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俄羅斯布里亞特共和國什麼時候成立
成立時間
1923年5月30日
布里亞特共和國(拉丁文:Respublika Buryatiya;俄文:Республика Бурятия),是俄羅斯聯邦成員國。南鄰蒙古國,西鄰圖瓦共和國,而北部與西北部與伊爾庫茨克州接壤,東鄰後貝加爾邊疆區。共和國有4/5的面積被森林覆蓋,樹木種類主要是紅松和冷杉林,木材儲備量達20億立方米。共和國面積35.13萬平方千米,2003年共和國共有人口100.33萬人,俄羅斯人占總人口的70%,當地土著民族布里亞特人僅佔24%。
Ⅱ 為什麼錫尼河布里亞特人的文化即有畜牧文化特色,也有俄羅斯色彩
布里亞特人(英語:Buryats 俄語:Буряты),蒙古人的一支,屬蒙古人種西伯利亞類型,是西伯利亞南部地區貝加爾湖以北與色楞格河一帶的居民,又稱「布里亞特蒙古人」,也叫布拉特人。布里亞特人總人口約43.6萬,現主要分布在俄羅斯、蒙古國和中國的一些地方。其中,俄羅斯有42萬多人,蒙古國有4萬多人,中國有近8000人。俄羅斯境內的布里亞特人主要分布在俄羅斯聯邦的布里亞特自治共和國,部分分布在赤塔、伊爾庫茨克等地,是西伯利亞地區較大的少數民族之一。
布里亞特人是俄羅斯少數民族,使用布里亞特語,分東西兩大方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18世紀起使用老懞文,於1931年創制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拼音文字,1938年改用斯拉夫字母。 布里亞特人原信薩滿教,東貝加爾湖地區的居民則多信喇嘛教,名義上信仰東正教,實際上仍保留薩滿教殘余。 19世紀後期,東部地區的布里亞特人主要從事游牧業,飼養綿羊、馬和駱駝;西部的多為半游牧民,兼種少量大麥和黍子,並從事狩獵和捕魚。由於較早掌握了煉鐵技術,製作鐵器是他們的主要手工業。 20世紀20年代以來,多由游牧轉為定居,文化和生活深受俄羅斯人影響。 俄國十月革命以後,布里亞特人陸續遷入中國境內,並最終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境內的錫尼河兩岸。
布里亞特人的遠祖可追溯為新石器時代就已分布在貝加爾湖沿岸的居民。13~14世紀時,他們又吸收了一些北方蒙古部落的成分。17世紀,由貝加爾湖西岸的布拉加特人、埃希里特人、杭戈多爾人與東岸的霍林人等相結合,形成布里亞特部族。17世紀末,其住地被沙俄兼並,布里亞特人曾多次起義反抗。1918年2月建立蘇維埃政權,同年8月被日軍佔領,1919年4月又被美軍佔領。1920年恢復甦維埃政權,1922年初成立布里亞特-蒙古自治州,1923年改為自治共和國。17世紀中葉,布里亞特人父系氏族制度解體,早期封建關系開始發展,但長期保留著血族復仇、氏族互助等習俗。19世紀後期,東部地區的布里亞特人主要從事游牧業,飼養綿羊、馬和駱駝;西部的多為半游牧民,兼種少量大麥和黍子,並從事狩獵和捕魚。由於較早掌握了煉鐵技術,製作鐵器是他們的主要手工業。20世紀20年代以來,多由游牧轉為定居。傳統的住屋是圓錐形的氈制蒙古包,西部地區已轉入定居的農民則住壁桁式的木架帳篷。穿著與蒙古人類似,男女都穿右開襟的豎領長皮袍,束寬腰帶,穿翹頭氈靴。 布里亞特人是13~14世紀進入貝加爾湖地區的蒙古部落與當地居民混合而成的,其民族形成過程在17世紀基本完成。17世紀布里亞特人的土地並入俄國。1921年4月27日和1922年1月9日分別成立了布里亞特—蒙古自治州和蒙古—布里亞特自治州。1923年5月30日將上述兩州合並為布里亞特—蒙古自治共和國,屬俄羅斯聯邦。1958年改名為布里亞特自治共和國。布里亞特人以畜牧業為主,狩獵和捕魚業也很重要。 布里亞特民族從種族上是厄魯特蒙古人近支。其祖先原游牧於外貝加爾地區,後來向北發展到葉尼塞河與勒拿河之間地區,與當地居民混合而形成現代的布里亞特人,其民族形成過程在17世紀基本完成。1631年,俄羅斯人到達葉尼塞河支流通古斯卡河上游,立即與布里亞特人發生沖突。經過25年的戰爭,布里亞特人被完全壓服,才臣服於俄國。但其中一部分反抗俄國到底,向南移入喀爾喀領地。另外一部分,當清軍在黑龍江以西打敗俄人時投向中國,並安置在呼倫貝爾地區。目前居住在俄羅斯的布里亞特人,至今仍保留著完全蒙古式生活的村寨部落,有的已被辟為「民俗文化村」供人參觀,其民族語言、風俗習慣等與現在的蒙古族相近,建築也表現著不同於俄羅斯其他城市的風格。
參考資料:網路
Ⅲ 俄羅斯各個共和國關系是什麼
俄羅斯各個共和國關系是,他們是領屬和被領屬關系。因為俄羅斯是整個俄羅斯的總稱它下屬有很多自治共和國相當於我們國家的省或者自治區而在俄羅斯,中俄羅斯自治共和國是最大的一個自治共和國。所以正確的答案是他們是領屬和被領屬的關系。在俄羅斯境內自治共和國級別的行政區大多是按照民族地域原則劃分的少數民族自治地方。
俄羅斯共和國關系
比如在南鄰蒙古的布里亞特共和國,布里亞特蒙古人的比例約為24%,而高加索地區的印古什共和國境內,印古什人的佔比已超過八成。所以自治共和國是在俄羅斯管轄下的一種行政單位,也可以理解為一種少數民族自治政策。俄羅斯的各個聯邦主體一律平等,只是擁有各自不同的法律地位。
Ⅳ 為什麼俄羅斯分為很多「共和國」
因為俄羅斯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完整的稱呼是:俄羅斯聯邦。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
即俄羅斯聯邦中央政府之下成立了很多自治共和國。這些自治共和國和其他州、自治州、自治區、邊疆區和聯邦直轄市一樣屬於俄羅斯聯邦的一級行政單位,其級別就像我們的「省」。
22個自治共和國如下:
阿迪格共和國、阿爾泰共和國、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布里亞特共和國、達吉斯坦共和國、印古什共和國、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卡爾梅克共和國-哈利姆格坦格奇、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卡累利阿共和國、科米共和國、馬里埃爾共和國。
摩爾達維亞共和國、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北奧塞梯-阿蘭共和國、韃靼斯坦共和國、圖瓦共和國、烏德穆爾特共和國、哈卡斯共和國、車臣共和國、楚瓦什-恰瓦什共和國、克里米亞共和國(與烏克蘭存在爭議)。
(4)布里亞特和俄羅斯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一、阿迪格共和國
阿迪格共和國是俄羅斯的聯邦主體之一,屬南部聯邦管區,位於庫班河和拉巴河的左岸,大高加索山脈北麓,其中,阿迪格人佔22.1%,還有俄羅斯人(佔68%)、烏克蘭人、亞美尼亞人、韃靼人、德意志人、希臘人、茨岡人等。
阿迪格人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12至16世紀先後受金帳汗國、奧斯曼帝國、克里米亞汗國統治,19世紀中期被沙俄征服,大部分阿迪格人逃往土耳其和約旦等地。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成立了阿迪格民族自治州,1991年升格為自治共和國。
二、阿爾泰共和國
阿爾泰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主體之一,屬西伯利亞聯邦管區。位於歐亞大陸中心、西西伯利亞南部的阿爾泰山地,東鄰圖瓦共和國,南與哈薩克、中國和蒙古接壤,北與科麥羅沃州搭界,西北是阿爾泰邊疆區。面積92600平方公里。
首府戈爾諾-阿爾泰斯克,距首都莫斯科3641公里,和莫斯科的時間差是早3個小時。原名為戈爾諾-阿爾泰自治州。1992年改為今名。該州大部分領土原為中國所有,於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後被俄國侵佔。
三、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
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是俄聯邦的聯邦主體之一,屬伏爾加聯邦管區,是一個多民族共和國,在共和國境內生活著110多個民族,人口較多的為俄羅斯人、巴什基爾人及韃靼人。
巴什科爾托斯坦是俄羅斯聯邦人口眾多和經濟潛力雄厚的共和國之一。便利的地理交通位置、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強大的工業和高度發達的農業,政局穩定、民族和睦,這一切使得巴什科爾托斯坦在俄羅斯聯邦的經濟生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
四、布里亞特共和國
布里亞特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的自治共和國之一,屬於西伯利亞聯邦管區。共和國面積35.13萬平方千米,俄羅斯人占總人口的70%,當地民族蒙古族布里亞特人佔24%。
南鄰蒙古國,西鄰圖瓦共和國,而北部與西北部與伊爾庫茨克州接壤,東鄰後貝加爾邊疆區。共和國有4/5的面積被森林覆蓋,樹木種類主要是紅松和冷杉林,木材儲備量達20億立方米。
五、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
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位於大高加索山脈的北部,其中心部分臨卡巴爾達平原,厄爾布魯士山是這個共和國的獨特標志。 共和國由南至北距離100公里,由東至西175公里。
其南鄰喬治亞共和國,北鄰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西鄰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東部和東南部毗鄰北奧塞梯共和國。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的地形屬山地地形,在共和國境內有高加索的最高山——厄爾布魯士峰(5642米)。境內主要河流有捷列克河、馬爾卡河、巴克桑河。
Ⅳ 我在世界地圖上為什麼看不到布里亞特共和國 家 只看到俄羅斯
布里亞特共和國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它只是俄羅斯聯邦的一個自治共和國,是俄羅斯聯邦成員國。就像加利福尼亞州是美國的一個州一樣,它是俄羅斯的一部分。如圖:
Ⅵ 俄羅斯和他下面的些共和國關系是怎麼樣的啊
歷史上的俄羅斯是封建國家,因為統治者稱作沙皇,所以也稱作沙俄
經過歷代沙皇的征戰,沙俄的疆域西至東歐、東至遠東太平洋、北至北極圈、南至中亞—中國一線,同時國內民族矛盾、階級矛盾也愈加尖銳
第一次世界大戰最終拖垮了沙俄,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成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後來就是有名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俄羅斯成立了社會主義的蘇維埃政權,稱作蘇俄
此時沙俄的繼承者蘇俄的疆域「縮水」很多,因為在原沙俄版圖范圍內的烏克蘭、白俄羅斯等也紛紛出現了各種大大小小政權,其中部分是社會主義性質的蘇維埃國家
1921年,蘇俄、烏克蘭、白俄羅斯以及外高加索聯邦共同成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
此時的蘇聯擁有沙俄時代的大部分領土,而另小部分領土也在其「影響」之下,之後陸續有原沙俄的屬地以各種方式並入蘇聯,蘇聯作為沙俄的繼承著,不斷壯大
1941年,納粹德國入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爆發。經過艱苦卓絕的抵抗,蘇聯和盟國取得了最終勝利,並進一步鞏固了蘇聯的廣闊領土、民族團結和國際地位
戰後的蘇聯幾乎完全繼承了沙俄時代的版圖,最多時候擁有16個加盟共和國以及20個自治共和國以及自治州、民族區等。
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令人矚目,但因為內、外(主要是與美國軍備競賽)多方面原因,蘇聯內部出現各種矛盾。尤其是80年代的政治改革,事後證明是失敗了
1991年,蘇聯波羅的海沿岸的3個加盟國宣布獨立,之後以「819」事件為導火索,蘇聯解體,分裂成15國家,其中最大的一個是俄羅斯
今天的俄羅斯只繼承了沙俄以及蘇聯時代的部分領土,但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
Ⅶ BURYATIA是哪個國家好象是俄羅斯的.還有他的一個城市ULAN-UDE是在哪謝謝
BURYATIA是俄羅斯的一個共和國,在西伯利亞,南同蒙古接壤。面積35.1萬平方公里,人口為104.8萬人(1990年)。
首都烏蘭烏德,即ULAN-UDE。民族主要有布里亞特人(蒙古一支)、俄羅斯人、烏克蘭人、韃靼人等。布里亞特共和國中有各種不同的宗教信仰,布里亞特人多信奉傳統的喇嘛教,俄羅斯人則多信仰東正教,布里亞特共和國是俄羅斯佛教中心。官方語言為俄語和布里亞特語|布里亞特蒙古語。
布里亞特共和國在俄羅斯境內享有較大的自治權利,擁有自己的憲法、法規和執行權力機構。
布里亞特自治共和國成立於1923年5月30日,全稱為布里亞特蒙古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1958年改稱布里亞特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隸屬於蘇聯的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蘇聯解體後,1992年,改國名為布里亞特共和國。
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主要工業有采礦和冶金等。境外貿易對象主要是蒙古和中國。烏蘭烏德有鐵路通往蒙古的首都烏蘭巴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