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俄羅斯的彼得大帝號戰艦是一艘怎樣的戰艦總排水量多少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簡介
「彼得大帝」號是俄羅斯海軍4艘基洛夫級巡洋艦中的最後一艘,是目前俄海軍唯一在役的、也是世界上僅存的一艘核動力巡洋艦,始建於1986年,1989年下水,但由於前蘇聯解體後財政困難,進一步的建造工作被迫一度中止,直至1998年才完成試航後正式服役。與此同時,俄羅斯已決定停止建造巡洋艦,這就使「彼得大帝」號成了俄海軍獨具特色的巡洋艦家族中的最後寵兒。作為最新服役的「彼得大帝」號巡洋艦,其技術水平相當高,配備武器裝備齊全且數量多,有很強的作戰能力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建造背景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是第4 艘也是最後一艘建成服役的1144型「烏沙科夫海軍上將」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原稱「基洛夫」級,是冷戰高潮時期美蘇海上爭霸的產物,是蘇聯海軍第一級核動力水面艦艇。該級巡洋艦的噸位之大、火力之強是同時期美國海軍核動力巡洋艦所無法比擬的。作為前蘇聯北方設計局的傑作,「烏沙科夫」級導彈巡洋艦的設計工作始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4年後完成初步設計,1974年初拿出最終設計方案,首制艦「基洛夫」號1974年3月在位於今天聖彼得堡市的波羅的海造船廠開工建造,1977年12月下水,1980年7月加入北方艦隊服役。2號艦「拉扎列夫海軍上將」號(原「伏龍芝」號)和3號艦「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原「加里寧"號)分別在1984年10月和1988年12月服役,前者部署在北方艦隊,後者加入太平洋艦隊。4號艦「尤里DangerCode; 安德羅波夫」號於1986年4月25日在波羅的海造船廠開工,但到1991年蘇聯解體時,在完成了80%的工程量之後被中止建造。1992年初,葉利欽總統在視察北方艦隊時拍板繼續建造該艦,同時下令「基洛夫」級全數易名:前3艘改用俄羅斯籍海軍名將命名,4號艦則以俄海軍的締造者之名命名。 為確保「彼得大帝」號巡洋艦能夠順利建成入役,俄羅斯政府和海軍在國防預算急劇減少的情況下,仍然「勒緊褲帶」繼續為該艦撥款,使其得到特殊的照顧。1996年8月,「彼得大帝」號在俄羅斯海軍300周年慶典前掛上安德烈旗,編入北方艦隊,但其真正服役卻是在1998年4月19日。從1986年4月開工建造,到1998年4月建成服役,期間歷經整整12年。雖然那時候冷戰早已經結束,俄海軍不再在大洋上與美國海軍對抗,但姍姍來遲的「彼得大帝」號重型核動力導彈巡洋艦仍然是俄羅斯海軍的「明星」戰艦。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技術參數
「彼得大帝」號導彈巡洋艦的艏部細長,頂端上翹。艉部呈方形,設有飛行甲板,下方為機庫,從艦體最寬處到艉部末端的寬度幾乎不變。全長252米,寬28.5米(比美國海軍「長灘」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約長32米、寬6.2米),標准排水量19000噸,滿載排水量達到24300噸(比「長灘」號大6775噸),堪稱巡洋艦之最。編制727人,另搭載航空人員18名和旗艦參謀人員15人。動力系統獨具特色,為混合式動力(CONAS) ,採用2座KN-3型壓水反應堆(功率為3OOMW)、2台燃油鍋爐和2台GT3A-688型蒸汽輪機(單台功率7萬馬力),核動力裝置和蒸汽動力裝置平行運作,4軸推進,最大航速30節。由於採用了核動力裝置,理論上「彼得大帝」號具有幾乎無限的續航力,可在無海外基地補給的情況下,執行遠洋巡邏和作戰任務。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姊妹艦艇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當「彼得大帝」號披掛上陣時,其姊妹艦卻走向沒落:5號艦「庫茲涅佐夫」號在僅完成了約35%的工程量後被肢解;首艦「烏沙科夫」號和2號艦「拉扎列夫」號由於故障原因在1997年先後轉入預備役;其後3號艦「納希莫夫」號也出現故障而無法出海執勤。1999年夏末,「烏沙科夫」號和「拉扎列夫」號先後被拖至北德文斯克造船廠,緊接著「納希莫夫」號也駛入海參崴准備進行改裝,但由於缺少資金,改裝計劃一直沒能實施。2004年5月俄羅斯海軍決定不再對「烏沙科夫」號進行維修和改進,並將其退出戰斗序列,而其他2艦重新服役的可能性也基本上沒有了,並已經在討論其銷毀問題。這就使「彼得大帝」號成了俄海軍獨具特色的導彈巡洋艦家族中的最後寵兒。美國海軍建造的「長灘」級、「班布里奇」級、「加利福尼亞」級和「弗吉尼亞」級4級8艘核動力巡洋艦均已退出歷史舞台,且在未來可預見的時間內尚無建造新型核動力巡洋艦的計劃,「彼得大帝」號也因此成了世界上最後一艘核動力巡洋艦。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排水量大、作戰半徑遠
該艦長252米,寬28.5米,比美國海軍最大的長灘級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約長32米、寬6.2米,滿載排水量24300噸,比長灘級重6775噸,堪稱當今世界巡洋艦之最。該艦排水量大,為其採用核動力和加裝完備的武器系統奠定了基礎。它採用的是兩座核反應堆和兩座燃油鍋爐的混合式動力系統。核動力裝置和蒸汽動力裝置以平行的方式工作,其中兩台核動力裝置的總功率達8萬馬力,可以使該艦以24節的速度航行。兩台蒸汽動力裝置的總功率是4萬馬力。兩種全部動力裝置共可發出12萬馬力的功率,能使該艦以30節的速度航行。由於採用了核動力裝置,使該艦具有(從理論上來講)幾乎是無限的續航力,故其作戰半徑也可達到任意遠的距離,可以在無海外基地補給的情況下,進行遠洋作戰。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載彈量大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彼得大帝"號的主要武器是以60度的俯仰角安裝在甲板下的20枚"花崗岩"對海巡航導彈(北約稱其為SS-N-19"艦毀")。該彈裝有750公斤重的高爆炸葯或重量為35萬噸的核彈頭,以2.5馬赫的高速最大射程為500千米。該彈由衛星-地面中繼制導+末端主動雷達制導,攻擊力極強,甚至不裝任何彈頭即可將一首驅逐艦擊成重傷,是蘇-俄海軍攻擊美國航母的"撒手鐧"。「彼得大帝」號不僅擁有完整和先進的電子系統,其武器裝備更是應有盡有,並配有完善的指揮、控制、通信系統,是名副其實的海上「彈葯庫」。艦上防空武器從點防禦到區域防空組成了多層火力重疊的攔擊火力網,射程從8公里至100公里,射高從10米至27400米。包括12座8聯裝(共96枚)V-601「堡壘」/ SA-N-6「雷聲」區域防空導彈;2座8單元RZ-130( 9M330) 「克里諾克」/ SA-N-9「劍」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備彈128枚;6座3M-87「板栗」/ 「卡什坦」/CADS-N-I彈炮合一系統。在任務分工上,遠程區域防空攔截由SA-N-6導彈負責,該型導彈裝在甲板下面的垂直發射裝置中,射程100公里,飛行速度6馬赫,可同時發射12枚導彈對付12個不同的來襲目標;中程點防禦任務由SA-N-9導彈完成,射程45公里,飛行速度2馬赫。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防空性能
該艦的防空火力很強,它由SA—N一6艦空導彈、SA—N一4艦空導彈、SA—N一9艦空導彈、CADS—N一1彈炮結合近程防空系統和艦炮,構成五層防空火力網。其中SA—N一6艦空導彈系統共有12個裝在甲板下面的垂直發射箱,每個發射箱配8枚導彈,總計96枚導彈,這種導彈射程為100公里,速度6馬赫,垂直發射裝置可以同時發射12枚導彈,對付12個同時出現的來襲目標;2組SA—N一9艦空導彈八聯裝發射艙,射程45公里,速度2馬赫,備彈128校;2座雙聯裝SA—N一4艦對空導彈擔負該艦的中距離點防禦任務,這種導彈射程為15公里,速度2.5馬赫,全艦備有40枚這種導彈。此外還有1座雙聯裝130毫米自動對空、對海兩用火炮與其配合使用,擔負中距離對空防禦任務。該艦的對空末端防禦是6座CAD3—N一1彈炮結合近程防空系統,2座在前甲板,4座在後甲板。該系統由8枚SA—N一11艦空導彈、1座雙聯裝30毫米艦炮、l部中心火控雷達和光學測距儀組成。導彈射程為8公里,火炮為2公里,火炮射速為4500發/分。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對艦攻擊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對艦攻擊武器包括AK-13O高平兩用主炮和20 枚垂直發射的P-700「花崗岩」/ SS-N-19「海難」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導彈的最大射程500公里,可攜帶核彈頭,採用慣性加雷達主動尋的制導,可進行超視距對艦攻擊(由該艦所載卡-27直升機或陸基圖-22M「逆火」轟炸機進行中繼制導), 20個導彈發射單元可多枚齊射,對敵艦實施「飽和」攻擊。艦上還裝備2座5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既可發射魚雷(備彈20枚),也可發射SS-N-16反潛導彈,後者射程45公里,可攜帶核彈頭;1座Udav-1反潛深彈發射裝置,備彈40枚。聲吶系統包括「馬顎」主動搜索攻擊聲吶和「馬尾」可變深聲吶。艦上最多可搭載3架卡-27PL「蝸牛」A直升機。
俄羅斯彼得大帝號巡洋艦 - 影響
以在全艦的四周形成密集的彈幕,有效地抗擊那些突破了前幾道防空火力的來襲目標,保證本艦的安全。 [1]
總而言之,如此攻擊力強大的武器裝備加上同樣性能先進的電子雷達設備,構成了"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無與倫比的強大戰鬥力。"彼得大帝"號目前駐扎在北方艦隊,他的兄弟艦--首艦"基洛夫"號,2、3號艦"伏龍芝"及"加里寧"號(蘇聯解體後已分別於1998、1999與2000年3月分別進塢改裝,改裝後的它們將擁有更為強大的作戰能力,屆時它們與"彼得大帝"號一起,將共同構成俄羅斯海軍未來的中流砥柱,在遏制北約東擴的斗爭中發揮其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② 俄羅斯的台風級戰略核潛艇滿載排水量是多少萬噸
水下排水量可以達到2.65萬噸。按體積算是世界最大,是俄亥俄的將近2倍。關鍵是蘇聯造那麼大主要是因為它搭載的導彈太大了,雖然增大耐壓艇體直徑可以完全容納下彈道導彈,比起駝龜背的外形要更好些,但是這樣一來排水量大大增加,暴露幾率也增大不少,所以綜合性能還不如俄亥俄
③ 各國海軍總噸位排名
第一、美國,海軍艦只總噸位:800萬噸。
第二、俄羅斯,海軍艦只總噸位:400萬噸。
第三、中國,海軍艦只總噸位:200萬噸。
第三、英國,海軍艦船總噸位:100萬噸。
第四、法國,海軍艦只總噸位:80-100萬噸。
第五、日本、海軍艦只總噸位:60萬噸。
④ 俄羅斯北風之神核潛艇的排水量是多少
關宇答:「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是由俄羅斯著名的紅寶石中央設計局設計。據介紹,「北風之神」級潛艇長170米,艇寬13米,艇高10.5米,排水量1.7萬噸,人員編制130人。其耐壓殼體內分10個艙,主動力裝置包括一個OK-650型反應堆和一個低噪音電動機,核推進時可提供高航速,低速航行時則採用電推進。最高航速26節。該級核潛艇的總體隱形性能要強於美國的「俄亥俄」。
第一:它的水下排水量比美國「俄亥俄」級的1.87萬噸要小1700噸;最高速度26節,比「俄亥俄」的25節快;下潛深度超過450米,比「俄亥俄」的300米要深150米。它的艇體表面貼敷了厚度超過150毫米的消聲瓦,並在消除紅外特徵、磁性特徵、尾流特徵等方面都採取了一些獨到的隱形措施。這些隱形技術使敵方無論在水中還是在太空都很難發現它。
其二:在火力方面,第一艘「北風之神」上裝有16個導彈發射筒、12枚洲際導彈,射程1.5萬公里,命中精度為300~500米。預計2005~2007年,新服役的「北風之神」級潛艇將配備16枚最先進的潛射「白楊」-M或SS-N-28洲際彈道導彈。「白楊」-M洲際導彈,其射程可達2萬公里,圓概率偏差小於60米,可實施機動突防,是導彈防禦系統的剋星;SS-N-28為3級固體燃料導彈,彈長14.8米,重35噸,射程1.05萬公里。而「俄亥俄」攜帶的「三叉戟」新改型導彈最大射程1.12萬公里,圓概率偏差為90米,技術指標不如「白楊」-M導彈。另外,「北風之神」上還裝備有大量的自衛武器:4~6具魚雷發射管,可攜帶18~40枚魚雷和反潛導彈,增強了自衛能力。俄海軍還正在考慮將來在新的「北風之神」上裝備速度達200節的高速火箭魚雷。這種魚雷不僅能有效地反潛,而且也能反魚雷。因此,「北風之神」的綜合火力強於「俄亥俄」級核潛艇。
其三:在電子系統方面,歷來美國電子設備要強於俄國,但新式的「北風之神」在這方面有較大的改進。艇上安裝一套「公共馬車」型自動作戰控制系統和一套Skat型聲納系統,該系統包括艇首、舷側和拖曳陣聲納。綜合比較,俄羅斯的「北風之神」要強於美國的「俄亥俄」。
目前,俄羅斯北德文斯克造船廠正在根據俄國防部訂貨建造4艘「北風之神」級潛艇,2002年第一艘「北風之神」級核潛艇已經下水,2006年將開始正式服役。從2003年起,俄以每年建造1艘的速度用「北風之神」級潛艇替換正在服役的「台風」級潛艇。
⑤ 俄羅斯莫斯科級航空母艦的基本參數
主尺寸:艦長189米(全長)、182米(水線)、艦寬34.1米、吃水7.6米
飛行甲板長:81米飛行甲板寬:34米
排水量:14600噸(標准)19200噸(滿載)
動力:2台蒸汽輪機2軸9000~100000馬力
航速:29~31節
續航力:6000海里/18節
艦員:850
⑥ 俄羅斯基輔號航空母艦有多重
俄羅斯基輔號航空母艦排水量:基輔級:4.3萬噸,改良型基輔級:4.5萬噸。規格:全長273米,全寬53米。吃水:基輔級:9.5米;改良型基輔級:10米。
艦載機:12架雅克列夫Yak-38A「鐵匠」A式戰斗機、一架Yak-38B「鐵匠」B戰斗機、19架Ka-27卡默夫「蝸牛」A式反潛直升機、3架Ka-25「賀爾蒙」B式直升機。
裝備:基輔級:SS-N-12反潛導彈發射器8具(四對)、533毫米魚雷發射管10具、Type53魚雷、SA-N-3B防空導彈發射器(分為2對,一具發射器10枚)、SA-N-4防空導彈發射器4具(分為2對,一具發射器18枚導彈,僅基輔號與明斯克號裝設)、SA-N-9防空導彈六聯裝垂直發射4具(一具發射器24枚導彈,僅諾佛羅希斯克號裝設)、SUW-N-1反潛導彈雙臂發射器一具、雙聯裝76毫米炮2座、30毫米六管機炮8具、RBU1200十二管火箭2具。
改良基輔級:SS-N-12反潛導彈發射器12具(6對,備射導彈24枚)。SA-N-9防空導彈六聯裝垂直發射系統4具(6個彈倉,一具發射器48枚導彈)、100毫米炮2門、30毫米六管機炮8具、RBU1200十管火箭2具。
主機:4組齒輪驅動渦輪機(20萬馬力),四軸,航速32節。
⑦ 俄羅斯22350型多用途護衛艦究竟是4500噸排水量還是8000多噸
8000
22350型多用途護衛艦由俄羅斯北方設計局研製,每艘的建造費用預計將在3.2~4億美元之間。
盡管該型軍艦被稱為護衛艦,但其排水量卻高達 8000 噸,超過了大多數驅逐艦。22350型護衛艦裝備的主要武器系統包括:8枚3M55型「縞瑪瑙」反艦導彈、一門130毫米口徑的A-192型艦炮、一套「螻蛄」-2型反潛火箭發射器和「颶風」中程防空導彈系統。
⑧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造的最大軍艦是哪艘,排水量多少
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是蘇聯留下來的!是北風之神級核潛艇最大,首艦於1996年開始建造,2007年4月15日出廠 ,水面排水量14720噸,水下排水量17000噸,艇體尺寸為171.5(長)×13.5(寬)×10(吃水)米,人員編制107人。
⑨ 俄羅斯將造的新航母排水量是多少
4月25日,俄羅斯海軍負責武器裝備的副總司令布爾蘇克在聖彼得堡對媒體表示,俄羅斯計劃建造的新航母排水量在7萬噸以上。
俄羅斯海軍此前表示,可能於2025年簽訂建造核動力航母的合同,並預計2030年接收。俄羅斯現在擁有的唯一一艘航母「庫茲涅佐夫」號1991年開始服役,目前軍方正在對其維修,以延長其服役期限。
⑩ 俄羅斯一共有幾艘航母
「莫斯科」號航空母艦
蘇聯第一代輕型直升機航空母艦,19 63年於尼古拉耶夫船廠動工建造,1965年 下水,1967年5月服役。滿載排水量17500 噸。總長為191米,總寬34米,吃水8.7 米,續航能力9000海里/18節。動力裝置 為4台窩輪和2台氣輪機,共10萬馬力,雙 軸。最大航速31節。全艦人員840名 航空 人員。戰斗編制為卡-25A14架反潛直升 機。防衛系統為SA-N-3艦空導彈共48枚、 艦炮和反潛飛彈。1991年開始大修,因經 費問題到1998年11月才完工。現停泊在烏 克蘭船廠等待支付所欠的大修費1000萬美 元。
「列寧格勒」號航空母艦
「莫斯科」級第二艘。1964年動工, 1966年下水,1968年開始服役。
「基輔」號航空母艦
基輔級首艦。該艦為前蘇聯第二代中 型航母,1970年開工建造,1975年開始服 役,滿載排水量38000噸,航速32節,艦 上人員1200名。搭載雅克-38飛機12架、 直升機20架。1994年退役。
「明斯克」號航空母艦
基輔級的第二艘。1975年下水,1978 年起服役於太平洋艦隊。1992年退役。已 被作為廢鋼出售給中國。
「新羅西斯克」號航空母艦
基輔級的第三艘,1978年下水,1982 年8月起服役於太平洋艦隊。艦長273.0 米,寬32.7米,飛行甲板寬47.2米,吃水 10米,滿載排水量37100噸,航速32節。 可載雅克-36 垂直起降飛行和卡-25反潛 直升機32架.主要裝備雙聯SS-N-2艦導彈 裝置4座,雙聯SA-N-3、SA-N-4 艦對空導 彈裝置各兩座,雙聯76毫米炮2座,30毫 米炮8座,五聯5-33毫米魚雷裝置2座。
19 93年退役。已被作為廢鋼出售。
「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 航空母艦(069)
基輔級的第四艘。原名「巴庫」號, 排水量44720噸。長273米,寬56.2米,吃 水9.7米。1978年始建,1984年下水,19 87年服役。主機功率20萬馬力,航速29 節,自持力30晝夜。使用了比以前先進的 指揮系統及3D雷達系統。可載雅克-141超 音速戰斗機。1992年開始一直在北方修船 廠進行大修,但經費嚴重不足。96年開始 俄與印度進行對該艦的買賣談判。但印度 方面最後表示無力購買該艦。俄海軍司令 部最近作出決定,將它改造為直升機母艦。
「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
前蘇聯的第一艘大型航空母艦,1991 年建成服役,該艦採用蒸汽輪機動力,排 水量67500噸。長999英尺。航速30節,載 員1700人。配備了功能齊全、型號眾多、 數量龐大的艦載武器系統。該艦的防空武 器在數量上和品種上遠遠多於其它航母。 1998年7月改裝完畢,11月重新服役。但目 前僅有10名飛行員能駕駛蘇-27艦載機。
「瓦牙戈」號航空母艦
為「庫茲涅佐夫」級第二艦,屬6 萬噸級的大型航母。1988年下水,因 蘇聯解體,資金無落,舾裝一直沒有完 成,一直停在烏克蘭尼古拉耶夫南部造 船廠。國際上曾傳說中國欲向烏克蘭購 買此船。最近烏海軍高級官員表示要對 之實行清理,使之變成「漂浮旅館」。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核航母
原蘇聯設計建造中的第一艘核動力 航母。75000噸級,長1050英尺。在 「八月政變」後工作停頓。在1992年 2月廢棄,已被出售給一家美國公司。
現在只剩下'庫茲涅佐夫'還在現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