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為什麼不支持美國反恐行動

俄羅斯為什麼不支持美國反恐行動

發布時間:2022-07-12 14:23:23

A. 普京上台後俄美關系發生哪些矛盾

合作還是對抗

在冷戰時期,美蘇一直處於對抗狀態。當蘇聯解體後,東西方的平衡被打破了,美國在世界上的話語權加大了,但作為蘇聯主要政治遺產的繼承者,俄羅斯在國際上的地位雖然還沒有達到其所應有的高度,但也在世界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俄美雙方為了爭取在國際事務中更大的話語權,一直在角力。但是,是合作還是對抗,就看雙方領導人的選擇了。

普京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回顧俄美之間的關系可以看出,在兩國關系的發展上,走出了一條對抗-蜜月—摩擦的軌跡。

早在俄羅斯立國初期,俄美之間對抗多於合作。

俄美之間的對抗,多緣於美俄之間的矛盾。世紀之交,美俄之間的矛盾主要表現在:

首先是經濟上的矛盾。

從1992年到1994年的3年時間里,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領導人一再允諾給予俄羅斯數百億美元的援助,但實際上大部分都沒有兌現。這使俄羅斯感到,西方的援助「好看卻吃不到」。

其次是在核裁軍問題上的矛盾。

美國等西方國家不僅在經濟上壓制俄羅斯,在軍事上也採取擠壓策略。按照美俄雙方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核武器協議,雙方主要銷毀的大都是陸基多彈頭彈道導彈,保留的大都為海基彈道導彈。前者俄羅斯占優,後者美國領先。這樣,通過協議美國就取得了對俄的核優勢,

但俄羅斯認為鑒於雙方幾乎不可能發生核戰爭,俄羅斯處於相對劣勢也無大礙,關鍵是協議使其維持了與美國平起平坐的核大國地位。

但是,美國豈能讓俄羅斯遂願,它於1995年決定試驗反導彈防禦系統,以使本國領土避免核打擊。俄議會針對美國這種違背協議的作法,推遲批准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俄方還宣布放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繼續奉行「核威懾」戰略,美國對此甚為憂慮。

第三是在北約東擴上的矛盾。

其實,這一矛盾早在1991年就已產生了。當時,華沙條約組織宣布解散,原華沙條約組織的一些成員國相繼提出加入北約的要求時,俄羅斯明確表示反對。兩年後,美國提出了「和平夥伴關系」計劃作為一種折衷辦法,同時表示加入該計劃將為最終加入北約創造條件。為了不至於被排除在正在形成的歐洲新軍事安全一體化進程之外,包括俄羅斯在內的23個國家參加了這一計劃。但這一計劃沒有阻止北約東擴的步伐,東歐國家仍然繼續要求加入北約,這對俄羅斯是個不小的打擊。

普京上台後,一直把俄美關系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但俄美關系發展的前景如何,是繼續合作還是開始走向對抗呢?一時眾說紛紜。

可以說,普京時代的俄美關系既有發展與合作的機遇,又有停滯和對抗的挑戰,但總的來說將向著對話與合作的方向發展,而不可能是對抗。因為從俄羅斯的國情來看,這是普京不得不考慮的一種策略。

第一,俄羅斯立國的基本方向是要吸收西方的價值觀念,效仿西方的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而美國是西方世界的「頭兒」,是西方價值取向的集大成者。

第二,俄羅斯已經欠下了西方國家達千億美元的巨額債務,它所進行的經濟改革,仍需要有美國等西方國家的財政援助和技術指導。

第三,冷戰後的俄羅斯急於回歸歐洲並躋身西方七國集團,重樹大國地位,以便在歐洲及國際事務中發揮重大影響,在這方面沒有美國的支持和配合是根本不可能的。

第四,目前俄羅斯根本無力在東歐和前蘇聯地區組織軍事集團與美國和整個西方世界相抗衡。

第五,俄羅斯賴以為重的主要資本是它從原蘇聯繼承下來的龐大的軍事機器,但現在的俄軍無論在兵員總數、軍事技術裝備、戰備訓練水平等方面都無法與當年的蘇軍相提並論,它根本無力同美國及西方國家的軍隊相匹敵。

因此,「9.11」後普京大幅度地調整了對美國的政策:

第一,積極配合美國的反恐行動。應美國方面的請求,普京取消了一些軍事演習,以便使五角大樓全力應付針對美國的以及范圍更廣的恐怖威脅。

第二,在戰略穩定問題上表現出靈活態度。在美國宣布退出反導條約後,俄羅斯也未表現出強硬立場。

第三,加大地緣戰略方面的退卻。普京甚至表示不會反對中亞國家向美國提供軍事基地。

第四,進一步改善與西方集團的關系。俄羅斯反對北約東擴的態度和立場明顯軟化,對北約新一輪東擴予以「冷處理」。

此後,美俄關系又經過了「伊拉克戰爭」的考驗,雖然沒有出現對抗的情形,但總體而言,依然處於止步不前的局面。

2003年9月下旬,普京趕赴布希總統的戴維營度假地,與其進行會晤。

雙方元首強調,在反恐戰爭中,俄美甚至已不僅僅是戰略夥伴,而是真正的盟友。布希首次明確承認,俄羅斯打擊車臣極端勢力的行動也是世界反恐戰爭的一部分。普京也投桃報李,在伊拉克重建問題上明顯緩和了態度。

當時,美、法元首在聯合國爭論不休,爭論的焦點就是何時向伊拉克人民交還權力,聯合國在重建進程中扮演何種角色。普京則明確了自己的觀點,俄羅斯希望伊拉克盡快恢復正常的生活秩序,但這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應當分階段逐步完成,不能允許伊拉克出現權力真空。普京同意在伊拉克的多國部隊由美國來領導。

凡此種種,都說明了美國和俄羅斯雖然各自盤算著自己的利益,但現在早已不是冷戰時期美蘇那樣的關系了。美俄之間雖然談不上什麼完全的合作,但至少已經不是對抗了,而且在很多方面還達成了合作的共識。

B. 為什麼俄羅斯反對美國空襲敘利亞

4、中東掌握了世界的石油資源。不只是敘利亞,整個中東地區伊拉克、阿富汗等等都一個一個的被美國掌握了俄羅斯不可能坐等。俄羅斯長期向敘利亞出售軍火武器,並定期展開軍事合作在2008年的喬治亞戰爭,敘利亞是唯一一個支持俄羅斯的中東國家2008年9月多,敘利亞將塔爾圖斯港租借給俄羅斯作為艦隊駐港,這個港口向西正對著美國地中海艦隊的總部——義大利西西里、向南正好能夠封鎖以色列海域,其用意不言自明。

C. 俄羅斯為什麼不回擊美國

對於美國的「假打」俄羅斯沒必要做任何反擊
因為美國和上次打擊敘利亞一樣,是裝樣子,假打。
動手之前,先通報給了俄羅斯,導致100多發導彈只傷了幾個人而已。
這種裝樣子的假打擊,俄羅斯用不著當回事。
相反,俄羅斯和敘利亞一鼓作氣直接滅了東古塔的反對派武裝
美國支持反對派拖死俄羅斯的計劃因此破產

D. 俄羅斯為什麼不怕美國

俄羅斯雖然經濟上沒有美國發達,但軍事實力卻是一流的。另外,從俄羅斯人來說,這個民族天生性格強硬,喜歡冒險,因此不懼怕任何威脅。

E. 為何軍事上俄羅斯敢硬懟美國,中國卻總是選擇「避讓」

誰告訴你美國不怕中國了。。國與國之間永遠不會表現出所謂畏懼的表現。及時有也不可能表現出來。
之所以你感覺美國不怕中國,是因為對於美國的利益來說,美國希望中國強硬,因為俄羅斯是美國冷戰的手下敗將,對於美國民眾來說,擔心來自中國的威脅甚於俄羅斯。俄羅斯的軍事發展情況在美國的計劃內。而中國的軍事發展往往作為額外情況作為美國某些參議院謀求增加軍費的籌碼。所以美國希望看到中國囂張一點,畢竟一家獨大就不可能再發展,有了威脅才能夠得到更多的軍費預算,軍火商才有錢,而軍火商永遠是歷屆政府的最大財政支持者。
而中國不希望引起和美國的軍備競爭,所以不希望讓美國看到自己有威脅。所以就會示弱。
形成了美國不怕中國,中國怕美國的這種感覺。實際上大國之間根本不存在什麼怕不怕,只有利益籌碼的交換。

F. 為什麼俄羅斯從來不害怕與美國

因為俄羅斯這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是比較強大的,而且這是所擁有的資源也是豐富的,美國對於俄羅斯的威脅,其實並不會影響到俄羅斯的發展。

其實很多國家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受到美國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俄羅斯也會受到美國的影響,但是所受到的影響並不會對於這個國家的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雖然俄羅斯目前的經濟發展比較緩慢,但是在國際社會的地位也是比較高。

俄羅斯的軍事實力比較強。

我認為俄羅斯最大的底氣就在於擁有著非常強大的軍事實力,兩個國家之間的較量其實就是軍事實力的較量,美國雖然擁有著全世界最為發達的武器,但是這些武器想要摧毀整個俄羅斯依然是非常不現實的。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在世界上應該積極的和其他國家進行合作,才能夠擺脫美國的控制。對於俄羅斯來說,其實已經做到了這一點,因為俄羅斯一直以來都和其他國家保持著一種非常不錯的關系,尤其是和中國的關系更是良好的。

G. 俄新版國家安全戰略為未來五年戰略定了什麼調

作為俄羅斯內外政策的綱領性文件,新版《2020年前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此後簡稱「戰略」),共分為6大部分,116個小點,其中突出明確了4個方面的基調。

第一個「明確」是亮明底線,俄主要安全威脅來自北約東擴及其在靠近俄羅斯邊界的軍事動作。
這就是說,國家和周邊安全是俄羅斯國家利益的最根本底線,不得觸碰。而北約軍事力量提升、反導系統建立、「北約被賦予違反國際法的功能」等都對俄國家安全造成影響,這些行為已經在靠近俄羅斯的「底線」。

「戰略」還說,俄願發展同北約關系,但前提是在平等基礎上、以鞏固歐洲—大西洋地區整體安全為目標。也就是說,北約目前的行為還不夠「達標」。

第二個「明確」是表明姿態,俄願同美國在共同利益基礎上建立夥伴關系,主要在武器控制、增進互信、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打擊恐怖主義、解決地區沖突等領域開展合作;俄願增進與歐盟、歐洲國家的互利合作,支持歐洲一體化進程,主張在歐洲—大西洋地區建立集體安全開放體系。

分析人士指出,俄美、俄歐關系是俄外交戰略中的一條「主線」,覆蓋烏克蘭危機、敘利亞戰事、反恐行動、多邊合作等諸多國際問題。俄羅斯要有所作為,勢必首先要「明確」並妥善處理與美國和西方的關系。
這個定調與第一個「明確」有內在邏輯關系,即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首先不得威脅俄羅斯國家安全的底線,在此前提下,俄願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發展關系,積極互動。

第三個「明確」是指明方向,俄羅斯外交政策的優先發展方向是與其他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發展雙邊、多邊合作。地區層面有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集安組織)、歐亞經濟聯盟國家和東歐國家;國際層面有金磚國家、上合組織、亞太經合組織和二十國集團。

「戰略」特別強調了發展俄羅斯與中國和印度的關系。俄羅斯將與中國拓展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並將此視為維護地區及全球穩定的關鍵因素;俄將與印度發展特惠戰略夥伴關系,支持在亞太地區發展可靠的、不結盟的地區穩定機制。

分析人士稱,這一說法為未來五年俄外交政策的重點方向「定調」,即以地區周邊為基點、以多邊合作做延展、以經營重要雙邊關系為支撐的「點面結合」的對外戰略布局。

此外,在核裁軍問題上,俄羅斯願繼續在多邊和雙邊機制下進一步商討削減核武器,但同時須確保不傷及國際安全,不影響戰略穩定。

「戰略」的第四個「明確」是緩解內壓,主要來自國家經濟和能源安全。俄將力保宏觀經濟穩定,對實體經濟提供支持,提高國家經濟調控效率,實現可持續增長,並要求經濟增長速度應高於發達國家。
俄將重點鞏固能源安全,保障俄在世界能源市場的技術主權,採用先進的高效節能技術,提高能源資源加工程度。

俄羅斯新版國家安全戰略,針對軍事、政治和外交沖突等傳統安全領域的威脅,以及經濟安全、金融安全、資源安全、恐怖主義、武器擴散、跨國犯罪、非法移民等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威脅,都制定了明確的應對之策。

「戰略」指出了「首先使用政治、外交、法律等手段維護國家利益」,這一普遍情況的應對辦法,同時明確了「如果非暴力手段沒有效果,俄將採取武力手段捍衛本國利益」,這一特殊情況的應對辦法。

H. 打擊恐怖主義後是打擊什麼

第一,共同應對國際恐怖主義威脅將對國際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主要表現在全球多極化不斷發展。「9•11」事件的發生,反映了冷戰後國際恐怖主義已成為全球性的威脅,再次說明世界各國穩定與繁榮的命運緊密相連。反對恐怖主義的國際斗爭,既打擊了全球各地的恐怖主義勢力,緩和了前一段時期因超級大國的單邊主義而受到損害的大國關系,也加強了解決國際熱點問題的多邊磋商和協作,無形中使求同存異、互相尊重、平等協商、和平共處的新安全觀得到強化。雖然美國等西方國家有借打擊國際恐怖主義之名,行謀求政治、軍事、安全優勢之實,而且運用武力擴大勢力范圍的傾向也有所發展,但確立以多樣性的民族國家和國民經濟為基礎的、有規則的國際新秩序、確保世界安定和各國的共存共榮已是大勢所趨。「9•11」事件發生後,國際社會形成的新的凝聚力促進了國際間合作趨勢的發展,而各種大小力量競相發揮作用對有效解決恐怖主義這一全球性問題具有獨特和重要的意義,有助於彌合民族、宗教、文化和地域隔閡,增強共識與諒解,促使共同發展和國際關系向民主化方向演進,進而為最終消除國際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與環境鋪平道路。

第二,打擊恐怖主義將成為國際關系調整的重要契機。「9·11」事件發生後,美國出於反恐斗爭的需要,亟須國際社會特別是各大國的支持,而各大國出於借反恐實現各自利益的現實考慮,進一步改善和加強與美關系,共同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很快成為世界主要大國合作的新領域,單極與多極的矛盾與對抗暫時得到緩解。

俄羅斯在事件發生後,主動拉近與美國的關系,積極支持與配合美國的反恐行動。美國則以承諾減少對俄羅斯車臣問題的指責和支持俄羅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等作為回報。歐盟大多數國家則希望利用反恐行動,進一步加強與美國的政治、軍事關系,顯示歐盟在解決國際事務中的作用與影響。特別是英國,欲借強化美英關系鞏固大國地位的意圖十分明顯。日本在事件發生後,對參與反恐行動特別走美國對阿富汗實施軍事打擊表現出「極高的熱情」。日本自衛隊不但向美國提供了後勤與情報支援,並為此推動國會緊急立法為自衛隊赴海外參加軍事行動奠定法律基礎。日本在進一步鞏固與美國同盟關系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實現了「借船出海」,將自衛隊的角色從本土防禦、保衛周邊地區向海外派兵參戰轉移,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自衛隊首次突破憲法限制參加真正意義上的海外作戰行動,從而為日本擴充軍備和提升國際地位帶來了有利條件。

中美關系在「9•11」事件發生後得到了明顯改善。中國支持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的嚴正立場,對建立中美建設性合作關系框架、推進兩國關系改善具有積極意義。但是雙方對「反恐合作」的期待不同,中國期望藉此來改善雙邊關系,美國是希望通過緩解雙邊關系來拉中國聯合反恐。中美關系因受台灣、西藏和人權等問題制約,不穩定和不確定的因素較多,但雙方在反恐基礎上重新加固的戰略框架不會受到動搖。未來兩國關系前景將是利益與分歧共存,希望與挑戰同在,雙方將在磨合、碰撞與妥協交織的過程中更好地了解與適應對方,以合作共贏的方式實現各自的利益目標,並推動兩國關系向前發展。

「9•11」事件也引發了美國、印度、巴基斯坦三角關系的明顯變化。美國在針對阿富汗塔利班的反恐戰爭中,發現了巴基斯坦因與阿富汗直接接壤和與塔利班的傳統關系所具有的獨特的地緣戰略意義,大幅回調美巴關系。而巴基斯坦政府為了擺脫與恐怖主義的干係,緩解嚴峻的經濟形勢,獲取國際社會對其政權合法性的認可,不顧國內反莢情緒高漲,決定同美國全面合作。而印度雖做出迅速反應,但由於其在地緣戰略意義上遠遜於巴基斯坦,並未得到美國的積極回應,這使得冷戰後呈急劇升溫之勢的美印關系遇到挫折。印巴關系的緊張之勢使美國處於兩難境地,美國尚未找到有效平衡印巴矛盾的良策。從近期來看,美國將高度重視巴基斯坦的作用,但從中長期來看,美國仍將看重印度在南亞、整個亞洲乃至整個世界更大范圍內的作用。

I. 為什麼只有美國制裁俄羅斯,難道俄羅斯不好制裁美國嗎

想對美國,俄羅斯更依賴歐洲(大約1000億美元),歐洲相比美國也更擔心制裁俄羅斯帶來的影響,這也是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歐洲對俄羅斯的制裁顯得那麼軟綿綿也多次反對加重甚至持續制裁的原因,但歐洲好歹也是美國級別的經濟體,這個比例也並不大,畢竟烏克蘭事件客觀上傷害了歐洲的安全利益,制裁也無可厚非。

而且,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並不僅僅限於貿易層面,尤其是8月初追加的制裁。畢竟美元是世界貨幣,這個權杖威力可是相當的大,多數公司只要做國際業務,不可避免就要進入美元主導的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如果美國人發現有公司和被制裁的俄羅斯相關企業發生業務,那麼也會對這些公司制裁,這相當於強行把這些公司踢出國際貿易系統。和2011年奧巴馬制裁伊朗的行為如出一轍,當時堪稱史上最嚴厲的制裁,伊朗在被制裁幾年後乖乖服軟和奧巴馬簽訂了伊核協議,對於俄羅斯賴以生存的石化企業幾乎是毀滅性的,眾所周知石化行業是一個嚴重依賴資本與技術的行業,而這些都必須來源於西方,俄羅斯必然是肉痛至極。

J. 美國空襲敘利亞,俄羅斯為什麼譴責

打的是政府軍,是俄的勢力范圍,後台是俄啊;反政府軍是美在後面支持的。
如果美打的是反政府軍,普京絕對會給特朗普一個金獎章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為什麼不支持美國反恐行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9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