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二戰時期蘇聯有多少人為什麼會死幾千萬人呢
二戰前夕,蘇聯約有一億九千萬人,這點是有關蘇德戰爭的《東線41-45》書籍作者朱世巍先生通過多方資料考證過的。
在二戰中,蘇聯共死傷軍民月2700萬,絕大多數是死於對德作戰的。
從戰略角度來說,斯大林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就已經知道了希特勒准備入侵蘇聯的想法。但其疏於准備。舉一個反證,按馬列們的想法是一戰誕生社會主義國家,二戰誕生社會主義陣營,三戰就全世界都是社會主義了,斯大林自己的規劃是德國不打蘇聯,而蘇聯按部就班的進行戰備的話,就在1943年攻打整個西歐。但這是建立在直到1942年德國都不會入侵蘇聯的前提下。
蘇聯的大清洗導致很多有經驗有思想的指戰員無辜死亡,導致整個蘇軍的作戰能效滑坡。
從戰術上說,蘇聯的很多戰術的確很落後。
如斯大林本人就不願意丟棄基輔,強令蘇軍防守,結果導致德軍在基輔戰役中圍殲了蘇軍西南方面軍。即使到了1944年,蘇聯的高級將領的指揮藝術也不怎麼樣,諸多兵種合成作戰能力依舊不如德軍。美國曾譏諷蘇軍是壓路機(火炮和人海優勢)。
空軍還採用老舊的三機編隊戰術。
而紅海軍則淪為陸軍的附庸
從裝備上講,蘇聯的不少裝備確實不怎麼樣
陸軍的T-34/76坦克,雖然機動力、防禦力不錯,但火力不足,而且炮塔空間狹小,車長兼職炮長,戰斗效率低下。另外,T-34普遍沒有裝備電台,作戰時完全靠長車車長搖旗指揮,一旦長車被擊毀,其他坦克往往呈鳥獸散。
空軍的I-15、I-16等戰斗機已經老舊,而雅克-1等新進戰機數量不多,且沒有電台,加上戰斗機駕駛員技術生疏,戰術老舊,損失很大。
蘇聯的紅海軍可以說是蘇聯衛國戰爭中最悲哀的軍種,不但是陸軍的附庸,而且裝備極為落後,三艘一戰的老舊戰列艦就是最大的家當了,被迫用魚雷艇充當驅逐艦(而德國好歹也是用大型雷擊艦充作驅逐艦使用)。
從士兵素養上說,蘇聯也不能和德國相比。
德國士兵雖然在吃苦方面不是蘇軍士兵的對手,但作戰經驗豐富,戰術靈活。
舉個例子,如果德軍一個步兵連和蘇軍一個步兵連對戰,德軍的軍官一旦陣亡,那麼他下一級的軍官就會自覺頂替其指揮崗位,而蘇軍往往因為軍官陣亡而全盤崩潰。
這就導致雙方交戰的傷亡比很不成比例,如雙方坦克對戰時的交換比,德軍豹式坦克對蘇軍T-34就在1比5以上。
戰時,餓死的蘇聯人有多少我不清楚,但有些事是很明確的
首先,蘇聯的內務部隊會在自己人發起進攻時,在戰友身後架上機槍,隨時准備打死潰退下來的戰友(《兵臨城下》里的情節絕不是杜撰出來的);
其次,當德軍進攻一個蘇聯村莊時,先用火力覆蓋一遍,等蘇軍反擊或反攻時,也要火力覆蓋一遍,來來回回,最倒霉的就是老百姓了。(列寧格勒保衛戰時,有些蘇聯村莊反復被蘇德雙方共同炮擊覆蓋了5、6次);
第三,斯大林的命令里,凡是通敵的人,不管是被俘的、投降的、逃兵一律視作叛國者,本人會被軍事法庭審判(絕大多數是死刑),親屬被流放。少數躲過死刑的人也不好受,直接送入懲戒營,等蘇軍進攻前,就成排的往德軍雷區里沖(趟地雷的)。二戰里,被斯大林槍決的名人里包括赫魯曉夫的兒子(戰斗機駕駛員,升空作戰時,駕機叛逃德軍,後被蘇聯特工綁架回國,被槍決)。
第四,蘇聯一切為了前線,不管是自己生產的糧食還是美國援助的斯帕姆罐頭,都優先送往部隊,後方的百姓吃著加入了木屑的黑列巴。但整體情況上來說,餓死的不多。其實,1921年由於長期戰亂和布爾什維克政策失誤以及氣候異常,蘇聯爆發了異常可怕的飢荒,連盛產糧食的烏克蘭都到處是餓殍,一共餓死了500萬人。所以,活下來的估計是比較能忍受飢餓的(不過這個說法很不人性,純粹是按照達爾文主義的臆測)。
關於這段歷史,還是推薦你看下朱世巍先生編寫的《東線:41-45》一書。
⑵ 蘇聯在二戰中有多少兵力
二戰爆發後,蘇聯總共動員了約3440萬人參戰,被俘虜580萬,至二戰結束時,蘇軍總兵力為1280萬。
戰爭期間,蘇聯共生產飛機13.41萬架、坦克10.28萬輛、火炮和迫擊炮82.52萬門。
另外,二戰期間,各條戰線的蘇軍共計損失:步兵武器1547萬件,坦克和自行火炮96500輛,火炮和迫擊炮31萬7500門,飛機88300架,載重汽車35萬1800輛。
⑶ 蘇聯在二戰時最多有多少部隊
上個世紀30 年代初,蘇聯紅軍是一支靠徵募入伍的步兵軍隊。
1930 年它擁有 56.2 萬 名現役軍人和 84.2 萬名地方預備役軍人。
1934 年現役軍人數量已增至 94 萬 人。
1936 年 2/3 的地方預備役部隊被改編成現役軍,用應征新兵補充他們, 並把徵兵年限從 21 歲降低到 19 歲,致使紅軍總數猛增到 130 萬人。
二戰前夕,新建部隊數量戲劇般地增加,因此對軍官的需求變得更為迫切。
1939 年秋~1941 年春,步兵師的數量從 100 個增加到 198 個,幾乎增長 了一倍,另外至少又組建了 50 個新的裝甲機械化師。
1941 年 6 月紅軍共有303 個師,蘇聯 武裝部隊連同另外組建的海軍和空軍幾乎擴編到 500 萬人。
蘇德戰爭(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蘇軍死亡681.7萬,被俘或失蹤445.6萬人,傷病1832萬人次。
在二戰時蘇聯軍隊人數任何時期一直維持在600萬人以上,二戰末期達到了鼎盛的1200萬人,是世界歷史上最龐大的軍隊。按照蘇德戰場蘇聯的損失來看,蘇聯軍隊人數最多時應在3000--4000萬人。
蘇德戰場方面:
1941年:蘇軍損失447萬人。其中死亡80萬人、被俘或失蹤234萬人。
1942年:蘇軍損失737萬人。其中死亡174萬人、被俘或失蹤152萬人。
1943年:蘇軍損失786萬人。其中死亡194萬人、失蹤或被俘37萬人。
1944年:蘇軍損失688萬人。其中死亡160萬人、失蹤或被俘17萬人。
1945年:蘇軍損失301萬人。其中死亡73萬人、失蹤或被俘7萬人。
合計:蘇軍在蘇德戰爭中的損失累計為2959.3萬。其中死亡681.7萬人、被俘或失蹤445.6萬人、傷病累計1832萬人次。最終死亡人數為865.6萬(含死亡的俘虜)。以上數據包括內務部隊及邊防軍等,但不包括尚未到所在部隊報到的在途新兵,如包括新兵,則死亡人數約為737萬人,最終死亡人數為915.3萬人。
⑷ 二戰時蘇聯人口有多少人總兵力有多少人,有有信任的數據來源。
1917年蘇聯成立之時人口約1.7億,到1991年解體時蘇聯人口達到了2.8億,蘇聯參戰前人口約
為1.94億。戰後人口約1.67億
二戰中德國動員兵力1420萬,兵力峰值為780萬,蘇聯動員兵力為3460萬,兵力峰值為1280
萬
二戰後蘇聯成立了海陸空三軍,到1991年截至,蘇聯總兵力約為370萬人。
⑸ 二戰時蘇軍的一個方面軍有多少兵力
蘇聯在二戰期間,方面軍的編成是不固定的。蘇聯的方面軍與西方國家的集團軍群最大的區別是編有隸屬於方面軍的戰術空軍。
1、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時,蘇軍總兵力只有537萬人。這時的方面軍基本由蘇聯的各大軍區組建而成,一個軍區的軍隊組建一個方面軍。
蘇軍編制:西方方面軍,負責抵抗中央集團軍群
西北方面軍,負責抵抗北方集團軍群
西南方面軍,負責抵抗南方集團軍群
開戰一個月到兩個月內,又組建如下方面軍:
北方方面軍,負責列寧格勒和芬蘭方向的防務
預備隊方面軍,負責加強莫斯科西方方向的防務
開戰大約三個月內,又組建如下方面軍:
北方方面軍撤消,劃分為列寧格勒方面軍和卡累利阿方面軍
布良斯克方面軍,負責加強莫斯科西南方向的防務
以上在戰爭初期,蘇聯共組建了七個方面軍(不包括遠東地區的三個軍區部隊),另有少數由大本營直接掌握的獨立集團軍。
如:西南方面軍:1941年6月22日由原基輔特別軍區組建,1942年7月12日撤消;1942年10月22日重新組建。1943年10月20日改名為烏克蘭第3方面軍。
曾編入該方面軍的部隊有第21、第63、第6、第12、第46、第57、第62集團軍,第5、第3坦克集團軍和空軍第17、第2集團軍。
駐守在烏克蘭的是蘇聯西南方面軍、布良斯克方面軍一部及南方方面軍的右翼部隊,統帥是西南方向總司令布瓊尼元帥。共有86個師一百多萬人,其中包括30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共有各類坦克5000多輛。
西方面軍(衛國戰爭時期): 蘇德戰爭時期西部戰略方向上的蘇軍戰役戰略軍團。1941年6月22日由西方特別軍區(見白俄羅斯軍區)改編而成,最初轄有第3、第4、第10和第13集團軍。爾後陸續編入第5、第11、第16、第19、第20、第21、第22、第28、第29、第30、第31、第32、第33、第39、第43、第50、第61、第68、突擊第1集團軍,近衛第10、11集團軍,坦克第3、第4集團軍,空軍第1、第4集團軍。
2、由於戰爭持續,衛國戰爭前期的巨大犧牲,蘇聯軍隊的數量大量減少,1941年10月-1942年4月『台風』行動和蘇軍反擊期間,蘇聯新建了以下方面軍:
加里寧方面軍,負責莫斯科西北方向的防禦
南方方面軍,負責羅斯托夫附近的防禦
沃耳霍夫方面軍,負責列寧格勒南方的反擊
克里木方面軍和獨立濱海集團軍,負責克里木的防禦
1942年夏季到1943年夏季
蘇聯新建了如下方面軍:
沃羅涅日方面軍,負責頓河中上游的防禦
北高加索方面軍,負責高加索北部的防禦
外高加索方面軍,負責高加索南部的防禦
斯大林格勒方面軍,負責伏爾加河下游的防禦
東南方面軍,負責斯大林格勒及以南地區的防禦
期間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改名頓河方面軍,東南方面軍改名斯大林格勒方面軍
中央方面軍,負責對中央集團軍群的進攻
預備隊方面軍被撤消
克里木方面軍被全殲
以上共計十五個方面軍,及大本營直接掌握的獨立集團軍。
如:在1943年著名的的哈爾科夫反擊戰時,參戰的兩個方面軍:西南方面軍——司令員瓦杜丁將軍,弗羅茲尼方面軍——司令員戈利科夫將軍。兩個方面軍總兵力共約60萬人。
3、1944年至1945年戰爭結束期間,蘇軍的實力逐漸恢復,1945年初,僅在蘇德戰場上,蘇聯軍隊(包括約34萬人的波﹑羅﹑保﹑捷的軍隊和法國空軍團)總兵力670萬人(西線除卡累利阿方面軍、列寧格勒方面軍外編為8個方面軍),擁有10.73萬門大炮和迫擊炮,1.21萬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這時蘇軍的編成內有卡累利阿方面軍、列寧格勒方面軍、波羅的海沿岸第一方面軍、白俄羅斯第1、2、3方面軍,烏克蘭第1、2、3、4方面軍,以及超過60個師的大本營預備隊。
為在遠東對日本關東軍作戰,組建了遠東第一、第二方面軍。
如:1)、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1個近衛集團軍、6個集團軍、1個突擊集團軍、2個近衛坦克集團軍和1個空軍集團軍。
烏克蘭第1方面軍:2個近衛集團軍、3個集團軍、2個近衛坦克集團軍、1個空軍集團軍和波蘭第2集團軍。
上述兩個方面軍在戰爭結束時兵力都達到一百萬人以上。
2)、柏林會戰時,蘇軍調集3個方面軍(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白俄羅斯第一、第二方面軍)的強大兵力,共計162個步兵師和騎兵師,21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4個空軍集團軍,共約250萬人,42000門火炮和迫擊炮,625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⑹ 二戰時蘇聯有多少兵
30 年代初,蘇聯紅軍是一支靠徵募入伍的步兵軍隊。1930 年它擁有 56.2 萬 名現役軍人和 84.2 萬名地方預備役軍人。1934 年現役軍人數量已增至 94 萬 人。1936 年 2/3 的地方預備役部隊被改編成現役軍,用應征新兵補充他們, 並把徵兵年限從 21 歲降低到 19 歲,致使紅軍總數猛增到 130 萬人。
⑺ 二戰中各個國家軍力如何兵力例如:蘇聯 1200萬
蘇聯:1100多萬。擁有當時最出色的T-34坦克,產量6萬多。
德國:900多萬。歐洲最強大的空軍,以及和T-34一起聞名的豹式,產量5500。
陸地上的霸王,虎王坦克,是所有坦克中炮火真猛裝甲最厚的, 但是速度慢,產量500輛。
日本:700多萬。亞洲第一的海軍,日本的海軍消滅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和英國的遠東Z艦隊,讓巨炮主義的戰列艦開始淘汰,是海軍新時代的開始。
英國:100萬。在法國失敗,在挪威失敗,在亞洲失敗。在北非成功反擊德國。
美國:400多萬。最聰明的盟國,依靠蘇聯和中國,抵禦了軸心國1500萬的軍隊,然後在歐洲登陸。
中國:500萬。成功在本國和緬甸打擊日軍。
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之流:不超過50萬。
巴西:5000。。。著名的眼鏡蛇部隊。
⑻ 二戰蘇聯西伯利亞方面軍有多少人
應該是遠東特別集團軍吧。
遠東方面軍編有第1、第2集團軍和哈巴羅夫斯克軍隊集群。
1938年,方面軍部隊(步兵第39軍和航空兵)在哈桑湖地域抗擊日本軍國主義軍隊入侵蘇聯領土的戰斗中,取得了戰斗經驗。哈桑湖地域戰斗結束後,根據工農紅軍總軍事委員會1938年8月31日決定,遠東方面軍領率機關被撤銷。在方面軍基礎上組建了紅旗獨立第1和第2集團軍。由於日本加緊戰爭准備和日軍在蘇聯邊境地區進行挑釁。
1940年7月,遠東方面軍領率機關在赤塔方面軍軍隊集群領率機關(轄紅旗獨立第1和第2集團軍、第15集團軍和北方集團軍群)基礎上重新組建。
1941年7月,遠東方面軍增編諸兵種合成第25和第35集團軍。
1942年8月,又編入由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方面軍航空兵組建的空軍第9和第10集團軍。
1943年7月起,諸兵種合成第16集團軍亦屬該方面軍建制。
1941—1945年,遠東方面軍所屬部隊和太平洋艦隊經常處於戰備狀態,進行軍政訓練,並根據國境掩護計劃構築了防禦地區。在日本發動戰爭的威脅最嚴重的時刻(1941—1942),方面軍第1梯隊各兵團佔領防禦,准備抗擊日軍入侵。衛國戰爭年代,遠東方面軍向蘇德戰場抽調23個師(其中步兵師16個,騎兵師2個,坦克師4個,摩托化師1個)、19個旅(其中:步兵旅3個,空降兵旅3個,炮兵旅13個)和航空兵部隊,總兵力約25萬人、火炮和迫擊炮約3300門、坦克約2000輛和其他技術裝備。此外,開赴前線的補充兵員有10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