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很多種型號的俄羅斯武裝直升機都是用的上下各一個螺旋槳的布局,這樣有什麼優點
俄羅斯只有卡-50、卡-52武裝直升機才用共軸雙槳布局。
直升機雙槳共軸式布局的優點很多: 方便的維護無尾槳結構。由於上下旋翼反向旋轉,形成了直升機水平方向的力矩平衡,所以雙槳共軸直升機不需要尾槳來平衡直升機水平方向上的力矩。前蘇軍在阿富汗的作戰經驗表明,作戰中損失的蘇軍直升機有30%與尾槳有關。主要是:尾槳的彈傷或異物損傷;承載的尾梁損傷;長距離的尾槳傳動軸系損傷等。共軸式直升機因取消了尾槳,所以不僅和與尾槳有關的損傷無緣,而且也可節省尾槳所耗用的額外功率。這帶來了更方便的維護和更強的生存能力,比如俄國的卡-50機身後半部分的結構主要是出於氣動布局的需要,即便該部分被擊毀,直升機依然可以進行正常的飛行。 氣動特性對稱,機動性好。在使用相同發動機的情況下,兩副共軸式旋翼的升力比單旋翼/尾槳布局的旋翼升力大12%。共軸式旋翼氣動力對稱性顯然優於單旋翼式,不存在各軸之間互相交連的影響,機動飛行時易於操縱。改變航向時,共軸式直升機很容易保持直升機的飛行高度,這在超低空飛行和飛越障礙物時尤其可貴,對飛行安全有重要意義。
㈡ 俄羅斯米-24"母鹿"武裝直升機研發背景
20世紀60年代,前蘇聯陸軍開始走上機械化之路,米里設計局的主任設計師米里認為,一種能載運步兵並提供火力支援的飛行戰斗運兵車將會給陸軍帶來一場戰術革命。1966年米界完成了新型武裝直升機的全尺寸模型,該機的外觀與美製UH-IA直升機相似,不過它卻擁有後來米-24的特性:配備2名乘員並可載運7至8名士兵;裝備雙管23毫米機炮、4至5枚反坦克導彈和2至4具火箭吊艙;機上重要部位和乘員均有裝甲防護。
米里准備了兩套設計方案,分別是單發動機的7噸重直升機和雙發動機的10 .5噸重直升機,設計局的試驗廠也完成了3架不同型式的全尺寸模型和5款直升機前機身模型。最後,雙發動機直升機獲選,不過原先設計的固定式機炮改成機首下方炮塔上可轉動的高速機槍。米-24自1968年5月開始正式研製,1969年6月推出首架原型機,1969年9月首飛,先期生產型共有10架。這批飛機自1970年6月開始進行18個月的部隊接收測試,進行了局部修改後投入批量牛產。
米-24採用5片主旋翼和3片尾旋翼,機身較米-8纖細,前三點式起落架可以收入機身鼓起的起落架艙內,機身中段有兩個下傾的短翼,不僅可以掛載武器,還能在向前飛行時減少旋翼負荷19%至25%。前後座的機組乘員坐在防彈玻璃座艙內,飛行員坐在武器操作員左後側,武器操作員負責搜索目標,發射機槍、反坦克導彈和投擲炸 彈,飛行員負責發射火箭彈和使用機炮吊艙,米-24的機艙最多可容納8名全副武裝的士兵,載運1500公斤物資或4具擔架,機外還可吊掛2000公斤的貨物。米-24的防護相當完備,駕駛艙與人員貨艙結合成單一的密閉防彈空間,具有核生化防護能力,發動機也以裝甲強化防彈功能。機內的5個防彈油箱裝載2130公升燃油,必要時還可在機內加裝兩個1630公升的副油箱。米-24採用TV3-117渦輪軸發動機,正常輸出功率1268千瓦,最大起飛功率1641千瓦,如果一具發動機失效則另一具發動機自動進入最大起飛功率輸出模式。該機的電子設備安置在後機身艙內,包括自動飛行控制設備、陀螺儀、自動進場系統、自動導航地圖、短程無線電導引系統等。
㈢ 俄羅斯的直升機如何先進嗎
先進,畢竟當年美蘇冷戰搞軍備競賽時投了不少錢,俄羅斯的直升機代表應該是米-35。
米-35直升機是俄羅斯米里莫斯科直升機廠(原米里實驗設計局)研製,俄羅斯Rostvertol飛機廠生產的中型多用途武裝直升機。
㈣ 俄羅斯會軍方會用美國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嗎
俄羅斯會軍方不會用美國阿帕奇武裝直升機
俄羅斯有自己的武裝直升機品牌如:
米-24/-25/-3...
武裝直升機卡-50"噱頭"
武裝直升機卡-52直升機
武裝直升機米-28"浩劫"
武裝直升機米-24"母鹿"
武裝直升機是裝有武器、為執行作戰任務而研製的直升機。說到武裝直升機,先要講一下直升機。直升機是誰最先發明的,這個看法也不完全一致。現在較公認的是,第一架接近實用的直升機是由美籍俄國人西科斯基研製的VS-300,它於1939年9月14日試飛成功。這個西科斯基是個傳奇式的人物,他曾在1914年研製成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轟炸機。
在直升機上加裝武器開始於40年代。1942年(有說1944年),德國在Fa-223運輸直升機加裝了一挺機槍。50年代,美、蘇、法等國都分別在直升機加裝武器,開始主要用於自衛,後來也用來執行轟炸、掃射等任務。60年代初,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大量使用直升機(多為運輸型)。戰爭中,其直升機損失慘重,因而決定研製專用武裝直升機。第一種專門設計的武裝直升機是美國的AH-IG,1967年1967開始裝備部隊,並用於越南戰場。
武裝直升機可分為專用型和多用型兩大類。專用型機身窄長,作戰能力較強;多用型除可用來執行攻擊任務外,還可用於運輸、機降等任務。美國的AH-1屬於專用型,而前蘇聯的米-24屬於多用型。
波音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英語:Boeing AH-64 Apache helicopter gunships)是現美國陸軍主力武裝直升機,發展自美國陸軍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的先進武裝直升機(Advanced Attack Helicopter,AAH)計劃,以作為AH-1眼鏡蛇攻擊直升機後繼機種。
AH-64武裝直升機現已被世界上13個國家和地區使用,包括日本、中國台灣和以色列。AH-64以其卓越的性能、優異的實戰表現,自誕生之日起,一直是世界上武裝直升機綜合排行榜第一名。
中文名
波音AH-64「阿帕奇」
外文名
Boeing AH-64 Apache
首 飛
1975年9月30日
服 役
1986年4月
數 量
1200餘架
生 產
波音、阿古斯塔、富士重工
類 型
重型武裝直升機
㈤ 武裝直升機的俄羅斯
米-28是前蘇聯米里設計局研製的單旋翼帶尾槳的全天候專用武裝直升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給綽號為「浩劫」(Havoc)。
米-28於1980年開始設計,原型機1982年11月首飛,90%的研製工作於1989年6月完成,同期第3架原型機參加了巴黎航展。1992年後大量裝備部隊。正在研製的型別有:海軍水陸兩用突擊運輸型、夜間攻擊型和空-空作戰型。
米-28的基本設計思想是用來攻擊地面坦克,攻擊近距支援攻擊機和直升機,攔截和下射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攻擊地面活動目標和進行戰場偵察。
米-28機身橫截面小,從而具有很高的靈活性和良好的生存能力。米-28直升機可直接用安-22和伊爾-76運輸機運輸到指定作戰地區。
旋翼系統旋翼有5片槳葉,旋翼系統採用半剛性鉸接式結構,旋翼轉速242轉/分。槳葉具有有彎度的高升力翼型,翼尖前緣後掠,每片槳葉後緣都裝有全翼展調整片。槳葉由玻璃纖維D型翼梁和具有Nomex蜂窩夾芯的Kevlar材料組成。槳葉前緣有鈦合金防蝕條。槳轂為鈦合金結構。
短翼在機身中部裝有懸臂式短翼,主翼盒結構用輕合金材料製造,前後緣採用復合材料。展弦比較小,短翼上沒有可動翼面。
機身傳統的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機身比較細長。在駕駛艙四周配有完備的鈦合金裝甲。
尾部裝置在垂直安定面端部有小的水平安定面,垂直安定面後掠。尾槳安裝在垂直安定面的右側,最初的3片槳葉尾槳後來由兩副「剪刀」形的兩片獨立尾槳代替。
著陸裝置為不可收放的後三點式起落架,每一起落架裝有一個機輪。起落架裝有能吸收墜地撞擊能量的減震器。
動力裝置裝兩台克里莫夫設計局TV3-117發動機,功率為2×1640千瓦(2230軸馬力),裝在機身兩側的發動機短艙中。發動機短艙位於機身兩側短翼翼根上方。進氣口裝有導流板,以避免砂石、灰塵和外來物吸入發動機。進氣道防冰採用發動機引氣。內部總油量為1900升。翼下還可吊掛4個外部油箱。
座艙縱列式前後駕駛艙布局,前駕駛艙為領航員/射手;正駕駛員在後,座椅為升降座椅。駕駛艙裝有無閃爍的平板防彈玻璃,透明度好。機頭下有上了釉的板,可能是安放微光電視或激光指示器和手控目標尋的器那樣的敏感裝置。
機載設備裝有先進的電子設備,如自動導航系統,晝夜目視系統和火控系統。機頭圓形整流罩內裝有雷達天線。此外,還裝有紅外抑制和紅外誘餌系統。
武器機頭下方炮塔內裝一門改進的A242型30毫米機炮,備彈300發,能左右擺動100°,上仰13°,下俯40°,對空射速900發/分,對地射速300發/分。每側短翼掛架上總共可吊掛16枚AT-6無線制導的管式發射反坦克導彈和兩個可帶20枚57毫米或80毫米火箭的火箭巢。機炮和制導導彈的發射由前駕駛艙控制,火箭發射由兩個駕駛艙分別控制。
技術指標
旋翼直徑17.20米 尾槳直徑3.84米 短翼翼展6.4米
機長(不包括旋翼)16.85米 機身長14.3米 機身寬1.75米
機寬(包括短翼)4.87米 機高(至旋翼頂部)4.81米 旋翼槳盤面積232.3平方米
空重700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104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1200千克
最大有效載荷3640千克 最大槳盤載荷44.77千克/平方米
最大平飛速度300公里/小時 最大巡航速度270公里/小時 巡航速度250公里/小時
最大爬升率18米/秒 實用升限5800米 懸停高度(無地效)3600米
作戰半徑240公里 航程(內部燃油量)475公里 續航時間(最大燃油量)2小時
限制過載+3.0/-0.5g
卡-50是卡莫夫直升機科學技術聯合體(原卡莫夫實驗設計局)研製的世界上首架單座近距支援武裝直升機。卡-50作為俄羅斯下一代反坦克直升機,還可用於執行反艦、反潛、搜索和救援、電子偵察等任務。
卡-50裝備有短翼翼尖掛電子干擾艙,翼下4個掛架可掛4個B-8火箭發射巢,最多80枚S-8型80毫米火箭,或最多12枚AT-12激光制導空空導彈,射程8~10千米,可穿透900毫米裝甲。機身右側裝單管30毫米2A42機炮,備彈量280發。可換裝的其它武器包括23毫米機炮、AA—8「蚜蟲」或AA-11「射手」空空導彈、VB-32-57火箭發射巢,FAB-500炸彈。
卡一50曾使世界驚訝1992年8月和9月,俄羅斯卡莫夫設計局研製的戰斗直升機卡一50,分別在莫斯科國際航展和英國范堡羅國際航展上公開露面。多年來,一直令西方好奇的俄羅斯「共軸式雙旋翼戰斗直升機」之謎,至此終於亮出了謎底。卡一50一出現,就以其獨有的特點,使世界各國同行為之驚訝。的確,卡一50是一種相當奇特的戰斗直升機。其奇特之處有三:第一,世界上以往的戰斗直升機都是單旋翼帶尾槳的布局,例如,美國的AH—l系列、AH-64,義大利的A-129,俄羅斯的米一24等。卡一50卻沒有採用這種布局形式,而採用了共軸雙旋翼的布局形式。這也是世界上第一種共軸雙旋翼戰斗直升機。第二,過去,世界上的戰斗直升機都是雙座的,而卡一50卻是單駕駛布局。第三,在此以前,世界上的戰斗直升機在乘員救生上都是通過採用耐墜毀措施來達到目的,而卡一50卻首次採用了戰斗機上使用的火箭一降落傘一彈射座椅救生系統。正是卡一50的大膽設計和這些獨有的特點,使它在令人驚訝之時,又得到了人們的一片贊揚。
技術指標
旋翼直徑 14.5米 機長(旋翼旋轉) 16.0米 機高4.93米。
正常起飛重量 98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10800千克。
最大速度(小角度俯沖) 350千米/小時 最大平飛速度 310千米/小時
垂直爬升率10米/秒 懸停高度4000米 作戰半徑250千米
續航時間1小時40分鍾 限制過載 +3g。 卡52與卡50最大的區別,就是乘員人數了。
卡-52直升機是俄羅斯卡莫夫公司研製的共軸反轉晝夜全天候戰斗直升機,採用並列雙座布局的駕駛艙。1995年8月的莫斯科航空博覽會上,卡莫夫公司拿出了這種直升機的原尺寸模型。1996年11月12日,在烏赫托馬直升機製造廠首次公開展出了以「黑鯊」這種海洋霸主命名的卡-52的原型機。
最顯著特點是採用並列雙座布局[3]的駕駛艙,而傳統的武裝直升機皆串列雙座。採用並列雙座布局並非標新立異,它是根據現代武裝直升機的駕駛需要和所擔負的戰斗任務而設計開發的。首先,卡-52是為全天候、全天時、超低空攻擊地面目標而設計的。當初,美國在製造F-111、蘇聯在研製蘇-24全天候殲擊轟炸機(同樣為了低空作戰)時,飛行員和領航員/武器操作員就是並列坐在一個駕駛艙內,這種布局曾被看作是最佳方案,而且已被用到蘇-34[4]新一代殲擊轟炸機上。
其次,早在1972年,美國在實施AH-1「眼鏡蛇」串列雙座布局夜戰型武裝直升機計劃時,也得出了同樣結論:機組成員最好採用並列布局。所以,卡-52直升機的雙座布局並非倒退,而是根據使用需要的一種合理設計,是武裝直升機座艙布局的一項創造。並列雙座的優點是兩人可共用某些儀表、設備,從而簡化了儀器操作工作,使駕駛員能集中精力跟蹤目標,最大限度縮短作出決定的時間。
㈥ 俄羅斯武裝直升機部隊有多威猛
俄羅斯的「金鷹」飛行表演隊可能是世界上最獨特的飛行表演隊了,這個隊伍使用的不是一般飛行表演隊使用的戰斗機或是教練機等固定翼飛機,而是使用的直升機。
「金鷹」飛行表演隊使用的這款編號為米28的直升機被冠上了「浩劫」的稱號,除了看上去比較霸氣以外,也說明了這架武裝直升機的戰鬥力之強。而米28N「浩劫」武裝直升機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武裝直升機之一了。
米28N「浩劫」武裝直升機非常先進,在21世紀初期裝備俄羅斯軍隊的米28N採用了兩台TV3-117VMB型渦輪軸發動機,單台功率達到了1860千瓦,正常輸出馬力也達到了2200馬力,比起美國「阿帕奇」直升機使用的T-700-GE-701渦軸發動機功率還要高出40%,可見俄羅斯在發動機上的不俗實力,強大的動力帶給米28的就是更厚實的裝甲和更大的起飛重量,僅空重米28就達到了7000千克,而AH64D僅有5000千克,防護能力米28自然更高一籌,而在掛載量上,米28N可以輕松掛載超過2300千克的彈葯,除了日常掛載16枚反坦克導彈或者4個火箭巢以外,米28N還可以掛載500千克炸彈攻擊敵人,這一點能力就是AH64所不具備的了。
事實上,俄羅斯先進武裝直升機並不少,除了米28N以外,還有世界上非常奇特的雙旋翼對轉槳武裝直升機卡50和卡52,談到直升機製造技術,俄羅斯不但不亞於美國,甚至隱隱還有超出,無論是運輸直升機米26,還是武裝直升機米28和卡50、卡52,比起美國同類產品都有不小的性能優勢。這對於中國來說,可是一個需要學習的地方。直升機,可是中國對於俄美歐洲來說差距非常大的一個地方了。
以直10武裝直升機為例,直10在設計之初使用了兩台PT6C-67C渦軸發動機,該發動機最大功率達到了1700馬力,直10設計之初便是瞄著AH64的,一切重量設計,武器掛載等均依此設計,但在裝備部隊的時候,卻不能採用PT6C-67C渦軸發動機,只能使用自產的渦軸-9發動機,渦軸9發動機的功率僅為1300馬力,這讓直10 性能下降了不少,並且不得不減重,拋棄了不少裝甲才達到了能夠正常作戰的水準,這也讓直10的作戰能力並不是那麼完美,直到渦軸16研發完畢以後,中國才能用渦軸16替換掉直10上性能不過關的渦軸9發動機,讓直10的性能至少達到AH64D的水平,甚至超出。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武裝直升機才能真正的擺脫「心臟病」,來真正意義上的成功低空突擊部隊。
對於中國來說,研發一款與米28N戰鬥力接近的武裝直升機並不難,但是要研發一款和TV3-117VMB渦軸發動機相似的發動機就非常難了,TV3-117VMB裝備了俄羅斯卡系列,米系列十幾種直升機,堪稱俄羅斯直升機里的通用發動機,對於直升機來說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而中國要達到這一步,毫無疑問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㈦ 俄羅斯米—28UB武裝直升機的介紹。
米-28UB武裝教練直升機是米-28N「夜間獵手」武裝攻擊直升機的升級版。俄空軍將在2020年前從羅斯托夫直升機廠采購40到60架米-28UB直升機,為每支直升機部隊配備4-6架。米-28UB武裝教練直升機已經得到了其他國家的采購訂單。
㈧ 俄羅斯主力攻擊直升機是什麼
由於新型的米-28N武裝直升機仍在進行試飛,俄軍不得不繼續依靠米-24這一已批量生產多年的「老兵」。薩姆森科稱通過對米-24武裝直升機進行延壽和換裝新的制導和導航系統以及新的武器,該機可以繼續服役至少十五年。
目前俄羅斯陸軍航空兵裝備有兩種主力武裝直升機,即裝備有機槍的米-24V和裝備有機炮的米-24P。這兩種直升機在俄軍中的裝備數量大致相同,但米-24P相對而言更先進一些。薩姆森科稱對米24的改裝工作將主要集中在米-24P型,但同時羅斯托夫直升機廠也在進行為米-24V換裝機炮的工作。目前米-24武裝直升機的改裝計劃已經獲得了俄羅斯國防部的批准。改裝後的米-24武裝直升機將採用米-28的旋翼系統(復合材料主旋翼和X型尾漿)。通過採用新型裝甲和其他一些新型設備,該機的生存性將大大提高,同時該機的飛行高度和機動性等飛行特性也將有明顯改善。
㈨ 車臣戰爭俄羅斯武裝直升機功不可沒
俄羅斯武裝直升機,為參戰的地面部隊提供火力支援,同時擔負戰場武裝偵察任務,飛行員平均每天要進行5~6架次的戰斗飛行,飛到車臣境內,對反政府武裝進行猛烈空襲,把許多反政府武裝的據點炸毀,為俄軍地面部隊開進鋪平道路。出動強度超過二戰後任何一場軍事沖突。
㈩ 俄羅斯卡系列武裝直升機怎麼樣(如卡50,卡52)
卡50和卡52都屬於那種看上去很美的類型
先說K50,雙旋翼構造的確簡單,省卻了尾槳,減小了因尾槳損壞而墜毀的可能,而且首開單人操作武裝直升機的先河
但單人操作飛機時,容易疲勞,且要同時兼顧對地攻擊和飛行比較困難,效率反而不高
所以後來的K52恢復成了雙人布局
Ka系列直升機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它的雙旋翼結構,高度太大,不便於地面維護,而且無法安裝毫米波雷達這種標配,影響了環境感知能力
此外,機身比較短,遇上橫風時不穩定,機關炮是固定式的,射擊時只能扭轉機身,容易失去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