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俄羅斯有兩個廟街
第二張地圖搞錯了
那裡是布拉戈維申斯克,中國叫「海蘭泡」
Ⅱ 本屬中國的五大外國城市,為什麼永遠都回不來了
中國在數千年間的疆土范圍一直都有所變動,蒙古時期的元朝領土更是大無疆,橫蓋亞歐大陸,名副其實的疆域大國,其內涉及的民族也不只漢族,而中國大部分歷史時期的領土大致與中國吻合。
然而,在歷史上,有許多本該屬於中國的領土而被他國佔領,包括許多著名的城市,如今都成了外國城市,去那兒旅遊竟還要簽證啊......
高麗時期,契丹、女真、蒙古先後入侵,數次攻陷西京(平壤),到1269年,高麗西京都統領崔坦、李延齡投降蒙古,平壤遂為蒙古所佔,後成為元朝遼陽行省之東寧府,隸屬元朝直接管轄。1290年,應高麗忠烈王的請求,元朝將東寧府歸還高麗,仍為元朝間接領地(高麗為元朝的征東行省)。
明朝建立後,李成桂翻出了「朝鮮」這個古老的國號以示願為藩屬,朱元璋最終確認了這一既成事實。也許朝鮮覺得平壤那座鋼混結構的「檀君」陵墓是如山的鐵證,但並不能否認平壤是周代一個諸侯國國都的事實,而這是目前唯一一個流落海外的中國古代諸侯國。
Ⅲ 關於俄羅斯遠東地名的問題
這些地圖是在清政府的時期丟掉的,在新中國成立後承認的,俄羅斯經歷了三個朝代,即沙俄、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聯邦共和國,中國經歷了三個朝代和四個政府,即清朝、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對於清朝分割給沙俄的土地,在中華民國前後兩代政府是都不承認的,大約在最近幾十年都簽了,最近和俄羅斯簽的領土協議就在2001年和2008年。
2001年7月16日,中國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代表中國正式透過官方文件,確認海參崴及鄰近遠東地區不再為中國的領土。不過,中國民間依然有聲音抗議當年俄國強占海參崴。但是,俄羅斯從來沒有否認海參崴在1860年前是中國領土,那是沒有爭議,而且根據1946年國民政府和蘇聯的條約,1996年可以收回主權。
Ⅳ 俄羅斯遠東地區人口分布及增長特點
俄羅斯遠東面積為621.59萬平方公里,佔全俄的36.4%。人口約800萬。現分為8個聯邦主體單位。
濱海邊疆區位於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東南部,在東經130度20分--139度;北緯42度20分--48度25分之間。該區南北長670公里,東西寬220公里,面積為16.59萬平方公里,約占遠東地區面積的1/37。濱海邊疆區始建於1938年10月20日,首府設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海威崴)。下設9個直轄市、24個區、48個城鎮和219個鄉村。直轄市是:符拉迪沃斯托克、烏蘇里斯克、納霍德卡、帕爾季贊斯克、阿爾謝尼耶夫、阿爾焦姆、達利涅列欽斯克、列索扎斯克、斯帕斯克-達里尼。濱海邊疆區現有人口230 萬,約占遠東地區人口的1/3,是遠東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但是人口分布並不平衡,大部分集中在城鎮和自然條件較好的南部地區。城鎮人口佔77%,農村人口佔23%。南部人口密度較大,平均每平方公里50人,中部和北部山區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1人。濱海邊疆區的民族可以分為外來民族和當地土著民族兩種。外來民族占人口總數的 99.99%。主要有俄羅斯人(佔85.5%)、烏克蘭人(佔9.5%)。此外,還有白俄羅斯人、拉脫維亞人、愛沙尼亞人、猶太人等。土著民族只佔人口的0.1%。主要有烏德蓋人,還有少量奧羅奇人、塔茲人、楚瓦什人和那乃人。
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建於1938年10月20日。位於俄羅斯遠東地區南部中心地帶,與中國的黑龍江省毗鄰。最遠的區界:東經130度30分--147度25分,北緯46度40分--62度40分。該區與濱海邊疆區、阿穆爾州和馬加丹州接壤。面積為78.9萬平方公里。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共有9個城市、4個城鎮,共有21個行政區。較大的城市有:哈巴羅夫斯克(伯力)、阿穆爾共青城、蘇維埃港、阿穆爾斯克、阿穆爾克古拉耶克斯克(廟街)。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人口為160萬,其中猶太自治州為21.6 萬人,城市人口占 80%。人口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里 2.2人,人口稠密區在邊疆區南部,西伯利亞大鐵路沿線地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的主要人口是俄羅斯人(占 85%)和烏克蘭人(占 5.7%)。此外還有猶太人、那乃人(赫哲族)、鄂溫克人、埃文基人、雅庫特人、烏里奇人、朝鮮人、韃靼人、莫爾多瓦人、尼夫赫人等15個少數民族。
阿穆爾州建於1932年10月20日。位於俄羅斯遠東地區西南部。該州東鄰哈巴羅夫斯克區,西接赤塔州,北連雅庫特共和國,南部的布拉戈維申斯克與中國的黑龍江省隔江相望。最遠州界:東經119度35分--134度55分,北緯48度55分--57度05分。阿穆爾州面積為36.37萬平方公里,居遠東地區第五位。阿穆爾州有直轄市7 個:「布拉戈維申斯克、別洛戈爾斯克、斯活博德內、賴奇欣斯克、騰達、結雅、施馬諾夫斯克。有兩個區轄市:扎維京斯克和斯科活羅季諾。有32 個城鎮,267 個鄉村。阿穆爾州人口110萬人,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69%。阿穆爾州的人中主要集中地結雅-布列亞平原地區,其次是阿穆爾-結雅平原,北部山區人口較少。阿穆爾州的居民主要是俄羅斯人,其次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喬治亞人、烏德蓋人和韃靼人。
薩哈林州是全俄唯一的一個烏嶼州。1932年10月20日建立,屬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管轄,1947年分出改為獨立的州。薩哈林州位於遠東地區的東南部,最遠的州界為東經141度30 分--156度30分,最北部為北緯54度30 分。該州的面積為8.71萬平方公里。薩哈林州包括17個區,19個城市,其中9 個城市為州轄市:南薩哈林斯克、薩哈林亞歷山大羅夫斯克、多林斯克、科爾薩科夫、涅韋利斯克、奧哈、波羅奈斯克、烏格列格爾斯克、霍爾姆斯克。此外還有10 個市為區轄市,34 個城鎮,66 個鄉村。薩哈林州的人口為70.9萬人,其中城市人口為59.1萬人,農村人口為 11.8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8.1萬人。在薩哈林州,俄羅斯人占優勢(占人口總數的 80.4%),其次是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韃靼人、摩爾達維亞人。此外還有尼夫赫人、埃文基人和那乃人等土著民族,他們主要居住在州的南部。
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建於1922年4 月27 日,現稱薩哈共和國。
該共和國位於遠東地區的西北部,最遠的邊界為東經105度40分-163度,北緯55度40分--77度05 分。薩哈共和國是俄羅斯最大的共和國。其面積為310.32 萬平方公里(幾乎占遠東地區總面積的1/2),從北到南近2000公里,從西到東為2300公里。薩哈共和國的人口103.4萬人,城市人口為71.9萬,佔69.5%,農村人口31.5萬,佔30.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0.3人。雅庫特共和國有60多個民族,主要有雅庫特人、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韃靼人、埃文基人、楚科奇人、尤卡吉爾人等。俄羅斯人大部分居住在大中城市中,雅庫特人則居住在共和國的各地。
堪察加州建於1932年10月23日。地處堪察加半島及與之連接的部分大陸和科曼多爾群島,東北部與白令海峽、東南部與太平洋、西部和鄂霍次克海瀕臨,北部與馬加丹州接壤。最遠州界:東經155度30分--174度30分,北緯50度55分--64度50分。總面積為47.23萬平方公里,有11個行政區、3座城市、13個城鎮和51個鄉
村。1994年末人口為49 萬人。城市人口佔83%。主要居民人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科里亞克人、伊捷爾門人、埃文基人、阿留申人和楚科奇人等。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人,南部地區人口比較落後,是未來發展潛力極大的地區。目前以海洋捕魚及魚產品加工業為主,養鹿業也比較發達。
馬加丹州始建於1953年12月3 日。位於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最北部,與北冰洋、東西伯利亞海、楚科奇海和鄂霍次克海相鄰,與美國的阿拉斯加州隔海上望。東經144度55分--169度,北緯59度50分--71度40分。面積為119.91萬平方公里。1994年末人口為53.9 萬人,城市人口占人總數的81%。主要居民有俄羅斯人、楚科奇人、受斯基摩人、埃文基人、尤卡吉爾人、楚瓦什人、科里亞克人、奧羅奇人和雅庫物人等。有16個行政區、4 座城市、52個城鎮和78個鄉村(包括楚科奇自治區)。首府是馬加丹市。該州土地遼闊,資源豐富,但人口十分稀少,工農業生產比較落後,是一個待開發的地區。該州以畜牧業聞名全國,黃金也十分出名。馬加丹州為行政州轄市,另有蘇蘇曼市為行政區轄市。
猶太自治州是遠東地區最小的一個行政區,面積為3.63萬平方公里。
Ⅳ 我國地圖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城市後標注曾用中文地名,有何深意
說明這些遠東地區在歷史上曾經是中國的,後來因為被割讓出去的。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
哈巴羅夫斯克(伯力)
尼古拉耶夫斯克(廟街)
烏蘇里斯克(雙城子)
布拉戈維申斯克(海蘭泡)
Ⅵ 俄羅斯遠東的人口分布情況
人口約800萬。俄羅斯遠東面積為621.59萬平方公里,佔全俄的36.4%。現分為8個聯邦主體單位。
濱海邊疆區位於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東南部,該區南北長670公里,東西寬220公里,面積為16.59萬平方公里。濱海邊疆區始建於1938年10月20日,首府設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海威崴)。下設9個直轄市、24個區、48個城鎮和219個鄉村。
直轄市是:符拉迪沃斯托克、烏蘇里斯克、納霍德卡、帕爾季贊斯克、阿爾謝尼耶夫、阿爾焦姆、達利涅列欽斯克、列索扎斯克、斯帕斯克-達里尼。濱海邊疆區現有人口230 萬,約占遠東地區人口的1/3,是遠東人口最稠密的地區。
但是人口分布並不平衡,大部分集中在城鎮和自然條件較好的南部地區。城鎮人口佔77%,農村人口佔23%。南部人口密度較大,平均每平方公里50人,中部和北部山區平均每平方公里只有1人。
濱海邊疆區的民族可以分為外來民族和當地土著民族兩種。外來民族占人口總數的 99.99%。主要有俄羅斯人(佔85.5%)、烏克蘭人(佔9.5%)。
此外,還有白俄羅斯人、拉脫維亞人、愛沙尼亞人、猶太人等。土著民族只佔人口的0.1%。主要有烏德蓋人,還有少量奧羅奇人、塔茲人、楚瓦什人和那乃人。
(6)廟街是指俄羅斯遠東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俄羅斯遠東地區面積621.59萬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629萬。從古代起就有30幾個大小不同的民族在這里繁衍生息。盡管他們發展程度相差懸殊,但都為創造這一地區的古代文明作出了自己貢獻。
這些民族分別屬烏拉爾語系、阿爾泰語系和古亞細亞語系。其宗教信仰在古代均為圖騰崇拜和原始薩滿教。後來陸續接受了外來的藏傳佛教、伊斯蘭教及東正教。
2015年1月2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支持遠東土地無償贈居民。專家認為這項法律頒布後,中國移民將在遠東地區大大增加,俄遠東將成為向中國出口綠色食品的主要地區。
伯力
哈巴羅夫斯克(伯力):80萬人(2011年),始建於1858年,是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內河航運通過阿穆爾河(黑龍江)可以直接出海,也可直達同江、富錦、佳木斯和哈爾濱。
該市是遠東地區最大的綠化城市之一,市效有佔地數萬公頃的自然保護區,其中有保存完好的大草原森林。主要工業部門有飛機製造業、燃料工業、木材加工業、建築和建材工業。
中國名字是伯力,黑水靺鞨的首都。明朝時居住著女真族瓦爾喀部。伯力曾屬中國(清)領土,在1860年後被俄羅斯侵佔。
海參崴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592,069人(2010),始建於1860年,遠東捕鯨業、捕魚業和冷凍船基地,屬季風氣候,1月份平均氣溫為-15℃,8月份平均氣溫在20℃左右,年降雨量約690毫米。海參崴曾屬中國(清)領土,海參崴滿語意為「海邊的小漁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俄羅斯遠東地區
Ⅶ 北緯50-70度,東經60-120度的區域可分成哪幾部分,名字是什麼
西西伯利亞、中西伯利亞
俄羅斯的亞洲部分稱西伯利亞,分東、中、西。
你說的經緯度,大致就是西西伯利亞和中西伯利亞。
西西伯利亞,烏拉爾山以東,葉尼塞河以西,大致是鄂畢河流域。主要城市如葉卡捷琳堡(俄第三大城市)、車里雅賓斯克、秋明(石油)、庫爾干、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新西伯利亞(軍工)。
中西伯利亞葉尼塞河以東,至勒拿河這個范圍,主要城市如伊爾庫茨克。另外該地區的貝加爾湖是最深的湖,水深越1500m。
以下是送的:
勒拿河以東是東西伯利亞,北極地區的最低氣溫,就是在該地區的上揚斯克(維爾霍揚斯克)測得的。
斯塔諾夫山以南,即通常說的遠東地區,但我更喜歡外興安嶺這個稱呼,主要城市比較多,如伯力(哈巴羅夫斯克,俄遠東最大城市)、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俄太平洋艦隊基地),共青城(蘇-27的產地,好像是)。其它需要知道的是:廟街(尼古拉耶夫斯克,黑龍江的入海口,我不喜歡阿穆爾河這個名稱)、海蘭泡(布拉格維申斯克)、尼布楚(涅爾琴斯克)。
很喜歡你這個問題,說得有點多了,打字真累,我就知道這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Ⅷ 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一帶有我國東北發達嗎
俄羅斯遠東地區原來是中國領土。17世紀以前,俄羅斯還是東歐平原一個內陸國家。遠在萬里以外。17世紀中旬俄羅斯殖民者,即這些所謂「探險家」來到黑龍江流域,立刻和當地居民發生沖突。注意當時當地雖然人煙稀少,但不是無人地帶。當地的居民臣服於大清王朝。而當時大清王朝正忙於入關征服中原,無暇北顧。 17世紀後期,清朝基本確立了在全國的統治,於是康熙皇帝決定北顧。派遣軍隊平定北方。於是和俄國發生了雅克薩戰爭。 雅克薩,現在叫布爾津巴,在黑龍江以北。是俄羅斯殖民者的侵略據點。經過戰爭,俄國失敗。一部分俄國士兵被俘。來到北京。被皇帝編入他的御林軍。他們信仰東正教。於是在現在北京東直門內北關建立了東正教堂。這里就是以後蘇聯大使館和現在俄羅斯大使館的地址。 雅克薩戰爭以後,1689年中俄簽定《尼布楚條約》。確定中俄兩國以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為界。這樣整個黑龍江和烏蘇里江都是中國的內河。黑龍江以北和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都是中國領土。所以現在那裡許多城市都有中國名稱。比如哈巴羅夫斯克原來叫伯力。布拉戈維申斯克原來叫海蘭泡。尼古拉耶夫斯克原來叫廟街。符拉基沃斯托克原來叫海參崴。烏蘇里斯克原來叫雙城子。 但是清朝對這個地方的控制一直是不牢固的。於是過了150年,在鴉片戰爭以後,俄國勢力逐漸越過邊界,滲入這個地區。俄國的目的就是要奪取一個太平洋的出海口,一個不凍港。1860年,俄國利用英法進行第二次鴉片戰爭,以調停人的面目出現。以「兵端不難屢興」為威脅,強迫清朝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去了黑龍江以北和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的10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從此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成為中俄界河。 俄國佔領了遠東地區以後,雖然有所發展,但是他的目標仍然是向南,繼續向中國擴張。所以這些地方一直沒有我們的東北地區發達。俄國的目標就是旅順、大連。所以修築了著名的東清鐵路。想把東北變成黃俄羅斯。但是在日俄戰爭中失敗。以後蘇聯十月革命,遠東也進行了一些建設。當然不如蘇聯的歐洲部分。黑龍江上有一個著名的共青城,就是三十年代興起的。那時我們見過一本小說,叫《遠離莫斯科的地方》。就是講那裡的建設。但是那裡總歸沒有我國東北發達。
Ⅸ 俄羅斯遠東地區在哪
俄羅斯遠東地區
英文名稱:
Russian Far East
主要內容:
面積約620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000萬。
今俄羅斯遠東地區,從古代起就有30幾個大小不同的民族在這里繁衍生息。盡管他們的發展程度相差懸殊,但他們都為創造這一地區的古代文明作出了自己的貢獻。這些民族分別屬於烏果爾-芬語系、突厥語系、滿-通古斯語系和古亞細亞語系。其宗教信仰在古代均為圖騰崇拜和原始薩滿教。後來陸續接受了外來的佛教、伊斯蘭教及東正教。大體上看,地處南部的民族發展程度較高,有的已經達到封建社會階段。其中,有些民族受古代中國的影響較大,甚至有的地區曾受中國王朝所管轄,是中國的一部分。地處北部的小民族十分落後,直到16-17世紀,大多數小民族還處在原始社會末期可剛剛進入階段社會。
單講黑龍江流域。前1050年左右,華夏族羌族混血的周武王姬發滅掉通古斯-華夏族混血的商朝末代國王子辛,建立西周。黑龍江的肅慎向周王進貢弓弩。東周時期,黑龍江流域有兩大民族東胡和挹婁(肅慎),都是通古斯民族,有圖騰崇拜,後來信仰薩滿教。東漢末期,匈奴在故土亡國後,東胡的烏桓部佔領蒙古高原和黑龍江上游,成為草原驕子。烏桓部被漢族曹操擊敗,東胡民族的鮮卑部強大起來,控制了黑龍江上中游和蒙古高原,鮮卑民族形成,分為段部、慕容部、乞伏部、拓拔部、宇文部、柔然部。鮮卑南遷後,柔然部取代了鮮卑族蒙古和黑龍江的地位。555年,白黃混血的突厥滅掉柔然,柔然的北支逃到雅布洛諾夫山脈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的地區,是室韋的祖先;柔然的南支逃到遼河上游,成為契丹人的祖先。漢族唐朝滅掉高句麗,高句麗大將大祚榮跑到黑龍江建立渤海國,國民主要是三江平原的黑水秣褐和居住在今天吉林省粟末秣褐,國王高句麗人大祚榮及後代逐漸秣褐化,融入秣褐。917年,契丹在巴林左旗建立遼帝國,滅亡渤海國,統治著渤海國境內的女真族,疆域達到鄂霍茨克海。1115年黑龍江的土著女真族在在阿城建立大金國,擺脫遼獨立,1125年滅掉遼帝國,契丹人耶律大石率部分遺眾跑到中亞重建遼帝國,稱西遼。室韋人演變成蒙古人,黑龍江流域屬於元朝遼陽省管轄。明朝前期,漢族征服苦兀(庫頁島),在黑龍江入海口的廟街建立努爾干省,管轄黑龍江流域。1616年,黑龍江土著民族女真族擺脫明朝獨立,建立後金。當時,大興安嶺東側是海西女真、三江平原是野人女真,吉林省是建州女真。錫霍特山脈和庫頁島是赫哲族,從鄂霍茨克海沿岸南沿烏第河-外興安嶺一線直至額爾古納河居住著鄂溫克人(索倫人、雅庫特人),結雅河居住著鄂倫春人。他們都是當地的土著,通古斯民族,歸後金管理。貝加爾湖以東則住著布里亞特蒙古族人,不受後金管轄,這就是後來《尼布楚條約》清朝把貝加爾湖東側割讓給沙俄的原因。
在16世紀末以前,今俄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還不是俄國的領土。這一時期,俄羅斯剛剛形成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其領土面積僅為280萬平方公里,地處東北歐一角,與西伯利亞相距遙遠。從16世紀中葉沙皇伊凡四世執政,俄國才開始向東方擴張,逐步吞並了西伯利亞與遠東的大片領土,將疆域擴展到太平洋岸邊。在沙俄向東方擴張的過程中,首先遇到的障礙是與俄國毗鄰的西伯利亞汗國。
1556年,沙皇召見了與西伯利亞汗國毗連的斯特羅甘諾夫家族,詢問邊境形勢,並授權他們抵擋西伯利亞汗國。令他們在西伯利亞汗國近處構築工事堡壘,招募軍隊,添置武器,伺機侵佔西伯利亞汗國。1574年,沙皇再次下令,准許斯特羅甘諾夫家族在烏拉爾山東側-鄂畢河及其支流圖拉河、托博爾河和額爾齊斯河等地建城募兵,就此俄國將其勢力直接擴張到西伯利亞汗國境內。斯特羅甘諾家族秉承沙皇旨意,多次進犯西伯利亞汗國,與汗國的人民發生了激烈的沖突。1579年,斯特羅甘諾夫家族派人與曾被沙皇處以重刑的哥薩克首領葉爾馬克聯系,鼓動他入伙,去征服西伯利亞汗國,為沙皇拓殖疆土效勞。
1581年,經過長期准備後,葉爾馬克率領840人的隊伍,在斯特羅甘諾夫家族武器下,前去征討西伯利亞。沙俄軍隊沿水路前進,經過楚索瓦亞河,翻越烏拉爾山,跨越謝列布良卡河、塔吉爾河、圖拉河、托博爾河,最後侵入額爾齊斯河。1581年10月26日,攻佔了西伯利亞汗國首府卡什雷克。葉爾馬克一夥為俄國擴張立了下戰功。沙皇政府決定赦免葉爾馬克等人,表彰他們的行動並頒發了大量薪餉。斯特羅甘諾夫家族也受到鼓勵,得到兩座城池的獎賞。沙俄軍隊的侵略暴行,激起了西伯利亞汗國人民的極大憤努,他們奮力抵抗俄侵略者,一直堅持了20多年。1598年,俄軍打敗了庫楚姆汗,庫楚姆汗逃到大草原後不久身亡。至此,沙俄最後征服了西伯利亞汗國。其侵略勢力越過了烏拉爾山,葉爾馬克的遠征揭開了俄國向西伯利亞大規模擴張的序幕,到17世紀30-40年代,沙俄的侵略勢力已經跨越了葉尼塞河,到達勒拿河、楚科奇半島和鄂霍次克海。
沙俄征服了西伯利亞汗國以後,派遣重兵,興建城堡,把持軍事據點,以鞏固新佔領的地區。並以這些據點為大本營進一步染指巴拉賓大草原。沙俄為佔領鄂畢河中下游地區,還揮師北大,相繼滅了彼雷姆酋長國和葉潘恰酋長國,在這里建立了彼雷姆城和圖林斯克城。烏拉爾山脈北部和鄂畢河下游地區,俄國歷史上稱之為「尤格拉」和「伯紹拉」地區。這里長期居住著薩莫耶德人、漢特人和楚德人等,他們的水產業和毛皮業非常出名,俄國人對這里的財富覬覦已久。沙俄滅掉西伯利亞汗國後,為徹底征服鄂畢河下游地區鋪平了道路。1593年,戰勝了治特人以後,沙俄在漢特人蘇格穆特瓦什城的舊址上,建立了別列佐夫城,並以此為根據地繼續向塔扎河流進軍,於1601年在塔軋河下流建立了曼加結亞城,這標志著俄國已基本上佔領了鄂畢河下游地區。與此同時,沙俄又加緊了向鄂畢河上游的推進,於托木河口建立了托木斯克城。在這一帶,俄軍又同當地蒙古和吉爾吉斯等民族發生了激烈斗爭,並開始逼進中國西北邊疆。
從17世紀初,沙俄又繼續東擴,在20年代佔領了葉尼塞河地區。沙俄東進主要是靠著西伯利亞的長川巨流,沿著縱橫交錯的大河小溪,從一條流駛入另一條河。在兩條相近的水、河流中間的地帶,俄國人稱之為「連水陸路」。冬季則可涉冰而行。「連水陸路」可以縮短許多路程。到17世紀30年代初,俄國人已經占據了葉尼塞河中、下游和上游部分地區。
在哥薩克的殖民過程中,已經探聽到了有關勒拿河的消息。並獲得了一些前往勒拿河的路線資料。沙俄政府在佔領了西伯利亞的兩大水系之後,還想佔領第三大水系勒拿河。於是,他們從北方的曼加結亞和南方的葉尼塞斯克兩地同時派兵前去占據勒拿河。哥薩克軍隊主要是通過下通古斯卡河的北路、上通古斯卡河的南路和古代埃文基人所經常使用的古道,沿連水陸路,越過大小眾多河流來到勒拿河流域的。他們沿河上下掠奪財物,建立據點。先後建立了中維柳伊斯克、下維柳伊斯克和上維柳伊斯克。1638年,俄國政府下令成立雅庫茨克督軍府,把勒拿河地區大片信封強行並入俄國版圖。雅庫茨克最初建於勒拿河右岸,1643年督軍戈洛文下令遷城於河的左岸。此後雅庫茨克成了沙俄進一步向東北亞地區遠征的指揮中心。
東北亞的地理條件更為復雜,除了高山縱橫、河流密布外,還瀕臨北冰洋和鄂霍次克海。從17世紀30年代末,俄國哥薩克開始了向東北亞的遠征。他信主要是從勒拿河口入北冰洋走海路、利用勒拿河及其支流或走旱路到達東北亞各地、或者是通過幾條不同的路線到達鄂霍次克海。在逐步向東推進的過程中,沙俄殖民主義在這一地區建立了不少城堡和冬營地。例如,1638年在雅納河建立了維爾霍揚斯克,1642年建立了尼日涅揚斯克;在印迪吉爾卡河上建立了彼德什維爾斯克等。1645年,米哈伊爾.斯塔杜欣等人到達科雷馬河,並先後建立了上、中、下科雷馬斯克3個冬營地。1647年鄂霍次克堡建立。
至17世紀50-60年代,哥薩克的足跡已遍及東北亞各地。接著,他們開始向堪察加半島挺進。這時的堪察加半島住著伊傑爾門人、科里亞克人、愛斯基摩人、受奴人等。他們在這里從事捕鮃業和狩獵業,過著原始生活。1695年雅庫茨在督軍派哥薩克到阿納得爾堡。其中一部分人於次年到過堪察加半島。1697年初,哥薩克五十人長阿特拉索夫集結120人的隊伍前去征服堪察加半島,在這里與當地人進行了激烈的戰斗,之後建立了上堪察加等城堡,並派人守衛。到1711年,整個堪察加半島被征服,並入俄國版圖。俄國在佔領了東北亞和堪察加半島以後,又加緊了向北太平洋的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島挺進。
在俄國向西伯利亞與遠東的擴張過程中,也把侵略觸角伸到了貝加爾湖和黑龍江地區。17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俄國以葉尼塞斯克和雅庫茨克為中心,分別從西部和北部兩個方向入侵貝加爾湖地區。哥薩克在安加拉河流域建立了巴拉干斯克(1654年)和伊爾庫茨克(1652年),在勒拿河上游建立了維爾霍連斯克(1642年)。在貝加爾湖東北角由哥薩克建立了上安加爾斯克(1647年)和巴爾古津堡(1648年),於1652年又建立了巴翁托夫斯克堡。這樣,俄國軍隊大體上從北部用據點包圍了貝加爾湖,為進一步南下和東進打下了基礎。
從貝加爾湖南岸,俄國軍隊一路南下直逼中國的蒙古地區,一種東進抵達黑龍江上游的石勒喀河,進而入侵黑龍江。俄國人在向東、向南的道路上,擇水陸要沖建若干城鎮堡。例如,1658年建立了涅爾琴斯克(尼布楚),1658年建立了捷連賓斯克,1665年建立了色楞格斯克,1666年建立了烏丁斯克等。這些城堡對此後俄國的軍事、外交、經濟活動,以及與中國的通商交往起到了重要作用。
17世紀40-50年代,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1643年哥薩克波雅爾科無走勒拿河支流阿爾丹河,再沿烏楚爾河流進入紐約姆卡河,然後翻越外興安嶺,走連山陸路,最後進入黑龍江支流精奇里江(結雅河)。另一條路線是,從奧廖克馬河起,沿其支流圖吉爾河到達黑龍江。哈巴羅夫遠征黑龍江走的就是這條路。為了加強管理,1656年俄政府在奧廖克馬河口設立了奧廖克明斯克堡。
俄國征服人遼闊的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隨即建立了行政、軍事機構加以控制,實施殖民統治。整個西伯利亞由中央的西伯利亞衙門管理。各地區分設督軍轄區和縣。督軍轄區共有4個,即托搏爾斯克、托木斯克、雅庫茨克和葉尼塞斯克,每個轄區下隸屬幾個縣。17世紀西伯利亞共有圖林斯克、秋明、塔拉等19個縣。各轄區和縣均置督軍,總攬所屬地區的軍事、行政、司法和經濟等一切權力。
1850年以後,趁中國清朝衰微,武力侵略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一帶,俄寇甚至拿索倫人當食物,真是吃人的惡魔;尼古拉耶夫攻佔廟街,殘酷殺害當地的赫哲族和鄂溫克族居民,製造廟街慘案,並改名為尼古拉耶夫斯克;同時強迫清王朝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搶佔了黑龍江流域的100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包括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以東至庫頁島的大片領土。這片領土內居住的赫哲族被屠戮殆盡,結雅河的鄂倫春族被迫遷入大興安嶺,女真族被迫遷入黑龍江以南烏蘇里江以西,最後俄羅斯移民成了當地的主體民族,不知道貝加爾湖以東的布里亞特蒙古族被同化沒有?
清朝末年,漢民族大量移民東北,成為東北的主體民族,這保證了東北對中國的向心力,成為鞏固東北邊防的最強的力量。海蘭泡江東六十四屯因為已經被漢人屯墾多年,故在璦琿條約中特別聲明保留為中國領土,成為中國在黑龍江北唯一的領土。清末時俄人違約將該地漢族、鄂倫春族居民趕進黑龍江淹死或殺死,此乃海蘭泡慘案!江東六十四屯的被侵佔,歷經清朝、袁世凱、北洋軍閥與國民黨政權均拒絕承認,並堅持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沙俄趁火打劫,佔領東北全境,實行殖民統治。1905年日本國擊敗沙俄,奪取庫頁島南段、千島群島南部和海參崴並控制吉林和遼寧。再後來黑龍江以南進入張作霖時期,黑龍江以北1917年遠東共和國成立,日本控制整個千島群島。
1931年日本佔領東北,成立偽「滿洲國」,與蘇聯在黑龍江相對峙。蘇聯將遠東的漢族趕走或殺死,將遠東的朝鮮族強行遷到中亞。1945年,蘇聯從日本國手中重新奪取庫頁島南部和海參崴,並佔領整個千島群島(包括日本北方四島)。薩彥嶺-貝加爾湖-外興安嶺-庫頁島,是俄羅斯遠東的生命與靈魂所在,是俄羅斯在亞洲的人口中心、資源中心、經濟中心,也是太平洋艦隊的大陸依靠。沒有了這些領土,俄羅斯就會與勘察加、阿留申失去便捷的交通聯系,東北亞的安全就根本失去保障。沒有了這些中國領土,俄羅斯在亞洲就沒有了真正的立足之地這里簡單介紹以下前中國領土的俄羅斯遠東城市: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80多萬人,始建於1860年,遠東捕鯨業、捕魚業和冷凍船基地,屬季風氣候,1月份平均氣溫為-15℃,8月份平均氣溫在20℃左右,年降雨量約690毫米。中國名字是海參崴,盛產海參的崴子(山、水彎曲的地方)。
哈巴羅夫斯克:70萬人,始建於1858年,是遠東地區最大的城市。內河航運通過阿穆爾河可以直接出海,也可直達同江、富錦、佳木斯和哈爾濱。該市是遠東地區最大的綠化城市之一,市效有佔地數萬公頃的自然保護區,其中有保存完好的大草原森林。主要工業部門有飛機製造業、燃料工業、木材加工業、建築和建材工業。中國名字是伯力,黑水靺鞨的首都,明朝時居住著女真族瓦爾喀部。
雅庫茨克:20萬人,是雅庫特自治共和國的首府,也是遠東地區最古老的城市。這里歷來以毛皮皮革、家畜、象牙和木材的集散地而弛名。與外區聯系靠空運,有大型機場。不是中國領土,但是元朝遼陽省勢力一度到達。烏斯季維柳伊的天然氣田向該市供應燃料。
馬加丹:位於鄂霍次克海北岸,建於1933年,15萬人,是新興的港口城市,納加耶夫港是它的海上門戶。不是中國領土,渤海國與流鬼的陸路貿易經過這里。
南薩哈林斯克:薩哈林州的首府,位於庫頁島蘇蘇亞河畔,18萬人,1946年建市。從這里可以通過鐵路至島西岸的霍爾姆斯克,那裡有鐵路輪渡到瓦尼諾港與貝阿鐵路干線相接。工業主要是木材加工、紙漿造紙和海產捕撈加工。中國赫哲族使鹿部居住地,韓國客機曾被擊落於此。
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堪察加州首府,建於1740年,25萬多人,是捕魚船隊的冷藏基地。該港是符拉迪沃斯托克、納霍德卡的貨運中轉站,運入的是汽車、拖拉機、地質勘探設備、水泥、機床、日用品等,運出的主要是木材和魚等。不是中國領土,歷史上流鬼的中心。
烏蘇里斯克:位於濱海邊疆區南部的烏蘇里--興凱湖平原南端,是三條河(綏芬河、木科夫力河、蘇普提加河)的交匯處,20萬人,始建於1866年。農業比較發達,市區附近有科馬羅夫自然保護區。該市有三個通道可到達中國:一個是綏芬河通道,有鐵路公路各一條;一個是東寧通道,有公路一條;一個是密山通道,有公路一條。中國名字雙城子,明朝的雙城衛。
納霍德卡:俄遠東地區最大的港口和漁業中心,20萬人,建於1935年。該市港灣內水深浪靜,可全年通航。在納霍德卡以東18公里處的亞美利加灣有由日本國協助建成的大型港口--東方港。到目前為止這里是全俄比較成功的一個自由經濟區。中國女真族東海窩集部(庫爾喀部)傳統居住地。
共青城: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中誕生城市,為在這里建造船廠和飛機製造廠,一批莫斯科、聖彼得堡、烏克蘭的共青團志願者來到這里,1932年設市。
布拉戈維申斯克(報喜城):20萬人,1858年俄國強占該地並建城。在阿穆爾河與結雅河交匯外建有阿穆爾州最大的港口,河運事業發達。中國名字海蘭泡,鄂倫春族世居之地。
比羅比詹:猶太自治州首府,1937年設市。位於比拉河畔,9萬人。女真族薩哈連部傳統居住地。俄國人就靠著那麼幾千個哥薩克,用了幾百年的時間占據了世界上自然資源最豐富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