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羅斯在什麼情況下會動用核武器對付北約國家
按照目前國際形勢來看,今天俄羅斯的確面臨很多來自於西方國家壓力,簡單理解被西方國家群起攻擊,驅逐俄羅斯外交官,但還不至於發展到俄羅斯需要動用核武器來保衛國家、對付北約的地步。
所以北約國家也不傻,雖然圍堵俄羅斯,但盡量避免與俄羅斯短兵相接,發起直接沖突,還是以冷戰和暗戰為主,俄羅斯核武器大棒不是鬧著玩的,一旦局勢失控,俄羅斯反擊的時候,核武器使用就上了日程了。
㈡ 逼急了俄羅斯如果全世界公開吆喝叫賣核彈,北約怎麼應對
俄羅斯敢公開吆喝賣,大多數國家也不願意買,願意買的國家未必有能力使用,有能力使用的國家未必能夠扛得住美國與北約的制裁。核電更像是鬥地主中的「王炸」,如果一個國家手中都是爛牌,即使有了核彈,也未必能夠起到決定性作用。如果一個國家滿手好牌,有沒有核彈都不是關鍵性因素。更何況,在「核不擴散條約」的限制之下,任何一個國家想要擁有核彈,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直到今天,以色列都不願意承認自己擁有核彈,就是這個原因。再看看伊朗,遭受了西方幾十年的經濟制裁,但距離擁有了核彈還差得很遠。
最後,滿足上述兩項條件的國家,未必扛得住美國與北約的制裁。參考一下美國對伊朗以及朝鮮這么多年以來的經濟制裁,就知道擁有核彈需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利比亞前任領導人卡扎菲曾經將五大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都的罪過,但卻最終放棄擁核計劃,為何?就在於西方國家給的壓力太大了,強硬如卡扎菲也不得不低頭。在別的事情上可能美國與北約會有分歧,但在制裁非法擁核國家這一點上,北約內部肯定不會有任何分歧,制裁手段會令絕大部分國家承受不住。
㈢ 核武器一旦失效,俄羅斯拿什麼保持武力優勢
如果核武器失效的話,俄羅斯在國際社會上面的地位就沒有辦法可以保證了,只要核武器存在一天,他還是一個世界上的大國。但是如果核武器失效了,俄羅斯是沒有其他的軍事武力優勢,所以俄羅斯會拼盡一切去保證核武器的存在,去保證它可以通過更換零部件來延長壽命保持最新的可用狀態。
核武器就是俄羅斯立足在國際社會上面的根基,所以就算是拼盡全力,俄羅斯也不會讓自己落到沒有核武器的這個地步的。雖然說保養核武器是要花費很多的資金,但是我相信俄羅斯會找到解決方法的。
㈣ 請問核武器多長時間失效,一旦失效俄羅斯拿什麼保持武力優勢
在核武器材料里,鈾235作為最安全的裂變材料,其半衰期將近800年,如果是用鈈239作為材料的核武器,半衰期時間長達2.4萬年。核武器的爆炸部分,也就說在導彈上的核彈頭部分,其放射性材料本身會自然衰變,所以當衰變發生到一定程度以後,使得其鏈式反應無法觸發,就會導致核武器過期。當然這種過期的放射性材料可以通過一些技術處理提純等重新有用。然後就是核武器的載體,這個和其他常規導彈以及運載火箭沒有區別。作為俄羅斯來說,必須維持其核威懾的優勢,以保障生存的根基, 所以俄羅斯絕不可能讓自己的核武器失效,也絕對不會到無核武器可用。
經過前蘇聯以及如今的俄羅斯與美國這兩個擁有核武器最多的國家之間多次的縮減核武器談判,現在雙方經過多年對核武器逐步的減少,目前已經被削減到了相對其他擁核國家比較低的數量,但依舊保持著當今世界核武器數量最多的國家。而且俄羅斯近些年一直在發展投放核武器的載具,實現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因此這就是俄羅斯保持持久不衰的武力優勢。
㈤ 俄羅斯使用核武原則全面的!
俄軍事學說中早已清楚寫明,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動用核武器。這些特殊情況包括:1. 外敵動用核武、或生化武器進犯俄羅斯及其盟友、 2. 俄羅斯遭受常規武器侵犯且國家體制受到威脅。俄羅斯也可以首先使用核武,前提條件是俄國家體制受到威脅,比如有人侵佔了西伯利亞或遠東,或俄西部地區遭受侵略,俄國家的存在受到了威脅。核武器是避免大國之間爆發大規模戰爭乃至全面戰爭的王牌。
㈥ 俄羅斯在什麼情況下會動用核武器,對付以美國為首的
第一,敵人動用核武器攻擊我們;第二,敵人用常規武器對俄羅斯實施軍事攻擊。而在第二種情況下,只有在威脅到俄羅斯國家存亡的情況下,我們才會動用核武器進行反擊」。
㈦ 蘇聯解體後那些核彈是怎麼處理的。
蘇聯解體,一個國家分成了15個。原部署在加盟共和國的核武器開始是歸各加盟共和國所有。後來經過艱苦談判,哈薩克、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願意放棄核武器以換取西方的經濟援助。他們國內的核武器通通運到俄羅斯儲藏、銷毀。中國、美國、法國、英國和俄羅斯同時向他們提供核保護。
㈧ 如果俄羅斯主動銷毀全部核武器和進攻性武器美國又會怎麼做呢
非常簡單!如果某一時刻俄羅斯突然決定銷毀所有核武器以及攻擊性武器,然後轉而跪下祈求被納入美國的保護傘之下,那麼等待俄羅斯的將會是無盡的內亂以及被肢解的國家。
當把這些剛剛分裂的效果收拾的服服帖帖之後,再找幾個與中國接壤的效果扶持成親美派,然後天天在邊境與中國頻繁叫囂,一定要做到不咬你膈應你。這個時候中國屬於里外不是人,忍無可忍動手打了,你這叫欺負小國結果會導致全世界的聲討。如果你忍下這口氣沒打,那你就是慫包一個,什麼一帶一路合作共贏全程空談,依舊回歸到美國制霸的年代。
㈨ 蘇聯在沒有原子彈之前有用什麼來應付美國的核武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戰後蘇聯軍隊的實力:
蘇聯武裝部隊中,最大的部分是陸軍,就數量而言,蘇聯地面部隊擁有53000輛主力戰車;60000輛裝甲運兵車/戰斗步兵車;48000門火炮、迫擊炮及多管火箭炮;4600具防空導彈發射器(不包括數以千計的步兵肩射防空導彈);7000門高射炮;1600具地對地炮兵火箭發射器;4500架直升機;以及總數超過180萬的兵員,規模相當驚人。共編成約184個師,居於世界排名第二;其中約有50個戰車師、134個摩托化步兵師及7個空降師,全部地面部隊編為16個軍區,及駐在國外的4個集團軍,在軍區及集團軍的階層,除了地面部隊外,還轄有自己的空中支援單位,這就是蘇聯的方面軍航空隊(FA),主要任務是為陸軍提供直接支援,在空軍師配屬各單位。蘇聯地面部隊分布大約如下:在遠東約52個師、在南俄28個師、在中俄16個師、在歐俄65個師、在東歐30個師,蘇聯的戰備程度分為三級,即人員裝備足額的戰備師、人員75%,裝備足額的預備師、人員25%,裝備50%的後備師,一個標準的蘇聯機械化步兵師,共有270輛戰車,680輛戰斗步兵車/裝甲運兵車,215門火炮及13500名士兵,而一個裝甲師的標准編制內則有330輛戰車,255輛戰斗步兵車/裝甲運兵車,165門火炮及11000名士兵。統一軍團在戰時顯然相當一個前線機動作戰群,其人員與裝備數量的規模,大約等同於一個裝甲師及機械化步兵師的結合。
在讓我們看一下二戰蘇聯生產的裝甲車數量:
T-26輕型坦克:1940年1549輛
BT-7輕型坦克:1940年706輛
T-40輕型坦克:1940年41輛,1941年638輛
T-50輕型坦克:1941年48輛,1942年15輛
T-60輕型坦克:1941年1385輛,1942年4660輛
T-70輕型坦克:1942年4913輛,1943年3483輛
SU-76坦克殲擊車:1942年26輛,1943年1908輛,1944年7155輛,1945年3552輛
T-34/76中型坦克:1940年117輛,1941年3020輛,1942年12572輛,1943年15820輛,1944年4100輛
T-34/85中型坦克:1944年10615輛,1945年21108輛
SU-122自行火炮:1942年25輛,1943年611輛
SU-85坦克殲擊車:1943年760輛,1944年1899輛
SU-100坦克殲擊車:1944年500輛,1945年1835輛
T-28重型坦克:1940年13輛
KV-1重型坦克:1940年141輛,1941年1258輛,1942年1860輛
KV-1S重型坦克:1942年585輛,1943年621輛
KV-85重型坦克:1943年148輛
KV-2重型坦克:1940年102輛,1941年100輛
KV-8重型坦克:1942年102輛,1943年35輛
IS-1重型坦克:1943年67輛,1944年40輛
IS-2重型坦克:1943年35輛,1944年2210輛,1945年1150輛
SU-152:1943年704輛
ISU-122/152:1943年35輛,1944年2510輛,1945年1530輛
事實證明二戰結束時期蘇聯的裝甲車無論是質量、數量還有戰術運用上都遠遠強於盟軍各國。
至於制空方面,不得不承認盟軍的戰機有質量的優勢,但是相對於蘇聯戰機數量上並不佔優勢,而且西歐戰事以地面戰為主,蘇聯的空地協同戰術也應該優於盟軍。蘇聯生產武器的速度,可謂一個快啊~集體生產的力量就是強悍!(換個角度考慮,如果德國當時空軍有足夠數量的飛機和飛行員,盟軍也不可能這么早跟蘇聯在易北河會師)
隨著二戰的結束,蘇聯的鐵幕從波蘭的但澤港島義大利的的里雅斯特把歐洲分成了兩半,二戰後的西歐幾乎成了廢墟,而鐵幕東側,蘇聯的鋼鐵洪流並未解除戰備狀態,隨時能越過鐵幕,一星期之內從西里西亞和巴爾干打到大西洋沿岸。而且此時美國的核武剛剛研製出來,數量和威力不足以壓制蘇聯的裝甲洪流。所以整個西歐各國政府都處在一種恐蘇症中,另一方面,戰後歐洲的共產主義事業也可謂是蓬勃發展,對資本主義國家也造成了一定的沖擊。所以美國實施「馬歇爾計劃」對西歐各國實施政治經濟援助(成功地遏制了共產主義在奧地利和希臘的發展)。
而蘇聯政府在科學家和克格勃特工的努力下,也成功地於1949年引爆了本國第一顆原子彈,這樣東西方陣營進入了核均衡狀態,成功地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㈩ 北約舉行「正午」核演習,俄羅斯會怎樣應對
北約舉行「正午」核演習,俄羅斯應對的方式很簡單也很粗暴。俄羅斯直接和歐洲美國互懟,也進行了一次核武器軍事演習。而且不僅僅是在軍事領域上進行了較量,美、俄也在外交領域上進行互懟。
俄羅斯不僅用和演習回應了北約,而且還在聯合國抗議了美國不友好的簽證政策。俄羅斯還說聯合國總部應該換地方了,用這種強硬的詞語回應了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