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蘇聯是咋解放的.為什麼改為叫俄羅斯
1917 年 3 月,俄羅斯帝國爆發二月革命,導致沙皇下台,俄羅斯帝國解體。出現 列寧宣布一切權力歸蘇維埃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俄語意為「代表會議」)並存的局面。最後以列寧為首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左翼(布爾什維克)聯合其它極左翼政黨在聖彼得堡發動叛亂,於 1917 年 11 月 7 日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史稱「十月革命」。革命後改國名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俄羅斯或俄羅斯聯邦或蘇維埃俄國或蘇俄(1922 年蘇聯成立後蘇俄成為歷史名稱)。1991 年 12 月 25 日蘇聯解體,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決定改國名為俄羅斯聯邦。
Ⅱ 為什麼蘇聯解體後變成了俄羅斯
葉利欽認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中除了俄羅斯的都應該分離,所以他主動推動蘇聯解體並成立俄羅斯聯邦,俄羅斯聯邦繼承了蘇聯大部分遺產,也是蘇聯的最重要主體。勉強可以如你所說蘇聯解體變成了俄羅斯,很勉強
Ⅲ 前蘇聯為什麼解體
蘇聯為什麼解體的原因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嚴重的經濟危機。
從50年代後期起,美蘇開始爭霸。沉重的軍備負擔及經濟體制上的種種弊病,嚴重影響了蘇聯經濟的健康發展。盡管從50年代赫魯曉夫上台起,蘇聯幾任領導人都曾對舊經濟體制進行改革,但見效甚微。
進入80年代,長期積累的經濟惡果導致蘇聯經濟急劇惡化。到1991年2月,國民生產總值下降20%,財政赤字達3000億盧布,通貸膨脹率高達300%,經濟已全面萎縮。
第二,社會動盪不安,否定歷史、反馬克思主義的各種思潮泛濫。
蘇聯否定歷史的思潮可上溯到50年代赫魯曉夫執政期間。1956年,赫魯曉夫在蘇共20大上作了《關於個人崇拜及其後果》的秘密報告,批判了斯大林的一些錯誤,在社會上引起震動,進而引發了一股全盤否定斯大林,否定歷史、否定社會主義的政治「暗流」。
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後,掀起第二次重評斯大林的浪潮,使「暗流」發展成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思潮,並進一步蔓延。戈爾巴喬夫極力主張的以「多元化」、「公開性」、「民主化」為核心的新思維及民主社會主義思潮在蘇聯的泛濫,進一步搞亂了人們的思想,導致人們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產生嚴重動搖。同時,右翼勢力和民族分離主義思潮抬頭,社會矛盾、民族矛盾急劇激化。
第三,西方勢力的影響。
西方國家一直以蘇聯為主要對手,以軟化、肢解的手法推行和平演變戰略。如為了鼓勵實施「新思維」的內部演變政策,西方給予蘇聯某些好處,以達到穩住蘇聯的目的;另一方面西方又繼續鼓勵蘇聯民族主義分子鬧獨立搞分裂,以達到最終肢解蘇聯的目的。
蘇聯解體(俄文:Распад СССР,英文:Dissolution of the Soviet Union)是指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共產黨失去執政地位及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瓦解的事件。
1991年9月6日,蘇聯國務委員會通過決議,承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個加盟共和國獨立。12月8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個創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在別洛韋日森林簽署《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別洛韋日協議),宣布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
12月21日,除波羅的海三國和喬治亞外的11個蘇聯加盟共和國簽署《阿拉木圖宣言》和《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議定書》。1991年12月25日19時40分,戈爾巴喬夫宣布辭去蘇聯總統職務。
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至此,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成為蘇聯的唯一繼承國。蘇聯在海外的一切財產、存款、外交機構、使領館等由俄羅斯接收。
Ⅳ 蘇聯怎麼變俄羅斯的
自俄羅斯誕生至今的一千多年中,其社會歷史的發展最顯著的一個特徵就是忽而偏向東方,忽而偏向西方,像「鍾擺」一樣,在東方化與西方化之間搖擺式地前進。一
俄國發展為什麼像「鍾擺」一樣曲折前進?這主要受到了俄羅斯文化和民族個性的制約。
歷史上,俄羅斯文化受到了東西方文化的雙重沖撞。正如俄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別爾嘉耶夫精闢地指出的:「俄羅斯不是純粹的歐洲民族,也不是純粹的亞洲民族。俄羅斯是世界的完整部分,巨大的東方—西方,它將兩個世界結合在一起。在俄羅斯精神中,東方與西方兩種因素永遠在相互角力。」
俄羅斯民族和文化的發展既晚於西歐國家,也晚於東方國家。因此,古羅斯還未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化時,就受到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的雙重沖擊,種下了文化雙重性發展的種子。公元982年,俄羅斯初有文字,文化還在孕育之中。是年,基輔羅斯大公弗拉基米爾將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正教定為國教,為俄羅斯文化注入了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基因。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彼得一世改革,開創了俄國歐化的道路。其後,葉卡捷琳娜二世實行了「開明專制」,亞歷山大一世對農奴制進行了有限自由主義的改革。同期,在俄國啟蒙運動逐步開展的大背景下,貴族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貴族資產階級十二月革命黨人和平民知識分子奔走呼號乃至流血犧牲,前仆後繼地進行了反對封建農奴制的斗爭,西方文化逐步溶入了俄羅斯技術、行政管理、科學、教育、思想、文化、藝術和生活方式,並深刻地影響了俄羅斯社會的發展。但19世紀中期以前,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一直受到封建農奴制的束縛,因此西方文化缺乏廣泛的社會基礎,西方文化的運行還僅限於社會的上層。
俄羅斯文化發展的另一種土壤,是長期實行東方式政治制度積淀的東方文化。俄羅斯疆土廣袤,氣候寒冷惡劣,客觀上需要強大、集權的國家進行治理。其次,遵循著宗法原則的農民村社制,也為東方式的集權、專制制度提供了經濟基礎。公元13世紀,蒙古韃靼金帳汗征服了處於內戰和分裂狀態的羅斯國,運用君主絕對權威的專制制度統治羅斯,使羅斯大公們獲得關於專制統治的示範,並在今後國家發展中模仿、發展為中央集權制。羅斯國的中央集權制,已經類似於東方的政治制度,為沙皇農奴制奠定了政治基礎,在沙皇農奴制對俄國社會長達幾個世紀的統治中,「集權」、「專制」積淀成為俄羅斯文化的發達的「根系」。別爾嘉耶夫精闢地指出,「俄羅斯式的思想體系始終是集權主義的」。
俄羅斯文化的另一特性,是缺乏理性精神。在俄羅斯,直至19世紀60年代以前,一直實行以封建農業生產方式為基礎的沙皇專制制度。簡單重復的封建農業生產方式,封閉的村社農民生活,文化的低下,以及宗法村社制與沙皇專制對農民的絕對統治,使理性的探索精神淡薄,因循守舊代代相襲。二
那麼,俄羅斯文化是怎樣影響俄國社會歷史發展的呢?
在俄羅斯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觀念、意識、思想滋養了俄羅斯的民族個性。首先,俄羅斯文化的雙重性,在俄羅斯民族精神中外化為東、西方兩種價值觀寓於一體,相互沖撞的矛盾性。其次,俄羅斯民族缺乏理性精神,則使其思維「好走極端」,「俄羅斯人是極端主義者」。
俄羅斯民族個性的另一特性,是富於擴張性。羅斯發祥於歐亞平原,自衛迫使羅斯人趕走侵略者,並在他們居住的地方堅定地保衛自己。同時,由於古羅斯民族居住的地方是無邊無際的平原,缺乏山川阻隔與關隘屏障保護,猶如沒有圍牆的家園,時常為不安全感所纏繞。因而,通過擴張尋找安全的疆界,構成俄對外擴張的原始動因。此外,俄羅斯作為內陸國家,經濟發展受到陸路交通落後不便的嚴重製約。打通出海口推動對外貿易的發展,成為俄羅斯對外擴張的經濟動因。最後,源於15世紀以來自詡莫斯科是第三羅馬—基督教中心的「救世思想」,及與此相聯系的「大俄羅斯主義」,一直是俄國沙皇進行領土擴張和嚮往在世界上發揮特殊作用的思想基礎和理論基礎。
俄羅斯民族的「救世使命」意識和大國、大民族意識以及相對於西方落後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使其經濟、政治發展受到了三對矛盾的困擾。
馬克思指出,俄國統治者具有「從不改變、從不忽視的目的———俄國的世界霸權」。俄國在發展中遇到的第一對矛盾是,由於其封建農奴制生產方式落後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擴張的目標時常受到國家實力不足的羈絆。17世紀末,彼得大帝兩次遠征克里米亞均告失敗,使俄國統治者深切地感受到這種矛盾。特別是隨著擴張的深入,俄國與正在通過對外擴張尋找原料和商品市場的資本主義列強直接發生沖突。當封建農奴制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正面較量時,便把這種矛盾推向了極端。
為了解決這一矛盾,產生了第二對矛盾:為增強國力向西方文化敞開大門,總是受到東方式政治制度的掣肘。俄國學者指出,自彼得以後,俄國歷史上的改革和上層的反改革總是相伴隨。
俄羅斯受到雙重文化因素制約的特點,使俄羅斯在發展中產生了第三對矛盾:關閉西方化大門,自我封閉於西方文明之外,就會拉大與不斷前進的西方的差距,並受到後者更為嚴峻的挑戰,迫使俄國再次打開西方化之門。沙皇政府為保存貴族地主的權力和特權,不得不通過管理、司法、教育等方面的資產階級改革,以使俄國的專制制度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
總之,上述三對矛盾,不啻制約著俄國歷史發展的內部邏輯。俄羅斯民族好走極端的個性,使得在社會劇烈變革時期民眾往往選擇與現行社會制度截然相反的社會制度:20世紀初民眾選擇社會主義,世紀末又放棄社會主義,激進地走向資本主義,把俄羅斯鍾擺性的發展推向了極端。俄羅斯發展的鍾擺性,體現了俄羅斯獨特的民族個性面對外部文明的誘惑、挑戰、擠壓作出的反應,體現了俄羅斯對自己發展道路艱難、曲折的探索。
Ⅳ 蘇聯為什麼改名為俄羅斯了怎麼搞的謝謝!
1991年12月8日,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領導人在著名的別洛韋日叢林中簽訂了成立獨聯體的文件。蘇聯不再存在。有關蘇聯帝國的衰亡原因已經很多。但是研究人員往往忽略了導致蘇聯迅速解體的三大原因。俄羅斯前副總理謝爾蓋-沙赫賴近日撰文指出這三大原因。
解體三大原因
首先,蘇聯憲法給了加盟共和國以自由退出蘇聯的權利。
90年代末,「改革」已經奄奄一息。隨著中央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削弱,權力開始向加盟共和國和自治共和國發展。不是由全民直接選舉而只由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蘇聯第一任總統的弱點表現越來越明顯。同加盟共和國的任何一名總統相比,他的合法程度最差,權威性也最差。
所謂的「自治化計劃」成了蘇聯解體的第三大原因。為削弱俄羅斯和「民主」的,建議把俄羅斯聯邦中的自治區提升到加盟共和國的地位,結果在蘇聯境內出現了35個獨立的共和國。俄羅斯聯邦變成一個滿是洞眼的大乳酪,出現了近20個自治區,俄羅斯因此可能失去51%的土地及其戰略資源和近2000萬的人口。
鑒於俄羅斯聯邦面臨實際分裂的危險,俄羅斯人民代表大會為保障聯邦的完整性,於1990年6月12日以絕對多數票通過了俄羅斯聯邦國家主權宣言。但俄羅斯聯邦宣布,仍將是更新了的聯盟的一部分。
蘇共出現裂痕
蘇共出現了裂痕。俄羅斯聯邦沒有自己的共產黨。伊·波洛茲科夫和根納季·久加諾夫在緊急關頭,為了與聯盟的領導相對抗,成立了俄羅斯共產黨,從而為蘇共的解體,也是蘇聯的解體做出決定性貢獻。
蘇共中央1990年11月和1991年4月這兩次全會意味著戈爾巴喬夫在與反對派斗爭中遭到嚴重失敗。為把戈爾巴喬夫從蘇共中央總書記和蘇聯總統的位置上拉下來,黨准備在1991年9月召開蘇共代表大會和蘇聯人民代表大會。戈爾巴喬夫為保住自己的地位,求助於加盟共和國的領導,承諾大大擴大他們的權力,並於1991年8月搶先簽訂了新的聯盟條約。根據蘇聯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的命令,錄下了總統同共和國領導人的秘密會談。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搶在戈爾巴喬夫和加盟共和國領導人的前面,發動了政變。
但是,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並不是蘇聯解體的基本原因,只是為天平倒向解體一側增添了最後一點分量。鑒於1991年8月19日至21日的事件,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於1991年8月25日呼籲蘇共中央「通過一個困難但卻是誠實的自我解散的決定」,他說,「共和國共產黨和地方黨組織的去留由他們自己決定」。他還說,「不認為自己能夠繼續履行蘇共中央總書記的職務,所以我要退出自己的權力」。這是蘇共解體的開始,而正式解體是1991年10月底。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就這樣決定了蘇共的解體,不能對它進行改組,從而阻斷了分階段改組加盟共和國的任何企圖。幾乎就在蘇共解體的同時,統一國家的分裂如雪崩般地展開,這是合乎邏輯的。這項破壞工作的最後一步就是1991年12月1日烏克蘭舉行的全民公決。在這場公決中,絕大多數公民支持烏克蘭獨立。
因此,1991年12月8日三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簽署的協定正式圈定了已成事實的蘇聯的消亡。。。
Ⅵ 蘇聯為什麼後來成了俄羅斯有什麼不一樣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蘇聯在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地位,以一個大國的姿態出現在國際舞台上。
Ⅶ 蘇聯是怎樣變成俄羅斯的為什麼最後升起的是俄羅斯的旗幟而不是其他解體前的國家的旗幟
蘇聯解體了,分成了十幾個國家。你說的升起俄羅斯國旗,是因為莫斯科在俄羅斯版圖內,大家又都關注大的,對小的國家關注的少,所以總是說俄羅斯的事情。實際上前蘇聯其他國家也都有自己的國旗,比如烏克蘭、哈薩克、白俄羅斯等等。
Ⅷ 蘇聯怎麼解體怎麼又變成了俄羅斯
蘇聯是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是由東歐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組成的 上世紀末東歐劇變 1991年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辭職 標志著蘇聯解體 蘇聯並不是俄羅斯 俄羅斯只是蘇聯最大的一個共和國 當然解體後就不存在蘇聯這個國家了
Ⅸ 為什麼以前叫蘇聯,現在叫俄羅斯
蘇聯全稱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СоюзСоветских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Республик,CCCP,英文為The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USSR)是一個已不再存在的國家(1922年12月30日-1991年12月26日)。1922年12月30日~1991年12月26日存在的聯邦制多民族國家。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面積2240萬平方千米,為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2.901億(1990)。有100多個民族,其中俄羅斯人佔51%,烏克蘭人佔15% ,烏茲別克人佔6%,白俄羅斯人佔4%,其他哈薩克人、韃靼人 、亞塞拜然人、亞美尼亞人、喬治亞人、摩爾多瓦人、塔吉克人、立陶宛人、土庫曼人、德意志人、吉爾吉斯人、猶太人、拉脫維亞人、愛沙尼亞人等約佔24% 。官方語言為俄語 。有200多種民族語言和方言,其中斯拉夫語族佔75% ,印歐語佔8% ,阿爾泰語佔12%,烏拉爾語佔3%,高加索語佔2%。主要宗教為俄羅斯東正教,其他為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等。首都莫斯科。蘇聯包括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烏茲別克、哈薩克、喬治亞、亞塞拜然、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亞美尼亞、摩爾多瓦、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等15個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巴什基爾、布里亞特、達格斯坦、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卡爾梅茨達、卡累利阿、科米 、馬里 、莫爾多瓦、北奧塞梯、韃靼、圖瓦 、烏德穆爾特 、切切諾-印古什、楚瓦什、雅庫特、阿布哈茲、阿扎爾、卡拉卡爾帕克、納希切凡20個自治共和國,8個自治州,10個自治區和129個邊疆區或州。 根據蘇聯《憲法》,蘇聯是聯邦制國家,由15個平等權利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蘇聯加盟共和國)按照自願聯合的原則組成。首都為莫斯科。國家元首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後期稱為蘇聯總統。政府首腦為部長會議主席。武裝力量名稱為蘇聯紅軍,1946年後稱呼為蘇聯武裝力量。但是陸軍部隊習慣上仍然稱呼為紅軍,海軍部隊稱呼為紅海軍。 格言:全世界無產者,團結起來!(пролетариивсехстран,соедныятесь!) 官方語言:俄語 首都:莫斯科 面積:解體前列第一位,為22 402 200 平方千米 人口:總人口293 047 571 (1991年7月),人口密度 13 08/k㎡(1991年7月) 國慶日:1917.11.7(十月革命) 正式解體 1991年12月26日 貨幣 盧布 時區UTC +3至+11 國歌(1917-1944)國際歌 (1944-1991) 牢不可破的聯盟 國際域名縮寫:SU (還在被使用) 蘇聯自然地理:平原和低地約佔全國總面積的60%,山地和高原分別佔20%。葉尼塞河以西主要是俄羅斯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和圖蘭平原,以東主要是中西伯利亞高原和東西伯利亞山地。80%地區屬溫帶,16%屬寒帶,4%屬亞熱帶。氣候的主要特徵是:冬季漫長、嚴寒、乾燥,夏季短促、溫暖,春、秋季短,氣溫年較差較大。 蘇聯歷史 1917年11月7日,晚9點40分,伴隨著這門大炮發出的一聲怒吼,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掌握的政權——蘇維埃政府誕生了! 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後,布爾什維克黨人在俄羅斯取得了政權,隨即與德國簽訂《布列斯特和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隨後的幾年裡,由托洛茨基指揮的紅軍通過殘酷的內戰擊敗了白軍和協約國的干涉。1921年3月,蘇維埃政權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並且首先從解決農民問題入手,變余糧無償徵集為市場買賣。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共同組成了蘇聯。1924年1月21日,蘇聯的締造者列寧逝世。約瑟夫 斯大林獲得政權。他通過殘酷的手段清洗了所有的政治對手,推行農業集體化政策,同時以肅反的方式對黨、國家和軍隊的領導人展開了大清洗。1927年,英國宣布斷絕英蘇關系,並廢止1921年簽訂的英蘇貿易協定。英國外交大臣張伯倫發起六國外長會議,提出要「和共產國際做斗爭」。 雖然斯大林被西方國家和一部分蘇聯人視為一個屠殺各民族人民的暴君,但是他成功地把蘇聯改成了一個工業和軍事強國。在斯大林的領導下,蘇聯共產黨對蘇聯的的經濟生產方式進行了大改造,蘇聯軍事也比以前強出好幾倍。 1929年10月24日紐約股市的瘋狂下跌開始,大危機很快從美國蔓延到全球,襲擊了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就在1929年,全球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刻,一個規模宏大的拖拉機廠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動工了。十個月後,工廠建成投產。 1932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蘇聯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 1937年,第二個五年計劃完成,蘇聯的工業生產總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9年,蘇聯與納粹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雙方結成貌合神離的同盟,同時秘密劃分了雙方在波蘭、波羅的海國家、芬蘭和羅馬尼亞的勢力范圍。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時,德國軍隊突襲蘇聯。一星期內,蘇軍損失兵力100萬人以上,西部工業區全部淪陷。 阿道夫·希特勒對蘇聯發動了突然進攻。蘇聯紅軍和盟軍在1945年攻佔了納粹德國全境,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5月1日,歐洲反法西斯戰爭終於迎來了最後的勝利。 蘇聯紅軍攻克柏林,紅旗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的頂端。德軍在蘇德戰場上共損失兵力1000萬,占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總傷亡人數的73%,蘇聯以2000萬人的犧牲為代價,捍衛了正義,捍衛了和平。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悲壯的一頁,僅此一點,蘇聯就無愧於一個大國的稱謂! 二戰後,斯大林與其他社會主義盟國建立了華沙條約組織,同美國和北約相抗衡。在20世紀中葉的萬里晴空之下,美國和蘇聯兩個大國隔洋相望,共同主導了世界未來幾十年的走向。 1957年,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闖入了太空,它的身上鐫刻著「蘇聯」的字樣。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東方號飛船,第一次實現了人類進入太空的夢想。 1953年斯大林逝世。蘇聯共產黨高層領導人之間進行了幾年的政治斗爭。隨後赫魯曉夫掌握了政權。他在1956年蘇共二十大上的秘密報告批判了斯大林及其個人崇拜的嚴重後果,蘇聯的政治斗爭從此向更加人道的方式轉變。由於意識形態上的分歧,從1959年開始,蘇共與中國共產黨進行了一系列的辯論和爭吵。1964年,赫魯曉夫下台,勃列日涅夫獲得政權。文化大革命期間,中蘇關系處於低谷,只存在名義上的外交關系,並發生過諸如珍寶島事件和鐵列克提事件的邊境沖突。1968年,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與中國就珍寶島問題發生武裝沖突,遭到中國人民的強烈反抗。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 。這兩次行動都遭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
求採納
Ⅹ 俄國為什麼從蘇聯變成了俄羅斯
蘇俄在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之後成立了臨時政府。但是這個臨時政府並不是很團結,後來,布爾什維克黨奪權,成立了蘇聯,時間是1922年。之後列寧帶領蘇聯人民走出了戰爭的陰影。當列寧去世之後,斯大林上台。斯大林推行斯大林模式。這是一種計劃經濟,也就是這樣的「計劃」將蘇聯推入無底深淵的。由於蘇聯長期的發展導致了輕重工業嚴重的失調,而且常年的軍備競賽導致蘇聯體系臃腫,內憂外患。在強大的經濟浪潮的沖擊下,和「布拉格之春」的夭折之下,東歐各國紛紛推出蘇聯,蘇聯經濟嚴重危機。蘇聯人只能宣布解體。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淪為三流國家,只能通過販賣技術來維持國家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