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俄羅斯合並克里米亞對美國的亞太兵力部署有何影響
變本加厲的增添包括70艘各類軍艦和潛艇,以及4萬名官兵的美軍裝備最強的艦隊----第七艦隊,美國還計劃在越南 新加坡 印度 印尼 馬來西亞建立更多的小型基地以加強其艦隊補給,並准備像太平洋的各類常備基地部署包括F-35戰機,P-8反潛機,新型隱身轟炸機等先進武器以加強對中國的監管,這些部隊都將分布在美軍各個基地內,以強調美國的三重島鏈戰略。為了繼續強化其海空一體打擊的優勢,第七艦隊旗下的4個航母戰斗群將會繼續向南海加強勢力范圍,並且大量部署新型弗吉尼亞級核潛艇。未來美國將會繼續向亞太增兵以擴大美國的影響力並遏制中國的崛起
『貳』 目前克里米亞有多少俄羅斯軍隊
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市舉行全民公投,超過九成投票者同意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3月18日,普京與兩地代表簽署條約,允許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以聯邦主體身份加入俄羅斯聯邦。
這是西方繼宣布烏克蘭「准成員國」身份後,給俄羅斯上的第二滴眼葯水。目的就是破壞俄羅斯的國際形象,干擾俄羅斯總統大選,以及即將再俄羅斯舉行的世界盃。
敘利亞的問題還沒弄明白,烏克蘭這邊又杠上了,朝鮮問題雖然有所緩和,可美國又開始拋出「台灣軍售」這張牌。2018年是這樣的開局,如何運籌帷幄,真的考驗大國智慧。
『叄』 一直在歐亞稱王稱霸的俄國,為啥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被吊打
寂寞的紅酒俄國,又稱沙俄、俄羅斯帝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主要強國之一。作為世界近代歷史上的列強之一,俄國人自14世紀末脫離金帳汗國開始,就開始了瘋狂的擴張,周邊國家幾乎讓他侵略了一個遍。18世紀中後期,葉卡捷琳娜女皇執政時期,俄國進入大擴張時代。俄國人擊敗瑞典和土耳其,奪取了黑海和波羅的海沿岸大片土地,夥同德國和奧匈帝國瓜分了波蘭,還一度兵臨法國,建立了地跨歐亞和北美的龐大帝國,野蠻強大的沙俄讓歐亞諸國戰栗不已。
拿破崙戰爭後,俄國作為反法的功臣和鎮壓歐洲革命的主力,在歐洲不可一世,囂張一時,在亞洲更是風頭正勁,無人敢惹,俄國人成為了歐亞大陸的一霸。不過囂張的沙俄沒有嘚瑟多久,在1853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中,俄國被英法打的一敗塗地,從此一蹶不振,幾十年時間都沒有緩過來。俄國一直在歐亞稱王稱霸,為何會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被吊打?
第三,俄軍作戰不力。克里米亞戰爭中俄國出動了70萬兵力,但俄軍不管是軍隊數量還是武器裝備都比對手差了不少。英法等國家集結了上百萬兵力對抗俄國。而俄國人方面,不僅軍隊數量處於劣勢,裝備上和英法差距更大。俄軍使用的制式裝備滑膛槍射程只有300碼,而英法裝備的來復槍射程達到1200碼,俄國的風帆戰艦在英法蒸汽輪船面前就是渣。俄國人的武器裝備只能嚇唬落後的亞洲國家,對付清軍和土耳其人綽綽有餘,但對付英法就不夠看了。此外,俄國人呆板落後的戰術大大降低了俄國人的軍事效力和軍事力量。所以英法參戰後,很快出現了一邊倒的局勢,俄國人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英法聯軍的傷亡不是俄軍造成的,而是主要來自於霍亂,俄國人給英法造成的傷害非常有限。在英法同盟軍面前,俄國人就和鴉片戰爭中的清政府一個樣,只有被動挨打的份,俄國和英法差了幾乎一個時代。克里米亞戰爭,英法和他的小弟們把沙俄揍得滿地找牙,把俄國一戰打回了解放前,打的俄國人幾十年沒有緩過來。列寧說:「克里木戰爭顯示出農奴制俄國的腐敗和無能。」事實證明,俄國人就是紙老虎,只會欺負弱小罷了。
『肆』 誰有俄國克里米亞戰爭的資料
克里米亞戰爭(Crimean War,又名「克里木戰爭」),在1853年10月20日因爭奪巴爾干半島的控制權而在歐洲爆發的一場戰爭,土耳其、英國、法國、撒丁王國等先後向俄國宣戰,戰爭一直持續到1856年,以俄國的失敗而告終,從而引發了國內的革命斗爭。這場戰爭中英法聯軍使用了線膛槍、蒸汽船,大大提高了陸海軍作戰效能,鐵路和電報也使軍事行動的後勤指揮產生了革命性變革。
1853年7月3日:俄軍開入多瑙國家。 1853年10月16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向俄羅斯宣戰。 1854年3月27日和3月28日:英國和法國向俄羅斯宣戰。
1854年4月20日:奧地利和普魯士簽署防禦聯盟協議,這個協議在這場戰爭內有效。 1854年7月底至9月:在奧地利的壓力下俄羅斯撤出多瑙國家。 1854年8月16日:俄羅斯在波羅的海奧蘭的一個要塞被佔領。 克里米亞半島地區圖 1854年9月14日:英法聯軍在克里米亞登陸並開始圍攻塞瓦斯托波爾。 1854年12月2日:英國、法國和奧地利在維也納簽署反俄同盟。 1855年1月16日:薩丁尼亞加入戰爭。 1855年5月22日:英法艦隊進入亞速海,但沒有獲得任何成果。 1855年9月8日:英法聯軍在圍攻349日後佔領塞瓦斯托波爾。俄軍戰敗。 1856年3月30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俄羅斯、薩丁尼亞王國、法國、英國、奧地利和普魯士簽署《巴黎條約》,正式結束克里米亞戰爭。俄羅斯放棄所有佔領地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領域被保證,黑海內不得駐軍。
編輯本段背景歷史
俄國在19世紀前半期,封建農奴制度危機日益加深,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一步發展,並且開始了工業革命;農奴反對農奴制度的斗爭也日益高漲;以赫爾岑、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和杜勃洛留波夫等為代表 俄皇尼古拉一世
的資產階級革命民主主義思想興起,這一切便為促使俄國農奴制度瓦解的國內因素。 沙皇尼古拉一世於1828—1829年對土耳其戰爭中,佔領了多瑙河口和附近島嶼及高加索的大片上地。1848年革命晚間,沙俄軍隊幫助奧軍摧毀了匈牙利的獨立,同時鎮壓了多瑙河流域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兩個公國的民族解放運動。為鞏固勝利,俄國又與土耳其簽訂了《巴爾太·立曼條約》,規定俄軍在兩公國「秩序恢復以後」撤兵。 土耳其皇帝素丹也是伊斯蘭教的教主,君主獨裁與教會專斷合為一體的政教 國家機構,對內進行殘酷統治,財政混亂,國庫空虛,國債增加。皇室為了滿足揮霍享受的需要,把商港、鐵路、礦產、資源等出賣給列強各國,從而換取它們的財政支持,因而列強各國政府盡力支持素丹政府,同時也都企圖獨占土耳其,這也加強了它們之間的磨擦。 英國在19世紀上半期完成了工業革命。50─60年代的英國成為「世界工廠」。英國對土耳其的商品輸出1850年比1840年增長一倍半以上,即從144萬增至376萬英鎊。由於1775—1783年的北美獨立戰爭,使英國失去了大塊殖民地,因此印度的地位就十分突出了,聯接本土與印度的地中海通道必須保持。英國不可能使沙俄在瓜分土耳其過程中得到比它更多的好處,只要俄國佔領海峽就會為俄國獨占土耳其創造條件,這就會從根本上威脅英國的利益。 法國在1848年革命後,工業革命進展較快,大規模的紡織廠與冶金企業相繼出現。從1852—1870年期間,法國蒸汽機的數量從6000部增到27000部。由於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展,因此對土耳其市場決不輕易放棄,何況法國是土耳其的傳統盟國。為爭奪在土耳其的利益,拿破崙一世就曾與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兵戎相見。
編輯本段起因
這場戰爭的表面起因是宗教問題。俄國向奧斯曼帝國提出為保護奧斯曼帝國境內 克里米亞戰爭的想像復原圖
的東正教徒在「聖地」建立俄國的保護地的要求,這個要求被君士坦丁堡的奧斯曼帝國蘇丹拒絕。法國的天主教徒和英國的新教徒也反對俄國在巴勒斯坦建立據點的企圖。俄國在蘇丹拒絕後決定以此作為採取軍事行動的理由。1853年俄國與奧斯曼帝國斷交並開始佔領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附屬國。 戰爭的真正原因是奧斯曼帝國逐漸的、內部的瓦解,俄國認為這是它將它在歐洲的勢力不斷擴大的好機會,尤其是它獲得一個通向地中海和佔領巴爾干半島的好機會。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干半島上的統治此時顯然搖搖欲墜,而俄國則爭取獲得對恰納卡萊海峽和伊斯坦布爾海峽的控制。英國和法國反對俄國的擴張,它們不希望俄國獲得這些戰略要地,以維持英法它們自己在東南歐的勢力和利益。
編輯本段過程
戰爭爆發後英法按兵不動,土軍單獨在巴爾干、黑海、高加索與俄交 克里米亞戰爭中的海戰
戰,在巴爾干,土軍憑借兵力優勢擊敗俄軍,1854年6月俄軍在普奧壓力下撤出侵佔的摩爾多瓦瓦拉幾亞兩公國。在高加索,土軍1853年於10月27日對聖尼古拉發動進攻,11月土軍受挫,12月俄軍擊敗土軍。在黑海方向,兩國爆發了海戰,1853年11月俄黑海艦隊在錫諾普海戰中全殲土耳其分艦隊,俄國獲得黑海制海權。1854年1月英法艦隊進入黑海,俄對英法宣戰,6月英法聯軍在克里米亞半島的瓦爾納登陸,海軍將俄艦隊封鎖在塞瓦斯托波爾。7月俄軍在高加索擊潰土軍主力。9月,英、法、土聯軍在克里木半島登陸,20日,聯軍突破俄軍防線,逼近塞瓦斯托波爾,俄軍盡一切可能迅速加強了防線,10月17日聯軍開始進攻塞瓦斯托波爾。10月25日,俄軍襲擊了聯軍後方,11月5日,俄軍對聯軍發動反攻被擊敗,第二年6月18日聯軍強攻塞城,被擊退。8月16日,俄軍再次發動大規模反擊被擊退,聯軍隨後進行了大規模炮擊,9月8日,聯軍攻佔塞瓦斯托波爾,此戰進行了11個月,雙方損失慘重。 1855年雙方在高加索卡斯進行激戰,6月俄軍包圍卡斯,9月攻城受挫,圍困致11月土軍投降。1856年3月俄法簽定《巴黎和約》,黑海中立化,俄國失去了在黑海擁有艦隊的權力,俄國對黑海擴張的長期努力前功盡棄。
編輯本段克里米亞戰爭與水雷戰
在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中,沙皇俄國曾將這種觸發錨雷應用於港灣防禦戰中。西方最早出現水雷是在 1769年的俄土戰爭期間,當時俄國工兵初次嘗試使用漂雷,炸毀了土耳其通向杜那依的浮橋。此後,各型水雷不斷地被研製和改進,並廣泛使用。
編輯本段結果
克里米亞戰爭的後果之一是奧地利、普魯士和俄羅斯之間的神聖同盟終止。 普魯士在這場戰爭中持中立,戰後普魯士與俄羅斯的關系變好,與奧地利的關系變壞,而俄奧之間的關系惡化。英國與法國在戰後也開始與俄羅斯修好,因此奧地利日趨孤立。到此為止奧地利在德意志邦聯中處支配地位,但這個地位日益減弱,而普魯士的地位則日益增高。由此歐洲各強國之間的勢力均衡開始對奧地利不利地變化。奧地利的削弱同時也使薩丁尼亞不斷增強。薩丁尼亞在義大利統一運動中起了一個支配性的地位。1861年在法國的支持下薩丁尼亞達到了建立一個義大利王國的目的。
編輯本段對俄國的影響
1.暴露了農奴制的腐朽,加重了國內的經濟危機,農民起義不斷,沙皇的專制統治岌岌可危,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亞歷山大二世不得不進行了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2. 俄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歐洲的霸主地位。俄國從1815年組建「神聖同盟」開始,就充當了歐洲的霸主,對各國的革命運動進行干涉,充當歐洲的憲兵。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失敗使俄國失去了干涉別國內政的可能性,俄國的國際地位下降,歐洲霸主的地位喪失。 3.俄國加緊了在遠東地區的擴張。正如馬克思所說,俄國由於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失敗要向英法復仇,當英法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的時候,俄國趁火打劫,從中國割佔了大片領土,攫取了很多特權。
編輯本段對諾貝爾事業的影響
對諾貝爾事業的影響 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阿爾弗雷德·諾貝爾已經回到了聖彼得堡,同他兩位哥哥一起在父親的企業里工作。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
他父親的企業這時又擴大了,並且改名為「諾貝爾父子機械鑄造廠」。 當時俄國的軍隊急需武器裝備和現代化,大批國家訂貨使這家工廠生意興隆。盡管在那個很多方面落後的國家,招收技術工人和原料供應方面都有困難,伊曼紐爾·諾貝爾仍然設法生產了大量軍用材料,有些是他自己設計的,利用他自己製造的機床,並從瑞典招來了一些工頭從事生產。這個國家第一條鐵路使用的鐵器製品,他自己構造的快速火槍,以及裝配俄國第一批推進器兵艦所用的大炮和蒸汽機械等,都是由這家企業製造的。幾艘於19世紀50年代建造的兵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仍然服役這一事實,明顯地表明這家工廠產品質量是高超的。伊曼紐爾·諾貝爾於1853年曾被授與帝國金質獎章,表彰他在俄國工業中的「勤奮和技藝」,這對一個外國人來說是一種罕見的榮譽。 在工廠中,兒子們有廣闊天地進行實踐訓練,他們也充分利用了這一機會。水雷是伊曼紐爾·諾貝爾進入俄國時所持的一張王牌。它很早就是一項軍事機密,是這個國家一項被遺忘了的財產;在戰爭期間,它也突然引起了人們直接的興趣,並且被證明是成功的。在他兒子羅伯特的幫助下,這位發明家在芬蘭的港口以及聖彼得堡的戰略要地喀琅施塔得城堡冰凍的入口布了雷。這一措施曾幫助防禦了由海軍上將內皮爾所指揮的英法艦隊的進攻,它有很大的重要性,並且由於這位海軍上將在給海軍部的報告中曾說過「芬蘭灣充滿了炸彈」這句話,從而被載入史冊。
編輯本段發現子彈碎片
克里米亞戰爭的古戰場位於烏克蘭境內,由於這里經常能發現各種戰爭遺存物,所以引得許多烏克蘭人前往這里淘金尋寶。 2009年2月,烏克蘭的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男子也來這里,試圖找到一些古戰場的遺存物以出售給軍事博物館,換取一定的費用。在被沙土覆蓋的克里米亞古戰場,這位男子找到多顆150多年前戰爭留下的子彈碎片,但其中的一顆卻顯得格外與眾不同。他將這枚子彈送交軍事博物館後,專家鑒定這顆奇特的子彈碎片其實是兩顆子彈在空中直接相撞後形成的,這一罕見景象發生的幾率不到十億分之一。 經過烏克蘭軍事博物館的鑒定專家仔細地對比檢驗,他們發現這兩顆子彈分別屬於當時的沙俄軍隊和法國軍隊。在當時的戰爭中,交戰雙方使用的子彈均為尖頭圓錐形子彈,這種形狀設計的子彈在空氣中高速飛行時可以受到更小的阻力。這位鑒定專家還表示,這顆新發現的古代戰爭的子彈碎片,對於研究當時俄法兩軍的軍事技術水平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意義,至少可以證明當時的子彈設計水平比人們此前想像的要高很多。
編輯本段意義
克里米亞戰爭是世界史中的第一次現代化戰爭。現在大多數人已經將這場戰爭遺忘了,但它從軍事上和從政治上改變了歐洲列強之間的地位和關系。在19世紀的歐洲歷史中,它與隨後的巴黎條約是繼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後的第二大重要外交事件。在克里米亞戰爭中鐵甲船和現代的爆炸性的炮彈第一次被使用。它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壕溝戰和靜止戰。電報首次在戰爭中被使用,火車首次被用來運送補給和增援。
關於戰地記者
戰地記者首次參加並可以在同日將戰況報告給家鄉的報紙。由於一個英國軍官的錯誤,使得在一次不到20分鍾的攻擊行動中,就造成了約900名英國騎兵的喪生(之後有學者專家指出,當時英軍騎兵的死傷並不若外界所想像的多,事實上有八成左右的士兵最後安然抵返家園,九百多名的傷亡人數全是英國報紙渲染誇大後的數字)。當晚《泰晤士報》就報道了這個損失,在英國掀起了一場危機。此外在這場戰爭中記者還第一次使用了攝影術來記載戰爭實況。
野戰醫院條件改善
在這場戰爭中共約50多萬人死亡,其中法軍的損失最高。大多數士兵不是陣亡,而是因飢餓、營養不良、衛生條件差和野戰醫院的條件差而死於其戰傷。弗羅倫斯·南丁格爾改善了野戰醫院的衛生條件,僅此一項改革就大大地提高了受傷戰士的生存率。戰後南丁格爾在倫敦創辦了第一所護士學校。
當英法聯軍包圍了塞瓦斯托波爾,陸戰隊准備在黑海的巴拉克拉瓦港登陸時,黑海上突然狂風大作,巨浪滔天。英法聯軍不戰自潰,幾乎全軍覆沒。 按照軍方的要求,巴黎天文台台長勒弗里埃研究這次風暴。他向各國氣象學家發信,收集風暴發生前後的氣象報告。之後,他依次把同一時間各地的氣象情況填在一張圖上。將不同時間的圖聯系起來分析,他發現這次風暴是自西向東移動的,在到達黑海的1~2天,已經先影響了西班牙和法國。 勒弗里埃分析後認為,如果當時歐洲設有氣象站,風暴情報就可以及時電告英法艦隊,使英法艦隊避免這次風暴的襲擊。1855年3月,他向法國科學院建議,組織觀測網,迅速地將觀測資料集中到一地,分析繪制天氣圖。
『伍』 克里米亞有多少軍隊
2月28日駐守克里米亞的俄羅斯軍隊開始調動至今,有關俄軍進入克里米亞半島的消息一直不斷,而各方對於目前有多少俄軍進入烏克蘭也爭議不斷。
烏克蘭代理國防部長捷紐克3月1日在會議上通報說,俄向克里米亞境內調動了運輸機、直升機和裝甲車輛,並增加6000名軍人和軍事技術裝備。3月2日,烏克蘭駐聯合國大使謝爾蓋耶夫在安理會指責俄羅斯時則提到,1.5萬名俄羅斯軍人已經進入克里米亞。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盡管1.5萬人的數字顯得誇大其詞,但俄羅斯確實已經向克里米亞增派了軍隊。俄軍在塞瓦斯托波爾常駐一個海軍步兵團,擁有3-4個營超過1000人以上的兵力。而黑海艦隊第810獨立海軍步兵旅的總兵力則超過3000人。
俄海軍陸戰隊的BTR-80裝甲輸送車
據烏克蘭獨立新聞社3月1日報道,俄羅斯黑海艦隊大型登陸艦「尼古拉-費爾琴科夫」運送了700名軍人到克里米亞的塞瓦斯托波爾軍港。這700人由空降兵和其他分隊組成。此前有目擊者看到5-10架伊爾-76運輸機在辛菲羅波爾機場著陸,機上運載著供俄軍使用的裝甲車。
同時,目擊者稱至少13架伊爾76運輸機在塞瓦斯托波爾機場降落,應該運載著前來支援的俄海軍陸戰隊和空降兵部隊。隨後克里米亞街頭出現了乘坐虎式輕型裝甲車的俄羅斯軍人,應該就是這一批增援的結果。
俄軍新增的虎式輕型裝甲車,可能隸屬於空降兵
與此同時,俄羅斯海軍已經控制了刻赤海峽,並將塞瓦斯托波爾港全面警戒。目擊者已經確認了至少23架以上的軍用直升機,他們也可能運載了數百名俄軍官兵。同時,在費奧多西亞剛發現了俄羅斯海軍的野牛級氣墊登陸艇,應當運載了海軍步兵部隊。另有報道稱S400防空導彈部隊也已經在克里米亞部署。
塞瓦斯托波爾附近機動的2S1自行火炮群,隸屬於黑海艦隊810獨立海軍步兵旅1613獨立炮兵連
綜上所述,截止3月2日零時,有超過3000人的俄羅斯軍隊已經進入克里米亞境內,主要為俄羅斯第810獨立海軍步兵旅(海軍陸戰旅)和空降兵部隊。部隊裝備以輕裝為主,除了1個連的2S1履帶式自行火炮外,沒有在克里米亞看到重型的履帶式裝甲車輛,俄軍的主要戰斗車輛為BTR-80和虎式裝甲車,除此之外有大批的卡瑪茲載重卡車用於運輸作戰部隊。
http://bbs.tiexue.net/post2_7084535_1.html
『陸』 克里米亞烏軍有多少倒向俄羅斯的
駐守克里米亞的72支烏軍「幾乎全員」加入俄軍,沒有加入俄軍的要麼退伍要麼由俄方提供交通運輸,供烏方軍人攜帶家屬和財產離開。
『柒』 克里米亞戰爭中沙俄總兵力是多少
1,20萬名俄軍 7000名保加利亞志願軍
『捌』 為什麼俄羅斯能夠成功收復克里米亞
因為克里米亞的當地居民大部分都是俄羅斯族人,相對於烏克蘭西部,烏克蘭東部的省份更加親近俄羅斯,而且得到克里米亞不會讓俄羅斯變得更強,但是可以極大地改善俄羅斯的地緣環境,還可以讓俄羅斯人更加團結。
烏克蘭不是不管,而是國小民弱,無力和俄羅斯抗衡,長期和俄羅斯沖突或者發生戰爭只能損失更大,烏克蘭的遭遇值得同情。面對俄羅斯和歐盟不斷的東拉西扯,當權者不是親俄就是親歐,而這一次親歐的反對派通過暴力奪取政權後做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那就是取消俄語在東部官方語言地位,取消電視台的俄語節目、以及東部俄羅斯的節假日,這是什麼行為?這是民族歧視政策,是人為地製造民族矛盾。烏克蘭新政權通過這一系列舉動表明了加入歐盟的決心(其實最終目標是加入北約,徹底擺脫俄羅斯的影響和控制),同時也讓俄羅斯拉攏烏克蘭進歐亞聯盟的計劃泡湯,俄羅斯只能退而求其次,順勢拿下克里米亞作為補償。
對於俄羅斯的遭遇,我們也可以理解。面對北約的不斷東進,在忍耐了20多年後俄羅斯終於爆發,面對逼近家門的北約,俄羅斯強人普京幾乎兵不血刃拿下克里米亞,達到了孫子兵法的最高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明確表態不會軍事干預,因為他們知道俄羅斯有白楊-M,還有超級熱核武器(大伊萬),一旦開戰,那就是世界末日。
現在先來說說克里米亞對俄羅斯的意義。帝俄時代,俄羅斯和奧斯曼土耳其為爭奪克里米亞進行了九次戰爭,最終把克里米亞從土耳其手中搶了過來。克里米亞的面積不大,只有2萬5千平方公里,比台灣還小,但是戰略位置卻非常重要,這里離巴爾干、高加索、中東都很近。更重要的是,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就位於克里米亞,前蘇聯的幾艘航空母艦都是從這個造船廠出來的,得到這個造船廠對俄羅斯有什麼意義,我想不用我多說了吧。
歐美一直強調要制裁俄羅斯,與其說是制裁,倒不如說是無奈。首先,現在歐洲國家還沒有完全擺脫債務危機,可以說歐洲經濟還很脆弱,你去制裁俄羅斯實際上也是制裁歐盟自己。況且,到了冬季歐洲還要靠俄羅斯的天然氣供暖,俄羅斯隨時可以掐斷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有人可能會說了,歐洲可以買中東或者美國的天然氣。我要說的是你要把天然氣運回來總要拿船來裝吧,那麼增加的成本(運費)誰來出,你歐洲要用氣總不能要求美國給你出運費吧。這一筆費用對於尚未完全擺脫債務危機的歐洲來說是不小的負擔。有消息說俄羅斯正計劃修建通往中國和韓國的輸氣管道,能源永遠都是賣方市場。
『玖』 克里米亞地區當時怎麼被俄羅斯收復的呢
2014年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至今,已過去7年之久,很多人其實只知道是克里米亞通過公投選擇加入了俄羅斯,至於俄羅斯在這個過程中做了什麼,為此又付出了什麼代價,其實是不甚了解的!
說到克里米亞對俄羅斯的重要性,就必須要從俄羅斯的海軍說起。俄羅斯海軍的創始人,是我們在中學歷史課本中見過的一個人物——彼得一世。
第六步,全民公投,塵埃落定。俄羅斯的戰略走到這一步,克里米亞其實已經是大局已定,但俄羅斯並沒有停下腳步,因為俄羅斯不光要控制克里米亞,更要堵住全世界的嘴,更重要的是不能給未來留下隱患。所以,克里米亞必須進行公投,克里米亞的歸屬必須交給克里米亞人民自己決定。但是為了保障公投有序進行,俄羅斯是不是該出來維護一下秩序,控制一下場面。這種操作,大家都懂的!2014年3月16日,烏克蘭克里米亞共和國舉行公民投票,決定是繼續留在烏克蘭,還是加入俄羅斯!最後的結果想必大家都已經清楚了,97%的投票支持加入俄羅斯。俄羅斯方面迅速跟進,同意,立法,通過。至此,克里米亞正式回歸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