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羅斯在古時稱作什麼
俄羅斯聯邦簡稱俄羅斯·俄國或砬垿,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綿延的海岸線從北冰洋一直伸展到北太平洋,還包括了內陸海黑海和裏海。作為前蘇聯的主要加盟共和國,俄羅斯聯邦是一個十分有影響力的國家。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蘇聯,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並對議案擁有否決權。
㈡ 什麼國家的別稱北極熊
俄羅斯的別稱北極熊。 作為地球上最後兩塊尚未開發的處女地之一,北極地區蘊含的豐富能源、便利航道以及得天獨厚的戰略位置,都讓這里迅速成為各國緊盯的「聚寶盆」。目前,北極周邊各軍事大國紛紛加強在北極地區的軍事部署,一直以北極地區「核心國家」自居的俄羅斯,通過強化北極地區軍事存在,充分亮出其捍衛自身北極利益的「肌肉」。 稱霸北冰洋,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冰」。北冰洋上常年漂著體積巨大、厚薄不一的海冰,一旦與艦艇相撞,輕則撞傷艦體,重則艦沉人亡。在北極地區寒冷的冬季,厚達1米以上的冰層使得這里成為絕大多數「溫室里」的海軍望而卻步的航行「禁區」。沒有強大的破冰船,就難以向北極投送海上作戰力量。在環北極國家中,惟有俄羅斯的破冰船隊獨占鰲頭,並迅速開始了自己的北極「亮艦」計劃。 目前,俄羅斯海軍21180型柴電動力破冰船已經出廠試航。同時,俄羅斯還在開工建造22220型北極號核動力破冰船和23550型冰雪級多用途破冰巡邏艦,打造「冰海巨獸」的腳步明顯加快。以22220型核動力破冰船為例,其排水量達到3.3萬噸,可輕易在3米厚的冰層中穿梭航行。此前,俄羅斯以導彈巡洋艦彼得大帝號為首的10艘軍艦,就在4艘核動力破冰船的伴隨下,完成了跨北冰洋的航行任務。 來源:軍事文摘
㈢ 俄羅斯的所有別稱
1.俄羅斯-老毛子.
也有稱俄國長毛子,一說來源自小說作家;
關於老毛子一說,是東北人對俄羅斯人的稱呼,老毛子一詞最早應該是在清朝中期出現的。當時居住在東北的居民經常和俄國人打交道,看到他們一個個體壯如熊,身上的體毛繁多,又密又長,於是就戲稱俄國人為「老毛子」,以後就成為對俄國人、蘇聯人和俄羅斯人的代稱。
老毛子是指俄羅斯人。毛子原來是統稱西方白人的!因為中國與俄羅斯接壤,離其他白人國家遠。所以在英國沒有侵略中國前,我國接觸的人一般是俄國人。所以俄國人是老毛子。
後來清政府被西方白人國家打怕了,就不敢再稱呼他們為毛子或洋夷了!
再後來十月革命爆發了。西方國家不喜歡共產主義的蘇聯。中國的軍閥政府,蔣介石政府又是親西方的。所以蘇聯又被叫做老毛子,但英,美西方人本來就和中國人接觸時間短。中國政府又不敢得罪他們。所以不叫老毛子。到解放後和蘇聯好的時候又不叫老毛子。後來和蘇聯老翻,到現在又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把這提出來到處用!
其實老毛子的意思就是指的毛很多的人——白人。
白人在清朝前期就會被叫做毛子或老毛子。
㈣ 俄羅斯分南俄羅斯北俄羅斯
當然分了 就跟我國的 南方 跟 北方一樣, 美國東部,西部 區域問題。
各個國家都有相關的地域,地區問題。
㈤ 北亞屬於俄羅斯,被稱為( )
北亞是指俄羅斯的亞洲部分,主要是指烏拉爾山以東、西伯利亞的廣大地區、阿爾泰山脈以北、哈薩克以北、蒙古國以北、中國以北、日本以北、白令海峽以西的地區,占亞洲面積的三分之一。
㈥ 俄羅斯聖彼得堡別稱
俄羅斯聖彼得堡別稱:彼得格勒,列寧格勒,北方威尼斯。
聖彼得堡:位於俄羅斯西北部,波羅的海沿岸,涅瓦河口,是俄羅斯的中央直轄市,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俄羅斯西北地區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是世界上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個,又被稱為俄羅斯的「北方首都」。聖彼得堡也是俄羅斯聯邦海軍艦隊的總部所在地。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面積143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606平方公里。
㈦ 俄國各個時期的名稱
俄國名稱的先後變化是:沙俄、蘇俄、蘇聯、俄羅斯。
1、近現代上的俄國,沙皇統治時期稱為沙俄,從1574年起至1917年,其中1721年-1917年也被稱做俄羅斯帝國。
莫斯科大公伊四世在位時,希望自己能像古代羅馬皇帝凱撒那樣行使權力,不滿大公這一稱號,於是在1547年1月16日加冕改稱沙皇。莫斯科公國由此成為沙皇俄國,簡稱沙俄。
2、1917年十月革命後建立了蘇維埃俄國,簡稱蘇俄,從1917年起至1922年。
3、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簡稱蘇聯,從1922年起至1991年。
4、1991年蘇聯解體,現在稱為俄羅斯,從1991年起至今。
1992年4月16日,俄羅斯第6次人代會決定將國名改為「俄羅斯」,從而恢復了歷史上的名稱;17日,最後決定使用兩個同等地位的正式國名「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
(7)俄羅斯別稱北什麼擴展閱讀
俄羅斯,簡稱俄聯邦、俄國,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國旗為白、藍、紅三色旗,國徽主體為雙頭鷹圖案。
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由194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俄羅斯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77.7%。
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後,最大加盟國俄羅斯繼承蘇聯大部分軍事力量。擁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庫。在「一超多強」的國際體系中,俄羅斯是有較大影響力的強國,其軍工實力雄厚,特別是高等教育、航空航天技術,居世界前列。俄羅斯還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對安理會議案擁有一票否決權。此外,俄羅斯還是金磚國家之一。
旅遊景點
1、克里姆林宮
克里姆林宮位於莫斯科市中心,瀕莫斯科河,曾為莫斯科公國和18世紀以前的沙皇皇宮。「十月革命」勝利後,成為蘇聯黨政領導機關所在地。
始建於1156年,初為木牆,後屢經擴建,至19世紀40年代建大克里姆林宮,為一古老建築群,主要有大克里姆林宮、多宮、聖母九天教堂、參議院大廈、伊凡大帝鍾樓等。宮內塔樓中最宏偉的有斯巴達克、尼古拉、特羅伊茨克、保羅維茨、沃多夫茲沃德等塔樓。
2、彼得大帝夏宮
夏宮位於芬蘭灣南岸的森林中,距聖彼得堡市約30公里,佔地近千公頃,是歷代俄國沙皇的郊外離宮。夏宮是聖彼得堡的早期建築。
18世紀初,俄國沙皇彼得一世下令興建夏宮,其外貌簡朴莊重,內部裝飾華貴。當時的許多大型舞會、宮廷慶典等活動都在這里舉行,彼得一世生前每年必來此度夏。1934年以後,夏宮辟為民俗史博物館。
如今,夏宮已成為包括18世紀和19世紀宮殿花園的建築群,由於它的建築豪華壯麗,夏宮因而被人們譽為「俄羅斯的凡爾賽」。冬宮位於聖彼得堡宮殿廣場上,原為俄國沙皇的皇宮,十月革命後辟為聖彼得堡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一部分。
3、斯莫爾尼宮
位於聖彼得堡市的斯莫爾尼宮建於19世紀初葉,是一座外觀典雅的三層建築。原為貴族女子學院,曾是蘇共列寧格勒州委和市委機關所在地。
4、莫斯科大彼得羅夫大劇院
簡稱大劇院,始建於1776年,是俄羅斯歷史最悠久的劇院,是俄羅斯及其文化藝術的象徵。坐落在莫斯科斯維爾德洛夫廣場上。建築既雄偉壯麗,又樸素典雅,內部設備完善,具有極佳的音響效果。
5、普希金廣場
位於莫斯科市中心,舊稱苦行廣場,因舊時廣場上建有苦行修道院而得此名。1937年,為紀念俄國偉大詩人普希金逝世100周年,當時的蘇聯政府把苦行廣場改名為普希金廣場。廣場上聳立著4米多高的普希金青銅紀念像。廣場上有個小花園,園中有花崗石台階、紅色大理石噴泉、飾燈等,景色優美。
㈧ 俄羅斯城市聖彼得堡又被稱為什麼
俄羅斯城市聖彼得堡又被稱為北方首都。
聖彼得堡位於俄羅斯西北部,波羅的海沿岸,涅瓦河口,是俄羅斯的中央直轄市,列寧格勒州的首府,俄羅斯西北地區中心城市,全俄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是世界上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個,又被稱為俄羅斯的「北方首都」。
地勢
聖彼得堡由涅瓦河三角洲上的近百個島嶼及河漫灘組成,地勢較低,海拔僅1.2-2米,涅瓦河以南是平原和丘陵。
氣候
聖彼得堡屬受海洋性影響溫和的大陸性氣候。全年平均氣溫5.2℃,年降水量585毫米。夏季溫和,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17.7℃。冬季寒冷,冬季平均氣溫零下6.5℃,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零下8℃,積雪期持續132天,結冰期從11月中旬至來年4月中、下旬。
㈨ 古代俄羅斯叫什麼
1、基輔羅斯
2、莫斯科大公國
3、俄羅斯帝國
4、蘇聯時期
俄羅斯歷史始於東斯拉夫人,亦是後來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
988年開始,東正教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占據未來700年時間的俄羅斯文化。
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佔領後,最終分裂成多個國家,這些國家都自稱為是俄羅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統繼承人。
俄羅斯帝國簡介
(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英語:Russian Empire),簡稱俄國、俄羅斯、沙俄、沙皇俄國或帝俄,別稱第三羅馬。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為皇帝後,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羅斯國家。
同時也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國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帝國共有1億2560萬人,至1914年達到1億6570萬人,是當時世界上人口第三多的國家,僅次於大清帝國和大英帝國。
㈩ 俄羅斯資料
俄羅斯聯邦,簡稱俄羅斯或俄聯邦,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地域跨越歐亞兩個大洲,與多個國家接壤。綿延的海岸線從北冰洋一直伸展到北太平洋,還包括了內陸海黑海和裏海。作為前蘇聯的主要加盟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具有相當的全球影響力,特別是在由10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組成的獨聯體組織內。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繼承蘇聯,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對安理會議案擁有否決權。今日的俄國是一個受國際承認的的世界性大國,亦是世界第二軍事強國,也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及OPEC以外最大的原油輸出國。
http://ke..com/view/24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