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俄至今未簽署二戰停戰協議」是什麼梗
應該 不是停戰協議,而是和平條約。
停戰協議只是雙方停止戰斗,並不代表雙方停止戰爭狀態。
比如朝鮮戰爭最後雙方簽署了停戰協議,但至今沒有簽和平條約,所以從理論上南北朝鮮依然處於戰爭狀態,朝鮮戰爭依然沒有結束。
由於對北方四島的歸屬有異議,前蘇聯和日本沒有簽署和平條約(蘇聯曾經提出歸還兩島以換取和日本簽約,但日本堅持要歸還四島)
Ⅱ 亞美尼亞停戰協議內容
亞美尼亞停戰協議也叫穆德洛斯停戰協定。
條約內容大致如下:
達達尼爾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完全開放予各國船隻。 協約國可以徵用奧斯曼帝國的商船、海港、鐵路等設施。 奧斯曼帝國須和其他同盟國斷交,德意志帝國及奧匈帝國的官員需於一個月內離開土耳其。
奧斯曼帝國需解散其武裝部隊,並將其戰艦移交協約國。 如帝國東部省份暴亂,協約國可進兵佔領之。協約國亦可在認為本身受威脅時派兵進駐土耳其的軍事重鎮。 奧斯曼帝國軍隊需退回1878年柏林條約所規定的邊界。
(2)俄羅斯停戰協議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背景:
奧斯曼帝國於1914年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及保加利亞結成同盟。但在協約國軍隊的侵迫及阿拉伯人的起義下,奧斯曼帝國在中東地區的領土逐漸被侵佔,最後被迫停戰。
穆德洛斯停戰協定是由奧斯曼帝國與代表協約國的英國在1918年10月30日於愛琴海中央利姆諾斯島的穆德洛斯簽訂。
Ⅲ 停戰協議和投降書有什麼不同
停戰協定是指於政權或國家之間達成彼此停戰及相關事項的協定。一般失效於一方違反協議或撕毀協議。
投降書,簡稱降書,用於表示投降的文書。
Ⅳ 頓巴斯沖突正起,美國為何不想讓烏克蘭與俄羅斯簽署停火協議
美國不想讓烏克蘭與俄羅斯簽署停戰協定主要是想坐收漁翁之利,以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矛盾進一步鞏固其世界警察的地位。
現今角度看:
俄羅斯,可能與五克蘭的意見正好相反,因為俄羅斯也想藉助美國與亞洲國家的問題,坐收漁翁之利,同樣的,美國也想讓俄羅斯與亞洲的矛盾沖突加劇,來樹立其世界警察的地位。所以對於無可來講,在中間很難做這一次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矛盾沖突之所以愈演愈烈主要就是美國從中的煽動和慫恿!
Ⅳ 朝鮮戰爭停戰協議的名字
朝鮮停戰談判自1951年7月至1953年7月,經過曲折復雜的斗 爭,終於在
1953年7月27日在板門店簽訂了《關於朝鮮軍事停戰 的協定》。
協定的主要內容有:自協定簽訂後十二小時起,雙方停止一 切敵對行為;
以雙方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雙方各自由此線 後撤二公里,以建立一非軍
事區,自停火之日起停止向朝鮮境內 增援部隊和武器,並組成軍事停戰委員會
和中立國監察委員會進 行監督;停戰協定生效後六十天內,雙方將一切堅持遣
返的戰俘 分批直接遣返,將來予直接遣返的戰俘交中立國遣返委員會處理; 雙
方軍事司令官向有關各國政府建議,在停戰協定生效後三個月 內,召開雙方高
一級的政治會議,協商從朝鮮撤退一切外國軍隊 及和平解決朝鮮問題。朝鮮戰
爭至此停火。
Ⅵ 關於俄格沖突的幾個問題
1、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是喬治亞的兩個親俄的自治區。他們和喬治亞中央政府之間有著諸多的歷史性和民族性的矛盾。這兩個地區的人民大部分都是持俄羅斯護照的俄羅斯公民,信奉東正教的他們和信奉伊斯蘭教的喬治亞人也格格不入,所以在蘇聯解體之後他們曾經多次宣布獨立,但是國際社會並沒有承認他們的獨立,因此這兩個地區在喬治亞一直處於分裂的狀態,俄羅斯軍隊在他們的境內維和。在去年八月八號北京奧運會開幕時,喬治亞總統薩卡什維利借普京身在北京參加開幕式,而國際社會的眼光都集中在北京的機會命令軍隊強行的進入這兩個地區,造成了大量俄維和士兵和平民的傷亡。普京在北京表示,俄羅斯會對於喬治亞的行為進行報復。因此俄羅斯經過車臣戰爭的王牌部隊第58集團軍開始反擊,並且迅速的扭轉了戰局,俄羅斯軍隊控制了這兩個地區。在歐盟輪值主席國主席法國總統薩科齊的斡旋下,俄羅斯和喬治亞簽訂了停戰協定,這份協定實際上已經承認了這兩個地區的獨立地位。後來,俄羅斯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的獨立並和他們建立了外交關系。
2、在俄格沖突爆發之後,俄羅斯態度之強硬,反映之迅速,立場之堅決令世界震驚。普京在參加完閉幕式之後從北京直飛前線指揮,並且立場非常強硬的說俄羅斯不惜一切的代價進行反擊,甚至不畏懼一場新冷戰。因為在蘇聯解體之後,美國通過北約東擴、顏色革命等手段不斷的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俄羅斯心中一直都壓抑著憤怒,而經過普京八年的統治俄羅斯的已經重新崛起,而俄格沖突更是給了俄羅斯一個絕好的機會向世界展示他的實力也宣示他的立場。很多政治家都認為,俄格沖突和911一樣是國際關系特別是世界地緣政治的一個轉折點,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影響就是俄羅斯依然作為一支強大的力量重新回到世界的核心。
對於俄格沖突,歐盟中間出現了較大的分歧。在這中間,當時的歐盟輪值主席法國總統薩科齊奔走在莫斯科和第比利斯中間積極的斡旋,顯現其希望歐盟能夠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的目的。對於俄格沖突,歐盟的立場並不統一。很多歐盟的年輕成員,特別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或俄羅斯的鄰國都感覺非常的恐慌,主張歐盟通過一些途徑限制俄羅斯。但是在歐盟中間有著主導權的老牌強國除了英國以外,其他國家都不希望因為喬治亞而惹怒俄羅斯,而他們中的眾多國家的能源命脈也掌握在俄羅斯手裡,因此德國、義大利、法國等國更是堅決的反對影響歐俄關系。因為俄格沖突之中也反映除了歐盟中間的分歧,而未來這種分歧也會更加的嚴重,因為歐盟中的小國希望歐盟和俄羅斯對立而維護自身的利益,保護自己的安全,但是歐盟中的強國都因為能源跟俄羅斯建立起緊密的聯系,他們希望為自身爭取更多的國際空間和發言權,而當今世界只有俄羅斯才有實力跟美國說不。因此很多分析都認為美俄之間開始了一場新的形式下的冷戰,而美俄關系的走向也當然的影響著其他國家的戰略和走向。
俄格沖突之後美國呼籲雙方停火,譴責俄羅斯的反擊過渡,美俄關系出現了緊張。美國的軍艦一度進入黑海和俄羅斯的軍艦進入了對峙狀態,但是美國的反映顯然是軟弱的。一方面美國顯然不希望徹底的改變和俄羅斯的關系,而另一方面美國也找不到一個遏制俄羅斯的方法。美俄雙方都不希望發生一場新的冷戰,面對俄羅斯的強硬美俄關系出現了一段時間的緊張,但是美國還是希望恢復和俄羅斯的正常關系。但是在俄格沖突之後,美國感覺到了來資助俄羅斯的強大威脅,現在美國人的頭號對手不再是恐怖主義而是俄羅斯。
俄格沖突當然由喬治亞總統薩卡什維利來負責,雙方簽訂了停火協議。薩卡什維利不斷的向西方社會求援,但是不管是美國、北約還是歐盟顯然都不會為了他的國家而激怒俄羅斯,喬治亞只能接受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獨立的既成現實。而未來俄羅斯可能在這兩個地區建立黑海的常設軍事基地。俄格沖突充分的顯示了大國博弈,犧牲的必定是小國的利益。
3、喬治亞位於黑海沿岸,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他的戰略位置可以說是俄羅斯的家門口。美國在過去的十多年間利用北約東擴在不斷的壓縮俄羅斯的戰略空間,使得在前蘇聯的實力范圍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親美的政權。而喬治亞和烏克蘭可以稱得上是俄羅斯的最後防線,俄羅斯堅決的反對這兩個國家加入北約,反對美國和北約的軍事威脅出現了家門口,因此美俄因為格、烏加入北約和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的問題摩擦不斷,但是在俄羅斯的強硬立場下,在去年十一月的北約峰會上,格烏兩國的北約夢被無限期的擱置了,特別是隨著布希政府的下台和奧巴馬開始向俄示好,而且格烏兩國的政權不穩定等因素,這兩個國家加入北約越來越渺茫。
4、在普京執政以後,俄羅斯國力不斷的復甦渴望以一個大國的姿態重新崛起在國際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面對著一方面美國的擠壓另一方面自身國力不斷提高,俄羅斯越來越強大也越來越強硬。在07年3月普京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表了一篇讓全世界震驚了歷史性的演講,公開點名美國推行的霸權主義威脅著世界的安全,叫板單級世界。而俄格沖突更是俄羅斯戰略的最高潮和轉折點。俄格沖突之後俄羅斯在外交上動作頻頻,並將會把軍事力量布置在美國的後院的一些拉美國家。種種的動作都是俄羅斯在對於美國擠壓的一種還擊,也標志著俄羅斯在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原本被視為美國重要支持者的歐盟已經和美國漸行漸遠,歐盟會更多的希望在美俄之間實現一種平衡,而使得自身成為多級世界中的一級擁有更多的國際空間和發言權,而美國繼續在推行霸權主義,而他也一直將俄羅斯視為主要的對手在對於俄羅斯的安全進行著潛在的威脅,他一方面壓制著俄羅斯而又在伊朗問題和朝核問題等諸多的問題裡面需要俄羅斯的支持。因此,未來的美俄關系會在矛盾中艱難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