法並非一開始就要攻打北京,他們只是要求到北京換約。中國政府已答應他們,使者可以到北京換約;只是按規定,他們不能帶著軍隊進京。這時,俄國使者極力鼓動英、法,要他們一定要帶軍隊進軍北京。當時如無俄國鼓動,英、法聯軍不一定進京,也就不一定火燒圓明園。
在英、法攻打北京時,俄國使者趁火打劫,向中國政府軍機處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清朝政府承認他們割佔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及以南直到朝鮮邊境沿海一帶的中國廣大領土。並限在三天之內答復。在清朝政府拒絕俄國使者的無理要求後,俄國使者進一步鼓動英、法武力侵華。俄國使者對英法說:「只有用武力狠狠教訓一頓,才能使這個一貫熱衷於無賴的政府放棄它舊的一套」。他還說:「盟國給予中國軍隊的最嚴酷的教訓,將使該國政府意識到它自己的軟弱無力,因而可以期望,屆時在北京當會考慮合理的規勸並使用和解與溫和的語氣」。
當英法侵略軍陸續佔領旅順和煙台,准備進攻大沽口時,俄國使者率領四艘軍艦到達,他們在北塘替英、法侵略軍搜集軍事情報,告知英、法:中國「在北塘沒有任何設防,也沒有任何障礙」。而英、法盡可放心攻打。並由俄軍引路和協助,占據北塘,給中國軍隊防務造成極大損失。
在天津議和時,俄國使者又明確向英、法宣示說,你們英國所關心的是商業利益,而俄國所關心的則是邊界問題,「兩國利益彼此不會發生沖突,因此,沒有任何理由使我們不採取聯合行動」。俄國所圍的「邊界問題」,實際就是領土問題。俄國毫不含糊,非常明確,他們侵華的目的,就是要強佔中國的領土。
後來,俄國使者還把由俄國在華間諜繪制的北京詳圖,送給法國侵略者,慫恿他們進攻北京;並要他們從北京南部攻進北京,可避免遇到中國人的包圍。
1860年10月上旬,英、法軍隊占據北京。當時,中國政府深知俄國使者不懷好意,所以沒有讓他們進京。俄國使者伊格納切夫急不可耐,深怕進京晚了,失去敲詐勒索時機,竟於10月15日,在兵荒馬亂之中,從通州偷偷混入北京。
俄國使者進入北京後,就對中國進行威脅,說:「你們的國家與我國有一萬俄里長的邊界,俄國在你們國家的任何一個地方,來一次無法抵禦的打擊,都是輕而易舉的事。你們可知俄國有多少陸軍?你們可知道我們的艦隊正停泊在渤海灣?」 俄國使者進京的第三天,1860年10月18日,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公園——圓明園開始被焚燒。火光燃燒十數日。在圓明園被燒的火光中,俄國趁火打劫,於1860年11月14日,強迫中國簽下中俄《北京條約》。這是在兩年半的時間里,俄國強迫中國連續簽訂的第三份條約。
這份條約共十五條,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俄國通過這份條約,割走中國黑龍江以北及烏蘇里江以東一百一十萬平方公里領土,還有新疆以西四十四萬平方公里領土以及很多商業特權。
② 俄羅斯是怎麼得到這么多領土的呢
俄羅斯面積1.71億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它比法國大25倍,比德國大47倍。俄羅斯龐大的規模背後的原因可以從它的歷史中找到。
首先,俄羅斯和許多其他歐洲國家一樣,經歷了一段領土擴張時期。直到15世紀和16世紀,眾多的公國一直在相互交戰,直到莫斯科佔了上風,鎮壓了所有的對手,統一了俄羅斯人居住的領土。
與此同時,俄羅斯在西部和南部的擴張速度要慢得多,它不得不與波蘭、土耳其和其他有影響力的國家爭奪新的領土。然而,俄羅斯帝國繼續擴張,最終覆蓋了2180萬平方公里的巨大面積,甚至超過了現代的俄羅斯。
1865年,俄羅斯政治家亞歷山大Polovtsov指出,俄羅斯的龐大規模使它極難管理,有時政府官員一點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在這個國家的邊界:「今天進來的一份報告說,通用(Mikhail) Chernyayev塔什干(當前的烏茲別克首都)。沒有人知道他為什麼這樣做,為了什麼目的。然而,在我們帝國的邊界上卻發生了一些情色的事情……」
國土面積大,人口少
取代俄羅斯帝國的蘇聯甚至更大,佔地2240萬平方公里。俄羅斯目前的邊界是在蘇聯解體後形成的。蘇聯解體時,這個龐大的國家未能建立起一個具有足夠凝聚力的共產主義帝國,解體為15個獨立國家。
盡管俄羅斯幅員遼闊,但其1.46億人口僅排在世界第八位。這只比日本多1000萬,而日本的面積是日本的45倍。科洛索夫強調,西伯利亞和遠東的大部分地區,特別是北部地區,大部分地區仍然無人居住,氣候惡劣,對人類的生存構成了挑戰。
③ 沙俄是怎樣鯨吞我國東北西北大片領土的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及其後幾年的時間里,沙俄使用武力和其他要挾手段,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通過這些條約,沙俄強佔了我國東北和西北的大片領土,主要有後兩項為,割佔領土范圍,割佔領土面積。
1858年中俄《瑗琿條約》中國西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公里,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40萬平方公里。
原因: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忙於對付外來殖民者和鎮壓太平天國革命,造成了北方邊疆防備空虛。俄國乘虛而入,加緊蠶食和非法佔領黑龍江流域和巴爾喀什湖以南的許多戰略要地,而且,一直在尋找機會,想用條約的形式把所佔領的中國領土固定下來。
1856年,英法聯軍進攻廣州,派普提雅廷為公使,與清政府談判邊界問題。1858年5月,俄國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乘英法聯軍攻陷大沽口,用武力強迫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
④ 俄羅斯領土擴張的步驟
1、早期起源
俄羅斯歷史起源於東歐草原上的東斯拉夫人,混血的羅斯人是俄羅斯人和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的共同祖先。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
988年開始,東正教(基督教的東部分支)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占據未來700年時間的俄羅斯文化。
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佔領後,最終分裂成莫斯科公國等多個國家,白俄羅斯、烏克蘭受波蘭立陶宛王國統治。
東斯拉夫三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都自稱是羅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統繼承人。
2、基輔羅斯
6世紀時,東斯拉夫人逐漸向東歐草原地區遷徙。862年,以留里克為首的瓦朗幾亞人征服東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輔羅斯,12世紀分裂為若干獨立公國。1237年被來自於亞洲東部的蒙古軍隊佔領,建立欽察汗國。
3、莫斯科大公國
莫斯科市建於1147年,弗拉基米爾大公尤里·多爾戈魯基是其奠基人。他頭戴戰盔、身披鐵甲、左手持盾、雙腿跨馬的紀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維爾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廣場上。1283年莫斯科公國正式建立。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大公國逐漸發展為東北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領導其他公國擺脫了蒙古韃靼的統治,使俄羅斯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1605年,戈杜諾夫猝死,俄羅斯進入一個「混亂時代」。直到下諾夫哥羅德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率領民兵把波蘭侵略軍趕出莫斯科以後,這一動盪時期才終於結束。
4、俄羅斯帝國
1613年,開創羅曼諾夫王朝。1721年,彼得一世在與瑞典王國進行大北方戰爭勝利後,被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俄羅斯正式成為俄羅斯帝國。
並於18世紀中後期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達到鼎盛。在亞歷山大一世統治時的俄羅斯參與全歐洲抵抗拿破崙的反法同盟,並成為戰後神聖同盟的領導者,此後長期充當「歐洲憲兵」的角色。
全盛時的疆域北起北冰洋、南達黑海南部、西起波羅的海、東達阿拉斯加(1867年賣給美國),國土面積約2280萬平方公里。據1897年的人口普查登記,俄羅斯帝國共有1億2560萬人,至1914年達到1億6570萬人,僅次於中國清朝、大英帝國。
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期,俄羅斯帝國先後逼迫中國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又夥同英國對中國帕米爾地區進行了兩次私自瓜分,將中國東北和西北的大片領土納入其版圖,
策動外蒙古與中國分離,並武裝侵佔了江東六十四屯(1900年)、唐努烏梁海(1944年被正式並入俄羅斯)等地區,共計使中國喪失了33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俄羅斯帝國是歐洲傳統的五大強國和當時世界列強之一,直到十九世紀中葉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失敗,才顯現出俄國農奴制度的弊端,導致俄羅斯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工業化相對落後於其他歐洲強國,雖然亞歷山大二世在1861年進行俄國農奴制改革,但是並不徹底。
1904年,在帝國主義爭奪勢力范圍的日俄戰爭中再次失敗。
1914年8月,政局動盪不定的俄國參加一戰,不堪的戰局直接導致了1917年爆發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簽署退位聲明,俄羅斯帝國滅亡,俄羅斯共和國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爾什維克通過十月革命推翻成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5、蘇聯時期
1898年成立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蘇聯共產黨前身),俄國工農群眾經過1905年第一次俄國革命、1917年2月推翻羅曼諾夫王朝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俄歷十月)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十月革命後,俄國境內各民族紛紛建立自己的獨立國家或自治共和國。國內戰爭期間,為抗擊共同的敵人,蘇維埃俄國同烏克蘭、白俄羅斯、南高加索聯邦建立了軍事政治同盟。
隨著國內戰爭的結束和國民經濟恢復,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開始,為了統一進行國防建設和經濟建設,各蘇維埃共和國的共產黨提出了聯合問題。
1922年12月30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俄羅斯聯邦同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包括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和喬治亞)一起加入,後擴至16個蘇聯加盟共和國(東斯拉夫三國、外高加索三國、中亞五國、摩爾達維亞、卡累利阿-芬蘭)。
蘇聯通過一系列社會主義改革成為世界強國,是二戰的戰勝國和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美蘇爭霸時期,高度集中的經濟政黨體制是蘇聯保持統一的主要因素。
1990年6月12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發表《國家主權宣言》,宣布俄羅斯聯邦在其境內擁有「絕對主權」(「俄羅斯獨立日」)。1991年8月,蘇聯發生八一九事件。9月6日,蘇聯國務委員會通過決議,承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個加盟共和國獨立。
12月8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個蘇聯創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在別洛韋日森林簽署《別洛韋日協議》,宣布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12月21日,除波羅的海三國和喬治亞外的蘇聯11個加盟共和國簽署《阿拉木圖宣言》和《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議定書》。
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解體,俄國的歐洲領土退回到了葉卡捷琳娜一世當政時的范圍,沙俄—蘇聯時期許多名人出生地都不在俄羅斯聯邦,生於喬治亞的有巴格拉季昂親王、斯大林、奧爾忠尼啟則、貝利亞等,生於烏克蘭的有果戈里、勃列日涅夫、伏羅希洛夫、科羅廖夫等。
6、現代俄羅斯
1992年4月16日,俄羅斯第6次人代會決定將國名改為「俄羅斯」,從而恢復了歷史上的名稱;17日,最後決定使用兩個同等地位的正式國名「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
1993年12月12日,經過全民投票通過了俄羅斯獨立後的第一部憲法。
2014年3月18日,俄羅斯正式吞並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
2015年3月28日,俄羅斯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⑤ 俄羅斯疆域擴張過程
俄國歷史 俄羅斯領土擴張史
在16世紀末以前,今俄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還不是俄國的領土。這一時期,俄羅斯剛剛形成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其領土面積僅為280
萬平方公里,地處東北歐一角,與西伯利亞相距遙遠。從16世紀中葉沙皇伊凡四世執政,俄國才開始向東方擴張,逐步吞並了西伯利亞與遠東的大片領土,將疆域擴展到太平洋岸邊。在沙俄向東方擴張的過程中,首先遇到的障礙是與俄國毗鄰的西伯利亞汗國。
1556年,沙皇召見了與西伯利亞汗國毗連的斯特羅甘諾夫家族,詢問邊境形勢,並授權他們抵擋西伯利亞汗國。令他們在西伯利亞汗國近處構築工事堡壘,招募軍隊,添置武器,伺機侵佔西伯利亞汗國。1574年,沙皇再次下令,准許斯特羅甘諾夫家族在烏拉爾山東側-鄂畢河及其支流圖拉河、托博爾河和額爾齊斯河等地建城募兵,就此俄國將其勢力直接擴張到西伯利亞汗國境內。斯特羅甘諾家族秉承沙皇旨意,多次進犯西伯利亞汗國,與汗國的人民發生了激烈的沖突。1579年,斯特羅甘諾夫家族派人與曾被沙皇處以重刑的哥薩克首領葉爾馬克聯系,鼓動他入伙,去征服西伯利亞汗國,為沙皇拓殖疆土效勞。
1581 年,經過長期准備後,葉爾馬克率領840
人的隊伍,在斯特羅甘諾夫家族武器下,前去征討西伯利亞。沙俄軍隊沿水路前進,經過楚索瓦亞河,翻越烏拉爾山,跨越謝列布良卡河、塔吉爾河、圖拉河、托博爾河,最後侵入額爾齊斯河。1581年10月26日,攻佔了西伯利亞汗國首府卡什雷克。葉爾馬克一夥為俄國擴張立了下戰功。沙皇政府決定赦免葉爾馬克等人,表彰他們的行動並頒發了大量薪餉。斯特羅甘諾夫家族也受到鼓勵,得到兩座城池的獎賞。沙俄軍隊的侵略暴行,激起了西伯利亞汗國人民的極大憤努,他們奮力抵抗俄侵略者,一直堅持了20多年。1598年,俄軍打敗了庫楚姆汗,庫楚姆汗逃到大草原後不久身亡。至此,沙俄最後征服了西伯利亞汗國。其侵略勢力越過了烏拉爾山,葉爾馬克的遠征揭開了俄國向西伯利亞大規模擴張的序幕,到17世紀30-40年代,沙俄的侵略勢力已經跨越了葉尼塞河,到達勒拿河、楚科奇半島和鄂霍次克海。
沙俄征服了西伯利亞汗國以後,派遣重兵,興建城堡,把持軍事據點,以鞏固新佔領的地區。並以這些據點為大本營進一步染指巴拉賓大草原。沙俄為佔領鄂畢河中下游地區,還揮師北大,相繼滅了彼雷姆酋長國和葉潘恰酋長國,在這里建立了彼雷姆城和圖林斯克城。烏拉爾山脈北部和鄂畢河下游地區,俄國歷史上稱之為"尤格拉"和"伯紹拉"地區。這里長期居住著薩莫耶德人、漢特人和楚德人等,他們的水產業和毛皮業非常出名,俄國人對這里的財富覬覦已久。沙俄滅掉西伯利亞汗國後,為徹底征服鄂畢河下游地區鋪平了道路。1593年,戰勝了治特人以後,沙俄在漢特人蘇格穆特瓦什城的舊址上,建立了別列佐夫城,並以此為根據地繼續向塔扎河流進軍,於1601年在塔軋河下流建立了曼加結亞城,這標志著俄國已基本上佔領了鄂畢河下游地區。與此同時,沙俄又加緊了向鄂畢河上游的推進,於托木河口建立了托木斯克城。在這一帶,俄軍又同當地蒙古和吉爾吉斯等民族發生了激烈斗爭,並開始逼進中國西北邊疆。
從17世紀初,沙俄又繼續東擴,在20年代佔領了葉尼塞河地區。沙俄東進主要是靠著西伯利亞的長川巨流,沿著縱橫交錯的大河小溪,從一條流駛入另一條河。在兩條相近的水、河流中間的地帶,俄國人稱之為"連水陸路"。冬季則可涉冰而行。"連水陸路"可以縮短許多路程。到17世紀30年代初,俄國人已經占據了葉尼塞河中、下游和上游部分地區。 在哥薩克的殖民過程中,已經探聽到了有關勒拿河的消息。並獲得了一些前往勒拿河的路線資料。沙俄政府在佔領了西伯利亞的兩大水系之後,還想佔領第三大水系勒拿河。於是,他們從北方的曼加結亞和南方的葉尼塞斯克兩地同時派兵前去占據勒拿河。哥薩克軍隊主要是通過下通古斯卡河的北路、上通古斯卡河的南路和古代埃文基人所經常使用的古道,沿連水陸路,越過大小眾多河流來到勒拿河流域的。他們沿河上下掠奪財物,建立據點。先後建立了中維柳伊斯克、下維柳伊斯克和上維柳伊斯克。1638年,俄國政府下令成立雅庫茨克督軍府,把勒拿河地區大片信封強行並入俄國版圖。雅庫茨克最初建於勒拿河右岸,1643年督軍戈洛文下令遷城於河的左岸。此後雅庫茨克成了沙俄進一步向東北亞地區遠征的指揮中心。
東北亞的地理條件更為復雜,除了高山縱橫、河流密布外,還瀕臨北冰洋和鄂霍次克海。從17世紀30年代末,俄國哥薩克開始了向東北亞的遠征。他信主要是從勒拿河口入北冰洋走海路、利用勒拿河及其支流或走旱路到達東北亞各地、或者是通過幾條不同的路線到達鄂霍次克海。在逐步向東推進的過程中,沙俄殖民主義在這一地區建立了不少城堡和冬營地。例如,1638年在雅納河建立了維爾霍揚斯克,1642年建立了尼日涅揚斯克;在印迪吉爾卡河上建立了彼德什維爾斯克等。1645年,米哈伊爾斯塔杜欣等人到達科雷馬河,並先後建立了上、中、下科雷馬斯克3 個冬營地。1647年鄂霍次克堡建立。
至17世紀50-60年代,哥薩克的足跡已遍及東北亞各地。接著,他們開始向堪察加半島挺進。這時的堪察加半島住著伊傑爾門人、科里亞克人、愛斯基摩人、受奴人等。他們在這里從事捕鮃業和狩獵業,過著原始生活。1695年雅庫茨在督軍派哥薩克到阿納得爾堡。其中一部分人於次年到過堪察加半島。1697年初,哥薩克五十人長阿特拉索夫集結120人的隊伍前去征服堪察加半島,在這里與當地人進行了激烈的戰斗,之後建立了上堪察加等城堡,並派人守衛。到1711年,整個堪察加半島被征服,並入俄國版圖。俄國在佔領了東北亞和堪察加半島以後,又加緊了向北太平洋的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島挺進。
在俄國向西伯利亞與遠東的擴張過程中,也把侵略觸角伸到了貝加爾湖和黑龍江地區。17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俄國以葉尼塞斯克和雅庫茨克為中心,分別從西部和北部兩個方向入侵貝加爾湖地區。哥薩克在安加拉河流域建立了巴拉干斯克(1654年)和伊爾庫茨克(1652年),在勒拿河上游建立了維爾霍連斯克(1642年)。在貝加爾湖東北角由哥薩克建立了上安加爾斯克(1647年)和巴爾古津堡(1648年),於1652年又建立了巴翁托夫斯克堡。這樣,俄國軍隊大體上從北部用據點包圍了貝加爾湖,為進一步南下和東進打下了基礎。
從貝加爾湖南岸,俄羅斯軍隊一路南下直逼中國的蒙古地區,一種東進抵達黑龍江上游的石勒喀河,進而入侵黑龍江。俄國人在向東、向南的道路上,擇水陸要沖建若干城鎮堡。例如,1658
年建立了涅爾琴斯克(尼布楚),1658 年建立了捷連賓斯克,1665年建立了色楞格斯克,1666
年建立了烏丁斯克等。這些城堡對此後俄國的軍事、外交、經濟活動,以及與中國的通商交往起到了重要作用。
17世紀40-50年代,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1643年哥薩克波雅爾科無走勒拿河支流阿爾丹河,再沿烏楚爾河流進入紐約姆卡河,然後翻越外興安嶺,走連山陸路,最後進入黑龍江支流精奇里江(結雅河)。另一條路線是,從奧廖克馬河起,沿其支流圖吉爾河到達黑龍江。哈巴羅夫遠征黑龍江走的就是這條路。為了加強管理,1656年俄政府在奧廖克馬河口設立了奧廖克明斯克堡。
俄羅斯征服人遼闊的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隨即建立了行政、軍事機構加以控制,實施殖民統治。整個西伯利亞由中央的西伯利亞衙門管理。各地區分設督軍轄區和縣。督軍轄區共有4
個,即托搏爾斯克、托木斯克、雅庫茨克和葉尼塞斯克,每個轄區下隸屬幾個縣。17世紀西伯利亞共有圖林斯克、秋明、塔拉等19個縣。各轄區和縣均置督軍,總攬所屬地區的軍事、行政、司法和經濟等一切權力。
1850年以後,趁中國清朝衰微,武力侵略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一帶,俄寇甚至拿索倫人當食物,真是吃人的惡魔;尼古拉耶夫攻佔廟街,殘酷殺害當地的赫哲族和鄂溫克族居民,製造廟街慘案,並改名為尼古拉耶夫斯克;同時強迫清王朝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搶佔了黑龍江流域的100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包括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以東至庫頁島的大片領土。這片領土內居住的赫哲族被屠戮殆盡,結雅河的鄂倫春族被迫遷入大興安嶺,女真族被迫遷入黑龍江以南烏蘇里江以西,最後俄羅斯移民成了當地的主體民族,不知道貝加爾湖以東的布里亞特蒙古族被同化沒有?
清朝末年,漢民族大量移民東北,成為東北的主體民族,這保證了東北對中國的向心力,成為鞏固東北邊防的最強的力量。海蘭泡江東六十四屯因為已經被漢人屯墾多年,故在璦琿條約中特別聲明保留為中國領土,成為中國在黑龍江北唯一的領土。清末時俄人違約將該地漢族、鄂倫春族居民趕進黑龍江淹死或殺死,此乃海蘭泡慘案!
江東64屯的被侵佔,歷經清朝、袁世凱、北洋軍閥與國民黨政權均拒絕承認,並堅持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沙俄趁火打劫,佔領東北全境,實行殖民統治。1905年日本擊敗沙俄,奪取庫頁島南段、千島群島南部和海參崴並控制吉林和遼寧。再後來黑龍江以南進入張作霖時期,黑龍江以北1917年遠東共和國成立,日本控制整個千島群島。
1931年日本佔領東北,成立偽"滿洲國",與蘇聯在黑龍江相對峙。蘇聯將遠東的漢族趕走或殺死,將遠東的朝鮮族強行遷到中亞。1945年,蘇聯從日本手中重新奪取庫頁島南部和海參崴,並佔領整個千島群島(包括日本北方四島)
⑥ 俄羅斯占什麼時候佔領中國領土
從1840年到現在300多萬平方公里中國東北烏蘇里江以東,黑龍江以北,再以烏蘇里和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相交處以外為中被割讓的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西北則以《伊犁條約》中被割讓的包括巴爾喀什湖以內的廣大西北地區15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東西北合計,俄羅斯帝國共佔領中國領土300多萬平方公里。
⑦ 俄羅斯是近代以來通過不平等條約和生吃硬占拿走中國土地最多的國家是真的么
是的
1.一六八九年九月七日(康熙二十七年),興安嶺及額爾古那河以西約二十五
萬平方公里國土,於《尼布楚條約》簽訂後喪失。
2.一七二七年十月二十一日(雍正五年),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十萬平方公
里國土,被迫簽訂《恰克圖條約》而喪失。
3.一七九零年(乾隆五十五年),約十萬平方公里之庫葉島,被俄帝暗中吞並。
4.一八四零年(道光二十年),原為我屬邦哈薩克,被俄帝侵並,該邦面積約
百萬平方公里。
5.一八四零年(道光二十年),原為屬邦布魯特,約十萬平方公裡面積土地,
被俄帝並吞。
6.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咸豐八年),混同江以西,黑龍江以北,外興安
嶺以南廣大地區,面積約四十六萬平方公里土地為俄帝侵佔,並逼清廷簽訂《璦
琿條約》加以承認。
7.一八六零年十一月十四日(咸豐十年),混同江及烏蘇里江以東興凱湖附近,
約四十三萬平方公里國土為俄帝侵佔,事後逼清廷訂《北京條約》加以承認。
8.一八六四年(同治三年)後,自沙漬達巴哈起,至蔥嶺止約四十三萬平方公
里國土,俄帝逼清廷訂立塔城界約等多次界約,加以承認。
9.一八六八年(同治七年),約百萬平方公裡面積之我屬邦布哈爾汗國,被俄
帝侵並。
10.一八七六年(光緒二年),原為我屬邦浩罕國,約三十五萬平方公裡面積土
地,被俄帝吞並。
11.一八八一年(光緒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陰,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
西北喀爾達止,約二萬平方公里國土,俄帝逼清廷訂立《伊犁條約》而喪失。
12.一八八三年(光緒九年),額爾齊思河及齋桑泊附近,約二萬平方公里土地,
於俄帝逼訂《科布多塔爾巴哈台界約》而喪失。
13.一八九五年(光緒二十一年),新疆省極西地區帕米爾地方,約一萬余平方
公里土地,被俄帝與英國瓜分。
14.一八九八年(光緒二十四年),俄帝強租旅行順大連,該兩港口面積約三千
八百平方公里。
15.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俄帝先唆使唐努烏梁海獨立,一九四四年 (民國
三十三年)正式侵並,總面積約十七萬平方公里國土。
16.一九四五年(民國三十四年),俄帝要挾英美訂立雅爾塔協定,同年十月外
蒙古舉行所謂公民投票(蘇軍亦參加投票)。我政府被迫承認其所謂「獨立」。
面積有一百四十四萬平方公里。
俄帝侵佔我國領土,至一九四五年止,共有五百八十八萬三千八百平方公
里——轉自鐵血網
⑧ 沙俄是怎麼佔領我國大片領土的
沙皇俄國早在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就加緊了對中國東北黑龍江流域地區的侵略。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沙皇尼古拉一世任命穆拉維約夫為東部西伯利亞總督,指示他加緊部署吞並黑龍江的軍事行動。一八五○年,穆俄維拉地派海軍上校涅維爾斯科伊率兵佔領黑龍江入口處的廟街,一八五四年強佔了中國領土庫頁島,一八五四年到一八五七年間,沙俄侵略軍大規模武裝入侵黑龍江地區,強占海南泡等地,設立哨所,修築炮台,企圖長期佔領。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穆拉維約夫乘英法侵略軍進犯天津、威脅北京的時候,率領兵艦侵入黑龍江的璦暉,以兵力挾制黑龍江將軍奕山,逼令他在預先擬定的條約上簽字,這就是所謂的《中俄璦暉條約》。依據條約,沙俄侵佔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
一八六○年,沙俄利用英法侵略軍攻佔北京的機會,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把烏蘇里以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約四十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也強行侵佔。
一八六四年,沙俄根據《中俄北京條約》片面擬定的中俄西段邊界「走向」,與清政府在新疆會商,勘分西部邊界。談判中,沙俄以武力相威脅,威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把中國境內的三個大湖——巴爾喀什湖、齋桑湖和伊克塞湖,連同周圍面積共達四十四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割佔了去。
從《璦暉條約》到《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沙皇俄國一共從中國侵佔了一百四十四萬余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侵略、霸佔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也是奴役、鎮壓中國人民革命最兇殘的劊子手
⑨ 俄羅斯帝國是怎麼搞到那麼多領土的
因為俄羅斯以前是蒙古的殖民地,所以酷愛戰爭,加之周邊都是一些沒落帝國,清朝,奧斯曼,伊朗等,另外又有哥薩克騎兵這個雇傭兵,不停開疆拓土,慢慢就成了世界最大了。有點和英國僱傭海盜劫掠相似。
⑩ 俄羅斯帝國龐大的疆域是怎麼來的
俄羅斯帝國的擴展,俄羅斯在彼得大帝帶領下迅速擴張。
俄羅斯帝國的大北方戰爭一直持續到了1721年,後與瑞典簽署了《尼斯塔德條約》,彼得一世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在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以及與西歐海洋國家交流的窗口。
1762年至1796年在位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延續了帝國的對外擴張和現代化進程。作為一名自認的開明專制君主,她在俄羅斯啟蒙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葉卡捷琳娜大帝時代可以說是俄羅斯帝國的第二個關鍵時期,在她去世的時候俄國成為歐洲的一個大國,帝國在南方和西方得到相當大的新疆土。1768年,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的俄土戰爭爆發,在1774年以《凱納甲湖條約》的簽訂而結束。根據這個條約,俄國取得了黑海的出海口,克里米亞韃靼人則終止與奧斯曼帝國的附庸國關系,而葉卡捷琳娜大帝在1783年吞並了克里米亞。1787年,第二次俄土戰爭爆發,1792年戰爭結束後,俄國將其勢力伸入巴爾干半島;雖然奧斯曼帝國沒有被俄國完全趕出歐洲,但已不再是俄國的嚴重威脅了。在西部,俄國則趁著波蘭立陶宛聯邦衰敗日虛之際,與普魯士王國、奧地利帝國三次瓜分波蘭。
身為一個歐洲的主要國家,俄國也無法避免的參與了與拿破崙法國的戰爭。1812年6月,拿破崙率領了60萬大軍侵略俄國,比俄國正規軍大兩倍以上,而且裝備更加精良。但在拿破崙推進的同時,也同時面臨了過度擴張的問題。俄國使用了焦土戰爭的策略,而拿破崙又遇上俄國寒冷的冬天,使得拿破崙遭遇了災難性的慘敗:不到3萬人能回到他們的祖國。在法國軍撤退之際,俄國軍則推進到中歐和西歐,最後到了巴黎的城門邊。在反法同盟擊敗拿破崙後,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被視為歐洲的救世主。
早於17世紀,俄國已積極向西伯利亞擴張,並與清朝發生沖突。清俄分別於1689年和1727年簽署《尼布楚條約》和《恰克圖條約》確立邊界,但這並未阻止俄國的野心。1858年5月,俄國乘英法聯軍與清政府開戰之際,俄國以武力威脅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簽署《璦琿條約》,以黑龍江為邊界。1860年簽訂的《中俄北京條約》,俄國更把整個外滿洲(包括庫頁島)吞並,並獲得海參崴這個不凍港,以擴展其於西太平洋的影響。另一方面,俄國亦企圖將勢力染指庫頁島及千島群島,與日本展開爭奪。1875年5月7日,時日本與俄國簽訂《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俄國把千島列島北部給予日本,換取庫頁島的主權。19世紀末期,俄國向清政府租借大連,成立關東州。俄國亦藉得到了東清鐵路的建築權對內滿洲進一步牽制。
俄羅斯帝國在北美洲亦曾經於1648年派遣探索隊成功的探索了阿拉斯加,並於1733年佔有俄屬北美,但在1867年10月將其以720萬美元(摺合2009年的90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即今日的阿拉斯加州。
俄羅斯最早向中亞的活動,是彼得大帝時代,當時已向希瓦汗國擴張。在克里米亞戰爭失敗後。在伊格納契夫慫恿下,向中亞擴張。由鹹海出發。前往希瓦汗國與布哈拉汗國。這二國成為附屬國。1864年,佔領費爾干納盆地的浩罕與塔什干。1877年,佔領土庫曼。
俄羅斯帝國最大影響范圍。
深綠是他的領土。
淺綠是他的勢力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