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豆一畝多少顆怎麼計算
一般是6斤左右,根據情況可以適當調整,但一般是6斤。
附大豆的種植方法:1.大豆高產的土壤條件
土壤條件是大豆高產的基礎。土壤水分狀況、養分狀況及土壤的一些物理性狀是影響大豆產量的重要因子。
大豆種子萌發需要的水分較谷類作物多。大豆的幼根較柔嫩,含水量大,適宜的土壤水分條件才能促進幼根向縱深伸長。植株主根可達1米左右,側根平行擴展可達0.5米左右。土壤水分不足時,會影響其縱向和橫向擴展生長。
大豆根對土壤中氧氣變化很敏感。在缺氧條件下,根生長量明顯減少。因此,土壤水分含量適度、耕層深厚、松緊適度,就可提供良好的水分含量和通氣條件,會促進根系的生長發育。在土壤學中,以土壤緊實度作為土壤耕作層水分、通氣的物理性狀指標,一般以容重來表示 (每立方厘米干土的克數)。大豆的適宜土壤容量為1.0~1.4。壤土對大豆生長最為適宜,粘砂壤土、粘壤土和砂壤土也能正常生長;砂土和粘土,持水力弱或通氣差,不利於生長。
2.整地技術
種植大豆可採用平翻、壟作、耙茬、深松等整地技術。
(1)平翻
多在北方一年一熟的春大豆地區應用。通過耕翻,土壤熟化加速,有利於養分的充分利用。創造一定深度的疏鬆耕層,翻埋農肥、殘茬、病蟲、雜草等,為提高播種質量和出苗創造條件。
翻地時間因前作而不同,有時也因氣候條件限制有所變化。麥茬實行伏翻,應在8月翻完,最遲不可超過9月上旬。黑土耕深25~35厘米;黃土、白漿土、輕鹼土或土層薄或下層土壤含有害物質翻深不宜超過肥土層。伏翻後,在秋季待土壤充分接納雨水後耙細耪平。玉米茬、穀子茬和高粱茬進行秋翻。秋翻時間短促,一旦多雨,則無法進行,只能待翌年春翻。秋翻應在結冰前結束,深度可達20~25厘米。秋翻地應在耕後立即耙耪,在次年春播前再次耙平並鎮壓,防止跑墒。春翻應在土壤「返漿」前進行,耕深15厘米為宜。
一般來講,伏翻好於秋翻,有利土壤積蓄雨水;秋翻好於春翻,防止春播前水分過多喪失。但如果秋翻不適時,水分過多,形成大土塊,效果反而不如春翻。
(2)壟作
是東北地區常用的傳統耕作方法;耕翻後作壟,能提高地溫,加深耕作層,增強排澇抗旱力。前作為玉米、高粱或穀子,以原壟越冬,早春解凍前,用重耪子耪碎茬管,然後壟翻扣種,壟翻後及時用木滾子鎮壓壟台,防止跑墒。
(3)耙茬
東北春大豆區和黃淮流域夏大豆區均有採用。耙茬是平播大豆的淺耕方法。此法可防止過多耕翻破壞土壤結構,造成土壤板結,並可減少深耕機械作業費用。
東北春大豆區,耙茬淺耕主要用於前作為小麥的地塊。小麥收後,用雙列圓盤耙滅茬,對角耙兩遍,翌年播前再耪一遍,即可播種。
黃淮流域夏大豆區,前作冬小麥收後,先撒施底肥,隨即用圓盤耙滅茬2~3遍,耙深15~20厘米,然後用畜力輕型釘齒耙淺耙一遍,耙細、耙平後播種。
(4)深松
深松耕法採用機械化作業,方法多樣,機動靈活,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耕法。黑龍江省機械化程度較高的農場,大豆種植區80%以上已經採用。利用深松鏟,耕鬆土壤而不翻轉土層,實行間隔深松,打破平翻耕法或壟作耕法的犁底層,形成虛實並存的耕層結構。壟底深松深度一般15~20厘米,不宜過深,壟溝深松可稍深,一般可達30厘米。同時,以深松為手段還可同時完成追肥、除草、培土等作業。
㈡ 如何做大豆進口的生意
如果你是在黑龍江的話,並且想做大豆進口生意,去黑河轉轉,從俄羅斯進口,俄羅斯大豆也是非轉,如果你資金量較大,你可以考慮在俄羅斯租地,俄羅斯的地相當便宜,具體多少錢一畝我不太記得,總之比國內便宜很多很多,然後你需要自己雇傭人到俄羅斯種地,(俄羅斯那邊那種地有意思,不讓起籠)如果你只想做大豆進口,不自己種的話,利潤空間就比較小了,進口會涉及到進口檢疫啊、商檢啊等等一系列的手續,你在俄羅斯考察的同時,哈爾濱市裡要有人能幫你跑商檢和自動進口檢疫許可證(就在省政府對面,和平路靠近中山路附近辦理),而且有時候還需要你自己動動腦筋對付他們,並且你進口的大豆必須送到指定的加工企業,這個不是說進口回來了你想賣給誰就賣給誰,具體細節不在這里說了,順便說一句,那兩位好像不是在回答你的問題哦,哈哈
㈢ 俄羅斯和美國的大豆有什麼不同
第一個方面,我們先從純粹的價格方面來看,另外,時間段不同,價格也是有變化的。以當前來講,俄羅斯大豆目前在國內的銷售價格約為3300-3500元每噸,應該說和美國大豆進口的價格差不多,不存在誰更便宜的問題。
確實,如果從交通距離來考量的話,我們知道,俄羅斯大豆主要種植地帶在遠東地區,顯然在地圖上的距離與我國更近,但俄羅斯確實太大了,即使與我國接壤,其運費卻也不低——地域廣的最大問題就是,如果沒有內陸河,靠汽運的話成本會比較高,所以,俄羅斯境內大豆很便宜,但運到我國,與美豆相比卻也不具備太高的價格優勢。
而美國雖然距離較遠,但其境內大豆運輸有內陸河,運至中國靠海運,雖然距離遠點,但勝在運費低,綜合成本也不必俄羅斯進口大豆貴多少。
第二個方面,既然價格相差不大,為什麼我國不進口俄羅斯大豆,而舍近求遠跑到美國進口?
最近看到一些半專業的報道稱,主要是由於目前對俄羅斯大豆進口定向管理(需要油廠或者蛋白加工企業的采購合同),進口量受到限制。其實,就大豆進口市場而言,美國大豆、巴西大豆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從某種程度而言,由於美、巴大豆屬於轉基因大豆,在進口商檢環節只會比俄羅斯大豆更嚴格。
㈣ 大豆畝產多少斤
大豆畝產在300-400斤左右。
大豆的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
按當地生態類型和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地選擇熟期適宜、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已通過審(認)定的品種,如湘春豆21號、湘春豆22號、湘春豆23號等。做到每隔3年換種1次。
2.種子處理
種子包衣:選用優質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操作時盡量減少種衣劑與金屬的接觸,包衣的種子要陰干後播種,種子包衣能增加種子的抗逆性。
酸性土壤種植大豆,採用鉬酸銨拌種,每公斤大豆種子用鉬酸銨1克~1.5克,配製1%~1.5%的鉬酸銨溶液噴在種子表面拌勻,陰干後播種。
3.翻耕整地
稻田種植春大豆,在冬前翻耕,翻耕後按寬2~3米分廂,開好廂溝、腰溝、圍溝,春季搶晴天精細整地。要求土壤細碎,無暗垡,廂面平整。冬季空閑的旱土,在冬前翻耕,冬季種蔬菜的旱地,在收完蔬菜之後搶晴天翻耕,翻耕後按寬2~3米分廂開溝,精細整地。
4.播種
在5厘米土層日平均溫度達到10~12℃時開始播種,中低海拔地區3月底至4月初為適宜播種期。穴播,行距27~33厘米,穴距17~20厘米,每穴播三四粒種子,淺播薄蓋(蓋三四厘米厚)。栽植密度應根據品種特性及水肥條件而定,早熟品種每667平方米栽3~4萬株、中熟品種栽 2.5~3.5萬株、遲熟品種栽2萬株左右。
5.施肥
底肥每667平方米地施農家有機肥400公斤、鈣鎂磷肥36公斤,瘠薄土壤還需施尿素100公斤。農家有機肥在
6.管理豆田
(1)整地前施入,通過翻地和耕地將肥料翻入耕作層中,化肥在整地時施用,並使之與土壤融合。間作套種或因農事季節安排的關系,不便給大豆施用底肥時,也可以有計劃地把底肥施在大豆的前作上。種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農家有機肥150公斤、尿素4.6公斤、氯化鉀10公斤。土壤肥力較高或者已施入大量優質農家肥的地,可不施氮素化肥。
(2)施用方法是將肥料施入播種穴內,施入深度為8~10厘米,肥料與種子要被土壤隔開,這樣既可防止燒種、燒苗,又能為大豆苗期提供充足的養分,促進早發。或將肥料與土雜肥堆制後作蓋籽肥。中下肥力水平的土壤,苗期追肥結合第一次中耕除草時進行,每667平方米施尿素5公斤,或氮、磷、鉀復合肥10公斤,或施人糞 250公斤,也可在雨前或雨後將氮素化肥撒施在距大豆植株四五厘米遠的行穴間,但切忌肥料直接接觸大豆植株,以防燒苗。生長較弱的大豆,開花前或始花期追肥效果較好。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75公斤,氮素化肥應搶在雨前或雨後追施,但應注意防止肥料與植株直接接觸。
7.田間管理
(1)移苗補缺。一般缺苗情況的地塊,可就地移苗補栽。移栽時埋土要嚴密,如土壤濕度小,還要澆水,以保證成活率。為了使移苗補栽的幼苗能迅速生長,在移栽成活後應適當追施苗肥,促進苗齊、苗壯。缺苗嚴重的則要直接補種。
(2)間苗、定苗。在2片單葉平展時間苗,第1片復葉全展期定苗。間苗時應淘汰弱株、病株及混雜株,保留健壯株。
(3)中耕除草。第1次中耕一般在第1片復葉出現、子葉未落時進行,第2次中耕在苗高20厘米左右、搭葉未封行的時候進行。頭次中耕宜淺,第2次稍深,結合追肥培土。
(4)灌溉。在鼓粒期如遇高溫乾旱王氣,有灌溉條件的應適時灌水。以溝灌濕潤為宜,防止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結。
㈤ 海參崴大豆種植畝產多少斤
海參崴大豆種植畝產在2000斤左右,是高產喲
㈥ 大豆每畝地產量大約多少 大豆每畝秸稈量大約多少
大豆畝產多在三、四百斤,乾旱次地不到200斤,500斤以上很少。秸稈量為大豆畝產1.6倍,在480斤到640斤之問。這個為晾乾後重量。
㈦ 大豆一畝地能產多少斤
黃豆種植一畝地的產量是180至220公斤。
品種選擇:按當地生態類型和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地選擇熟期適宜、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已通過審定的品種。
翻耕整地:稻田種植春大豆,在冬前翻耕,翻耕後按寬2至3米分廂,開好廂溝、腰溝、圍溝,春季搶晴天精細整地。要求土壤細碎,無暗垡,廂面平整。冬季空閑的旱土,在冬前翻耕,冬季種蔬菜的旱地,在收完蔬菜之後搶晴天翻耕,翻耕後按寬2至3米分廂開溝,精細整地。
由於各地的自然環境條件不同,所以選用品種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應注意生育期問題。一般來說,生育期長的品種產量高,生育期短的品種產量低。選用品種要從各地實際出發,既能充分利用生育季節,又能保證高產、穩產為原則。
應注意倒伏性問題。莖稈弱的大豆品種容易倒伏造成減產,莖稈強的品種肥水過多、密度過大,也會出現倒伏現象。
應注意選用抗病品種。應針對當地病害發生情況選用抗病品種。綜合以上三個問題,我們在選用大豆品種時,應從各地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高產、優質、抗病品種。
㈧ 大豆畝產量是多少
大豆的畝產在400-500斤之間。
大豆生產是群體生產,大豆產量也是指群體產量。大豆產量可以分為經濟學產量和生物學產量。所謂經濟學產 量是指單位面積上籽粒的產量,生物學產量=光合面積x 光合強度x光合時間-呼吸消耗。生物學產量是經濟學產 量的基礎,沒有足夠的生物學產量就不可能有相當高的經 濟學產量。經濟學產量=生物學產量X經濟系數。」作物 產量」的90% ~95%是作物利用日光能通過光合作用同化二氧化碳的結果。
單位面積的大豆的籽粒產量是由單位面積株數、每株莢數、每莢粒數和粒重所構成。對於同一個大豆品種來說,單位面積株數在一定肥力和栽培條件下有其適宜的幅度,伸縮性不大。每莢粒數在遺傳上是比較穩定的,百粒重又受籽粒形體大小的限制,因此只有每株莢數是變異較大的因素。培育強健主莖、增加主莖節數,是獲得高產的有效途徑。
㈨ 大豆畝產量一般多少斤
大豆畝產量在四百斤左右,成熟的大豆果莢為黑色或者黃色,果粒為黃色、紅色或者黑色,栽種大豆時,要採取播種的方法,將籽粒飽滿的種子播撒在肥沃疏鬆的土壤中,並為大豆施加一次腐熟的農家肥,提高植株的生長速度。
大豆種植戶要多施有機肥。農戶用較多的有機肥作底肥,不僅有利於大豆生長發育,而且有利於根瘤菌的繁殖和根瘤的形成,增強固氮能力。
大豆種植注意事項
大豆種植的時間我們還是需要注意一下的。我國北方地區大豆的種植時間一般是在每年的四月底到五月中旬的這段時間播種;而南方的大豆一般是在每年的三月底到四月上旬進行種植。但有些地區一年可種植幾季大豆,也就是在每年的一月份到五月份都可以進行種植,不過,這一般只適用於全年氣候相對溫和的地區。
種植密度對大豆的生長、產量、質量都有很大的影響。不同的種植地的肥沃程度不同、地形也會存在差別,同時種植的大豆品種不同,那麼我們要確定的栽種密度也就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也就是說種植密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