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羅斯為什麼不進口別國軍艦其中是有什麼說法嗎
俄羅斯現在基本上已經放棄了海軍。
俄羅斯海軍現在還是有點好東西:北風之神級核潛艇。問題是北風之神是戰略核潛艇,搭載的是洲際彈道導彈,彈頭上裝的都是核彈。這是用來轟炸對手城市的武器,不能用來和敵人的軍艦打海戰。所以北風之神到底還算不算海軍?很難說。嚴格講,它就是一款戰略核武器。最起碼不算常規海軍。
北風之神造價不便宜,80多億美元。這是在俄羅斯製造,成本比美國造的要便宜不少。換成美國的製造價格,應該超過120億美元。也就是說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的造價和福特級航母差不多。如果俄羅斯想造和福特級差不多的航母,造價也應該是80億美元。
價格,衡量的是生產力。80億美元的錢,意思是相當於80億美元的生產能力。既然能造出北風之神級核動力航母,是說相當於80億美元的生產力,俄羅斯是有的。俄羅斯完全可以把這部分生產力用到建造航母上。而且造出來的航母和福特級差不多,性能還是很不錯的。
但是,俄羅斯沒有造航母。為什麼?很簡單,他就這點生產力,只能是在造核潛艇和造航母之間選一個,而不能兩樣都選。如果他的總生產力是160億,自然可以核潛艇和航母各造1艘。問題是他的總生產力是80億美元,那就只能選:是造1艘核潛艇還是造1艘航母。
俄羅斯海軍是把90%的錢給了核潛艇,9%的錢用來維持老舊的水面艦艇運行,1%的錢買新的水面艦艇。這點錢啥也買不了。好不容易咬牙買西北風,折騰到最後,人家還不賣了。
剩下的還必選題,就這么點錢,是買外國的軍艦還是自己造?當然還得自己造。哪怕是多少年才造出1艘護衛艦。不論買外國的軍艦還是自己造,對戰鬥力都沒啥影響,幾艘護衛艦只能當個點綴。進口和自產在效果上沒區別,又都是一樣的花錢,這錢就不如花在國內了。
錢花在國內,船廠、軍工廠有經費能運轉起來,工人、工程師、科學家能開出工資,能生活下去。這樣,俄羅斯還算能保住一點艦船工業,保留個家底。以後有機會,萬一有錢了,萬一,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擴大,進而造驅逐艦甚至航母。
買外國軍艦,錢給了外國人,俄羅斯自己國內的船廠、軍工廠會破產。工人、工程師、科學家會散夥。會有很多人跑到外國。他的艦船業也就徹底的毀了。以後再想發展,得先零開始,從新建廠房,新培養工人開始......100年之內根本緩不過來。
俄羅斯目前水面新艦是22350型護衛艦,也就是上面說的服役2艘的這款。22350滿打滿算,俄羅斯未來總計裝備10艘是到頭了。10艘護衛艦,在大國的較量中,比重是:零。沒用。買10艘外國護衛艦,也沒啥用,比重也是零。
但如果俄羅斯買了外國軍艦,這筆錢給了外國,他以後就得永遠買外國軍艦,本國造艦產業摧毀了。再想自己造,得100年以後看情況再說。
跟俄羅斯的航母維修是一個道理,自己的船廠再差勁,也得自己修。因為這筆錢得讓自己的船廠掙。修壞了、著火了,也不能找外人。
俄羅斯投給水面艦艇的錢非常非常少,而且必須得花到國內。
㈡ 俄羅斯為什麼不直接打美國,打不過可以中俄聯手
額,美國打不過俄羅斯的,也打不過中國。。。
美國的武器都太先進 太耗錢 太難生產了、、、打個比方吧,大國爭霸,1,2年 完全可以擊沉美國所有11艘航空母艦。。。美國還有能力1,2年裡補充11艘么?沒有 他根本沒這能力,和資金
打大仗 蘇聯那套才是真理,不用多先進,夠便宜 好生產 提數量,然後徹底淹沒你,美國完全就是不會打仗的,思路南轅北轍。。。所以從來不認為美國人有多能打,隨便拉鋸個2,3年 美國就徹底完了
㈢ 俄羅斯能擊沉美國航母嗎
可以的,有這個能力,但是問題來了
1、二戰時,日本就擊沉過美國的航母。
2、俄為什麼要這么做?
3、做了之後,如何收場?
除非魚死網破,通常是不會這么做的。
㈣ 英國軍艦馳援烏克蘭,不怕遭到俄羅斯的武力報復嗎
烏克蘭和俄羅斯一直沖突不斷,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是在俄烏兩國沖突期間,英國突然派軍艦支援烏克蘭,英國底氣如此足,但是俄羅斯當然不可能會怕。其實自莫斯科公國誕生以來,英國人自古以來就不怕俄羅斯人,英國人唯一害怕的國家是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西方圍堵蘇聯的「冷戰鐵幕」就是英國首相丘吉爾親自拉開的,俄英兩國多次爆發了戰爭,在反俄這一點上,英國與一些西方國家可謂同仇敵愾。在俄烏刻赤海峽沖突後,英國對俄羅斯的責難最尖銳,也是西方唯一一個用實際行動軍事援助烏克蘭的西方大國,也是最有可能應邀在烏克蘭部署地面部隊與海軍部隊的西方大國。
由於歷史、價值觀、國家戰略需求等等的原因,英國在西歐中的反俄羅斯色彩最為濃厚,跟波蘭、波羅的海三國、烏克蘭等東歐國家一樣,都極為仇俄反俄,現在烏克蘭有難,作為非正式的反俄同盟的大佬,英國自然得用實際行動軍事支援烏克蘭,才能服眾,才能收攏人心,在反俄集團里的地位更上一層樓。
㈤ 俄羅斯為什麼不直接向美國開炮
俄羅斯的經濟雖說比不上美國,但俄羅斯的軍事保留當初蘇聯時期的大部分軍事技術,所以俄羅斯憑借軍事就讓美國深深忌憚!而且俄羅斯的旁邊是我們中國,雖說中國軍事實力並不能勝過美國,但多少也令美國有所顧忌,因為俄羅斯跟中國誰也沒能力單獨抗衡美國,而中國跟俄羅斯都要保持當前的政治格局,所以美國一旦跟俄羅斯開戰,中國不能無動於衷(唇亡齒寒),所以在這點上美國也不敢亂來!總體上來說,美國比較忌憚俄羅斯的軍事實力,而且一個大國能夠一直不懼美國,沒有一些強大後手,說不來誰也不信!
㈥ 英國的軍艦經克羅埃西亞俄羅斯為什麼干預
英國軍艦應該呆在英國的海域,長途跋涉經過刻克羅埃西亞目的就是示威,展現自己的武力,一種欺壓方式,克羅埃西亞離俄羅斯是鄰國,這種威脅同樣也威脅到了俄羅斯,所以俄羅斯才會干預。
㈦ 英國為何不擊落俄羅斯轟炸機
如果認死理,就應該把它擊落,但是如果英國擊落俄羅斯飛機,馬上會造成英俄關系極度惡劣,使得兩國的利益受損,因此英國也明白,俄羅斯轟炸機到英國沿海領空只是是表達一種含義,而非進行軍事打擊,所以沒有必要武力攻擊,只要監視或驅逐即可。像這種事情國家之間經常碰到,因此理性和剋制至關重要,除非兩國完全進入敵對狀態,否則是不可以採取軍事行動的。
俄羅斯轟炸機也曾經飛越過美國航母,美國也是進行了驅逐,即便是冷戰期間,美國和英國戰機也經常打擦邊球,在蘇聯領空附近游盪,因此當時蘇聯也是保持了剋制,進行了驅逐,何況現在冷戰早已結束,因此處理國家關系絕對不能認死理,像一些小市民一樣為了一些面子上的小事大打出手,結果造成雙方損失,誰都沒有佔到半點便宜。
所以國際政治,碰到問題,首先保持克制和理性,然後通過外交解決,同時獲得國際輿論支持,最後才是動用武力。實際目前世界大國基本上都是如此操作的,這也是大國成熟的一面。孫子兵法也有"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㈧ 為什麼2戰、時候,德國潛艇如此厲害呢俄羅斯、英國、美國,都不好使嗎
二戰開始後,英國海軍一廂情願地認為,憑借其大大超過德國、義大利海軍的實力和整體海軍科技,只要採取一次世界大戰時的護航船隊體制,就能有效保障海上運輸的安全。
德國根據英國是個島國,非常依賴海上運輸的致命弱點,其海軍戰略企圖從一開始就是以破壞英國海上運輸為主要目標。在力主無限制潛艇戰的鄧尼茲擔任德國海軍領導後,潛艇和潛艇戰的發展便成為德國的重要戰略。
意識,經驗和戰略的錯位,導致英國一開始的反潛戰效果並不好。戰爭初期,英國的反潛措施除了採取護航運輸船隊體制以外,就幾乎沒有其他有效的措施了。航母編隊的攻擊性反潛戰術,因「勇敢」號航母被德國潛艇伏擊擊沉而夭折;反潛飛機裝備的MKⅠ型雷達性能欠佳,只能發現5000米外水面狀態航行的潛艇,在能見度好的情況下,潛艇甚至通過目視觀察能先發現飛機!而且反潛飛機由於使用的炸彈性能不佳,投向潛艇後反而會被水面反彈到空中爆炸,對飛機所造成的損害竟然更甚於對潛艇的損害!有2架飛機就這樣被自己的炸彈所擊落。加之反潛飛機數量嚴重不足。要使反潛飛機真正在作戰中發揮作用,不僅要對炸彈進行改裝,還要安裝轟炸瞄準具和新型的探測儀,完成這些工作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
1940年6月開始的大西洋之戰第二階段,由於德國相繼佔領了法國、挪威,德國海軍迅速在挪威和法國沿海各港口建立潛艇基地,德國潛艇可以直接進入大西洋,比從德國本土基地出發,航程足足縮短了800千米,連250噸級的小型德國潛艇也能進入大西洋,而大型潛艇更是能夠到達大西洋中部海區活動,而且潛艇在消耗完了所攜帶的彈葯、燃料和物資後,也不再需要長途跋涉返回本土基地補給,可以就近駛往比斯開灣港口進行補給和檢修。7月開始隨著潛艇供應船的服役,可以在海上對潛艇進行燃料、魚雷和食品的補給,更是大大提高了潛艇的在航率和第一線活動的巡航時間。因此德軍潛艇在大西洋上執行戰斗巡航的潛艇數量增加了一倍。
因此,在戰略,路途,補給上,德國潛艇和潛艇戰都對英國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鄧尼茲利用這些有利的條件,創造了圍剿英國軍艦和船隊的「狼群戰術」。這些潛艇分散部署在不列顛群島以西海域,英國運輸船隊的航線上待機,一旦發現單獨航行的船隻,立即予以攻擊;如果發現護航運輸船隊則迅即向位於洛里昂的潛艇部隊司令部報告,並盡量保持與船隊的接觸,隨時報告船隊新的航行、航速和位置,鄧尼茲則迅速指揮在附近海域活動的潛艇向船隊所在海域集結,然後於夜間開始集群攻擊,天亮前結束攻擊利用白天再趕往下一個攻擊陣位,入夜後再次組織攻擊,這樣連續一個夜晚接一個夜晚反復攻擊,直至船隊到達目的地。這種無限制,多批次,快速,集群的潛艇戰,還有德國有利的戰略,地理和補給態勢,以及英國落後的反潛戰術和經驗,都為德國潛艇戰的成功提供了最好的注釋。
隨後,英軍Ⅶ型新型機載反潛炸彈開始投入實戰,這是在200千克圓柱形反潛炸彈基礎上研製出來的,能在空中保持穩定的姿態,採用水壓引信,只有落水後到達預定深度在水壓作用下才會爆炸,不會給飛機造成損害,而且威力大。與此同時,英軍還研製出了機載AS—Ⅶ型雷達,能夠在較遠距離發現水面狀態的潛艇。但這些裝備在實戰中並未取得明顯收效,英國軍事工業的科學家進行了仔細分析研究,發現深水炸彈水壓引信定深過大,常常在潛艇下方爆炸,便迅速改為淺定深引信。英國科學家還發現,在目視情況下,通常都是潛艇首先發現飛機,因為英軍飛機黑色塗漆在天空的淺色背景襯托下,是個非常明顯的黑點,根據海鳥的腹部一般都是白色的情況,英國空軍以白色塗漆飛機和黑色塗漆飛機進行對比試驗,果然白色塗漆飛機被發現的距離要比黑色飛機遠30%,據此英軍迅速將所有反潛飛機下部都塗成白色。1941年1月英國開始在護航軍艦上裝備HF/DF高頻測向儀,這種裝置可以截獲德軍潛艇之間或潛艇與基地之間的無線電波,從而准確測出發出無線電波的潛艇位置。同時裝備的還有改進型AS雷達,這些裝備大大有利於發現潛艇的蹤跡,德軍潛艇發現船隊後,只要發報報告情況,就會被高頻測向儀測出位置;實施夜間水面攻擊戰術,則會被新型雷達發現;潛入水下,又難逃聲納的搜索,這樣一來潛艇作戰中自身安全性和隱蔽性難以保證。而且英軍開始為偵察機配備雷達,使之能盡最大可能擴大偵察范圍。德軍潛艇活動一時受到了極大壓制。
5月8日,鄧尼茲決定改進「狼群戰術」,放棄原先採取的固定潛艇巡邏線,開始嘗試在較大海域的大范圍搜索戰術,將所有潛艇分散部署在愛爾蘭——冰島——格陵蘭——紐芬蘭——亞速爾群島——西班牙之間的廣闊海域,一旦發現護航船隊,立即報告潛艇司令部,再由潛艇司令部調集附近海域潛艇實施集群攻擊。這一戰術既可最大限度保護自己,又可組織實施大范圍機動作戰,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㈨ 克里米亞戰爭中英國為什麼不徹底打敗俄國
1,英國長期奉行的是歐洲均勢政策,即不允許歐洲大陸出現一個霸權國家。所以,拿破崙冒頭,就組織反法同盟群毆法國。沙俄組織神聖同盟,充當歐洲憲兵和霸主,英國就夥同法國揍俄國熊。統一的德國想當歐洲老大,英國就參加協約國對德作戰。所以說,徹底佔領沙俄不是英國發動克里米亞戰爭的目的。它只是想終結沙俄的霸權。
2,英國這種依靠海上霸權和全球貿易建立起來的殖民帝國,它的擴張是典型的網狀擴張,而不像中俄這種大陸帝國的球形擴張。你看英國在全球的殖民地主要是在貿易集散地,重要的海岸,港口,交通要道和戰略據點等。就好像四處布點,然後彼此連接成網狀。而中俄則是要把整個地區征服,乃至要徹底同化。就好像要整個包進球里。這樣在統治佔領同等面積的地區時,這種球狀擴張往往比網狀擴張費時費力。最後早晚因為國力的極限而止步。所以英國不可能設定完全征服沙俄的政治軍事目標。
3,英國作為老牌帝國主義國家,深知沙俄這種國家,由於綜合國力擺在那裡。所以,外敵很難從外部消滅和征服它。無論是瑞典的查理十二世,法國的拿破崙和後來的希特勒,都是無法認識到這一點,才在俄國觸了霉頭。沙俄這種國家最後出事往往在其內部。對付沙俄這種國家,只要從外圍包圍看住它,等待它自己垮掉即可。
㈩ 各國碰到海盜為什麼不是擊斃,反而都只是驅離
主要是因為法律的空白以及沒有必要大規模的動用武器將他們擊殺來製造兩個國家之間的矛盾,所以說面對海盜大部分的情況下只會選擇驅逐,而不是直接將其擊斃。世界上有很多海域的區域都是公海,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在公海上面犯罪的話,就很難對那些海盜依法處置,而且海盜也是近幾年來開始興起,一直以來都沒有制定針對他們的法律。
如今誰也不敢去打破這種平衡,否則就是獨自面對這個螞蜂窩。勞民傷財,便宜了別人。就像一個村莊,有了個無賴,你不若急了他,大家都會丟個三瓜兩棗的,你要一個去跟他死磕。吸引了所有矛盾,別人落個笑話看。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只是將其驅逐,而不是直接把他們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