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俄兩大軍事強國,軍人地位到底有多高
美國:美國是世界第一軍事強國,但又是一個赤裸裸的金錢社會,按照經濟地位決定社會地位的觀念,那麼固定薪水的美國軍人和退役軍人,社會地位不應該有那麼高。但是事實上,他們的社會地位高得離譜!
普京總統最近接受采訪時,講了一個詼諧故事:兒子把家裡防身用的佩劍與鄰居交換了一塊手錶,父親對兒子說,家裡沒有了武器,壞人進來把父親殺了,把母親殺了,把姐姐欺負了,你卻對匪徒說:現在是莫斯科時間晚上12點。
當今時間,和平與發展是主流,但人類社會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依然沒有改變,國家之間的爭端,可以依託軟實力、巧實力,通過外交、經濟等手段解決,但軍事手段依然是終極手段,軍事能力是保底能力,是其它一切能力的基礎。要想享受和平,必須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作支撐,有足夠恫嚇對手不敢動武的實力。
拿破崙說:「如果一個國家的軍人還不如商人受人尊敬,那麼這個國家離亡國就不遠了。」軍事實力不僅僅體現的武器裝備上,更體現在一個國家對主流價值的塑造,以及民眾對尚武精神的崇拜上。美俄營造軍人和退役軍人光輝形象的做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貳』 葉利欽在俄羅斯的歷史地位比得上彼得大帝、葉卡捷利娜嗎
彼得大帝
公元1672~公元1725
彼得大帝一般被認為是俄國最傑出的沙皇。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國變成一個列強國的主要因素。
彼得於1672年生於莫斯科。他是沙皇亞歷克西斯和他的第二個妻子維塔利爾·納利什基娜的獨生子。彼得不到4歲父親就去世了。因為亞歷克西斯的第一妻子還為他生了13個孩子,所以就王位的繼承人問題展開了一場漫長的殊死斗爭。有一次他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逃亡。彼得同父異母的姐姐索菲亞做了幾年攝政王,直到1689年才被免去攝政王位。從此彼得的地位才真正得到了穩固。
1689年的俄國是一個落後的國家,幾乎所有的方面都比西歐落後幾百年。到處盛行著農奴制——實際上農奴的數目在增加,而其合法權力在減少。俄國錯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大好時機。牧師愚昧無知;文學暗淡無光,數學和自然科學無人問津。同西歐相比,俄國幾乎還在中世紀時期。在西歐,此時牛頓的《自然哲學原理》剛剛問世,文學和哲學事業繁榮昌盛。
1697至1698年間,彼得到西歐作了一次長途旅行,一次為他隨後的統治定下了基調的旅行。彼得此行率領了一個大約由250人組成的「龐大的使團」。由於彼得使用了一個假名(魯尤特爾·米海伊洛夫),因而他看到了許多否則就無法看到的事物。在這次旅行期間,他為荷蘭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當了一個時期的船長,還在英國造船廠工作過,在普魯士學過射擊。他走訪工廠、學校、博物館、軍火庫,甚至還參加了英國議會舉行的一屆會議。總之,他盡了最大的努力學習西方的文化、科學、工業及行政管理方法。
1698年彼得返回俄國,為了使俄國國家現代化和西方化開展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改革。為了鼓勵西方工藝和技術的引進,他把許多西方技術人員帶入俄國,還派遣許多年輕的俄國人到東歐去學習。他在整個在位期間都鼓勵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在他的統治下,城鎮的規模擴大了,資產階級在數量上有了增長,擴大了影響。
彼得在統治期間創建了第一支規模可觀的俄國海軍,並且按西方的形式對軍隊進行改編,配備軍服和現代火器,實行西方式的軍事訓練法。彼得也使俄國的民政發生了很多變化,其中包括一項明智的改革,即提升公務員要根據其工作表現,而不是其世襲地位。
在社會問題上,彼得也主張實行西方化。他頒布法令,規定人人都不得蓄鬍子(雖然他後來對此項法令做了修改),要求宮廷人員必須穿西裝,鼓勵吸煙和喝咖啡。雖然他制訂的政策有許多在當時遭到了強烈的反對,但是這些政策帶來了長期的影響:俄國這個由貴族階級統治的國家最終在很多方面都實行了西方的風俗和文化。
可想而知,彼得認為俄國正教會是一股落後的、反動的勢力。彼得成功地對正教會實行了部分改組,並在很大的程度上獲得了對它的控制。彼得在俄國創辦非宗教學校,鼓勵發展科學。他還引進了儒略歷,並使俄文字母現代化。在他的統治期間,俄國創辦了第一家報紙。
除了所有這些內務改革外,彼得還對外交政策實行改革,這對未來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他的領導下,俄國在南部與土耳其交戰,在北部與瑞典交戰。與土耳其初戰告捷,於1696年攻克了亞速港,從而在某方面來說給俄國開辟了通往黑海之路。但是在他的統治晚期,土耳其在戰斗中佔了上風,1711年他被迫把亞速港交還給土耳其。
同瑞典作戰的整個局勢幾乎與同土耳其作戰的情形正相反;俄國人初戰失利,但贏得了最終的勝利。1700年,俄國與丹麥和薩克森結盟同瑞典展開了一場戰爭,當時瑞典是一個主要的軍事強國(波蘭後來也對瑞典宣戰)。1700年俄軍在納爾瓦戰役中失敗。這次戰役之後,瑞典國王就把注意力轉向其他敵人。與此同時,彼得重建俄國軍隊。瑞典和俄國再次交戰,1907年瑞典軍隊在波爾塔瓦徹底失敗。
俄國通過戰爭吞並的領土大體上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芬蘭附近的一片重要領土。雖然征服的領土並不很大但卻很重要,因為它給俄國提供了巴爾干海上的一個出口,因而提供了一個「瞭望歐洲的窗口」。彼得在涅瓦河兩岸,即在征服瑞典所獲的土地的一部分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市——聖彼得堡(今稱列寧格勒)。1721年他把首都從聖彼得堡遷到莫斯科。從此,聖彼得堡就成了俄國與西歐交往的主要地點。
彼得推行的許多國內政策和多次展開的對外戰爭當然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不可避免地要強行增收賦稅。高稅收和改革本身激怒了許多俄國人,出現了幾起叛亂事件,但是都被彼得無情地鎮壓下去了。雖然彼得在自己的鼎盛時期就有許多敵手,但是今天西方和共產黨的史學家們都一致認為彼得是俄國沙皇中最偉大的沙皇。
彼得儀表非凡:高大魁梧(至少有6尺6寸),精力充沛,瀟灑歡快。但是他時常發脾氣,飲酒過度時就大發雷霆。彼得除了政治和軍事才能外,還對射擊、印刷、航海、造船等做過研究。他是一位傑出的帝王。
彼得結過兩次婚。他17歲時與尼多克亞結婚,他倆只在一起生活了一周的時間。他26歲時把她送進了一所修道院。1712年他與她離婚並同另一位女子結婚。他第二個妻子凱瑟琳是一位出身寒微的立陶宛女子。彼得與他的原配夫人有一個兒子叫亞歷克西斯,但是父子倆的關系也相當惡化。1718年亞歷克西斯被捕入獄,遭受嚴刑拷打,終於死在獄中。彼得自己於1725年初在聖彼得斯堡死去,終年52歲。他的繼位人是他的遺孀凱瑟琳(不要與凱瑟琳大帝混為一談)
把彼得列入本冊是因為他在俄國西方化和現代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們也許不禁要問:許多其他國家的統治者都推行過類似的政策,為什麼要讓彼得入冊而摒棄了其他大多數的統治者呢?
在20世紀的今天,大多數國家元首確實弄清了他們的國家特別是在科技方面走西方之路的重要性。但是在1700年歐洲以外的大多數人對實現西方化的好處還認識不清。彼得的意義就在於他能夠先於時代兩個世紀認識到使國家西方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性。由於彼得的遠見卓識,俄國雖然在他登基前還十分落後,但是卻有能力遠遠地超過了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由於在18世紀和19世紀西歐取得了非常迅速的發展,俄國則無法同西歐並駕齊驅。
歐洲東部疆域上的另一重要的國家土耳其與俄國形成了特別鮮明的對照。土耳其和俄國都是半歐洲國家。就彼得未登基以前的兩個世紀當中,土耳其在軍事、經濟和文化上都比俄國先進。就此而論,土耳其在整個歷史的大部分時期比俄國先進。但是在1700年前後,沒有哪位土耳其君主認識到迅速西方化的重要性並把國家朝著那個方向推進。因此俄國自從彼得時期以來取得了迅猛的進展,而土耳其卻只是以緩慢的步子向前。直到進入20世紀,凱末爾·埃塔特克才領導土耳其朝著迅速實現現代化的目標邁進。當時俄國對中亞的控制已相當穩固,俄國在工業和教育上都比土耳其先進。
今天我們無疑會把俄國比土耳其強大而視為理所當然。但是假設俄國沒有彼得大帝而土耳其當時有一位主張改革的偉大君主,那麼土耳其今天就可能是一個大列強國,而且很可能會控制住現在蘇聯的東亞地區(該地區的居民是伊斯蘭教徒;他們與土耳其人的關系比與俄國人的關系要密切得多)。雖然俄國人在彼得大帝以前就佔領了西伯利亞很大的一部分,但是要不是彼得制訂改革和現代化的方針使俄國強大起來,他們就會把已佔領的西伯利亞部分或全部地割讓給土耳其、中國或日本。
彼得大帝並不單單是一個順乎潮流的君主,而是一位站在時代前列的人。完全有理由認為是他的先見之明使歷史發生了變化,改變了方向,沿著一條否則就無法遵循的道路發展。基於這些理由,我覺得彼得在本書中應有一席之地。
在確定彼得的名次中,我把他和英國伊麗莎白女王一世加以對比,從中受到了一定的啟示。伊麗莎白的知名度,特別是在西方要比彼得大得多。但是我覺得即使是說服一個最會說奉承話的俄國人相信伊麗莎白比彼得大帝影響大都是困難的。彼得遠比伊麗莎白更富有改革和開拓精神,他使俄國人走上了一條他們以前從未想過要走的路,而伊麗莎白主要代表了她的人民的一致願望。要不是事實上英國在這期間的大多數世紀中在世界上發揮的作用遠遠大於俄國的話,彼得和伊麗莎白在名次上的差距甚至還會大些。
葉卡特琳娜二世
葉卡特琳娜二世(Yiekatelinna ershi , AлekceeBHa EkaTepиHa Ⅱ 1729—1796) 俄國女皇(1762—1796年在位)。生於奧德河畔的什切青市,德意志公爵之女。奉俄女皇葉麗薩維塔旨意,1744年前往俄國,1745年與後來的彼得三世成婚。在葉麗薩維塔宮中度過18個春秋,寄人籬下,且目睹宮廷中爭權奪利黑幕,養成虛偽狡詐和兇狠殘暴的性格。1762年6月發動宮廷政變,廢彼得三世自立。依靠貴族建立並鞏固自己的統治,賜給6月政變中有功的貴族巨款和農奴。在位的34年裡,賞賜貴族80萬農奴及伏爾加河流域和黑海北岸的大片肥沃土地。沒收教會和修道院土地,轉為國有土地,再不斷把這些土地和土地上農民賞給貴族。為鞏固貴族統治,進行一系列改革。1763年頒布敕令,把樞密院劃分為6個委員會,自己直接主持陸軍、海軍、外交委員會,設總檢察官監督和處理樞密院政務,權力日益集於沙皇。1775年頒布《全俄帝國各省管理體制》的敕令,取消舊有三級(省州縣)體制,代之以兩級(省縣)體制;全國按人口劃分為50省,省下置縣;取消少數民數地區自治權,強制俄羅斯化。1785年頒布御賜貴族特權詔書,確認貴族對土地和農奴的壟斷權,及免丁稅、免兵役等特權。為照顧新興資產階級利益,鼓勵發展工商業,同年又頒布御賜城市特權詔書,賦予城市一定程度的自治權。標榜「開明君主專制」,早在1767年設立新法典編纂委員會,吸收貴族、商人和農民代表參加。利用委員會,大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三權分立,曾博得西歐一些進步思想家的青睞。1773年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應邀訪俄。但當狄德羅真誠建議她廢除農奴制時,遭到拒絕。她殘酷鎮壓普加喬夫起義,迫害進步知識分子。1790年俄國先進思想家拉吉舍夫著書揭露農奴制和專制制度,被判死刑(後改流放)。女皇的統治結束了彼得一世之後的混亂局面,使俄國進入鼎盛時期。其政績博得貴族的贊賞,被授予「大帝」稱號。對外,三次參與瓜分和滅亡波蘭,在1768—1774年和1787—1791年兩次俄土戰爭中最終打敗土耳其,取得黑海出海口。吞並立陶宛、白俄羅斯、西烏克蘭、北高加索等地,積極參加歐洲君主國反對法國大革命的活動。1796年11月因突然中風死於沙皇村(今普希金城)。
葉利欽
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葉利欽 (Boris Nikolayevich Yeltsin) 1931年2月1日出生於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達里茨基區布特卡村的一個農民家庭,是俄羅斯族人。
他自1955年在烏拉爾工學院建築系畢業後,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工作了30年,曾任該市住房建築聯合公司總工程師、經理,1976年後擔任蘇共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書記。
1985年調往莫斯科擔任黨、政要職,1985年12月至1987年11月任蘇共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1987年11月至1989年5月任蘇聯國家建設委員會第一副主席。他於1989年3月當選為蘇聯人民代表,1990年5月在俄羅斯聯邦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俄聯邦最高蘇維埃主席。1990年7月,在蘇共28大上,以葉利欽為代表的「民主綱領派」提出的旨在改造當時蘇聯社會的一系列主張未被大會接受,他在大會結束時宣布退出蘇聯共產黨。1991年6月,葉利欽在全民大選中當選為俄羅斯聯邦首任總統,同年12月他同原蘇聯其他10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一起發表聯合宣言,宣布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1996年再次當選為俄聯邦總統。1999年12月31日,葉利欽發表電視講話,宣布提前卸去總統職務,並任命總理普京為代總統。
著有《總統馬拉松》。曾多次訪問中國。
夫人奈娜是一位建築工程師。他們有兩個女兒,一個是建築工程師,另一個是控制論工程師。
『叄』 女人地位最高的國家有哪些
女性地位最高的國家有挪威、瑞典、紐西蘭、加拿大、荷蘭、英國、委內瑞拉、冰島、拉脫維亞、芬蘭。
挪威被稱為是女權最高的國家,也是女權主義的代表國家,創作《玩偶之家》中的女權主義者娜拉的作家易卜生,就是挪威人。
在挪威,婦女具有相當高的地位,很多重要職位和傳統意義上的男人職位,都有很多女性供職其中,而且很受人尊重。挪威女性的吸煙率與男性基本持平,而女足的注冊會員甚至超過男足。
加拿大人與北歐人、荷蘭人一樣,屬於世界上體格最健壯的民族,的女性地位高有一定關系,因為母親對子女的生長發育影響巨大。
(3)在俄羅斯哪些國家的人地位比較高擴展閱讀:
在阿拉伯世界大男子主義天經地義,男性從大的層面說主導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從小的層面看,對女人享有絕對的權威,女人沒有權利在沒有男性的陪同下離開家門,更不用說工作了。男性在家是絕對的主人,在家庭生活中絕對說一不二。
伊斯蘭教允許穆斯林男性最多娶四個妻子,客觀上給予男性在婚姻上更多選擇的權利。
因此,許多阿拉伯男人會以妻子無法生育、不孝敬父母、不擅長家務等各種理由娶更多的女性為妻,而女性則沒有權利主動提出離婚,尤其是離異的婦女在阿拉伯世界基本不可能再婚,這種不對等的夫妻關系無疑給了男性在家裡「稱王稱霸」的資本。
『肆』 「最偉大的俄羅斯人」排行榜,斯大林能排第幾位
《三國演義》電視劇結束曲的歌詞當中有這樣一句話:擔當了身前事,何計身後評。這一點可能對於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都是如此,尤其是英雄人物,生前的時候誰能夠暢所欲言的評論他們呢?所以中國人講「蓋棺定論」,只有人去世了之後,甚至是許多年之後,人們對他的評價才是公正的。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擔起了俄羅斯的重任,可謂是臨危受命了。此時的莫斯科公國既面臨著強大的蒙古帝國分支——金帳汗國,同時也面臨著瑞典、德意志的威脅。但是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一方面通過懷柔手段對付蒙古帝國,一方面通過武力打敗瑞典、德意志,保住了俄羅斯。所以他當之無愧地排在了第一名,是俄羅斯最偉大的民族英雄。
『伍』 在俄國,普希金的地位有多高,他究竟做了哪些事情呢
普希金被譽為“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詩歌的太陽”“青銅騎士”。他被稱為一切的開端,他去世的時候俄國文人曾經這樣感嘆:“俄國詩歌的太陽沉落了!”俄國雖然有眾多文學家,但能得到這么多稱號的人也只有普希金一個人做到了。最重要的是他創立了俄羅斯民族文學和文學語言,對俄國語言有著重大影響。俄國的語言是俄語,不過俄語產生文字之後,在俄國使用的並不廣泛,俄國的上流社會都以說法樂為榮,而且大多數的文學著作都是以法語比較多,當時的俄語發展並不是很好,而且很繁瑣,普希金絕大多數的作品都是使用俄語發表的,而且他對俄語進行了很大的改造,在他出現之後俄語的文學作品並不多,普希金出現之後,大家才知道原來俄語還可以寫成這樣,他對俄語的普及和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這是他一生最大的貢獻。
『陸』 斯大林現在在蘇聯人心中和列寧哪個地位最高
斯大林在上世紀30年代發動的大清洗運動中,將幾千萬蘇聯人殘酷迫害至死;後來斯大林又在二戰中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卡廷慘案,因此足以證明斯大林就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難怪斯大林有一句名言:死一個人是悲劇,死一百萬是個數字!在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二十幾年後的今天,像列寧、斯大林、勃列日涅夫之流,在全世界范圍內早已經臭名昭著,真是如同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當今在俄羅斯民眾心目中最得民心、地位最高的國家領袖必然是戈爾巴喬夫和葉力欽,因為他們把俄羅斯民眾從蘇聯的人間地獄中拯救了出來!戈爾巴喬夫和葉力欽的豐功偉績、光輝事跡,一定會在人類歷史上代代相傳、永不磨滅!
『柒』 普京在俄羅斯的地位
普京的簡歷很簡單:1952年出生,1975年畢業於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此後在前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工作15年。在俄羅斯,有他這樣簡歷的政府官員多如牛毛,但就是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物,在莫斯科只工作了3年,在1999年卻連升三級,被提拔為俄聯邦總理主持政府內閣。並在這年的最後一天里,傳奇般地當上了俄羅斯的代總統。3個月後又以53%的高支持率成功地當選為俄羅斯第三屆總統。是什麼讓他這樣「一帆風順」?
這一切僅用「幸運」二字是無法讓人信服的,背後一定有原因。
「忠義」普京
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1999年12月31日突然宣布辭職,同時任命時年僅47歲的普京為代總統,這一決定震驚了世界。實際上,讓葉利欽最看中的,是普京的「忠義」。按照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關貴海的說法,放棄其他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對葉利欽的恭敬不夠,也就是說,他們的政治立場不夠堅定。更為重要的是,葉利欽深知,在俄羅斯搞改革這么多年,一旦退下領導崗位的話,很可能會遭遇秋後算賬。因此,葉利欽要找一個知恩圖報的人,而普京則是最合適人選。
「鐵腕」普京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普京首次擔任總理以及第一任總統期間,危機是時刻伴隨著他的。兩次車臣戰爭、「庫爾斯克號」的沉沒,「米-26」的墜落,發生在莫斯科音樂劇院和別斯蘭中學的人質事件,一次又一次地考驗著這位俄羅斯領導人。但是,他憑借前人所未有的強硬姿態順利地渡過了一道又一道的難關,並且贏得了俄羅斯人的尊敬。
在軍事和外交方面,人們同樣看到一個強硬的普京。他特別致力於俄羅斯軍事實力的增強,軍費開支逐年增加。普京還揚言:「就是把克里姆林宮賣了,俄羅斯也要加強海軍建設。」近年來,普京不斷對外展示軍事實力。他還計劃未來10年投入軍費6800億美元。今年大選前夕,普京連續發表多篇綱領性文章,不僅再次強化自己在國家安全問題以及未來軍隊建設的「強硬立場」,還承諾俄羅斯將更積極與西方對抗。
「硬漢」普京
開賽車、騎哈雷、秀馬術、駕飛機、獵老虎……長期以來,克格勃特工出身的普京一直努力將自己塑造成一個辦事果斷,無所不能的硬漢形象。至今還沒有哪個國家元首級人物能像普京這樣多才多藝。2011年11月16日媒體報道稱,民調顯示25%的俄羅斯民眾認為國內存在對普京的個人崇拜,30%的受訪者表示十分喜愛普京的「硬漢」形象。現在普京每天總能忙裡偷閑,在工作間隙花一個半小時從事各種體育運動。
『捌』 以目前中國在世界的地位,華人在俄羅斯社會地位高嗎
不算是最高的,但地位也算是不錯了。如果和美國華人相比,在俄羅斯的華人肯定不如在美國的華人過的感覺良好了。
俄羅斯不是一個移民國家,主要民族是俄羅斯族,因此外來的民族,如華人,在這種一個民族獨大的國家中,總是要有一種隔閡的感覺存在。而美國是移民組成的國家,移民來自全世界各個地方,因此就沒有俄羅斯這種一個民族獨大的這種問題了。大家都是移民的後代,理論上就沒有什麼高低上下的區別了,至少這種區別不能擺在明面上。這大概就是美國華人感覺好一些的由來吧。
至此,由於俄羅斯不是移民國家,所以華人長期在俄羅斯處於被忽視的狀態,而且這一忽視狀態還要繼續維持很長一段時間。
『玖』 國家杜馬在俄羅斯的民族心目中地位如何
個人觀點俄羅斯國家杜馬在俄羅斯的選民心中當前的地位不高,這主要是因為在如今的俄羅斯政治體系內,俄羅斯國家杜馬權力相對於俄羅斯總統來講過小,他對於俄政治生活影響力極為有限,所以就導致了他在俄羅斯的選民心中的地位相對於總統來講就偏底很多。
根據俄羅斯的憲法規定:“國家杜馬由450名代表組成”,“每5年選舉一次”,在俄羅斯的國家公民需年滿21歲才能角逐杜馬議員的選舉,經過選舉成功後的議員就可以行駛手中的權力,主要負責就是起草和制定國家法律,審議總統對政府總理的任命和決定對總統的信任問題等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