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1818年俄羅斯發生過什麼大事

1818年俄羅斯發生過什麼大事

發布時間:2022-07-12 20:50:54

❶ 1917年俄國發生了什麼大事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下午5時,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的2萬名赤衛隊員和革命士兵在10輛裝甲車的配合下,包圍了沙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最後據點——冬宮,敵人拒絕投降。

晚上9時45分,已經起義獲得成功的「阿芙樂爾」巡洋艦上的革命士兵開炮轟擊,炮彈直瀉冬宮,激烈的戰斗開始了。

前一天,列寧領導的赤衛隊、革命士兵和水兵突擊隊早已經佔領了彼得格勒的大部分重要據點——車站、電話局、郵電局、發電站、政治機關、銀行和重要橋梁等。

克倫斯基見大勢已去,早化裝偷偷溜了,但是在他臨走前,還企圖作垂死掙扎,從前線調回了部隊,並命令士官生、「喬治獎章軍人營」和「婦女營」等頑固力量集中冬宮,作困獸之斗。

這是場革命和反革命力量的決戰,在槍林彈雨中,赤衛隊和革命士兵沖進了冬宮大門,一層樓一層樓地,一間屋一間屋地跟敵人拼殺,戰斗延續到次日清晨2時,守軍被殲,躲在這里的16名部長被俘,冬宮的屋頂上升了鮮艷的紅旗。

就在冬宮戰斗激烈進行的時候,11月7日夜間,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在斯莫爾尼宮開幕了。

會議通過了列寧起草的《告工人、士兵、農民書》,正式宣布俄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被推翻,全部政權歸蘇維埃。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誕生了。全世界從此開始了新的紀元。

(1)1818年俄羅斯發生過什麼大事擴展閱讀:

「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

十月革命的勝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

改變了俄國歷史的發展方向,用社會主義方式改造俄國的道路,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毛澤東在1949年寫了一段這樣的論述:「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

十月革命也結束了資本主義獨占天下的局面,並為之後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十月革命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1917年11月7日 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

❷ 俄國十二月黨人革命

十二月黨人Decembrist
1825年發動反對農奴制度和沙皇專制制度武裝起義的俄國貴族革命家。起義發生在俄歷12月,領導這次起義的貴族革命家在俄國歷史上被稱為十二月黨人。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關系的發展,俄國農奴制日趨瓦解。在1812年反對拿破崙戰爭中,一些俄國貴族軍官參加了國外的遠征,受到西歐民主思想的影響,對國內的農奴制度和專制制度極為不滿。回國後,他們成立秘密的革命組織,企圖按照西方的方式來改造國家。1816年,第一個秘密革命團體——救國協會(後改稱祖國忠誠子弟協會)成立,會員約30名。他們主張廢除農奴制,實行君主立憲。但由於人數少、力量單薄、缺乏明確的斗爭方法,不久即自行解散。1818年,成立了新的秘密團體——幸福協會。該會主張實行共和制,探索了採取軍事手段推翻專制制度的問題。1821年,在圖利欽成立了以P.I.佩斯捷利上校為首的南方協會,在彼得堡成立了以N.M.穆拉維約夫上校為首的北方協會。這兩個組織都擬定了自己的綱領。南方協會通過了佩斯捷利起草的《俄羅斯法典》,主張廢除農奴制和等級制,建立共和國;公民應擁有一塊不能買賣的土地以保證生活,同時允許擁有私有土地以使生活富裕;年滿20歲男子按財產資格有選舉權;國家最高立法機關為人民議會,最高行政權歸五人組成的最高杜馬,國家監察機關為最高會議等。這是一個相當進步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北方協會有穆拉維約夫草擬的《憲法》,主張廢除農奴制和等級制,建立君主立憲制和聯邦制國家;聯邦的最高政權機關為兩院制的人民議會,行政權歸皇帝。《憲法》比《俄羅斯法典》保守得多,但仍有一定進步意義。
十二月黨人試圖只依靠軍隊的力量發動政變。1825年11月19日,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突然去世,十二月黨人決定提前在尼古拉一世繼位之日,由S.P.特魯別茨科伊公爵領導起義。12月26日(俄歷14日),起義軍官率領3000多名士兵到達彼得堡參政院廣場,但特魯別茨科伊臨陣脫逃。尼古拉一世立即調動軍隊,用大炮轟擊廣場,血腥鎮壓起義,並殺害了不少聚集在廣場周圍的群眾。彼得堡起義的消息傳到南方後,南方協會會員於1826年1月10日發動駐烏克蘭的契爾尼哥夫兵團起義,不久也告失敗。沙皇政府對十二月黨人進行殘酷的迫害,著名領袖佩斯捷利、S.I.穆拉維約夫-阿波斯托爾、M.P.別斯圖熱夫-留明、P.G.卡霍夫斯基和K.F.雷列耶夫被判處絞刑,穆拉維約夫、特魯別茨科伊等百餘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亞服苦役或定居,大批士兵被判處夾鞭刑。

十二月黨人起義
1825年12月14日是俄國最早的革命者在彼得堡樞密院廣場上舉事的日子。人們根據起義的月份,稱這些革命者為十二月黨人。
十二月黨人原本是俄羅斯帝國農奴制的受益者。他們是年輕的貴族,是沙皇制度的支柱,擔任著沙皇政府各個行政機關和軍隊的領導職務,有著大好的前程。但是,他們認為壓得人民喘不過氣來的農奴制度是可恥的,自己所享有的種種特權是一種罪孽。於是,他們挺身而出,為廢除農奴制和專制制度而斗爭。
在十二月黨人之前,「人們不相信可能爆發政治起義,不相信有人能手執武器,就在彼得堡的中心襲擊龐然大物:皇帝的君主專制。過去人們知道的只是宮中發生的時而打死彼得時而打死保羅別人取而代之的事件」。但是這一回,這些英勇的十二月黨人就在首都的廣場上用鮮血對專制制度表示了庄嚴的抗議。
盡管沙皇尼古拉一世用霰彈鎮壓了起義,但是就在他得意洋洋之時,「卻感到了令人寒顫的內心恐懼」,以致他在這樣一句審訊記錄下面打了12個驚嘆號。
沙皇的報復是瘋狂的。先是親手御批的聖旨:上腳鐐手銬,嚴加管制,與兇手等同。繼而5位十二月黨人被列為「特等」罪,判處絞刑。然後便是120多位十二月黨人戴著沉重的鐐銬,被流放遙遠的西伯利亞服苦役。
在西伯利亞冰冷荒涼的大片土地上,野獸比人還要多。僅有的二三戶人家,夜晚睡覺前總是用大石頭將門抵上,否則便會有大狗熊之類的食肉動物悄然光顧。十二月黨人便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或是服苦役或是服流刑,直到1856年。
在漫長的30年裡,不斷有人勞累而死,但是「在關鍵時刻,他們中無人會往後退」。服苦役者,有人密謀把獄吏關進牢房、放火燒毀監獄;有人通過給家裡寫信進行反政府宣傳,咒罵專制制度、揭露其罪行。那時候,獄中十二月黨人的書信在俄國各地被人們爭相傳抄。服流刑者,打獵、耕種,在偏僻荒涼、毫無生氣的大草原上建起新的村莊。他們還興辦學校、開設圖書館、給當地人治病。在那裡,「賤民們」和昔日的貴族老爺平起平坐,人人能吃飽,年年獲豐收,到了年底,還可以為心愛的妻子置辦上一件帶著貂皮領的節日外套。
提起妻子,十二月黨人的妻子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她們沒有聽從尼古拉一世允許改嫁的諭令,也沒有被用來攔阻她們的種種恫嚇嚇倒。她們寧願放棄堆積如山的黃金,寧可在拿著武器的哥薩克衛兵的押送下被鐵鏈捆鎖著行走,也要到那苦寒的野獸出沒的地方去,守在自己的丈夫身旁。義無反顧的妻子令鐵石心腸的阻攔者也不由得淚雨滂沱。
30年中,她們雖然日漸憔悴,但始終是丈夫眼前那「眼睛裡含著天使般溫情的絕妙的美女」,是「神的安琪也許,「那仁愛的婦女心靈」真的起了作用,曾經是達官顯貴不諳勞作的嬌小姐,在進入了該當祖母的年齡時,卻成了西伯利亞土地上的一等勞力。她們可以持久地把握耕犁,還可以用錐子和麻繩在厚皮子上飛針走線。當然,還有不少人正當盛年便長眠在西伯利亞。她們雖然不一定都能理解丈夫的政治理想,但她們對愛的執著,對苦難的超越,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感人肺腑的篇章之一。
30年以後,當十二月黨人得到大赦,從西伯利亞的冰雪中回來時,他們再一次站在開明地主的營壘一邊,而且,甚至「比迎接他們的在原地受到摧殘和蹂躪的年輕人更富有朝氣」。

❸ 俄國從1861年到1991年發生的大事(帶時間)

1861年 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改革
1876年 俄國策動中亞的阿柏古反華,侵犯新疆地區,並趁機搶占伊犁
1878年 在伊朗北部劃分勢力范圍
1881年 《中俄改訂條約》,俄國交還伊犁,但侵佔新疆邊界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1883年 俄國文豪屠格涅夫逝世
1892年 為對抗德國,俄法結盟
1895年 俄國干預日本佔領遼東半島,趁機劃東北為勢力范圍
1896年 修建滿東大鐵路
1900年 製造海蘭泡屠殺事件
1901年 高爾基《海燕》發表;
1904年2月 日本挑起爭奪中國東北的日俄戰爭,俄國戰敗
1905年2月 莫斯科工人起義與兵變
1908年 西伯利亞的通古斯大爆炸
1913年 俄國策動外蒙古獨立
1914年8月 參加一戰,並在1917年十月革命後退出一戰
1917年 俄國人民進軍冬宮,結束了羅曼諾夫王朝的統治
1918-1920年 蘇維埃政權保衛戰
1921年 社會主義蘇俄發生聖彼得堡兵變,實行新經濟政策
1922年10月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
1924年 列寧逝世,斯大林接班
1925-1929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
1936年 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
1937-1939年 大清洗運動
1939年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簽訂
1940年 蘇聯西進,吞並波蘭和芬蘭
1941年6月 蘇德戰爭爆發
1945年5月 蘇軍攻克柏林,德國納粹戰敗,歐洲戰爭結束;8月出兵中國東北和朝鮮,清剿日本關東軍
1948年 柏林危機
1949年 蘇聯試爆原子彈成功,與中國建交
1955年 華約組織成立
1956年 首枚洲際導彈發射成功
1957年10月 首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1961年 載人宇宙飛船成功試航,加加林成為首位太空人;試爆當量在9000萬噸的超級氫彈,震驚了全世界;赫魯曉夫首次訪美;柏林牆的修建,美蘇冷戰的縮影
1964年 勃列日涅夫上台,提出建立宇宙空間站
1968年 出兵干預捷克斯諾伐克的「布拉格之春」
1979-1988年 出兵阿富汗
1987年 美蘇達成削減常規戰略進攻性和包括核武器在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數量的協議
1989年 八一九事件
1991年 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共和國成立

❹ 俄羅斯1840-1919發生過哪些大事

1848-1849年 歐洲革命
1853-1856年 俄英法克里木戰爭
1861年 俄國農奴制改革
十九世紀60-80年代 沙俄侵佔我國西北地區40萬平方公里
1892年 俄法簽定軍事協定
1903年 俄國社會民主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布爾什維克黨形成
1905年 俄國爆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1907年 英法俄協約最後形成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 十月革命勝利
1918-1920年 蘇俄粉碎外國武裝干涉和國內反革命叛亂
1919年3月 共產國際成立
親 我所知道的就只有這些了 希望 可以幫助到你

❺ 俄羅斯進行了幾次車臣戰爭

車臣 (Chechen) 是俄羅斯聯邦南部的一個共和國,位於高加索山脈北側,與喬治亞隔山為鄰,面積約1. 5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00萬,大多信奉伊斯蘭教。首府格羅茲尼 (Grozny) 是在1818年建立的格羅茲尼城堡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有關車臣人的最早記載是在7世紀初以前。「車臣人」這一稱呼最早源自阿爾貢河邊的「大車臣」這一村莊的名稱,以後逐漸成為車臣民族的族稱。車臣人自稱「納赫喬人」,
AC-尼爾森互聯網調查 金犢獎玩創意最正點
51精彩無線大獎等你拿 體驗財富之旅贏大獎!

即「平民百姓」的意思。車臣人在13世紀遭受蒙古-韃靼人的侵襲,14世紀末又遭到中亞帖木兒帝國軍隊的蹂躪。直到15至16世紀金帳汗國解體後,車臣人才開始從山區向平原遷徙。16至19世紀,伊斯蘭教開始傳入車臣。在17至18世紀之交,車臣開始成為波斯、奧斯曼、俄羅斯三大帝國爭奪的對象,此後車臣經歷了長達兩個多世紀的血腥殘酷的戰爭。19世紀,沙俄經過40多年的高加索戰爭於1895年把車臣並入帝國版圖。1922年11月成立車臣自治州。1934年1月車臣與其西鄰印古什合並,1936年12月改成車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國。二戰期間,蘇聯政府以車臣人同德國侵略者合作為由,把許多車臣人強行遷出家園。當時有38.7萬多車臣人和9.1萬多印古什人被驅逐到中亞和西伯利亞。直到1957年1月9日,蘇聯最高蘇維埃才決定恢復車臣—印古什自治共和國的建制, 歸俄羅斯聯邦管轄。

1991年9月6日,即在蘇聯發生「8·19」事件不久,蘇聯空軍少將、車臣人杜達耶夫借機在選舉中當上車臣總統,他炮製的車臣憲法宣布車臣是「主權國家」。從此,車臣在「獨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俄羅斯當局為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兩度出兵車臣。1994年12月俄羅斯第一次出兵車臣。 1996年底,車臣非法武裝在俄境內先後製造兩起嚴重劫持人質事件,俄軍被迫撤出車臣。 為了徹底解決車臣問題,1999年6月,俄政府在普京主持下再次出動10萬大軍,對車臣非法武裝分子展開封鎖和軍事打擊。2002年10月23日,數十名車臣武裝分子在莫斯科杜布羅夫卡劇院將800多名正在觀看演出的觀眾和演職人員劫為人質。3天後,俄特種部隊向劇院內施放催眠氣體後,成功地解救了大多數人質,但仍有130名人質不幸喪生。俄軍隨即在車臣展開了大規模清剿行動。

遇難的俄聯邦車臣總統卡德羅夫

根據形勢的發展,俄羅斯總統普京提出必須加快車臣立憲進程。2002年12月11日,車臣人民代表大會舉行,討論車臣新憲法和選舉法草案。次日,普京發布關於車臣全民公決的總統令。2003年3月23日,車臣就是否贊成新的共和國憲法草案、總統選舉法草案、議會選舉法草案舉行車臣歷史上第一次全民公決。全民公決通過的車臣新憲法規定,車臣是俄聯邦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從法律上確定車臣作為俄聯邦一個主體的地位,進而保證俄聯邦主權和領土完整。2003年10月5日舉行全民選舉,車臣共和國行政長官卡德羅夫當選俄聯邦車臣共和國總統,任期4年,這是根據新選舉法選舉的第一位車臣總統。

2004年5月9日,俄車臣共和國首府格羅茲尼市狄納莫體育場發生爆炸,造成至少10人死亡,上百人受傷,死者包括車臣共和國總統卡德羅夫和高加索聯合集群司令巴拉羅夫。

❻ 俄羅斯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檢舉|2009-12-29 21:26 提問者採納

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以莫斯科大公國為中心,逐漸形成多民族的封建國家。1547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改大公稱號為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1861年廢除農奴制。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成為軍事封建帝國主義國家。1917年2月,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專制制度。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後擴大、演變至15個加盟共和國)。1990年6月12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發表《國家主權宣言》,宣布俄羅斯聯邦在其境內擁有「絕對主權」。1991年8月,蘇聯發生八一九事件。9月6日,蘇聯國務委員會通過決議,承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個加盟共和國獨立。12月8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個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在別洛韋日簽署《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宣布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12月21日,除波海三國和喬治亞外的蘇聯11個加盟共和國簽署《阿拉木圖宣言》和《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議定書》。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至此,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並成為蘇聯的唯一繼承國。1993年12月12日,經過全民投票通過了俄羅斯獨立後的第一部憲法,規定國家名稱為「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意義相同。

現代一般認為俄羅斯的歷史應追溯至莫斯科大公國的建立為始。但是在俄羅斯境內,自遠古就有人類居住。

6世紀,東斯拉夫人逐漸向俄羅斯的歐洲部分等地區遷徙。862年,以留里克為首的瓦朗幾亞人征服東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輔羅斯。12世紀分裂為若干獨立公國。1237年蒙古軍隊入侵,建立欽察汗國。

莫斯科建於1147年,弗拉基米爾大公尤里·多爾戈魯基是其奠基人。他頭戴戰盔、身披鐵甲、左手持盾、雙腿跨馬的紀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維爾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廣場上。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大公國逐漸發展為東北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領導其他公國擺脫了蒙古韃靼的統治,使羅斯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俄羅斯1000多年的歷史上,除了240年的韃靼統治以外,只有兩個王朝。第一個王朝是留利克王朝,建於公元9世紀。上述基輔羅斯時期,就是留利克王朝開始。1598年伊凡四世(雷帝)的兒子費多爾去世後,留利克王朝絕嗣,統治俄國700多年的留利克王朝從此覆滅。

羅曼諾夫王朝
1605年,戈杜諾夫突然死亡,俄羅斯天下大亂,進入一個「混亂時代」。直到下諾夫哥羅德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率領民兵把波蘭侵略軍趕出莫斯科以後,這一動盪時期才終於結束。1613年貴族們推舉伊凡四世的親戚、16歲的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為新沙皇,建立了羅曼諾夫王朝。這個王朝經歷了18個沙皇的統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7年發生的俄國二月革命中被推翻。

俄羅斯帝國
彼得大帝17世紀時,歐洲許多國家發展迅速,而俄國農奴制度還在盛行。為了效法西方,彼得一世在1697年派遣使團赴西歐考察,自己也化名隨團出訪,回國後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彼得一世改革,在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文化各方面提高了俄羅斯的實力。1721年,彼得一世宣布俄羅斯為帝國。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領土空前膨脹,被稱為「帝國的黃金時期」。

俄國臨時政府
資產階級二月革命後,由克倫斯基以及其他一些社會革命黨、立憲民主黨人控制,組成了俄羅斯臨時政府。此政府受到原支持沙皇的保皇黨和支持列寧、里昂·托洛茨基的共產黨的兩面攻擊,政府對兩種反對勢力均採取嚴厲鎮壓政策。該政府統治期間行政腐敗,經濟崩潰,仍參加帝國主義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此不得人心,最後在1917年俄歷十月被十月革命推翻,克倫斯基出走國外,一些領導人被捕或出逃,有一部分成為反蘇維埃武裝叛亂的領袖。俄國內戰之後,布爾什維克取得政權。

蘇聯時期
1917年十月革命後,蘇聯共產黨取得了政權,實行共產主義政策,吸收其他小國家成為加盟國,定國名為蘇聯。建政初期發生了紅軍與白軍之間的內戰,紅軍勝利。列寧逝世後,斯大林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偉大的成就。蘇聯在1940年成為世界第二,歐洲第一的社會主義強大工農業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1941至1945年蘇聯人民打敗了兇殘的法西斯德國。蘇聯的歷屆領導人還有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卡年科、戈爾巴喬夫等。蘇聯在50-70年代與美國等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進行全面的對峙史稱「冷戰」。90年代,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蘇聯政權於1991年解體。

現代俄羅斯
「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同為國名,實行資本主義和總統制。葉利欽為首任總統,普京為第二任(也是現任)總統。
沙皇:最傑出--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或稱彼得大帝,是俄國歷史上最偉大最富傳奇色彩的沙皇之一。他曾化名為一個高個子士兵,到西歐學習先進的思想文化技術。在回國後,通過推行一系列的改革,使俄國走上富過強兵之路,並遷都聖彼得堡。
伊凡四世是俄國歷史上第一位沙皇,也是最著名的沙皇之一。不同於彼得大帝的英明,伊凡大地可是因為其殘暴血腥的統治而文明於世的。其實伊凡大帝也是很有作為的一代明君,戰功赫赫。這就是矛盾的伊凡。
作為與彼得大帝齊名的一位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同樣是俄國歷史上一顆耀眼的明星。非同一般的鐵腕,出眾的美貌,輝煌的戰功,復雜漫長的情史......她的一生是俄羅斯人爭議的。
最正本--亞歷山大二世
載入初中世界史課本正文的唯一一位俄國沙皇,不是彼得一世,不是伊凡四世,也不是......而是你可能不是很熟的--亞歷山大二世。可是他在俄國歷史上的作用是絕對不能忽略的。他實施的"1861年改革",是俄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
最後的--尼古拉二世
尼古拉二世也是俄國歷史上的著名沙皇,卻也是最後一位沙皇,他的退位標志著俄國沙皇時代的結束。一直覺得尼古拉二世多少和溥儀有點相似,他們都不再擁有皇帝應有的榮耀,有的只是無盡的凄苦和恥辱......

❼ 1812年的國外大事記

由匈牙利、普魯士、俄羅斯、瑞典、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及萊茵聯邦的某些邦國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
在加地斯的西班牙國會通過第一部憲法草案。
6月18日——大英帝國國王喬治三世與美國矛盾激化,想重新將美國變為殖民地。以此侵略美國。
6月24日——拿破崙65萬大軍入侵俄國,俄法戰爭爆發。
8月17日——斯摩棱斯克戰役 (1812年),法軍戰勝俄軍,但未完全摧毀其戰鬥力。
9月7日——博羅金諾戰役,法軍獲勝俄軍。
9月14日——法軍佔領空城莫斯科。
10月19日——拿破崙撤離莫斯科。
11月26日——別列津納河戰役,拿破崙的軍隊從莫斯科撤退到斯摩棱斯克後,搶渡別列津納河時與俄羅斯軍隊交戰。
11月29日——拿破崙的軍隊成功渡過別列津納河,但是遭受了災難性的損失,別列津納河戰役結束,法軍全線從俄羅斯撤出。 俄法1812年戰爭(Russian- French War in 1812)於1812年6月24日——1812年12月12日在俄羅斯發生,起因是因為拿破崙欲爭奪歐洲霸權,俄軍主帥庫圖佐夫採取了撤退不抵抗的戰術,直到1812年9月12日法軍歷經博羅迪諾戰役(法軍共有7萬人陣亡和重傷)之後,才進入莫斯科。1812年12月18日,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回到了巴黎。1812年是恐怖的一年,由於野心和狂妄,年初,拿破崙遠征俄羅斯,他足足調動了57萬大軍,然而這位有著「歐洲第一名將」稱號的天才軍事家,卻在俄國犯下一連串戰略和戰術錯誤,最終入侵失敗,軍隊銳減為不到3萬人。結果俄國獲得了勝利。
1812年戰爭爆發後,美國第7任總統傑克遜由於其政治上的名望而在1814年被任命為志願軍少將。
1812年,巴格拉季昂就擔任這個第2西部軍的司令,其下4.8萬人。
1812年初,美國陸軍部就擬定了奪取加拿大的戰略計劃。
哈里森堡壘戰役是為一個美國於1812年戰爭中的決定性勝利,在這戰役里,15個美國人獨自對抗600名印地安人。堡壘因哈里森將軍的榮譽而重新命名。不久,1812戰爭爆發,贊崔利·泰勒上尉成了這哈里森堡壘的軍官。
第六次反法同盟(1812年—1814年),由匈牙利、普魯士、俄羅斯、瑞典、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及萊茵聯邦的某些邦國組成的同盟,打敗了法國,拿破崙被放逐到義大利的厄爾巴島。
1812年戰爭,又稱第二次獨立戰爭,是美國與英國之間發生於1812至1815年的戰爭。是美國獨立後第一次對外戰爭。
美國正式向英國宣戰,但是英國軍隊的50%兵員是加拿大的民兵。同時,美洲印第安部落由於種種原因也捲入了戰爭。
1812年6月18日,美國向英國宣戰。1812至1813,美國攻擊英國北美殖民地加拿大各省。1813年10月至1814年3月,英國在歐洲擊敗拿破崙,將更多的兵力增援北美戰場。英國佔領美國的緬因州,並且一度攻佔美國首都華盛頓。但是英國陸軍在美國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戰場、尚普蘭湖戰役、巴爾地摩戰役、新奧爾良戰役中多次遭到挫敗,並且海軍也遭受敗局。1815年雙方停戰,邊界恢復原狀。 柴可夫斯基在1880年寫的《1812》序曲,全名為《用於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禮,為大樂隊而作的1812年庄嚴序曲》。
1812年奧地利宮廷戲劇秘書約瑟夫·V· 松來特納爾(Joseph V Sonnleitner)在維也納建立了維也納音樂藝術學院的前身——奧地利王國音樂之友協會。
貝多芬在1798年和1812年,都曾為《歡樂頌》的音樂起過稿。在1812年寫的《歡樂頌》主題,後來用於1814年10月完成的《C大調命名日節慶序曲》。貝多芬在 1810到1812年,只寫出了幾部並不成功的作品,數量寥寥無幾。從1812年開始,這頭「音樂雄獅」開始復甦了!而復甦的標志則正是他的第七部交響曲!A大調第七交響曲(1811~1812),Op.92。 《兒童與家庭童話集》(KinderundHausmärchen),亦即《格林童話》,1812年格林童話第一集出版。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的父親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參加過1812年衛國戰爭,以中校銜退役。
《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的第一、二章在1812年2月問世,轟動了文壇,使拜倫一躍成為倫敦社交界的明星。然而這並沒有使他和英國的貴族資產階級妥協。
1812年,雷慕沙在格勒諾布爾對古董櫃上漢、滿銘文的解讀,使他得以進入當地的學院。他還在定期論集里,發表了兩、三篇有關中國的論文,其中一篇是用拉丁文寫的,研究的是中醫。
1812年梅耶去世之前,他的猶太人區的希望和抱負已經通過他的兒子們實現了,他們在通往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私有銀行的路上走得很穩健。 斯賓塞·珀西瓦爾(Spencer Perceval,1762年11月1日—1812年5月11日)英國政治家,於1809年至1812年出任英國首相,是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刺殺身亡的英國首相。
生於1812年的豪茲爾是德國巴登省的太子,有人把他和一個生命垂危的嬰兒調換並將他藏匿起來。
米哈伊爾·波格丹諾維奇·巴克萊·德·托利(Mikhail Bogdanovich Barclay de TOlly,1761—1818年),1810——1812年任俄國陸軍大臣時,他主持撰寫了《大型作戰軍隊的指揮要點》,這本冊子對改進俄軍指揮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812年拿破崙入侵俄國後,他兼任西線第一集團軍司令,由於法軍氣勢兇猛、盡占優勢,所以他採取了避其鋒芒的後撤戰略,不過此舉使拿破崙得以向俄國腹地挺進,巴克萊遭到俄國軍政界的群毆,亞歷山大一世也對他大為不滿,他被迫辭職,由庫圖佐夫接任全軍指揮。
約翰·傑佛·普拉特,第二代康登伯爵 (1807年3月26日—1812年4月8日)
亨利·阿丁頓,第一代西德默斯子爵 (1812年4月8日—1812年6月11日)
杜德里·賴德爾,第一代哈洛比伯爵 (1812年6月11日—1827年8月17日)
梅耶·羅斯柴爾德。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法蘭克福城默默無聞地度過了兩個多世紀,直到18世紀才開始發跡。使這個古老的家庭開始興旺發達的,是梅耶·羅斯柴爾德(1744~1812年)。
西奧多·盧梭,(Étienne Pierre Théodore Rousseau,1812年——1867年),法國畫家。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漢族,字季高,湖南湘陰人,號湘上農人,清朝大臣,著名湘軍將領。一生經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鎮壓陝甘回變和收復新疆等重要歷史事件。
英國小說家查爾斯·約翰·赫芬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 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著名小說家,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並對英國文學發展起到重要影響。
陳鳳翔(1751年~1812年)[清]字竹香,江西崇化人,一作崇仁人。一章子。官江南河督。山水、人物,能繼父藝。《墨香居畫識》、《畫傳編韻》。 1810—1812年,委內瑞拉第一共和國成立,玻利瓦爾因積極革命而成為領導人之一。1812年第一共和國失敗後,他重新組織力量,繼續斗爭,投效新格蘭納達(即哥倫比亞)解放事業。
1812年巨港蘇丹將邦加島割讓英國。 1812年將木杠改為鐵制的,後又改為鋼制,杠的彈性和承受力增大。
關於八卦掌的起源,據考證為清代河北文安縣人董海川(約1812年~1882年)。 19世紀初期化學分析技術進步非常迅速,當時以電解法分離出鹼金屬及鹼土金屬而名噪一時的英國化學家戴維(H. Davy,1778~1829)收到來自法國安培(A.J.Ampere1775~1836)的信函,這封1812年8月25日的函件指出:氫氟酸中存在著一種未知的化學元素,正如鹽酸中含有氯元素的關系一樣,並建議把它命名為「Fluor」,詞源來自拉丁文及法文,原意為「流動 (flow,fluere)」之意。
1812年丹麥物理學家奧斯特最先提出了光與電磁之間聯系的思想。
龐士·布魯克斯彗星在1812年7月12日首先被珍·路易斯·龐士發現。稍後文森特·維紐斯基在8月1日、亞力克西斯·布瓦爾在8月2日都獨立發現這顆彗星。
1812年戴維又完成了《農業化學基礎》一書。這本書後來竟再版4次。這一年,他獲得了美國最高獎賞。1812年4月8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附近的廣場上,停滿了一排排轎式馬車。整個美國上流社會的名流顯貴都匯集在前廳的拱門前。風琴奏起了庄嚴的樂章,人們在為漢弗萊·戴維舉行獲得貴族稱號的儀式。

❽ 1804——1814年發生了什麼歷史大事

1805年8月,奧地利、英國、俄國組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於9月24日離開巴黎,親自揮師東進,10月12日法軍佔領了慕尼黑。10月17日法蘭西第一帝國和奧地利帝國在烏爾姆激戰後,反法聯盟投降。隨後法蘭西第一帝國又於12月2日,即拿破崙加冕稱帝一周年紀念日,以7萬人馬的弱勢兵力擊敗了俄奧聯軍9萬人馬的優勢兵力,奪取了奧斯特里茨戰役的勝利,反法聯盟再度瓦解,並迫使奧地利帝國取消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稱號。拿破崙隨後聯合了德國境內的各諸侯國組成了「萊茵邦聯」,把它置於在了自己的保護之下。

1812年5月,拿破崙率領操12種語言的57萬大軍遠征俄羅斯。俄軍堅決抵抗拿破崙侵略,雖然法軍一路取得勝利,但是傷亡極其慘重。9月16日,拿破崙率軍進軍莫斯科,此時亞歷山大一世和庫圖佐夫帶著俄國高級將領和大部分莫斯科居民已經撤出了莫斯科。拿破崙本以為亞歷山大一世將會妥協,未料到迎接他的卻是莫斯科全城的大火,即將到來的寒冬季節,與俄羅斯人民堅決不投降,還有此時在國內的馬萊將軍策劃的一場失敗的政變,令他不得不趕回法國。俄羅斯的寒冬,是拿破崙的最大阻力,法軍不是戰死就是凍死,最後回到法國的只有不到3萬人。

1814年3月31日,巴黎被佔領,同盟軍要求法國無條件投降,同時拿破崙必須退位。拿破崙希望讓他的兒子羅馬王以拿破崙二世的名義繼承皇位,但是遭到了反法同盟的拒絕。4月11日,拿破崙宣布無條件投降,並於4月13日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了。拿破崙本人在退位後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

閱讀全文

與1818年俄羅斯發生過什麼大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