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羅斯寒冷是不是受到西伯利亞的影響
在一定程度上受西伯利亞冷風影響,但更多的是因為其緯度較高,隸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溫暖短處,冬季寒冷漫長)。
㈡ 西伯利亞經濟區在俄羅斯經濟中的地位
西西伯利亞經濟區包括:克麥羅沃州、阿爾泰邊疆區、秋明州、新西伯利亞州、鄂木斯克和托木斯克州等6個行政區。面積約242.72萬平方公里,僅佔西伯利亞地區總面積的37%,而人口、工業總產值均佔西伯利亞地區的60%以上,農業總產值佔70%左右。
西西伯利亞經濟區是俄羅斯最大的石油工業基地、第二大煤炭基地、第三大黑色冶金工業中心,機械工業、化學工業也很發達,同時也是俄羅斯重要的糧食產地,養牛業也很發達。
總投資600多億盧布,以石油、天然氣、煤炭、木材開發為基礎的西西伯利亞區域性生產綜合體的建立,對西西伯利亞的經濟發展作用巨大。原蘇聯政府對該綜合體的組建非常重視,其建設費用比戰前幾個五年計劃期間對東西伯利亞和烏拉爾經濟建設的投資總額還高許多倍。
西伯利亞的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發展迅速,產量不斷增長。目前不僅向西伯利亞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學工業提供原油,而且向其它地區供應石油和提供出口。
森林採伐和木材加工工業也是西西伯利亞區域性生產綜合體的重要經濟部門,主要集中在秋明州和托木斯克州。
農業在西西伯利亞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西西伯利亞區是俄羅斯主要的糧食產地和畜牧業基地之一。
根據經濟條件和自然條件,西西伯利亞又分為南部區和北部區。北部區的採掘、採伐工業發達,豐富的礦物資源和森林資源為其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南部區則以燃料工業、黑色冶金、機器製造、電力、石油化學、輕工、食品工業和農業為主要經濟部門。
東西伯利亞經濟區
東西伯利亞地區包括: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伊爾庫茨克州、赤塔州、布里亞特共和國和圖瓦共和國等5個行政區。面積412.3萬平方公里,佔西伯利亞地區總面積的63%。
東西伯利亞經濟區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煤炭儲量約占原蘇聯的50%,木材蓄積量佔30%以上,可利用的水能資源佔30%左右,銅、鎳和其它礦產資源也極為豐富。
工業是東西伯利亞地區經濟結構中的主導部門,形成了採掘工業和有色金屬、木材初加工工業等專業化生產部門。東西伯利亞的鎳、銅、鎢、鋁、鋅、錫、金等有色金屬的開采和冶煉業大規模發展,成為俄羅斯的重要有色金屬工業基地。
銅、鎳工業分布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煉鉛工業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和伊爾庫茨克州,煉鎳和煉鉬工業在布里亞特共和國、赤塔州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采錫工業集中在赤塔州,採金業則以赤塔州和伊爾庫茨克州較為發達。
煤炭開采和電力工業是東西伯利亞另一個專業化部門。東西伯利亞的煤炭主要集中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和伊爾庫茨克州,年產量為5000萬噸,其中一部分運往西西伯利亞、烏拉爾和遠東地區。東西伯利亞煤礦多數為露天礦,煤炭成本低廉,因而其電力工業也很發達,除滿足日益增多的生產部門的用電外,東西伯利亞的電力還向外地區輸送。
森林工業和木材加工業是東西伯利亞經濟區北部的支柱工業。目前,東西伯利亞的木材採伐量僅次於遠東經濟區,佔全俄第二位,制材業、森林化學工業、木材水解工業、制漿造紙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東西伯利亞的農業由於人口稀少、勞動力嚴重不足、氣候條件惡劣等原因不十分發達,但其飼料、土豆和蔬菜播種面積大於西西伯利亞。東西伯利亞的畜牧業比較發達,養羊業是其畜牧業主要部門,羊只數目在俄羅斯聯邦中居第三位。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過程
歷史過程
十月革命前,俄國政府對西伯利亞地區奉行掠奪性的經濟政策,沒有採取多少有利於當地經濟發展的措施。該區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非常低下,經濟發展遠遠落後於全俄水平。在整個經濟結構中,農業占絕對優勢。1913年,西伯利亞農業總產值占本地區工農業總產值的78%,同年西伯利亞工業總產值僅為俄國的1.5%。當時,除采礦工業外,西伯利亞地區的其他工業部門都是極端落後的。黑色冶金業幾乎沒有,重工業生產的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特別是加工工業部門產品所佔比重微不足道,輕工業產品幾乎全部都要從俄國的歐洲部分輸入。沙皇的殖民政策阻礙了西伯利亞地區的資源開發和工業化進程。十月革命以後,西伯利亞地區的資源開發和工業化進程加快。十月革命以後,西伯利亞地區的經濟開發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經過幾十年的開發,西伯利亞逐步形成了以資源開發為主導的國民經濟體系。在大半個世紀的時間內,西伯利亞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鋪設,這里的生產力開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1897~1917年的20年間,鐵路沿線地區的城市從40座增加到63座,各城市居民數增加了2倍、4倍甚至8倍不等。
三十年代,原蘇聯第二個煤炭冶金基地在烏拉爾——庫茲巴斯地區建成。烏拉爾——庫茲涅茨克煤炭冶金聯合企業成了烏拉爾、西伯利亞地區實現工業化的基礎。組建綜合體的目的是為有計劃地將工業重心逐步向東部地區推移,並為消除新開發地區經濟上的落後狀態創造條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西伯利亞地區是原蘇聯的大後方,經濟發展的速度高其於其他地區。1941~1945年這里的基建投資額幾乎占蘇聯的1/4。1942年西伯利亞生產原蘇聯1/4以上的鋼和鋼材、1/3的生鐵和近一半的煤炭和焦炭。
五十年代,開發東西伯利亞的安加拉——葉尼塞地區自然資源的計劃開始實施。這是生產力進一步向東推移的標志。這個項目比烏拉爾——庫茲涅克聯合企業建設規模更大、所用時間更長。安加拉——葉尼塞開發計劃的實施極大地推動了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和伊爾庫茨克州生產力發展。西伯利亞經濟因此進入了一個高速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的目標是更加廣泛地開發西伯利亞地區的自然資源,並且在此基礎上建立若干個生產結構復雜的大型區域性生產組織。
六十年代,原蘇聯最大的石油天然氣基地——秋明油氣田的開發,使西西伯利亞變成了吸引資金和勞動力最多的地區。秋明油氣田的開發按其規模來說,大大超過了烏拉爾——庫茲巴斯煤炭冶金基地和安加拉——葉尼塞綜合體體系。開發秋明油田,使原蘇聯在不到 20年的時間內,在原油生產方面趕上並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生產原油最多的國家。
七十年代的重點工程項目之一是鋪設通向太平洋的第二條交通大動脈—貝阿鐵路。橫貫西伯利亞與遠東近北地區全長達3145公里的貝阿鐵路的建設,是原蘇聯加速西伯利亞與遠東經濟發展的又一重大步驟。隨著這條鐵路的建設,資源開發重點逐步推向近北的廣大地區。這里儲量豐富的煤、鐵、銅、鋅、鎳、石棉、雲母、磷灰石和森林資源等,有可能在近期內被大量開發。未來鐵路沿線地區的人口將不斷增加,並逐漸在這里建成若干個工業中心和新城市。
㈢ 西伯利亞將成俄羅斯最大廢城,西伯利亞消失了會對俄羅斯產生什麼影響
會拉低俄羅斯全國的經濟水平,土地利用資源也會變少,
㈣ 西伯利亞對於俄羅斯意味著什麼到底有多重要
歐洲自文藝復興之後,歐洲國家紛紛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在諸多歐洲國家中,有一個國家是最為與眾不同的,那就是位於東歐,被歐洲視為二流國家的俄羅斯。
歐洲諸多列強在大航海時代,無論是早期的葡萄牙、西班牙,還是後起之秀的英國、法國、德國等,雖然在全世界范圍內侵略擴張,劃分勢力范圍,但他們通常以殖民地的方式攫取利益。
西伯利亞地形圖
而其他方面,如面積廣袤的西伯利亞森林,為俄羅斯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木材。遍布全境的大小湖泊和河流,更使得西伯利亞擁有極為豐富的淡水資源。僅貝加爾湖,也就是中國曾經的領土北海,就擁有全世界1/5的液態淡水儲量。
而且西伯利亞地區還存在著大片的,從未開發的黑土地,這些都是最好的儲備耕地。可以說,依靠1300多萬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亞,只有1億多人口的俄羅斯,哪怕如敗家子一般只賣資源,也可以是全國生活的很好,這大概也是俄羅斯當今最大的底氣吧。
㈤ 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對俄羅斯帝國經濟有多大影響
西伯利亞大鐵路是橫貫俄羅斯東西的鐵路干線。起自莫斯科雅羅斯拉夫火車站,經梁贊、薩馬拉、車里雅賓斯克、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赤塔、哈巴羅夫斯克(伯力),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總長9298.2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鐵路。西伯利亞大鐵路曾經被稱為俄羅斯的「脊柱」、連接歐亞文明的紐帶,對俄羅斯乃至歐亞兩大洲的經濟、文化交流產生過舉足輕重的影響。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條鐵路為蘇聯打敗德、日法西斯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常識經濟篇。
㈥ 蘇聯解體後,為何俄羅斯沒有放棄西伯利亞
主要是因為西伯利亞擁有極為廣袤的土地。還有非常豐富的能源資源。而西伯利亞廣袤的土地可以為俄羅斯提供巨大的戰略空間。而且隨著北極冰雪融化以後,西伯利亞會變得越來越適合人類居住,所以俄羅斯才不會放棄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的存在提升了俄羅斯的政治影響力。有了西伯利亞地區的存在,俄羅斯才能發揮如今的影響力。試想一下,俄羅斯只擁有歐洲部分的領土,如何能夠對亞洲中部地區、北冰洋、亞太地區發揮如此大的影響力。
㈦ 為什麼說西伯利亞對俄羅斯極端地重要
首先西伯利亞是北亞地區的一片廣闊地帶,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至傑日尼奧夫角,北臨北冰洋,西南抵哈薩克中北部山地,南至蒙古、外興安嶺,面積約1300萬平方千米,除西南端外,幾乎全在俄羅斯境內。其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再加上其面積巨大,幾乎占據了俄羅斯三分之四的國土面積!若沒有的西伯利亞地區俄羅斯面積就會大幅度縮水。
西伯利亞也生產糧食,主要作物是春小麥,黑麥和燕麥也佔一定比重。西伯利亞糧食產量大約二千萬噸(含殼),變成糧食大約一千六百萬噸。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西伯利亞在俄羅斯經濟上是非常重要的,是俄羅斯的聚寶盆,也是俄羅斯的錢袋子,所以西伯利亞對俄羅斯來講是多麼的重要。
㈧ 西伯利亞地處嚴寒之地,且人煙稀少,為何是俄羅斯「命脈」
西伯利亞被稱為俄羅斯「命脈」是因為:
西伯利亞地域廣袤,自然資源豐富,能源燃料是西伯利亞的主要出口產品,年出口創匯高達100億美元以上,佔西伯利亞出口總額的40%左右。西伯利亞煤炭總儲量佔全俄的80%以上,可開采量為1626×108t,目前煤炭產量佔全俄的80%以上。
西伯利亞蘊藏有大量的黑色、有色金屬和貴金屬,鉛、鉑、鉬等主要金屬的儲量和開采量均較大,在全俄同類金屬的存儲量和開采量中佔有較大的比例。其中,鉑、鎳的存儲量和開采量在全俄鉑、鎳存儲量和開采量中的比例分別高達80%、92%和71%、96%,資源競爭優勢明顯。鐵礦儲量也較豐富,可采儲量為72×108t,產量約佔全俄的18%。
21世紀特別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亞太國家的經濟騰飛及其對資源能源的熱切渴求促使俄羅斯「向東看」,遠東因頗具區位優勢被聯邦中央打造為面向亞太的「橋頭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