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什麼時候變天

俄羅斯什麼時候變天

發布時間:2022-07-17 18:31:48

A. 俄國的發展歷程

15世紀末,伊凡三世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國。

1547年伊凡四世自稱沙皇,建立了沙皇俄國,並在1721年由彼得一世改稱俄羅斯帝國,對外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俄羅斯帝國曾吞並歐亞多個國家,領土不斷擴張。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後,蘇聯的最大加盟國俄羅斯聯邦繼承了其絕大部分軍事力量,軍事實力居世界第二,而且擁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庫。

(1)俄羅斯什麼時候變天擴展閱讀

1697年,俄國沙皇彼得一世前往歐洲各國游歷和學習。歸來後,他用強硬手段推行了一場社會變革。從穿衣、吃飯,到科學教育、商業活動、軍隊建設,彼得用野蠻的方式推進了俄羅斯的文明進程,他甚至親自審訊反對改革的太子。

在打敗了強敵瑞典之後,彼得下令建造起一個面向歐洲的新首都聖彼得堡。繼承彼得改革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引進歐洲的啟蒙思想,重視教育,並試圖起草法律,但改革無法觸動農奴制。

女皇的業績最終只能表現在領土擴張上,在18世紀後期,俄羅斯成為地跨歐亞美的大國,並成為歐洲事務中的重要角色。

但是,農奴制使俄羅斯很快在經濟、技術領域落後於完成了工業化的英法等國。在戰爭—革命—改革的多次反復中,這個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徘徊的民族,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B. 俄羅斯冬天大概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大約維持幾個月 俄羅斯夏天的時候中國是什麼季節呢

冬天11月到4月一直是冬季,俄羅斯夏天中國也是夏天,在俄羅斯全境,年溫差較大,1月平均氣溫為-1到-50度。首都莫斯科1月份最冷,平均溫度最高零下5度,平均最低零下9度。 最冷是西伯利亞特別是東西伯利亞,例如:東西伯利亞的雅庫茨克一月份常能降至-60度左右。

從西到東大陸性氣候逐漸加強;北冰洋沿岸屬苔原氣候(寒帶氣候)或稱(極地氣候),太平洋沿岸屬溫帶季風氣候。從北到南依次為極地荒漠、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帶和半荒漠帶。

(2)俄羅斯什麼時候變天擴展閱讀

大部分地區處於北溫帶,氣候多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但北極圈以北屬於寒帶氣候。溫差普遍較大,1月平均溫度為-18℃~-10℃,7月平均溫度為11-27℃。

年降水量平均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亞地區緯度較高,冬季嚴寒而漫長,但夏季日照時間長,氣溫和濕度適宜,利於針葉林生長。

C. 蘇聯閱兵式

),俄羅斯在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紅場上舉行了衛國戰爭勝利60周年閱兵活動,當年插在納粹德國國會大廈上的那面勝利之旗,再次飄揚在紅場上。

5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及國際組織的代表觀看了此次閱兵式,其中包括俄羅斯總統普京、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美國總統布希、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等。除此之外,1500多位參加過衛國戰爭的老兵,以及俄各界代表和一些外國客人也觀看了閱兵式。

普京總統在閱兵式前發表了講話。他指出,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是和平的節日,正義勝利的節日,善良戰勝邪惡、自由戰勝暴虐的節日。戰爭的教訓提醒人們,縱容暴力、冷漠和觀望必然導致可怕的世界性悲劇。因此,面對今天現實存在的恐怖主義威脅,必須捍衛以安全和公正為基礎的世界秩序,決不允許任何冷戰或熱戰重演。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慶典上表示,蘇聯軍民和中國人民,都以鋼鐵般的意志和無所畏懼的氣概,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閱兵式數字

出席慶典領導人:5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

媒體記者:5300多名俄羅斯國內外記者;

觀看閱兵式人數:8000多人;

觀看閱兵式老兵人數:1000多人,其中500人來自獨聯體其他國家;

莫斯科值勤警察:兩萬多名警察上街值勤;

出動飛機:40多架殲擊機和武裝直升機承擔巡邏任務。

慶典耗資:為准備這次慶典活動,俄政府總共花費了60億盧布(約合2.14億美元)勝利之旗排頭出場

昨日的盛大閱兵式上,有一件歷史紀念物特別引人注目,那就是由4位儀仗兵護衛著的那一面具有歷史意義的儀仗旗。

1945年4月30日,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將一面勝利之旗插在了德國國會大廈的樓頂,標志著納粹德國的徹底滅亡。如今,在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0周年的慶典上,俄羅斯人再次拿出這面勝利之旗,並將其安排在整個閱兵式的出場第一位,其象徵意義自不待言。列寧頭像出現旗幟上

在閱兵式上,俄羅斯軍隊除向世人展示了優良的軍事素質外,還展示了其對傳統的繼承,尤其是對蘇聯紅軍一些傳統的繼承。

首先,手舉60面衛國戰爭期間戰功卓著部隊旗幟的方陣拉開了閱兵式序幕。其次,受閱方隊打著二戰時蘇聯的黨旗和軍旗。第三,這些旗幟上除了印有鐮刀和鐵錘,印有五角星標志外,部分旗幟上還印有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導師、蘇聯共產黨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領袖列寧的頭像。這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舉行的歷次閱兵式中,是極為罕見的。起立向二戰老兵致敬

整個閱兵式分為歷史和現代兩個部分。在歷史部分,在由74名軍人組成的6個連隊方陣和1個由33人組成的騎兵連方陣行進過後,2600名二戰老兵胸前佩戴勛章、手持鮮花,乘坐由莫斯科利哈喬夫汽車製造廠新仿造的130輛二戰時期使用的吉斯—5牌軍用卡車,分成10個方隊,陸續進入紅場。

此時,整個閱兵式期間最感人的一幕出現了——50多個國家的元首及嘉賓全體起立,向這些當年為保衛祖國而奮勇殺敵、如今已是滿臉滄桑的老人們致以最熱烈的掌聲。有不少坐在觀禮台上的老戰士此時不禁熱淚盈眶。「勇士」「雨燕」飛翔紅場

在閱兵式的現代部分,由7000多名官兵組成的18個營級方陣,分別代表俄國防部所轄的陸、海、空三個軍種和戰略導彈兵、航天兵、空降兵三個兵種及其軍事院校以及俄內務部、聯邦安全局和緊急情況部所轄的內衛部隊、安全部隊和邊防部隊等,從整體上展現了當代俄羅斯武裝力量的風貌。

所有方陣通過後,軍樂隊現場演奏「勝利日」樂曲。此時,俄空軍「俄羅斯勇士」飛行表演隊駕駛5架蘇—27殲擊機和「雨燕」飛行表演隊駕駛4架米格—29殲擊機從紅場上空飛過。30秒之後,俄第899航空團的3架蘇—25強擊機飛臨,這3架飛機噴出的白、藍、紅三色煙霧組合成俄羅斯國旗形狀。歷時1個小時的閱兵式到此圓滿結束。向無名烈士墓獻花

作為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0周年活動的一部分,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紀念衛國戰爭勝利60周年閱兵儀式後,俄羅斯總統普京、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美國總統布希、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等5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和國際組織的代表,在克里姆林宮紅牆外的無名烈士墓前敬獻了鮮花。閱兵式花絮俄羅斯空軍「變天」保盛典

俄羅斯空軍特種飛機昨日打贏了一場天氣戰,它們成功地制止了降雨天氣對紅場閱兵式的不利影響。

俄空軍上校德奧比什維斯基告訴俄通社,自昨日黎明開始,11架伊爾—18和安—12型飛機就一直在莫斯科上空附近播撒化學驅散劑。在最後時刻到來之前,這些努力看起來將失敗,因為就在閱兵式正式開始前半小時,莫斯科上空仍烏雲密布,普京總統不得不打著雨傘迎接來訪的各國政要。然而,在閱兵式開始前數分鍾,雨停了,天空重現蔚藍色,這為閱兵式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很好的天氣條件。

德奧比什維斯基說,這些飛機的高度位於3000至8000米,在距莫斯科50至150公里的空域飛行。尖端武器沒有「露臉」

前蘇聯和俄羅斯舉行的歷次閱兵式,最新式的武器裝備都會在閱兵式上展現。然而在這次閱兵式上,既沒有「大塊頭」武器,也沒有什麼尖端先進的武器「露臉」。著名軍事問題專家、中國國防大學教授張召忠分析認為,此次俄羅斯確立的一個主題就是對勝利的懷念,所以懷舊的比重比較大。

此外,張教授指出,閱兵式從規模上看不是很大,僅限於軍人,沒有遊行的群眾隊伍。這主要是考慮到場地有限,同時也考慮到安全問題,因為去年俄羅斯境內就發生了好幾起恐怖襲擊事件,而這次請了50多個國家的元首,安全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所以很多原有的閱兵內容都省略了。

D. 俄國是什麼時候成為一個國家的

俄國歷史上的幾個時代。留里克王朝(862-1598年);大動亂時期(1598-1613年);羅曼諾夫王朝(1613-1917年);蘇維埃時期(1917-1991年);新俄羅斯(1991年以後)。按照統治中心的變遷劃分: 基輔羅斯時期(862-1240年) 俄羅斯國家形成於9世紀末。862年,留里克統治諾夫格羅德。882年,留里克的親屬、諾夫格羅德公國的奧列格大公征服基輔公國和其他一些部落,逐步以基輔為中心建立起一個國家(史稱基輔羅斯),取得基輔大公稱號。伊戈爾(912-945年);奧麗加(伊戈爾之妻945-962年);斯維亞托斯拉夫(965-972年);弗拉基米爾(978-1015年在位)。從專制統治(862-1132年)到采邑統治貴族時期。13世紀初,基輔羅斯衰落,封建制度與諸侯分立。 蒙古人(韃靼人)統治時期(1240——1480年) 1237年,金帳汗國入侵羅斯,攻佔梁贊,1240年攻佔基輔。諸侯割據與莫斯科公國的崛起。莫斯科大公伊凡·卡利達(1325-1340年)取得弗拉基米爾及全羅斯大公稱號,史稱「伊凡一世」。伊凡二世(1341-1359年在位)。1380年,德米特里大公(1359-1389年在位)率軍在頓河平原擊敗蒙古軍,被尊稱為德米特里·頓斯科伊(亦即「頓河的德米特里」)。莫斯科的王公還有:瓦西里一世(1389-1425年)、瓦西里二世(1425-1462年在位),伊凡三世(1462-1505年在位)。 莫斯科時期/沙皇俄國〔1480-1703年〕 伊凡三世(1462-1505年在位)的歷史作用:1472年,娶東羅馬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非亞·巴列奧略格為妻,以雙頭鷹為國徽,開始自稱沙皇。開始恢復君主制。於1478年吞並諾夫戈羅德共和國。1480年迎戰蒙古軍隊,蒙古軍因嚴寒不戰而退,從此結束了長達二百四十年的異族統治,形成以莫斯科為中心的獨立的俄羅斯國家。開始逐步建立農奴制度。 瓦西里三世(1505-1533年在位)。 伊凡四世(1533-1584年在位),1547年正式加冕為沙皇,俄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綽號「伊凡雷帝」(ИванГрозный)。確立農奴制度。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在克里姆林宮戴上了羅馬皇帝使用過的王冠,成為俄國的第一個沙皇,在俄語中「沙皇」的意思就是「愷撒」。 費多爾·伊凡諾維奇(1584-1598年在位),伊凡四世之子。 鮑里斯·戈都諾夫(1598-1605年在位) 偽季米特里(1604-1613年在位)「大動亂時期」,波蘭、瑞典的入侵。 1613年1月,全俄縉紳會議選舉米哈伊爾·費多羅維奇·羅曼諾夫為沙皇(1613-1645年在位)。羅曼諾夫王朝建立。征服西伯利亞,並使農奴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確立。 阿歷克塞(1645-1676年在位),費多爾(1676-1682年在位)。費多爾死後,他的兩個兒子伊凡和彼得同時登基為帝。伊凡(1682-1696年在位)體弱多病,彼得年幼,實際權力掌握在長公主安娜手裡。彼得成年後,放逐了安娜,奪取了政權,並把首都遷到彼得堡,由此開始了俄國歷史的新時代。 彼得堡時期/俄羅斯帝國(1703-1917年)沙皇俄國晉升為俄羅斯帝國 彼得一世(彼得大帝1682-1725年在位)的改革與戰爭:通向西歐之路。對內勵精圖治,加強中央集權制,對外發展與西歐的關系,加強俄國的實力,從而使古老的俄國逐漸擺脫了中世紀封閉落後的狀態。1713年,彼得一世做出了一個對俄羅斯歷史產生深遠影響的決定,他放棄了有著八百多年歷史的俄羅斯古老都城——莫斯科,在從瑞典手中奪來的涅瓦河口,重新建立了一個嶄新的首都——聖彼得堡。 1721年獲得皇帝稱號。1725年1月28日,彼得一世去世了。 女皇葉卡捷琳娜一世(1725-1727年) 皇帝彼得二世(1727-1730年) 女皇安娜(1730-1740年) 女皇葉莉莎維塔(1741-1761年) 皇帝彼得三世(1761-1762年被殺) 皇帝伊凡(1762-1764年被殺) 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的開明專制。 1762年,一位33歲的女皇登上了沙皇的寶座,史稱葉卡捷琳娜二世。她在殺害丈夫彼得三世和競爭者伊凡之後,為爭取貴族的支持,解放貴族,免除貴族的兵役,但強化農奴制度。引起普加喬夫起義(1773-1776年)。 保羅一世(1796-1801年被殺) 亞歷山大一世(1801-1825年)的自由主義的細微改革。與拿破崙的戰爭(1812年)。十二月黨人起義。俄國向何處去? 尼古拉一世(1825-1855年在位),「黑暗王國」;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年)。斯拉夫派與西歐派的形成,思想論戰。 亞歷山大二世(1855-1881年在位),農奴制的廢除(1861年俄歷2月19日改革),革命民主主義的誕生和民粹派運動。 亞歷山大三世(1881-1895年在位)的暴政;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 尼古拉二世(1895-1917年在位)民粹派與無產階級革命派的論戰。 蘇維埃時期(1917-1991年)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發展、衰落和聯盟的解體。1917年11月7日,震動世界的十月革命爆發。以此為起點,這個佔世界陸地面積近五分之一的國家,開始了一次對20世紀的歷史產生深刻影響的偉大實踐。 列寧(1917-1924年);斯大林(1924-1953年);赫魯曉夫(1953-1964年);勃列日涅夫(1964-1982年);安德羅波夫(1982-1984年);契爾年柯(1984-1985年);戈爾巴喬夫(1985-1991年)。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社會改革:葉利欽(1990-1999年)普京(2000年以後)

E. 俄羅斯的獨立日是幾年幾月幾日

1990年6月12日,俄羅斯聯邦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俄聯邦國家主權宣言,1994年將這一天定為俄羅斯獨立日,2002年之後,又稱為「俄羅斯日」。

F. 俄羅斯什麼時候天氣最熱

最適宜的季節是夏秋兩季,其中首選是秋季。秋天,自然界將呈現最豐富的色彩,與巴洛克式建築、洛可可式建築,共同組成一幅絢麗的畫面。那時的聖彼得堡、金環小鎮、莫斯科等是一年中最美的時節,宛如童話世界。

G. 為什麼俄羅斯都「變天」了,西方國家還是反俄

其實反對不反對一個國家,和這個國家的政治體系,這個國家的人民權力等等都沒有真實的關系,那些都可以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你看看被認為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幹掉的薩達姆不就是這樣的嗎。

對不對付你,只是出於兩點考慮:

  1. 利益,對付你,我是否可以獲得利益,獲得好處,如果有,那麼不管你是什麼制度我都可以對付你。

  2. 威脅,你是否對我產生了足夠的威脅,只要威脅還存在,那麼對不起,對付你就是必然的,這和制度這些沒有必然的關系,誰叫你威脅到我了呢。

所以不管俄羅斯怎麼變天,只要一天他還可能對西方形成威脅,那麼自然就會成為對付的對象。他如果好好的學學澳大利亞,加拿大這樣做一個沒有什麼影響力的大國,那麼就不會有太多的打壓。當然或者說當打壓到來的時候,你根本就沒有反抗的餘地。

H. 俄羅斯一年四季的氣溫和天氣怎樣的去俄羅斯去要注意什麼

天氣:

俄羅斯處於多種氣候帶,由北往南從北寒帶到亞熱帶,從西北端的海洋氣候到西伯利亞的劇烈大陸性氣候再到遠東的信風氣候。但大多數地區屬溫帶和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俄羅斯各地氣候差別很大,溫差普遍較大,1月平均溫度為-18℃~-10℃,7月平均溫度為11-27℃。年降水量平均為150~1000毫米。東歐平原氣候較溫和,夏季溫暖,冬無嚴寒。西伯利亞地區的冬季則非常寒冷,最低溫度可達零下70度。

注意事項:

1.俄羅斯人主張「左主凶,右主吉」,因此,他們也不允許以左手接觸別人,或以之遞送物品。

2.俄羅斯人講究「女士優先」,在公共場合里,男士往往自覺地充當「護花使者」。不尊重婦女,到處都會遭以白眼。

3.俄羅斯人忌諱的話題有:政治矛盾、經濟難題、宗教矛盾、民族糾紛、前蘇聯解體、阿富汗戰爭,以及大國地位問題。

4.莫斯科、聖彼得堡等大城市有地鐵,坐法和中國的一樣,票有單次的、多次的,早晨4點到晚上1點運營。計程車需打電話預定(賓館里有電話)。公交莫斯科聖彼得堡是上車後先買票刷卡,其他城市是下車的時候直接把錢給司機。。

5.最好結伴出行,尤其是晚上。單身女性或是小孩最好能隨身准備寫必備的防衛工具。

(8)俄羅斯什麼時候變天擴展閱讀

1、宗教

(1)主要宗教為東正教,其次為伊斯蘭教。2001年俄權威社會調查機構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俄居民55%信奉宗教,其中91%信奉東正教,5%信奉伊斯蘭教,信奉天主教和猶太教的各為1%,0.8%信奉佛教,其餘信奉其它宗教。

(2)俄羅斯人被認為是最具宗教品格的一個民族,在現實生活和文學作品中,東正教所宣傳的愛與寬恕的思想處處可見。在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理、列夫·托爾斯泰等著名俄羅斯作家的作品中都充滿了種種宗教的哲理。

2、禮儀

俄羅斯人一般的見面禮是握手,但握手時要脫下手套。久別的親朋好友常用親吻擁抱禮,男士一般吻女士的手背。在隆重的場合,俄羅斯人用「麵包加鹽」的方式迎接貴賓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熱烈的歡迎。應邀到俄羅斯人家做客,進屋後應脫衣帽,先向女主人問好,再向男主人和其他人問好。男士吸煙,要先徵得女士們的同意。

3、服飾

在俄民間,已婚婦女必須戴頭巾,並以白色的為主;未婚姑娘則不戴頭巾,但常戴帽子。在城市裡,俄羅斯人當前多穿西裝或套裙,俄羅斯婦女往往還要穿一條連衣裙。典型的俄羅斯民族服裝是:男子是斜襟長袖襯衣,通常在領口和下擺有綉花,穿時在襯衣外面系一根腰帶。襯衣一般是用麻紗布、白棉布做成,也有用色彩鮮艷的花布做成。褲子稍肥,是用白布或染色的花布做成。

4、飲食

(1)魚子醬、羅宋湯,還有傳統小煎餅,都是非常有民族特色的。

(2)通常在俄羅斯餐桌上最常見的就是各種各樣的肉類食品,幾乎每餐都會有牛肉、羊肉、牛排、香腸等。

(3)俄羅斯人常飲用的飲料有蜂蜜、格瓦斯等。俄羅斯人愛喝酒是世界聞名的,其中最重要的酒類當屬伏特加。俄羅斯人有喝茶的習慣,主要飲用紅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俄羅斯

I. 前蘇聯是因為什麼解體的

新華網專稿:香港《亞洲周刊》12月24日一期發表文章,認為蘇聯解體、歸於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抱殘守缺,理想主義和教條主義,不思進取,推遲改革,沒有與時俱進。

十月革命高舉理想主義大旗推翻沙皇,蘇聯普及教育,科技進步,戰勝法西斯,閃耀驕人亮點;但由於堅持教條,官員貪腐專制,改革一拖再拖,終於被理想主義雙刃劍殺死。

理想主義是令蘇聯聚合又離析的雙刃劍。列寧領軍共產黨,正是高舉追求幸福自由的理想主義大旗,凝聚民意,發動革命,推翻了貪腐、專制的沙皇政權。在共產黨執政的3/4個世紀里,蘇聯由文盲弱國一躍為科技進步、教育發達的工業化強國。

可是,由於執政黨堅持教條主義,廣大人民生活水平長期遠低於西方世界。執政黨的合法性在現實中漸被消融、稀釋。

回顧蘇聯瓦解的來龍去脈,真可謂洞若觀火。列寧一直堅持「民族自決權」,於1922年組建了各民族平等的聯邦國家,不過在當時和以後的各版本《蘇聯憲法》中都寫進了各加盟共和國是主權國家、有權退出蘇聯等條款。

「民族自決權」這把雙刃劍成就了蘇聯,也分解了蘇聯。

從經濟發展來看,蘇聯共產黨管治國家70多年,既取得許多傳世成就,但也在經濟建設中犯下可怕錯誤,致使蘇聯瓦解前全國經濟病入膏肓,無可救葯。克格勃領導人安德羅波夫1982年接掌政權後,克格勃報告稱「蘇聯經濟已經處於負增長」。

蘇聯一直不採取對應措施,後來乾脆靠借貸過日子。到1988年,所有外國停止貸款給蘇聯。蘇聯領導人對國內經濟形勢的評估用語,從「危機」到「嚴重危機」,再到「災難」。與此同時,由於蘇聯欠債太多,外國也停止向蘇聯運送糧食。到1991年蘇聯 外匯儲備已全用光。

蘇聯的生產效率大大低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會走到這般田地,最根本的原因是,蘇聯人的勞動都帶有一定的強制性。蘇聯還實行低工資低消費政策,把大量財富集中在國家手中,民眾只能維持低水平生活。極權制度勢必推行計劃經濟,要把財富集中起來,用其中的相當一部分來供養各級黨政官僚,供他們過著揮霍無度的「共產主義生活」。

僵硬的計劃經濟害苦了國家,也耗盡了體制的活力。全國實行調配,從原料到成品,全部由國家計委安排。而匪夷所思的是,蘇式計劃經濟規定,企業領到原料,到期上繳產品。至於各企業上繳的產品是否有銷路與生產企業無關,一律由計委安排銷路,全國價格一律由計委制定。利潤有無,與生產和銷售企業無關,與職工工資不掛鉤。

「民族恨」是前蘇聯一朝覆亡的又一個導火線。斯大林當政期間,清洗對象包括許多少數民族幹部。第二次 世界大戰戰爭前夕和戰爭期間,斯大林對少數民族推行高壓政策,懷疑他們不忠誠,把整個民族拔起,流放到西伯利亞和中亞。例如,遠東的朝鮮族被流放到中亞,車臣族和高加索少數民族被流放到遠東和西伯利亞。

全體族群掃地出門,整個民族流離失所,這造成難以癒合的創傷,為日後民族矛盾大爆發埋下禍根。到了蘇聯解體前夕,在經濟出現困難的情況下,各民族共和國民族主義情緒熾烈,離心傾向和反俄傾向突出。各加盟共和國的統治集團和利益集團在歷史關頭把所謂的黨性拋到九霄雲外,紛紛爭奪利益。

俄羅斯族的「政治寵兒」也不見得忠誠,許多幹部趁機大發財、撈好處,中飽私囊。當下俄國的許多超級大亨、億萬富翁,都出身於蘇共的高級幹部。正是這些高乾的蛻化變質,加速了蘇聯的瓦解。

蘇共保守派於1991年8月19日發動政變,沒想到老百姓站出來反對。政變的反效果不可逆轉,成了瓦解蘇聯最猛烈的催化劑。但什麼是變天的真正原因呢?不思進取、推遲改革、拒絕世界潮流和時代大趨勢,這是最致命的錯誤。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什麼時候變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4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2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0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18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7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2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6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0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0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08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0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69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