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國人為什麼很仇恨俄羅斯人
這主要是因為兩方面的因素(共同點)造成的。一方面是因為:無論是當年的拿破崙法國還是後來的希特勒德國,它們都是以謀求歐洲(大陸)霸權為第一要務的。即:陸上第一,海外其次。而無論是它們當中的前者還是後者的當政時期,俄國(蘇聯)都是那時幅員最為遼闊的歐洲國家。如果能夠征服它,既能得到不可計數的現實利益,又將是法、德陸上霸權政策的「決定性勝利」。另一方面:再回頭看英國。英國自身是個島國,再加上它自從擊敗了西班牙,並且從那之後取代了其海上霸主的地位之後,一直奉行的和追求的都是「海上霸權」。而既然要在海上稱霸,就必須建立一支世界第一的海軍。換句話說,無論是法國的拿破崙時代,還是後來德國的希特勒執政時期,它們的海軍都是無法與英國抗衡的。這也從一個側面嚴重製約了它們想要征服英國的野心,提高了征服英國的難度。因此,從以上兩個方面分析,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法、德在沒有徵服英國的前提下,就匆忙去進攻俄國了。呵呵!~~
2. 為什麼英國首相對俄羅斯強硬
最後,英俄兩國在價值觀、宗教、文化等領域內的差異與彼此敵視加劇了此次英俄沖突。亨廷頓就將俄羅斯文明劃入斯拉夫東正教文明,而非西方文明。歷史上的英俄兩國關系極為復雜,19世紀英國與俄國在中亞展開全面的外交對抗。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丘吉爾就在富爾頓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認為中歐和東歐古國的名城及其居民全部受控於蘇聯的勢力范圍,受到莫斯科的高壓控制。這篇演說被視為冷戰的開始。
3. 為什麼英國那麼敵對俄羅斯
自古以來英國就敵視俄羅斯,英國的地緣政治,英國打敗西班牙海軍上位海上老大,英國挫敗荷蘭的海上挑戰坐穩海上霸主,英國打敗法國的陸軍海軍確立自己在歐洲的超然地位,而沙俄一直蠶食周圍國家的領土,英國要做老大,當然聯合其他國家打擊沙俄,一戰時期英國法國聯合沙俄打擊德國和奧匈帝國,但沙俄軍隊被當炮灰用,後來沙俄政權被紅色政權推翻,英國作為資本主義國家當然要敵視社會主義國家,二戰期間英國被德國打擊的夠嗆歸縮到本土,當然希望德國和蘇聯開戰打的兩敗俱傷,後來也確實如此,英國趁機在美國的幫助下返回歐洲,但兩次世界大戰消耗了英國的元氣,美國參與兩次世界大戰獲勝而崛起,英國看清局勢,只能當美國的小弟,再次作為歐洲攪屎棍,丘吉爾在二戰結束後首先提出鐵幕說,讓美國和蘇聯對抗全面開啟冷戰,英國好休養生息恢復元氣,英國支持美國確實獲得了很多紅利,世界蛋糕就那麼大,分多分少了就是利益糾紛,英國的政體已經這樣了,為了利益當然要敵視前蘇聯以及現在的俄羅斯了
4. 為什麼英國會為了一個間諜同俄羅斯鬧翻
由英國突然爆發出來的這個毒殺「雙面間諜」事件,使得整個國際上頗感意外。英國的外交行為使得外界大惑不解,認為英國人有點小題大做,一般國家之間發生間諜案件,並不是新鮮事。特別是英國與俄羅斯兩國歷來關系素來不好,雙方領導人除了在國際場合,很少有互相來往訪問。去年底英國 外交大臣約翰遜,是在相隔了足有5年多的時間,才去訪問了俄羅斯。
這是2012年以來的第一次訪問,在正常國家關系中是非常少見的。 英俄兩國不和睦由來已久,可以說除了在二戰中兩國有過合作之外,大多數時期里英俄分屬兩個對立陣營。 但是盡管由於兩國關系有歷史上的原因,兩國關系一直比較緊張有時甚至是嚴重對立。但並不能說3月12日英國突然因為毒殺「雙面間諜」事件,針對俄羅斯發出外交上的最後通牒是正常的,還是非常令人意外的。這不像是正常的外交行為,英國的這個外交動作有點過大。
緊接著英國又因俄羅斯沒有在規定的24小時之內,給予答復英國宣布驅逐23名俄羅斯外交官員。並且英國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召開緊急會議,討論俄羅斯毒殺間諜的惡劣行為。英國的這一招接著一招,令世人有點還來不及反應。因為所謂的俄羅斯毒殺間諜斯克里帕爾事件,美法德三個國家在第一時間表示,完全支持英國的舉動,並且強烈譴責俄羅斯的行為。
5. 英國敢挑站俄羅斯嗎
如果世界回退到100年前,英國敢,但現在,莫說英國,就是整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都最多隻會讓毛熊不舒服,過得不暢快。不要看嘴炮很多,真正落實到實處讓毛熊傷筋動骨的手段和政策毛都見不到。
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不是吹的,盡管常規武器沒錢沒有大規模淘汰舊貨,看起來還是有點破破爛爛,但俄羅斯保持了足夠的核威懾,不斷的研發新核彈和載具也時刻提醒人們,那些不是擺設。毛熊也把國家安全壓在不斷增強的核威懾上。
俄羅斯也是世界政治的主要參與者,綜合國力第二,莫看英國也是有一堆名頭,但這個世界真正算是一級的,能讓世界左右的不過就是,美,俄,歐盟,和還欠點火候的中國,英國只是歐盟一員,甚至它不是歐盟的主要肩扛者,說話不如法,德管用,因為它認了美國當爹,事事跟風吃屁,心中又不甘失落的地位,更見不得法德強過它,妄圖兩面都玩點手段亂攪和,硬是把自己玩殘,變成攪屎棍。
論產業,俄羅斯左右不過是個賣天然氣和石油的,但它國土廣袤,資源豐富,什麼多可以產,就是品質差了點,真把他封了,一時半會死不了,英國能做什麼,工業產業?歐美產業空心最慘的就是它英國,它現在快變成什麼都不產,不出口的奇葩,金融,嗯這是武器,但俄羅斯好死不死,金融政策不是學的美國全開放,事實上做法很像中國,國家干預控制。
所以,英國事實上快成為一條狗,成為美國手裡面的高級馬仔,國力的一直倒退,國家政策的操蛋,讓它逐步泯滅於世界強國之林,這點上,法德比英國做得好得太多。而俄羅斯,這個不是善茬的毛熊,事實上,這幾百年的起起落落,它都是世界強國,但就是沒爬到第一過。但它就沒消停過,這牛逼廣袤的領土如何得來的,所以不喜歡唧唧歪歪,只喜歡秀秀肌肉,當當流氓的毛熊對於英國,當真不放在眼裡,倒是,對歐盟,面對合力沒有太多手段。
6. 英威脅俄有什麼內幕
英國警方7日認定,受英國庇護的前俄羅斯「雙面間諜」謝爾蓋·斯克里帕爾和女兒遭神經毒劑襲擊,警方將以蓄意謀殺為方向推進調查。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同一天確認,如果發現俄羅斯牽涉其中,英國政府可能考慮在官方層面抵制今年俄羅斯主辦的世界盃足球賽。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同樣關注這一事件。她同一天確認,如果事件背後發現俄羅斯的影子,英國政府可能考慮抵制在俄舉辦的世界盃足球賽,「取決於調查結果……政府可能會看看是否派(內閣)大臣和其他高官參加俄羅斯世界盃」。
7. 英國為什麼要制裁俄羅斯
英俄關系「糟糕透頂」的緣由,一是歷史原因,兩國自16世紀建立外交關系以來,始終充滿對立和沖突,代表性例子就是在19世紀進行的克里米亞戰爭。盡管兩國在一戰和二戰中曾共同對付德國,但這只是為了利益的臨時結盟,並非真正的相互認可;二是政治和體制原因,兩國在這方面有很大不同,英國議會和政府內部反俄情緒根深蒂固,英國高層無論在言論上還是行動上都有強烈的反俄色彩。三是英國高層不了解俄羅斯,存在誤判;四是英國長期保持與美國的特殊關系,外交政策唯美國馬首是瞻,在事實上充當美國遏制俄羅斯的主要打手。
兩國關系在2006年利特維年科在英國釙中毒後進入低谷,而俄羅斯「吞並」克里米亞讓雙方關系雪上加霜。2017年年底,英國外交大臣約翰遜訪問俄羅斯,這是5年來英國外交大臣首次訪俄,一些分析人士一度對兩國關系破冰和升溫抱有期望。他們認為,英國在面臨脫歐困境和英美關系出現一些分歧的背景下,希望與俄羅斯打破外交僵局;英國在敘利亞問題,尤其是在維護伊朗核協議問題上需要俄羅斯的支持。然而,此次英國針對俄羅斯的大規模外交報復行動,令兩國關系破冰的一切可能化為烏有。可以預見,雙方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於對抗狀態。
8. 為了一個間諜,英國為什麼敢跟俄羅斯對著干
因為英國背後有美國的支持和整個歐洲的捆綁連帶效應,而且以現在俄羅斯介入敘利亞的時間上看,俄羅斯本身能夠採取的針對行為也比較少,所以英國背靠大樹好乘涼,才敢和俄羅斯對著干。
9. 法國歐洲杯,為何200名俄羅斯球迷能暴揍2000名英國球迷
俄羅斯一直屬於強國,在綜合實力和格鬥上都非常的強悍,在2016法國「歐洲杯」出現的一次事件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當時200名俄羅斯球迷居然打贏2000名英國球迷,這讓當時的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很疑惑。
最後普京平淡地說道:「斗毆確實不怎麼光彩,但我不理解,區區200名俄羅斯人,是怎麼痛扁幾千英國球迷的?」這罵人不帶臟字的水平真高,英國球迷這下子算老實了吧。
10. 約翰遜叫囂要對俄羅斯宣戰,英國真有這樣的資本和底氣嗎
說實話英國人還真是有這個底氣,而且約翰遜真的敢同俄羅斯宣戰,畢竟英國人經濟發達,資本有底氣,反觀俄羅斯經濟不發達,資本也沒有底氣,除了軍事強一些,其他的真比不上英國。
對於大國來說,很多事情不是明面上的資本和實力決定的,勇氣、智慧和膽略才是決定一個國家命運的關鍵因素。可是英國人只是個嘴炮,而不是大炮,恐嚇對俄羅斯不管用。所以約翰遜叫囂要對俄羅斯宣戰,不過是呈口舌之快,普京才是令西方國家既害怕又無可奈何的最勇敢的男人。