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俄羅斯打敗蒙古人是在中國之後嗎
這位童鞋 哎 中世紀當初蒙古橫掃歐亞的時候俄羅斯只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國家而已 至於擊敗蒙古我倒是沒聽說過.或許是我孤陋寡聞了吧 反正俄羅斯擊敗中國的時候是在晚清時期 也就是李鴻章指正的那段時間
B. 俄羅斯怎麼打敗蒙古的(15世紀)
1472年,金帳汗國的阿合馬汗發動了與莫斯科公國的戰爭,戰爭以阿合馬的戰敗而告終。1480年,阿合馬再次出兵進攻莫斯科公國,強迫其納貢,由於阿合馬的同盟軍立陶宛大公未能如期出兵援助,致使阿合馬到烏格拉河後撤兵,回到伏爾加河下游時,被諾該帳汗國人殺死,蒙古人對羅斯公國的統治到此結束(統治時間長達238年)。1502年,末代大汗賽克赫阿里被克里米亞汗國擊敗,欽察汗國滅亡。
16世紀初期,卡馬河沿岸和烏拉爾地區被莫斯科公國佔領。16世紀50年代,沙皇伊萬四世統治時期先後佔領了喀山、阿斯特拉罕、克里木三個汗國,金帳汗國領土全部並入莫斯科公國領地。
欽察汗國從建立之初就分裂成斡兒答家族、拔都家族、昔班家族、莫斡勒家族、脫花帖木兒家族,只是拔都家族實力最大,一般提到欽察汗國,都是拿拔都家族來代表。明朝推翻元朝的同時,欽察汗國拔都系主要分支被新興起的白帳汗國所取代,而後俄羅斯開始崛起,蒙古人在中、東歐、西、北亞逐漸失去了影響力。
其中莫斯科公國就是俄羅斯的前身。
C. 俄羅斯靠什麼打敗蒙古的(15世紀)(1380的大炮作用不明顯吧)
主要是天氣問題,誰能受得了俄羅斯的寒冷?誰入侵俄羅斯有戲過?包括二戰的德國集團軍都在冬季的時候被蘇聯人圍殲
D. 俄羅斯歷史上有沒有佔領過蒙古
沒有。蒙古是二戰末期,在雅爾塔會議上,同盟國要求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消滅日本關東軍。蘇聯以日本關東軍八十萬,偽軍四十萬為由,出兵東北傷亡很大,作為補償,要求中國的外蒙獨立,作為緩沖區。中方談判代表為蔣經國,在協議上簽字同意蘇聯的要求。這份協議叫L雅爾塔協議亅中L中蘇關於外蒙獨立自治協議亅。
蘇聯出兵消滅日本關東軍,二戰結束後,外蒙宣布永久性獨立,脫離中國宗主國。中國是二戰勝利國,卻是唯一丟失領土的國家。
1949年,江山易幟,共黨執掌中國,宣布撕毀一切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不平等條約,收回一切被非法侵佔的領土。旅大港(蘇占)、廣州灣(法佔)、威海衛(日佔)時,朝鮮戰爭爆發,暫停收回台灣、香港、澳門、琉球群島。
朝鮮戰爭結束,1956年,中蘇就外蒙談判,雖然同為布維什維克國家,蘇聯讓出了旅大港,外蒙不會再讓,中共不接受,欲武力解決。後蘇聯讓步,中蘇達成協議:外蒙先獨立一百年,再回歸中國。
外蒙獨立有一組非常有趣的數據:獨立於1956年,回歸於2056年,土地面積156萬,人口156萬。
E. 俄羅斯是靠什麼打敗蒙古帝國的
到了清初,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莫斯科公國在消滅了周邊的對手後,在歐亞的邊陲建立了一個靠侵略擴張來發展經濟的沙俄帝國。不斷派兵去攻擊中亞和西伯利亞的蒙古汗國。甚至在康熙年間攻到了清朝東北邊境。在沙俄的不斷打壓下,蒙古部落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少。最後只剩下蒙古草原那麼一片彈丸之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蒙古部落再跟中原朝廷作對,中原朝廷一旦出兵直搗蒙古老巢,蒙古部落勢必將面臨前無去路、後有追兵的境地。在這種情況下,蒙古部落只能在歸附滿清還是歸附沙俄兩者中選一。
F. 俄羅斯是如何一步步地擺脫蒙古韃靼人的統治的
這個問題較為復雜,簡單來說主要有幾個關鍵點。
背景
從公元1236年,成吉思汗之孫拔都帶領蒙古鐵騎征服俄羅斯諸公國後,俄羅斯各公國就開始作為蒙古帝國的附屬國,並且接受了拔都所建立的金帳汗國的統治。
莫斯科公國崛起
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卡利塔(1325—1340年在位)與金帳汗國可汗建立了緊密的關系,得到冊封,如願獲得弗拉基米爾大公之位。從此開始擴張,在俄羅斯地區初步地實現了宗教權威與世俗權力的結合,成為強大的莫斯科公國。
公元1380年,為了打擊日益強大的莫斯科公國,金賬汗國的馬買汗親率大軍來犯。德米特里(伊凡一世的孫子)率軍在頓河上游,打敗了金賬汗國馬買汗的軍隊,史稱「庫利科沃戰役」。
俄羅斯公國建立
伊凡三世的統治期間,莫斯科大公國先後將雅羅斯拉夫爾、羅斯托夫、特維爾等公國,以及西南部的大小公國逐漸合並。並於1478年取得對諾夫哥羅德的統一戰爭的勝利,俄羅斯也正式開始踏出實行中央集權化政治的步伐。
俄羅斯擺脫蒙古帝國統治
伊凡三世的一個重大功績就是:徹底擺脫「蒙古人的桎梏」,使俄羅斯獲得真正的獨立。
伊凡三世在位時期,正式停止向蒙古人納貢。公元1480年,伊凡三世率軍與金帳汗國的阿黑麻汗在烏格拉河畔對峙,史稱「烏格拉河對峙事件」。最終,面對越拉越長的補給線,以及伊凡三世反抗的決心,阿黑麻汗不得不選擇撤軍。
烏格拉河畔對峙的勝利,標志著俄羅斯徹底擺脫了蒙古人的統治。
基本情況就是這樣。
請參考採納。
G. 俄羅斯帝國的成長
一、莫斯科公國成為羅斯諸公國首領
達尼埃爾尤里·達尼洛維奇、伊凡一世、謝苗一世(高傲王)、伊凡二世,這些莫斯科大公想方設法使莫斯科公國的王公在蒙古人那兒取得大公的稱號。
二、莫斯科公國打破了蒙古不可戰勝的神話,莫斯科取得了短暫國家獨立
1359年~1389年在位的季米特里·頓斯科伊大公,第一次率領俄羅斯諸公國打敗了蒙古金帳汗國,取得了暫時的獨立,但不久,獨立被取消。
三、1389年~1425年的瓦西里一世和1425年~1462年的瓦西里二世(瞎子王)時期
與金帳汗國關系時好時壞,不時發生沖突。此時莫斯科公國兼並周邊的其他俄羅斯公國,不斷地積蓄實力,莫斯科大公國開始具備了國家獨立的實力。
四、伊凡三世取得莫斯科公國獨立
伊凡三世·瓦西里耶維奇(1440年~1505年),ИванⅢВасильевич,莫斯科大公,在位時間1462年~1505年。
伊凡三世是莫斯科大公,是俄羅斯歷史上著名的大公之一。伊凡三世時期,莫斯科統一了雅羅斯拉夫爾、諾夫哥羅德、特維爾、彼爾姆這幾個俄羅斯公國。伊凡三世是個運氣非常好的莫斯科大公。1480年,與阿赫馬德汗的戰斗中,貪生怕死的伊凡三世臨陣逃跑,但俄羅斯的軍隊仍然堅持不後退,由於天氣寒冷,阿赫馬德汗不戰而退,伊凡三世聽說蒙古韃靼的軍隊退走了,才在身邊的人的勸說下返回前線,撿來個勝利,於是停止對金帳汗國(goldenhorde)的納貢,結束了兩個半世紀的蒙古人統治,莫斯科大公國獨立。15世紀後期,莫斯科漸漸流傳一種說法,認為莫斯科公國是拜占廷帝國的繼承者,莫斯科為「第三個、也是永久的羅馬」。伊凡三世在文件中偶爾有兩次也把自己冠以「царь」的頭銜,但始終不敢對外公開正式稱沙皇。真正正式加冕為沙皇並對外公開稱沙皇的是伊凡四世(1547年)。
1497年,伊凡三世頒布了法典(sudebnik),初步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國的政府機構。在這部法典中,規定了拜占廷的雙頭鷹國徽為俄羅斯國徽。同年,一面鍍金的雙頭鷹徽記被安放在了克里姆林宮的斯巴斯基塔樓(spasskayachamber)上。俄羅斯獲得了象徵自己國家的標志。同樣在這部法典中,他還限制了農民的流動,規定只有在聖尤里節(俄歷11月26日)前後兩周期間,農民才可離開土地四處走動,開辟了莫斯科公國的農奴化進程。
1503年娶拜占廷帝國的索菲婭·帕列奧羅格公主。
五、瓦西里三世完成了俄羅斯的統一
瓦西里三世·伊萬諾維奇(василиiiiиванович,1479年~1533年)1505年至1533年的莫斯科大公。
伊凡三世和索非亞之子。莫斯科大公。繼承父親政策,努力統一俄羅斯。1510年兼並普斯科夫公國,1521年兼並梁贊公國,大致完成了東北俄羅斯各公國的統一。於是宣稱「我的意志就是神的意志」,不使貴族和諸大公參與政治,一切問題均以專制方式解決。這個時期,有人(僧侶菲洛費)做贊辭給大公,稱「莫斯科是第三個羅馬,將永遠繁榮」,歌頌這種專制統治。對大公政治的反對者加以嚴厲的處罰。因此造難的有尼爾·叔伊斯基、馬克西姆·格勒克等。在對外政策方面,與金帳汗國分裂出來的克里米亞汗國、喀山汗國的交往逐漸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對立陶宛的戰爭也時斷時續。
六、伊凡四世建立沙皇俄國,成為第一個沙皇,並開始對外擴張
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維奇(1530年8月25日~1584年3月18日)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沙皇,又被稱為伊凡雷帝(ИванГрозный)。
瓦西里三世與葉琳娜·格林斯卡婭之子。三歲即位,母親暫時攝政,卻苦於大貴族們的橫暴。1547年加冕稱沙皇,俄羅斯從此開始了對外的擴張政策。得到封建領主階級的支持,1549年設立了特別會議,編纂新法典,改革地方和中央的政治、行政、經濟、軍事,尤其是軍事改革,使俄羅斯走向強大;打破了領主政體對沙皇的一切權力限制,而以前的大公權力很小,受領主們很多限制,伊凡四世消除了領主政體,建立沙皇專制政體,打擊地方割據勢力,統一俄羅斯;軍事強大後,開始對外擴張。在1547~1552年的遠征中滅亡了喀山汗國,1556年阿斯特拉罕汗國也被吞並。到1557年,西伯利亞汗國也臣服於伊凡。然後使大諾蓋汗國臣服於俄羅斯。伊凡四世時期,俄羅斯開始成為多民族國家。1572年粉碎克里木汗國。滅掉喀山汗國是俄羅斯歷史上重大的轉折點,標志著從此以後俄羅斯力量強於蒙古韃靼人的力量,攻滅喀山改變了俄羅斯人與蒙古韃靼人的力量對比;粉碎克里木意義重大,克里木汗國當時是奧斯曼土耳其之鞭,當時奧斯曼土耳其前進侵略的陰影籠罩著整個東歐大陸,而粉碎克里木汗國使奧斯曼土耳其統治俄羅斯及東歐再也不可能;打開了通往西伯利亞的道路。
以英國船開辟北方航路為契機,伊凡開始探索通往西歐的近道。1558年發動立窩尼亞戰爭,試圖向波羅的海擴張。由於鄰近國家的介入和貴族的反對而受阻,使戰爭長期化,打了二十五年。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但是向歐洲展示了俄羅斯的國力。
「沙皇」,即「царь」(「愷撒」的俄語發音)稱號來自伊凡四世(在俄羅斯又被尊稱為伊凡大帝)。早期羅斯人認為拜占庭帝國是羅馬帝國的繼承人,是宇宙的中心。俄羅斯大公是蒙古「沙皇」(即蒙古大汗)的大臣。強盛的蒙古帝國之金帳汗國的大汗娶了拜占庭的公主為皇後,但隨著蒙古人的衰落,羅斯人不樂意再尊稱蒙古大汗為沙皇了,但始終不敢正式自稱沙皇。1547年,伊凡大帝發表了重要講話,要親政並正式自稱沙皇。伊凡大帝的講話令領主們聽得目瞪口呆,他們發現伊凡四世的講話是那麼深思熟慮,與他16歲的年齡是不相稱的,伊凡四世很早熟。於是伊凡大帝成了第一位沙皇,莫斯科公國改為沙皇俄國,又稱俄羅斯。在伊凡四世之前,莫斯科的大公權力很小,受到領主們很多限制。伊凡四世打破了對沙皇的一切權力限制,領主政體改為沙皇專制政體。
這時期沙皇特轄領地制度的建立,給貴族勢力很大的打擊,對沙皇專制體系的建立有很大的意義。俄國的農民們,因1550年的法典和80年代公布的一系列法令,被進一步束縛在土地上。
伊凡雖然是個富有才智、英明能乾的君主,但是在另外一方面,他在性格上有很強的猜忌心理,好激動,殘忍,對貴族們嚴厲鎮壓。盛怒之下,竟然用手杖打死了長子伊凡太子,使人感到特別驚駭和恐怖。「雷帝」的外號由此而來。
伊凡雷帝是斯大林和彼得一世的偶像。彼得一世改革時困難重重,太子兒子是改革的阻力之一,他決定以伊凡雷帝為榜樣,於是,彼得大帝處死了自己的兒子。
七、費多爾,留里克王朝最後一個沙皇,俄羅斯第二位沙皇
費多爾·伊萬諾維奇(1557年~1598年)1584年~1598年的俄羅斯沙皇。
伊凡四世之子。母親為安娜斯塔西亞·羅曼諾夫娜。娶伊琳娜·戈東諾娃。無子,有一女費奧多西亞·費奧多羅夫娜女大公。費多爾死後,尤里克王朝絕嗣。
八、鮑里斯·戈東諾夫沙皇
鮑里斯·費奧多羅維奇·戈東諾夫(борисфедоровичгодунов,1552年~1605年)1598年~1605年間的俄羅斯沙皇。
韃靼貴族出身。曾經侍奉過伊凡雷帝。他妹妹伊琳娜嫁給伊凡雷帝的幼子費多爾。費多爾身體有病,智力不健全,因此大權被戈東諾夫所掌握。1598年費多爾去世,無子嗣。尤里克王朝滅亡。全俄縉紳會議推舉戈東諾夫為俄羅斯沙皇。他繼承伊凡雷帝遺志,停止與波蘭的戰爭,在北方向瑞典發動戰爭,擴大了波羅的海出海口。向東繼續侵略西伯利亞汗國,南方與克里米亞汗國交戰,修建了一系列要塞城市。他推進俄羅斯農奴化進程,規定如果一個自由人為他人工作滿六個月以上,就淪為這個人的奴僕。還公布逃亡農奴的追捕期限為五年。在位末期俄羅斯不斷發生農奴起義。1605年去世。兒子費多爾即位,不久被起義者殺死。
九、空位時期,導致羅曼諾夫王朝的開始
空位時期是俄羅斯歷史上1605年~1613年這一段時期。
1591年,俄羅斯沙皇費多爾·伊萬諾維奇的同父異母兄弟、有王位繼承權的季米特里被鮑里斯·戈東諾夫秘密殺害。1604年,一個自稱是季米特里的人出現,並且得到了波蘭國王西吉斯蒙德三世的支持。1605年,戈東諾夫的兒子費多爾二世被殺,季米特里即位,史稱「偽沙皇季米特里」或「偽季米特里」。
由於採取親波蘭的政策,偽季米特里觸怒了俄羅斯大貴族。在大貴族瓦西里·舒伊斯基的率領下,季米特里被殺,舒伊斯基即位,號稱瓦西里四世(1606—1610)。1607年,另一個偽季米特里出現了,再次得到波蘭的支持。1610年,波蘭軍隊攻佔莫斯科,舒伊斯基被殺。這一次,西吉斯蒙德想讓自己的兒子瓦迪斯拉夫繼承俄羅斯王位,後來又改變主意想自己兼任俄羅斯沙皇。但是波蘭入侵者在1612年被以波扎爾斯基等俄羅斯貴族們召集的軍隊驅逐。
1613年,全俄羅斯縉紳會議(zemskysobor)宣布立17歲的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為沙皇。羅曼諾夫王朝開始。
H. 莫斯科公國是如何擺脫蒙古統治的
眾所周知,莫斯科開始被蒙古統治是在1243年,作為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的一部分被蒙古統治。蒙古人以俄制俄統治了包括莫斯科在內的絕大多伏爾加河流域地區。欽察汗國建立後,莫斯科僅作為一個不起眼的小地方被蒙古人統治。這是莫斯科未擺脫蒙古統治之前的大致情況。
在莫斯科被統治的幾十年間,他的力量不斷增長,莫斯科大公不斷向其他公國擴張,除了暴力方式外,也用金錢賄賂欽察汗國,最終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如願得到了“弗拉基米爾”的稱號,這個稱號是蒙古統治下的俄羅斯的最高稱號,莫斯科大公也幾乎得到了俄羅斯內部的統治地位。
第三次最終勝利:欽察汗國下一任統治者阿合馬汗做了最後嘗試恢復蒙古對俄羅斯的統治,在1480年率軍入侵,阿合馬汗意圖聯合波蘭,立陶宛但沒有得到響應,加上是遠征而後勤難以支持不得不退兵,伊凡三世因此勝利。
蒙古大軍在歸途中軍心不穩慢慢瓦解,阿合馬汗也被諾蓋人擊殺。欽察汗國的大汗真是命運多舛啊……在這之後,蒙古人對俄羅斯人兩百年的統治宣告結束。
莫斯科也就此最終擺脫了蒙古統治。為俄羅斯以後的獨立發展奠定了基礎。後來到16世紀時,莫斯科建立起來了中央集權制度並宣告統一,成立俄羅斯國,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正式加冕為沙皇。
I. 俄羅斯人被稱為「戰斗民族」,為何他們偏偏打不過蒙古
俄羅斯現在是一個彪悍的民族,被稱為戰斗民族,在世界范圍內屬於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而且是東歐的強有力的民族,大家都覺得是世界上最強勢的國家之一。不過,在歷史上,俄羅斯雖然也是東歐的一個強國,卻曾經被蒙古打的落花流水,現在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那是在成吉思汗的時代,成吉思汗征服了亞非歐,現在全世界有成吉思汗的後人數以億計。
在同時代的元朝對中國統治了不到一百年的時間,漢人起義推翻了元朝,而在古俄羅斯,過了二百多年,才在蒙古汗國逐漸腐朽的情況下,俄羅斯莫斯科公國趁機興起,1480年,莫斯科的伊凡三世第一次戰勝蒙古人,打破了「蒙古人不可戰勝」的神話。由此,莫斯科公國打敗蒙古,建立了統一的俄羅斯。
J. 沙俄軍隊是怎麼打敗蒙古軍隊的
在札尼別死後,別兒迪別即位時期極短,死後汗國大亂,他的兩兄弟不服他,改宗基督教,汗國大亂。斡兒答與昔班的後裔曾立為汗。換了多位可汗。汗位由馬麥掌握。後期,金帳汗分裂。大帳汗國繼承對莫斯科公國的統治。大帳汗只剩下薩萊。1472年,莫斯科大公國抗稅,大汗阿合馬率兵征討,結果失敗。
在莫斯科公國逐漸強大的同時,金帳汗國日漸衰弱。1378年,金帳汗國馬麥汗派遣韃靼王公聯合立陶宛和梁贊大公,進攻莫斯科,季米特里率兵15萬迎擊。1380年德米特里率兵在頓河流域的庫里科沃原野與蒙古韃靼軍隊展開了決戰,並打敗了金帳汗國的部隊。該戰打破了蒙古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德米特里因而被尊稱為「頓斯科伊」(意為「頓河英雄」),莫斯科大公國取得了暫時的獨立。但不久1383年,莫斯科大公國的獨立又被脫脫迷失的入侵所取消了。
至此羅斯公國徹底擺脫蒙古人的統治。此距術赤建立汗國已有二百六十年的時間。1547年,莫斯科大公國正式改稱沙皇俄國,伊凡四世加冕為俄羅斯沙皇。1550年代,沙皇俄國先後攻打了喀山、阿斯特拉罕、克里米亞三個汗國。其中,克里米亞汗國壽命最長,因為它是當代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封臣。1783年,克里米亞在法國大革命前,中衰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奧匈帝國有戰端,無暇東顧,汗國遂被歸並於沙俄領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