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俄羅斯地理對飲食的影響
作為一個地跨歐亞大陸的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雖然俄羅斯在亞洲的領土非常遼闊,但由於其絕大部分居民居住在歐洲部分,因而其飲食文化更多地接受了歐洲大陸的影響,呈現出歐洲大陸飲食文化的基本特徵,但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獨特的歷史發展進程,也造就了獨具特色的俄羅斯飲食文化。
俄羅斯菜餚特點為選料廣泛、講究製作、加工精細、因料施技、講究色澤、味道多樣、適應情強、油大、味重。俄羅斯人喜歡酸、甜、辣、鹹的菜。因此,在烹調中多用酸奶油、奶渣、檸檬、辣椒、酸黃瓜、洋蔥、白塔油、小茴香、香葉作調味料。俄羅斯人特別喜歡鮭魚、鯡魚、鱘魚、鱒魚、紅魚子、黑魚子、煙熏過的咸魚、鯧魚等。但肉類、家禽菜餚和各種各樣的肉餅,非得要燒得熟透才吃。俄羅斯人也喜歡吃用魚肉、碎肉末、雞蛋、蔬菜做成的包子。
俄羅斯冷盤豐富多樣,包括沙拉、雜拌冷盤、肉、禽冷盤、魚冷盤、魚凍、肉凍、雞蛋冷盤,青菜醬、魚泥、肉泥及各種加味黃油。俄式菜餚油大,味道濃醇、酸、甜、辣、咸各味俱全,如沙拉,名目繁多,頗負盛名,其中的黑魚子廣為人知。俄式冷盤在烹調上的特點:要比一般的熱菜口味重一些,並富有刺激性,這樣以便於促進食慾。調味上突出俄式菜的特點,酸、甜、辣、咸、煙熏,有些海鮮是冷食的,要突出鮮來。俄羅斯人特別喜歡鮭魚、鯡魚、鱘魚、鱒魚、紅魚子、黑魚子、煙熏過的咸魚、鯧魚等。俄式冷盤在刀工上的特點是:切配精細、布局整齊、葷素搭配適當,色調美觀大方。俄羅斯冷盤特別講究拼擺藝術,講究美味與美器的配合,如檸檬青菜放在淡紫色盤中,皮衣鯡魚放在淡綠色盤中,芹菜沙拉放在淡咖啡色盤中。這樣對比鮮明,襯托出各種菜品的清鮮可口,誘人食慾,而且產生視覺美。俄羅斯的湯類是除冷盤外的第一道菜,能起到潤喉和促進食慾作用。一般在湯後再吃其它菜。一般俄式湯可分為清湯、菜湯和紅菜湯、米面湯、魚湯、蘑菇湯、奶湯、冷湯、水果湯及其它湯。要求質量大體一致,原湯、原色、原味。
使用的清湯可製成調味湯、澄清湯和漿狀湯。製作調味湯時,各種原料應放入調味湯和原湯內煮制。而製作澄清湯,則需將各種添加原料另煮熟,食前將煮熟原料放入澄清湯內。各種漿狀湯是用事先煮好並擦碎過蘿的原料製作而成。
俄羅斯菜餚中清湯含義,是指用魚、肉、蘑菇等原料煮制,然後撈出各種固體原料而剩下的湯,它與中式菜餚中的清湯有原則上的不同。
② 論述俄羅斯文化特點及形成原因。1000字左右。
俄羅斯人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民族,有哪些獨具的文化心理和性格特徵,這些特徵是如何形成的,直至今日研究者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很不一致。一些俄國學者認為,俄羅斯人有兩種靈魂,一種來自西方,是理性的和先進的;另一種來自東方,是愚昧、落後的。筆者在本文中想對這一具有廣泛影響的問題作一嘗試性分析。 眾所周知,俄羅斯的祖先是東斯拉夫人的一支。而東斯拉夫人最早是游牧民族,社會發展的起點很低,而且極其緩慢,6世紀之前他們還處在氏族公社階段。這些東斯拉夫人起初分布在東歐大平原上。最早的俄羅斯國家是由古羅斯人9世紀末至10世紀初建立起來的。 所謂羅斯人,是芬蘭人對居住在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一些日耳曼人的稱呼,意為北方人或諾曼人,而東斯拉夫人稱他們為瓦蘭人,意為商人。有的西方學者進一步指出,這些諾曼人是從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經河流水道航行而來的瑞典商人和海盜,俄國史學家則把他們稱為「瓦蘭—羅斯人」。這些瓦蘭—羅斯人以武裝商隊為基本組織,因而行動十分機動靈活,並且有極強的戰鬥力,所以常被斯拉夫人請去解決他們之間的各種沖突,或者對付外敵侵擾。這些人在進行貿易活動時,不免順便幹些搶劫和殺人越貨的海盜勾當。 居住在諾夫哥羅德附近一帶的一支東斯拉夫人請他們去為自己執掌權柄,於是就出現了瓦蘭—羅斯人的留里克王朝。他們統治下的斯拉夫人就被稱為俄羅斯人。可見,從俄羅斯最早出現在歷史舞台上起,它的民族的血統就具有明顯的混合性。只不過是在這種北日耳曼人和東斯拉夫人的融合中,占上風的是東斯拉夫人的因素。 雖然瓦蘭一羅斯人成為了統治者,他們卻被當地的東斯拉夫人逐漸同化了。這些俄羅斯人的祖先生活在東歐平原的北方,靠近北冰洋。灰濛蒙的陰霾的天空,一望無際的大雪堅冰,蠻荒的草地,這種嚴峻的自然環境使古羅斯人長期不能安居樂業。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的生存方式、性格、心理、甚至信仰。他們乞求自然之神的保護,與大自然進行著神秘的交往。他們迫望離開了無生機的荒原和冷冰冰的凍土,不斷地四處擴張並為此連連征戰。他們在馬背上游盪著,希圖以武力為自己獲取一個理想的家園。 著名俄羅斯歷史學家C "索洛維約夫把古羅斯形容為「猶如風滾草似的流動的羅斯」,認為這種流動性或者說是「液態因素」延緩了古羅斯的發展。這種人性不足的過於原生態的生活,使俄羅斯人最初就缺少理性的根基,受制於一種無個性的民族自然力,神聖和罪孽對他們是同樣的永恆的誘惑。同時他們又有著極強的群聚性,性格勇猛強悍,靈魂躁動不安。 由於諾夫哥羅德所處的地理位置偏僻,有許多不利於發展的因素,留里克的繼承人奧列格決定向基輔進軍。他在佔領了基輔以後又四方征討,把斯洛文人、克里維奇人、德列夫利安人、謝維利安人、拉迪來奇人等斯拉夫人部落及麥里亞人、維西人、楚得人等非斯拉夫人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這樣一來,歷史上就形成了一個以基輔為中心的國家———基輔羅斯。它實際上是後來的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共同的國家。 這是一個保留著濃厚原始公社制殘余的早期封建國家。它的統治者們野蠻且貪圖享受,沉湎於吃喝玩樂,而掠奪財富的手段十分殘酷,其「索貢巡行」是眾所周知的。這一切最後引發了德列夫利安人與基輔羅斯的血腥沖突。德列夫利安人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殺死了基輔羅斯的伊戈爾大公,伊戈爾的妻子則對德列夫利安人進行了多次罕見的殘忍報復,大有不將其趕盡殺絕誓不罷休之勢。 而在基輔大公們攻打拜占廷的過程中,古羅斯人再次表現出了極度的野蠻和兇殘,他們不僅瘋狂地掠奪財物,而且焚燒教堂,毀壞宮殿,對抓獲的戰俘,「或砍殺,或酷刑折磨,或作箭垛射殺,或投入大海」,真是殘忍得無以復加。按拜占廷史學家的記述,伊戈爾的兒子斯維亞托斯拉夫更是不屈不撓,驍勇無比,生性大膽而易沖動。基輔羅斯的史書上記載,斯維亞托斯拉夫在戰斗中「步履矯健,身輕如豹」,出征「不攜鍋灶,不煮食肉類,只把切成薄片的馬肉、獸肉或牛肉,架在火堆上炙燒而食」,夜宿「不搭設帳幕,不鋪鞍墊,枕馬鞍,露天而眠。」 由此可見,一些人所說的俄羅斯人從蒙古接受的那些「醜陋不堪的東方因素」,實際上正是生活在東歐平原北部的古代東斯拉夫人所固有的特徵。諸多地理、氣候、人文、政治、經濟等條件,造就了俄羅斯人與眾不同的獨特性格,其基本特點早已有之,並非從東方移植而來。 至於蒙古人對俄羅斯人二百多年(1243-1480)的統治,確實給俄羅斯人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嚴酷地破壞了俄羅斯本來不甚悠久的民族文化,使俄羅斯民族的歷史不僅處於停滯狀態,而且可以說進入了一個退縮的時代。特點:1、兼有東西方文化特徵的「中間性」和」兼容性」;2、其內部結構具有「兩極性」;3、受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儀式很強的影響。4、文化發展速度很慢,其受上一代人的經驗和傳統影響很大。 5、局部性,封閉性。 6、多樣性。形成原因:1、俄羅斯的現代化運動造就了俄羅斯文化;2、俄羅斯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歷史造成了俄羅斯文化來源成分的多樣性,而這種多元構成的文化的逐漸形成,則是已經成為傳統的民族文化與外來的異質文化相互矛盾和相互滲透的過程。
③ 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還有各種氣候特徵
俄羅斯:自然條件
(1)氣候——屬溫帶和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國土幾乎全部分布在北緯50°以北,北極圈內的國土佔全部國土面積的16%。氣候以寒帶和溫帶為主。國土東西跨170多度,南北跨35度,氣候的地帶性明顯。大部分地區冬季漫長,夏季短促,熱量不充分,蒸發量小,冷濕是氣候環境的又一特徵。西部地勢低平,受北半球西風帶影響,較同緯度東部地區溫暖濕潤。其南部屬溫帶,熱量條件最好。烏拉爾山以東的西伯利亞地區,地處高緯,深居內陸,北部地勢向北冰洋敞開,氣候冷濕。遠東地區地處高緯,又由於沿岸山地阻擋,東北亞季風氣候影響微弱,高寒氣候為基本特徵。降水自西向東遞減,俄羅斯平原西部胃600-700mm, 東西伯利亞僅200-300mm,遠東太平洋側受夏季風和地形抬升的影響,降水在500-1000mm。
(2)地形——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佔3/5,高原佔1/5,山地佔1/5。
西部為俄羅斯平原,多冰積地貌,地表波狀起伏;中部烏拉爾山以東,葉尼塞河以西,為西西伯利亞平原,地勢低平。有許多著名的河流和湖泊,沼澤廣布。兩大平原接合部為烏拉爾山脈,多種金屬礦藏,烏拉爾山是歐亞分界線。;中西伯利亞以高原為主,在葉尼塞河與勒拿河之間,為世界最大高原之一。遠東以山地為主,勘察加半島一帶多火山。
印度:(1)地勢低平,土壤肥沃,有利於開發利用
印度全境分為德干高原和中央高原(半島高原)、平原及喜馬拉雅山區等三個自然地理區。其中高原和平原佔主體。土壤肥沃,以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為主,。
北方大平原:橫亘於印度北部,綿延3000公里,西段是印度河平原,面積35萬平方公里,中、東部是恆河平原,面積40萬平方公里。平原上地勢坦盪,河網縱橫,人口稠密,自古以來一直是國家的主要經濟區。
半島高原:位於大平原以南的印度半島,以德干熔岩高原為主體的高原山地。海拔一般在300-900米。實際上是丘陵和台地,加上氣候條件好,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因此,墾殖指數很高。
(2)熱量豐富,降水多但不穩定
印度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北有高山,氣溫較同緯度偏高,年均氣溫一般在24度到27C度之間。熱量充足。
全國平均年降水達1170毫米,80%集中在6-9月的雨季。降水不穩定,常受洪澇災害,尤其西北地區降水變率大,災害發生的頻率高。
受氣候影響,印度的河流具有水量豐沛但季節變化大的特點,恆河的最大水量和最小水量相差50多倍,印度河相差100多倍。因此,每到旱季,用水十分緊張。
(3)部分礦產儲量很大,但品種不全
主要礦產有煤、鐵、錳、雲母、鋁土和稀土礦,其中雲母居世界首位。其它礦產較缺,尤其是石油與有色金屬缺乏。全部依賴進口的有錫、銻、鎳、鉬、鈷、釩、鉑,大部分石油、銅、鉛、鋅、鎢、石棉、磷酸鹽等。
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60%。
截至1996年底,印度主要資源可采儲量估計為:煤463.89億噸(總儲量約1150億噸,),鐵礦石97.54億噸,鋁土22.53億噸,錳礦石6550萬噸,石油6.65億噸,天然氣6480億立方米。森林5300萬公頃,覆蓋率為16%。
④ 俄羅斯民族的影響因素
地理特點及社會文化背景對其民族的影響
俄羅斯人與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源於同一祖先。它們的祖先是9至13世紀形成的古羅斯部族。公元13世紀,蒙古人征服了古羅斯地區,並統治該地區長達240年之久。在與蒙古征服者斗爭和建立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的過程中,古羅斯人逐步分化為三個民族,俄羅斯民族逐漸形成。隨著沙皇俄國的對外擴張和領土的擴展,俄羅斯人於公元16~17世紀占據了伏爾加河下游、烏拉爾、北高加索和西伯利亞的廣大地區,18~19世紀又擴展到波羅的海沿岸、外高加索、中亞、哈薩克和遠東地區。在與其他民族廣泛的接觸和雜居過程中,接受了其他民族的許多優秀文化成份和生產技術。在各地區的不同條件下,俄羅斯人到19世紀中葉形成若干個支系,其中主要有南方支系和北方支系。二者在語音、服飾、禮儀和建築風格上有一定程度的差異。南北兩大支系之間還形成了一個兼有兩者特徵的中部支系。另一個支系是哥薩克人,他們原是逃避封建農奴制壓迫從俄國中央地區逃到邊疆的農民和城鎮工商民,後被沙皇政府僱傭當兵,在沙皇向西伯利亞、中亞、高加索擴張過程中充當急先鋒,起了重要作用,因此長期享有各種特權。按地域分,哥薩克人又可分為頓河、庫班、烏拉爾、西伯利亞等幾個族群。十月革命後,哥薩克人的特權被取消,多參加農業生產。此外,還在白海沿岸形成了沿海族群,在阿爾泰地區形成了舊教派族群,在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形成了帶有當地少數民族特點的若干族群。
俄羅斯民族是一個十分特殊的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各個民族因其自然環境和社會發展狀況的因素固然展現出迥然不同的精神風貌,但任何一個民族都不像俄羅斯民族那樣獨特,任何一個民族的精神都不像俄羅斯民族精神那樣復雜。這是因為俄羅斯民族不僅有著橫跨歐亞大陸的幅員遼闊的疆域,而且有著一部起伏跌宕、徘徊於東西方文明之間的歷史和一個對俄羅斯文化的起源和發展起著奠基作用的宗教。這種特有的地理環境和社會文化背景決定了俄羅斯民族特有的心理意識,造就了俄羅斯民族精神的「兩面性」。
俄國著名哲學家尼·別爾嘉耶夫曾說:俄羅斯「可能使人神魂顛倒,也可能使人大失所望。它最能激起對其熱烈的愛,也最能激起對其強烈的恨。」
俄羅斯民族精神的這一特徵是在其政治、經濟、地理、歷史、宗教等諸多條件的綜合作用下,在漫長的歲月里逐漸形成的。
俄羅斯是一個地跨歐亞兩大洲的國家。按照19世紀俄羅斯著名思想家恰達耶夫的觀點,它「即不屬於歐洲,也不屬於亞洲」。說它是歐洲國家,它的版圖卻佔有亞洲1/3的陸地。說它是亞洲國家,無論是它的發源地,還是政治文化中心都在歐洲。這種獨特的地理位置使俄羅斯置身於東西方文化的交界處。因此,俄羅斯民族文化從它產生之日起,就受到了東西方文化的雙重作用。俄羅斯民族文化的這一特徵決定了俄羅斯精神的兩面性。
俄羅斯地跨歐亞兩大洲,氣候寒冷。這種自然條件培養了俄羅斯民族既奔放又憂郁,既懶散又吃苦耐勞的性格特徵。俄羅斯有著廣大而肥沃的土地,廣大的空間造就了俄羅斯民族豪放的性格。他們嗜酒無度,缺乏紀律;舞蹈奔放粗獷,合唱震天動地。但是俄羅斯漫長而寒冷的冬季卻給人們留下了生活的重負與精神的壓抑。因此,俄羅斯人總是表情庄嚴,肅穆,凝重多於微笑;心情憂郁,傷感,沉重多於輕松。此外,肥沃的土地也養成了俄羅斯人懶散的習性。他們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無須勤勞節儉去創造財富。然而惡劣的氣候又使俄羅斯人飽嘗了生活的艱辛,從而磨練了他們的意志,培養了他們吃苦耐勞的品格。
⑤ 簡述俄羅斯文化特點及其形成原因
特點:
1、兼有東西方文化特徵的「中間性」和」兼容性」;
2、其內部結構具有「兩極性」;
3、受基督教以及其他宗教儀式很強的影響。4、文化發展速度很慢,其受上一代人的經驗和傳統影響很大。
5、局部性,封閉性。
6、多樣性。
形成原因:
1、俄羅斯的現代化運動造就了俄羅斯文化;
2、俄羅斯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歷史造成了俄羅斯文化來源成分的多樣性,而這種多元構成的文化的逐漸形成,則是已經成為傳統的民族文化與外來的異質文化相互矛盾和相互滲透的過程。
⑥ 俄羅斯的民族文化特色是什麼
俄羅斯民族是一個十分特殊的民族。
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各個民族因其自然環境和社會發展狀況的因素固然展現出迥然不同的精神風貌,但任何一個民族都不像俄羅斯民族那樣獨特,任何一個民族的精神都不像俄羅斯民族精神那樣復雜。
這是因為俄羅斯民族不僅有著橫跨歐亞大陸的幅員遼闊的疆域,而且有著一部起伏跌宕、徘徊於東西方文明之間的歷史和一個對俄羅斯文化的起源和發展起著奠基作用的宗教。
這種特有的地理環境和社會文化背景決定了俄羅斯民族特有的心理意識,造就了俄羅斯民族精神的「兩面性」。
(6)地理環境如何影響俄羅斯文化擴展閱讀
俄羅斯民族的雙重性
俄羅斯民族是一個天性自由、「不能也不願意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秩序」的民族,由於東方文化的強行介入,使它建立了一個高度集權的封建專制國家。
由於這個制度的殘酷剝削與壓迫和集體主義精神,俄羅斯人普遍表現出溫順、馴服的性格特徵。
但是,俄羅斯人又缺乏理性,經常感情用事,極易走極端。
「決斗」便是這種性格特徵的產物。
19世紀以來有相當一批俄羅斯作家都是由於一時激動,走上了極端的道路——決斗。
普希金死於決斗,萊蒙托夫、赫爾岑、屠格涅夫、托爾斯泰等都曾參與決斗或走到了決斗的邊緣。
葉利欽時代的激進改革政策更是俄羅斯人走極端的寫照。70年前俄羅斯人曾對社會主義投入了無限的熱情,而70年後又對其全盤否定。
「摧毀一切、徹底決裂、脫胎換骨」的激進主義表現使俄羅斯國家再度陷入危機,使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
曾有學者認為,俄羅斯人沒有耐心的力量,使俄羅斯不能經歷醞釀過程,不能享受緩慢和自然的文化帶來的益處。
⑦ 歐洲東部和俄羅斯地理環境特徵和人文環境特徵
一、歐洲東部和北亞 1.范圍和國家 (1)歐洲東部:西起波羅的海東岸,東到烏拉爾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之間的歐洲部分 (2)北亞:亞洲北部屬於俄羅斯的部分 2.俄羅斯 (1)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地跨歐亞,歐洲部分面積小但是其政治經濟中心地區。 (2)較為平坦的地形:平原、高原為主。烏拉爾山以西東歐平原,以東依次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以葉尼塞河為界:西部平原,東部高原、山地) (3)冬季漫長而寒冷,各地氣候差異很大。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北部有極地氣候,南部有地中海氣候,東部為溫帶季風氣候 (4)河流與湖泊:伏爾加河歐洲最長,水能豐富,最主要的內河航道。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富水能,封凍期長。貝加爾湖世界最深。 (5)資源豐富:礦產地有庫爾斯克鐵礦、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礦。 (6)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以莫斯科、聖彼得堡(列寧格勒)為中心的工業區、烏拉爾和新西伯利亞工業區,工業由歐洲部分向亞洲部分發展。 (7)農業:東歐平原和頓河流域是主要農業地帶,正在從糧食進口國變為出口國,有世界最大的針葉林帶。 (8)交通:以鐵路為主,第一條歐亞大陸橋(西伯利亞大鐵路):莫斯科—伊爾庫茨克(貝加爾湖南)—符拉迪沃斯托克;貝阿鐵路:共青城—蘇維埃港 (9)首都和城市:莫斯科,首都,全國最大城市、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全國最重要的交通樞紐;聖彼得堡,波羅的海沿岸海港,全國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太平洋沿岸主要海港;摩爾曼斯克,北冰洋沿岸不凍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奧伊米亞康,北半球寒極
(2)較為平坦的地形:平原、高原為主。烏拉爾山以西東歐平原,以東依次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以葉尼塞河為界:西部平原,東部高原、山地) (3)冬季漫長而寒冷,各地氣候差異很大。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北部有極地氣候,南部有地中海氣候,東部為溫帶季風氣候 (4)河流與湖泊:伏爾加河歐洲最長,水能豐富,最主要的內河航道。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富水能,封凍期長。貝加爾湖世界最深。 (5)資源豐富:礦產地有庫爾斯克鐵礦、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礦。 (6)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以莫斯科、聖彼得堡(列寧格勒)為中心的工業區、烏拉爾和新西伯利亞工業區,工業由歐洲部分向亞洲部分發展。 (7)農業:東歐平原和頓河流域是主要農業地帶,正在從糧食進口國變為出口國,有世界最大的針葉林帶。 (8)交通:以鐵路為主,第一條歐亞大陸橋(西伯利亞大鐵路):莫斯科—伊爾庫茨克(貝加爾湖南)—符拉迪沃斯托克;貝阿鐵路:共青城—蘇維埃港 (9)首都和城市:莫斯科,首都,全國最大城市、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全國最重要的交通樞紐;聖彼得堡,波羅的海沿岸海港,全國第二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太平洋沿岸主要海港;摩爾曼斯克,北冰洋沿岸不凍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奧伊米亞康,北半球寒極
二、俄羅斯工業區分布 工業區 主要工業部門 工業中心 發展條件 以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為主的工業區 機械、化學、多種輕工業 莫斯科 聖彼得堡 資源缺乏,所需原料、燃料大部分從外地運入 烏拉爾工業區 鋼鐵、機械、有色金屬 馬格尼托哥爾斯克、葉卡捷琳堡 有多種有色金屬礦產,附近煤、鐵、石油資源豐富 庫茲巴斯重工業區 重工業 新興軍事工業 新西伯利亞 煤、有色金屬等豐富
⑧ 俄羅斯的文化特點和形成原因
一、俄羅斯的文化特點
1、宗教:主要宗教為東正教,其次為伊斯蘭教。2001年俄權威社會調查機構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俄居民55%信奉宗教,其中91%信奉東正教,5%信奉伊斯蘭教,信奉天主教和猶太教的各為1%,0.8%信奉佛教,其餘信奉其它宗教。
2、禮儀:俄羅斯人一般的見面禮是握手,但握手時要脫下手套。久別的親朋好友常用親吻擁抱禮,男士一般吻女士的手背。在隆重的場合,俄羅斯人用「麵包加鹽」的方式迎接貴賓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熱烈的歡迎。
3、服飾:在俄民間,已婚婦女必須戴頭巾,並以白色的為主;未婚姑娘則不戴頭巾,但常戴帽子。在城市裡,俄羅斯人當前多穿西裝或套裙,俄羅斯婦女往往還要穿一條連衣裙。典型的俄羅斯民族服裝是:男子是斜襟長袖襯衣,通常在領口和下擺有綉花,穿時在襯衣外面系一根腰帶。
4、語言:俄語是俄聯邦的官方語言。各共和國有權規定自己的國語,有30多種語言,並在該共和國境內與俄語一起使用。俄語還是四個獨聯體國家的官方語言。
二、俄羅斯文化的形成原因:
1、俄羅斯民族有著橫跨歐亞大陸、幅員遼闊且資源豐富的疆域。俄羅斯地跨亞歐大陸,文化特徵兼及東西。俄羅斯處在歐亞大陸的邊緣--歐洲東部、亞洲北部。俄羅斯人認為自己國家是一個歐洲國家,因為無論是它的發源地,還是政治文化中心都在歐洲。
2、 俄羅斯有一個對其文化的起源和發展起著奠基作用的宗教。與中國追求中庸的文化精神相比,俄羅斯文化總體呈現宗教性。詩人丘特切夫說過:「用理性無法理解俄羅斯,用一般尺度無法衡量它,只有用信仰把握它。」別爾加耶夫對此的闡釋是:需要運用神學的信仰、希望和愛來參透它。
3、俄羅斯有著一部起伏跌宕、徘徊於東西方文明之間的歷史。俄羅斯的文化歷程幾經融合,文明沖突此伏彼起。俄羅斯不斷受到東方和西方的交互影響,並把這種影響融合到自己的文化之中。
⑨ 影響俄羅斯的因素是什麼其地理環境有何特點
額。。。你說的是氣候特點吧?俄羅斯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涼爽。但由於俄羅斯領土廣闊。但地區氣候有很大的差異,東歐平原氣候比較溫和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這里。西伯利亞地區冬季非常寒冷,北冰洋沿岸是終年寒冷的極地氣候太平洋沿岸是溫帶季風氣候。俄羅斯幅員遼闊,領土1708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唯一地跨兩大洲和東西半球的國家,俄羅斯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共有100多個民族,其中,俄羅斯族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三,俄羅斯有不少居民信奉東正教。俄羅斯地勢東高西低,大河和山脈成為大的地形區的重要界限。俄羅斯領土中,有百分之70是廣闊的平原。如果你還有地理不懂的話吖。。。問我啊,,我老愛地理啦。。。。
⑩ 俄羅斯生態文學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是什麼
俄羅斯地跨歐亞大陸,領土大部位於亞洲地區,部分與歐洲地區毗鄰,國土面積為1700多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由於幅員遼闊、人口數量稀少,地廣人稀造成自然資源相對比較豐富。由於其地域遼闊,氣候及地形極具多樣化,因此其境內自南向北依次為半荒漠地帶、森林草原地帶、森林地帶、森林凍土地帶、草原地帶、凍土地帶和北極荒漠。亞歐大陸大部分地區處於北溫帶,氣候多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但北極圈以北屬於寒帶氣候。氣候寒冷、條件惡劣、土地貧瘠、遠離海洋氣候等特殊地理環境嚴重地影響著俄羅斯經濟的發展,另外,俄羅斯無天然防禦屏障很容易受到外來侵略者的襲擊,並且地廣人稀、冬天氣候寒冷、交通不便,大大增加了行政管理的難度。
俄羅斯人固有的吃苦耐勞、堅忍頑強、崇尚團隊性格是由特殊的地理環境和生存環境造成的。俄羅斯國土面積近一半被森林覆蓋,因此,自古以來俄羅斯民族就被稱為「戰斗民族」、「森林民族」是有其緣故的。俄羅斯的森林美麗如畫、生命和諧相處、恬靜無擾,使人們感受到森林美、環境美和自然美,也為追求理想、寄託哀思的人提供了避風灣。俄羅斯文學史上,普希金、屠格涅夫、萊蒙托夫、特羅耶波爾斯基、布寧、托爾斯泰、肖洛霍夫等許多大文豪在他們的作品中都有描寫森林的篇幅,贊美俄羅斯森林的美麗和高雅,它被譽為「俄羅斯民族之魂」。這些作家描繪的森林是那麼和諧,人類為了保護森林,不亂砍亂伐樹木,不徹底毀滅森林。俄羅斯民族能從森林中感受到它的美麗、庄嚴、肅穆、多情、恬靜、博愛、和諧、虔敬苦難的生態理念和歷史文化精神。另一方面,俄羅斯農民保護生態平衡,邊生產邊植樹造林,用多年辛勤勞動保留著俄羅斯森林的美麗景色,使貧瘠的土地肥沃,使風景更加絢麗多姿。多個世紀以來,神巧奧妙、美麗和諧的俄羅斯森林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心、為之揮墨,而冬天的俄羅斯森林及林間的沉靜、神秘、孤寂也給俄羅斯文學家的寫作蒙上了一種憂慮、凝重、深沉的格調。有關森林的專著、小說、詩歌、散文、報告文學、期刊、電影都論述了森林與氣候、人類的關系和人、氣候與動植物的關系。在描述人和森林關系時,也有一些人著重談人類是怎樣踐踏森林,給森林帶來災難性的影響,從不提起森林對俄國人民的民族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其實,對俄羅斯人來說,俄羅斯人民性格形成與森林密切關系。它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和美好心靈的家園,生態文學家們關懷大自然、森林、關注大自然的命運,關心人的命運,揭露和譴責破壞人與自然關系、破壞生態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