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出艙航天服怎麼樣

俄羅斯出艙航天服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6-20 10:03:07

① 美國和俄羅斯都使用什麼樣的航天服,之間有沒有什麼區別

比較美國宇航服和俄羅斯宇航服,首先兩者的總重量不相上下,但俄羅斯宇航服更容易穿進去,宇航服後部有一個小門,你只需要鑽進去,關上背後的小門就可以了,這是俄羅斯宇航服的先進之處。同時,俄宇航服可以在太空中停留更長的時間,更換宇航服上相關部件的操作方法比較簡單,這可使宇航員對太空站進行長達幾個月的修理、安裝。美國宇航服比俄羅斯宇航服更靈便,它的內部氧氣壓力更低,所以當宇航員出艙工作時,不會舉止僵硬、行動不便。美國宇航服在手套的設計上比俄羅斯宇航服更好,宇航員的手指可以進行更為靈活精確的活動。

俄羅斯宇航服主要是為宇航員在艙外低軌修復國際空間站的俄羅斯部分———米爾空間站而設計的。它沒有照明裝置,因而不具備在軌道暗處工作的條件。在這種情況下,宇航員進行太空行走的時間就受到了限制。同時,俄羅斯宇航服的製冷系統不如美國宇航服。製冷系統性能不佳,宇航員就不能在太空行走中乾重體力活。否則,一旦大量出汗,宇航員就會感覺如同置身火爐,後果不堪設想。美國宇航服的缺點是,它只適合完成短期任務,而且它在穿脫上很困難,你很難在無人幫助的情況下自行穿上宇航服。我認為未來美國宇航服將更為輕便,宇航員可以穿上它行走,彎腰屈膝,當前美宇航服的設計是基於自由落體定律而不是地球引力定律。

② 這次神七出倉的宇航服為什麼要用俄羅斯的

此次神七上天要帶兩套宇航服,一套是我國國產的「飛天」艙外航天服,另一套是從俄羅斯購買的「海鷹」艙外航天服。買俄羅斯的產品是因為我們自己不夠時間作第二套「飛天」了。

神七航天員執行出艙任務時,身穿國產「飛天」艙外航天服的航天員將出艙,另一名身穿俄制「海鷹」艙外航天服的航天員在氣閘艙留守。

③ 為什麼要用俄羅斯航天服

這件事情只有2種可能性
1:可能俄羅斯的技術安全性比較高9(但這種可能性很低)
2:穿不同的航天服上天,然後在進行數據對比,找出其中的不同,優點和缺點,然後再進行改進,使其更加完美.(這個可能性很高,個人比較傾向這種)

④ 艙外航天服的俄羅斯航天服

海鷹-D型出艙活動航天服
海鷹-D型出艙活動航天服是在蘇聯登月用的海鷹航天服的基礎上經改進而成,主要在禮炮6號太空站上使用,但在禮炮7號的早期也曾經使用過。 海鷹-D型航天服由硬的胸甲和軟的織物構成。服裝背部有背包,背包里是生命保障系統,同時又是進入服裝的入口和密封蓋。硬的胸甲由1毫米厚的鋁合金製成。胸甲上還裝有帶玻璃面窗的頭盔。服裝的軟體部分由10層織物構成。這10層織物從外向里分別是:(1)用耐熱尼龍製作的外防護層;(2)用多層織物製成的隔熱和防流星體層;(3)外限制層,用聚酯纖維織物製成,限制下面的氣囊在加壓時向外膨脹;(4)主加壓氣囊層;5)輔助加壓氣囊層;(6)加壓層的襯里;(7)氧氣輸送管道;(8)氣體循環空間;9)液冷服;(10)耐穿襯衫。 整套服裝重量,包括各種消耗品在內,為70千克。早期服裝的靈活性很差,航天員在幾小時的太空行走後,體重平均下降3千克。主要是在太空工作時,為克服服裝的阻力而大量用力,引起大量出汗,最後導致身體的水分喪失。這種服裝只能在艙外工作3.5至5.0小時。服裝在艙外工作時間不長的原因是熱調節系統存在問題,因此在後來的海鷹-DM航天服上進行了重新設計。服裝還帶有一根25米長的臍帶,用於供電和通信。 海鷹-DM航天服在很多方面做了改進,特別是增加了服裝的自主性和提高了靈活性。例如服裝的髖關節經過改進後不僅更加靈活,而且簡化了褲子的設計,減少了服裝的臀圍。但是航天員認為,禮炮7號空間站上太空行走的任務比較簡單,因此提高髖關節的靈活性沒有多大意義。
海鷹-DMA型出艙活動航天服
海鷹-DMA型出艙活動航天服於1988年10月20日在和平號空間站上首次使用。兩名蘇聯航天員穿著這種新型航天服在艙外工作4小時零12分鍾。這種新型航天服的使用壽命僅為4年。使用壽命不長的原因是用了很多橡膠、皮革和棉紡織品,這些天然服裝材料沒有人工合成纖維耐用。這種服裝的一個特點是可以在空間站上由航天員自行維修,而且不需要地面上的技術人員指導。穿著這種服裝,蘇聯航天員每次太空行走時間大約5小時,總共可以完成50小時的太空行走。但是如果對服裝上的軟材料能定期維修和更換,這種服裝能在軌道上完成15至20次太空行走。 每次太空行走以後,必須將服裝的上下都擦拭乾凈,晾乾,並掛在氣閘艙內用通風設備進行通風,以防止生長細菌和真菌。超過使用壽命的服裝,被放進進步號貨船內,當貨運飛船再入大氣層時與貨運飛船一同燒毀。 蘇聯設計的所有海鷹型航天服都是從背後穿脫衣服。這就是說,服裝的背包既有生命保障系統,又有服裝的進出口,以供航天員穿脫服裝,而且背包上還有關閉進出口的密封蓋。進出口高792毫米,寬396毫米。背包是從左側用鉸鏈與服裝的剛性上半身相連。在密封蓋關閉時,服裝進出口處的密封裝置能可靠地將進出口密封住。 服裝的剛性上半身是用鋁板經沖壓和焊接而成。沖壓時使用特製的金屬模型,沖壓件上焊接有各種機加工的金屬環,如腰環、背部的進出口環和肩部的袖孔環。在沖壓件的裡面還塗抹一層橡膠,以便對打眼孔和焊縫等進行密封。在一些關鍵部位又用橡膠片進一步密封。焊接採用氦弧焊和接觸焊兩種,焊接後還要用X光機和染料進行測試。相比而言,服裝剛性上半身的這種製作方法既簡單又經濟。 海鷹型服裝的液冷系統使用一種多孔的盤式升華器,這種升華器每小時能帶走航天員的代謝產熱300至460瓦,但峰值速率在短時間內可達到698瓦。航天員在太空行走時,代謝產熱一般是400瓦。冷卻液入口的溫度在2℃至31℃之間變化;冷卻液循環泵的工作壓力可以從20到30千帕。 海鷹-DMA型航天服的液冷服只有冷卻功能,沒有通風功能,因此服裝內還縫有3根並行的聚氯乙烯通氣管,專門作為通風用。 這種服裝的生命保障系統跟以前的服裝相比,雖然還保留臍帶,但是服裝的自主性明顯提高。特別是生命保障系統的分系統和結構,很容易就在軌道上進行維修和更換,如氧氣瓶、電源、無線電通信設備和天線等,因為這些東西是直接安放在背包的密封蓋上的,僅簡單地用帶子扣住。另外在密封蓋上還安裝有加壓、通風和呼吸用氣體的循環迴路以及冷卻液迴路。
海鷹-M型出艙活動航天服
海鷹-M型出艙活動航天服是在海鷹-DMA型航天服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海鷹-M型航天服最初是為和平號空間站設計的,從1997年4月開始有3套服裝在和平號空間站上使用過,曾經完成3次太空行走,每次太空行走時間在5小時左右。 俄羅斯參加美國的國際空間站計劃以後,為了適應國際空間站的特殊要求,美國希望俄羅斯進一步提高海鷹型出艙活動航天服的性能,因此俄羅斯對海鷹-M型出艙活動航天服進行了改進。2001年這種專門為國際空間站生產的出艙活動航天服開始在站上使用。 海鷹-M型航天服雖然也是半剛性結構,但與海鷹-DMA型服裝相比,其性能有很大提高。除了部分滿足國際空間站的要求、有較高的可靠性、增加了太空行走的次數和改進了電子通信系統的性能以外,最重要的是提高了服裝的活動性,特別是提高了手臂、軀乾和髖關節的活動性,同時對服裝的胸甲和手套也做了很大的改進。 不過目前的海鷹-M型出艙活動航天服並沒有完全滿足國際空間站的要求,特別是很多女航天員還沒有合適的航天服穿用;航天服的一些關節部位,靈活性還不夠理想。

⑤ 航天員出艙被保護得像寶寶,為何出艙後需要包裹這么厚重的衣服

因為航天員在外太空長期作業,加上外太空的溫度非常的低,而他們緩回大陸的時候就會引起熱效反應,再加上航天飛船在返回大陸的時候會承受很大的壓強,所以他們才會穿這么厚重的衣服。

而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護宇航員的安全,而這些航天衣服是經過特殊材料製作而成,這種衣服不僅能應對大氣層的壓強,而且還能保持一種恆溫的狀態,所以宇航員都會穿這身衣服來保護自己。


宇航服的功能

整體上看,有以下五個功能:保持宇航員體溫;保持壓力平衡(使太空人承受的壓力與在地球上的相似);阻擋強而有害的輻射(如來自太陽的輻射);處理宇航員的排泄物;提供氧及抽去二氧化碳。

航天服從功能上看,航天服有艙內航天服和艙外航天服兩種;美國和俄羅斯使用的都是軟硬結合式的航天服。無論哪種航天服都由多層組成,它們互相連接形成一個整體服裝,但要求各層的質量要高、要輕、不能過厚,以避免影響航天員的行動。

⑥ 關於航天服的資料

資料

1、在航天服的狹小空間內,二氧化碳濃度有可能達到致命水平。因此,多餘的二氧化碳必須從航天服中清除掉。航天服使用氫氧化鋰罐來去除二氧化碳。這些過濾罐位於航天服的生命維持背包或航天器中。

2、航天服內不能使用正常的空氣——78%的氮氣,21%的氧氣和1%的其他氣體——因為低壓會使肺部和血液中氧氣濃度變低。

發展歷史

世界上第一個使用航天服裝備的人是美國冒險家威利·波斯特。二十世紀30年代初,他駕駛「溫尼妹號」單座機在向橫越北美大陸飛行的挑戰中,將飛機上升到同溫層。當時波斯特身穿的高空飛行壓力服,是用發動機的供壓裝置送出的空氣壓吹起來的氣囊。

⑦ 航天員走出航天器進入太空時穿的衣服,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航天員走出航天器完成指定的艙外作業任務,稱之為航天員出艙活動,一般也形象地稱之為「太空行走」。航天器外部的太空環境是十分嚴酷的,如不作防護,人根本不可能生存。所以,航天員出艙時必須穿著專門研製的安全防護裝備,即艙外航天服。

整體上看,有以下五個功能:保持宇航員體溫;保持壓力平衡(使太空人承受的壓力與在地球上的相似);阻擋強而有害的輻射(如來自太陽的輻射);處理宇航員的排泄物;提供氧及抽去二氧化碳。航天服從功能上看,航天服有艙內航天服和艙外航天服兩種;美國和俄羅斯使用的都是軟硬結合式的航天服。無論哪種航天服都由多層組成,它們互相連接形成一個整體服裝,但要求各層的質量要高、要輕、不能過厚,以避免影響航天員的行動。

⑧ 俄羅斯的海鷹型航天服有什麼特點

海鷹型航天服有三大特點:第一,容易穿脫,即不需要工作人員幫助,航天員自己即可完成穿脫。第二,可以在軌道上進行維修,如果在軌道上發現小的故障或問題,不需要送到地面去檢查和維修,航天員在太空即可完成一般性的維修和保養。第三,航天服雖然只有一個標准尺寸,但是適合於各種不同身材的航天員穿戴。

⑨ 神七的艙外航天服與俄羅斯、美國的有什麼不同

有區別,美國使用太空梭航天服,當時為了太空梭航天員用的航天服,是有很多層組成的,一般說是14層,所以實際上不像人家說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服裝,實際上是一種裝備。俄羅斯也是經過多次換代,目前叫奧蘭M航天服,也叫海鷹M航天服,基本功能就是相同的。一般最底層先穿一個尿不濕之類的東西,防止在太空上廁所。第二,一般穿也冷服,裡面有很多管子,像空調似的能把熱量帶走。在外面,氣密層,也叫氣密服,就是產生一定的壓力,現在咱們只做低壓航天服嘛,就是用30千帕到40千帕的壓力,如果沒有這個壓力吸氧排氮時間就更長了,而且對人還是有一定危害的,所以一般有氣密層。再外邊一般有一個限制層,防止氣密層膨脹,就是我們後邊要講,原來曾經限制層做的不好,人一出艙變成真空了,沒有壓力,變成一個皮球一樣,回不來了,有一個氣密層。再外面還有很多防熱、防微隕石、防沖擊,有的就跟拿防彈衣那種材料做的,航天服要壞了就比較麻煩了,防止外邊隕石、輻射、熱等等的,有一個外層,可能是由多層的織物組成的。 但是他們也有不同的地方,首先氣密層壓力體制不一樣,像俄羅斯的奧蘭M航天服壓力是40千帕,美國太空梭的航天服差不多是30千帕左右,美國太空梭航天服由於壓力低比較靈活,我們知道人如果壓力很就高沒法動了,但是俄羅斯也有它的優點,就是由於壓力高一點吸氧排氮的時間就短一些。第二,穿法上也有區別,俄羅斯的航天服是上硬後短式的,是一個自穿式的,可以自己穿。美國航天服是兩件分的,先穿褲子,再穿衣服,那個航天服就比較復雜,需要兩個人互相幫著穿,這個也不同。第三,顏色、質量不一樣,一般看像俄羅斯艙外航天服是土黃色的,美國是白色的

與俄羅斯出艙航天服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