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敵國有哪些

俄羅斯敵國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13 08:37:02

1. 沙俄由哪幾個國家組成

俄羅斯帝國簡稱俄國、俄羅斯、沙俄、沙皇俄國或帝俄,別稱第三羅馬。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為皇帝後,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羅斯國家。

俄羅斯帝國同時也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國家,由羅曼諾夫王朝統治。

俄羅斯帝國是歐洲傳統強國和當時世界列強之一,直到十九世紀中葉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失敗,才顯現出俄國農奴制度的弊端,導致俄羅斯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工業化相對落後於其他歐洲強國。

(1)俄羅斯敵國有哪些擴展閱讀

區域位置:

俄羅斯帝國地跨歐亞兩大洲(1799~1856年間一度在北美阿拉斯加建立了殖民地),面積達到2288萬平方公里(1914年),略小於北美洲,遠大於南美洲,是當時世界上面積第二大國,僅次於大英帝國。

氣候特徵:

俄國絕大多數地區都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僅山地部分為高原氣候、北部北冰洋沿岸為寒帶氣候。

宗教信仰:

俄羅斯帝國的國教是俄羅斯東正教,沙皇是其領袖,同時還保有最高保護者的稱號。

2. 沙俄包含了哪些現代國家

除了幾乎整個俄羅斯聯邦的領土,1917年前的俄羅斯帝國還囊括了烏克蘭的絕大部分(第聶伯烏克蘭和克里米亞)、白俄羅斯、摩爾多瓦(比薩拉比亞)、芬蘭(芬蘭大公國)、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包括薩梅格列羅Mengrelia),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和烏茲別克(俄屬土耳其斯坦)的中亞聯盟,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波羅的海省區)的絕大部分,波蘭(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很大一部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阿爾達漢省、阿爾特溫省、厄德爾省、卡爾斯省和埃爾祖魯姆省的東北區域。在1742到1867年之間,阿拉斯加也是俄羅斯帝國的殖民地。隨著瑞典在大北方戰爭中失敗,哈米納條約在1809年9月的簽訂,芬蘭作為一個自治大公國被並入了俄羅斯帝國。

3. 俄羅斯歷史上共有哪幾個王朝

俄國歷史上的幾個時代。留里克王朝(862-1598);大動亂時期(1598-1613);羅曼諾夫王朝(1613-1917);蘇維埃時期(1917-1991);新俄羅斯(1991年以後)。

4. 俄羅斯帝國的介紹

俄羅斯帝國(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簡稱為沙皇俄國、沙俄或帝俄,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後,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羅斯國家,同時也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國家,由羅曼諾夫家族統治。1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歷史學家認為「俄羅斯帝國」真正誕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諾夫哥羅德共和國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據另一個角度來看,長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後已經帝國的當代俄語單詞。也許羅曼諾夫王朝的彼得一世稱帝是為了讓歐洲承認俄羅斯作為一個歐洲的君主制國家。17世紀俄羅斯的擴張,最終導致在17世紀中葉,俄羅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亞之後,俄羅斯的領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戰爭(1654—1667年)之後的左岸烏克蘭;這個標志著俄羅斯帝國的成立。2俄羅斯帝國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在19世紀後期的歐洲相繼進行工業革命時沒有緊隨時代的步伐,導致經濟實力在20世紀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時代遠不及其它歐洲幾大國。1914年8月,政局動盪不定的俄羅斯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堪的戰局直接導致了在1917年爆發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簽署退位聲明,俄羅斯帝國滅亡,俄羅斯共和國成立,但同年就被布爾什維克通過十月革命推翻,被蘇俄(蘇維埃俄國)取代。

5. 莫斯科大公國、沙皇俄國與俄羅斯帝國,三者是什麼關系

莫斯科大公國(英語:Grand Duchy of Moscow;1283年—1547年),一個位於歐洲東部的國家,13世紀末期由弗拉基米爾大公國分封而成,首都莫斯科。
14世紀初起,該公國陸續合並四周王公領地,國勢漸強。14世紀20年代後,接受興起於亞洲草原北部的欽察汗國冊封,取得代征全俄貢納的權力,到40年代成為全俄羅斯最強的公國。
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擊敗欽察汗國分裂後的大帳汗國,使得俄羅斯從大帳汗國獨立出來,到16世紀30年代瓦西里三世時期,以莫斯科公國為中心的俄羅斯統一國家基本形成。其後亦宣稱為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直到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後,改稱沙皇俄國。
1721年,在與瑞典的大北方戰爭勝利後,《尼斯塔特和約》簽訂,沙皇彼得一世被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稱號,此後成為俄羅斯帝國。

6. 俄羅斯歷史的俄羅斯帝國

改革與擴張 到十七世紀彼得大帝執政後,俄羅斯首次定為俄羅斯帝國。1698年當幾位大臣來問候遠途歸來,引進國外新式武器和戰略技術,還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海軍。在經濟方面,彼得大力鼓勵工商業的發展,允許企業主買進整村的農奴到工廠做工,批准外國人在俄國開辦工廠。為了鼓勵西方工藝和技術的引進,他把許多西方技術人員帶入俄國,還派遣許多年輕的俄國人到東歐去學習 。
在政治上,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完整的中央集權統治,加強工作效率。完全剝奪貴族領主縉紳會議的殘余名義職能,代之以參政院,下設11個委員會(實際上相當於西方國家的「部」)負責具體工作;罷黜大教長,代之以宗教院,使教會成為國家政權的一部分;劃分行政區域,將全國分為50個省。彼得還頒布了一個「職能表」,將文武官員分成14個不同的等級,所有的官員不管門第出身,都要從最低一級做起,靠功績晉升。 在社會問題上,彼得也主張實行西方化。他頒布法令,規定人人都不得蓄鬍子(雖然他後來對此項法令做了修改),要求宮廷人員必須穿西裝,鼓勵吸煙和喝咖啡。雖然他制訂的政策有許多在當時遭到了強烈的反對,但是這些政策帶來了長期的影響:俄國這個由貴族階級統治的國家最終在很多方面都實行了西方的風俗和文化。
為了增加與西歐海洋國家交流和貿易的機會並尋找俄國在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彼得在1700年與奧斯曼帝國停戰,並對當時的北歐強國瑞典王國宣戰。在芬蘭灣的納爾瓦,瑞典軍證明了俄軍完全不是他們的對手。幸運的是,瑞典在這時陷入了波蘭王位的爭奪當中。在這喘息的時間,彼得建立了一支新式現代化的軍隊;當兩支軍隊在1709年在波爾塔瓦再度相遇時,俄國軍擊敗了瑞典軍。大北方戰爭一直持續到了1721年,瑞典簽署了《尼斯塔德條約》,彼得一世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在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以及與西歐海洋國家交流的窗口。
在1712年,彼得大帝從莫斯科遷都到聖彼得堡。使之成為俄羅斯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同時和以後的皇帝的繼續下還在彼得堡建立了大批俄羅斯最早的大學。其中有俄羅斯的第一所大學--聖彼得堡國立大學(1724年),俄羅斯國立師范大學(1797年)等 。 農奴制的形成 俄國農奴制創立於16世紀,在17世紀中期(1647年)成為了法律條文。從農奴變成的農民得到了分配的耕地。但這些土地只是被分給了農村公社,一個管理這些耕地所有權和稅款的組織。如果想切實的擁有耕地,農民需要交付附有稅率的「贖金」。而在那時候,沒有土地的農民只能去給別人干短工來賺取「贖回」土地的錢。不過在向沙皇交了這筆錢之後,新生的農民也就正式的成為了農民,不受地主的任何限制。但是這筆錢很高,因為是先由沙皇付給地主贖金,所以農民直接把錢還給沙皇,而後者要求的年利率是6%,支付期限是49年。另外,對地主經濟上的補償理由並不是土地,而是他們損失了應該為其義務勞動的農奴。不僅如此,很多地主還盤算著如何減少以前自己地上的農奴可以分得的已經少得可憐的土地,比如剝奪他們最需要的部分:農奴小屋周邊的牧草地。其結果就是自由身的農民依然需要為以前的主人幹活,藉此來償還贖回土地的費用。 葉卡捷琳娜時期 葉卡捷琳娜原是德意志小國安哈爾特—澤伯斯特的公主,原名索菲婭·奧古斯特·弗雷德里克。1745年,她與17歲的皇儲彼得(即位後稱「彼得三世」)成親。此前,她皈依了東正教,並取教名葉卡捷琳娜。彼得三世即位後不得人心,1762年6月28日清晨,葉卡捷琳娜在她的情人和近衛軍軍官格里高利·奧洛夫的擁護下發動政變,廢黜了彼得三世。9月22日,葉卡捷琳娜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聖母大教堂加冕,史稱「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與彼得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雄心勃勃,著眼於將俄羅斯建成一個對外開放的世界強國。至35年後她逝世時為止,俄羅斯已經向西歐的政治和社會新潮流邁進了一大步 。
葉卡捷琳娜大帝時代,帝國在南方和西方得到相當大的新疆土。1768年,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的俄土戰爭爆發,在1774年以《凱納甲湖條約》的簽訂而結束。根據這個條約,俄國取得了黑海的出海口,克里米亞韃靼人則終止與奧斯曼帝國的附庸國關系,而葉卡捷琳娜大帝在1783年吞並了克里米亞。1787年,第二次俄土戰爭爆發,1792年戰爭結束後,俄國將其勢力伸入巴爾干半島;雖然奧斯曼帝國沒有被俄國完全趕出歐洲,但已不再是俄國的嚴重威脅了。在西部,俄國則趁著波蘭立陶宛聯邦衰敗日虛之際,與普魯士王國、奧地利帝國三次瓜分波蘭。 拿破崙戰爭 1814年3月31日,打敗了拿破崙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親率反法同盟軍隊進入巴黎。但是,這次勝利也給俄羅斯帝國帶來了隱患,許多參加戰爭的貴族軍官受到美國和法國大革命的啟發。1825年12月26日,3000名士兵在聖彼得堡議會廣場彼得大帝青銅雕像前,要求廢除農奴制度,但遭到沙皇政府的殘酷鎮壓,有1000多名士兵被打死或打傷 。 遠東擴張 早於17世紀,俄國已積極向西伯利亞擴張,並與清朝發生沖突。清俄分別於1689年和1727年簽署《尼布楚條約》和《恰克圖條約》確立邊界,但這並未阻止俄國的野心。1858年5月,俄國乘英法聯軍與清政府開戰之際,俄國以武力威脅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簽署《璦琿條約》,以黑龍江為邊界。1860年簽訂的《中俄北京條約》,俄國更把整個外滿洲(包括庫頁島)吞並,並獲得海參崴這個不凍港,以擴展其於西太平洋的影響。另一方面,俄國亦企圖將勢力染指庫頁島及千島群島,與日本展開爭奪。1875年5月7日,時日本與俄國簽訂《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俄國把千島列島北部給予日本,換取庫頁島的主權。19世紀末期,俄國向清政府租借大連,成立關東州。俄國亦藉得到了東清鐵路的建築權對內滿洲進一步侵略,意圖建立「黃俄羅斯」。
俄羅斯帝國在北美洲亦曾經於1648年派遣探索隊成功的探索了阿拉斯加,並於1733年佔有俄屬北美,但在1867年10月將其以720萬美元(摺合2009年的90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即今日的阿拉斯加州。 進入中亞 1838年,英國入侵阿富汗。同年8月英軍攻陷喀布爾。在俄國的暗中支持下,阿富汗人展開游擊戰爭,迫使英國於1841年12月簽訂撤軍條約;1842年英軍復克喀布爾,再遭重創後徹底退出阿富汗。1873年,沙皇大舉進攻並佔領希瓦汗國。英國則立即跟近,於1878年11月,第二次出兵阿富汗。在俄國暗中支持下,阿富汗人民起義並開展游擊戰爭,迫使英軍於1881年退出阿富汗。俄國針鋒相對,於1884年佔領阿富汗邊境很近的莫夫,1885年佔領旁吉德村,與阿富汗發生軍事沖突,俄英戰爭一觸即發。英國首相格萊斯頓向議會提出撥款1100萬英鎊的要求,並計劃由黑海進攻俄國。俄國政府聞訊迅速做出反應並獲得了德奧及法國的支持,迫使英國妥協。1885年5月,英國佔領朝鮮巨文島,准備一旦俄國向印度洋突進並由此引發英俄在中亞的沖突,英國就在遠東地區牽制俄國——這一策略後來為1902年1月30日英國和日本簽訂的同盟條約所代替。1885年9月,俄國和英國妥協,雙方簽訂《倫敦議定書》,在犧牲阿富汗的基礎上達成了劃分阿富汗邊界的原則。1887年俄國與阿富汗簽訂條約,確定俄國和阿富汗的邊界,暫時緩和了英俄兩國在中亞的矛盾。 克里米亞戰爭 1855年,亞歷山大二世繼位,他認識到俄軍在克里木戰爭中暴露出的問題,實質上是俄羅斯工業和政治體制落後於西方的問題。基於這個判斷,改革俄羅斯陳舊的政治經濟體制已經勢在必行。首當其沖需要廢除的就是農奴制。當時俄國90%的人口是農奴,被完全束縛在土地上,生產效率十分低下,而且也嚴重妨礙了以自由僱傭勞動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數百年來農奴制與沙皇俄國的統治基礎緊密結合,以至於歷代多少高瞻遠矚的雄主,包括彼得一世和葉卡捷琳娜二世都不敢去打開這個潘多拉的盒子。但歷史已經將責任無可推卻地放到了亞歷山大二世面前。 改革之路 實際上,亞歷山大從繼位那一天起就已經決心實行改革。1861年3月,終於下詔進行改革。改革的核心有兩點:一是宣布廢除農奴制,農奴全部獲得人身自由,包括遷徙、婚姻、改變職業、擁有財產、訂立契約等;二是規定全部土地為地主所有,農民按照規定贖買一小塊土地,贖金數額為土地實際價格的兩三倍,農民支付一部分,其餘由政府以有償債券的方式代付,農民必須在49年內還清本息。
亞歷山大想最大限度地使封建貴族和農奴都滿意,在巨變的同時維持國內局勢安定,讓農奴以贖買的方式獲得土地或許已是最佳的選擇。許多農奴解放之後由於土地減少等原因在經濟上仍然不能自立,必須以封建地租的方式接受地主的剝削,改革是不徹底的,但畢竟已邁過了最艱難的一步。
亞歷山大二世推行的農奴制改革觸動了俄羅斯廣大地主貴族的利益,遭到了激烈反對。面對重重阻力,亞歷山大二世仍將改革推行到底。通過改革,農奴成為自由耕種的農民。盡管一無所有,沒有自己的土地,在經濟關繫上必須依附原來的地主老爺才能生存下去,但在政治上的意義卻非同小可──農民們獲得了平等的政治權利,成為自由人,可以自由遷徙,也就意味著可以通過新開墾的土地致富,從而在經濟上也獲得完全的獨立。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影響之大,被人稱為法國大革命後最偉大的社會運動。因此亞歷山大二世獲得了「解放者」的名號。
1881年3月13日,亞歷山大二世准備簽署法令,宣布改組國家委員會,啟動俄羅斯君主立憲的政改進程,但在這一天他再次遇刺,醫治無效逝世。亞歷山大二世遇刺,打斷了此前的改革進程。 日俄戰爭和1905年革命 20世紀初,俄羅斯在日俄戰爭失敗,使國內危機發展。1905年工人和平請願被鎮壓,全國抗議浪潮此起彼伏,埋下了革命的種子。這次革命被列寧稱作是「十月革命的一次預演」。 一戰與二月革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國內無法支應來自德意志帝國的猛烈攻擊,民生物資極其貧乏。俄羅斯帝國出現內外危機 。終於在1917年1月俄羅斯沙皇被推翻。 1917年3月,尼古拉二世在退位,俄羅斯君主專制政體結束。

7. 世界上的10大帝國有哪些

樓主您好,身為中學歷史學神的我很高興解答您的問題!

額,請問您說的是世界歷史的哪個階段呢?

如果不考慮世界通史的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而包含整個人類文明史、戰爭史、現代化史的話,世界10大帝國(准確地說應該是版圖極大或軍事實力相當強大的超級大帝國,奧匈帝國、法蘭西第一帝國、莫卧兒帝國等較小的帝國均排除在外)排名如下:

NO.10 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帝國)

亞歷山大大帝率軍統一希臘各城邦,並一舉滅亡曾不可一世的波斯帝國,建立了馬其頓帝國即亞歷山大帝國,可惜曇花一現,迅速被羅馬帝國取代。綜合考慮排名第十。

NO.9 羅馬帝國

西方第一個地跨三洲五海、將廣袤的地中海化為自己的內海的大帝國,擁有世界同時期最強大的軍隊之一,雖遭分裂,但也延續1962年,其文化對後世西方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

NO.8 阿拉伯帝國

鼎盛時期疆域超過千年後的所謂天朝上國大清帝國,並為東西方文化交流和伊斯蘭教傳播至全世界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阿拉伯國家的共同驕傲。

NO.7 西漢帝國

與羅馬帝國並稱當時的兩大超級帝國,疆域遼闊,政治制度、文化體系發達完備,孕育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雖前期國力衰弱,但漢武帝劉徹時將後世令歐洲人膽寒的匈奴帝國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擁有戰鬥力毫不遜色於羅馬軍的世界一流軍隊,科技遙遙領先。至今,其國號仍是中華民族中最大民族——漢族的自稱。綜合國力排名第七。

NO.6 大唐帝國

至今,中國漢族人自稱漢人,而外國人稱中國人唐人,足以看出大唐帝國的世界影響力多麼巨大。雖遭遇安史之亂,軍隊戰鬥力一般,但最大版圖也超過千萬平方千米,並直接建立了東亞文化圈,政經商影響力絲毫不亞於中國今天的一帶一路。綜合考慮排名第六。

NO.5 俄羅斯帝國(沙皇俄國)

疆域在人類史上僅次於蒙古帝國和大英帝國。民風異常強悍,前期國力很一般,但彼得大帝後迅速成為歐洲第一強國,並掠奪了原屬於元朝的北亞全部土地,使偉大的拿破崙皇帝折腰。後期國力滑坡,先後被中日兩個黃種人國家打得慘敗。至今,俄羅斯軍事力量仍排世界第二,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

NO.4 日本帝國(大日本帝國)

一個亞洲各國人民恨之入骨的國名,二戰時與納粹德國齊名的兩大邪惡法西斯超級帝國。鼎盛時疆域(包括海域)超過3000萬平方千米,幾乎佔領中國除西部外的全部國土、殖民台灣50年、殖民朝鮮半島39年、發動太平洋戰爭將整個東南亞迅速鯨吞、利用世界數一數二的強大海軍將美國海軍打得節節敗退·····怎奈不作不死,最終,怒不可遏的美國用兩顆原子彈永遠結束了這個不可一世的帝國的生命。

NO.3 大明帝國

中國古代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大一統帝國,常備軍達150萬(相當於今天美國的武裝部隊總數),其軍隊極少戰敗,是中國古代最強大的軍隊,尤其是明朝海軍,其實力不下同時期西班牙無敵艦隊的5倍。文化教育也很發達,科舉制發展到頂峰。綜合排名第三。

NO.2 德意志第三帝國(納粹德國)

二戰中與日本帝國齊名的另一邪惡法西斯超級帝國,其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暴君。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軍隊(注意:沒有之一!)和最帥氣的軍裝,以及先進的武器和科技。戰爭初期橫掃全歐洲,紅色帝國蘇聯也節節敗退。怎奈由於戰略失誤,第三帝國最終走向了毀滅。

NO.1 蒙古帝國(元朝)

世界史上疆域最大的超級大帝國,擁有作戰實力堪稱開掛的無敵鐵騎和強力弓箭,幾乎統一亞歐大陸······世界史上第一超級帝國,非蒙古帝國莫屬!

望採納(以上為全部)

8. 俄羅斯帝國全盛時包括現在那些國家

通常簡稱為俄國或沙俄。14世紀中期,是從蒙古帝國之金帳汗國獨立出來的諸羅斯公國之一的莫斯科公國。1546年,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沙俄誕生。1613年7月11日,沙皇米哈伊爾·費奧多羅維奇·羅曼諾夫在莫斯科聖母大教堂舉行加冕,開創羅曼諾夫王朝。1721年,彼得大帝與瑞典進行北方戰爭勝利,俄羅斯參政院授予「俄羅斯帝國皇帝」的頭銜,俄國成為正式意義上帝國。後領土不斷擴張成為全球帝國,長期充當「歐洲憲兵」的角色。1917年二月革命後,俄羅斯帝國皇帝尼古拉二世被迫簽署退位聲明,俄羅斯帝國滅亡,共記304年。 俄羅斯皇帝彼得一世全盛時期領土面積達到2500萬平方千米,最東曾擁有阿拉斯加(後賣給美國),勢力范圍廣大。人口1.7億(1914年)。自留里克王朝起首都為莫斯科,1712年後遷至聖彼得堡(彼得格勒)直到1917年。 斯拉夫人的故土傳說在歐洲東部和東北部,處於東歐的中間地帶,現為波蘭的西部、捷克和斯洛伐克東部是西斯拉夫人。波蘭東部的白俄羅斯、烏克蘭、俄羅斯是東斯拉夫人,波蘭南部主要在巴爾干半島的是南斯拉夫人。斯拉夫人其左鄰,即現在的波蘭直到波羅的海的南部與西部,為日耳曼民族的發源地。斯拉夫人的最早稱呼為維奈德是羅馬人的叫法,羅馬人世紀初稱日耳曼東部波羅的海南部的斯拉夫人為維奈德人,斯拉夫人是古代日耳曼人東部民族與斯基泰人聯合開始大規模遷徙後自己使用的名稱,按照斯拉夫語含義,有榮譽、光榮的內涵,東歐很多非斯拉夫人也被斯拉夫化,是歐洲最大的民族。對斯拉夫民族各支系劃分的通行的看法是:西斯拉夫民族包括: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蘭人;東斯拉夫人包括: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南斯拉夫人包括:克羅埃西亞人,塞爾維亞人,斯洛維尼亞人,馬其頓人,保加利亞人,而阿爾巴尼亞人和波斯尼亞人是在巴爾干半島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征服和統治期間同土耳其人混血並且伊斯蘭化的斯拉夫人。同樣生活在巴爾干半島的羅馬尼亞人雖處斯拉夫腹地,但卻不是斯拉夫人種,其原先的人種屬於與羅馬帝國同時代的達契亞人種,後被羅馬吞並而融入羅馬人種血統,其後在漫長的動盪時期,血統未有大的變化,直到後來從東方草原來了佩徹涅格人,接著是波洛韋茨人,都先後入侵羅馬尼亞,並實施過短暫統治,所以也給羅馬尼亞注入了一些歐亞游牧民族的血液,再後來就是馬扎爾人……在歐洲國家中羅馬尼亞人的人種是較復雜的,但從語族上,羅馬尼亞基本屬拉丁語族,應屬拉丁民族,不屬斯拉夫民族。斯拉夫民族信仰東正教(阿爾巴尼亞人和波斯尼亞人信仰伊斯蘭教,而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由於歷史上長期受到奧匈帝國統治而已改信天主教),使用東正教歷,文字使用特里爾字母而非拉丁字母。 另說:自一世紀起,日耳曼人開始接觸南方的羅馬文化,最初是日耳曼人自己充當羅馬人的雇傭兵和僕役,繼而,他們又將大批被其俘獲的斯拉夫人售予羅馬人作為奴隸。 久而久之,「奴隸」(Slave)「斯拉夫」這個名稱便反過來成為對諸斯拉夫民族的稱謂。

9. 世界歷史上的十大帝國,有哪些

世界上第一個帝國:阿卡德帝國(約公元前2288年由薩爾貢建立)
世界上第一個跨洲帝國:埃及帝國(跨亞非二洲,由阿赫摩斯奠基,圖特摩斯完成)
世界上第一個跨三洲帝國:波斯阿黑蒙尼德帝國(西亞,非洲的埃及,歐洲的色雷斯,由居魯士建立)
世界上第一個占據兩個文明發源地的帝國:亞述帝國(占據埃及和兩河流域,歷代國王都在擴張中)
世界上最早的海上帝國:雅典帝國(希波戰爭後建立起,雖然沒有皇帝沒有國王,但在史籍上都把它稱之為帝國,最早出自伯里克利的演講)
一人帝國(僅有一位皇帝在位的帝國):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匈奴帝國(阿提拉),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德意志第三帝國(暫且算是希特勒吧,雖然不是皇帝.鄧尼咨出任元首時帝國已經覆滅了)
版圖最大的陸上帝國:蒙古帝國(包括四大汗國和中原元國)
版圖最大的海上帝國:大英帝國(日不落的版圖,具體說應該是英國國王和印度皇帝的帝國)
影響最大的帝國:羅馬帝國(影響西方一直到現代),漢帝國(中原漢人的一切在那時侯定型的),阿拉伯帝國(穆斯林文化也一直影響到現代,矛盾還沒解決)

其餘的軍事帝國
迦太基帝國(也是個共和帝國),
孔雀帝國(它的建立有一部分是沾了亞歷山大的光)
新巴比倫帝國(亞述在鼎盛時期被硬生生的給滅了)
波斯薩珊帝國(一直在和羅馬干,最後被阿拉伯人漁翁得利)
唐帝國(文華武盛,最後被雇傭兵給拖垮了)
俄羅斯帝國(彼得建立,蔓延很長,歐洲皇帝最頭痛的國家)
大日本帝國(雖然不情願,但當時他們的武力還是很強的,而且人家好歹有個皇帝在那裡杵著,他們的影響除了台灣的皇民化以外,其他的地區只有仇恨)

如果你需要排十大
我認為是(排名不分先後)
阿卡德帝國
埃及帝國
波斯阿黑蒙尼德帝國
蒙古帝國
大英帝國
羅馬帝國
漢帝國
阿拉伯帝國
馬其頓帝國
法蘭西第一帝國

唐帝國排名11備選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敵國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8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6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1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