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俄羅斯的風土人情有什麼
隴西行(陳陶)
② 俄羅斯的風土人情
1、俄羅斯人是非常注重禮儀的,比如:見面他們通常是用握手來表達的,但是如果帶了手套的話,在握手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先把手套脫下,這一點是非常重要。
俄羅斯的禮儀習俗中從很多方面都能看出對女性的尊重,比如:如果到俄羅斯當地的居民家中做客的時候,應先向女主人問好,然後才是向男主人及其他人問好。而且,男士如果要想吸煙的話,也要先徵求女士的意見。
2、俄羅斯人對自己的儀表以及服飾也是非常注重的。在俄羅斯的民間,結過婚的婦女必須要戴以白色為主的頭巾,而沒有結婚的姑娘大都喜歡戴一頂漂亮的帽子。
在城市中生活的俄羅斯人都是穿西裝、套裙。但要去拜訪俄羅斯人的時候,進門後為了表達禮貌我們應該自覺的摘下墨鏡,脫下帽子、手套以及外套。
3、到俄羅斯遊玩的人們一定要記住俄羅斯人對「13」這個數字非常的忌諱,因為他們認為「13」象徵著凶險和死亡。反而,他們十分喜歡「7」這個數字,因為在俄羅斯人的嚴重數字「7」所代表的是幸福和成功。
俄羅斯人認為黑貓會帶來不好的事情,所以他們很不喜歡。鏡子在俄羅斯是神聖的物品,打碎它象徵著靈魂的破碎。同樣是破碎,但對於杯盤的破碎所帶來的寓意卻是富貴與幸福。
4、俄羅斯人對飲食也是非常講究的,他們有許多品種的菜餚,在世界上「俄式大餐」都是非常有名的。到俄羅斯遊玩的朋友們,一定要去品嘗一下俄餐里最為美味的魚子醬,再搭配上正宗的羅宋湯,還有俄羅斯傳統的小煎餅,在體驗美味的同時也體會了當地美食的民族特色。
在俄羅斯餐桌上會見到各種各樣的肉類食品,對於愛吃肉的朋友們俄羅斯是你們不得不去的好地方,因為像牛肉、羊肉、牛排、香腸等幾乎每餐都會有。
(2)俄羅斯風情是什麼擴展閱讀:
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以莫斯科大公國為中心,逐漸形成多民族的封建國家。1547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改大公稱號為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1861年廢除農奴制。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成為軍事封建帝國主義國家。
1917年2月,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專制制度。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後擴至15個加盟共和國)。
1990年6月12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發表《國家主權宣言》,宣布俄羅斯聯邦在其境內擁有「絕對主權」。1991年8月,蘇聯發生「8.19」事件。9月6日,蘇聯國務委員會通過決議,承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個加盟共和國獨立。
12月8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個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在別洛韋日簽署《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宣布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12月21日,除波海三國和喬治亞外的蘇聯11個加盟共和國簽署《阿拉木圖宣言》和《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議定書》。
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至此,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並成為蘇聯的唯一繼承國。1993年12月12日,經過全民投票通過了俄羅斯獨立後的第一部憲法,規定國家名稱為「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意義相同。
③ 俄羅斯的民俗風情
俄羅斯族主要居住在呼倫貝爾額爾古納市境內,1986年前稱為華俄後裔。他們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來此採金、修築中東鐵路的中國內地漢族單身男子和居住在俄方一側俄羅斯少女結合的後代。
俄羅斯族一般從父姓,名字多半中俄雙重姓名。他們的住房一般是具有明顯俄羅斯風格的「木核楞」或歐式建築。飲食特點是以俄羅斯風味餐飲為主,也經常食用中餐。俄羅斯族同當地其它民族一樣也過元旦、五一、三八、十一及民間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慶祝方式與當地漢族相同。但是,俄羅斯族一年當中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當數「復活節」,也稱之為「巴斯克」節。節日期間,親友間互相祝賀,長者向兒童贈送禮品。青年人向長者請安祝福,並有俄羅斯歌舞表演、撞彩蛋、盪鞦韆等活動,同時全家人一同品嘗精心製作的各式俄羅斯風味美食。
俄羅斯族是我國各民族中的一個成員,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成為呼倫貝爾旅遊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
④ 俄羅斯的民族風情
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是展現其民族文化特徵和內涵的主要內容之一。俄國是個多神教的國家,988年羅斯受洗,基督教取代多神教,而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的東正教在俄羅斯則是最大和最有影響的宗教,俄羅斯人主要信奉東正教。據統計,目前全世界約有東正教徒一億五千萬人,僅前蘇聯就有八千多萬人,占前蘇聯人口的30%以上。因此,在多神教,東正教及古羅斯人的神話傳說的共同影響下,在俄羅斯民間流傳著各種徵兆和俗信,這些都具體反映在俄羅斯人的言語、行為和習慣方面。
隔著門檻不握手
當我們去俄羅斯人家裡做客時,主人一開房門,我們會很自然地伸出手去握手以示問好,而俄羅斯人站在門口從來不向客人伸手,而是要等客人進門後才握手。一些上了年紀的主人會解釋說:"隔著門檻不握手,這是我們的規矩。"古時,斯拉夫人把夭折的孩子、亡故的長輩埋在自家門檻下,認為死者的靈魂會保佑全家平安無事。在俄羅斯人的心目中,門檻是極為重要的地方,所以不能站在門檻上,不能坐在門檻上,尤其是外人不能踩門檻。由此而產生了新郎在婚禮迎接新娘時必須把新娘抱進家門的習俗,假如新娘自己跨過婆家的門檻,會惹得祖宗的靈魂發怒的。迷信雖然已成過去,但這一習俗在許多地方保留了下來。
在俄羅斯,關於"門檻"有很多不祥的說法:在自己的家門口絆了一腳,家裡准遭不幸、出門時絆了一腳,辦事不會順利、不能隔著門檻送東西否則會不幸臨頭、隔著門檻問好,是不祥之兆:要麼會和人吵架,要麼孩子將是啞巴、必須邁右腳跨門檻,假如邁左腳過門檻,則辦事不順等等。
呸,呸,呸,消災驅邪求吉利
在與俄羅斯人交往中,有時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誇對方"氣色不錯"或者"諸事如意"等,對方會發出二三聲 (呸,呸!)。假如我們不了解這其中緣由,會流露出疑惑的神情。在俄羅斯按舊時的說法,眼睛集中了一個人的力量,因此歹毒的人只要看人一眼,就能毀壞他的生活。換句話,用毒眼看人,就會使其遭遇不幸,在俄語中有 (毒眼)這個說法。古時的人擔心被這種眼睛看過之後會遭不幸,就吐三次唾沫以達到驅邪的目的。後來,意思引伸到姻聽到誇獎、贊美等好話而擔心引起不吉利的後果,人們擔心魔鬼聽到這些好話以後,會傷害人。比如,古時候,俄羅斯人常常給孩子起一些難聽的名字,如: (麻子), (斜眼)等,認為魔鬼是不會對有這些名字的孩子感興趣的,從而可以使他們免遭不幸。
見人打噴嚏,要祝身體好
與俄羅斯人交往時,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突然有人打了一個噴嚏,這時俄羅斯朋友肯定會說一句祝你(您)身體好!,這已經成了一條人人遵循的慣例了。這是因為,古時的羅斯人認為噴嚏有特別的魔力,民間中有許多關於打噴嚏的預兆如: (星期一、空著肚子打噴嚏"有人送禮來;星期二打噴嚏"有外人來;星期三打噴嚏。有消息到;星期四打噴嚏,有人誇;星期五打噴嚏:有約會;星期六打噴嚏,心想事成;星期日打噴嚏"有客人上門。的傳說有關:上帝造了人,往人的臉上吹了口氣。於是人就有了生命。由此就有了一個說法:吸氣時,氣給人生命,出氣時。氣就會跑出去。人就有大病臨頭(俄語成語表示"死,咽氣").而人在打噴嚏時,先吸氣,後噴氣,通常是張大嘴巴,魔鬼會乘虛而人。就是死期臨近。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必須運用語言保護的方式,在熟悉的同齡人中間(通常是年輕人),當女人打噴嚏時。可能聽到一種不帶惡意的、開玩笑的問候:祝你身體好。就這樣,俄羅斯人一代接著一代,遵循這個傳統的慣例向打噴嚏的人問好,盡管許多人並不信教或者不知道上面提到的說法。
無端發笑是傻瓜
俄羅斯人在公共場合,如上班時或公交車中很少微笑。他們認為笑必須是真誠的。出自內心的,而莫名其妙、無緣無故的笑是不可取的。俄語諺語雲; (無端發笑是傻瓜。)我們的學生有時在課堂上突然笑聲一片,俄羅斯教師很不埋解,稱之為 (傻笑),使我們的學生常常感到委屈。在俄羅斯的餐廳、公交。劇院等公共場合。我們的同胞常常會爆發出一陣朗朗的笑聲。招來俄羅斯人的異樣目光。 ...
⑤ 傳統的俄羅斯民族風情有哪些
風俗:俄羅斯人交際時通常在三種情況下使用「你」:1、對16歲以下的兒童;2、近親之間與同事之間(年輕人之間);3、年輕人對年輕人。對老年人、陌生人(兒童除外)和領導人則稱「您」。對兒童可直呼其名,而對老年人、陌生人和領導人則應呼其名字加父稱。目前在俄羅斯「先生」、「同志」、「公民」三種稱呼並存。一般在商業機構、新聞媒體和官方機構中人們習慣相互稱「先生」;以前在蘇聯時期普遍使用的「同志」,現在仍然在國營企業、軍隊、公安部門使用;而「公民」通常在公共場所使用,比如:火車站、商店等。在公開發言時,一般在發言人的姓後面加上「先生」、「同志」或其相應職稱「教授」、「工程師」等,比如:「現在請扎羅夫教授講話」。在寫公函時,一般寫收件人名字加父稱;在非常正式的信函中收件人的姓前面應加上「先生」或其相應職稱。大部分俄羅斯人都在家中用餐,只在上班的午休時間才去餐館。遇有喜慶或舉辦婚禮時,俄羅斯居民通常都在餐館舉行,由邀請人付費。朋友聚會一般在家庭環境下進行。客人通常都帶給主人小禮品(蛋糕、酒)和鮮花。 麵包和鹽:鋪著綉花的白色面巾的托盤上放上大圓麵包和麵包上面放一小紙包鹽。捧出「麵包和鹽」來迎接客人,是向客人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熱烈的歡迎。 親吻:在比較隆重的場合,有男人彎腰吻婦女的左手背,以表尊重。長輩吻晚輩的面頰3次,通常從左到右,再到左,以表疼愛。晚輩對長輩表示尊重時,一般吻兩次。婦女之間好友相遇時擁抱親吻,而男人間則只互相擁抱。親兄弟姐妹久別重逢或分別時,擁抱親吻。在宴會上喝了交杯酒後,男方須親女方嘴。 忌諱:俄羅斯特別忌諱「13」這個數字,認為它是凶險和死亡的象徵。相反,認為「7」意味著幸福和成功。俄羅斯人不喜歡黑貓,認為它不會帶來好運氣。俄羅斯人認為鏡子是神聖的物品,打碎鏡子意味著靈魂的毀滅。但是如果打碎杯、碟、盤則意味著富貴和幸福,因此在喜筵、壽筵和其它隆重的場合,他們還特意打碎一些碟盤表示慶賀。俄羅斯人通常認為馬能驅邪,會給人帶來好運氣,尤其相信馬掌是表示祥瑞的物體,認為馬掌即代表威力,又具有降妖的魔力。遇見熟人不能伸出左手去握手問好,學生在考場不要用左手抽考簽等等。 洗禮節:俄羅斯東正教節日,在公歷1月19日。這一天往往是基督教的入教儀式,新生兒在命名日受洗。在洗禮節那天人們除去教堂祈禱外,還要到河裡破冰取「聖水」。1月18日晚是占卜日,特別是女孩子,在這一天晚上要佔卜自己的終身大事。 謝肉節:又名「狂歡節」,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之一。時間在復活節的第8周,過7天,每一天都有不同名稱,第1天為迎節日,第2天為始歡日,3第天為大宴狂歡日,第4天為拳賽日,第5天為岳母晚會日,第6天為小姑子聚會日,第7天為送別日。節後第7周內是齋期,不殺生,不吃葷。人們在謝肉節期間舉行各種歡宴娛樂,跳假面舞,做群眾游戲等。
⑥ 俄羅斯的風土人情
俄羅斯獨特的民俗風情
俄羅斯人對酒懷有一種特殊的情結。女士們一般喜歡喝香檳酒和果酒,而伏特加則是男士們的至愛。俄羅斯人喜歡喝純粹的白酒,並喜歡大杯大杯地豪飲下去。這是他們豪爽浪漫、不拘小節性格的反映。
俄羅斯有用麵包和鹽迎接貴客的習慣。一進酒店,就見兩個象從童話里走出來的盛裝俄羅斯姑娘款款走上前,她們親切地行禮,然後遞給你一塊圓麵包,麵包上邊放著一個小鹽缸。您撕下一小塊麵包,沾上鹽吃了。用麵包和鹽接待客人,是因為鹽在歷史上是很昂貴的,沿襲至今,表示對貴客的友好和尊重。
套偶或套娃是俄羅斯最典型、最普及的民間工藝品之一。套偶是用彩色油漆加以描繪,大多穿傳統的俄羅斯民間服飾,包著頭巾,提著小花籃,煞是鮮艷可愛。套娃的價格隨著木頭的質量和製作工藝的精細程度不同,便宜的有1至3美元。
俄羅斯的人名常常令中國人頭痛,俄羅斯的姓名全部由名字,父稱和姓三部分組成,又有小名,愛稱和呢稱,名字相當於中國人的大名,即正式名字。大名與小名,愛稱是相互對應的。在實際交流中,直呼大名是非常必要的。蘇聯時期,最常用的稱呼是同志和公民,而如今,男士和女士則是常用的,「母申娜」即男人,男士的讀音,「接物什嘎」則是女士,姑娘、小姐的稱呼。從十幾歲到五、六十歲都可以用,對上了年紀的女性,千萬別叫人家老奶奶「巴布希嘎」,那是極不禮貌的,俄羅斯怕別人說她老。對小夥子,可直呼「年輕人」。
禮儀方面,送鮮花是最佳的禮物,可一定要記住,送花一定要送單數。巧克力則是萬能的禮物,價值不必太高,正應了「禮輕情義重」。中國人若給親戚朋友帶禮物,木套娃娃是首選。木套娃娃也叫「瑪特遼什卡」,是由小到大一層一層套起來的。大披肩、木雕製品,軍服、軍用水壺、紀念章、水晶製品,以及望遠鏡,夜視儀、工藝手錶、懷表等。大個的還有俄式茶飲。俄制的伏特加酒也是上好的禮物。
還有更有趣的,請看:http://www.9skyru.com/Html/bzgg/200855763.htm
⑦ 俄羅斯風情,比如風俗飲食建築。
俄羅斯領土跨越歐亞兩大洲,自然而然地融合了東西方兩種文化。俄羅斯重視發展文化事業,大量出版圖書和報刊,建立了許多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俱樂部等群眾性文化設施。俄還重視對博物館珍品和歷史建築文物的保護,擴建和新建了許多博物館。俄羅斯的博物館按專業可分為革命歷史博物館、歷史博物館、藝術博物館、各專業博物館以及其他博物館等。著名的大型革命歷史博物館有俄羅斯中央革命博物館、國家歷史博物館、克里姆林宮博物館、中央海軍博物館等。較大的藝術館有莫斯科科列季亞克夫國家繪畫陳列館。俄羅斯文學源遠流長,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出現了普希金、萊蒙托夫、果戈里、別林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高爾基、肖洛霍夫等世界馳名的大文豪和作家。俄羅斯的美術源遠流長,繪畫有著悠久的歷史,著名的藝術大師有列維坦列賓、蘇里柯夫、克拉姆斯科伊等。俄羅斯的宗教音樂和民間音樂有著深遠的歷史傳統,歌劇、交響樂和室內音樂具有鮮明的民族氣質,奔放豪邁。俄羅斯的戲劇藝術體裁和形式多樣,最早出現在宮廷里,19世紀進入繁榮時期,果戈理的《欽差大臣》等社會戲劇充滿強烈的時代氣息,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同時涌現出了許多傑出的藝術大師。亞?尼?奧斯特羅夫斯基是19世紀50年代以後俄羅斯文壇眾多的戲劇作家中最傑出的代表,被稱為「俄羅斯戲劇之父」。俄羅斯的馬戲團在俄羅斯也很受人們的歡迎,馬戲團團員訓練有素,技藝精湛。俄羅斯人有卓越的民間藝術。實用裝飾藝術有金屬、獸骨和石頭的藝術加工,有木雕、木雕壁畫、刺綉、帶花紋的紡織品、花邊編織等。最有名的工藝品有木製套娃、木刻勺、木盒、木盤等木製品。
風俗:
俄羅斯人交際時通常在三種情況下使用「你」:
1、對16歲以下的兒童;
2、近親之間與同事之間(年輕人之間);
3、年輕人對年輕人。對老年人、陌生人(兒童除外)和領導人則稱「您」。對兒童可直呼其名,而對老年人、陌生人和領導
人則應呼其名字加父稱。目前在俄羅斯「先生」、「同志」、「公民」三種稱呼並存。一般在商業機構、新聞媒體和官方機構中人們習慣相互稱「先生」;以前在蘇聯時期普遍使用的「同志」,現在仍然在國營企業、軍隊、公安部門使用;而「公民」通常在公共場所使用,比如:火車站、商店等。在公開發言時,一般在發言人的姓後面加上「先生」、「同志」或其相應職稱「教授」、「工程師」等,比如:「現在請扎羅夫教授講話」。在寫公函時,一般寫收件人名字加父稱;在非常正式的信函中收件人的姓前面應加上「先生」或其相應職稱。大部分俄羅斯人都在家中用餐,只在上班的午休時間才去餐館。遇有喜慶或舉辦婚禮時,俄羅斯居民通常都在餐館舉行,由邀請人付費。朋友聚會一般在家庭環境下進行。客人通常都帶給主人小禮品(蛋糕、酒)和鮮花。
望採納
⑧ 俄羅斯的風土人情有哪些
禮儀習俗
俄羅斯人一般的見面禮是握手,但要注意握手時要脫下手套。久別的親朋好友常用親吻擁抱禮,男士一般吻女士的手背。在隆重的場合,俄羅斯人用「麵包加鹽」的方式迎接貴賓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熱烈的歡迎。應邀到俄羅斯人家做客,進屋後應脫衣帽,先向女主人問好,再向男主人和其他人問好。男士吸煙,要先徵得女士們的同意。
東正教復活節慶祝活動
對於數字,俄羅斯人忌諱13,而喜歡7,認為7象徵幸福和成功。送禮也喜愛用單數,認為雙數不吉利。
民族服飾
俄羅斯大都講究儀表,注重服飾。在俄羅斯民間,已婚婦女必須戴頭巾,並以白色的為主;未婚姑娘則不戴頭巾, 但常戴帽子。在城市裡,俄羅斯目前多穿西裝或套裙,俄羅斯婦女往往還要穿一條連衣裙。前去拜訪俄羅斯人時,進門之後務請立即自覺地脫下外套、手套和帽子,並且摘下墨鏡。這是一種禮貌。 典型的俄羅斯民族服裝是:男子是斜襟長袖襯衣,通常在領口和下擺有綉花,穿時在襯衣外面系一根腰帶。襯衣一般是用麻紗布、白棉布做成,也有用色彩鮮艷的花布做成。褲子稍肥,是用白布或染色的花布做成。
忌諱
俄羅斯特別忌諱「13」這個數字,認為它是凶險和死亡的象徵。相反,認為「7」意味著幸福和成功。俄羅斯人不喜歡黑貓,認為它不會帶來好運氣。俄羅斯人認為鏡子是神聖的物品,打碎鏡子意味著靈魂的毀滅。但是如果打碎杯、碟、盤則意味著富貴和幸福,因此在喜筵、壽筵和其它隆重的場合,他們還特意打碎一些碟盤表示慶賀。俄羅斯人通常認為馬能驅邪,會給人帶來好運氣,尤其相信馬掌是表示祥瑞的物體,認為馬掌即代表威力,又具有降妖的魔力。遇見熟人不能伸出左手去握手問好,學生在考場不要用左手抽考簽等等。
⑨ 俄羅斯民族風情
俄羅斯人在與自然環境、外敵和自己的命運的抗爭中,在與東、西方文明交融的歷史景觀中,尤其是在與斯拉夫其他部族、東歐、北歐和日耳曼人、蒙古人等相融合的過程中,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到了近代,透過歷史的棱鏡,我們所看到的俄羅斯人除上面談到的一些不能令人稱道的特徵外,既有堅韌、發達的直感和不受約束的狄奧尼索斯精神,以及與此相關的神秘主義靈感和非凡的藝術創造力,又具有閃閃發光的理性、發達的科學思維和批判精神,作為一個舉世無雙的天才而奇特的民族吸引著世界人民。
這里要特別說一說俄羅斯人的酒神崇拜的狂歡文化。希臘的酒神崇拜具有鮮明的狂歡性,是希臘人強有力生命的一種自然釋放。同希臘人相似,俄羅斯人也有狂歡文化,並且在這種狂歡文化中有更多的非理性、蠻夷的因素。俄羅斯人的這種狂歡文化不僅表現在各種節日(包括一些宗教節日)和慶典之中,而且表現在日常生活的飲酒文化中。俄羅斯人酷愛飲酒舉世皆知,他們不僅是為了享受酒的美味,而且是為了追求飲酒後心靈的無拘無束的自由感,以求進入酒神狀態、獲取酒神狂歡的激情,並自由地釋放出東正教教堂金頂壓抑下的這種激情。這可以說是俄羅斯人生命理想的一種象徵。「這其中有原始生命沖動,也有神秘的心靈感應」,「人的粗野、原欲和競爭都在這種文明許可的形式下……得到了充分的表現。」並且,俄羅斯人的狂歡行為遠遠超越了慶典框架的約束,他們經常在朋友間舉辦的宴飲、聚會上邊飲酒邊載歌載舞,盡情地表現酒神帶來的靈感和迷醉,以及蘊藏在生命中的潛在熱情和沖動。當然,對於苦難深重的社會底層的俄羅斯人,飲酒後民族狂歡性格的充分抒展,也是靈魂的暫時解脫。
對於這一充滿心理和性格矛盾的民族,一位西方學者作了不乏尖刻的精彩概括:「俄羅斯文明顯示出一種奇妙的混合特性,既有違抗不得的紀律,又充滿著冷酷無情的壓迫,虔誠中夾帶著暴力,祈禱神祗而又褻瀆它們,充滿著音樂但也非常粗俗,忠誠而又殘忍,一副奴隸似的卑微卻時而表現出不屈不撓的英勇。這一民族無從發展出和平的美德,因為面對著漫長的冬天和待不到黎明的冬夜,他們必須要戰斗,而這是一場苦鬥,他們要戰勝橫掃冰封大地的凜烈極風。」
⑩ 什麼是俄羅斯風格
俄羅斯風格設計多以簡練的色彩和冷靜的基調為主,在強調理性冷靜的同時又加入少許的出奇的創意加以配置,用《這個殺手不太冷》這部電影來形容它的風格最適宜不過。總體特徵是輕盈、華麗、精緻、細膩。室內裝飾造型高聳纖細,不對稱,頻繁地使用形態方向多變的如「C」「S」或渦券形曲線、弧線,並常用大鏡面作裝飾,大量運用花環、花束、弓箭及貝殼圖案紋樣。善用金色和象牙白,色彩明快、柔和、清淡卻豪華富麗。室內裝修造型優雅,製作工藝、結構、線條具有婉轉、柔和等特點,以創造輕松、明朗、親切的空間環境。
俄羅斯風格設計以淺米黃色系作基調,地面與大塊量體分割採用深胡桃色與深色對比強烈的視覺效果。選用深色麂皮沙發與胡桃木系傢具突顯質感,裝飾品搭配自然系的後現代自然家飾來襯托空間的人文雅緻氣氛,整體空間感覺冷靜、淡雅。
由於身處北國,木材資源豐富,俄羅斯人對木材是情有獨鍾的,連餐廳都不例外,樺木的地板,實木的餐廳桌椅,一切給人的感覺都是那麼親近溫和。整體感覺簡練之餘還有一絲溫馨,雖說看起來和中式的沒有多大區別,但是感覺這就是俄羅斯風情。
俄國從基輔羅斯開始已擁有眾多的城市。基輔、諾夫哥羅德、普斯柯夫、契爾尼戈夫、波洛茨克、斯摩棱斯克、弗拉基米爾等,都是俄羅斯最古老的城市,它們在10—11世紀時已達相當規模。當時,基輔有8個市場,很多教堂;諾夫哥羅德有用木頭鋪的街道和木製自來水管。隨著經濟的發展和與拜占庭交往的增多,俄羅斯建築、主要是大型建築,用石頭建的越來越多。基輔羅斯奧麗加女公為自己建了一座兩層樓的龐大石頭宮殿,內外飾有大理石、彩色石板和繪畫,至今廢墟猶存。弗拉基米爾城近郊建於12世紀的一座官邸(安德烈·博戈柳夫斯基公爵所有),內部也有白石和大理石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