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投資俄羅斯國債
投資俄羅斯國債可以到銀行購買。
無記名式國債的購買:無記名式國債的購買對象主要是各種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無記名式實物券國債的購買是最簡單的。投資者可在發行期內到銷售無記名式國債的各大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憑證式國債的購買:憑證式國債主要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其發售和兌付是通過各大銀行的儲蓄網點、郵政儲蓄部門的網點以及財政部門的國債服務部辦理。記賬式國債的購買:購買記賬式國債可以到證券公司和試點商業銀行櫃台買賣。試點商業銀行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北京銀行等。
㈡ 最新 美國國債俄羅斯沒有
據《今日俄羅斯》稱,俄羅斯在8月繼續「清倉式」甩賣美債,其對美債的投資已經降至140億美元。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貴金屬在俄羅斯外匯儲備中所佔比例已經達到創紀錄的18%......
俄羅斯清倉美債的步伐一直未停止......
據《今日俄羅斯》(RT)稱,俄羅斯央行在8月繼續清倉美債。俄羅斯對美國債務的投資份額正接近於零。
截至8月份,俄羅斯對美國證券的投資已經降至140億美元。而早在2011年,俄羅斯曾是美債最大的持有國之一,投資額達1800億美元。
Otkritie銀行的一位經紀人Timur Nigmatullin告訴俄新社(RIA
Novosti),這不僅僅是因為政治和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他指出,美聯儲正在提高利率,這使得美國債券更便宜。「俄羅斯幾乎從美國國債持有者的名單中退出,成為第54大債權國。」
華爾街見聞此前提到,俄羅斯從今年4月起不再被列入TIC的美債主要海外持有者名單,4月俄羅斯的美債持倉環比幾乎劇減50%,5月減幅至少將近40%。
Timur Nigmatullin還表示,俄羅斯進一步清倉美債,最有可能通過買入黃金和在銀行開設短期存款賬戶來彌補。貴金屬在俄羅斯外匯儲備中所佔比例已經達到創紀錄的18%,接近美元投資的份額。
據世界黃金協會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0月,俄羅斯央行的黃金儲備保持增長趨勢,由1970.1噸增至1998.5噸。
實際上,不僅僅是俄羅斯,作為美債最大的持有國中國和日本同樣也減持來美債。在8月份,中國持有的美國主權債務已經從7月份的1.171萬億美元降至1.165萬億美元,這是連續第三個月減持。日本在8月份也將其持有的美債削減至1.029萬億美元,為2011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俄羅斯最大信用評級機構Expert RA的宏觀經濟分析主管Anton Tabah對《消息報》(Izvestia
daily)表示,持有美債的原因是全球貿易,而全球貿易仍然由美元主導。因此,各國被迫擁有大量美元現金,且美債是最佳選擇。
印度和土耳其效仿俄羅斯的做法。8月份,土耳其已退出前30名美國債務持有人名單,而印度已連續五個月將其持有的美債清倉至1400億美元。
㈢ 世界三大國家是美國,俄羅斯,中國國債是什麼有什麼用
沒有什麼世界幾大國家之說,國債是國家發行的債券,相當於向別人借錢的憑證,美國發國債中國買,相當於美國向中國借錢,然後到期還錢還利息即可。發債券是國家的借錢行為。
㈣ 俄羅斯欠中國多少國債
據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報道,俄羅斯經濟部長烏柳卡耶夫(Alexei Ulyukayev)周三表示,中國顯示出有興趣投資俄羅斯債券,而且已開始買入俄羅斯國債。中國投資者已經買進500億-600億盧布的俄羅斯聯邦政府債券。俄新社,俄羅斯財長安東-西盧安諾夫日前表示,中國投資者2015年購買了500-600億盧布的俄羅斯聯邦政府債券。
㈤ 中國還俄羅斯借款是怎麼回事
蘇聯吧,中國沒欠俄國債.
經過一輪談判後,作為貸款的附加條件,蘇聯要求「將中國不再使用的全部剩餘的鎢、銻、鉛、錫提供給蘇聯政府」,期限為14年,前4年以易貨方式提供,從1955年開始作為償還貸款的供貨。蘇方要求的數量令周恩來頗感為難:「鎢第一個兩年每年8000噸,第二個兩年每年9000噸,最後10年每年10000噸;銻第一個兩年每年6000噸,第二個兩年每年7000噸,最後10年每年8000噸;錫第一個兩年每年7000噸,第二個兩年每年8000噸,最後10年每年10000噸;鉛第一個兩年每年5000噸,第二個兩年每年6000噸,最後10年每年8000噸」。[55]上述戰略物資中國確有一定儲藏量,但開采和生產極為落後。解放前鎢砂最高年產11458.3噸,而1949年僅2766.58噸,1936-1948年平均年出口約7386.6噸;銻礦年產分別為22401噸和1204.77噸,1937-1947年平均年出口約4512.7噸;錫年產分別為11710噸和3500噸,1939-1948年平均年出口3787.1噸;鉛最高年產約10000噸,自給略有剩餘。[56]所以,蘇聯提出的條件顯然是中國力所不及的。
據此,周恩來在談判中提出免除鉛、減少錫和銻的供貨。[57]經過反復談判,蘇方最後接受了中國的請求,不過,蘇聯提出的這個附加條件使毛澤東感到莫斯科處事多少有些盛氣凌人的味道。針對這種情況,中方在起草關於貸款的議定書時,特意首先提到:「鑒於蘇聯缺乏戰略原料(鎢、銻、鉛、錫)的困難狀況,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幫助蘇聯政府,同意將中國不再使用的全部剩餘的鎢、銻、鉛、錫提供給蘇聯政府」。[58]當這個文件發回北京讓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後,劉少奇給毛澤東去電匯報說,政治局會議認為貸款議定書前言中幫助蘇聯政府數句似可刪去。但毛澤東堅持這種說法,他在復電中稱:「借款議定書前言數句,意即為中國對蘇聯之報酬,不宜刪去。」[59]顯然,因為這種條件表明中國得到蘇聯貸款並非是單方面的求援,而同時也為蘇聯提供了幫助。
在經濟貸款中,還有一項更能說明上述問題,這就是橡膠貸款。橡膠是蘇聯本身無法生產而在冷戰的環境中又很難從其他國家進口的戰略物資,因而希望通過中國的途徑搞到。早在與毛澤東的第一次會面時,斯大林就詢問中國南方是否能夠種植橡膠。[60]1950年11月斯大林要求中國為蘇聯代購橡膠5000噸,周恩來為此致信毛澤東等人,告以莫斯科來電內容,並建議不管中國如何困難,都應轉賣蘇聯5000噸。後經毛澤東同意,並與陳雲商定:多給蘇聯3000噸,共8000噸橡膠,並可代訂5-7萬噸。[61]但隨後美國開始實行對中國的經濟封鎖政策,中國要進口橡膠也非常困難了。盡管如此,中國政府還是在1951年上半年利用在天津和廣州的兩家英國公司進口了4800噸橡膠。[62]
斯大林對中國能夠向蘇聯提供橡膠表示滿意,但又感數量不足,希望中國大量種植橡膠,以保證這種戰略物資的供應。[63]20世紀初中國從馬來亞半島引進橡膠樹,但只有海南島地區適宜種植。解放初期,種植面積29332畝,年產橡膠約7500擔,尚不能滿足國內的需求。[64]1952年3月,斯大林提出以創辦中蘇股份公司的形式在中國開發橡膠生產。斯大林沒有想到,股份公司的方式更為中國領導人所反感。毛澤東同意在中國南方種植橡膠,但認為採取股份公司的形式「在中國目前政治情況下不太合適」,建議由蘇聯提供貸款和技術設備,而中國以生產的橡膠償還貸款,並答應按低於世界市場的優惠價格向蘇聯提供年產橡膠量的50%以上。[65]
1952年9月斯大林與周恩來會談時雙方簽訂了橡膠貸款協定。斯大林在會談中直率地說:「我們想從你方每年得到1.5-2萬噸橡膠。你們說有困難,好像不同意。問題是我們需要橡膠,因為製造汽車和卡車需要大量橡膠,而這些車都是供給你們的。」周恩來回答,中國將採取一切措施保證如數供應,但考慮到「敵人的封鎖和其他反華措施」,擔心無法完成義務而被視為違反協定。斯大林對此表示理解,但又不客氣地指出,中方應千方百計地按規定數量完成供貨,至於協定的寫法可以緩和些。如果中國不能按商定的數量提供橡膠,蘇聯只好減少中國的卡車訂貨。同時,對於周恩來提出的1億盧布的貸款數額,斯大林也表示有困難。[66]9月15日雙方簽訂了關於在中國種植橡膠的技術合作協定。協定規定,蘇聯向中國貸款7000萬盧布,在出產橡膠之前,中國每年需從第三國為蘇聯盡可能購得1.5-2萬噸橡膠,不足部分以鎢、鉬、錫、鋁、銻等原料頂替;出產橡膠後,每年產量的70%提供給蘇聯,1963年以前按國際市場價格計算,以後則按低於國際市場8%的價格售與蘇聯。[67]
顯然,簽訂這個橡膠貸款協定使中國成為了蘇聯的橡膠生產基地,這是中方所不情願的,所以斯大林去世和朝鮮戰爭結束後不久,如前所述,中國就提出中止這一協定。作為替代,1953年5月15日中蘇兩國簽訂的協定規定,在1954年至1959年間,中方向蘇方提供鎢砂16萬噸、銅11萬噸、銻3萬噸、橡膠9萬噸等戰略物資,作為對蘇聯援建項目補償的一部分。[68]
到1964年,中國提前一年還清了50年代蘇聯的全部貸款和利息,1965年10月以前又還清了蔗糖貸款和貿易欠款。至此,中國還清了所欠蘇聯的全部債務。[69]同年12月3日,外交部長陳毅接見日本記者時宣稱,中國已經成為一個沒有任何外債的國家。[70]中國人民當時的驕傲和喜悅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不過這同時也表明,對於如何在國家經濟建設和發展中利用外資,「借雞下蛋」的道理,中國領導人當時尚未參悟。至於傳聞中所說的蘇聯在與中國關系惡化後曾追逼還債,筆者沒有看到任何歷史文獻的記載。
㈥ 中國欠蘇聯用什麼還的
你好,對於中國當年欠蘇聯的貨款,我聽老一輩人說過,當時中國也窮,口能以各種東西抵債,如水果,皮革等各種東西折價來抵償貸款。
㈦ 俄羅斯減持美國國債至57.6億美元,持有別國債券的意義是啥
從俄羅斯財經部給出的消息,到目前為止,俄羅斯將自己手裡邊大約3.89億美元的國債全部給銷售了出去。而且從目前俄羅斯國債的持有金額來看的話,總共58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現在基本上沒有任何的長期國債,只剩下一些短期國債和組合債。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可以明白俄羅斯對於美國的情況是非常不樂觀的。當然,很多網友在看到這個舉動的時候都認為俄羅斯這樣做可能是為了避免自己受到損失。同時也很有很多人預測美國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經濟會走向下滑的趨勢。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持有他國的國債對於這些國家有哪些意義?
第三,這一次為什麼俄羅斯會拋棄大多數的國債?
其實按照現在的比例來看的話,俄羅斯依舊持有相當大比例的美國國債,他拋棄的只不過是一部分的長期美國國債。可能是因為在此前美國宣布了對俄羅斯的一系列新制裁,行政命令導致雙方的關系惡化,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舉動。
㈧ 二戰後中國欠俄羅斯軍費 用鎳礦和什麼礦還的債
中國主要是鎢銻錫和豬鬃
㈨ 為什麼中國和俄羅斯減持美國國債
中國作為美國國債持有量世界第二的國家,一再減持的行為雖然惹人注意,但仍被普遍認為是"合理且可以理解的"。
"今年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將加速下跌,美元貶值成為定勢,減持美元資產是外匯儲備保值增值理所當然的選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認為。但他同時指出,相對於我國1.5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350億"只是很小一部分,不會對美國造成影響"。
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月度數據顯示,中國從去年3月份的4211億元開始減持,連續6個月平均減持額在50億美元以上,10月份的減持量達到了8個月以來的最高點,為86億美元,而11月份在10月份的基礎上只減少了2億美元。
這種漸進且相對溫和的減持方式更容易讓市場接受。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專家易憲容認為:"中國提出外匯儲備投資要走多元化道路,就要優化資產結構,調整投資策略,運用組合投資工具。"
而這種思路已經被中國的外儲投資管理人靈活運用。美財政部數據顯示,中國從2007年1月份開始大量買入美國市政債券,總買入量達到1464億美元,且月均買入量超過130億美元,大大超過了國債買入量。
"發達國家的債券都有合理健全的信用評級。市政債券的收益率比國債高,風險比公司債低,比較適合中國外匯儲備投資對資產保值的要求。"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研究部專家張瀛說。
中國和俄羅斯都受到美國的打壓,使得中,俄的戰略合謀。中國和俄羅斯減持美國國債要從各個方面來看,一旦美元大幅貶值我們全國人民辛苦好幾年的錢都打水漂了!
㈩ 俄羅斯國債支付時間
留給俄羅斯的時間不多了,4月15日國債到期,如果違約麻煩就大了
國債(national debt; government loan),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