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深蹲和全蹲的區別
關於深蹲,先講深蹲比較重要的兩點:模式與力線,掌握這兩個點基本就學會了深蹲這個動作,再去摳一些細節,比較後增加你的深蹲重量。
模式:端先你要知道你的髖關節和膝關節在哪兒,它們能做什麼。理論上應該是膝關節隨髖關節啟動而啟動,而實際上髖關節與膝關節幾乎是同時啟動。但是你在初期深蹲的時候也該有一個先屈髖的意識,也就是指有一個先往後的意識,想像自己屁股下有一個凳子,你不需要挪動腳就能坐下。(深蹲幅度需要至少你的髖關節與膝關節水平甚至低於膝關節,具體幅度可以一直到你的骨盆還沒有開始翻轉的時候,具體下文會談)
力線:你只需要注意無論何時,蹲下起身你的膝蓋和腳尖都一定要對位,也就是膝蓋和腳尖一個方向,一般是腳中間為標准看是外八30度,兩只腳呈60度。如果你經常是內八深蹲並且沒有不適,恭喜你!作死但還沒死!這里舉個例子,像籃球運動員,他們經常會需要經常變向。膝蓋已經轉過去了腳還留在原地,這樣是一個剪切力,對你的膝蓋非常的不好!
深蹲時這兩點同時進行,你就是一個比較正確的深蹲。為什麼說是比較正確呢,因為做到這些你還並不夠優秀。接下來講一些我的個人經驗以及細節。
首屈一指點桿位:一般大致分為兩種桿位,高桿、低桿。
高桿:也就是正常桿位,普遍大家用的都是高桿,優勢是容易操作。
低桿:就是基本放在三角肌後束上,甚至更低,能多低這個和個人柔韌性有關,優勢是大部分人用低桿位蹲的能更蹲的重一點,原因?就是力距變短了但是不容易操作,並且手腕壓力非常大,很多人柔韌性都不夠。力量舉基本都是低桿位,他們可以非常低。
然後是高低桿位的軀干與小腿位置,端先是高桿位,高桿位蹲到你比較低時應該是軀干與小腿完全平行。低桿位蹲到你比較低時應該是軀干與小腿延長線重合,大概是一個銳角。也就是說你的身體前傾了更多。
比較後站距,我喜歡一個比髖略寬比肩窄的距離。力量舉選手們會採取一些肩寬距離甚至更寬,因為他們為了減少杠鈴移動形成從而更容易的達到理想成績。總之不要太寬或太窄,有一定水平後你可以去針對訓練目的決定你的站距。
本人首屈一指次用自由深蹲也就是去年8月2日,106.5kg蹲了12個。「騙人!你哪來多出來的3斤?」我那個健身房800一年哈…桿兒凈重33斤,還是根彎了桿。我是從上斜卧推架扛出來,一路後退一米五才能開始蹲,條件挺艱辛的,挺懷念那個被我拉斷三個器械的健身房。在今年5月27號,又是一根超難使的桿兒,不過九個多月後,160kg我蹲了9個,中間這段時間也有停訓過(體重80kg、髖關節低於膝關節,渣渣鍵盤俠們金口勿開)是的,天賦!
偏了偏了,說什麼來著,講完高低桿位現在講深蹲的執行步驟。
首屈一指步:應該先抓住桿調整距離是否對稱,你是否完全在杠鈴中間,你這樣你兩邊掛的片才能穩。如果是低桿位你應該收緊肩胛骨並且盡量的找一個你舒服的握距。
第二步:你的腳掌應該在杠鈴桿正下方,目視前方,深吸一口氣屏住,起桿。注意盡量是頂髖起桿,再後撤,腳後跟盡量不要離地往後挪步子,別特么跟正常走路一樣往後撤,這樣你會花大量精力去穩住才能繼續。
第三步:穩住一小會兒,正常呼吸,然後深吸氣,就像你這輩子吸比較後一口氣一樣,然後!別吐別吐,屏住呼吸,腹部往外撐,就是腹部發力。這個呼吸過程有個學名叫「瓦式呼吸」。
第四步:同時操作上面講的兩點,開始下蹲,什麼你換氣了?你需要屏住一口氣下蹲起立後再吐掉,穩住然後正常呼吸,比較後再重復上面步驟。記住這個呼吸模式,先穩住正常呼吸、吸大口氣屏住、深蹲完畢、換氣、穩住、正常呼吸、重復。若是較輕重量,可以用離心時吸氣向心吐氣。記住深蹲腹部是需要發力的,這樣才能減少你的腰椎段豎脊肌的受力。
咱們還要講一下護具,主要是腰帶。
腰帶並不是必不可少,在你動作模式正確的情況下,你的腰不酸,那你就不需要用上腰帶,你需要讓你的核心也受到鍛煉。大重量一定要腰帶,腰帶這東西就相當於給你多加了一層腹肌,因為脊柱這一段是沒有任何保護的,你只能通過核心肌群來實現一個腹內壓,這樣你才是安全的,腰帶就是再加一層腹內壓。我首屈一指條腰帶在淘寶一百多買的,到現在還不捨得換,其實我現在的重量它早就堅持不住了,太薄了。
比較後講一下骨盆翻轉的問題,民間叫屁股眨眼來著。
深蹲時骨盆翻轉本質是因為髖關節及周圍肌肉韌帶柔韌性不足,大部分人群由於長期缺乏運動或是長期沒有去做一些伸展運動,導致髖關節變得僵硬,從而導致在下蹲為了蹲的更低,導致腰部的代償於是下蹲到一定幅度時骨盆開始後傾。如果你有這種問題,那麼你蹲到一個骨盆快要翻轉但是還沒翻轉的角度即可。再就是多練多拉伸放鬆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有一大部分人深蹲時會被迫腳後跟離地。這就是一個足背屈受限,身體將會以代償的方式繼續進行深蹲,代償還是會出現在腰椎段,就是你身體會比正常角度往前傾。足背屈受限分先天的和後天的,先天的該吃啥吃啥吧,後天的需要多壓腳踝,每天壓,深蹲前多壓,堅持,不要多久你就能正常了,相信我的話,我已經改善了不少人甚至在短期內完全正常。至於如何辨別先天後天,絕大部分人都是後天的,先壓了再說。大家也許會注意到我說了這么多沒有提到深蹲膝蓋超不超腳尖的問題。在我看來這是一個世紀之爭,一定要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棒子打死說超或者不超的都是不負責任。技術動作,身體結構,動作幅度,關節的活動度,身體柔韌性等都會影響到比較終結果,完全可以單拿出一篇來講這個問題,本篇就不過多解析了。
Ⅱ 所謂無限制格鬥指什麼
衰變的中國功夫VS崛起的無限終極制格鬥
尋訪中外功夫江湖:流派不重要實用是根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1日06:15 北京晨報
和中國功夫注重表演性不同,國際功夫更重視在實戰中的實用性。這一特點使國外的功夫可以主動吸取他人乃至對手的長處,從而進行創新和改進。正因為這樣,盡管國際功夫界「流派」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但搏擊水平越來越高卻是不爭的事實。
國際功夫•高手
「格鬥沙皇」獨領風騷
一直在國內推廣一種國際流行的「綜合搏擊術」的趙易平先生認為,與國際先進的搏擊術——綜合搏擊術相比,不要說傳統武術,甚至連散打都有些落後了。「『綜合搏擊術』的比賽允許用反關節,允許用肘擊,也允許選手戴分指拳套進行抓、拿等技法,極大地接近現實中的實戰,」趙易平說,「但是外國選手嫻熟的各項搏擊技能和良好素質,國內幾乎沒有選手能與之抗衡。」
國際功夫江湖第一次「風暴」是上世紀80年代由泰拳掀起的,泰拳在與包括中國功夫在內的國際武術較量中鮮有敗績。
第二次「風暴」是上世紀90年代由巴西的格雷西家族掀起的。據趙易平介紹:巴西柔術(即格雷西柔術)起初是一種扭斗的武術,它的技術和策略主要基於對地面打鬥的深入研究。柔術練習者,擅長將對手拖向地面,然後在地面上獲得控制的姿勢。一旦形成控制姿勢,柔術練習者可以使用關節技、絞技或擊打技術等多種攻擊手段,將對手制服。
第三次「風暴」則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由日本的民族英雄櫻庭和志、巴西的諾蓋利拉兄弟、馬卡多家族7兄弟、俄羅斯的「格鬥沙皇」菲朵等人共同掀起的。
櫻庭和志在柔術上有很高造詣,在站立技術上又有一手泰拳鞭腿絕招,因此經常戰勝格雷西三兄弟,被日本人視為民族英雄。但此後巴西的諾蓋利拉兄弟以及馬卡多家族7兄弟組成的「巴西頂尖軍團」技術在格雷西柔術基礎上又有所創新,尤其是站立擊打技術提高很多,又數次戰勝了櫻庭和志等一系列高手,稱霸國際武林。直到俄羅斯的「格鬥沙皇」菲朵出手,以上這些高手都不在話下,國際武林才真正出現了第一殺手「火雲邪神」。
國際功夫•特點
既要全面更重革新
《武魂》雜志雜志副主編常學剛認為,國外功夫之所以進步快,主要在於不保守,互相學習,同時敢於比試,不怕輸。
趙易平認為,「格雷西、櫻庭和志都輸過,但他們總是經過研究、總結,最終又贏了。可在中國,武術家們都輸不起。另外,國外選手地面技、站立擊打技術非常全面,這一點中國選手往往不具備。」
先看國外選手的全面—一家武術網站刊登了介紹「格鬥沙皇」菲朵的文章:「菲朵1976年9月28日出生於俄羅斯,身高1米82、體重103公斤。綜合格鬥界有一種傳統,打擊技術優秀的選手,寢技總是有缺憾;寢技優秀的選手,打擊技又差強人意,但這個規律完全被菲朵顛覆了。在去年日本終極格鬥的重量級王者決勝戰上,他面對公認的『世界柔術第一人』米諾(音譯)。賽前二人的戰績均為「零」敗,幾乎所有的人都傾向於處於巔峰狀態的米諾,但菲朵開場僅僅幾十秒就讓全場觀眾大吃一驚。整場比賽,菲朵沒有給對手任何機會,一直把米諾壓在下位,用他大水泥塊一般的拳頭狠狠地一次又一次砸在米諾臉上,米諾多次部署拿手的三角絞都被菲朵輕易洞悉,米諾最後不得不接受失利的現實,他輸得心服口服。無論是打擊技術還是地面纏鬥技術,菲朵都不愧是綜合格鬥的頂尖代表。
在最近的比賽中,菲朵似乎刻意收起最讓對手聞風喪膽的「打擊技」,以嫻熟的地面技術制服了一位又一位來敵,好像在向綜合格鬥界宣布:俄國人不僅僅有打擊技術,地面技術也能稱霸!這位曾接受桑搏訓練的俄羅斯格鬥家的地面技術,足以讓世界上任何一位柔術家汗顏。菲朵似乎是一座不曾融化的雪山,霸道的打擊技、夢幻般的地面技術,似乎把綜合格鬥擂台帶回了沙俄時代最黑暗的統治歲月。
再看國外選手的創新精神——安迪柔術網在介紹格雷西柔術時講道:「格雷西柔術是由格雷西們共同發展的,其武術體系沒有正規的限制。家族成員擁有很大的自由空間對它進行修改,他們不必向導師或祖師爺請教。
如果一種技術在真打實斗中不實用,它就會被修改,甚至放棄。實用性為檢驗格雷西柔術的唯一標准,而非傳統。所有的技術都要通過實戰進行檢驗,而不用理論和推測來指導技術的使用。實用性是最重要的,沒有任何道德、社會和意識形態來影響他們對柔術的研究探索。格雷西們堅信:實戰中的實用性是檢驗一種武術好壞的唯一標准。
國際功夫•較量
無限制格鬥風行歐美
由於規則變得更加正規,無限制大賽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很快,無限制終級格鬥在美國51個州全被通過,美國的無限制終級格鬥大賽受到歐美、日本等地的歡迎,各路高手紛紛登陸美國一顯身手。由於地面技術好的選手勝機更大,選手們紛紛學習格雷西柔術,以提高勝機,這將格雷西流派以最快速度傳向了全世界,同時也將無限制的概念傳向了世界。不久,在日本也開辦了無限制終級格鬥大賽。巴西,荷蘭、俄羅斯等國也同時建立了類似的比賽。中國也開始有武友注意到了這種無限制大賽。無限制格鬥雖看上去殘忍血腥,但是它組織嚴密,對選手的保護也很好。比賽的裁判本身就需要有很強的武術素質。而且政府及世界各體育組織對其每年的審查也保證了無限制終級格鬥的良好成長。
「經過十年的發展,無限制格鬥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強、最權威的大賽,也是一個武者畢生所追求的榮譽。這十年來,無限制終級格鬥給國際武術界培養了太多的人才。尤其是在日本,由於歐美明星們大批的登陸,日本無限制終級格鬥大賽在規模和精彩程度上都已經超過了美國的無限制終級格鬥大賽。而日本本土的武術水平也大大提高,出現了櫻庭和志等一批日本武術英雄。」趙易平說,「在無限制格鬥的帶動下,很多其他傳統流派也拚命去挖掘自己早已遺忘的許多技術。空手、跆拳等武術也重新拾起了自己丟下的地面技術。俄羅斯的桑搏、泰國的博蘭等等也重新在無限制格鬥大賽中找回了自己失去的財富。可以說,李小龍所主張的無限制以及後來的格雷西柔術是世界武術的革命。」
●國際功夫•掃描
跆拳道
跆拳道技術方法中佔主導地位的是腿法,腿法技術在整體運用中約佔四分之三。其次是手法,手臂的靈活性很好,可以自如地控制完成防守和進攻動作,同時也可以變化為拳、掌、肘、肩的多種用法,進行實戰。
在競賽規則以外的跆拳道實戰中,人體的一些主要關節部位亦可以用來作進攻的武器,或防守的盾牌,如人體的手、肘、膝、腳等關節部位。
不論是在比賽時還是在實戰中,跆拳道的進攻方法都是十分簡捷而實效的。對抗時雙方都是直接接觸,以剛制剛,用簡練硬朗的方法直接擊打對方,或拳或腿,速度快,變化多。防守的動作也是以直接的格擋為主,隨即是連續的反擊動作。防守時很少使用躲閃防守法,追求剛來剛往,硬拼硬打,盡可能保持或縮短雙方間的距離,以增加擊打的有效性,在近距離拚鬥中爭取比賽或實戰的勝利。
跆拳道理論認為,經過專門訓練,人的關節部位能產生不可思議的威力,特別是拳、肘、膝和腳四個部位,尤以腳和手為甚。長期專門練習跆拳道,可以使人達到內外合一的程度,即內功和外力達到統一的巔峰。
由於無法確定人體關節部位武器化的威力和潛力到底有多大,只有通過對木板、磚瓦等物體的擊打來測量驗定練習者的功力水平。功力測驗是跆拳道訓練水平、晉級考試、表演和比賽的一個重要內容,以此顯示出跆拳道獨特的功法和特點。
泰拳
泰國拳的腳法聞名拳壇。泰拳對於腿上功夫的鍛煉,要求異常嚴格。人們常常驚奇於泰國拳師之腿堅硬如鐵、柔軟如鞭,實際上此等武功乃艱苦磨煉而成,並無任何秘密可言。
泰拳用腿法重點為「掃踢」、「蹬踢」與「側踹踢」三種腿法,是拳師在實戰中千錘百煉所得之精華,基本腿招運用最廣。泰拳腿法的訓練,主要是通過踢空腿、踢樹干(沙包)、活靶、對招四種練習方法,不斷提高身體素質與技術水平所造成的。
踢空腿——意義深重,是練腿的必修課程,可培養靈活性及平衡,有助於練腿的收放。練習時需假設敵人在周身附近伺機攻擊,而自身則以多種腿法去對付。
踢樹干(或沙包)——是最重要的一項練習,藉以伸展腿踢抵抗反撞力的能耐,加強腿踢威力、速度及腿脛硬度。
活靶——是近代的先進練習法,獲益甚大。拳師經此項訓練,習慣追擊活動目標,不但腿招組織配合嚴密,特別是對腿踢的連貫性和准確性幫助很大。
對招——可培養拳師的技巧、用招法度、智能等,是極為重要的一項練習。
此外,拳師還經常藉助負重深蹲、長跑及跳繩運動增強腿部彈力,加深腿擊動力。
泰拳腿法的主動攻擊,往往藉助手上動作的虛晃引誘,而且第一腿要真假結合,有輕有重,連貫。第二腿的攻擊部位,打擊高度要有變化。
李小龍引發國際功夫革命
趙易平告訴記者,其實中國人對國際功夫的發展也起到重大作用,尤其是李小龍——早在李小龍的電影之前,美國一直是各種武術流派的大熔爐。自從李小龍提出了功夫無流派的無限制格鬥理論,一個問題也隨之產生了。那就是,各種流派的招數,在離開自己道場的真實打鬥中還能發揮原來的威力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有人嘗試著回答這個問題,具體的做法就是設法把那個象徵著勇者無限光榮的古希臘角斗大賽再次喚回到現代社會,名為無限制終級格鬥。
功夫技術革命——
格鬥開始重視地面技術
1993年,由美國大聯盟傳奇人物吉姆•布朗和前動作明星兼世界搏擊高手「猛龍」威爾森聯合主辦的第一屆無限制終級格鬥大賽拉開大幕。比賽邀請了來自全世界的好漢參賽。各種流派,從中國武術、空手道、跆拳到拳擊柔道,還有相撲合氣道等紛紛登場,一展身手。比賽更是赤手空拳,除了插眼、抓咬被禁止外,選手們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比賽的結果是令人吃驚的。各種曾經威風八面的武術家們在一個相貌平平的巴西小子霍易斯•格雷西面前紛紛落馬。此人沒有出眾的體格與過人的踢打技術,卻擊敗了眾多比自己重40多磅的巨人。他的比賽出現了同樣的結果——把對手放倒在地面上。事實上,巴西人所擅長的格雷西柔術就是把對手放倒,然後再將其制服。實踐證明,無論是拳擊還是空手道,一旦被抱著放倒,就像被鱷魚拖進水裡的斑馬一樣無所適從。
格雷西柔術的特點就是各種令人叫絕的地面鎖關節技。對手常在不停掙扎中手腳或頭部被「鎖」住,不知不覺地反勝為敗。其技術之絕,如果不看重播根本無法想像。由於早期比賽中大部分選手不適應地面戰,所以格雷西家族大顯神威,多次將比自己高大的對手擊敗,格雷西柔術也被稱為「功夫殺手」。
霍易斯•格雷西的輝煌讓人們認識到摔跤在真實格鬥的重要性,於是無限制終級格鬥掀起了擒拿熱。
功夫規則革命——
綜合格鬥大賽出現
霍易斯•格雷西這種摔跤手稱霸的現象讓一些自由搏擊選手很不服氣,他們紛紛加強了自己站立技中的打擊性。前世界泰拳重量級高手史密斯憑其過人的擊打能力加上良好的體能,終於擊敗許多摔跤手,奪得了重量級王者的榮譽。從此,無限制終級格鬥不再是某一種流派的天下,而是需要對站立派和倒地派都要精通,這就是所謂的綜合格鬥,簡稱MMA。
這種新型比賽是在一個八角形的鐵籠里進行,比賽沒有時間限制,沒有中途休息。而且比賽的體重級別也很大,中量級選手就是90到100公斤,重量級則是110公斤以上。早期的這種比賽相當殘忍血腥,選手們都是以力量互搏,一點空手道、跆拳道的技法都看不到。雙方倒地以後則扭在一起,試圖以關節擒拿,卡喉或繼續擊打來打敗對手。由於比賽太殘酷、太耗體力,而且雙方都對倒地技術非常看重,比賽常常出現兩人在地上一躺就是半個小時的現象。無限制終級格鬥的精彩程度被大大降低。為此,組織者不得不修改比賽規則以增加觀賞性。比賽變成了3局,除第一局為10分鍾外,後兩局都是5分鍾。每局都有休息,而且擊打襠部不再允許;裁判更要在雙方倒地後都處於被動防守時將其分開再打以避免拖延時間。 本版撰文 晨報記者 馬多思
尋訪功夫江湖•國內篇
名山古剎不見武林高手
新聞背景
日前有南京媒體報道:3名江蘇無錫小學六年級學生,被周星馳電影《功夫》中的武打片段吸引,竟留下一封信後離家出走,稱要到河南少林寺學武。
當年電影《少林寺》上映後,許多迷戀武術的孩子也曾離家出走投奔少林寺。其實對於許多當年痴迷《少林寺》而如今已過中年、過著平靜生活的人們來說,今年年初這又一輪功夫熱潮倒是重新觸動了長時期縈繞在他們心頭的疑問——武俠小說中神奇的功夫大師和那讓人熱血沸騰的功夫江湖真的存在嗎?記者為此進行了一番探訪,了解到現代「江湖」的另一番真實面貌。
功夫江湖•高手
武學聖地不見高人
很多著名門派的掌門人少有實戰能力
經過若干年的武俠文化熏陶,功夫高人多隱居在名山古剎已經成了人們頭腦中自然而然的想法。可就在不久前,京城某著名雜志社派數名記者分赴各名山大川、武學聖地,拜訪了陳家溝太極拳學校總教練、少林寺的第30代方丈、武當等內家拳門派的掌門人,但結局令他們有些失落——據該雜志介紹:「在少林寺,在武當山,在陳家溝,在青城山,我們見不到金庸筆下深入人心的顛僧、狂道、隱俠和劍仙,滿眼所見的是比自己更尋常、無奇的人物……武俠、功夫和江湖,這是虛虛實實世代相傳的神話,卻永遠有人願意相信它。」
那麼是不是這些記者探訪的還不夠全面呢?記者采訪了曾任《武魂》雜志主編的魏珉(藍石)先生,他從1989年到1993年期間曾走遍名山古剎尋找傳說中的高人,「我走訪了山西、廣東、江西、湖北、甘肅、河南、山東、四川……武當、青城、嶗山都去過了,甚至還到日本拜會了少林拳法聯盟,但結果令人失望。」魏珉說:「我拜訪到的很多武術家都是一些著名門派的掌門人,論名氣、理論在民間可謂一流,但多為『說故事』——講述自己或者祖師爺如何如何厲害,哪年曾經打敗過某人。他們多是手捧祖宗拳譜講道,少有常人想像中的實戰能力。」
武術需要不斷交流
在深山老林里閉門造車不可能出功夫高人
對於這一現象,著名大成拳家王選傑先生曾說,中國武術是在千百年來冷兵器戰爭中,身經百戰的倖存者總結出的戰場生存之道,並不產生在廟宇和寺觀中。隨著冷兵器時代的結束,人們的生死肉搏經驗越來越少,功夫大家也極難產生。經常組織搏擊比賽並開辦功夫網站的武術愛好者趙易平先生也認為,武術與科技、與經濟一樣,都需要與外界不斷交流,互通有無互相學習才能進步。在深山老林里閉門造車是不可能出功夫高人的。
采訪中,《武魂》雜志副主編常學剛向記者提到另一個深入人心的錯誤看法:「在武俠文化中有這樣一種錯誤觀念,就是越是古老的理論越有價值,越是歲數大的武術家功力越深,其實這是不對的。」常學剛說:「武術也在不斷發展,現代人在科技、營養、天生身體素質方面遠遠超過古人,為什麼在武術理論和實戰方面就一定低於古人呢?這是說不通的。只要中國武術加強科學研究,打破保守,多與國外交流,還是會有突破的。」
常學剛等人曾找到民國時期一些著名武術家的比武紀錄片膠片,當時的媒體把比武過程描繪得驚天地、泣鬼神。但放映出來卻讓人大失所望。「當時那些武林高手的速度、力量、技術諸多方面根本無法與現代散打運動員相比,現代人真回到那年代照樣『切』這些所謂的功夫名家。」
功夫江湖•問題
江湖充斥「索天響」
吹牛、固步自封、死要面子是現在功夫江湖的丑惡現象
馮驥才膾炙人口的小說《神鞭》中有個「索天響」,是津門武林的祖師爺。據說索天響在武林中穩坐頭把交椅,可實際上是個地道的光說不練的假把式。有圈內人告訴記者,馮驥才先生小說中的「索天響」太形象了,如今國內武術界不少門派掌門都是像「索天響」一樣有著靠嘴把對手「說死」的絕頂功夫。
《武魂》雜志副主編常學剛對記者總結了功夫江湖中的三大丑惡現象:第一,吹牛。例如吹噓某武術家天生神力,能單手握住幾百斤重的鐵刀繞場一周,或者用肩膀扛住從天花板上掉落的成噸重的機器。還有的吹噓自己功力如何深厚,贏過多少人,一輩子沒輸過等等;第二,貶低對手,固步自封。認為天下只有自己門派武功最厲害,不屑跟其他門派學習;第三,怕輸,死要面子,不敢通過實戰提高技藝。
「《武魂》雜志曾多次組織一些門派之間的比試,但幾乎所有門派見面光鬥嘴或自行表演,從來不敢真正交手。」常學剛說,「其實很多武術家一輩子沒輸過是因為他們一輩子沒有幾次真正的實戰,或者根本沒有與強手過招,只是在當地小圈子裡稱王稱霸,這些人還有個最顯著的特徵——只會打自己徒弟,拿自己徒弟練手時贏得都漂亮著呢,就是不敢和外人交手比試。」
記者在查詢資料時發現一個現象,可以從旁佐證常學剛的觀點:現代武林中多年來發生了諸多論戰,比如「達摩祖師」是否創立少林拳、海燈法師是不是騙子、南少林到底在莆田還是在泉州、王薌齋與謝鐵夫比武誰輸誰贏等等,然而這些論戰沒有一個主題與實戰技擊有關。
功夫江湖•較量
現代散打稱霸天下
隨著一系列比賽的勝利,散打運動員開始輕視傳統武術
中國散打開始於上世紀80年代,由於其吸收了國外很多拳法與腿法,因此被傳統武術界人士所不齒,認為這個新東西不倫不類。張源俠專著《中國內家武藝的不傳之秘》中記載了不少傳統武術人士的觀點:「純粹的傳統武術派認為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奧妙無窮,目前散打的打法只是大雜燴而已,說是拳打腳踢摔樣樣在行,實際上裡面的中國味沒有了。」
但是這種對散打的蔑視態度,卻讓傳統武術家們在隨後的一些非正式比賽中吃了虧。很多在當地享有盛譽的武術家在與國家散打隊隊員交手後當場被打得暈頭轉向,賽後散打隊員透露「我都不忍心再打他了。」而武術家們則感嘆「從沒見到過這么快、這么重的拳,專業運動員就是專業啊」……隨著一系列比賽的勝利,散打運動員也開始輕視傳統武術。
傳統武術為何與散打較量時很難取勝?傳統武術界也有自己的理由——散打王是一項體育賽事,這就要求它必須有一定的安全性,有嚴密的體育規則。所以從技術上來講,就要舍棄某些技法。而傳統武術往往是一種生死肉搏術,幾乎無規則可言,只要制服對手,什麼陰招都可以使。但是散打規則中明確規定不得使用這些「狠招」。
許多民間武術都講求手法的變化、指掌上的功夫,但一上擂台,拳套一戴,手就等於沒了。什麼拿啊,抓啊,統統玩兒完,一招也用不上,只能是掄起拳來開打。
民間武術家們並非職業運動員,而且根據一擊制敵的理念,他們也不可能把體能放在首要地位去進行練習。而散打選手選材精良,還有專業教練和營養師,再加上豐富的實戰經驗,在很多方面占據優勢。
●中國功夫•掃描
真真假假
中國功夫
一位熱愛功夫的外國友人認為,因為和武俠文化相伴而生,「中國功夫」的內涵變得虛虛實實,甚至有時候與泰拳、俄羅斯桑搏、巴西柔術等洋功夫相比,指的已經不是同一種事物。中國功夫的含義花樣繁多,大概包含了四大領域。
-領域一:
武俠小說中的功夫
例如周星馳所導演的《功夫》中的如來神掌和蛤蟆功 。《如來神掌》是邵氏公司1964年出品的經典武俠系列,後來曾被數次翻拍電影、電視劇,還被漫畫家黃玉朗改編成漫畫,可以說是影響了一代香港人。
武俠小說中的功夫往往被真實的武林界人士所不齒,認為這些與現實差距太大。
-領域二:
傳統武術
例如周星馳所導演的《功夫》中的太極拳、洪家鐵線拳、五郎八卦棍、十二路譚腿。鐵線拳技擊手法較簡,為洪家拳中的上乘套路,也有人說此套路為洪家拳的內功拳術,或為少林秘傳的易筋經。
十二路譚腿:中國武術里一直有「南拳北腿」之稱,這里的南拳指的就是洪拳,而「北腿」自然就是譚腿了。譚腿也被看成是武術基礎訓練項目之一。有歌雲:「手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譚腿四隻手,人鬼見了都發愁。」
傳統武術的問題是實戰技擊出現退化,某些拳術理論上過於玄妙。
-領域三:
套路表演型武術
在上世紀80年代達到頂峰,國際功夫明星、多次獲得全國冠軍的李連傑是表演型武術的代表人物。由於套路表演型武術經常請舞蹈界人士指導,再加上往往有音樂伴奏,因此極具觀賞性,但技擊上毫無可取之處。據說李連傑離開大陸去香港影視界闖盪時,曾專門到拳擊隊學習了兩個月拳擊,惡補技擊上的差距。
-領域四:
中國散打
中國散打開始於上世紀80年代,據說部分目的是堵住外國人說「中國功夫是花拳綉腿」的嘴。最初技法簡單,常被武林人士諷刺為「拳擊加腿」。由於抗打能力不強,運動員還必須帶著頭盔、護胸等護具。現在中國散打水平提高很快,並吸收了泰拳、跆拳道、拳擊、柔道中的很多技術。由於散打運動員選材嚴格,近年在抗擊打能力上的突破性進步,中國散打已可以和泰拳等國際著名功夫抗衡。
●中國功夫•精華
技擊中求養生
《武魂》編輯馮黎先生認為,在養生方面中國功夫有很多可取之處。
外國選手往往不到30歲,競技狀態就從巔峰狀態開始下滑。例如很兇猛的泰拳——泰國人練拳不要命,對沙包、對樹練習,拳、肘、膝、脛骨、腳練就極強的硬度和打擊力。不科學的訓練雖然可能創造一個「神話」,可是早殘、早衰竟成了運動員的不幸命運,如果從根本上錯誤了,就算是有一些成果也不值得提倡。近些年訓練條件和方法雖有所改善,但和武道的要求還有一個很遠的距離。
反觀中國功夫,很多著名拳種技擊中就帶著養生,例如太極拳、意拳(大成拳),武術泰斗王薌齋一直主張「從養生中求技擊,從技擊中求養生」。還有武術家說「不習武的人都是不要性命的獃子」,這種說法雖然有歷史的局限性,可也能感受到那種博愛的憫恤情懷,他想說的是養生的技術人人都應該學,時到今天,科學的手段已很發達,藉助葯物、器械、儀器一樣可以使人健康。但依賴於外在的援助,總不如發自於內在的調節更符合人自然的要求。早在兩千多年以前,《黃帝內經•素問篇》就已有養生功法的綱領性講述:「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如一」,這就是靜功、樁功的根本要求,也是一種具有養、練、醫於一體的高級運動形式,這種無創傷性的拳學療法,可以很快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並能最大限度地開發人體潛能。
能訓練「大無畏」
另外,「大無畏」的精神訓練也是中國功夫的精華。
意拳(大成拳)很注重精神的訓練,王薌齋認為,武者如果首先在精神上輸給了對方,那他就不能自如地發揮技術,難逃徹底的失敗。如果練就了大無畏精神,則可以激發人的一種原始本能,也叫獸性力量,極大地增強自身實力。因此,王薌齋主張搏擊者必須「抱定與對手同死的決心」、「心毒稱上策,手狠方贏人」、「打不著不打,打不殘不打,打不死不打」。
王選傑先生也主張無四象——「無人象、無我象、無眾生象、無壽者象」,意思是拋棄一切私慾雜念,連性命也不在思考范圍內,為最終戰勝對手、甚至不求戰勝對手只求給對手極大打擊,不惜犧牲生命。
據資料記載,當時的一些外國功夫高手在與王薌齋等意拳�大成拳名家交手後�感覺不是在和「人」較量,而是和紅眼發狂的野獸較量,尚未交手就被武術家兇狠犀利的目光所震懾,交手後外國功夫高手更是一觸即潰。
大成拳家霍金來先生感嘆:現在的武術家極少有能練到『薌老』當年的『大無畏』境界,現在更多的人只考慮名、利,如此心事重重與對手比武焉能不敗?本版撰文 晨報記者 馬多思
Ⅲ 無氧運動有哪些
1、深蹲
深蹲被譽為「力量訓練之王,很多的健身動作都會結合深蹲的動作。深蹲看似鍛煉下半身,,實則能夠鍛煉全身的力量。深蹲時,能夠有效刺激大臀肌,同時刺激了骨骼肌發力。
(3)俄羅斯深蹲多少錢一米擴展閱讀:
有氧運動,是由於在整個運動的過程中,人體吸入的氧氣量和需求量相等,可達到生理上的平衡。這種運動的特點是強度低、持續時間長、有一定節奏、方便易行且易於堅持。常見的運動形式有快走、慢跑、跳舞、游泳、八段錦及太極拳等。
堅持進行有氧運動的益處體現在:首先,能增強肝臟釋放葡萄糖及肌肉攝取葡萄糖的能力,提高肝臟、骨骼肌和脂肪組織對葡萄糖的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其次,能調節、改善脂代謝,避免脂肪堆積,有利於保持合理體重;再次,長期堅持可提高心肺功能,讓全身組織器官得到良好的氧氣和營養供給,維持最佳功能狀態;最後,有氧運動還能改善機體免疫功能,延緩衰老。
Ⅳ 世界上最能打的人是誰
世界上KO率最高的格鬥比賽是什麼?泰拳比賽?自由搏擊比賽?無限制格鬥比賽?這些比賽的KO率的確很高,但和黑市拳賽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世界頂級的黑市拳賽幾乎從來都是100%的KO率。大家在《第一滴血》續集中,看到的史泰龍在泰國的一場比賽多少反映了這個現狀。 拳台上,一名拳手一記強勁的高掃踢擊中對手頭部,使他像被砍倒的大樹一樣轟然倒地。台下的觀眾發出陣陣歡呼。這名拳手不久因腦部嚴重受損死去。這不是泰拳比賽,也不是自由搏擊比賽,而是黑市拳賽。在這里,這種情景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這就是格鬥界的夢魘---黑市拳賽。很多人拒絕承認黑市拳賽的存在,他們認為黑市拳賽的存在對於格鬥是一種恥辱。但不論人們承認與否,黑市拳賽都在世界的很多地方發生。這種游離於正統的格鬥道德以外的比賽形式,其歷史幾乎和格鬥本身一樣悠久。從美國到非洲,黑市拳賽幾乎出現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何謂黑市拳?黑市拳有兩最重要的個特點:1。獎金高。黑市拳賽的獎金總是比相同水平的其他拳賽高一些。黑市拳賽不需要納稅,交納各種費用。因為殘忍刺激,很多富人願意支付高額門票。更重要的,黑市拳賽允許各種形式的賭博。雖然西方的大多數商業比賽都允許賭博,但黑市拳賽最徹底,沒有任何限制。2。無規則。黑市拳是真正的「無限制格鬥」,除了不能使用武器,參賽者可以用任意方式擊打對手。越是殘忍的方式越受到鼓勵,正因為這樣,黑市拳才能調起滿足人們渴望刺激的慾望。 黑市拳賽中傷亡情況極為普遍。在頂級比賽中,幾乎每場比賽都有人受重傷,死亡率也很高。一旦走上了拳台,就只有兩種選擇:將對手打死打殘,或被對手打死打殘。既然這樣,為什麼還會有這么多人參加黑市拳賽呢,他們是一群什麼樣的人? 高額的獎金是拳手參加黑市拳賽最原始的動力。黑市拳賽中沒有其他拳賽中復雜的賽制,只要連續幾場或勝,拳手就會很快暴富。盡管職業拳王爭霸戰的獎金很高,但與黑市拳王爭霸站相比仍然遜色。黑市拳賽要求選手掌握純粹的殺人技能,純粹依靠技術取勝、缺乏殺手鐧的選手是無法生存的。反過來,很多實力型的選手,在其他拳賽中受到規則限製成績一般,在這里卻能有好的表現。黑市拳賽還會使隱藏在人心底的殘忍心理得到發泄。絕大多數黑市拳手並不打算長期從事這項職業,他們有著類似賭徒的心理,總相信自己能贏到最後。有的人比較幸運,適時地離開了黑市拳台,很多人則永遠地倒在了拳台上。 黑市拳賽是所有格鬥技術的試金石。這種殘忍的賽事至少有一點是其他拳賽想做卻永遠也做不到的:選擇最實用的技術。任何不實用的技術在這種生死較量中都會暴露無遺。黑市拳賽有句老話:「任何人都不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正統的格鬥界最不願承認的一點就是:黑市拳手們的水平確實很高。因為只有他們,是真正依靠自己的拳腳擺脫死亡的威脅的。米特卡內拉曾是美國黑市拳王,和所有黑市拳手一樣,他也希望自己能賺足錢後全身而退。可惜他在自己的最後一場比賽中被對手踢中頭部受了重傷,因而輸掉了比賽。他的老闆認為奄奄一息的他已經沒有利用價值,准備將他殺死。幸好此時趕上警察抓捕,卡內拉才揀回一條命。警方希望能藉助卡內拉斬斷黑市拳擊組織的大網。可惜狡猾的黑市拳組織者從不讓參賽者知道過多的信息。警方僅僅斬斷了這張大網的邊緣幾個小結。 「我們只關心兩件事:金錢和生命」,卡內拉說,「黑市拳手在圈外名氣都很小。如果不是這樣,黑市拳賽要求我們必須在社會的邊緣生活。我對所謂的榮譽確實也不敢興趣。那些拳王、泰拳王、搏擊冠軍在我們這里只要幾分鍾就會被殺死。沒有死亡的威脅,你不可能掌握全面的技術。你必須瘋狂地訓練,把自己變成一台殺人機器。任何訓練的不足和比賽的疏忽後果只有一個,就是死亡。」黑市拳手必須考慮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包括掏襠、挖眼、咬喉嚨、折手臂等。「全面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絕招而不全面是不行的,在拳台上,對手總能找到你的弱點。那一刻,就是你的死期」,卡內拉說,「但沒有絕招也不行,否則對手就能在幾秒鍾之內殺死你。」與大多數人的想像不同,黑市拳賽並不總是地面上的貼身肉搏。正相反,絕大多數拳手都傾向於和對手保持距離,用腿法解決對手。很多黑市拳手都有全面的技術,貼身肉搏往往會兩敗俱傷。卡內拉說:「這就想俄國人會用遠程導彈襲擊美國,而不會直接派人登陸一樣。當然,前提是你必須全面。如果你有明顯的弱點,對手一定會攻擊你的弱。」 雖然黑市拳手要對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作準備。但長期的拳賽證明,規律是一定存在的,每個人都會使用最有利的技術。在黑市拳賽中,使用最多、最致命的技術是掃踢,其次是膝撞。這里沒有復雜的技術,但真正實用的技術會被千錘百煉。 「幾乎所有的拳擊種類都宣稱自己有世界上最強勁的腿法」,卡爾帕切克說,「但他們的腿法根本不能跟我們相比。據說在中國有人能踢斷27英寸的鐵柱。這個力量確實驚人,但如果不能用在格鬥中,就沒有絲毫用處。安東尼也能作到這一點,但不是為了炫耀踢斷鐵柱本身,而是為了獲得最可怕的威力。」安東尼馬庫斯在他全部168場黑市拳賽中只有一場失利,而他的167場勝利中有114場對手被他可怕的鐵腿當場擊斃。沒有人測量過他的鐵腿力量有多大,黑市拳手們自己也不關心。力量本身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只有勝利才是重要的。 為了把自己鍛造成殺人機器,黑市拳手必須進行最艱苦的訓練。沒有人敢偷懶,因為這是要用生命作為代價的。在1998年被搗毀的西伯利亞黑市拳訓練營中,訓練的殘酷讓拳手彷彿生活在地獄中。他們每天要和野獸搏鬥,用樹干、石頭甚至鋼鐵練習腿法。不過訓練的效果也很顯著。這個訓練營走出的拳手好象一切感情都喪失了,在拳台上他們真的是一部殺人機器,讓對手不寒而慄。 除了雙人對打的比賽,黑市拳賽中還有其他刺激的項目:一對多。高水平的黑市拳手有時會同時面對多名拳手,以展示超強的實力。有時多方還被允許使用棍棒,但單人一方不允許。馬庫斯曾經戰勝過3名手持鐵棍的拳手,其中有兩人被他當場擊斃。卡內拉說:「好的黑市拳手的腿就像鐵棍。」此外還有與野獸搏鬥以及群毆。這些項目更像是對生命的嘲弄。很多正統格鬥界人士對這些項目都深惡痛絕,認為這比古羅馬時代的角斗還要殘忍。 不管人們是否承認,高水平的黑市拳手確實掌握著世界上最強的徒手殺人技術。正統格鬥界人士鄙視他們,但在心底里卻對他們感到恐懼。人們很難從感情上接受:最強的格鬥技術不是出自人們頂禮膜拜的英雄,而是出自這些毫無感情的殺人機器,也許這就是格鬥最殘酷的地方。黑市拳手不是英雄,他們在人們的心裡更像怪物。他們生活在社會的邊緣。人們試圖讓自己相信:世界上不存在這樣一群人和這樣可怕的徒手格鬥技術。但他們仍然存在著。 在大多數國家,黑市拳師都被列入禁止的范圍,但卻是屢禁不止。巨大的經濟利益和人類殘忍的本能可能是黑市拳市場的源泉。黑暗的拳台上永遠都有拳手在浴血奮戰,今天的勝利者明天可能就會變成一具屍體。人們在西伯利亞黑市拳訓練營中甚至發現了十幾歲的孩子,這些小街頭霸王認為打黑市拳是他們發財的最好出路。一個孩子攥緊了拳頭,目中透出冷酷的光芒,「等在這里賺足了錢,我就在莫斯科買幢別墅。就算不能成為拳王,以後也不會有人敢惹我。」 皮特阿賓斯拿出一張照片。照片上是一個身體強壯、目光兇狠的中國人正在掃踢鐵柱。「他就是『唐龍』,我所見過的最兇狠的傢伙。」他艱難地抬起手臂,這條手臂肌肉已經萎縮。「這就是他的傑作。說老實話,和他比賽後還能活著走出拳台已經非常幸運了。」當時阿賓斯體重122公斤,而「唐龍」只有91公斤,然而「唐龍」一上場就像砍柴一樣將阿賓斯掃倒在地。他的「大斧」曾經96次將對手砍倒,而阿賓斯是這些人中唯一一個後來又蘇醒過來的人。這是拳擊歷史上史無前例的紀錄。 「唐龍」真名叫弗蘭克陳,中國名字叫陳進生,出生在台灣新竹。盡管他喜歡叫自己「唐龍」,但拳手們都叫他「鯊魚」。任何綽號都不足以說明他的兇殘。陳的名氣雖不及凱特斯林德、安東尼馬庫斯等人,但這多半是因為他的拳擊生涯太短。但拳擊界將他統治的時期公認為拳擊史上最黑暗的時期。陳是劣勢和優勢同樣突出的拳手。公正地說,他的攻擊是整個二十世紀最強的。如果不是因為體力實在太差,陳可能一直打到50歲。在他的全部獲勝的比賽中,沒有一場超過四分鍾。最強大的拳手在和陳對攻時都顯得衰弱無比。即使是逃,也很難避開他鋒利的「大斧」。 陳的雙腿事實上比「大斧」還要鋒利。阿賓斯是在和的較量中失利後唯一能夠回憶場上情況的人。「陳的腿非常隨意,好象能從任意角度進攻。看上去好象隨隨便便踢出來的,但力量實在太大了。以前我觀看他的比賽總是非常奇怪,他的對手總是非常輕易地被砍倒,哪怕只是擦到一點。直到我自己被擊中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真是太可怕了。」 陳出生在一個格鬥世家,他的父親精通中國功夫,陳從小就受到嚴格的訓練。但與父親不同的是,陳從小好勇鬥狠,喜歡兇狠的招法。「我總是追求最簡潔和有效的招法。一天只有24小時,我沒時間練習那些軟綿綿的東西。」父親對他的練習內容非常吃驚,因為他的格鬥純粹是要把人置於死地。陳與人較量時也從不留情面,他認為功夫比賽中的條條框框「非常愚蠢,是保護弱者」。他12歲時和人比武就險些將對手打死,從此名聲掃地。陳開始打黑市拳,他的「大斧」讓習慣了拼殺的黑市拳手也感到恐怖。很多黑市拳手甚至准備僱傭槍手把他幹掉。後來,陳的父親莫名其妙地遭到槍擊身亡,很有可能和這有關。陳瘋狂地殺掉了6個他懷疑是兇手的人,然後來到了美國。 陳稱自己「充滿了仇恨」,他有一種破壞欲,即使和他站在對面說話的人,也常被他言語和目光中流露出的兇狠驚呆。但他的日常生活卻非常規律。彷彿是為格鬥而生,他每天除了飲食休息,就是瘋狂地訓練。他不沾煙酒,沒有任何不良嗜好,因為他要始終處於最佳的身體狀態。陳非常重視力量和擊打威力的訓練,每天都進行高強度的深蹲練習,用最堅硬的物體練習踢腿,鋒利的「大斧」就是這樣練成的。但他不喜歡有氧訓練,很少跑步和爬台階。 陳的弱點其實非常明顯:體力嚴重不足。只是因為他的進攻實在太強大,絕大多數對手根本等不到他體力下降就被結果了。陳的進攻是立體式的,兩只「大斧」以驚人的速度揮舞,從不吝惜體力。對手經常感到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但這種另人絕望的進攻並不能持續很長時間。在陳拳擊生涯的後期,已經有一些拳手找到了對付他的辦法。雖然他們都失敗了,但陳的弱點也暴露無遺。在拳台上,他不是戰略家,不會聰明地分配自己的體力。可悲的是,他寧可將自己強大的攻擊發揮到機致,也不願抽出時間強化一下自己可憐的體能。「唐龍」的神話還在繼續,但離終結已經不遠。 陳的後期精神上也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他經常公開宣揚暴力和殺戮,聲稱「自己一生中最喜歡的事就是在拳台上把對手的腦袋踢爆」。他的訓練也越來越瘋狂和殘忍,有時甚至連續24小時訓練,而臨近比賽時卻總是無法調整到最佳狀態。陳在一種焦躁不安的狀態中迎來了和「推土機」克里斯蒂保利。此人也是以攻擊力著稱,但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陳會像砍斷一根木柴一樣輕易地結果他。比賽開始了,保利沒有像以往一樣向對手猛撲過去,而是一反常態,幾乎以百米沖刺的速度逃避著陳的追擊。台下頓時炸開了,咒罵聲四起,黑市拳台上還從沒見過這樣怯懦的打法。陳的眼睛死死地咬住對手,兩只「大斧」掄圓了攻擊,但始終無法碰到對手。如果陳停止無效的攻擊,保利根本不可能有機會。可悲的是,在這場貓捉老鼠的游戲中,貓最終耗盡了體力而任人宰割。10分鍾過去了,陳在一生中從未和人打過這樣長的時間,雖然他的進攻看上去好象沒有什麼改變。但內行能夠看的出,在這樣高水平的拳賽中,陳最有威脅的進攻已經完全落空了。保利一記掃腿飛來,如果在5分鍾以前,陳甚至用不著躲避,他那高速的大斧可以直接迎擊過去將對手的腿砍斷。但是現在,陳卻無法躲避,他像折斷了的木棍一樣直挺挺地倒在拳台上,就像那些被他砍倒的拳手一樣。 陳的拳擊生涯雖然短暫,卻是拳擊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之一。他蔑視僵化的技術。他的腿法完全沒有固定的模式,但卻招招致命。他提倡有規律的生活方式,很多有天賦的拳手正是因為不健康的生活毀掉了自己的前途。他用自身的成就證明了在拳台上力量和重擊的重要性。但他的教訓也非常深刻。拳手的素質必須全面。如果某一方面特別突出,可能會在很長時間內掩蓋大量的弱點。但只要有一個弱點,在黑市拳這樣的生死決戰中,遲早會被對手抓住。在今天,拳手們非常重視體能訓練,負重跑和跳台階幾乎是每天的必修課。雖然大多數比賽還是在很短的時間內結束,但拳手隨著時間的延長體能迅速下降的現象已不多見。 附:弗蘭克陳(1951~1979)身高1。81米,體重94公斤。卧推125公斤。深蹲585公斤。戰績:97戰96勝,其中95場擊斃對手。黑市拳歷史上最經典的十二場大戰黑市拳歷史上最經典的十二場大戰 1. 哈格勒李VS桑德阿尼姆(1964年) 哈格勒李(1934-1969),出生在中國,綽號「戰虎」,身高1。84米,體重90公斤,卧推100公斤,深蹲565公斤。戰績368勝1負,其中181場擊斃對手。雖然擊斃率不是特別高,但技術全面,腿法極為精湛,是拳擊史上最好的技術性拳手之一,在20世紀60年代統治著世界拳壇。1969年被「鐵鋸」奧蘭多比耶克擊斃。 桑德阿尼姆(1928-1964),出生在印度,綽號「怒象」,身高1。78米,體重84公斤,卧推110公斤,深蹲550公斤。戰績247勝1負,其中117場擊斃對手。阿尼姆也以技術著稱,擅長控制節奏,對手經常會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他死亡的圈套。 這場比賽後來被稱為「中國虎與印度象之戰」,參賽雙方來自最著名的兩個格鬥大國,都是參賽超過200場的拳壇宿將,且都以全面的技術和滴水不漏的攻防見長。該場比賽創下了黑市拳歷史上賭注金額最高的紀錄。兩位拳手比賽前均受到嚴密保護,以防不測。比賽開始後雙方攻防轉換極快,讓人眼花繚亂。阿尼姆試圖控制節奏但未能成功。顯然還是李在快攻中更加嚴密,於第4分52秒以一記看似隨意的腿法擊斃對手。賽後部分賭徒發生槍戰,4人喪生。 2. 安東尼馬庫斯VS塔克霍根(1992年) 安東尼馬庫斯(1962-1996),出生在印度尼西亞,綽號「地獄魔王」,身高1。88米,體重102公斤。卧推160公斤。深蹲560公斤。戰績:168戰167勝1負,其中114場擊斃對手。馬庫斯是西伯利亞訓練營最出色的拳手之一,掃腿最為突出,幾乎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打法看似單調,過於依賴掃腿,但卻每每奏效。1996年被「瘋子」阿蘭佩迪拉擊斃。 塔克霍根(1961-1992),出生在迦納,綽號「食人魚」,身高1。96米,體重118公斤。卧推140公斤。深蹲580公斤。戰績:267戰266勝1負,其中177場擊斃對手。霍根力大無比,外型酷似黑鐵塔。鐵腿招招致命,經常將對手的腿踢斷,但速度相對慢一些。 參賽雙方都是典型的重擊型拳手,技術相對簡單但攻勢如潮。兩人以往都能迅速結果對手,但這次實力過於接近,比賽竟然持續了15分38秒。過程也異常慘烈,霍根的雙臂和鎖骨先後被踢斷,最後基本已經喪失了防守能力,被馬庫斯掃腿擊斃。但馬庫斯也折斷了右臂和三根肋骨,比賽結束後幾乎要虛脫了。這場比賽標志著馬庫斯已經達到了自己格鬥生涯的顛峰。 3. 萬猜昆巴齊亞VS卡萊寧伊萬諾夫(1984年) 萬猜昆巴齊亞(1956-),出生在泰國,綽號「鱷魚」,身高1。81米,體重80公斤。卧推105公斤。深蹲485公斤。戰績:218戰全勝,其中131場擊斃對手。昆巴齊亞是黑市拳歷史上最瘦小的拳王之一,但其腿法路線多變,很難防範,經常擊斃比他重得多的拳手。昆巴齊亞退役後,一直在印尼班加旺訓練營擔任教練。 卡萊寧伊萬諾夫(1955-1984),出生在前蘇聯,綽號「重炮」,身高1。94米,體重113公斤。卧推155公斤。深蹲570公斤。戰績:147戰146勝1負,其中102場擊斃對手。伊萬諾夫秉承西伯利亞訓練營的傳統,技術簡單、精確、兇狠,典型的壓迫式打法。 雙方體型相差懸殊,技術特點也截然不同,一個簡潔實用,一個狡猾多變。開場後伊萬諾夫一直追擊對手,但步法略顯緩慢,因而不能控制對手。而昆巴齊亞很好地貫徹了預定的戰術思想,用變線腿法狙擊對手。4分16秒,伊萬諾夫對對手的一記腿擊路線判斷失誤,結果被擊斃。盡管比賽以昆巴齊亞獲勝而告終,但潛在的挑戰者們多數都認為他比伊萬諾夫更容易對付。一年以後,昆巴齊亞即退出拳壇。 4. 弗蘭克陳VS納瓦托迪薩(1975年) 弗蘭克陳(1951-1979)出生在台灣,身高1。81米,體重94公斤。卧推125公斤。深蹲585公斤。戰績:97戰96勝1負,其中95場擊斃對手。公認拳擊史上最兇狠的拳手,兩條鋼腿如同利斧一般,攻勢猛烈得令人窒息。然而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體力不足,1979年被「推土機」克里斯蒂保利擊斃。 納瓦托迪薩(1951-1979)出生在菲律賓,身高1。80米,體重88公斤。卧推100公斤。深蹲490公斤。戰績:126戰125勝1負,其中71場擊斃對手。也是一名極為兇狠的拳手,盡管在頂級拳手中間力量稍顯遜色,但他用密不透風的進攻和多變的攻擊路線彌補。 兩名拳手特點相近,都是兇猛型的打法。原本被認為會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比賽,沒想到迪薩在陳潮水般的攻勢前根本沒有還擊的機會,僅38秒就被陳的大斧砍倒。觀眾甚至還沒有準備好,迪薩已經被餓虎般的陳擊斃了。陳再次展示了他深不可測的實力,讓整個黑市拳擊界感到震驚。 限於篇幅,其餘比賽在這里就不多敘了。 參賽最多的拳手---格林威爾張(1907-1971)。有記載的戰績為476戰全勝,其中241場擊斃對手。張出生在中國,身高1。82米,體重86公斤,卧推110公斤,深蹲550公斤。技術細膩,滴水不漏,腿法攻擊路線極為豐富。1946年以不敗戰績退出拳壇,創造了拳擊史上的神話。 擊斃率最高的拳手---弗蘭克陳(1951-1979)。97戰96勝1負,其中95場擊斃對手。陳出生在台灣,身高1。81米,體重94公斤,卧推125公斤。深蹲585公斤。對同時代的拳手來說,陳簡直就是一場噩夢,被他擊敗的拳手只有一人活著走出拳台。雖然陳只是一名短命拳王,但他的「大斧」---兩條腿仍被公認為拳擊史上最可怕的「武器」。 最快擊斃對手的紀錄---阿格拉昆特在1964年的一場比賽中2秒擊斃對手。比賽開始後昆特的第一腿就擊中對手頭部將其擊斃。黑市拳賽中很多比賽雙方實力相差懸殊,但如此迅捷的結束比賽實不多見。 最漫長的比賽---低水平拳賽中經常出現「泡蘑菇」場面。1958年美國的一場拳賽竟然進行了84分鍾。雙方渾身是血,無奈實力有限,使出渾身解數也難以結果對手。最後終於有一方體力不支失去了知覺。比賽結束時觀眾席上已經空空如也。 力量最大的拳手---拳手的攻擊力量很難衡量,現有的測力器都難以准確測量。相比之下,絕對力量雖然和攻擊力量有一定差異,但能夠准確測量。一般說來,攻擊力量與絕對力量成正比。俄羅斯拳手尤里波雷夫卧推160公斤,深蹲615公斤,在拳壇堪稱一絕。波雷夫的腿擊確有千鈞之力,但進攻路線略顯單調。波雷夫(1964-),94戰全勝,其中64場擊斃對手。他身高1。85米,體重107公斤。格鬥專家的意見雖然缺乏數據作為佐證,但往往更有說服力。根據賭博公司對100名格鬥專家進行的調查,弗蘭克陳在此項得分最多。 速度最快的拳手---測量時的速度和實戰中相差很大,但也能說明一定問題。韓國拳手金賢智在測量時一分鍾出腿312次,平均每秒5.2次,創造了出腿最快的紀錄。但格鬥專家普遍認為,印度拳手阿格拉昆特才是速度最快的拳手,常能後發先至,讓對手十分恐懼。 平均比賽時間最短的拳手---一般來說,拳手實力最強,平均比賽時間最短。弗蘭克陳平均每場比賽時間只有68秒,令人驚嘆。但格鬥專家認為查克里森和威廉王的紀錄也毫不遜色,因為他們參賽場次更多,與高手的比賽也更多。查克里森出生在印度,戰績為421戰全勝,其中317場擊斃對手,平均比賽時間1分52秒。威廉王出生在中國,戰績為433戰全勝,其中352場擊斃對手,平均比賽時間1分48秒。 身材最高的拳手---迦納拳手蒙多利格魯瓦身高2。10米,體重109公斤,卧推100公斤。深蹲425公斤。他身高腿長,攻擊范圍很廣,但爆發力稍差。格魯瓦(1874~1905)的戰績為94戰93勝1負,其中47場擊斃對手。 體重最大的拳手---美國拳手威爾比伯格身高1。94米,體重165公斤,卧推130公斤。深蹲535公斤。伯格練習終極摔跤出身,摔法精湛,加上一身巨塊,在終極摔跤場上是個巨無霸。可惜格鬥不是摔跤,伯格第三場比賽就被體重只有82公斤的對手擊斃。 擊斃率最高的技術---掃踢。盡管頂級拳手腿法技術極為多變,但論及擊斃率最高的單項技術,非掃踢莫屬。 實力最強的拳手---這是最難回答的問題,很難在不同時代的優秀拳手之間作出比較。根據賭博公司對100名格鬥專家進行的調查,得出的排名如下: 1。傑克森胡(1894-1942),出生在中國,419戰全勝,其中311場擊斃對手。 2。查克里森(1826-1883),出生在印度,421戰全勝,其中317場擊斃對手。 3。威廉王(1928-1995),出生在中國, 433戰全勝,其中352場擊斃對手。 4。安東尼馬庫斯(1962-1996),出生在印度尼西亞,168戰167勝1負,其中114場擊斃對手。 5。昆特岡薩(1754-1816),出生在奈及利亞,362戰全勝,其中243場擊斃對手。 6。格林威爾張(1907-1971),出生在中國,476戰全勝,其中241場擊斃對手。 7。穆罕默德查爾汗(1788-1819),出生在印度,174戰173勝1負,其中109場擊斃對手。 8。哈格勒李(1934-1969),出生在中國,369戰368勝1負,其中181場擊斃對手。 9。塔克霍根(1961-1992),出生在迦納,267戰266勝1負,其中177場擊斃對手。 10。桑德阿尼姆(1928-1964),出生在印度,248戰247勝1負,其中117場擊斃對手。 身材最矮的拳手---矮小的身材對格鬥十分不利。低水平黑市拳賽中曾有過身高1。50米的拳手,但戰績都很差。相比之下,身高1。54米的柬埔寨拳手齊奧塔林能取得37戰36勝1負的戰績,已經很不容易了。 體重最輕的拳手---研究表明,拳手體重至少應在70公斤以上,才能維持高頻率的重擊。高水平黑市拳賽幾乎都不分級別,體重較輕的拳手更加不利。泰國拳手萬猜昆巴齊亞(1956-)體重80公斤,體重雖不算小。但他有著218戰全勝,131場擊斃對手的驕人戰績,曾在頂級拳賽中排名第一。相對於其戰績,昆巴齊亞並不粗壯的身體爆發出的力量令人驚嘆。 最強的雙人組---來自泰國的差猜卡托吉和勇利菲巴南。他們在雙人組格鬥中取得了164戰163勝1負的戰績。1974年的一場比賽中卡托吉被對手擊斃,而菲巴南也身負重傷,小組就此解散。 最強的三人組---印度的「濕婆戰士」---賽奧加塔南、昆蘭齊亞和桑德達姆羅克。他們在三人組格鬥中取得了92戰91勝1負的戰績,這在偶然性很強的三人組格鬥中極為罕見。
Ⅳ 大力士深蹲怎麼練 大幅提高深蹲的十二個注意點
大力士深蹲怎麼練 大幅提高深蹲的十二個注意點
國內的力量愛好者,深蹲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這對任何力量項目都是個重大阻礙。我不相信提高深蹲有什麼一兩句話的秘訣,我認為必須全面分析這個問題,具體到個人需要怎樣做,還得看具體情況。
一、 重視程度。為什麼國外大力士深蹲/卧推比普遍比國內力量愛好者高很多,最根本的是一個重視程度。深蹲是力量訓練的核心項目,力量發展水平的指示器,而不只是一個普通的基礎項目。
二、 基礎動力。深蹲有兩大基礎動力——伸膝力量和伸髖力量,而不僅是前者。二者都需要集中提高,伸膝力量對兄弟們來說主要是增加訓練量和強度,伸髖力量對很多兄弟可能就需要從無到有,逐漸提升了。
三、 基本發力部位。深蹲有3大基礎動力——股四、股二、臀部,一些兄弟僅理解為股四,這是極不全面的,現在股二正逐漸受到重視,這里我想著重強調臀部。對於力量來說,臀部絕對是越強壯越好,其重要性並不亞於股四,必須進行大強度的專門練習。
四、 力量鏈條。深蹲的力量鏈條很長,從斜方肌到小腿,都可能成為瓶頸。其中最重要的是髖關節(臀部)和踝關節(小腿),這兩個部位的問題,經常以平衡的形式體現在腰部上。因此必須經常分析瓶頸,並有針對性地加以克服。
如果具體說,力量角度,第一是伸膝力量不足,典型表現是站起時經常想向前俯身,補償發力,而且深蹲和硬拉差距較大(說明伸膝力量和伸髖力量差距也較大),腿舉、肩托深蹲普遍不行。改進方法:大重量腿舉3組,8、4、4次。
第二是伸髖力量不足,典型表現是硬拉容易烏龜拉,標准硬拉則比烏龜拉少,而比深蹲差很多,躬身感覺困難,重量也小,寬站距深蹲和窄站距差不多甚至還不如窄站距。改進方法:俯卧直體起3組,每組做到力竭。
第三是臀部靜態力量不足,典型表現是腰部感覺非常吃力,難以維持平衡,特別是在最低點。這是典型的瓶頸引起的壓力遷移。改進方法:臀橋3組,15、12、10次。
第四是低位差距太大,典型表現是深蹲和半蹲、淺蹲差距很大,水平線以下制動非常困難,且找不到啟動的感覺。改進方法:大重量全程深蹲3組,8、4、4次,底部不必停頓。
技術角度,第一是站距偏窄,影響了伸髖力量的發揮。
第二是下蹲軌跡不自然,有兩種典型表現,一是伸膝、伸髖不同步,下蹲時先屈膝後屈髖,站起時先伸髖後伸膝,即舉重所謂的補償發力,二是下蹲軌跡過度偏後,伸髖負荷過大。改進方法:中等重量史密斯深蹲3組,12、10、8次。
第三是過度依賴反彈,重量一大就得靠反彈,不彈重量就大幅下降。改進方法:中等重量間歇式深蹲3組,10、6、4次,底部停頓2~3秒。
第四是發力太慢,啟動力量不足,慢蹲慢起(健美傳統)或者快蹲慢起(還不如慢蹲慢起),缺乏爆發力。改進方法:中等重量低位啟動深蹲3組,8、6、6次,每次返回底部輔助支撐後重新啟動。
五、 總體訓練安排。國內愛好者,大多數水平處在初、中級,而這兩個階段訓練要求差距很大,初級訓練計劃性不必太強,重點是積累訓練數據,訓練中以深蹲自身為重點,輔助項目可以較少,而中級訓練計劃就很重要,深蹲訓練和伸膝、伸髖訓練可分別安排,以集中提高主動力。
六、 輔助項目。正確安排輔助項目非常重要,有些項目,如肩托深蹲、箱式深蹲、前蹲,可像深蹲一樣進行重量目標控制,但不應過於激進和復雜,以免喧賓奪主,有些項目,如躬身、GHR,則不宜進行嚴格的重量目標控制。輔助項目的安排要同時考慮增強主動力和彌補瓶頸兩個方面。
七、 訓練生命周期安排。總的來說,從初級到高級,訓練強度總體上越來越大,訓練量則應先升後降。從中級開始,你就應嘗試根據理論和自身訓練日誌,研究自己的力量增長規律,並制定周期訓練計劃。每個周期內,一般是按照耐力-力量耐力-爆發力-極限力量的順序逐漸演進。
八、 單次訓練課安排。總的來說,有固定重量法和漸增重量法兩種方式,推薦給初、中級運動員的訓練方法,包括5*5訓練法、俄羅斯深蹲訓練法和Ed Coan推薦的訓練法,都是固定重量法,而高級運動員基本都使用漸增重量法。我建議初級運動員使用最終重量較小的漸增重量法,主要是為了在不同重量上技術定型,防止重量一大技術就變形,中級運動員使用固定重量法,高級運動員使用最終重量較大的漸增重量法。
九、 加重策略。總的來說,有實驗法和計劃法兩種方式。實驗法一般比較激進,但失敗的可能性較大,計劃法是以過去的數據盡量逼近力量增長規律,但需要訓練經驗和數據積累。兄弟們應逐漸從實驗法過渡到計劃法,有一點是肯定的,力量的增長取決於多個因素,你沖擊極限重量的次數只是因素之一,不斷沖擊極限重量,並不是增長力量的好方法。
十、 訓練頻率,和上述因素都有關,總的原則是單次訓練課訓練量或強度越大,訓練頻率就應越低,而前者的影響要大於後者。你也很容易發現,健美式的大訓練量腿部訓練計劃要比舉重式的大強度深蹲訓練計劃更容易疲勞,也就需要更小的訓練頻率。一般來說,如果你以前對深蹲不夠重視,那麼第一個措施應該是提高訓練頻率;基礎動力練習頻率可高於深蹲頻率;一般中級訓練頻率明顯高於初級,而高級訓練依具體方法不同,訓練頻率相差較大;漸增重量法訓練頻率應高於固定重量法。
十一、 技術,對力量的增長是巨大的推動力。首先要保證基本技術正確,如不弓背、不前傾、不後坐,其次要不斷積累、改進細節,如找到啟動感、動機軌跡的控制、注視點的選擇等。
十二、 心肺功能。深蹲和心肺功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深蹲對心肺功能要求較高,因此也有提高心肺功能的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專門練習提高心肺功能,對深蹲力量的提高也有積極作用。因此,跑步、登樓梯等心肺功能訓練,雖然形式可選,總體上卻是不可或缺的。
Ⅵ 提高深蹲重量
第一次,目標是獲得所需的肌肉
腿舉3組,每組6~10次
深蹲3組,每組6~10次
箭步蹲3組,每組8~12次
腿屈伸2組,每組15~20次
直立提踵3組,每組分別是20、30、40次
坐姿提踵3組,每組分別是20、30、40次
第二次,目標是提高極限力量
後深蹲8組,每組4次
前深蹲8組,每組4次
直腿硬拉8組,每組4次
箭步蹲3組,每組10次
腿彎舉3組,每組10次
第三次,目標是提高深蹲專項力量
深蹲5組,每組分別是10、8、6、4、10次
第四次,目標是強化股四頭肌力量
腿舉5組,每組5次
深蹲5組,每組5次
箭步蹲5組,每組5次
循序漸進,別慌慢慢來
Ⅶ 我22歲了還能長高嗎深蹲運動對長高有幫助嗎家裡人都不矮
多運動吧,但不要著急,每個人長高的年齡段不同,一直到25歲你都在長,你所能做的,只有多做運動,打籃球啊什麼的。
給你看篇文章:
怎樣長高個兒——專家們的建議
人的身高受多種因素制約,如新陳代謝、生長激素、遺傳、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等等。眾所周知,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人們的身高出現了快速增長的現象,新一代總比前代人平均要高2.5厘米左右。在這種趨勢下,身高低於平均水平的人(尤其是年輕人)有時難免會產生自卑情緒,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許多讀者在信中請求我們為他們提供可以有效地使身高增長的方法,以下就是我們的回答——不勻稱體操。參與編制這套體操的不僅有眾多經驗豐富的醫生,還有莫斯科俄羅斯大劇院的芭蕾舞獨舞賞里亞賓金娜。
練習1 站著做。一隻手放鬆伸展,在胸前勻速地隨意旋轉,另一隻手則同時劃等腰三角形。次數不限。
練習2 站著或坐著都行。兩臂彎曲,懸在胸前,手心向下。一隻手按順時針方向旋轉,另一保手按逆時針方向旋轉。
練習3 站著做。手臂向前放鬆伸展,並在胸前按順時針方向旋轉,與此同時,轉動手腕,便後按逆時針方向旋轉。該練習動作正確的標志應是平衡、無間斷以及手臂不彎曲。當您能成功地達到上述要求並且技術熟練,您可以嘗試左右手一齊做。
練習4 站著雙手高舉,在頭上響亮地擊掌,同時,輕輕地跺腳。擊掌和跺腳的力量要隨著練習的深入而逐漸改變。也就是說,比如,您可以從1數到10:數1時,響亮地擊掌,輕輕地跺腳;數到5時,擊掌和跺腳的力量大致相同;數到10(也即本練習結束)時,則是輕國對擊掌,大力地跺腳。
練習5 站著做。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從1數到4完成一次動作。數1時,兩臂伸展,在胸前交叉,手心向下拳。數2時,右臂伸直向上,手掌展開,掌心向上;與此同時,左臂伸址向下,手掌展開,掌心向下。數3時,動作同1。數4時,動作同2,只是左、右臂動作對調。該練習特別強調上、下伸展。
練習6 站著做。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從1數到6完成一次動作。數1時雙臂交叉,放在胸前。數2時,左肩下沉,身體向左傾,左臂伸展向下;右大臂抬丐與右肩平齊,右小臂彎曲,和大臂成直角。數3時,右臂舉起、伸展向上至腦後,左肩仍下沉,左臂可稍彎曲。數4-6時動作同1-3,只是左、右臂動作對調。
練習7 側卧,兩腿彎屈成直角。右臂盡量伸向空中,數1時,左臂在地下平伸向前。左右掌都要展一藪 2進,身體和兩腿轉向另一側,姿勢不變。雙臂動作相同,只是左右對調。
練習8 坐在地上。數1時,右腿彎曲,或腿在地下平伸向前;雙手手掌叉,墊在腦後,同時挺身、抬頭。數2時,左、右腿動作對調,其餘不變。
以上練習左右輪換各做10-15次。做完整套練習一般需要20分鍾或更長。實驗證明,在家庭條件下,青少年的身高有望增加6-8厘米。
Ⅷ 每天深蹲多少下可以減肥
我試了一天四五十次吧,第二天就下不了床了,大腿酸痛,一蹲就痛的沒法,第二天沒法做了。
深蹲是練大腿的王牌動作。而深蹲恰好是最需要大肺活量和強健心臟的動作。深蹲的標准,腰背保持直線,髖關節低於膝關節。不正確的技術動作反而會使膝關節受損。
美腿之道在於練肺活量,提高心臟功能。可以說大腿肌肉的發達程度與肺活量和心臟功能成正比。
蹲得越深,需要的肺活量越大,心臟功能越強。顯然,下半蹲的肺活量大於上半蹲。
肩負重的垂直深蹲比其他深蹲(硬拉式杠啞鈴深蹲、手托杠鈴深蹲和斜蹲)所需肺活量更大,心臟功能更強。因為杠鈴是垂直壓在心臟上方的。
蹬舉比蹲舉舉量大的主要原因就是蹬舉所需的肺活量小,大約是蹲舉的1/2,心臟承受的壓力也小,所以蹬舉量是蹲舉量的2倍。但蹬舉時膝關節移動距離較大,影響大腿的受力。卧推舉時肘關節移動距離也較大,影響上臂的受力。所以蹬舉類似於卧推舉。
蹲舉類似雙杠臂屈伸或俯卧撐,大腿股四頭肌與上臂肱三頭肌一樣,受力良好,因為膝關節和肘關節移動距離較小。更多相關知識深挖健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