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東北野戰軍里有多少日本俘虜兵
據我所知,有一個建制完整的日軍航空團在東野里,成為東北老航校,現空軍長春飛行學院的骨幹。該日軍的指揮官見到肖勁光司令員,要求配槍,肖 把自己的配槍給了他,他極為感動,我看過多年後拍攝的紀錄片;其他還有大量的日籍醫生、護士、火炮設計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東野的電影攝制隊,總計約 兩萬 人左右。
㈡ 東北野戰軍四平戰役傷亡,有確切數嗎占當時總兵力比例
四平戰役一共四次。
第一次是四平解放戰;
第二次是四平保衛戰;
第三次是四平攻堅戰;
第四次是四平戰役.
你說的可能是第二或者第三次!
第二次四平保衛戰;東北民主聯軍以8000餘人的傷亡,殲國民黨軍1萬餘人。
第三次四平攻堅戰,國軍傷亡1.6萬餘人,解放軍傷亡數字不一,有1.3萬、2.1萬、4萬的不同說法。
㈢ 東北解放,蘇聯援軍知多少
蘇聯究竟為東北解放戰爭提供了哪些幫助呢?1962年劉亞樓上將說:「一般人總認為蘇軍留給四野不少武器,這是誤解。」當時不僅不給我們武器,還吃掉了我們不少部隊。也可以寫一下當時斯大林為了照顧與國民黨的關系問題。還有個重要問題:當時我們曾向中央建議,以中央的名義向蘇軍要些武器。毛主席當即電示:中國革命主要靠中國自己的力量,禁止用中央的名義向他們要東西。後來以四野的名義,用糧食和他們換了一些武器。用紅軍票子到大連買黃金,購買了一些武器。朝鮮同志不錯,賣給我們一些武器。
當時蘇聯因自然災害缺乏糧食,希望從東北進口糧食。野戰軍武器彈葯極度缺乏,急需得到補充。這樣就有了與蘇方的談判,但是蘇方考慮到與國民黨政府有條約,兩次拒絕了中共的要求。劉亞樓親自赴蘇。依靠他在蘇聯多年的經驗和關系,達成了以糧食換武器的協定,在短時期內徵集了100萬噸糧食出口。
在東北野戰軍最困難的時期,朝鮮方面則伸出了援助之手。據當年在朝鮮辦事處工作的丁雪松等回憶:「兩年多來,朝鮮方面支援了我們2000多車皮日本侵略軍留下的戰略物資,有的是無代價支援我們的,有的是通過物資交換取得的。」中共方面究竟從蘇聯和朝鮮購買了多少武器。至今尚無確切的統計,但絕不會有蘇聯方面的資料說得那樣多。
㈣ 一個縱隊是多少人
縱隊相當於軍
八路軍新四軍在抗戰後,將用於游擊戰的軍隊集中起來。組成野戰部隊:開始階段,一般轄2~3個旅(師),其中以2個旅的居多。1個旅往往不能達到3個團的編制,所以曾經有轄2旅4團的縱隊。新成立的縱隊少有超過2萬人的。像新四軍三師(東野2縱,39軍)進軍東北時,擁有3旅9團3萬之眾的部隊是很少見的,所以當初林總曾對三師冀以厚望,企圖用其阻敵於山海關沿線,使國軍不能通過陸路進入東北。
內戰中期:
1947年劉鄧結束「魯西南戰役」後,其1,2,3,6縱隊齊裝滿員,平均每個縱隊在3萬人左右,由於1縱有4個旅外加1個騎兵團、炮兵團所以人數能多點(也不是太多,因為戰役後期在羊山集損失較大),6縱由於是主力又剛剛發過一筆洋財,人數將將超過3萬。至於2,3縱應該不足3萬。
劉鄧在大別山磨難後,主力部隊損失極大,加之部分部隊地方化(一般是每旅抽調1個團)。主力縱隊大概只有3旅6團,平均不到1.5萬人。11縱等二線縱隊大概也就萬把千人而已。
當時,華野各主力縱隊平均在2.3萬人左右,諸如兩廣縱隊等掛名縱隊當然不在此列。
東野在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期間,總的來說是北面的部隊越打越強,人數基本超過3萬。南面的3、4縱隊只能算是慘淡經營、保持局面而已。兩個縱隊最困難的時候也就合計4萬出頭而已。
西野如王震的8縱,就太慘了,雖說是主力部隊,直到47年底以前,也就2個旅7,8千人的樣子,在大的戰役結束後,甚至只有3,4千人。當時其一個所謂滿編的排往往只有15、6個人,一個連也就五六十人的樣子。
大決戰期間:
東野主力縱隊平均在5萬人左右,一般轄3師9團外加1炮團。其師一級平均在1.4萬人左右,個別主力師甚至達到1.8萬人。(見軍事史林)
華野主力縱隊參差不齊,9縱最多大概3.1萬多一些,其它主力縱隊多在2.3萬~2.8萬之間。(見粟裕關於淮海戰役的報告)
中野還是慘點,1,2,3,6縱尚未恢復實力,平均也就1.5萬人;但陳謝集團要好的多,4縱轄4個旅,人數當在3萬左右。9縱也有2萬左右的實力。很多縱隊甚至只有幾門破山炮,其中還有打不響的。
內戰後期(大決戰後期~決戰後):
1949年初,二、三、四野開始縱隊改軍下轄師。僅是名稱改變,再就是部分縱隊領導走向兵團領導而已。
四野入關前,將所轄的十幾個野戰獨立師的分編入各縱隊。因此一個主力縱隊轄4師12團外加炮兵、工兵等分隊,人數一般超過6萬,個別縱隊達到7萬。但十萬人的縱隊是不存在的。其先遣兵團轄2個縱隊,總人數達13萬。順便說一句,當時東野的野戰獨立師戰鬥力還是相當強的。戰役前一般過萬人,全日式裝備,且一般都擁有一個山炮營12門炮。火力超過當時中野一個縱隊。圍困長春主要是靠剛組建的12縱和6~10個野戰獨立師,弄得李鴻的新七軍(內含新編38師),曾澤生的60軍一點脾氣沒有。最後投降、起義了事。
三野在淮海戰役後,按照粟大將的設想每縱(軍)現有裝備配合3師4.5萬人的編制是比較合適的,事實上基本也是這么配置的。多餘俘虜主要優先補充中野。(欽佩啊!^_^)
二野在戰役期間逐漸恢復元氣,各旅均恢復了3團的編制。4縱甚至一分為二即13、14軍。每個軍人數超過3萬。渡江前二野倒也擁有3個兵團9個步兵軍1個特種兵軍,總人數35萬人。需要強調的是,當時二野雖然野戰部隊與三野(65萬)、四野(近百萬)相比不值一提。但其整個系統兵力達到120萬之眾,與三野平,略少於四野(150萬)而已。比之一野50餘萬強多了去。為什麼?要知道,二野在晉冀魯豫、中原解放區留下了大量二線部隊。
一野整編晚一點,兩個兵團不足20萬,經加強華北2個兵團,東北部分特種兵後人數達42萬。大進軍前,每縱不足3萬,個別甚至在2萬左右。
內戰末期(大進軍階段)
縱隊於1948年秋季全軍整編時,統一改編為軍,即現在解放軍集團軍的前身。所以解放戰爭時的縱隊應視為軍一級的編制。
至於有的縱隊後來在擴編的基礎上,成為後來的主力兵團。但是,應當看到縱隊本身還是應該被看做為軍級單位。例如,三野的葉飛縱隊也是增加了其他縱隊的基礎上成為第10兵團
㈤ 東北野戰軍最多時有多少萬人
150萬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下轄6個省軍區、3個兵團部,16個軍,1個炮兵司令部(轄4個炮兵師、1個高炮師),1個工兵司令部(轄5個團),1個鐵道司令部(轄5個鐵道團)和16個獨立師,92個獨立團,8個警衛團及軍政大學6個分校,全軍區共150萬人。
(5)俄羅斯東北野戰軍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我軍全面轉入戰略進攻階段後,中央軍委於1948年5月9日發出《關於改變華北、中原解放區的組織、管轄境地及人選的通知》,將晉冀魯豫和晉察冀兩軍區合並為華北軍區,以聶榮臻為司令員,薄一波為政委,徐向前為第一副司令員,滕代遠為第二副司令員,蕭克為第三副司令員,趙爾陸為參謀長,羅瑞卿為政治部主任,蔡樹藩為副主任。
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徐向前解放戰爭前期一直因病在休養,1948年5月任華北軍區副司令員並兼任華北軍區野戰軍一兵團司令員(後改稱18兵團)後,才直接指揮兵團所屬三個縱隊(軍)作戰。1949年3月至4月,他短期間內指揮第18、19、20三個兵團及1個炮兵師共25萬人攻克閻錫山的老巢太原城(3月底,因病由彭德懷代替指揮)。
㈥ 東北野戰軍的實力到底有多強
1948年1月1日,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分為東北軍區和東北野戰軍。1948年1月為了適應大兵團、正規化、攻堅戰的需要,林彪親自主持了東北野戰軍的師以上幹部軍事會議,深入總結兩年多來的作戰經驗,系統地提出若干軍事原則。他認為:勝利不僅是靠一時的指揮,而且靠事前事後的准備和建設。運用戰例,特別注意用經驗來教育的辦法,戰後檢討、戰前討論、想辦法、好的壞的戰例都要讓大家知道。從經驗中學習,是我們學習的根本方向。這些戰爭實踐,經過林彪羅榮桓等指揮員的理論思維而形成的軍事原則,林彪、羅榮桓及其他將領們在以往的作戰中也多次強調過,林彪總結了「沙嶺戰斗」、「秀水河子戰斗」正反兩個戰例的經驗教訓之後首先提出的。
東北野戰軍資料圖
1948年8月,為了適應大兵團、正規化、攻堅作戰的需要,東北野戰軍在炮兵司令部之下,成立了炮兵縱隊。此時的東北野戰軍炮兵縱隊,已經擁有:三個榴彈炮團、二個摩托化重炮團、一個重迫擊炮團、二個摩托化高炮團等八個團的實力,成為一支令國民黨軍為之膽寒的打擊力量。到舉世聞名的遼沈決戰之前,東北野戰軍已經擁有了12個步兵縱隊、1個炮兵縱隊、1個鐵道縱隊,共70餘萬人的實力,沿著大兵團、正規化的道路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㈦ 四野一個軍有多少人
第四野戰軍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之一。它是由抗日戰爭轉入大反攻後進軍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主力各一部及東北抗日聯軍逐步發展起來的。
自1950年1月1日起,華中軍區改稱中南軍區,組織機構仍舊。下轄6個省軍區、3個兵團部,16個軍,1個炮兵司令部(轄4個炮兵師、1個高炮師),1個工兵司令部(轄5個團),1個鐵道司令部(轄5個鐵道團)和16個獨立師,92個獨立團,8個警衛團及軍政大學6個分校,全軍區共150萬人。
(7)俄羅斯東北野戰軍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大野戰軍(即一野、二野、三野、四野),誕生於解放戰爭我軍轉入戰略反攻之際。
1948年11月1日,為適應革命形勢迅猛發展的需要,毛澤東、中央軍委頒發了《關於統一全軍組織及部隊番號的規定》,在我軍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整編全國軍隊的任務。將全軍各部隊按地名劃分為四大野戰軍,即: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和東北野戰軍。
為明確野戰軍與軍區雙方兼管關系,第四野戰軍兼中南軍區司令部向所屬部隊發出通報:根據中央軍委指示規定,統稱:「第四野戰軍兼中南軍區。」中南軍區、第四野戰軍司令部再次就此事發出通報,今後行文時,如純對地方軍區的,只書中南軍區不書四野;如純對野戰部隊的,只書四野不書中南軍區;如兩者均有關聯,即書中南軍區兼第四野戰軍,或將中南軍區與四野並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