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俄羅斯的火星神童預言了什麼
「火星神童」預言了地球災難:
「火星神童」Boriska說:大約在2009或2012年,地球會有巨大的洪水,那將會為人類帶來很大的災難,是全球性的,我並不害怕,會有一些人活下來,我?應該可以活下來吧!媽媽呢,我就不知道了。
2. 俄羅斯最好的三個盟友
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強大國家,不僅強在綜合國力上,還強在國際影響力上。二戰後,美國在全球建立起布雷頓森林體系,以美元作為國際貿易結算貨幣,因此拉攏了一大批資本主義國家作為自己的盟友。相比於北約,華約只是一個組織鬆散的社會主義聯盟,全靠蘇聯的援助和武力鎮壓維系,隨著蘇聯的衰落,華約也隨之分崩離析。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遺產,但不包括國際關系。東歐劇變後,大部分前蘇聯國家都改頭換面,投入北約和歐盟陣營中,波蘭、巴爾干半島等國甚至與俄羅斯反目成仇,充當美國反俄的急先鋒。隨著北約勢力范圍向東擴張,俄羅斯的盟友也所剩無幾,目前只有白俄羅斯、伊朗、敘利亞、委內瑞拉、朝鮮等小國、弱國,完全無法與美國的盟友國相提並論。
美國與其盟友的關系並不是靠武力維系的,而是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礎上,榮辱與共,一損俱損,比如英國和以色列。英國在二戰後實力衰減,靠美國的經濟援助才有所恢復,如今英國仍處在不斷衰落中,只有抱緊美國大腿,才能維持大國地位。以色列在美國高層有利益代言人,猶太復國主義滲透到美國政府、軍隊、媒體、金融、意識形態和教育體系等,與美國本是一體。
相反,俄羅斯與其盟友的關系是建立在美國對外關系之上,誰與美國為敵,誰就是俄羅斯的朋友,與美國關系越惡劣,與俄羅斯關系就越鐵。反之,一旦美國在該國建立起親美政權,與俄羅斯的關系就會分崩離析。因此,俄羅斯與其盟友的關系並不穩定,沒有休戚與共的關系,也就不存在鐵一般的同盟關系。
俄羅斯沒有像美國一樣的經濟影響力,對國際關系看得也很清楚。自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領導人經歷了太多的人情冷暖,兄弟反目、盟友貌似神離、歐洲心懷鬼胎,種種變故讓俄羅斯看清了西方國家的嘴臉。普京上台後徹底放棄了與西方國家修好的想法,轉而專心整頓經濟、平定叛亂、發展軍備,繼續保持蘇聯時期對歐洲的威懾力。在一次訪談中,普京公開講道:「只有俄羅斯的海軍、陸軍和空軍是永遠的盟友」,引起國內外的廣泛贊譽。
局勢的發展果如普京所料,克里米亞事件後,西方國家集體翻臉,對俄羅斯實施了嚴厲的經濟制裁,到今天仍然沒有解除。另一方面,強大的俄羅斯也讓歐洲看到了崛起的希望,隨著英國脫歐,歐洲正在考慮重新接納俄羅斯,目前正在與俄羅斯開展廣泛的經濟合作。
3. 蘇聯不解體世界會怎樣
蘇聯不解體,中國改革開放不會取得這么輝煌的成績。蘇聯和美國、西歐都不希望再崛起一級,影響戰略平衡。
如果蘇聯繼續存在並且與西方對立,特別是民用科技方面,將會被西方拉開非常大的距離。
西方世界進入個人電腦、Windows操作體系、智能手機、互聯網、智能手機時代。而蘇聯集團國家這些東西都不會出現在民生中。所有的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都是西方技術。
4. 人懷鬼胎、結果會如何
胎死腹中。這樣的人害人害己~~~
5. 為什麼那麼多的國家驅除俄羅斯外交官
政治需要,大家各懷鬼胎:
首先,英國跟俄羅斯互懟。
作為帶頭大哥的美國,出手力道最大,一口氣宣布驅逐60名俄外交官,其中還有12名是俄羅斯駐聯合國使團人員,俄羅斯駐西雅圖的領事館也被關閉。今天的特朗普再也不是商人特朗普啦,而是身處漩渦之中的總統特朗普。試問,目前美國政界最熱的話題是什麼?——通俄門。早前,美國國會就因為質疑特朗普通俄,史無前例地通過了《敵國法案》,剝奪了他在外交上的全面自主權。如今,在中期選舉的壓力下,特朗普自然得服從政治需要。
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外交關系基本接近極限,只剩斷交宣戰了。
法、德兩國明確表示支持英國。看起來是很暖人心。不過,考慮到脫歐談判即將迎來最艱難的第二階段,屆時自由貿易、北愛爾蘭邊界等棘手問題就要浮出水面,那麼在這件事情上,法、德兩國有沒有動其他心思?
波羅的海三國和其他那些參與了的東歐國家,就更不用說了。蘇東劇變之後,加入北約最積極的就是他們,之後加入歐盟最積極的也是他們。本著抱團取暖的出發點,這一行為就很容易理解了。
6. 莫斯科戰爭中,為何德軍寧願凍死也不去搶蘇聯人的衣服
二戰時期的德軍所向披靡,百戰百勝,軍備優良,軍民素質極高。從開始進攻蘇聯時,德軍使用閃電戰的作戰方式,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這使得蘇聯無法摸清德軍的進攻方向,被德軍長驅直入,難以抵擋。而希特勒見狀後,異常自信,他認為完全可以在三個月內打敗蘇聯,也就是冬天來臨之前。
蘇聯實行的焦土戰略,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以致於德軍極大地喪失了戰鬥力。很明顯,蘇聯的焦土戰略效果十分明顯,德軍的確因為沒有禦寒之物死傷無數,而蘇聯人並非沒有損失,蘇聯人損失的是百萬百姓的住所,眾多蘇聯百姓因為家鄉被摧毀只能顛沛流離,最終慘死。
7. 蘇俄內戰的各懷鬼胎
反過來看,白軍雖然人多勢眾、來勢洶洶,但他們面臨的問題卻不像紅軍的問題那麼好解決。有些問題短時間來看也許並不是很危急,但如果放任下去,其後果無異於慢性自殺。
首先是兵員的補充,在內戰的初期白軍擁有技戰術水平高出對手很多的高素質兵員,白軍中受過良好教育訓練、經驗豐富的軍官充裕到可以作為普通步兵使用。高素質的兵員是白軍最大的優勢,而補充這些高素質兵員的傷亡,則是白軍面臨的最大的瓶頸問題。畢竟有熱情參加白軍的舊軍人和貴族軍官在數量上遠遠不能與支持革命的工人士兵相比,更何況白軍在佔領區沒有建立起有效的行政體系,也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動員體制,不要說高素質兵員,就是「壯丁」恐怕也難以補充,即使有動員和補充,量既不足,在質上更遠遠不能與最初的那些職業軍人相比。無法克服兵員補充的瓶頸,白軍就只能是一支「一次性軍隊」,它的每一點消耗和損失都幾乎是無法恢復的,每打一仗——即使是勝仗——就削弱一分,勝利越多,損失越多,實力越弱,離最終的覆滅也就越近了。
白軍在軍事上另一個無法克服的問題是缺乏統一的領導與指揮。在蘇維埃政權的各路敵人當中,有忠於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克倫斯基,有妄圖復辟諾曼洛夫王朝和沙皇專制的——高爾察克、鄧尼金,有想趁著天下大亂借機恢復故國爭取民族獨立的——曼納海姆、畢蘇斯基,有想割據一方佔地為王的——彼得留拉,有想換取自由和回家的機會的——捷克軍團、有純粹就是看不慣蘇維埃政府的政策、方針和路線的——叛亂的哥薩克、甚至還有乾脆就是打家劫舍過了今天不想明天的流寇——馬赫諾。這些力量雖然都與蘇維埃政權為敵,但他們的政治信仰和目標卻千差萬別,存在著無法調和的矛盾。即使是目標立場大致一致的力量,彼此之間也缺少人望、能力都足以服眾的領袖人物(由此看來對俄羅斯皇族和被俘的白軍主要將領的果斷處置應該也有消滅白軍為之團結戰斗的精神支柱和偶像的考慮)。這些都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在軍事行動上協調一致、滅切配合,也就難免被內線作戰的紅軍各個擊破了。
不僅他們,參與進蘇俄內戰的外國干涉軍也是各懷鬼胎:德國是為了徹底解除俄國繼續與其作戰的能力,消除兩線作戰的威脅,同時以俄國的資源補充本國原材料和農產品的不足與損失;英國是為了恢復和維護一個對本國和協約國集團既依賴又合作的俄國政權;法國是為了防止德國利用俄國的資源和協約國援助俄國的武器物資繼續戰斗,並企圖在由沙俄統治下恢復獨立的民族國家中擴展自己的影響;日本是為了攫取俄國在遠東地區的領土和權益;美國純粹是為了和其他協約國成員在行動上保持一致。
8. 美國和蘇聯(現在俄羅斯)為什麼總是對著干他們的恩怨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美蘇爭霸開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美國打敗了日本,並與英法盟軍一起收拾了義大利,還與蘇聯在易北河會使,共同打敗德國。蘇聯單獨收拾掉了德國法西斯,還殲滅了駐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可以說兩個大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非常大。二戰結束後,隨著戰略利益的驅使和大國沙文主義,蘇聯開始了全球范圍內的與美國爭霸。美國出於消滅共產主義的需要以及利益驅動,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與以蘇聯為首的華沙條約組織對抗。20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但美國還占著世界的重要一極。俄羅斯雖然繼承了前蘇聯的大部分衣缽,但也已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