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承包了10畝土地,小麥大豆輪作,收秋時刻,能夠掙多少錢
小麥大豆輪作種植,是中原地區較為常見的種植模式,它有著投入低、管理方便的優點,相應地,收益也沒有那麼高。是一種比較穩妥的種植模式。
根據大戶多年種地的經驗,小麥畝產1100斤的話,基本是剛好顧著前期的所有投入,最主要的是土地承包費用給解決了。僅僅種的秋莊稼——大豆,可以當作純利潤,所以,這種種植模式到底能掙多少錢,還是要看後茬的秋莊稼產量和收購價格了。
據現在正在收割的農戶反映,300斤往上已經屬於高產了,大部分都是200多斤。
我姑且選擇一個平均值,就按照畝產量260斤計算,當下的收購價是2.2元/斤,那麼,一畝的毛收入就是26斤x2.2元/斤=572元。
一畝大豆的純收益就是572元—130元=442元。
這只是局部區域的計算結果,肯定不能代表所有區域。不知道你們那邊收益如何?
㈡ 一年中七畝地大豆能掙多少錢
大豆的畝產在400-500斤的,估計居多,當然300多斤的也不少,如果因管理不當或者是天氣原因,200多斤的也不是沒有。
整地2天,工錢200,種10,播撒1天,工錢60,施肥加肥料100,澆水加拔草和管理,農葯等200,收割和曬干,挑選、搬運200,成本770,收獲1000----1200。所以農民十分十分辛苦!
㈢ 中國到俄羅斯種植大豆可以賣給俄羅斯嗎
這要看合同怎麼簽。中國大豆進口量極大,以前主要是美國的,與美貿易戰減少了進口量,缺口很大。有說俄把土地租給中國,由中國人種大豆等於是自己種,賣給俄再轉手賣給中國成進口的,人家白加一層價,圖個啥。當然如果俄要求必須賣給俄,也沒辦法,也就沒這問題了。
㈣ 俄羅斯出租土地給中國種大豆的原因。
首先,種植業是一個風險比較大的行業,即便在俄羅斯,實行的是歐美標準的機械化、規模化種植,也還是脫離不了原始農業的特點,還是停留在靠天吃飯的階段。比如2011年,眼瞅要收割了,來了一撥蝗蟲,把莊稼一掃而光。2013年的一場大水,我們的地就全被淹了,這種情況種啥也不行。持續了6年,不是這種災害就是那種災害。所以,到俄羅斯去種地,首先要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
其次,別看俄羅斯地價便宜,但是,有一個附加條件,就是你在租下以後,就必須堅持每年都要耕種,不能荒廢、不能改變用途。
第三,在俄羅斯搞農業,都要實施企業化經營。不能以農民個體、散戶或者家庭農場式耕種,種植企業必須以法人的形式出現。並且要按照俄羅斯的標准,企業的生產進度、栽培模式,都屬於國家備案制。
第四,既然經營都是採用企業化模式,產品標准更得是最嚴格的歐盟標准:嚴格限制使用農葯和化肥。這種嚴苛的條件下,國內的大豆一般一垧地,能產到兩噸半到三噸的大豆,在俄羅斯也就是一噸到一噸半,產量要比國內低很多。
㈤ 俄羅斯和美國的大豆有什麼不同
第一個方面,我們先從純粹的價格方面來看,另外,時間段不同,價格也是有變化的。以當前來講,俄羅斯大豆目前在國內的銷售價格約為3300-3500元每噸,應該說和美國大豆進口的價格差不多,不存在誰更便宜的問題。
確實,如果從交通距離來考量的話,我們知道,俄羅斯大豆主要種植地帶在遠東地區,顯然在地圖上的距離與我國更近,但俄羅斯確實太大了,即使與我國接壤,其運費卻也不低——地域廣的最大問題就是,如果沒有內陸河,靠汽運的話成本會比較高,所以,俄羅斯境內大豆很便宜,但運到我國,與美豆相比卻也不具備太高的價格優勢。
而美國雖然距離較遠,但其境內大豆運輸有內陸河,運至中國靠海運,雖然距離遠點,但勝在運費低,綜合成本也不必俄羅斯進口大豆貴多少。
第二個方面,既然價格相差不大,為什麼我國不進口俄羅斯大豆,而舍近求遠跑到美國進口?
最近看到一些半專業的報道稱,主要是由於目前對俄羅斯大豆進口定向管理(需要油廠或者蛋白加工企業的采購合同),進口量受到限制。其實,就大豆進口市場而言,美國大豆、巴西大豆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從某種程度而言,由於美、巴大豆屬於轉基因大豆,在進口商檢環節只會比俄羅斯大豆更嚴格。
㈥ 一萬畝地黃豆能掙多少錢
一萬畝地黃豆能掙1000000-2000000元
種植大豆一畝地利潤在200一300元左右。 種植大豆國家不補貼的話利潤是很低的。 如果耕地是承包的,去掉各種種地費用,一畝地利潤在80到150元之間。 種植大豆一畝地利潤在100-200元之間。
㈦ 我在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存數百噸大豆,誰知道那裡的價格
每噸20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