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上最快導彈速度和最快戰斗機速度是多少
世界上最快的導彈:俄羅斯R-37空空導彈」最大速度6馬赫。
世界上最快的戰斗機:X-43A極速飛機,來自美國航空航天局旗下德來頓飛行研究中心。經過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的世界上最快的飛機,最大速度7000英里/小時,是音速的8.4倍。
X-43A極速飛機:
X-43A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旗下德萊頓飛行研究中心(Dryden Flight Research Center)所開發的極音速(Hypersonic)飛行實驗機,也是迄今為止人類所造出使用外進氣動力的飛行器中,速度最快的紀錄保持者,後續版本為X-43B。
X-43系列高超音速飛機是美國航空航天總署秘密研製的無人駕駛飛機。2014年4月18日,航空航天總署在加利福尼亞的愛德華空基地對外展示了X-43模型,模型機停在基地內的一條柏油跑道上。
(1)俄羅斯的導彈高速度每秒多少米擴展閱讀:
X-43A實際試飛:
NASA的「Hyper-X」極超音速飛行計劃共分為三次的試飛,主要的目的是想探索除了傳統的火箭動力外,將其他新動力系統用於太空飛行上的可能性。
X-43A的第一次試飛是在2001年6月2日進行,但很不幸的該次飛行是以失敗收場。由於試飛過程中,飛馬座火箭要穿越音障的瞬間發生預期外的共振問題,導致火箭失控偏離了預計的飛行路線,為了安全考量測試單位啟動機身上的自爆裝置主動摧毀了X-43A,而沒有達到預期的成果。
美國空軍2013年5月1日對X-51A乘波者超高音速飛行器做了最後一次試驗並獲成功。X-51A成功加速到5馬赫並持續飛行了超過300秒,由此也創下了人類吸氣式飛行器超高音速持續飛行的新記錄。X-51A此前已進行了3次試驗,均遭受失敗。美軍由此朝著超高音速空天時代又走近了一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X-43
⑵ 導彈時速多少公里
導彈時速是:同導彈速度不同。地對地彈道導彈各種導彈的速度就不一樣,洲際的再入大氣層時可到20~30馬赫,近程的10馬赫都不到。
具體情況:
巡航導彈往往在1馬赫以下。
反坦克導彈每秒只有100米左右。
一般彈道導彈的速度都在10馬赫以上,約為每秒700米。
彈道導彈的飛行速度最快,尤其是長程的彈道導彈,在在其動力段的末端,可以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大約是音速的22倍-25倍。28000公里/每小時。
導彈,是一種依靠制導系統來控制飛行軌跡的,可以指定攻擊目標,甚至追蹤目標動向的無人駕駛武器。是「導向性飛彈」的簡稱。
⑶ 導彈速度一秒多少
一般反坦克導彈速度200m/s
空空/地空導彈速度為600-1200m/s,2-4馬赫,有些更快。
反艦導彈200-900m/s,約2-3馬赫,有些更快。
彈道導彈再入大氣層的速度,的確可以高達每秒數公里,但那是墜落速度,不是飛行速度。
就現代火箭發動機的性能和結構水平來說,單級火箭所能達到的飛行速度不超過每秒6千米
以運載神六的火箭為例,在大氣層中1300公里/小時的速度,摺合下來,約為360m/s,1馬赫出頭一點,的確看起來不是很快。出了大氣層,地球引力、空氣摩擦力逐漸變小,這樣才能在大推力火箭的加速下,達到或者接近第一宇宙速度:7.9km/s。
⑷ USA 同 俄羅斯 的洲際彈道導彈飛行速度有多少馬赫
彈道導彈火箭發動機關機點的導彈飛行速度決定了其最大射程。最大馬赫數在20馬赫以上。洲際彈道導彈飛躍洲際打到目標的時間一般都在半小時以內。
導彈彈頭重入大氣層時會受大氣氣動力影響而減速。但速度仍在10馬赫以上。
美俄的洲際彈道導彈的大氣層外最大馬赫數大致相同。不同的地方在於飛行末端再入大氣層時的速度。這涉及到導彈彈頭母倉姿態調整時的工作模式和狀態因素。美國和蘇俄的分導式多彈頭母倉的構造和彈頭安裝方式是不同的兩個流派。
美國的分導式多彈頭母倉,彈頭一律朝上布置。末端分離子彈頭時,先將導彈母倉減速調整姿態,對准地球,然後彈射出子彈頭。子彈頭在重力作用下飛向大氣層內的目標。
蘇俄的分導式多彈頭母倉,彈頭是朝下布置的。姿態調整不同於美國。不同的再入大氣層角度決定了其末端速度是不同的。
因此,某種型號的洲際彈道導彈彈頭再入大氣層速度理論值就不是特別准確了。實際馬赫數和理論馬赫數上有誤差。
⑸ 俄羅斯「牛虻」SA-N-7艦空導彈的各項性能參數是多少
該系統突破了傳統的搜索、跟蹤、照射均需專用雷達的導彈作戰模式,直接利用MP-710坐標搜索雷達的目標信息,取消跟蹤制導雷達,形成了新的搜索、照射的導彈作戰模式。這樣,既簡化了系統結構又增加了攔截目標的火力通道數。因此,該系統的作戰效費比高。
導彈採用了弧形彈道攔截超低空目標,可有效地消除海雜波及鏡象多路徑效應對導彈制導的影響,因此,該系統具有攔截掠海反艦導彈的能力。
該系統採用模塊化結構,有較靈活的適裝性,火力通道數可根據載艦的情況而定,最少為2個,最多為12個,可裝備1500噸以上的各類艦船。
系統可接收艦上指控系統給出的二次目標信息或自主地進行作戰,亦可獨立作戰。並可指控高射火炮作戰,構成彈炮結合的防空系統。
性能數據
對付目標
從各個方向同時來襲的飛機、反艦導彈。目標最大速度:飛機為420~830米/秒,反艦導彈為330~830米/秒。同時攔截目標數(隨配置不同)可為2~12個。
殺傷空域
反應時間:16~19秒(值班狀態)。作戰距離:最大:制導體制無線電指令修正和末段雷達半。25公里(飛機高度>1公里)主動尋的制導。18公里(飛機高度<1公里)。發射方式:雙聯發射架傾斜發射,無發射筒。12公里(反艦導彈)抗干擾措施准連續波發射。最小:3.5公里彈。長:5.55米。
作戰高度:最大:15公里(飛機)。彈徑:400毫米。最小:15米(飛機)。翼展:0.86米。最大:10公里(反艦導彈)。發射質量:690公斤。最小:10米(反艦導彈)。最大速度:4550千米/小時。最大航路捷徑:18公里(飛機)。機動能力:<20g、6公里(反艦導彈)。戰斗部:破片殺傷式戰斗部,質量70公斤。
最大高低角:70度。引信:威力半徑15~17米,無線電。殺傷概率81~96%(飛機)脈沖式近炸引信和觸發引信。(考慮可靠性)43~86%(反艦導彈)。動力裝置:單室雙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
⑹ 俄羅斯SA-19防空導彈的基本數據是怎樣的
「通古斯卡-M1」:車輛戰斗重量34噸;最大速度65千米/小時;乘員4人;武器8枚地空導彈、2座雙管30毫米高炮;武器攜載量:9M311M1導彈8枚;30毫米炮彈1904發;制導系統雷達/光學;目標探測距離18千米;目標跟蹤距離16千米;可打擊的目標高度;導彈15-10000米;高炮最大射高3000米;射程:導彈15-6000米;高炮300-4000米。
SA-19導彈,制導方式:半主動雷達指令視線制導;彈重:40千克;戰斗部重:9千克;彈體長度:2.5米;導彈最大速度:900米/秒;打擊最大飛行速度:500米/秒;導彈打擊地面目標射程:15至6000米;打擊空中目標射程:15至10000米。
⑺ 俄羅斯SA-11防空導彈的技術數據
9M37導彈長5.55米,彈徑40厘米,翼展1.2米,戰斗部重70千克,無線電近炸引信,復合制導,飛行中段為慣性與指令制導,末端半主動雷達制導,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23G過載,最高速度1230米/秒。它外形酷似標准防空導彈,彈體中段安裝4片長弦短翼展控制翼面,尾端安裝4片截短三角翼形的活動控制舵面。攻擊時先快速爬升,再俯沖瞄準目標,導彈系統進入戰斗狀態需要5分鍾,從目標跟蹤到發射導彈需要22秒。
射程:2-30公里,
射高:25-15000米,
9K37使用9S18 Tube Arm/9S18M1 雪堆 Snow Drift (Russian: СОЦ 9C18 Купол)搜索雷達,以及9S35/9S35M1 毀滅之火 Fire Dome H/I波段跟蹤制導雷達安裝在每部運輸-起豎-發射-雷達車。「雪堆」搜索雷達最大探測距離85千米,能夠探測35千米處100米高度的飛機,10-20千米處更低高度的目標,10千米處30米高懸停的直升機。「雪堆」雷達可以從匙架Spoon Rest旅級預警雷達獲得早期預警信息。「雪堆」雷達安裝在與導彈車同樣的底盤上。Fire Dome 雷達是單脈沖體制,可以跟蹤射程3-32千米射高15-22000米處的導彈,可同時制導三枚導彈攻擊一個目標。9K37比3M9 Kub (SA-6)更強的抗電子干擾能力,可選配光學制導系統。
9K37系統還可使用3M9 Kub (SA-6)的1S91 同花順 Straight Flush 25千瓦G/H波段連續波雷達。
指揮站負責搜索雷達與導彈發射車間的通信,每個指揮站可同時與6部發射車聯通。
海軍型的SA-N-7系統使用MR-750 頂舵,Top Steer D/E波段搜索雷達,最大探測距離300千米;3R90 前罩 Front Dome H/I波段跟蹤與制導雷達,最大工作距離30千米。
9K37使用的9A39裝填車類似於9A310運輸-起豎-發射-雷達車,但雷達被一部用於吊裝導彈的起重機替換。裝填車可以直接發射導彈,但要求有一部導彈發射車上的跟蹤雷達為其制導。「雪堆」搜索雷達安裝在一部類似的底盤上稱為9S18,指揮車也使用類似底盤稱為9S470。從裝填車到發射車吊裝導彈需要13分鍾,從儲存處到裝填車的吊裝需要15分鍾。
⑻ 最快的導彈速度每秒多少米
最快的導彈是彈道導彈,最快可以達到16馬赫。
⑼ 俄羅斯空地導彈的性能如何
「瞪眼1」是以色列拉斐爾公司為裝備以色列空軍F-4戰斗機而研製的中程防區外對地攻擊導彈,用來攻擊陸上機動目標和固定目標,其改型可用來攻擊堅固目標。該彈於70年代開始研製,1983年開始裝備以色列空軍。1987年美國空軍根據一項海外武器評價計劃對其進行了評價,經過16個月的鑒定試驗後決定將其作為過渡性常規防區外武器引進,裝備B-52和F-111轟炸機,並將其命名為HaveNap,代號為AGM-142。X-25式空地導彈是蘇聯第二代戰術空地導彈,北約稱之為AS-10克倫。60年代末、70年代初開始研製,70年代中期服役,以取代第一代克里牛X-23式戰術空地導彈,裝備現役各型對地攻擊飛機。X-25是導彈本身的型號,對應的英文型號為Kh-25。
性能特點:採用模塊化設計,配以不同導引頭適應不同任務需要。多數型號不具備全方位作戰能力,易受自然條件影響。機載裝備配套性能相對較差,在一定難度上影響了導彈總體性能。主要改型:X-25已經形成了一個導彈系列,有電視型X-25MT、無線電指令型X-25MP、被動雷達型X-25MП、半主動激光型X-25MЛ和紅外成像X-25MTП,供對地攻擊飛機選用,可攻擊戰場上的各種目標。
基本數據:導彈型號X-25MP;射程2~8千米;使用角度50米-5千米;制導方式無線電指令;命中精度4~5米左右;彈徑275毫米;彈長3830毫米;導彈質量320千克;戰斗部質量140千克;翼展820毫米;引信採用觸發引信;動力裝置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導彈最大飛行速度850米/秒;導彈型號X-25MT;射程20千米;使用角度50米-12千米;制導方式電視自控;命中精度4~5米左右;彈徑275毫米;彈長4040毫米;導彈質量300千克;戰斗部質量90千克;翼展820毫米;引信採用觸發引信;動力裝置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導彈最大飛行速度850米/秒。
導彈型號X-25MЛ;射程2~20千米;使用角度50米-5千米;制導方式半主動激光;命中精度4~5米左右;彈徑275毫米;彈長3750毫米;導彈質量300千克;戰斗部質量90千克;翼展820毫米;引信採用觸發引信;動力裝置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導彈最大飛行速度850米/秒。
導彈型號X-25MT П;射程20千米;使用角度50米~12千米;制導方式紅外成像;命中精度4~5米左右;彈徑275毫米;彈長4355毫米;導彈質量300千克;戰斗部質量90千克;翼展820毫米;引信用觸發引信;動力裝置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導彈最大飛行速度850米/秒.識別特徵:採用不同導引頭時,彈頭尖部形狀不一,雷達型為尖錐狀,激光型、電視型、外紅型為半球形。
彈體特徵:圓柱形彈體。採用兩組控制翼面,第一組位於彈體頭部偏後,梯形,4片,面積較小,第二組位於彈體底端偏前,4片,大面積直角梯形,兩側彈翼中間偏後,有類似發動機小型噴口裝置。彈體下方、兩組控制翼面之間,有條形突出物貫通彈體。
俄羅斯的空地導彈1961年7月在列寧格勒舉辦的海軍展覽會上,蘇聯率先公開展出了AS-1空地導彈。同一時期在土希諾舉辦的航空展覽會上展出AS-2、AS-3和AS-4。
新型Kh-22M空地導彈是在原來Kh-22M的基礎上改進了末端尋的器,並採用了固體推進劑火箭發動機,射程更遠,速度更高。該導彈從轟炸機上發射後,迅速爬升到高空,在慣導裝置的控制下對目標區域進行巡航。一旦飛臨目標上空,在主動雷達尋的器的控制下進行近乎垂直的俯沖,導彈飛行路線在雷達監視和防空系統打擊范圍內出現「死區」,即使在末段飛行過程中遭遇攔截,導彈也可能會命中目標。
⑽ 世界上最快的導彈
目前有數據記載的世界上速度最快的導彈是洲際導彈,它的速度可以達到28000公里/小時,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第一宇宙速度,驚人的7900米/秒,這種導彈是無法攔截的,因為即使是美國最先進的導彈防禦系統,也無法追上飛得如此快的導彈,當然洲際導彈並非全程都是以這個速度在飛行。
通常情況下,洲際彈道導彈的飛行過程會分為三個階段,而在三個階段中它的飛行速度也會不同。第一個是推進加速階段,也就是飛機剛剛發射後3-5分鍾,如果是固態燃料會比液態的稍短,此時導彈離地面的高度在150-400公里,它的速度在會達到7000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