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和德軍關系如何

俄羅斯和德軍關系如何

發布時間:2022-06-25 18:52:04

⑴ 在二戰時期,俄羅斯到底是不是靠「冬天」來趕走了德軍

941年的冬天絕對起到了關鍵作用,因為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前,的果實戰略進攻,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德軍就轉為戰略防禦了。那個冬天,德軍80餘萬精銳被凍死,瞬間進入頹勢,加之兩次戰略部署的重大錯誤,蘇聯國力當時已經到了喘不過氣的地步,所以冬天救了蘇聯沒有半點毛病。

因為蘇聯全境地處高緯度地區,氣候寒冷,尤其是蘇聯的冬天,溫度可以達到零下30度左右。而德軍進攻蘇聯的時候,剛好趕上寒冬,而蘇聯境內的公路較少,道路泥濘不堪,德軍軍隊的行進,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而且德軍的後勤補給也因為天氣的原因,不能及時地送往前線直接影響了德軍的戰鬥力。這種說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因為去過俄羅斯的人都知道,俄羅斯的冬天,真的是想像不到的寒冷。

⑵ 二戰時期,蘇聯和德國曾經是一夥的,這是真的么 請知識達人詳細作答,才會有好評和加分。 謝謝

二戰時期蘇聯和德國曾經是一夥?這是真的。那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二戰時期蘇聯和德國的媾和是自1939年8月23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開始直至1941年6月巴巴羅薩計劃實施,德國撕毀條約進攻蘇聯為止,歷時669天。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初衷,在德國方面看,是因為希特勒計劃在1939年9月攻擊波蘭,因此指示外長里賓特洛甫在8月23日前往蘇聯,希特勒更指示里賓特洛甫接受蘇聯的所有條件,以避免攻擊波蘭時兩面受襲。在蘇聯方面來看,則是下述原因:1939年4月至8月,英、法、蘇三國在莫斯科舉行軍事、政治談判。談判中,蘇聯向英法提出了建議:締結英、法、蘇之間有效期5至10年,包括軍事援助在內的反侵略互助條約;三國保障中歐和東歐國家的安全;締結三國間相互援助的方式和規模的具體協議。然而,談判毫無結果。8月19日斯大林在蘇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指出:戰爭還是和平的問題,對於我們來說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如果我們同法、英簽訂互助條約,德國將放棄波蘭而開始尋求接近西方大國的辦法。那麼戰爭可以避免,但後來的事態發展對蘇聯十分危險。如果我們接受德國建議,德國當然會進攻波蘭,英、法勢必干涉......那我們參戰就對我們有利了……我們應該接受德國的建議並禮貌地把英法代表團打發回去。波蘭的亡國將是我們得到的第一個大好處。(原載《新世界》雜志1994年第2期第230~237頁,《二十世紀俄國史》第2卷第9頁)英法同意了德國在東歐和中南歐自由行動,拒絕蘇聯提出保障中歐和東南歐國家安全。5月到8月間,希特勒一再通過外長里賓特洛甫向蘇聯表示德國無意侵蘇希望改善彼此關系。因為希特勒已決定侵略波蘭,他得知莫斯科正在舉行英、法、蘇三國談判,深感憂慮。5月,日本在遠東地區挑起「諾門坎事件」,向蘇聯發動進攻,而德、日兩個法西斯國家又在談判結成軍事同盟,蘇聯有腹背受敵的現實危險。所以延至1939年8月2日,當希特勒直接電告斯大林,要求蘇德會談簽約。早已對西方國家的綏靖政策相當不滿的蘇聯,遂答應了這一請求。
那麼,在《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後這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到底發生了什麼?1939年9月1日清晨,德軍正式對波蘭發動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開始。9月17日蘇軍穿過蘇波邊界進入東波蘭,兩天後,蘇聯與德國人會師在波蘭,蘇聯僅用10天的時間就佔領了波蘭東部並將其並入蘇聯。9月27日,蘇德兩國共同佔領了波蘭。命運多桀的波蘭再一次亡國。其中,德國佔領波蘭的土地27000平方哩,2200萬人口;蘇聯佔領區的人口約1300萬,佔領區面積77000平方哩土地。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歐洲最大國家之一的波蘭就被德國和蘇聯東西夾擊,被法西斯德國和列寧主義和國際主義的蘇聯瓜分了。
自蘇聯從波蘭獲得大片土地,與希特勒一起輕松滅亡了一個國家,一下子吊起了胃口,又向芬蘭提出了割讓卡累利阿地區的領土要求,芬蘭雖然是小國,但是仍然拒絕了蘇聯的無恥要求。於是1939年11月30日,蘇聯在廢除《蘇芬互不侵犯條約》,聲明斷絕蘇芬外交關系之後進攻芬蘭,史稱冬季戰爭(1939年11月30日-1940年3月12日)。鑒於蘇聯的侵略行徑,國際聯盟將蘇聯開除出局。但是,弱小的芬蘭終於不敵強大的蘇聯,冬季戰爭最後的結果是芬蘭割讓佩薩莫地區,維堡港口等地區給蘇聯,當1941年德國進攻蘇聯後,芬蘭為收復領土加入了德國一方對蘇聯作戰,史稱(冬季戰爭)續戰(1941-1944),當然,此為後話。
1 940年6月,蘇聯提出對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進行政府改組和讓蘇軍自由通行等要求,得到同意。7月,三國成立蘇維埃政權並加入蘇聯。隨後,蘇軍佔領了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後記:近年來,波蘭和愛沙尼亞把蘇軍烈士紀念碑從市中心遷移到蘇軍墓地。俄羅斯提出抗議,認為無視蘇軍解放當地的功勛;當地人民則認為,蘇軍侵略了本國。蘇聯是解放者還是侵略者?已經很清楚了。)1941年,蘇聯又與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同時又發表了共同宣言。共同宣言規定,「蘇聯誓當尊重滿洲國之領土完整與神聖不可侵犯性;日本誓當新生蒙古人民共和國之領土完整與神聖不可侵犯性。」而眾所周知的是,外蒙與滿洲國本為當時之中國主權領土。
德國方面,1939年佔領波蘭後。又於1940年相繼對丹麥、挪威作戰,同年5月10日,入侵法國、比利時、荷蘭與盧森堡等歐洲國家,同年6月在法國戰役即將結束的最後幾天,蘇聯也強行並吞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國家,同時也吞並了羅馬尼亞具有爭議性的巴撒拉比亞地區。與此同時,納粹德國也和蘇聯在政治與經濟合作上逐漸陷入僵局,這使得德國和蘇聯開始為彼此交戰進行准備。
綜上,以上史實說明:德國和蘇聯是二戰中兩大邪惡政權,排名不分先後,其暫時媾和僅為瓜分世界,並為獨自稱霸做准備。只是由於蘇德在瓜分歐洲的過程中嫌隙漸大才最後翻臉,德國所以被定性為反角並被史書批臭踏上一萬只腳僅僅因其是戰爭發動者且戰敗無力為自己辯駁,而蘇聯是在充當侵略幫凶過程中一不留神被同夥背後一刀,於是反水與盟國站在一起迎來了最後勝利,這才有了現在的溢美之辭。話說回來,論腹黑卑劣,蘇聯不比德國好那麼一點,現在已有證據說明在1941年德國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爆發時,蘇聯紅軍其實已經展開部署,在為稍後進攻德國做著准備,但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⑶ 二戰蘇俄和 德軍簽訂的 友好條約

由於希特勒計劃在9月1日攻擊波蘭,因此指示外長里賓特洛甫在8月23日前往蘇聯,希特勒更指示里賓特洛甫接受蘇聯的所有條件,以避免攻擊波蘭時兩面受襲。最後,雙方在8月23日簽訂德蘇互不侵犯條約。

俄國十月革命後,由於意識形態等原因,西方國家與蘇聯的矛盾激化了。矛盾發展到1930年代末,英法的主要戰略對手是蘇聯,同時在東歐地區利益問題上與德國沖突又日益尖銳。而納粹德國向來仇視共產主義,要向蘇聯採取軍事行動,也必須經由東歐的通道。對蘇聯而言,英法是所謂「老牌帝國主義國家」,意識形態沖突顯而易見,而納粹德國的崛起更直接危及蘇聯的國防安全。故此,西方、德國與蘇聯三方之間的博奕與斗爭便開始了。

希特勒一面聲稱要消滅社會主義蘇聯,一面又加緊准備向西方侵略擴張。面對德國咄咄逼人的氣勢,英法等國一味退讓,不做抗擊德國的准備,希望德國會停止擴張,這就是綏靖政策。為此,英法還與德國簽定了慕尼黑協定。

當時,斯大林為了保護蘇聯的安全及利益,故此放棄與英法共同抗德,反而與之保持表面上的友好關系,以爭取時間及空間應對德國在日後可能的軍事行動。另一方面,希特勒為了達成閃電戰軍事效果,避免過早與蘇聯發生沖突,故也願意與蘇聯簽訂非戰條約。

⑷ 德國和俄國在歷史上的關系如何兩國文化風俗有無相似之處

在許多人眼裡,1945年以前的蘇聯和德國是戰場上的仇敵。納粹德軍的入侵奪走了2700萬蘇聯公民的性命,而蘇聯紅軍正是踩在第三帝國的廢墟上宣告一個強國時代的到來。不過你可否知道,就在這些血淋淋的歷史中卻隱含著一個重大的秘密——德國和蘇聯在極端秘密的情況下進行了20餘年的軍事合作。近日,俄羅斯《時間報》、《軍事歷史研究》等刊物向外界披露了這中間的諸多細節。

列寧號召向德國學習俄羅斯歷史學家羅曼諾夫經過大量研究後發現,1917年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為了擺脫協約國兩面夾擊的困境,曾密令德軍總參謀部實施「托爾計劃」,用一列專列將流亡瑞士的俄國革命者列寧送到里加,希望通過布爾什維克的革命運動,給同樣危機四伏的沙俄以致命一擊,迫使其退出戰爭。據擋案披露,列寧一行在經過德軍佔領的波蘭時得到了一切方便,但共產主義者並不相信德皇的善意,而是希望利用帝國主義的矛盾來進行革命。

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後,列寧要求蘇俄人民學習德意志民族良好的自我管理及卓越的組織管理優點,他不斷在演講中說:「我們要學習德國人的紀律性,否則我們的民族終將被奴役被滅絕。」列寧認為,德國的純理性思想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要求,列寧不僅要求身邊的戰友和群眾學習德國—普魯士精神,他自己也身體力行,率先垂範。關於這一點,當時負責軍事和肅反工作的斯大林、捷爾任斯基都有深刻印象。

蘇俄向德國學習的熱潮在1918年遇到了寒流。德國並沒想到俄國十月革命會取得勝利,出於極端階級仇恨,50萬德軍向蘇俄發起猛烈進攻,妄圖把蘇維埃政權扼殺在搖籃里。為鞏固政權,列寧背負出賣無產階級利益的指責,甚至被懷疑是德國間諜,堅持與德國達成割地賠款的《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約》,及時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列寧向反對和約的戰友解釋說,1805年普魯士因耶拿一戰慘敗而被拿破崙征服,不過德國人沒有感情用事,他們被迫簽署了更加屈辱的和約,之後卧薪嘗膽,終於在1815年通過滑鐵盧一戰復國。昨天的普魯士正是今天蘇俄應該學習的榜樣。不出列寧所料,德國帶給蘇俄的屈辱沒有持續一年便因德國戰敗而結束。在沙俄和德意志帝國廢墟上出現的新國家波蘭改變了蘇俄與德國的矛盾性質。狂熱的波蘭民族主義者畢蘇茨基元帥依靠協約國的幫助,不僅使德國土地里西亞劃歸波蘭,而且參加了1920年武裝干涉蘇俄的戰爭,並在華沙城下重創紅軍,迫使蘇俄割讓西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這樣夾在德蘇大國之間的波蘭無意間拉近了德蘇關系。

蘇德在拉巴洛聯手

到1920年,列寧領導的蘇維埃俄國擊退了協約國三次武裝干涉,粉碎了國內白衛軍的瘋狂進攻,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第一輪軍事對抗中贏得勝利。與此同時,蘇俄期望十月革命的火種在短期內燃遍全歐洲,但隨著德國11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的失敗,使蘇俄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出現了某種均勢,結果雙方都不得不面對現實,兩種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關系由軍事對抗向和平共處發生過度。於是1922年,以英國為首的協約國在義大利熱那亞召開一次討論「復興歐洲經濟問題」的國際會議,會議首次邀請蘇俄和戰敗國德國參加。

蘇德兩國在接到與會邀請後都十分重視。列寧原計劃自任團長出席會議,因工作、健康和安全等原因未能如願,但列寧向會議說明:「代表團的組成及擁有最廣泛的全權和列寧本人參加完全一樣。」會前,列寧囑托蘇俄代表團團長、外交人民委員齊切林:「不是以共產黨人的身份,而是以商人的身份到熱那亞去。……做有利於我們的生意,特別是爭取與德國實現關繫上的突破。」而處於魏瑪共和國時期的德國也急切改變自己「國際棄兒」的環境,派遣有「日爾曼形象代言人」之稱的著名外交家,外交部長馮.拉特瑙伯爵率團參加,力爭有所突破。

1922年4月10日,熱那亞會議在義大利外長的主持下召開。有關國家根據事先統一的口徑,向蘇俄提出償還沙皇債務的苛刻要求。蘇俄針鋒相對提出反建議,會議陷於僵局。會議進行到4月15日時,同樣因提出修改凡爾賽和約遭到拒絕的德國代表團深感受到冷遇與壓制,於是向蘇俄代表團探詢是否願意在會外單獨同德國舉行雙邊會談。當齊切林知道這一消息時已是深夜,馬上開會作出決定:利用德國代表團在協約國與蘇俄之間搖擺不定,並開始把希望轉向蘇俄的時刻,發動一次外交突襲。4月16日凌晨1時15分,齊切林打電話將拉特瑙伯爵從睡夢中叫醒,邀請德方當天上午11時到熱那亞郊區拉巴洛舉行雙邊談判,並特意說明這天是星期日,蘇俄代表團才能抽出時間,否則是無法安排的。這突如其來的「邀請」迫使全體德國代表立即召開一個「睡夜會議」,期間德國代表曾兩次打電話給英國代表團,但均因英國外交官員都在熟睡之中,無法得到迴音。5時整,德國代表團通知蘇俄代表「依約赴會」。幾小時以後,德國代表團坐上汽車,英國首相勞合.喬治的反對電話才姍姍而來,拉特瑙伯爵說:「酒已倒出,就應當喝下去。」他跳上汽車直奔拉巴洛。

蘇德代表從12點開始正式會談,一直談到下午6點30分,兩國外長分別代表本國政府簽署了《德國和蘇維埃俄羅斯社會主義共和國協定》,這就是開辟長達20餘年蘇德合作時代的《拉巴洛條約》。根據條約,雙方恢復外交關系,在最惠國待遇原則下發展雙邊貿易和經濟關系,雙方放棄賠款和財產等要求。隨後,兩國又締結了一個秘密軍事協定,德國抗拒凡爾賽和約的禁令,向蘇俄提供成套武器製造生產線,幫助蘇俄紅軍建立現代化參謀指揮和訓練體制,蘇俄則向德國開放基地和工廠,德國能夠在那裡不受干擾地訓練裝甲兵、飛行員及其他軍事人員,研製凡爾賽和約嚴禁的武器。

1926年4月,蘇德簽定《互不侵犯和中立條約》,德國向蘇聯保證不參加任何國際集團對蘇聯的封鎖,蘇聯則保證了德國東部的安全,這項條約更加促進了兩國的軍事合作。當時德國國防軍最高統帥漢斯.馮.塞克特將軍甚至希特將軍甚至希望聯合蘇聯,共同對付與法國結盟的東歐新興軍事大國波蘭。
斯大林贊揚蘇德軍事合作椐檔案記載,國防軍統帥塞克特對蘇德合作非常高興。1922年底,他在國防部創立了一個管理機關,在波恩和莫斯科均設有辦公室,動員德國公司把遭到禁止的武器生產線轉移到蘇聯(當年蘇俄通過憲法,改國名為蘇聯)。不久,克虜伯公司便在圖拉製造大炮、裝甲車,容克公司在莫斯科郊區開業製造飛機發動機,法本化學公司在薩馬拉省製造軍用瓦斯和毒氣。德國派出專家幫助蘇聯建立三個大型兵工廠,德籍專家一度占蘇聯軍工企業外聘專家總人數的80%。兩國軍事技術和人員的交流保持著和諧的關系,形成了互通有無、互相幫助的局面。

1928~1933年,蘇聯展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以圖建立現代化的軍事工業基礎,迫切需要德國大量援助,德國也投桃報李,向蘇聯提供了大量信貸以及幫助蘇聯向德國企業訂貨。以1930年到1933年為例,這4年蘇聯從德國進口的總值分別為4.31億馬克、7.6億馬克、6.26億馬克和2.82億馬克。通過合作,蘇聯在先進武器設計製造和軍事人員培訓等方面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蘇聯潛艇部隊。1926年,以德國海軍少將阿諾.斯賓德勒為首的代表團訪問蘇聯,對德國潛艇深感興趣的蘇聯海軍司令佐夫提出希望德國能提供潛艇設計和建造方面的幫助,不久,4艘德國潛艇的設計圖紙被完整地送到了莫斯科。1933年11月,德國把全套E-I級潛艇的圖紙買給了蘇聯,還讓最好的工程師到列寧格勒幫助蘇聯人完成潛艇建造工作。到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已擁有309艘潛艇,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潛艇部隊。

更令人吃驚的是,俄羅斯軍事博物館現存資料顯示,整個20世紀20年代,德國派遣了60名一戰期間的王牌飛行員到蘇聯利佩茨克基地,專門協助訓練全由日爾曼人組成的蘇聯空軍飛行大隊。這其中包括後來成為納粹空軍元帥的戈林,他在利佩茨克待了一年半的光陰,並與一位蘇聯姑娘產生深厚的感情。與戈林的浪漫經歷不同,德國「空降兵之父」斯圖登特在20世紀20年代經常在德蘇之間往返,幫助蘇聯人在梁贊建立了傘兵基地,與蘇軍共同探討利用滑翔機實施空降作戰的可能性,他為此還在一次滑翔機訓練中把頭骨撞裂。除此之外,1926~1927年有德國裝甲兵之父之稱的古德里安將偽裝成「農用拖拉機」的德國第一代坦克運到蘇聯喀山,進行了各種環境下的機械化行軍及遭遇戰演習,他的閃電戰理論在蘇聯得到完整示範,並最終發展成型。1926年蘇聯紅軍在第聶伯河舉行代號為「西方」的大規模合成演習,古德里安居然被邀請參與編寫演習大綱,這中間就包含了他對閃電戰戰術的設想。

斯大林對雙方的合作關系相當滿意。1929年5月31日,斯大林寫信給外交人民委員齊切林說:「我想……我們與德國人的事情將運行良好。」

希特勒上台導致關系破裂

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標志著德國法西斯政權的建立,蘇德良好的軍事合作關系也因此受到嚴重的影響。1934~1935年,兩國貿易額急劇下降接近於零。但瘋狂反蘇反共的希特勒有時也能客觀估計形勢,1933年4月底,他在接見蘇聯駐德國全權代表時表示,他與斯大林在反對凡爾賽和約體繫上是一致的,「雙方可以互相補充並給予相互幫助」。

以此為契機,1933年8月1日,聯共(布)中央政治局批准蘇聯政府向德國訂購武器的動議。1936年,蘇聯制訂了一個宏偉的海軍建設計劃,這個計劃實現的首要前提就是德國提供幫助。蘇聯造船人民委員捷沃相回憶,他每次向德國提出訂貨的論證和清單都要先交斯大林審定,可見其手重視的程度。這一時期,蘇聯駐德大使館商務代表康傑億馬克的貸款時,提出要用貸款的一半訂購德國的軍工產品,特別是軍艦、潛艇和飛機,談判差點獲得成功,只因希特勒被蘇聯人的龐大胃口嚇壞了,所以才叫停。

1938年底,希特勒開始具體計劃發動大戰,為避免德國重蹈兩線作戰的覆轍,德國突然率先提出加強蘇德軍事合作問題,提出用蘇聯原料換德國武器的方案。斯大林求之不得。1939年1月,他命令所有與軍事工業相關的人民委員15天內提出A、B兩份向德國訂貨的清單。據統計,從1939年8月《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定到1941年6月22日蘇聯遭受德國全面進攻,蘇方提供了石油、棉花、磷酸鹽、鐵礦石、鉻礦石、錳礦石、有色金屬等價值4.7億馬克的戰略物資,德方提供了未建成的「呂措」號重型巡洋艦及建造該艦所需的設備、艦炮、水雷、魚雷、潛望鏡、最新型號的飛機樣品、火炮樣品、坦克、通訊設備、300多種機床和機械樣品,發動機、氣輪機等。為了保證德國供貨的質量和期限,蘇聯政府令捷沃相率一個委員會常駐德國,該委員會及其麾下專家在1941年上半年竟達700人之多。捷沃相對德國官員說:「我們的任務是從德國得到最新最完善的軍工設備樣品。我們不購買老式軍品……只要我們不那准這一點,我們不可能同意這樣的訂貨。」

從執行協議的態度看,雙方是守信義的。1941年上半年,即德國陳兵400萬於蘇聯西部邊界直至進攻蘇聯的前一天,德國一直按照協議供給蘇聯貨物,其數量超過了1940年的總供貨量。蘇聯一直按協議忠實供給德國貨物,直到1941年6月22日的前一天,整列整烈火車的貨物仍停在邊境,待發西送的。

其實,希特勒只想把紅火的蘇德軍事合作當作戰略欺騙的工具。希特勒在1941年初指示與蘇聯有關的軍事訂貨必須絕對地履行,德國企業都得到按時完成蘇聯訂貨的指令,甚至在需要時不惜損害本國軍隊的訂貨。為了欺騙蘇聯,德國抓緊向蘇聯供貨,臨近戰爭的4~6月,德國的供貨量甚至超過了蘇聯同期的供貨量。這一切使斯大林不相信希特勒的進攻就在眼前,待到1941年6月22日德軍開始炮擊邊境時,斯大林惱怒地罵了一句「這個混蛋!」從這一天開始,蘇德長達20餘年的軍事合作被硝煙和鮮血所埋葬。

⑸ 一戰的時候蘇聯與德國的關系

1.蘇聯在一戰前到一戰後期是沙俄帝國,沙皇尼古拉二世。
與德國是敵對的關系。

2.德國一戰後的國際孤立

一戰德國戰敗,勝利國為了自己的利益,與德國簽定了《凡爾賽條約》。

《凡爾賽條約》全稱《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 (協約國)對戰敗國 (同盟國)的和約。協約國和同盟國於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經過巴黎和會長達6個月的談判後,於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爾賽宮簽署條約,標志著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得到國際聯盟的承認後,於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

《凡爾賽條約》是懲罰和削弱德國,制裁德國的不平等條約,在這一條約下,德國被完全孤立於國際政治舞台。

以上的回答讓你知道了為什麼德國被孤立吧?成王敗寇的道理。這也是絕對導致二戰爆發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為當時的德國大多數人不認為祖國失敗了,所以當納粹上台後就以《凡爾賽條約》和「猶太人」為由進行了戰爭准備。

2。蘇聯一戰後的國際孤立

蘇聯在一戰時是沙俄帝國,同屬協約國。因為一戰,民不僚生,導致沙俄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權。

十月革命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了蘇維埃政權。

那時候資本主義是很排斥社會主義的,認為那是個邪惡的政治體系,而且一戰後國際政治舞台又是以英法美的資產階級正體系為主,理所當然蘇聯要遭到國際政治舞台的孤立。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 十月革命後蘇聯沒有經過協約國同意就單方面和德國議和停戰,使得德國擺脫了兩線做戰的困境,東線德軍得以返到西線戰爭專心對協約國聯軍(德國後來也因為戰爭民不僚生,使得國內爆發革命,從而戰敗)。從而使協約國對此耿耿以懷,戰後孤立蘇聯。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和德軍關系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5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9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9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9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