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烏克蘭軍艦被俄羅斯扣留,美國敢出手救助烏克蘭嗎
我覺得美國還是不會為了烏克蘭就出兵相助,畢竟雖然美國等西方國家雖然一直在打擊俄羅斯,但是大多數是經濟,科技等方面的打擊,還遠遠沒有走到軍事方面的沖突,更是不會因為烏克蘭就出動軍隊。
根據俄羅斯媒體的報道: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公共關系中心發布消息稱,侵犯俄羅斯邊界的烏克蘭海軍艦艇「別爾江斯克」號、「尼科波爾」號和「亞內卡布」號被扣留,並且都是使用了武器。
而且在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的眼中,烏克蘭就是一個手中的棋子,如果俄羅斯還有烏克蘭真的有一天爆發了戰爭,美國是不會替烏克蘭出頭的。只會將烏克蘭丟棄。畢竟現在的美國還沒有和俄羅斯發生軍事沖突的一個想法。
『貳』 俄羅斯的黑海艦隊有哪些軍艦組成
黑海艦隊
始建於1785年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由它和波羅的海艦隊以及遠東鄂霍茨克艦隊一起構成的統一的,強大的沙皇俄國海軍,在當時名列世界海軍第三.
在200多年的歷史中先後參加過克里米亞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在衛國戰爭期間,參加了塞瓦斯托波爾、敖德薩保衛戰,逐漸發展成為前蘇聯四大艦隊之一。
冷戰期間,黑海艦隊的戰略任務是控制土耳其海峽,出地中海應對美國海軍第6艦隊;破壞歐洲的石油航線以及美國至亞洲的海上交通線;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從南翼包圍歐洲;支援印度洋分艦隊.
前蘇聯解體時,黑海艦隊共有大小艦只833艘,其中大型水面艦只45艘、潛艇28艘,另有飛機150餘架、艦載直升機85架及大量岸防和空防設備,總兵力約8萬人。
黑海艦隊是前蘇聯海軍中唯一不怕冰凍圍困的全天候艦隊,主要基地和艦隊司令部設在克里米亞半島的塞瓦斯托波爾。克里米亞半島位於烏克蘭南部,面積2.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50萬。克里米亞半島1783年歸並俄國,1954年前蘇聯最高蘇維埃將半島劃歸烏克蘭加盟共和國。蘇聯解體後,黑海艦隊成為俄羅斯和烏克蘭爭奪的首要目標。
由於地位不明,黑海艦隊仍懸掛前蘇聯海軍軍旗。1992年8月,俄烏兩國在雅爾塔達成協議,將黑海艦隊變成俄烏聯合艦隊,由兩國共同指揮。1995年6月,兩國正式決定將艦隊一分為二。因艦隊多數艦只年久失修,烏克蘭只接收18.3%的艦只,其餘部分折價售給俄羅斯。艦只分割取得進展,但雙方在塞瓦斯托波爾基地租用問題上分歧嚴重。俄方要求長期租賃並單獨使用該基地,重新組建俄羅斯黑海艦隊,但遭烏方拒絕。
俄羅斯目前正在黑海沿岸的新羅西斯克市修建海軍基地.
這支艦隊的行動范圍是黑海和地中海,它在黑海和亞速海有數個基地,其主基地是烏克蘭港口城市塞凡堡。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續使用這個港口作為其軍事基地在過去十數年中導致多次兩國之間的外交沖突。按條約俄羅斯將於2017年撤出塞瓦斯托波爾。每年俄羅斯向烏克蘭交納一億美元作為其基地的租金。
沙俄時期(1783年至1922年)
1783年沙皇葉卡捷琳娜大帝下令建立黑海艦隊,其最早的艦只是1695年彼得大帝建立的亞速海艦隊的船隻。艦隊很快就通過新造艦只得到擴充。在18和19世紀里黑海艦隊主要對土耳其和法國艦隊作戰。
在克里米亞戰爭中黑海艦隊一開始對土耳其艦隊作戰成功,但是在英國皇家海軍和法國艦隊到達後行動被動,僅限於保護塞瓦斯托波爾,而且其艦只僅被用作浮在水面上的海岸炮台。1856年塞瓦斯托波爾被攻破後剩餘艦只的船員將他們的艦只炸沉。在結束克里米亞戰爭的巴黎和約上黑海被中立化,俄羅斯不準在黑海上擁有多於土耳其的艦只。但是在1871年在倫敦召開的會議上這個限制又被取消。
十月革命後黑海艦隊持布爾什維克的紅旗,在此後的內戰中為了防止黑海艦隊落入白軍以及外國入侵軍的手中列寧於1918年6月18日下令艦隊自沉。
蘇聯時期(1922年至1991年)
戰後黑海艦隊被重建。過去被自沉的艦只被打撈上來後修復,新的艦只下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黑海艦隊主動對德國及其盟國作戰。除海戰外黑海艦隊的士兵也被用作陸軍。戰後還短期使用飛艇掃雷。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黑海艦隊被擴建為一致現代化的、戰略艦隊。除黑海外其行動范圍還擴展到地中海。1965年5月7日為紀念對法西斯主義的勝利黑海艦隊被授予紅旗勛章。蘇聯解體後黑海艦隊的艦只被分給了烏克蘭和俄羅斯。由於其經濟和財政緊張烏克蘭無法保持其艦隊。俄羅斯也很難保障其艦隊的作戰能力。
對於俄羅斯來說黑海艦隊擁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和政治價值,但是蘇聯解體後其軍事價值大降。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後博斯普魯斯海峽受西方控制,由此黑海艦隊的戰略價值也降低。同時蘇聯其它艦隊獲得核武備也相對黑海艦隊獲得了更大的戰略價值。
俄羅斯聯邦時期(1991年始)
蘇聯解體後整個蘇聯的艦隊被分割給此時獨立的國家,其重要性幾乎完全消失。直到蘇聯和烏克蘭達成協議為止黑海艦隊多年處於地位不明的狀況。俄羅斯每年向烏克蘭支付9700萬美元作為停泊費。
1992年後由於高加索地區的地區性沖突(尤其在喬治亞)以及這個地區作為一個原油運輸必經之地使得黑海艦隊獲得了新的任務。黑海艦隊的海軍航空兵、陸戰隊和運輸船車臣戰爭中支持性地或直接介入戰事。
黑海艦隊有一支非常著名的合唱團,這支合唱團在塞瓦斯托波爾有一個自己的劇院,它同時也在世界各地進行非常成功的巡迴演出。
在2005年/2006年俄羅斯和烏克蘭天然氣爭議中烏克蘭曾經考慮提高黑海艦隊租金。
『叄』 美國澄清俄羅斯嚇退美國軍艦一事,發生了什麼
美國「澄清」俄羅斯嚇退美國軍艦一事,是美國主動離開,並且從未承認該海域是俄羅斯領海。關於美國軍艦非法進入俄羅斯領海的事,和美國以往強勢的行為不同,俄羅斯在發出警告之後,美軍就「灰溜溜」的離開了。這也被國際上認為,是俄羅斯「嚇退」了美國導彈驅逐艦,不過顯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認為是美國害怕俄羅斯的實力,才原地逃跑的。
美國五角大樓就出面澄清不實言論,聲稱美國導彈驅逐艦離開該海域並不是因為懼怕俄羅斯的護衛艦,而是主動離開的,並且美國也不承認該海域屬於俄羅斯的領海。
『肆』 美國軍艦在攔截俄羅斯潛艇時被護衛艦擊沉,這件事情是真的嗎
美國軍艦被護衛艦擊沉這件事是真的,俄羅斯對美軍軍艦發射了一枚導彈,導彈擊中後美軍軍艦直接被擊沉,事件發生後,俄美立即召開了緊急會談。
據相關媒體7月2日消息透露,之所以俄羅斯核潛艇發射導彈做出回應,是因為美國的一艘潛艇在阿拉斯加的美國海域攔截了俄羅斯的核潛艇。俄羅斯這艘核潛艇不再忍讓直接發射了一枚巴爾干2000魚雷表達了自己的不滿,隨後擊沉了美國潛艇旁邊的軍艦。
『伍』 美國和俄羅斯有建交嗎
1803年4月,傑斐遜正式任命哈里斯為美國駐聖彼得堡的領事。10月,哈里斯到達俄國。在同俄國總理沃隆佐夫見面時,俄總理向哈里斯保證:俄國承認美國沒有任何問題,因為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已注意到美俄間貿易的增長。同月,沙皇頒布了承認哈里斯作為美國駐聖彼得堡領事的敕令。
1803年「費城」號事件進一步推動美俄關系發展。10月31日,美國「費城」號軍艦被的黎波里扣押。當時的黎波里是土耳其的行省。此事發生後,美國政府決定通過俄國向土耳其施壓,再由土耳其出面使的黎波里釋放「費城」號。哈里斯臨危受命與俄國政府交涉。在哈里斯的請求下,亞歷山大一世命令俄國駐伊斯坦布爾大使照會土耳其外交部,要求其命令的黎波里立即釋放被扣押的全體船員,歸還被劫持的艦只。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
對於俄國人的相助,美國總統迅速做出回應。1804年6月15日,傑斐遜寫信給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對俄國的友好調解和美俄貿易的順利發展一並表示感謝,並建議「兩國制定條文准確而具體的商約。貴國船隻可以在我國港口受到殷勤的招待、自由和保護,您的臣民在我國可以享受最惠國待遇。」而亞歷山大一世回信說:「在行動方面,我同意您的意見。」兩國首腦的通信,打開了建交的大門。
●陸海封鎖促成建交
1804年,拿破崙占據了歐洲大陸的半壁江山。為壓迫英國投降,拿破崙頒布了大陸封鎖令。而英國做出報復決定,於1807年制定了海洋法令,進行海上反封鎖。英法互斗,間接損害了美俄兩國的利益,促使兩國進一步接近。
1807年,美國駐英大使門羅向俄國駐英專使阿佩洛烏斯表達了兩國建立外交關系的願望。8月9日,阿佩洛烏斯向俄外交大臣進行了匯報。一個多月後,阿佩洛烏斯再次報告,美國大使門羅按照本國政府的指示,「要求與我立即見面,因為美國總統讓他通過我表達他對沙皇的深深敬意,並希望沙皇陛下贊成美俄兩國之間通過互派大使,建立直接的無保留的關系。」俄國政府對美國方面的建議做出了積極回應。1807年10月,俄國通知阿佩洛烏斯:亞歷山大一世同意美俄建交,皇帝陛下早就希望擴大和鞏固美俄之間的關系。
1808年8月,傑斐遜任命肖特為美駐俄國全權大使。肖特是傑弗遜的摯友,在歐洲任職過12年,此項任命表明傑弗遜對這一外交關系的重視。1809年4月,沙皇任命帕連為俄國駐美大使。
一切似乎進展得十分順利。但1809年春,肖特卻接到通知,美國國會參議院否決了對他的任命。新當選的麥迪遜總統重新任命約翰�6�1昆西�6�1亞當斯為駐俄大使,但也遭到了參議院的否決。為消除俄國的誤解,肖特向俄國保證,美俄建交不會有問題,參議院遲早會批
『陸』 日俄戰爭中俄國艦隊為何會敗給日本海軍
俄羅斯的戰敗與指揮上的失誤不無關系但是與俄羅斯海軍的部署和使用以及俄羅斯海軍的本身關系很大,在指揮上東鄉和上村也同樣存在著失誤而差點失掉取勝的機會。關於戰略上我覺得俄羅斯海軍的失敗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將艦隊配置成要塞艦隊,也就是專門防衛要塞的艦隊,成為了要塞的附庸品。將防禦放在了第一位,雖然在旅順戰役中,俄太平洋分艦隊的主要任務也就是防衛旅順港口,但是海軍是進攻性的兵種,海軍艦隊的優勢就在於他的機動性和強大的火力,所以海軍即使進行防衛作戰的時候,比如護航也是通過進攻的方式來進行的,對於比較對等海軍進行的海戰來講,機動性對雙方是同樣的優勢,進攻方和防禦一方都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而對於海洋來講沒有陸地那樣的優勢地形可以讓防禦方可以利用,而陸戰的迂迴有的時候是很困難的,而海洋來講進攻方可以利用任意一片海洋來進行攻擊,所以這時對防禦的一方來講就很困難了,所以防禦方也是要充分利用海洋打擊敵方艦隊使其失去或者暫時失去進攻能力,比如東鄉對於旅順港的進攻,其目的就在於封鎖俄海軍使其無法進攻日本陸軍的命脈—運輸線。而旅順的俄羅斯海軍只有在馬卡羅夫活著的時候才進行了一些主動進攻的方式。而俄羅斯海軍在日本軍隊兵臨城下的時候沒有主動採取進攻日本運輸線的進攻,而是拆下大炮組織海軍進行陸戰(二戰的時候也干過,同樣的可歌可泣),我不能否認俄羅斯海軍士兵的勇氣和精神,但是就像一個程序員不好好做程序而專注於公司衛生一樣,雖然有成果但是卻失去了最大的價值。而攻擊運輸線的效果俄羅斯人也不是沒有見到,海參崴分艦隊對於日本運輸線的進攻,特別是擊沉了其攜帶大型攻城火炮的長陸丸,使旅順的俄羅斯陸軍多撐了很長時間。當然旅順港的出口很窄,而且日本人有進行了封鎖,但是這不是俄羅斯海軍避而不戰的借口,難道說馬桶不合你的心意也能成為你拉在褲子里的理由嗎。要塞艦隊這一支配觀念反映出俄羅斯民族的氣質,即民族特點,民族偏見。試問,要塞艦隊象徵什麼?象徵防禦思想。存在艦隊象徵什麼?象徵進攻思想。俄國自身在何種戰爭中最為引人注目、卓越傑出呢?是在防禦戰中。毫無疑問,俄國有過它的蘇沃洛夫;然而,在1812年,在克里米亞,如今又在1904-1905年,俄國所傾向的則是防禦。它自恃國土遼闊、人口眾多,可以任憑敵人捶打,由於人多便能倖存。在軍事上,俄國作為一個國家無進取心可言。俄國對於防禦已經偏愛至麻木不仁的程度。它並未領會到進攻乃是國家和Government的一項決策,作為深受防禦思想之苦的民族,並未矯正其對防禦的這種天生癖好,並在國家政策和軍事政策中對防禦和進攻予以適當協調。我覺得這段話也能對我們有效,因為我們與俄羅斯有太多相似之處了,那麼我們現在是不是要好好考慮一下了?
而很多俄羅斯人又認為一支被封鎖的艦隊也可以對敵人產生威懾作用,也可以使敵人無法直接從海上攻佔港口,但是威懾僅僅是威懾而已,所有有成就的將領都不害怕冒險,拿破崙說過如果害怕冒險就無法進行戰爭。而俄羅斯海軍給我的印象就是好像害怕冒險一樣,其後期的主動出擊都是以突圍為目的的,當然在突圍戰爭中也是主動避戰。當然東鄉是希望和俄羅斯太平洋分艦隊進行決戰的,那麼如果俄羅斯人主動迎戰的話,即使全部被擊沉了又怎麼樣,俄羅斯海軍的精華全在太平洋上,而那時俄羅斯人在戰列艦的數量上還是佔有優勢的。而從兩次突圍戰的戰況來看,太平洋分艦隊的士兵遠強於增援的波羅的海艦隊的那些士兵,如果太平洋分艦隊的失敗是發生在大洋之上是與日海軍進行大戰後的結果,那麼日本的聯合艦隊必受重創,也就是慘勝,再厲害的海軍將領也難以在劣勢的情況下面對主動迎戰並有大戰決心的敵人而全身而退,那麼日本國內無法建造戰列艦的劣勢就顯現出來了。即使交戰之前雙方主力戰艦數量基本相等,而日本海軍只有這些戰艦,俄羅斯人的二線艦只就將發揮作用,二線艦只日本沒有而俄國人有。那麼羅日傑斯特文斯基的艦隊到來之時面對的威脅基本上就很小了,甚至可以縱橫日本海,切斷日軍運輸線然後俄陸軍的反擊將擊敗日本。就像1805年英國海軍將領考爾德面對優勢之敵進行作戰時,納爾遜所說的那樣:當他們將考爾德擊敗之時,他們在今年內將不會對英國製造麻煩。
而大洋上中間基地的缺少,這就給羅日傑斯特文斯基的艦隊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在整個航程中整個艦隊只有一個浮動基地勘察加號修理船。而當航行到金蘭灣時由於德國運煤船的離去俄羅斯艦隊不得不超載加煤,一方面繼續降低了航速,降低了可操作性和穩定性使在這方面本就有缺失的法式戰艦更加難以控制。而且加煤量的增加也增加了軍艦的吃水,使裝備重裝甲的水線部分沒在水中而防護較低的上層建築有更大的被打擊的機率。
俄羅斯人一開始將艦隊弄成要塞艦隊,而當要塞被封鎖的時候又搬出了存在艦隊的理論(艦隊第一而忽視要塞的作用),也就是說俄羅斯人從來沒有使用過比較正確的海軍理念。
2艦隊的集結地點。馬漢在海權論中提到的海軍戰略三原則是集中原則,內線原則(也就是占據好的位置),還有交通線。當然俄羅斯由於地理原因是無法將艦隊集中配置,而大洋上的要點都為其他國家所佔領,使俄羅斯人很難在大洋上建立中間站為遠洋艦隊進行補給和維修,或保護其遠洋交通線(當然對於俄羅斯來講廣袤的陸上領土可以使其可以必要時進行陸上運輸)。俄羅斯的海軍精華主要在於旅順這個不凍港(俄羅斯對不凍港的需求就好像中華對於煙民一樣)。個人感覺其如果要在太平洋上配置海上力量,不如將其配置於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威)。雖然海參威每年有5個月的冰凍期,但是當時破冰船的運用完全可以忽略這個劣勢,而海參威對比與旅順來講,日本軍隊很難從陸地上進攻海參威,因為那對於日本陸軍來講太遙遠了,而從甲午再到日俄來看主要艦隊的覆滅都是發生在港口內的。而海參威的出口遠大於旅順,旅順雖然地處黃海和渤海的要沖,但是出口狹小,而且只有再漲潮時才能通過大型艦只。而且海參威各種設施齊全,旅順設施比於威海要好,但是其船塢卻無法容納而修復當時的較大的戰列艦,而海軍所需的炮彈維修材料之類運輸又遠於海參威。如果俄羅斯太平洋分艦隊集結於海參威那麼對於日本海上運輸線來講威脅要大於旅順,因為海參威更難於被監視,而且距離日本的主要運輸線日本海要近。
再退一步講即使俄國人將其海軍主力全部配置於波羅的海的喀琅斯塔德,那麼其效果也要強於分散配置於兩個相隔甚遠的大洋。雖然相距很遠,但是俄羅斯海軍的增援艦隊的力量就要遠強於羅日傑斯特文斯基的艦隊,至少要減去幾艘老舊的戰艦而增加至少6艘較新的戰艦(也就是被俄羅斯海軍配置於旅順的艦隊),而俄羅斯人也早注意到了火炮的統一性,只不過在對馬中的艦隊是湊的,那麼這支艦隊的戰鬥力是無法小視的,十艘先進的戰列艦,即使還是羅日傑斯特文斯基指揮那麼日本艦隊也無法一口就吃下他,俄羅斯海軍也就不必輸的這么徹底。
以後的所有人對於俄羅斯海軍的覆滅都提到了羅日傑斯特文斯基在旅順艦隊覆滅後固執的沖向遠東。但是對於俄羅斯來講他們的確需要一場勝利,在旅順陷落後德皇威廉說:「俄國在連連失利後締結和約,將會使其軍事威望喪失殆盡,他可能會制沙皇於死地,也許還會導致君主制的覆滅,並產生民主制度,而這種民主制度在野蠻落後的俄國……將會表現出在文明社會完全不同的恐怖面目(不得不佩服威廉的這個預言,看到這句話我對他居然產生了幾分好感)。日本在國外維持一支軍隊比俄國在自己家裡維持一支軍隊耗費更多,一年之後即使俄國不能獲勝,而只是將日本陷入戰爭泥潭,局勢也比現在媾和有利。」而俄羅斯經常因為這些不關乎其歐洲腹地生存的戰爭而發生劇烈的政治變化,和政治結構調整,比如後來的阿富汗和車臣。所以說羅日傑斯特文斯基是為了沙皇為了俄羅斯而遠航的,即使他失敗了,我覺得也要比那時一些在家裡享用美味和美女的評論家要好(就好像甲午時的清流黨)。
3俄羅斯的海軍本身,其實這個問題可以上升到當時的整個俄羅斯的社會,但是我手頭資料不多而且本著莫談國事的原則,我就討論海戰的主體海軍本身。俄羅斯海軍是貪污腐化者的樂園,海軍經費以百萬盧布為單位被挪用。蘇沃洛夫公爵號剛剛下水試航的時候甲板竟會散開,因為使用木楔固定的而鉚釘都被偷賣光了。一艘新式的魚雷艇從喀哴斯塔德航行到聖彼得堡的途中沉沒了,因為鉚孔里塞的都是黃蠟。從軍艦上發射的炮彈不能爆炸,火炮也經常出毛病,還有上文中提到的那個海軍上將阿列克謝耶夫。而且缺少協同,在開戰時整個旅順只有153發艦用的12英寸炮彈,而沒有12英寸大炮的海參威卻有1037發。在用人方面羅日傑斯特文斯基的艦隊的兩個副司令,一個是炮兵教導隊的教官,一個是刻赤市的地方長官對海戰一竅不通。而專業的海軍軍官的表現也不敢恭維(除了馬卡羅夫),在對戰爭的准備上,臨場的指揮上,平時的訓練中都做出了許多錯誤的決定,或者說不作為,而且很多人缺乏信心和必要的勇氣。而表現英勇的士兵們卻處於缺少軍餉,缺乏營養和社會地位的位置,在俄羅斯國內士兵是不允許進入劇院餐廳和公園的,甚至於有的城市不允許士兵上街道,這與日本對於軍人的態度可謂有天壤之別。除去其腐敗的原因,俄羅斯海軍軍官的獨立作戰能力和應變能力十分缺乏,一旦失去指揮或者失去呼應就不知所措或者說很茫然,只有像陸軍一樣的大兵團作戰能力,而把海戰當作陸戰來打,沒有英國海軍和日本海軍這種海盜式的打法。可以說那時整個俄羅斯海軍在崩潰的邊緣。
『柒』 俄羅斯缺少軍艦,難道不能從別國購買嗎
不要以為俄羅斯不想從其他國家進口軍艦,問題是俄羅斯買不到;你能買到的東西,不一定是你自己看重或使用的。因此,俄羅斯不得不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海軍衰落。
所以,綜上所述,俄羅斯最終只能選擇一個國家,那就是我們的「花農」。
近年來,我國海軍取得了相當驚人的成就,各種先進驅逐艦在「下交子」進程中下水並投入使用。055、052C、052D、054A等護衛艦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艦船。國慶前夕,4萬噸級075型兩棲攻擊艦成功下水,遠強於法國「西北風」的存在。
中國海軍的快速發展,一定對衰落的俄羅斯海軍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捌』 俄羅斯海軍實力日漸衰退,俄羅斯為什麼不進口別國軍艦
能為俄羅斯建造軍艦的,要麼是俄羅斯的對手,要麼是俄羅斯的學生,俄羅斯在明面上不能低頭,二是進口別國軍艦,也不安全,性能也不如自己造的好。
『玖』 烏克蘭被俄羅斯沒收的是什麼軍艦
烏克蘭海軍艦艇「別爾江斯克」號、「尼科波爾」號和「亞內卡布」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