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單介紹一下俄羅斯疆域~~~
俄羅斯國土東臨太平洋,西臨大西洋,北靠北冰洋,南至高加索和黑海,其邊境線長達60000公里,其中海岸線長約40000公里。與歐亞14家接壤,其中與中國的黑龍江省、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有4300公里的邊界線。
俄羅斯領土略呈長方形,總面積為1705.54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一個國家。其領土占前蘇聯的76.2%,約為我國領土面積的兩倍,佔地球陸地面積的將近十分之一。東西最寬距離為9000多公里,跨170個經度,11個時區;南北跨越35個緯度,最寬距離為4000多公里。俄羅斯地跨歐亞兩洲,其歐洲部分是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國約四分之三的工業和人口都集中在這一區域,包括首都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等大城市。而且其主要民族及文化淵源都出自歐洲,所以一般認為俄羅斯傳統上是個歐洲國家。
在行政區劃上俄羅斯聯邦共有89個聯邦主體,其中包括21個共和國,1個自治州,6個邊疆區,49個州,10個民族自治區和2個聯邦直轄市。其中薩哈共和國是俄聯邦中面積最大的一個,面積和31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倒不多,只有100多萬。
普京上台後,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將全國分為7個聯邦區,由聯邦中央派代表協調管理。這7個聯邦區是: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中央區,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西北區,以頓河羅斯托夫為中心的北高加索區,以下諾夫哥羅德為中心的伏爾加沿岸區,以葉卡捷琳娜堡為中心的烏拉爾區,以新西伯利亞為中心的西伯利亞區,以哈巴羅夫斯克主中心的遠東區。
地形地貌俄羅斯瀕臨12個邊緣海,面向三大洋,它的北面瀕臨巴倫支海、白海、喀拉海、拉普帖夫海、東西伯利亞海和楚科奇海等6個邊緣海,與北冰洋連成一片。東面有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圍繞著俄羅斯陸地邊緣,這3個海與太平洋連成一片。西面有波羅的海,西南面有黑海和亞速海,這3個海與大西洋連成一片。
俄羅斯地形大勢為東南高、西北低,形成三大地形單元——西部平原、中部高原、東部和東南部山地。
俄羅斯中部的烏拉爾山脈是亞、歐兩大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脈以西為東歐平原,面積大約為4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大平原之一,絕大部分在俄羅斯境內,又稱俄羅斯平原。其地勢低平,平均海拔170米,地形呈波狀起伏,丘陵性的高地和較平坦的低地交錯分布,構成了東歐平原的一大特色。從西伯利亞以東至葉尼塞河之間,是西西伯利亞平原,面積260萬平方公里,河網密布,湖泊眾多,沼澤成片,海拔多在50-100米之間,寬闊而平坦。兩大平原構成了俄羅斯地形的主要特徵。在這個面積廣大的國度,平原面積佔了五分之三以上,放眼遠望,一馬平川。
沿葉尼塞河向東,就到了中西伯利亞高原。面積150萬平方公里的中西伯利亞高原是世界著名的大高原之一。它介於葉尼塞河與勒拿河之間,平均海拔500-700米,縱橫其上的河谷使這個大高原上四分之一的表面支離破碎。奔騰不息的河水與各具特色的谷地,形成了壯麗的高原景觀。
由勒拿河向東、向南,便進入了東西伯利亞山地與南西伯利亞山地。這里有維爾霍揚斯克山脈、契爾斯基山脈、米格爾山脈、外興安嶺、薩彥嶺、雅布洛諾夫山脈、錫霍特山脈等。在這里,一望無際的茂密的原始森林與山頂終年不化的皚皚白雪交相輝映,垂直變化的山地景觀與頻繁活動的火山異彩紛呈。在堪察加半島上,有一座海拔4750米的亞歐大陸海拔最高的火山克柳契夫火山,曾於1932年爆發過。
在俄歐洲部分的南端,沿喬治亞亞塞拜然北部邊界,有一座大高加索山脈,它由黑海沿岸向東南伸向黑海之濱,其主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為歐洲最高峰。
俄羅斯周圍的海洋中,密布著大大小小的島嶼,主要有薩哈林島(庫頁島)、尚塔爾群島、弗蘭格爾島、新西伯利亞群島、北地群島、新地島、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等。
河流湖泊俄羅斯河流、湖泊密布,水利資源極為豐富。境內的河流多達10萬多條,分別流入東南西北各海。北德維納河、伯朝拉河、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因迪吉爾卡河、科雷馬河等通向北冰洋各海;阿穆爾河(黑龍江)、阿納德爾河等注入太平洋各海;涅瓦河、頓河、庫班河等流向大西洋各海;伏爾加河、烏拉爾河等流入裏海。這些河流中超過1000公里以上的有58條。在大大小小的河流上建了大量的水電站,為俄羅斯提供了相當充足的電力資源。俄羅斯的河流結冰期比較長,但河流之間修建了運河,形成了一個四通八達的水運網,內河航運幾乎覆蓋了整個歐洲平原。
鄂畢河位於俄羅斯的亞洲部分,全長5410公里(包括其支流額爾齊斯河),是俄羅斯最長的河流。其次為遠東的阿穆爾河(4440公里)、西伯利亞的勒拿河(4400公里)和葉尼塞河公里)。
著名的伏爾加河位於俄羅斯的歐洲部分,發源於瓦爾代高地,向南注入裏海,全長3690公里,是歐洲最長的一條河流。在伏爾加河流域居住著43%的俄羅斯人,而且它是俄羅斯文化的源頭,被俄羅斯人民稱為「母親河」。
葉尼塞河位於俄羅斯中部,屬北冰洋水系,彷彿是一條中軸線,自南向北將俄羅斯分為東、西對稱的兩半,西部為平原地帶,東部為高原和山地。葉尼塞河全長5075公里,是俄羅斯水量最豐沛的一條河流。它發源於烏拉爾山脈的烏拉爾河,自北向南,在俄羅斯與哈薩克邊界西折,而後又向南奔流直入裏海。它與烏拉爾山、高加索山脈一道,成為亞歐兩大洲的分界線。
阿穆爾河(黑龍江)是俄羅斯與中國的界河,如今兩岸人民旅遊、經貿往來不斷,沿河不少城市多成為重要口岸。
俄羅斯共有大大小小的湖泊20多萬個,是世界上著名的多湖之國之一。其中被俄羅斯、亞塞拜然、伊朗、土庫曼、哈薩克五個國家團團包圍的裏海,面積371000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湖泊。裏海過去曾經是海洋的一部分,後來與海洋分離成為湖泊,湖內含鹽分較高,為鹹水湖。
貝加爾湖位於中西伯利亞高原南部,靠近蒙古人民共和國北部邊境,面積約3.15萬平方公里,湖底最深達1620米,蓄水量2.3萬立方米,佔地球表面淡水總容量的2)%。是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拉多加湖位於俄羅斯西部,靠近芬蘭邊境,是歐洲最大的湖泊,面積為1.8萬平方公里。
奧涅加湖(面積9700平方公里)、台米爾湖等也是俄羅斯著名的湖泊,具有較高的旅遊價值。
氣候特點俄羅斯國土面積廣大,跨北寒帶、亞寒帶、北溫帶、亞熱帶四種氣候帶,各地氣候千差萬別。俄羅斯大部分地區所處緯度較高,屬於溫帶和亞寒帶大陸性氣候,冬天漫長、乾燥而寒冷,夏季短暫而溫暖,春秋時節轉眼即逝,氣溫年較差大,降水偏少,雨量變率大。氣溫由南向北逐漸降低,降水量由西向東逐漸減少。
東歐平原深受盛行西風和來自大西洋的暖濕氣流影響,使這里的氣候極為溫和,濕潤多雨。7月平均氣溫柔20-25℃,1月平均氣溫-10~--9℃。波羅的海沿岸屬海洋性氣候,夏季溫暖,冬無嚴寒,年降水量600-700毫升。
俄羅斯南部,特別是黑海沿岸一帶為地中海式氣候,旅遊業極為興盛。這里座落著俄羅斯最大的海濱療養勝地索契。
西伯利亞地區受大陸冷高壓和極地寒冷氣流影響,冬季非常寒冷。俄羅斯聯邦冬季最低氣溫區在維爾霍揚斯克和奧伊米亞康的絕對最低氣溫曾達到-68℃,被稱為北半球的「寒極」。
太平洋沿岸及附近的島嶼屬溫帶季風地區,夏季降雨集中,冬季寒冷多雪。
北冰洋沿岸為極地氣候,終年嚴寒。有極夜(9月至次年4月)和極晝(5月至8月)現象。極晝又稱「白夜」,是一種奇特的自然現象。夏初,在南北半球緯度60度以上,太陽中心在子夜時分下沉到地平線以下不超過7度時,晚霞與朝霞相連,徹夜不黑,稱為「白夜」。在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和阿爾漢格爾斯克都有這一奇觀。
自然資源俄羅斯國土上,森林佔45%,水面佔4%,農用地佔13%,牧場佔19%,其他19%。俄羅斯從北向南分為若干自然地帶,分別為極地荒漠帶、苔原帶,森林苔原帶、森林帶、森林草原帶,草原帶。在山區,特別是南端的高加索山脈和阿爾泰山脈,屬高山地帶。
俄羅斯是世界上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森林佔俄羅斯國土面積的42.7%,森林覆蓋面積近8億公頃,佔世界森林面積的五分之一。木材總蓄積量為800多億立方米,佔世界總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俄羅斯森林覆蓋面積和木材蓄積量均居世界首位。森林年增長量8億立方米以上,大大高於約4億立方米的年採伐量。
在俄羅斯茂密的森林、肥沃的草原、廣大的荒漠以及高聳的山地,生活著種類繁多的動物,它們中既有野鴨、駝鹿和沙雞,也有白熊、狐鼠、北極狐……這些大大小小的動物們習性各異,姿態萬千,給這片遼闊的土地帶來了無限生機。
俄羅斯地質構造復雜,礦產資源豐富。煤、鐵、銅、石油、天然氣、金鋼石等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俄羅斯三面臨海、河湖眾多,水產資源極為豐富。其中太平洋沿岸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蟹產區。鱘科魚的產量世界第一,由鱘魚、鮭魚生產的魚子醬譽滿全球。
人口與民族俄羅斯是個地廣人稀的國家,目前全國人口總數約為1.455億(2001年),居世界第六位,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9人。在城鄉人口比重中,城市人口佔73%,農村人口佔27%。近些年,俄羅斯人口數量呈不斷下降的趨勢。所以,在前蘇聯和現在的俄羅斯一直實施鼓勵生育的政策。俄羅斯的人口增長率一直都比較低,與氣候、酗酒及戰爭等各種因素有關。在蘇聯時期曾設立「英雄母親」的榮譽稱號,以獎勵多生子女的母親們。
俄羅斯境內生活著多達176個大大小小的民族,大的民族人口過億,小的民族人口不足1000人。俄羅斯族是國內最大的民族,佔全國人口總數的81.5%。其他少數民族中,人口超過50萬的有15個,韃靼族是最全國人口最大的少數民族,人口有550萬,主要居住中伏爾加河流域的韃靼斯坦共和國及周邊地區。其他比較大的民族有烏克蘭族、楚瓦什族、巴什基爾族、白俄羅斯族、莫爾多瓦族、日耳曼族、烏德穆爾特族、馬里族、哈薩克族等較大的民族群體。車臣族是俄羅斯聯邦境內第五大少數民族,信奉伊斯蘭教,主要居住在北高加索地區的車臣共和國境內。
關於哥薩克。哥薩克並不是一個民族,是指從15世紀開始逃亡到頓河流域的破產農民和農奴及其後代。哥薩克主要以捕魚、狩獵為生,後來逐漸定居,並開懇土地,以耕種為主。當年的哥薩克以勇敢、剽悍、酷愛自由著稱,他們組成軍事公社,擁有自己強悍的軍隊。如今哥薩克只是一個歷史名詞了,已經不存在當初意義上的哥薩克了。
② 俄羅斯土地私有嗎
俄羅斯現在的土地是私有的。
俄羅斯土地改革:
俄羅斯土地改革的中心內容是土地私有化,它包括土地的產權私有化和經營方式的私有化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的改革大體上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俄羅斯獨立之前的改革:土地私有化的預演。
蘇聯的土地制度是在1929年斯大林倡導的全盤集體化運動中形成的,它實際上是一種國家所有制。戈爾巴喬夫上台以後,開始了改革土地制度的各種嘗試,他減少了向集體農庄和國營農場下達指令性生產計劃和產品交售的份額,允許農產品一定程度的自 由買賣。他通過食物稅的辦法減少行政機構對集體和國有農場的過份干預,進而引進土地出租制度,使得農民有可能建立自己的勞動組織,從而在政治上創造一個獨立的農民階層。在戈爾巴喬夫執政的後期,他命令國有和集體農場必須讓出多餘的土地給那些有興趣創建私人農場的農民。[4]這一舉動是自斯大林集體化運動以來沒有先例的,它是蘇聯也是獨立後的俄羅斯土地私有化進程的開端。為了配合這一實際進程,戈爾巴喬夫敦促議會於1990年2月28日通過了《蘇聯和各加盟共和國土地立法原則》,「立法原則從土地立法中刪去了『土地所有權』,其中包括『土地國家所有權』的概念」。[5]這一立法原則實際上宣布了蘇聯土地非國有化的合法性,為取消土地的國家壟斷、確立土地私有化提供了法律依據。在上述原則的基礎上,1991年4月,尚未獨立的俄羅斯制定了自己的「土地法典」。法典規定,國家、公民、集體農庄等都是土地的所有者。這就明確地確立了土地所有權的多元性原則,最終取消了單一的土地國有制形式。然而,俄羅斯獨立之前的土地改革是體制內的變革,是俄羅斯大規模土地改革的序曲。這一階段盡管承認了土地私人所有和私人經營的合法化,但份額還相當小,對俄羅斯土地國有制的性 質尚不構成挑戰,也不足以改變農村的階級結構。
第二階段,從蘇聯解體到1993年底:土地私有化加快發展的階段。
俄羅斯獨立之後,葉利欽政府推行一種激進的社會轉型戰略。他在推行政治上的民主化,國有工商企業私有化的同時,在農村開始了土地所有權和經營形式私有化為中心內容的激進土地改革戰略。葉利欽政府在這一階段主要從事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加快土地所有權的私有化進程,並為此制定一系列相應的法律文件,進一步明確土地私人所有權的合法性。俄羅斯私人土地所有權的合法化在它獨立前已實現。俄 羅斯獨立之後,葉利欽政府進一步加快了土地私有化的進程。1991年12月,葉利欽連續發布了《關於俄聯邦實現土地改革的緊急措施》和《關於改組集體農庄和國營農場的辦法》兩個土地改革的文件。兩個文件規定了土地私有化的具體措施,為大規模土地私有化提供了法律保障。1993年12月,俄羅斯頒布新憲法,憲法第9條第2款明確規定:在俄羅斯,「土地和其他自然資源可以成為私人、國家、地方和其他所有制形式的財產」。私人土地所有權最終得到了制度性確認。快速私有化的結果是大批的土地實現了非國有化。到1993年,所有權屬於國有的土地僅占整個農業用地的15%弱。據2001年2月20日新華網提供的資料,目前俄羅斯大約63%的土地所有權歸私人。
其次,對集體農庄和國有農場進行重組,加速土地經營形式的私有化。沒有經營方式的私有化,土地產權的私有化就不能實現。為此,俄羅斯政府在1991年12月制定了指導集體農庄、國有農場在1992年進行重組的法律文件。這一文件規定遲至1993年1月1日以前,所有的集體農庄和國有農場必須進行重組,對於部分長期虧損和資不低債的農業組織應在1992年初加以取締。這一法律允許農場成員自由離開農場。這一法律頒布不到一個月,葉利欽被迫妥協,允許那些贏利的農場在它們願意的情況下保留舊的地位。但葉利欽無疑啟動了俄羅斯的非集體化進程。資料顯示。1993年7月1日,俄全國90%以上的集體農庄和國有農場實現了重組,在重組過程中創立了6·2萬個私有農場。1994年1月,俄羅斯的私人農場已發展到27萬個,佔有耕地1130萬公頃。目前俄羅斯的私人農場數超過了28萬。
再者,推進土地的自由買賣,建立有限的土地市場。沒有土地的自由買賣及有效的土地市場的存在,土地的私人所有隻能停留在表面。土地改革也不會發揮效用。在蘇聯時期,土地的自由買賣是被禁止的。甚至宣稱土地私人所有合法化的《俄聯邦土地法典》也嚴格禁止土地的買賣。1991年11月,葉利欽頒布的法令雖然「允許農庄成員出售他們的小塊土地給公民」,從而使這一法令比先前有所進步,但土地買賣的權利仍然受到限制」。[6]蘇聯解體以後,土地買賣逐漸合法。1992年3月,葉利欽發布總統令,允許出售私有化了的小塊土地。1992年10月,葉利欽再一次發布命令,允許莫斯科州的部分地區出售私人花園和房屋用地。在兩次總統法令的基礎上,1992年12月,最高蘇維埃最終通過了出售土地合法化的法律。不過,這一法律對出售土地附加了許多限制條件。它規定:「只有農業附屬用地、別墅用地、公共花園或者私人住宅旁邊的土地才准許出售。」因此,這一法規「僅僅限於出售小塊土地。」[6]1993年10月,葉利欽用武力解散了一直反對土地大規模自由買賣的最高蘇維埃。在最高立法機構缺失的情況下,葉利欽簽署了可以更大程度上買賣土地的有關法令。法令規定:集體農庄和國有農場的成員可以得到農庄或農場土地份額的憑證。它廢除了先前在出售土地上的許多限制,允許出售屬於自己的土地份額。「根據1993年葉利欽頒布的法令,土地所有者可以將自己的土地贈送、轉讓給親屬,也可以將其整塊出租、分塊出租、轉租、調換或將其賣掉。」[6]1993年的俄憲法和1994年的俄民法典都沒有再專門談及土地買賣問題。因此,1993年的土地法令就成了正式的「俄羅斯土地法」頒布之前土地買賣和土地市場的法律基礎。1993年是俄羅斯土地改革最迅速的年代。1993年以後,激情逐漸燃盡,取而代之的是土地私有化問題上的停滯不前,土地法典難產、土地市場運作乏力。
第三階段1993年底到1999年底:對激進私有化戰略的調整。1993年是俄羅斯社會轉型進程中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俄羅斯以自由主義理念為基礎的各項改革達到了頂峰。但就是從這一年開始,俄羅斯的激進改革戰略遭遇挫折。農村的土地私有化也放慢了步伐。具體表現在:
第一,土地改革的立法工作止步不前。1993年葉利欽發布的土地法令及1993年俄羅斯憲法雖然為俄羅斯土地私有化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但它們僅僅是宏觀性的,俄羅斯的土地私有化改革呼喚一個具體的「土地法」。但一直到1999年12月葉利欽辭職,俄羅斯始終沒有頒布「土地法」。這很大程度上延緩了土地私有化的進程。
第二,土地經營形式上的私有化進程也減緩了。葉利欽政府原本打算在短時期內對原有的集體農庄和國有農場及其他農業企業用現代西方農業經營形式全部實施重組,取締那些長期虧損的農業部門,最終摧毀困擾俄羅斯人數百年的集體主義的勞動組織形式,建立以私人經營為主的土地經營形式。然而,1993年下半年開始,俄羅斯明顯放慢了這一改革的進程。比如,1993年上半年個體農場增加了7·5萬個,但下半年只增加了1·2萬個。到1993年底,尚有1/3的舊的農庄和農場仍保留了下來。
第三,土地自由買賣的限制增多,進程放慢。1993年以後,俄羅斯有關土地立法進程放慢的同時,對土地自由買賣的限制也增大了。1995年6月,國家杜馬以230票通過了《土地法草案》。草案規定「只有私人用地或小型花園用地才可以在任何時候自由出售」,「農業企業的土地或個體農場用地只能賣給國家。」[6]這一法律草案對土地自由買賣限制如此之多,以至於最終被議會上院否決。接著,1996年5月,杜馬又通過了土地法的第二個草案。它對土地關系附加了更加嚴厲的限制,幾乎是禁止土地的自由流轉,因而遭到了上院和葉利欽總統的反對而胎死腹中。此後,在總統和杜馬的爭吵中又討論過幾次有關的土地立法,但始終沒有結果,直到葉利欽去職。
第四階段,1999年12月到今天:土地改革戰略不確定階段。
1999年12月,普京上台,對俄羅斯的社會轉型戰略實施了調整。他把自由主義、民族主義、社會主義的理念混雜起來,把源於西方的某些普世價值與俄羅斯獨特價值結 合起來,試圖走出一條俄羅斯自己的道路。從目前來看,普京倡導的俄羅斯社會轉型戰略尚有眾多不確定性。至於土地改革,普京上台後長期無所作為,也很少發表這方面意見。2001年4月3日在對議會的《國情咨文》中,他第一次比較明確地談到了土地改革問題,他指出,俄羅斯可望在本年度頒布《土地法》,這一法律應當包括以下內容:國家不再控制土地關系,非農業用地的交易不受限制,農業用地的交易由聯邦法律作出規定,但向農用土地交易過渡的時期,各聯邦主體有權自己決定。[7]普京的這一意見非常籠統。6月15日,杜馬雖然一讀通過了《土地法草案》,但卻遭到了共產黨、農業黨等的堅決抵制。俄羅斯以私有化為內容的土地改革進程註定將是長期的。
③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有多少土地割讓給了俄國
自鴉片戰爭(1840年6月~1842年8月),俄國侵佔了中國439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1,一八四零年(道光二十年),原為屬邦布魯特,約十萬平方公裡面積土地,
被俄帝並吞。
2. 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咸豐八年),混同江以西,黑龍江以北,外興安
嶺以南廣大地區,面積約四十六萬平方公里土地為俄帝侵佔,並逼清廷簽訂璦
琿條約加以承認。
3. 一八六零年十一月十四日(咸豐十年),混同江及烏蘇里江以東興凱湖附近,
約四十三萬平方公里國土為俄帝侵佔,事後逼清廷訂北京條約加以承認。
4. 一八六三年(同治三年)後,自沙漬達巴哈起,至蔥嶺止約四十三萬平方公
里國土,俄帝逼清廷訂立塔城界約等多次界約,加以承認。
5. 一八六八年(同治七年),約百萬平方公裡面積之我屬邦布哈爾汗國,被俄
帝侵並。
6. 一八七六年(光緒二年),原為我屬邦浩罕國,約三十五萬平方公裡面積土
地,被俄帝吞並。
7. 一八八一年(光緒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陰,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
西北喀爾達止,約二萬平方公里國土,俄帝逼清廷訂立伊犁條約而喪失。
8. 一八八三年(光緒九年),額爾齊思河及齋桑泊附近,約二萬平方公里土地,
於俄帝逼訂科布多塔爾巴哈台界約而喪失。
9. 一八九五年(光緒二十一年),新疆省極西地區帕米爾地方,約一萬余平方
公里土地,被俄帝與英國瓜分。
10. 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俄帝先唆使唐努烏梁海獨立,一九四四年 (民國
三十三年)正式侵並,總面積約十七萬平方公里國土。
11. 一九四五年(民國三十四年),俄帝要挾英美訂立雅爾塔協定,同年十月外
蒙古舉行所謂公民投票(蘇軍亦參加投票)。我政府被迫承認其所謂「獨立」。
面積有一百四十四萬平方公里。
④ 清朝把哪些土地割讓給俄羅斯
1)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七年),興安嶺及額爾古那河以西約二十五萬平方公里國土,於尼布楚條約簽訂後喪失。
2)1727年10月21日(雍正五年),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十萬平方公里國土,被迫簽訂恰克圖條約而喪失。
3)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約十萬平方公里之庫葉島,被俄帝暗中吞並。
4)1840年(道光二十年),原為我屬邦哈薩克,被俄帝侵並,該邦面積約百萬平方公里。
5)1840年(道光二十年)原為我屬邦布魯特,約十萬平方公裡面積土地,被俄帝並吞。
6)1858年5月28日(咸豐八年),混同江以西,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廣大地區,面積約四十六萬平方公里土地為俄帝侵佔,並逼清廷簽訂璦琿條約加以承認。
7)1860年11月14日(咸豐十年),混同江及烏蘇里江以東興凱湖附近,約四十三萬平方公里國土為俄帝侵佔,事後逼清廷訂北京條約加以承認。
8)1864年(同治三年)後,自沙漬達巴哈起,至蔥嶺止約四十三萬平方公里國土,俄帝逼清廷訂立塔城界約等多次界約,加以承認。
9)1868年(同治七年),約百萬平方公裡面積之我屬邦布哈爾汗國,被俄帝侵並。
10)1876年(光緒二年),原為我屬邦浩罕國,約三十五萬平方公裡面積土地,被俄帝吞並。
11)1881年(光緒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陰,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爾達止,約二萬平方公里國土,俄帝逼清廷訂立伊犁條約而喪失。
12)1883年(光緒九年),額爾齊思河及齋桑泊附近,約二萬平方公里土地,於俄帝逼訂科布多塔爾巴哈台界約而喪失。
13)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新疆省極西地區帕米爾地方,約一萬余平方公里土地,被俄帝與英國瓜分。
14)1900年,尼古拉二世當政,出兵侵佔江東六十四屯(3600平方公里)六千多中國居民被殺。
15)1921(民國十年),俄帝先唆使唐努烏梁海獨立,一九四四年(民國三十三年)正式侵並,總面積約十七萬平方公里國土。
16)1929年,斯大林當政,蘇聯紅軍侵入東北,爭奪中東鐵路(哈大線),擊敗中國守軍,並佔領黑瞎子島。
17)1944年,斯大林當政,強行將中國唐努烏梁海地區並入蘇聯,並更名為「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2001年中俄簽訂《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正式承認唐地為俄領土(條約第六條),17萬平方公里土地終歸俄人所有。
18)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俄帝要挾英美訂立雅爾塔協定,同年十月外蒙古舉行所謂公民投票(蘇軍亦參加投票)。我政府被迫承認其所謂"獨立"。面積有156.6萬平方公里。
俄國侵佔中國領土,截止1945年,共有588.388萬平方公里,占當前中國陸地國土面積的60%,當時大清帝陸地國土三分之一。
⑤ 中國為什麼要拱手讓給送給俄羅斯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1、二戰以後,各國之間的國土基本成型,不存在以戰爭形式來奪取國土!更何況中國根本打不過蘇聯!
2、如果通過和平的方式,誰可能把百萬平方公里土地給你?
3、俄羅斯蘇聯的標志就是雙頭鷹,也就是地跨歐亞大陸,而這100萬平方公里肯定是海參崴周圍的地區,如果俄羅斯給中國,表示亞洲的那個鷹頭砍去了一半,表示地跨四海的俄羅斯少了一個海。
無論是誰當俄羅斯領
導,都絕對不可能承認的。
⑥ 清政府割讓了多少土地給俄羅斯
俄羅斯侵佔我國領土統計
一六八九年九月七日(康熙二十七年),興安嶺及額爾古那河以西約二十五
萬平方公里國土,於尼布楚條約簽訂後喪失。
2. 一七二七年十月二十一日(雍正五年),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十萬平方公
里國土,被迫簽訂恰克圖條約而喪失。
3. 一七九零年(乾隆五十五年),約十萬平方公里之庫葉島,被俄帝暗中吞並。
4. 一八四零年(道光二十年),原為我屬邦哈薩克,被俄帝侵並,該邦面積約
百萬平方公里。
5. 一八四零年(道光二十年),原為屬邦布魯特,約十萬平方公裡面積土地,
被俄帝並吞。
6. 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咸豐八年),混同江以西,黑龍江以北,外興安
嶺以南廣大地區,面積約四十六萬平方公里土地為俄帝侵佔,並逼清廷簽訂璦
琿條約加以承認。
7. 一八六零年十一月十四日(咸豐十年),混同江及烏蘇里江以東興凱湖附近,
約四十三萬平方公里國土為俄帝侵佔,事後逼清廷訂北京條約加以承認。
8. 一八**年(同治三年)後,自沙漬達巴哈起,至蔥嶺止約四十三萬平方公
里國土,俄帝逼清廷訂立塔城界約等多次界約,加以承認。
9. 一八六八年(同治七年),約百萬平方公裡面積之我屬邦布哈爾汗國,被俄
帝侵並。
10. 一八七六年(光緒二年),原為我屬邦浩罕國,約三十五萬平方公裡面積土
地,被俄帝吞並。
11. 一八八一年(光緒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陰,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
西北喀爾達止,約二萬平方公里國土,俄帝逼清廷訂立伊犁條約而喪失。
12. 一八八三年(光緒九年),額爾齊思河及齋桑泊附近,約二萬平方公里土地,
於俄帝逼訂科布多塔爾巴哈台界約而喪失。
13. 一八九五年(光緒二十一年),新疆省極西地區帕米爾地方,約一萬余平方
公里土地,被俄帝與英國瓜分。
14. 一八九八年(光緒二十四年),俄帝強租旅行順大連,該兩港口面積約三千
八百平方公里。
15. 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俄帝先唆使唐努烏梁海獨立,一九四四年 (民國
三十三年)正式侵並,總面積約十七萬平方公里國土。
16. 一九四五年(民國三十四年),俄帝要挾英美訂立雅爾塔協定,同年十月外
蒙古舉行所謂公民投票(蘇軍亦參加投票)。我政府被迫承認其所謂「獨立」。
面積有一百四十四萬平方公里。
俄帝侵佔我國領土,至一九四五年止,共有五百八十八萬三千八百平方公
里,佔全國面積三分之一
⑦ 蘇聯佔領中國多少萬平方公里土地
沙俄侵佔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蘇聯時期,蘇聯又侵佔中國唐努烏梁海17萬平方公里領土。合計蘇聯侵佔中國領土約170萬平方公里。蘇聯還用武力把中國外蒙古地區15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從中國割裂出去。蘇聯共使中國失去領土320多萬平方公里。
1)1689年9月7日(康熙二十七年),興安嶺及額爾古那河以西約二十五萬平方公里國土,於尼布楚條約簽訂後喪失。
2)1727年10月21日(雍正五年),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十萬平方公里國土,被迫簽訂恰克圖條約而喪失。
3)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約十萬平方公里之庫葉島,被俄帝暗中吞並。
4)1840年(道光二十年),原為我屬邦哈薩克,被俄帝侵並,該邦面積約百萬平方公里。
5)1840年(道光二十年)原為我屬邦布魯特,約十萬平方公裡面積土地,被俄帝並吞。
6)1858年5月28日(咸豐八年),混同江以西,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廣大地區,面積約四十六萬平方公里土地為俄帝侵佔,並逼清廷簽訂璦琿條約加以承認。
7)1860年11月14日(咸豐十年),混同江及烏蘇里江以東興凱湖附近,約四十三萬平方公里國土為俄帝侵佔,事後逼清廷訂北京條約加以承認。
8)1864年(同治三年)後,自沙漬達巴哈起,至蔥嶺止約四十三萬平方公里國土,俄帝逼清廷訂立塔城界約等多次界約,加以承認。
9)1868年(同治七年),約百萬平方公裡面積之我屬邦布哈爾汗國,被俄帝侵並。
10)1876年(光緒二年),原為我屬邦浩罕國,約三十五萬平方公裡面積土地,被俄帝吞並。
11)1881年(光緒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陰,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爾達止,約二萬平方公里國土,俄帝逼清廷訂立伊犁條約而喪失。
12)1883年(光緒九年),額爾齊思河及齋桑泊附近,約二萬平方公里土地,於俄帝逼訂科布多塔爾巴哈台界約而喪失。
13)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新疆省極西地區帕米爾地方,約一萬余平方公里土地,被俄帝與英國瓜分。
14)1900年,尼古拉二世當政,出兵侵佔江東六十四屯(3600平方公里)六千多中國居民被殺。
15)1921(民國十年),俄帝先唆使唐努烏梁海獨立,一九四四年(民國三十三年)正式侵並,總面積約十七萬平方公里國土。
16)1929年,斯大林當政,蘇聯紅軍侵入東北,爭奪中東鐵路(哈大線),擊敗中國守軍,並佔領黑瞎子島。
17)1944年,斯大林當政,強行將中國唐努烏梁海地區並入蘇聯,並更名為「圖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2001年中俄簽訂《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正式承認唐地為俄領土(條約第六條),17萬平方公里土地終歸俄人所有。
18)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俄帝要挾英美訂立雅爾塔協定,同年十月外蒙古舉行所謂公民投票(蘇軍亦參加投票)。我政府被迫承認其所謂"獨立"。面積有156.6萬平方公里。
俄國侵佔中國領土,截止1945年,共有588.388萬平方公里,占當前中國陸地國土面積的60%,當時大清帝陸地國土三分之一。
⑧ 據說清末中國割讓給俄羅斯的土地很大,有多少
1、一六八九年九月七日(康熙二十七年),興安嶺及額爾古那河以西約二十五
萬平方公里國土,於尼布楚條約簽訂後喪失。
2. 一七二七年十月二十一日(雍正五年),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十萬平方公
里國土,被迫簽訂恰克圖條約而喪失。
3. 一七九零年(乾隆五十五年),約十萬平方公里之庫葉島,被俄帝暗中吞並。
4. 一八四零年(道光二十年),原為我屬邦哈薩克,被俄帝侵並,該邦面積約
百萬平方公里。
5. 一八四零年(道光二十年),原為屬邦布魯特,約十萬平方公裡面積土地,
被俄帝並吞。
6. 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咸豐八年),混同江以西,黑龍江以北,外興安
嶺以南廣大地區,面積約四十六萬平方公里土地為俄帝侵佔,並逼清廷簽訂璦琿條約加以承認。
7. 一八六零年十一月十四日(咸豐十年),混同江及烏蘇里江以東興凱湖附近,約四十三萬平方公里國土為俄帝侵佔,事後逼清廷訂北京條約加以承認。
8. 一八*_*年(同治三年)後,自沙漬達巴哈起,至蔥嶺止約四十三萬平方公
里國土,俄帝逼清廷訂立塔城界約等多次界約,加以承認。
9. 一八六八年(同治七年),約百萬平方公裡面積之我屬邦布哈爾汗國,被俄
帝侵並。
10. 一八七六年(光緒二年),原為我屬邦浩罕國,約三十五萬平方公裡面積土地,被俄帝吞並。
11. 一八八一年(光緒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陰,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爾達止,約二萬平方公里國土,俄帝逼清廷訂立伊犁條約而喪失。
12. 一八八三年(光緒九年),額爾齊思河及齋桑泊附近,約二萬平方公里土地,
於俄帝逼訂科布多塔爾巴哈台界約而喪失。
13. 一八九五年(光緒二十一年),新疆省極西地區帕米爾地方,約一萬余平方公里土地,被俄帝與英國瓜分。
14. 一八九八年(光緒二十四年),俄帝強租旅行順大連,該兩港口面積約三千八百平方公里。
15. 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俄帝先唆使唐努烏梁海獨立,一九四四年 (民國三十三年)正式侵並,總面積約十七萬平方公里國土。
16. 一九四五年(民國三十四年),俄帝要挾英美訂立雅爾塔協定,同年十月外蒙古舉行所謂公民投票(蘇軍亦參加投票)。我政府被迫承認其所謂「獨立」。
面積有一百四十四萬平方公里。
俄帝侵佔我國領土,至一九四五年止,共有五百八十八萬三千八百平方公
里,佔全國面積三分之一。
⑨ 俄羅斯4次歸還我國領土,面積的真實數據是多少
前言
我們地大物博,人口數量眾多。在清朝以前,我們在世界上一直都是領先地位。古代時期,一個朝代的更替都是轉瞬即逝,統治者更多是通過戰爭得到的權利。一代帝王的登基,就會將開拓疆土作為鞏固地位的重要手段。“當要
害地
開拓舊城,或自創制,斥地各數百里。”在清朝後期,我們被很多西方國家侵略,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我們一度淪為半殖民地國家。其中的沙俄國家,侵佔我們的領土面積最大。在我們強大後,俄羅斯又向我們和好。俄羅斯先後4次還給我國領土,人們不禁好奇,我們收回了多大面積?真實數據在這里。
結語
我們能感覺到俄羅斯對我們的態度,這些都是因為我們的強大。只有一個國家走向強大,才能擺脫落後和挨打,才能換來其他國家的尊重,才能維護自己的國家的領土與人民。相信我們的祖國,在未來能夠做的更好,讓我們的各個領域都能領先世界,贏得全世界人民的尊重。我們每一個人從小就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堅決愛護我們的國家,促進自己更好的發展,才能更好的報效祖國。
⑩ 開國以來中國有多少土地割給俄羅斯
49年以後沒有,都是清政府割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